当前位置:首页 » 院线大片 » 电影院扫盲

电影院扫盲

发布时间: 2022-12-13 02:55:13

‘壹’ (电影)可以分为那几大类

一、按发行及上映方式分:

1.院线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

2.网络电影:仅在网络视频平台上上映的电影

3.电视电影:仅在电视荧屏上上映的电影

4.录像电影:仅以录像带、DVD、VCD等方式发行的电影

二、按题材、剧情类型分:

1.动作电影:

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影片类型。

2.奇幻电影:

这类型的电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现实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龙、半兽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剧电影:

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幽默。《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片的定义是:“以产生结果是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背景。

4.恐怖电影:

以制造恐怖为目的的一种影片。故事内容荒诞离奇,引起恐怖。如描写鬼怪作祟、勾魂摄魄,描写凶猛动物噬人等等,使观众毛骨悚然。

5.爱情电影:

指的是那些中心剧情主要围绕着故事主角恋爱关系发展的电影。该类电影常见的主题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基于相互间新发现的魅力而作出相应的决定。

(1)电影院扫盲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着,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现如今有3D电影,是视觉的“长宽高”;美国拍摄电影有5D拍摄技术。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贰’ 电影银幕数的统计依据是什么

银幕数:就是电影屏幕的数量。它有各种规格,依照电影形势而定。所以,一个电影院,有多少种放影形势,就决定它有多少块银幕。因此,银幕数和影院数不相等。

‘叁’ 印度的电影现状和未来如何呀

作者:弘法士 发表日期:2011-1-20 13:14:32
最近印度电影《三个白痴》在中国网络上突然蹿红,很多人立刻甩出了“连印度阿三的电影都这么牛了”的惊恐面孔,如果他们的父母亲听到这句话,可真是笑而不语了。当年《流浪者》和《大篷车》席卷中国的时候,现在中国印度电影迷绝大多数还没有出生。进入90年代,好莱坞大片的涌入立刻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以至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对宝莱坞毫无了解。还是英国导演丹尼鲍尔的一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现在中国年轻人的视线重新拉回到了印度,而那部电影其实还是英国电影。紧接着《未知死亡》《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名字叫罕》等几部印度电影在国内影迷中走红,才让中国影迷再次感受到宝莱坞的魅力。于是搜索整理了一些资料来对印度电影市场的基本状况备份一下,只当扫盲。

一、印度电影市场有多大?

1、电影产量:根据全球电影院调查的统计研究所(UIS)教科文组织研究所进行出来的数据,2008年印度电影年产量1091部,是第二名美国、第三名日本的两倍多,第四名中国的三倍多。而且印度每年还在刷新这个数字。

2、电影票房:印度电影票房位列世界第三。以2008年为例,美国89.2亿美元,日本18.79亿美元,印度仅次于日本,为18.60亿美元。

3、观影人次与票价:印度有很多电影院,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电影院通常被分为A、B和C三类。A代表城市,B代表市镇而C代表乡村。电影院收费非常便宜,A类电影院通常不超过40卢比(约1美元),C类电影院一般不超过10卢比(约25美分)。

二、印度电影在哪里出产?

宝莱坞(Bollywood)是位于孟买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是世界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很多时候代指印度电影。印度语言庞杂,其中按使用人口数量计算,前三位分别是印地语、泰勒古语和泰米尔语。宝莱坞生产的主要是印地语电影,印度电影近年的产量约为每年一千部,宝莱坞只占其中的六成左右。尽管有些纯粹主义者对这个名字十分不满,但“宝莱坞”已经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条目。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三、印度电影的一般性特点

1、在印度,女演员再漂亮,不会跳舞也没有前途。电影中的插曲一般都在影片上映几周前推出,为的就是让大家在看电影之前就熟悉这些歌曲,如果歌曲大受欢迎,电影一定卖座,反之就完蛋。歌曲在印度电影里一般不少于5首。

2、印度电影一般都长达三个小时,一般在中间(一个半小时)会在银幕上打出“Interval”字样,进行中场休息。

3、原先盛传的“印度电影审查尺度较严,基本不允许有接吻镜头。“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因为不能暴露太多,电影导演仍然喜欢让女演员“湿身”。

4、一些宝莱坞作者从西方成功电影中直接借来情节场景,作曲者也常常从西方电影中抄袭旋律,多数对西方电影的抄袭都不会受到惩罚,因为西方世界对此基本一无所知,而且,印度观众对西方电影和曲调也相当陌生。

5、电影对白和歌曲的歌词通常由不同人写成。对白通常使用印地语,诗歌部分使用乌尔都语,现在的主流影片更加入很多英语成分。

四、为什么印度人对电影如此狂热?

印度电影产业发达的原因与政府政策鼓励有关,因为印度幅员辽阔,人口逾11亿,境内阶级分明、贫富悬殊极大,多数民众生活穷困,为使民众宣泄苦闷生活,政府鼓励拍制商业通俗电影,并以低廉票价让普罗大众买得起门票,看电影成为全民运动。印度与孟买近年来经济欣欣向荣,许多投资人视电影产业为摇钱树,国内外资金蜂拥流入,更使宝莱坞如虎添翼。

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宝莱坞的制片路线以商业娱乐为主要导向,剧情大多易懂、通俗,而且是由俊男美女担纲演出爱情故事,歌舞排场华丽。近年来宝莱坞的歌舞片电影,甚至风行到美国好莱坞,北美、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地也都流行看宝莱坞电影,学跳宝莱坞的舞蹈,成为印度最夯的文化输出项目。

宝莱坞电影当然也难免招致影评人的批评,认为宝莱坞电影的通俗与陈腔滥调,很难受到国际影展的青睐,因此,“宝莱坞”也被有些人士解读具双关含意:一方面是指其电影产业规模可媲美好莱坞,另方面暗讽其多数影片粗拍滥制。

近年来,印度经济突飞猛进,消费者可支配所得增加,对高品质视听娱乐需求不断提高,促使印度电影业者在电影制作暨发行的技术不断提升。此外,随着印度新生代导演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电影制作技术的推陈出新,以及技术愈见纯熟制作团队等,改变了主流电影的呈现属性,传统宝莱坞歌舞片固守的老套以及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已日渐减少,针对特定消费族群所拍摄的电影,以及更贴近或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影片也日益增多。

五、印度电影市场与世界电影市场的交流

1、在印度,不论国营公司、私营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只要拿到进口许可都能进口影片,并且国家对进口外片没有指标限制,然而除了《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能在印度引起轰动的好莱坞大片可谓凤毛麟角。在全球电影市场形成席卷之势的好莱坞平均每年在印度所取得的票房成绩大概只占印度总票房的5%左右。

2、21世纪以来,宝莱坞也积极改变了以国内观众为主的策略,开始了积极向海外发行之路。现在印度的电影出口已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英国和北美是印度最大的海外世界。而印度电影在美国取得的收入也是美国电影在印度所取得收入的数倍。2010年,《风筝》在北美票房周末排行中冲入前十名,再一次证明了宝莱坞电影在北美开拓市场的勇气。2009年在印度打破多项票房纪录的《三个白痴》至今为止的总票房收入里海外票房占到一半。

六、“印度奥斯卡”Filmfare

印度银幕杂志《Filmfare》在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Filmfare奖”,该奖后来成为宝莱坞的奥斯卡奖。2000年以后,该奖将颁奖礼放在印度之外的国家举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阿联酋的迪拜、新加坡与英国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都先后承办过这一盛典,这么做不仅提升了宝莱坞电影的国际知名度,更为印度电影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渠道便利。

‘肆’ 你记忆中看过的第一部电影还记得吗是什么电影

几十年前,在全托幼儿园,只有礼拜六下午被家长接回家。礼拜一早上回幼儿园。一天晚饭前,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晚饭后带大家去看电影。

一人带个小凳子,坐在大礼堂里,那时候少有现在这么标准的电影院。记忆中第一部电影是纪录片,原子弹爆炸,那时候不识字呀,后来才知道纪录片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接着放的是电影《地道战》。

还别说,从看电影的记忆开始,就和尖端武器、战争挂上了钩。几十年以来,一直就喜欢看战争片。那以前太小了,肯定和大人看过电影,都是什么电影,完全不知道了,基本上都是在电影院睡过去的,经常都是迷迷糊糊被大人抱回家,接着睡。

那个年代,能看的国产电影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以及铁道卫士、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的电影。经常看的是新闻简报,正片前加演,最多一次连看了三辑新闻简报,记得都不长。都是国内外重要新闻,相当于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不过,至少都是一个月左右的事情了。

现在,每天在手机上参加《学习强国》的学习,偶尔看一些老电影的片段,里面可有不少美好的记忆,主要还是挣点学分。

英雄儿女。

谢谢,诚邀!

《玻璃老人》。

那时我还小,还不会走路。

满大杂院都在传,今天晚上放电影!

什么电影?

《玻璃老人》。

很让人好奇的片名。

今天才网络到,这是一部译制片,苏联电影。

但是网络到的内容三言两语,语焉不详——大概这部电影太遥远太古老。

当时我父母都在外工作,我姑婆和姑母照料我,她们整天奴仆一样劳动,晚饭后还在家族的厅房里义务扫盲,教居委会里的文盲认字。

深夜了,她们还在做鞋、织毛衣……,记得这样夜里赶活当时被称为“熬夜”。

她们鄙弃享乐,从不做生,不爱凑热闹,所以看戏看电影她们是不去的,却给我订了儿童画报《小朋友》,还常常应邻居请求,放下手头正忙的事,给他们朗读连环画。

由于《玻璃老人》这片名太吸引人,我吵着要看。

姑婆和姑母轮流背着我,走到离我家很远的镇子南端河街西头的东皇宫——那时镇上九宫十八庙,仅这河街上,东皇宫旁边是南华宫,南华宫旁边是万寿宫,再往河的下游走,距万寿宫约五十米是天后宫,距天后宫二十米是禹王宫。

只记得人很多,光线昏暗,窄窄的银幕上光影在闪。

姑婆和姑母为了让我看得清楚,轮流把我扛在肩上,双手扶着我——现在想来,我倒是骑在她们肩上,如同坐椅子,她们为了我的舒适安全和看好电影,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却一定很难受!

那时看电影没有座位,都站着,直到三十年后有了电影院。那电影院就是原来的禹王宫。

也有抬凳子去的,要早早去占位置并且一直守到放电影,前面凳子比你高,你就还得站着,人群密密麻麻,最后面的还得站在凳子上看。大家都双眼越过前面重重叠叠的人头,一直用翘首盼望的姿势看那用16毫米电影放映机放映电影的窄银幕,中途要耐心等待放映员换片。有人怕挤,在银幕后面看。

而今电影院却被人买了又暂时没有修建,长满树和草,又被人开垦,种满庄稼。

曾经放过电影的,还有天后宫——现在是税务所职工宿舍;还有大操坝——古代士兵操练的地方和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来是酱园厂,现在是幼儿园和小区。

记得万寿宫、天后宫、禹王宫本来就有很气派的木建筑的戏台。天后宫戏台前面是石板地坝,地坝后面是一级级宽阔石梯,地坝两边楼上还有包厢,所以在天后宫放电影、演戏的时间最久,大概三十年。那些宫的戏台前面,也许原来是有座位的吧?

听说要打造古镇,要恢复九宫十八庙,很盼望。

(配图为现在种满庄稼的电影院——禹王宫)

第一次看电影,是在老家的邻村场院前,看过一部名字叫《苦菜花》的黑白片,那个小女孩饥饿的眼神至今还留在我的印象中。

大家好!我是星期八影视剪辑,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分享一下我记忆中第一次观看的电影,那就是

《背起爸爸上学》

真正人生第一部看的电影!

记得那是小学一年级,当时是学校在操场上用老式的放映机放的电影,然后组织

全校的师生一起观看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电影里一个画面,老父亲供不起家里的一儿一女读书,转动取水的瓢来决定,水瓢把手指到谁谁就去上学。

很久没有在看这部电影了,甚至连名字都记不得了,后来在网上找了找这部片子还真有,名字叫《背起爸爸上学》,里面居然还有张嘉译

这个样子的......

影片以甘肃庆阳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农村孩子石娃自小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转眼间,石娃七岁,姐姐十二岁,石娃该上小学,而成绩优异的姐姐升入初中。但因家境清贫,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学,姐姐则不得不中途辍学。一日,石娃上学路过马莲河,河水因暴雨涨起,淹没了自己的同学,所以自己逃回家逃课3天,被父亲打了一顿,后来父亲送他去学校,走到河中央石娃却哭了,所以父亲将他背过了河,一路告诉他一定要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后,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不得不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的彩礼钱中挤出一些钱来供弟弟上学。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导致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为了让儿子能去省里安心求学,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石娃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决定背起爸爸上学。清晨,当其他人还在睡梦中,石娃背起父亲,带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他生活了16年的家乡,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迎着朝阳,向前走去。一个山区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电影里的那种贫穷真的深深刺痛了我,就是现在我想起来整个基调都是悲凉的。吃不上饭但还是非渴望学习,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出路。这是时代的烙印,90后应该都是听着这些规劝和教育长大的。看到这张图片,还是想流泪......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平原游击队》(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里面有句台词“平安无事啊”让我记了五十年。

第一次看电影至今难忘。我大概6、7岁,是个白天,我们大队中学教室放电影。当时教室外面已经围了很多人,爸爸抱着我穿过人群,把我放在教室窗台上,我一只手搂着他的脖子,一只手扶着墙,趴着窗户玻璃,透过没遮严的窗帘,里面有点暗,跟看大戏似的,也挤满了人,教室前面挂着的大银幕上,人影动来动去,喇叭里传出人影说话的声音,带着音乐《对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那时小,不知道是什么电影,后来我长大些了,村里白事放露天电影,听到熟悉的歌,哭的眼泪汪汪,我才知道电影的名字《妈妈再爱我一次》。

《碧空中的雄鹰》是我儿时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包兰路上的钢铁战士》是第二部。这两部电影,就现代人来说,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住这两部电影。看过这两部电影之后,没听说也没有再看过这两部电影。看这两部电影的电影院是:沈阳市和平区沙山街的沈铁俱乐部。

我记忆中看过的第一部电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共和国唯一一部由周总理亲自导演的舞台大剧。

‘伍’ 3d电影是什么

一般的在佩带相关设备后就好像在窗户里看外面,特殊的宣传片会有出屏效果就好像真的到你面前,比如你可以查3d蛇出屏就不错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92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657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64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381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7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24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12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36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6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