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票房一天能达到十几亿
① 中国才十四亿人,为什么有的电影票房动不动就是十几亿
中国电影总票房才600多亿,这个什么概念,中国餐饮总规模4.7万亿,汽车1.4万亿,连洗浴行业都有5000多亿。如果整个中国电影是一个公司,基本等于中国500强第276位淮北矿业的营业额。
票房计算是根据票价计算的。因为网上购票一般在30-40元之间,取均价35元计算,《战狼2》观影人次在1.6亿,1.6亿*35=56亿,《哪咤之魔童降世》观影人次在1.39亿,1.39*35=48.65亿,《美人鱼》观影人次在9200万,9200*35=32.2亿左右。
中国14亿人口。只需要14个人中有一个人观看就有1亿。1亿*35=35亿的票房。中国电影市场的状况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影片瓜分了80%的票房,80%的影片只能靠剩下的20%勉强生存。
② 中国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原因
现在电影市场,常常能听到某某电影的票房过亿,好像如今过亿并不是个很难的事情。亿元俱乐部的导演和电影也在增加。从张艺谋的大片开始,仿佛才开始华语电影的过亿票房,到现在的《集结号》、《画皮》等电影快速过亿。电影票房过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这个现象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原因呢?
根据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电影工作的有关情况:《赤壁》《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大灌篮》《投名状》8部影片票房过亿元,全年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总票房的60%,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除此之外,《功夫熊猫》《007:大破量子危机》《全民超人》 三部引进片票房过亿,去年全年共有11部影片票房过亿,成为史上票房过亿电影最多的一年。
第一部分:内部原因
原因一 电影越拍越好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电影行业的运转越来越成熟,技术越来越先进,导演拍摄的电影也越来越用心,这一切一切的结果就是现在的电影越拍越好。也越来越好看,无论是场面还是故事情节方面,相对于前几年来说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所以说,电影越拍越好,也是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消费的原因。
前几年,张艺谋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等放映的时候,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中国的大片”这个标签去看的,尽管其情节方面被观众所诟病,但是2002年《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而现在的电影,不仅仅场面方面做的非常漂亮,也很会讲故事。摈弃了华语大片不会讲故事,单纯讲场面和气势的问题。
另外,电影题材更加的商业化,也就是贴近市场,迎合观众的口味。像去年的《画皮》上映6天的内地总票房超过了1亿元,电影上映十天的内地总票房突破1.43亿,创造了国庆档上映影片票房的纪录,取得总票房超过两个亿的好成绩。如此快速过亿,并且加入两亿元俱乐部,可以说是跟电影本身的质量有关系。《画皮》原本这个题材就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让观众从题材就开始感兴趣,可以说是这个电影成功的一半。
原因二 行业越来越成熟
说到行业越来越成熟,我们先来看看今年的电影成绩,截止到2月份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电影产品成熟的一些苗头。
2009年1-2月全国城市电影市场继续保持了2008年底的市场繁荣局面,不仅票房、场次、人次指标同比有较大增幅,而且国产影片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巩固。据初步统计,2009年1-2月份全国主流电影院线市场票房为9.96亿元、场次为89.61万场、观众为325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3.5%、11.6%、43.8%。在电影市场总体强劲上扬的同时,国产影片的市场表现更为突出,2009年1-2月份全国主流电影院线市场国产影片票房为7.91亿元、场次为65.33万场、观众为2604万人次,与2008年同比分别增长57.4%、5%、41%,三项指标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9.4%、72.9%、79.9%,远远超过进口电影,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春节期间,票房居前五位的电影全部被国产片囊括。
2009的贺岁档方面,不仅08年12月份上市的《梅兰芳》、《非诚勿扰》、《叶问》以及09年1月初上市的《赤壁(下)》等国产商业大片继续保持了火爆势头,更为可贵的是一批中低成本的国产影片在与商业大片同档竞争中创出了佳绩,《游龙戏凤》、《疯狂的赛车》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分别取得了亿元或接近亿元的票房成绩,特别是投资仅为600万元《喜羊羊与灰太狼》,创造了国产动画片的票房新高。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电影业显示出了繁荣。而根本的原因是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我们都知道电影业是一个产业,他需要成熟的运作和市场。经过这些年的电影发展之路,到现在的电影业已经开始呈现出趋向成熟的市场和电影制作。
电影行业的成熟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电影类型类别增多,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今春贺岁档电影市场可供选择的影片远远超过往年。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新上映的影片共10部,加上之前上映的片子,总量达到15部,是去年同期上映数量的两倍。二是电影制作精良,满足了观众审美需求。三是院线制改革不断深入,银幕数增加带动消费潜力。随着院线制改革深入,行业内外资本纷纷投资城市影院建设,形成了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影院建设的热闹局面。四是营销创意不断出新,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运作逐渐成熟。近年来,电影产业化程度提高,在制作、发行、宣传、营销等方面运作科学、规范,使电影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原因三 电影市场化,营销,宣传做的好
从提出电影产业化开始,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到今天的电影市场,营销于市场运作显得尤其重要。抛开电影本身的拍摄质量而言,一个电影的成功,关键还是要看其市场运作。我们看到现在的电影在宣传和营销方面都非常重视,很多电影在拍摄阶段就开始宣传,营销手段丰富多样。
原因四 明星效应
从《画皮》的全明星到《梅兰芳》的黎明,章子怡,可以看出,现在电影在打造“名牌效应”。冯小刚的电影每年票房都飚新高,很大原因是因为形成了冯小刚的冯氏电影的标签,这个标签本身象征着亿元的票房。同理,张艺谋的商业电影也从来没在票房上输过。名演员和名导演效应形成了电影的“品牌效应”,这是电影运作成熟的表现,也是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外部原因
原因五 银幕数增加 影城增加
影院、银幕数量的增长是电影票房增长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从2007年和2008年和2009年的一些数据来看看相关情况: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的新增影院数达到102家,新增银幕493块,平均每天诞生1.35块银幕,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列。
随着影院、银幕数的不断增长,多厅影院的频频出现,各大院线加盟影院的不断增多,2007年全国有五大院线票房总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新影联院线票房总收入达3.86亿元,为各大院线之首;上海联和院线票房总收入达3.82亿元,紧随其后;其余3家院线为中影星美院线票房总收入3.64亿元、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和万达院线均为3.25亿元。与2006年只有上海联和一家院线超过3亿元票房相比,2007年中国电影院线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的增长。从市场上来看,影院及银幕数量的增加,是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根本原因。
我们来看广电总局提供的2008年的数据:2008年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影院118家,总数达到1545家,同比增长8.27%;新增银幕数570块,平均每天新诞生1.56块银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4097块,同比增长16.16%。这个银幕数达到了日均新增一块半的速度。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数字电影院线19家,农村数字电影院线158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流市场、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梯次发行放映网络,构成了适合不同阶层观众欣赏的、比较合理的电影市场结构。
2009年1-2月份城市主流院线新增影院18家,新增银幕97块,新增银幕数与2008年同比增长20%。这些数字不仅仅说明了近阶段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原因,也从一个侧面预示了将来电影市场的繁荣和票房将会达到的一个新台阶。
现在的影院建设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让看电影变成一个方便,简单的事情。不会因为想看电影,而因为距离远,停车不方便,买不到票等情况而让看电影变成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一个行业发展需要硬件条件。
电影放映市场需要更多的影城和银幕来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影院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让看电影变成一种休闲和娱乐。目前大部分的影城都位于购物商场,这让很多人在累的时候可以选择看电影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影城的环境的舒适让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这种休闲和娱乐的方式。
原因六 政策的支持
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政策方面是越来越利于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业从2003年起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放电影生产力,降低电影准入门槛等,让电影业的发展有了提高的政策环境。
因为正常的扶持,让电影产量逐年攀升,从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经过持续6年的创作数量攀升,中国电影已经步入世界电影生产大国行列。在投资方面,电影生产呈现出多主体投资的新局面,从2002年的只有几十家投资主体,发展为2008年的超过300家,其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投资结构趋于多元。电影市场年票房总额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突破43亿元,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过了30%。可以看出电影综合效益显着增强,从2002年的不足20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亿元。影城和银幕数的增加也是源于政策的支持,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数从2002年1400多块,猛增到2008年的4000多块。不能不说是因为政策的春风。
原因七 人们更有钱,休闲方式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人们更有钱了,消费能力更强了,更注重生活品质和休闲了。于是电影这种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需求的方式自然成了人们的倾向选择。
综上所述,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绝对不是简单的几个方面的原因,他是电影本身的运作和市场大环境相互作用而推进的结果。
③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票房都是几十亿票房,以前我经常看到
首先是电影票的增加,还有部分刷票的存在。最主要的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一部电影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小的虽然几百万,大的制作几亿几十亿都会有,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才会有人看,但是票房高不代表好,只是很符合市场需求,现在电影院那么多,网络也很发达。网络宣传很到位,看的人自然多,加上小情侣总要去看看电影吧,就是盲目看电影的太多了。就像我,如果住的近,如果上映我喜欢的电影我一定会去看
④ 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动不动票房就能过亿
近两年票房的井喷,最主要来源是银幕数量的激增,去年一年增长的银幕数量,比 03 - 09 过去七年还要多。从 10 年开始的加速增长,和国内城镇化的进程和政策推动是密切相关的。 从 11 年开始,一线城市的院线建设已经趋于饱和,增长的银幕多为二三线城镇。以我老家,一个三线小城镇为例,前年全城只有两家影院,近两年增长为五家,还有两家正在投建。在这里,比起好莱坞大片,徐峥、赵薇等国内一线影星和更贴近生活的故事,吸引力要大得多。 11 年和 12 年这新增的近 7000 银幕是今年票房的主要保障。所以你会看到,近期几乎所有的电影,无论好坏,票房都比前几年要翻番。这就是趋势。
⑤ 为什么现在电影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票房,按40块一张算近亿人观看
凡是声称超过十个亿的就是耍流氓,这里面洗钱的黑幕早已不是新闻,更何况拍一部电影真的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吗?那些由国家出于特殊需要投资的当然另当别论,这些投资人比你我都会算账。别再傻傻相信那些宣传了。
据说电影,拍卖,古董,书画都是洗钱的重灾区,特别是电影这行当,就没几个干净的,经常半夜包场的影院,一个看电影的都没有,票房蹭蹭涨。主演的片酬,特效的制作费猛涨。这几年如果不是国家出手强力遏制,还会有更离谱的数据。
关键是有很多人不是看了一次,这样一重复电影的观看量就多了。
有疑问很合理,主要是票房收入的税率很低,有些不法分子打着文化传媒的晃子进行洗钱的犯罪活动,操作简单风险小,国外很多,也不知国内有没有,,,
告诉你个秘密,他就跟房地产一样,泡沫太大
⑥ 中国才十四亿人,为什么有的电影票房,动不动就是十几亿
新片上映前几天票房数据和好评一定要靠公关狠狠狠狠在公众平台刷上去。
中美市场走势在春节档前走势较为稳定,不过大年初一开始,春节期间中国单日产出基本都在2.5亿以上,稳定性领先于北美市场。最终北美市场2月份产出了大概44.6亿人民币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场占据的10%的比例,美国影市2月约收40亿元人民币,比内地票房约少5000万。
单月破40亿首超美国: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项国产电影的纪录。19日大年初一当天,7部新片同时上映造就了超过3.5亿的单日最高成绩,初一到初六的春节档总票房更达到史无前例的17亿。
而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月内地电影市场高达40.5亿,成为内地首个突破40亿大关的月份,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票房最高点。
⑦ 中国才十四亿人,为什么有的电影票房,动不动就是十几亿的,,更夸张的是连捉妖记二十四亿都有,,我很不
新片上映前几天票房数据和好评一定要靠公关狠狠狠狠在公众平台刷上去。
这就是整个放映期为什么无论你怎么搜索,搜到的都是上映前几天的好评论。因为他们花了钱的,你只能搜索到他们的发言结果。他们还有小团伙开马甲狠狠地为这些言论转发,点赞,etc。。。
目的是为了让观望的人甚至路人看到这些,才有可能在走进电影院时选择他们的电影,从而维持他们的排片率。
你说水分有多大呢?
你们身边有多少人会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心里没点逼数吗?有些单位甚至一个人都不会去看电影。几十亿票房折合成人头就算1亿人次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平均16个人里面有1个会去看的。这可能吗?自己身边找个小样本算一下就知道可能不可能了。
还有那些演员阵容里没偶像明星+口碑并不好的电影,有人还在网络上晒票说自己6刷7刷的,这些人的日常发言里甚至根本不带影片里演员的姓名,说明不是脑残粉,你觉得那可能吗?脑子里装的全是屎吗?6刷7刷的。。。这些不算是刷票房又算什么??然后主演再上综艺,把这些事情说出来,搞得像真的一样,观众看了又会觉得这电影可能真的不错吧。就又会有一批呗忽悠着去看。总之是刷子的良性循环。
既然刷的良性循环那么多,哪个制片方还会放着不用呢??最后你花钱看到了个啥,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
⑧ 12天30亿,《战狼2》高票房到底是怎么来的
首先,战狼的高票房大多数均为国人贡献。
以下说说原因:
到很多短评说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意淫,是浮夸,是一部非常垃圾的主旋律
很不赞同
几乎里面所有内容都是有证可考的
我不是军迷,但我也知道中国特种兵在国际比赛上屡获大奖
我不关心时政,但我也知道也门撤侨时候所展现的中国速度
或许唯一意淫的地方,就是被强拆时一打五十的豪迈了
说回到电影上面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完全可以把《变形金刚5》、《速度与激情8》给爆出翔
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商业电影
笑点很多,泪点也不少,铁汉柔情,打戏燃到爆
最重要的是,有共鸣
走出电影院外的时候,一个不算太大的小姑娘和她男朋友说
这是她看过唯一一部想哭的电影
当那些导弹从战舰上面发射的时候,真的看到了一个强国的影子
吴京、达康书记、赵东来甚至包块张翰的演技全部在线
唯一不在线的或许就是女主角了,但这姑娘的大长腿承包了一半的屏幕
我也不计较她捉急她和梅根福克斯有的一拼的演技了
情节方面可以算是十分紧凑,一张一弛,有笑点,有泪点
逻辑方面只有略微的瑕疵
小女孩的活人抗体疫苗,我不是学医的我不清楚真假
但张翰作为一个嘴炮公子哥,竟然能活到最后,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还有雇佣兵杀死雇主,这确实是有点假了
除了这个到是没有让人觉得十分突兀的地方,所有的点都安排的十分合理,每一个伏笔都用的很好
至于主角开挂,无限子弹,无限生命,这是世界所有动作片的通病了
剧本安排的不行到是真的
一开始,我以为片中的主线是吴京的找到杀死余男的兇手,然后复仇
然后画风一转,造反了。OK,我觉得这是吴京保护于谦,因为瞧于谦那样就知道他一定知道这枚子弹的底线
剧情在这都在我的预料之内,但之后就出现了莫名的偏差
救陈医生,救小女孩,救工厂华侨,自己被救,在救华侨,然后又救华侨
你忒么的就不去报仇了?
剧情的主线已经成功的从复仇变成了撤侨
PRG变成了塔防了
直到最后的时候,大BOSS才说这妞很漂亮
什么玩意儿啊,这编剧MDZZ吧,你这样子干嘛不直接把这条线给删掉啊
看到最后彩蛋,才终于不纠结了
因为我很想直到吴京会在余男和美国妞之间怎么做出选择
这点十分考究编剧功力
至于人物的塑造,并不是太过于扁平化
除了大boss是绝对的邪恶
其他的主要人物都算是比较丰满
吴京是军人,但被于谦坑了之后,看到自己干儿子偷茅台的时候,也没说什么
那个大个子,也算的上铁汉柔情
最后要说的
电影最后一幕 是中国护照上的一句话
不在国外艰难生存过的人,永远不知道原来春节联欢晚会这么好看,竟然能把人看哭了
不在国外经历过战争、瘟疫的人,也同样不知道护照背后的话,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不走出去的人,永远不知道家的温暖
我是一个资深的足球迷
从02年到14年,经历过了四次世界杯
每次世界别的时候,总是在贴吧里面对骂
德粉小学生,意粉脑残,英粉伪球迷,阿根廷没球王,诸如此类巴拉巴拉
意大利赢了,球迷们会高声欢呼,我意赢了,
西班牙赢了,球迷们高声欢呼,我西赢了,梅西万岁
德国队赢了,球迷们会高声欢呼,我德赢了
哪怕日本队赢了,球迷们也会说,我日,赢了
那如果中国队赢了呢?我中赢了?我华赢了?
不不不,那一天,所有的中国球迷都会说,我们赢了!
国家在一点一点的强大,虽然依旧有许多的缺点,但这是我的家
中国电影也在一点一点的崛起,虽然烂片依旧很多,但能不能不要双标,不要看都没看过就随意的诋毁,不要受美分影响?
多一点包容心,不要用一大堆的批评、讽刺来衬托你的专业性
别忘了你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看的电影
——豆瓣影评-听风的歌
⑨ 一部电影为什么有十几亿票房,人都哪来的
比如泰囧,12亿的票房,部分是因为一些城市只放这个电影或者优先放这个电影,或者把泰囧放到黄金时间点来播放,所以票房会这么高,不排除电影院炒作或者有分红。
⑩ 为什么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很容易上10亿票房
为什么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很容易上10亿票房?说来挺让人难以置信的,刘德华从影几十年来,《扫毒2》居然是他第一部破10亿的作品,第一次有这么高的票房也让这位快60岁的天王着实兴奋了一把,直言自己又找回了当初做新人拍电影那种忐忑的感觉。为什么刘德华这么高位置的巨星拍了这么多电影,票房成绩却抵不过内地影视圈那些新起之秀呢?
所以一个好档期和一个好题材真的太重要了。看看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除了第一部稍微能看之外,其他两部是越来越烂,但是并不妨碍他在春节档拿走数十亿的票房。所以很多港片的票房不高真的不能怪观众,即便你做得再好,后期的宣传和上映日期没做好,很多时候也是白费功夫,成绩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