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新電影2019
⑴ 陳凱歌的電影作品
陳凱歌的電影作品有:《黃土地》、《霸王別姬》、《和你在一起》、《道士下山》、《妖貓傳》等。
1、《黃土地》
是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的一部文藝題材的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影片講述了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親,她無法擺脫厄運,只得藉助"信天游"的歌聲,抒發內心的痛苦。
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⑵ 影片「百花深處」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影片主要是通過「回憶」和「想像」來表現時間這一主題。
百花深處陳凱歌導演在影片中以一個小人物對往昔生活的惦念,以一種「含淚的微笑」的講故事的方式,反映了時間更替,年華流逝,歷史變更這樣一個大的主題,通過一個富有荒誕色彩的故事表現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碰撞,彰顯了北京胡同文化生存的尷尬境地,讓人們在焦慮、迷茫中去反思如何傳承民族的傳統文化。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百花深處陳凱歌導演有這么幾個鏡頭和場景,值得細細品味。
框中風景:當汽車剛剛駛入一片廢墟時,有一個透過窗戶拍攝雜亂景象的鏡頭,單純從畫面構圖來說,這種利用畫框的拍攝方式,更能凸顯畫面的層次感,能巧妙的實現對環境的藝術表現,而非客觀的再現。
百花深處陳凱歌,另外此鏡頭具有隱喻蒙太奇的效果,它喻示著北京胡同文化就像一副畫一樣,而這幅畫的內容就是殘垣斷壁和焦土廢墟。
⑶ 陳凱歌最新電影叫什麼
《長津湖》。
長津湖在朝鮮北部長津江上游,在咸鏡南道。
長津湖是位於朝鮮北部長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建有高55米、頂長700多米的重力壩,將長津江截斷,築成面積54.2平方公里,按平均3米水深,庫容超過1.6億立方米。
長津湖是朝鮮半島北部面積最大的湖泊,湖周邊崇山峻嶺,杳無人煙。距長津湖西南部不遠的狼林山脈上,是大同江的上游,這條河向西南流向平壤。
長津湖地理位置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在長津湖以東約30公里,是由長津江最大支流赴戰江所形成的赴戰湖,兩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區就被稱為長津湖地區。兩湖周圍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約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間道路狹窄,偶有幾處村落也是人煙寥落。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惡仗著稱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
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的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⑷ 陳凱歌偉大的戰爭上映時間
不是《偉大的戰李銀爭》,而是《偉大的勝利》。截至2023年3月,陳凱歌主導的電影《偉大的勝利》,還未公布上映時間。
《偉大的勝利》聚焦於抗美援朝,將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式呈現這場戰爭的全貌,講述了從我國決定入朝作戰為故事起點,直到簽署停戰協議為結尾,全景式、多層次地展現英雄的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的偉大事跡。
電影《偉大的勝利》和《長津湖》哪李宴不同的是,該部電影全面展現整個抗美援朝期間,全方位、多層次的介紹偉大戰爭的殘酷,多方位展現人民志願軍英勇事跡。2023年3月,影片入選2022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
陳凱歌簡介: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男導演、監制、製片人。2017年2月,參與錄制海天味業《熟悉的味道》第二季擾銷,在節目中感恩妻子陳紅。
2020年9月,繼續加盟騰訊視頻導演選角真人秀《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擔任節目導師。9月27日,執導的微電影《淑貞》定檔9月28日零點上線;11月8日,擔任總監制的電視劇《青春創世紀》在愛奇藝播出。2022年11月,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
⑸ 陳凱歌作品有哪些
陳凱歌導演作品如下:
《黃土地》、《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呂布與貂蟬》、《致命溫柔》、《無極》、《梅蘭芳》、《趙氏孤兒》、《搜索》、《道士下山》、《妖貓傳》 、《塵埃里開花》、《我和我的祖國》、《淑貞》、《長津湖》 。
(5)陳凱歌新電影2019擴展閱讀:
陳凱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於北京,中國電影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陳凱歌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有很深文學素養和思想深度的電影詩人。他善於剖析歷史和傳統的重負對人精神的制約與影響,展現人的復雜性,同時,針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點。
他的影片充滿了對更和諧、更明智的人類生存狀態的關切與嚮往。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藝術功力,表達強烈的人文意識和美學追求,並調動多種電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電影風格。
網路——陳凱歌
⑹ 2019《我和我的祖國》專題電影觀後感300字【20篇】
2019年向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線各大影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關於觀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悟以及心得體會,我准備了以下文章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悟及體會【1】
歷史瞬間,全民記憶,數不清的無名先輩們,用無數的努力換來的中國。當音樂一想起來,眼眶開始濕潤。油然而生的愛國感。愛國精神或許不是實體,但她在生活中的細節提現著。預告片中的七個中國片段,無不記錄著中國的歲月,那一段雖然艱辛但堅信的歲月。一個個片段記錄著中國的強大,中國的崛起。不忘初心不變的是永遠是埋藏心裡的愛國情。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悟及體會【2】
先從片名說起。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祖國就是自己的國家。簡單來說,祖國是祖先開辟的生存之地,人們崇拜、愛惜和捍衛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的土地。人們對祖國的感情包括了對國家主權,大好河山,燦爛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
從預告來看,片子主題側重「國家主權。」 鑒於本片側重國家主權,所以主角基本都是和政府緊密聯系的人。普通百姓的民生,就無法細表。
而這個「我」字確實值得玩味。在祖國之下,「我」包含了炎黃子孫。所以這個電影是給大陸、港澳台、海外華僑等看的。這是尋求自我認同感。 隔壁的《攀登者》也是講國家主權,但是是秀給國外人看的。
這樣,觀眾的定位就明確了。
————電影本身—————
一看導演目錄,傻了。都是名導演。那就均分吧。每人一個小故事。然後各自導一個。最後由一個剪輯師串起來。
我目前想到的有兩種結構。第一種,冰糖葫蘆式,一個故事講完接著另一個故事。 第二種,交叉剪輯多線平行敘事(這一種最有可能)。
第一種,有嘎納電影節開幕片《巴黎,我愛你》等影片。 第二種對應的有,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金馬獎金像獎得主《樹大招風》(此片主角沒洗白所以大陸沒上映)。
除了愛國,還是愛國(國慶檔就是愛國檔 所以不用再強調愛不愛國)。我還能看什麼?
第一,我對故事結構和敘事方式感興趣。
第二,電影的落點應該是回歸和統一。如果是,我想這個片子最後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打動我和其他普通觀眾。
第三,如果一味表現「好」,那麼故事會不會太薄弱。葛優那段,我覺得很接地氣。其他的,還是莊重。希望別搞得氣氛太沉重。 希望別是變成「音樂會」。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悟及體會【3】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想要打開word文檔來認認真真地寫一篇影評。因為這不僅僅是一篇影評,還包含著我和祖國的故事。
就像我在最後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看完之後,腦海中的詞語當然是「激動」和「自豪」,但是我更多地感受了「驚喜」!她跳出了以往主旋律電影「講述大事件」「記流水賬」的固有思維,以小見大,以祖國奔騰浪潮中的一朵朵浪花為切入點,講述「小人物」的故事,或者是「大事件」中,起推動作用人物的故事。使每一個人都能透過這七個故事,看到時代長河中的自己。在平凡中成就偉大,偉大中更體現平凡。就像管虎導演對我們說的「把你手中的事兒做到最好,就是最大的愛國。」
️每一個篇章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帶著每一個導演鮮明的風格印記。無論從選材、編劇、選角、道具、畫面、剪輯……都無可挑剔,起承轉合令人驚嘆,淚與笑交織,看到最真實的中國故事。
️其中有一些細節處理很到位。比如大多數角色都說的是方言,更拉近與生活的距離,一聽就很親切,也更符合發生的時代、背景;老的影像資料與新的故事情節交織,更顯歷史滄桑,加強了真實感,觀眾更容易相信,從而帶入真情實感。
️已經沒有辦法來闡述哪個是淚點了,因為在這七個故事中,我都看到了自己的故事,當這種強烈的共鳴感油然而生的時候,淚是擋不住。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悟及體會【4】
看了點映,說實話好激動。《前夜》中,那種為了大典完美進行拼搏的精神,我哭了。《護航》的女飛行員不是第一次宣傳,但是,那種明明很優秀卻無法亮相的遺憾真真的抓人心。《奪冠》超級激動,母上每每提及當初都激動無比。《回歸》這可能是一個在外多年的人最有感觸的地方,在國外時,因為祖國強大而不會被人低視,不會有人問你是香港人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因為我就是中國人。
徐崢和張一白真的很會用自己擅長的點去打動人心,不去講大場面,而是小點帶動小面,愛情親情友情也是時代感觸。另外說一下,張譯和黃渤的戲,真的好,看著就會跟著進戲。紅姑一直是我喜歡的演員,一秒都不能能晚真的颯。說到這個不免說一下,升旗手杜江護旗手朱一龍王道鐵的氣勢是出來的,有重要時刻的現場緊張緊綳感,也有好好聯系過,沒有說的那種體態差之類的,真想說一句你行你上。《白晝》劉昊然和陳飛宇的青春因強國重工而飛揚在草原之上。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悟及體會【5】
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了慶祝這一重要時刻,陳凱歌等導演攜手眾多演員,拍攝了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前段時間,網上播放了這部獻禮片的預告片。
這次的預告片是由七位導演帶來的7個故事,這些故事都是通過小人物的視角著手,但是給我們帶來的都是70年來非常重大的歷史瞬間,讓我們跟著「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樂曲去感受那一個個的激動時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前夜》
為了保證國旗在1949年10月1日萬無一失地升起,《前夜》這個故事是通過一位升旗調試人員的視角來推進這個故事的。這位調試人員很普通,但是他負責、認真,對於問題也直言不諱,他和同事們的「萬無一失」不僅僅是對國旗順利升起的保證,也是為了對28年的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做出的保證。
1964年10月16日 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與我們的《相遇》
在我國的國防科技戰場上有太多的無名英雄,《相遇》就是通過一位沒有姓名的科研工作者與三年未見面的妻子偶然相遇來展現的。這位科研工作者為了國家的強大和科技的成功,隱姓埋名,即使和親人相遇也不能相認,他的無私付出是對祖國和信仰的最好詮釋。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3:0在奧運會上《奪冠》
這是中國女排姑娘們戰勝東道主美國女排,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在這段預告片中,不僅有弄堂里觀看排球比賽的街坊鄰居熱鬧的片段,更有導演和親歷兩次奪冠經歷的郎平現身的花絮,還閃現了2016年,女排時隔12年後再次奪冠的好消息。那一刻,時間彷彿延續了,其實那不是時間延續,是女排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的延續。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這是祖國母親重要的歷史時刻,是離開了祖國母親154年的孩子——香港回歸的重要時刻,這個預告片通過三條線索來展現這一歷史瞬間。這三條線索分別是中方外交官的談判經歷,香港鍾表師傅和香港女警對鍾表要求分秒不差,還有就是中國三軍儀仗隊的三位護旗手的護旗升旗經歷來展示的。這些普通人親歷的回歸是如此的令人激動。
2008年8月8日《北京你好》
奧運會首次在中國北京舉辦,而預告片則是從北京一位計程車司機的視角出發,讓我們觀眾跟著這位小人物一同去感受中國人在迎接奧運會時禁不住的欣喜和雀躍,去感受中國北京奧運會的盛況。
2016年11月18日的《白晝流星》
預告片中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艙仿若白晝的流星滑過草原的天空。導演讓小人物流浪兄弟、退休的老扶貧辦主任和返回艙的宇航員在那一刻相逢了,白晝的流星不僅滑過中華大地的天空,更是在平凡人的心靈上滑出點燃希望的星火。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閱兵和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時女飛行員的《護航》
這是一位備選的女飛行員為我們帶來的故事,當我們在閱兵時把目光都投向在天空翱翔的飛行員時,導演卻把鏡頭給了這位最優秀女飛行員渴望參與閱兵但是最終卻服從安排的備選女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