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蒲私人电影院
⑴ 南通的风俗和特产是什么
一、风俗:
1、戏剧: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南通侗子会。海安花鼓:流行于400年前时嘉靖年间的江淮大地。海门山歌:主要流传于海门地区以及启东和通州部分地区,与江南吴歌一脉相承,是吴歌伸向苏北的一个分支。
2、南通方言:
南通的西部及北部地区:海安县、如皋市以及如东县的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泰如片,又可分为两种小方言片:如东东部地区的如东口音和其他地区的如海口音两种,可以分别称为如东话和如海话。南通城周边地区:港闸区、崇川区西北部及通州区中西部的方言——南通话,南通话是毗陵片吴语向江淮官话通泰片/泰如话的过渡方言。南通的东南部地区:崇川区的东南部、通州区西南部、海门市南部、启东市南部、如东县东南部和通州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方言——沙地话(崇明话、海门话、也叫启海话),属于吴语。南通的东部地区:通州区东部、海门市的北部、启东市的北部的方言——通东话吕四分支和东社分支——通东话(亦可叫古常州语,或称江北话),属于吴语。通州城周边地区:通州区的中部方言——金沙话,属于吴语。3、节庆活动:灯节:旧历正月十三日“上灯”,十八日“落灯”,这六天谓之灯节。灯节期间,南通城里城外,有好多庙宇装灯。十五、十六两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门口放烟火,看的人也不少。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带,有许多卖灯的。,卖的是马灯、狮子灯、兔儿灯、虾蟆灯、走马灯、球灯等等,都是以蔑为骨,以彩色纸糊的,至迟卖到十五、十六日结束。民间所挂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92]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有家家带女儿之俗,谚云:“二月二,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殷富之家带女儿要办起丰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没有亲生女儿的还得请“干女”。此俗沿袭至今。[93]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元宵锣鼓:旧时民俗公约,日常敲锣视为报警,故儿童平时不得敲锣戏弄,但到春节期间则可尽兴玩耍,天黑亦无防,尤其正月灯节期间,更不受时间限制了。每到元宵节,城内东大街小关帝庙(在南通电影院附近,今已建为证券大楼),自发举行锣鼓比赛。昔日元宵节那一浪高一浪的锣鼓声,震撼着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满对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气氛,是小伢儿和大人们最快活的节日。“放烧火”:南通民间“放烧火”的风俗,起源于远古人们对火和火神的崇拜。远一点的可以翻翻《诗经》:“去其螟塍,及其蟊贼,无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说的就是乡野阡陌农夫手执火把驱虫赶兽,护卫田禾的情形。近一点的可以看看我们的老前辈、清道光初南通诗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词》:“山村好是晚风初,烧火连天锦不如,但祝麻虫能照尽,归来沽酒脍池鱼。”诗后原注:“元夕放烧火,谓之照麻虫。”这首民歌体的小诗告诉我们,当年南通民间 “放烧火”的场面十分宏大壮观,连城里的红男绿女、骚人墨客都要赶去争看热闹。“放烧火”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俗谚有云:“三十夜子送百虫,一送永无踪”,农人们回忆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2003年,央视和南通市政府联合组织拍摄《正大综艺》栏目《节日缤纷》把它搬上荧屏,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通,了解这一奇俗。二、特产:⑵ 白蒲中学凌一尧原型
吕钦扬和凌一尧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但是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很多现实中的人身上,吕钦扬凌一尧原型真实结局是悲剧,因此不管是原帖还是电影内容总能引起共鸣。
第一个结局就是一开头的男主收到女主的结婚短信,预示两人是分开了;第二个结局是,吕钦扬从新疆回来,劝退了与凌一尧订婚的罗某某,两人最终在一起了。而第三个结局是,以学弟视角写的,透露了男主死在了新疆那个工程里,而且死讯瞒着凌一尧。这个结局,应该是最赚观众眼泪的。第二个结局,可能是原贴作者和读者最希望的吧。
⑶ 白蒲的概述
一、交通
白铺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白蒲距上海仅122公里,具有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随着苏通大桥的建设成功,白蒲将进一步缩短予苏南地区的距离,现在从白蒲到上海仅需一个小时的车程,这必将给白蒲带来巨大的商机。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与宁通高速、苏嘉杭高速、沪宁高速相连,从白蒲出口可快捷到达各大中城市。
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与陇海铁路、沪宁铁路、宁启铁路相连,货运、客运可从白蒲火车站到达全国各地。白蒲距南通机场仅20公里,从南通机场可直达北京、广州。白蒲距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南通港、如皋港仅30公里,连接长江沿岸各大港口,出江入海通达世界各地。通扬(南通—扬州)运河从镇中心穿过,2010年前将建成三级航道。这种江海河联运、水陆空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为“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拓展延伸提供了前沿阵地,为白蒲经济快速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创造了最佳通道。白蒲在蒲西有火车客运站与物流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流通。
二、气候
白铺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白蒲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分,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高峰基本同期,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全年平均气温为14.6℃,月平均以1月份最低,为1.8℃;7月份最高为27.2℃。年平均日照2041.5小时,8月份日照最多,为229.8小时;2月份最少,130.7小时。年平均降水数为121.3天,年平均降水量1055.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15.6天。镇境内在历史上未出现过MS>4.0级的地震记载。镇境内无环境污染源,无沙尘暴天气。
三、土壤
白铺镇的土壤乃含硒宝土,天香馥寿。白蒲镇境内土壤质量高,适合各种作物种植。值得称奇的是白蒲土壤中含有硒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直接影响了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黄标主持了对白蒲土壤的采集和研究,发现白蒲土壤中含有效态硒、锌、硼、镍等微量元素,硒有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锌能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并参与酶的代谢,提高免疫功能;硼影响人体钙、维生素D、氨基酸或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代谢。土壤中的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正好适合人体,通过食物链吸收,提高了白蒲镇居民的搞衰老能力。根据最新统计,白蒲8.2万人中百岁老人多达23位,总数位居全国乡镇之首,百岁老人的比例为2.8人/万人,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中百岁老人比例为0.75人/万人。此外,白蒲95岁以上的老人有116人,90岁以上的老人425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3221人。在世人为之赞叹称奇的“太平盛世万岁宴”上,103岁的白蒲人瑞刘镜寰挥毫颂党,欣然写下“共产党好”四个大字,如今这幅撒金条幅已作为珍贵礼物献给了党的“十六大”,给古镇白蒲又添一段佳话。
四、特产
名产纷呈,享誉中外。黄酒、茶干、鱼圆、黄芽菜是白蒲镇四大传统特色长寿食品。鲜味是黄酒区别于其它酒种的一大特点,它具有增进食饮的功能。黄酒具有馥郁芬芳的香气和滋味万千的味感。白蒲黄酒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的美名,有“南绍兴、北白蒲”之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富有二十几种人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白蒲黄酒曾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白蒲茶干,古名酱乳干,为白蒲一绝。清干隆皇帝巡视江南,途经白蒲,品尝白蒲茶干后,拍案叫绝,欣然提笔,御题“只此一家”,以此褒扬。白蒲茶干曾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白蒲鱼圆以“香”、“嫩”、“鲜”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味佳肴,让人百食不厌,回味无穷。白蒲黄芽菜种植已有240年以上的历史,白蒲黄芽菜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把白蒲黄芽菜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2005年“白蒲”牌黄芽菜被国家命名为无公害蔬菜。
五、学校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系江苏省教育厅 2001 年确认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2004 年确认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始建于 1950 年春。学校座落在“全国体育先进镇”、“江苏京剧之乡”、“江苏百家名镇”如皋市白蒲镇南首。校址系唐宋维扬八大丛林之一法宝禅寺故址,集现代气魄与园林风韵于一体,到处树环水绕、桥塔相映,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读书成材的“绝佳胜境”。学校是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首批“模范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届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首届绿色学校、南通市首批十佳校园、如皋市红旗学校、国家级德育课题先进实验学校、中国瑞典合作环境教育小硕士( YMP )项目实验学校。
如皋市白蒲小学,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30年)。白蒲绅董沈来宽(号广庭)在着名实业家张謇的影响下,得风气之先,集各界之力,选址白蒲镇南泰山北侧,创办“白蒲镇小学校”,俗称“南校”。现在的白蒲小学系“江苏省实验小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44平方米。全校32个教学班,学生1944名。学校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科学室、舞蹈室、图书室等功能室齐全,体卫设施到位,师生用计算机198台。
⑷ 白蒲中学吕钦扬原型是什么
截止2022年4月13日,为了保护个人隐私,白蒲中学吕钦扬原型没有公布。
该片根据李海波的网络长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明天要嫁人了》改编,讲述了吕钦扬与女朋友凌一尧从16岁高中时期开始到进入社会后面对现实的坎坷爱情故事。
《我要我们在一起》讲述的是真实故事,这个电影由豆瓣上的一个答主的爱情故事改编而来。这位答主和他的女朋友相恋十年,步入社会以后,他一直想要给女友更好的生活,所以拼命的工作赚钱。可是二人因为在三观上的种种不合,最后还是选择了分手,女友于十年后嫁给了另外一个人。
吕钦扬与凌一尧分隔两屏,十年间从青涩到成熟,从眼神充满光芒到逐渐黯淡,看得让人心疼。电影改编自2013年的催泪长帖,原作者根据自身经历直播的爱情长跑故事,一度在豆瓣爆火。十年前,差生吕钦扬当众告白凌一尧。
《我要我们在一起》并没有停留在校园恋爱阶段,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他们踏入社会后,面对现实生活时,两人感情逐渐产生变化的过程。
归纳起来,影片中吕钦扬和凌一尧面对的爱情障碍,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身份上的差距。凌一尧是一位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天之骄子,而吕钦扬则是一个工地上的监工,早早踏入了社会。
⑸ 白蒲中学凌一尧原名
张婧仪。
电视剧《我们要在一起》中的白蒲中学的凌一尧的扮演者是演员张婧仪。
张婧仪,1999年7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7级表演系本科班。2018年,张婧仪签约由陈坤与周迅共同创立的“东申未来”影视公司。同年12月,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
⑹ 南通的特产是什么
酥软脆嫩的韭菜合子
天下第一鲜-文蛤
南通盆景
南通火饺
南通跳面
林梓潮糕
各式蔬菜美味佳肴
美味在南通
南通特产 正场麻糕
南通薄荷脑
吕四海蜇
南通如皋水绘宴
清炖狼山鸡
海安糯米陈酒
如皋董糖
南通蓝印花布
如皋花木盆景
南通特产小吃
白蒲“三香斋”茶干
颐生酒 南通特色小吃1.寺街臭豆腐 2.博士馄饨 3.唐闸鸡煲4.张记小吃 5.小无锡 6.红桥锅帖 7.新新电影院前的肉串 8.纺校对面滴饼 9.友谊桥的木炭烤板鱼 10.温州米线 11.无声小吃汤包 12.长桥北边山西刀削面 13.无声小吃牛肉炒面 14.静心居隔壁砂锅饭 15.虹桥菜场澡堂对面的小笼包 16.唐闸香酥鸭 17.四宜馄饨 18.顺心源包店 19.文峰八楼的鸭血粉丝 20.费家扒鸡 21.西公园小学操场大门边上的肉串 22.琦琦≈乖牌饭炒蛋 23.南皙亭猪头肉 24,大华蟹黄包 25.唐闸牛肉棚子 26.银花苑的包子店 27.四宜的汤包 28.北濠桥东村篮球场斜对面的小馄饨 29.唐闸1路底站地刀削面 30.新桥中学后面的臭豆腐 31.新雅的包子 32.通中斜对面的鸡柳 33.好邻居超市旁边肉串摊 34.城港路口老婆饼 35.北濠桥东村什么庵那边的混炖,面条,油条,豆腐脑 36.航运学校路口炒河粉 37.南川园无骨鸡柳 38.军分区转弯角上荷叶豆糕 39.濠南路老婆饼 40.易家桥新村路口阿庆嫂的烧卖 41.日月潭的早茶 42.航运学校对面的铁板烧 43.沙锅饭 44.小公主的蒸饭 45.起凤园新村的酱油馄饨 46.通师一附小学旁的一家烤肉串摊子的板鱼 47.四宜凉糕 48.无声小吃的香菇肉丁面 49.张记的肚胃汤(地点:南通电影院东侧) 50.静心居旁小吃店的橙汁日本豆腐 51.学田新村沙县小吃 52.天下无二的无二腊肉煲饭 53.哑巴面的青椒肉丝炒饭 54.王中王牛肉 55.长桥北下的无声小吃的红烧肉炒饭 56.农药厂马路对面的牛骨头 57.金色港湾对面国源大酒店的臭豆腐烧牛蛙 58.虹桥一小旁边的炒面 59.城港路口家家乐超市对面花样鱼馆的牛蛙干锅 60.金生酒店的猪头肉,酒店位置:越江路口往通沙汽渡方向,大约500米 61大别山的牛骨头! 62.中央商场旁边的巷子里有一家黄桥烧饼,里面的烧饼和豆腐脑都不错 63.狼山西门,江边小鱼。 64.起凤园的烧饼 65.濠西园的谗嘴木盆鱼
⑺ 吕钦扬凌一尧白蒲中学几几届的
2013届。
帖子中的男主人公吕钦扬,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与女朋友凌一尧从16岁高中时期开始的坎坷爱情故事,大学毕业后,男主为了以后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拼命工作,可社会的压力和父母的反对,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
吕钦扬凌一尧原型真实结局是悲剧,因此不管是原帖还是电影内容总能引起共鸣。
⑻ 白蒲文峰电影院从哪儿上去的
有电梯可以上的呀
⑼ 南通好玩的地方
游览南通,可以名城、名山、名寺、名园为线索。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称。环绕着老城区的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春风和煦,濠河碧波荡漾,花草树木间,掩映着亭台轩榭。濠河两岸,有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国内最早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师范学校,也有近年来建造的纺织博物馆、给水博物馆、建筑博物馆、风筝博物馆和韬奋纪念园、沈寿纪念馆、赵丹纪念亭、个簃艺术馆等。泛舟濠河,或者漫步湖滨,犹如阅读着一部近代史。位于濠河之东的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年间,高39米,五层六角,外饰青筒古瓦,飞檐背上饰以兽物,下悬风铃而闻清越之声,古朴优美,庄重华丽,登塔可尽览古城风貌。
城南的狼山,是南通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临江而立,绵延3.6公里,秀丽旖旎,组成了狼山旅游度假区的整体风貌。狼山风光素有“南畅北爽”之说。位于狼山北坡峭壁之下的北麓园,巧借山石、岩壁、洞穴、溪水等自然风光,以花卉、树木构筑小亭轩阁,雅静闲适。依山而筑的狼山广教禅寺,始建于唐代,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五山下,还有鉴真东渡纪念馆、骆宾王墓、啬园等景点。
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的水绘园,南邻中禅寺,西倚碧霞山,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曾在此栖隐,重整旧园,以洗钵池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园分为数块。园中构筑有“妙隐香林”、“壹默斋”、“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语溪”和“小三吾”等十余处佳境。水绘园是我国众多名园中的佼佼者,饶有书卷气。
美食:
南通餐饮以江鲜、海鲜和农家菜最有特色。江鲜有长江“三鲜”:鲥鱼、(鱼+回)鱼、刀鱼,海鲜有文蛤、吕四海蛰等。其他名菜还有狼山鸡、海门羊肉和白蒲茶干等。
给你个南通旅游网:http://www.ntlyw.com/
南通的特产:
海鲜珍品-文蛤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干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着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白蒲“三香斋”茶干
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驰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南通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端口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着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着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如皋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 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肉联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产品质量享誉国内外。所产“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薄荷脑
以薄荷为原料的薄荷产品,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脑,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质量压倒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脑,因而连续荣获国家产品金质奖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勾针衣
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勾结技艺源于古时沿海妇女的渔网勾结,后来勾结童袜、发罩、烟袋套一类简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绣、镶、嵌、补、缀等各种技法于一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种花纹图饰,均可勾结。勾针及花型清秀,立体感强,既有传统工艺的庄重、典雅,又有现代艺术的华丽和飘逸。现海安、如东一带有几万妇女从事针编织,海安美乐牌勾针衣有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畅销日、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
1914年,着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来通举办女红传习所,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刺绣艺人。南通刺绣继承了沈寿仿真绣的优秀传统,以肖像刺绣闻名,具有形神兼备、肤色逼真、运针匀齐细密、绣面光亮平整等特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还在古代民间点彩和纳锦针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刺绣新品新锦绣,它与现代画稿相结合,更具装饰性和实用性。该所为北京长城饭店制作的《长城万里图》彩锦大型壁挂,成为饭店重要一景。
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美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取千年酿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余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职能从事物中摄取的8中氨基酸黄酒中就高达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饮能壮神醒气,有舒筋活血,保脾强身之效。“水明楼”牌白蒲黄酒为江苏省优质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出口免检产品。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如通”牌白蒲黄酒为南通市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白蒲黄酒现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着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
其他:如皋丝毯,红木雕刻,颐生酒,海安糯米陈酒,文峰双竹,白汁𫚔鱼,清炖狼山,烹籽鱼,烤鳗,海门提汤羊肉,香芋烧竹鸡,糖醋黄鱼,紫菜,长江四鲜,文蛤
经济型酒店:
南通百乐门大酒店
地址 南通崇川区跃龙路48号
电话 0513-85351111
南通文峰饭店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东路5号
电话 0513-5011888
南通0513商务酒店
电话: 0513-85289999
地址: 江苏 南通市工农路351号
汉庭连锁酒店--南通店
地址 南通市人民中路20号
电话 0513-85596666
给你网址,上面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还有价格都有!
http://www.ah-laser.com.cn/6/a/nantong/
⑽ 南通特产有哪些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干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白蒲“三香斋”茶干
(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南通嵌桃麻糕
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17.7%蛋白质15.8%脂肪,百分之37.1%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端口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着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着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如皋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 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如皋肉联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精心研制新配方,产品质量享誉国内外。所产“如皋牌”香肠1982年起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如皋萝卜
如皋人种植的白萝卜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在唐太和年间(827- 836年),如皋定慧寺僧侣早有种植,将萝卜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干隆庚午年(1750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一名菜菔,有红白二种,四时皆可栽,唯末伏秋初为善,破甲即可供食,生少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如今红萝卜种植已很少,只在端阳节前后有少量上市,都以白萝卜为主。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薄荷脑
以薄荷为原料的薄荷产品,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南通薄荷油厂生产的白熊牌薄荷脑,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质量压倒巴西、美国、日本等国的天然或合成薄荷脑,因而连续荣获国家产品金质奖。
王氏保赤丸
产品系南通名医世家王氏祖传儿科良药,由南通制药总厂精选地道药材,并特邀秘方传人王绵之教授监制而成,专治小儿乳滞疳积、感冒发热、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1983年以来连续荣获国家银质奖。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
季德胜蛇药片
产品根据蛇医专家季德胜的秘方制成,南通制药总厂出品,为国家银质奖产品。全市各药店均有出售。该药专治被蝮蛇、眼镜蛇、五步蛇咬伤的中毒症,因蝎子、蜈蚣等毒虫咬伤所引起的肿痛等。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勾针衣
南通的传统手工产品之一,有东方珍品之誉。勾结技艺源于古时沿海妇女的渔网勾结,后来勾结童袜、发罩、烟袋套一类简易日用品,如今融勾、绣、镶、嵌、补、缀等各种技法于一体,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各种花纹图饰,均可勾结。勾针及花型清秀,立体感强,既有传统工艺的庄重、典雅,又有现代艺术的华丽和飘逸。现海安、如东一带有几万妇女从事针编织,海安美乐牌勾针衣有省、部优质产品证书,畅销日、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刺绣
1914年,着名刺绣艺术家沈寿来通举办女红传习所,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刺绣艺人。南通刺绣继承了沈寿仿真绣的优秀传统,以肖像刺绣闻名,具有形神兼备、肤色逼真、运针匀齐细密、绣面光亮平整等特点。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还在古代民间点彩和纳锦针法的基础上,创制了刺绣新品新锦绣,它与现代画稿相结合,更具装饰性和实用性。该所为北京长城饭店制作的《长城万里图》彩锦大型壁挂,成为饭店重要一景。
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素有“液体面包”美称。白蒲黄酒采用纯稻米酿造,工艺独特,取千年酿造之精髓,其中富含二十余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人体所必需的职能从事物中摄取的8中氨基酸黄酒中就高达2550毫克,其酒精度低,常饮能壮神醒气,有舒筋活血,保脾强身之效。“水明楼”牌白蒲黄酒为江苏省优质产品,重点保护产品、出口免检产品。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如通”牌白蒲黄酒为南通市名牌产品、重点保护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白蒲黄酒现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部分出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着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