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下是否為新現實主義電影
❶ 世界電影的發展階段及代表作
1、開端,1888年10月14日,路易斯·普林斯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是IMDb認證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電影。該片記錄了一群人在花園里做著一些滑稽的動作。
2、電影初期成長為藝術,1896-1912年,代表作——《火車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大火》、《拯救遭難者》等影片,盧米埃爾創造了最早的新聞片、旅遊片、紀錄片、喜劇片等影片樣式。
3、電影藝術初期,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藝術家的勇氣拍攝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無聲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1916年又拍攝了《黨同伐異》。這兩部被譽為電影藝術的典基之作,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4、電影藝術重要發展期,1946-1959,蘇聯的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出了一批有感情沖擊力的戰爭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傳記片。如《青年近衛軍》、《攻克柏林》、《易北河會師》等。
5、電影多樣化,1960年,以非理性為基本特徵,是對戲劇化電影更大的一次沖擊。這次電影運動以夏布羅導演的《漂亮的塞爾傑》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呂弗《四百下》,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為開端。
❷ 《四百下》這部影片具有什麼作用
如果說弗朗索瓦·特呂弗是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先驅人物的話,那麼經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為這場運動吹響的第一聲號角。
影片開始於一片灰暗中的巴黎街頭,象徵著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也時遠時近。一所學校里,老師正在給學生講課,聲音尖利,態度粗暴。學生們對此異常反感,在老師的盛怒之下,他們在悄悄地做一些小動作來表示對他的不滿。老師背過臉去,在黑板上寫字時,一張穿著三點式泳衣的女性畫片正在他們中間輪流傳遞。當這張畫片傳到安托萬手中時,正好被老師發現,老師立即把他轟出了教室。下課的時候,其他同學都到操場上玩耍,他卻被留在教室里反省。安托萬很不服氣,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諷刺詩。不料,這首詩也遭到了老師的當眾奚落。
安托萬在學校受罰,回到家裡也並不好過。他沒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母親是一個風流的女人,安托萬是一個私生子。在他出生前,他的母親本來想去做流產手術,只是在安托萬的祖母的一再要求下才把肚子里的孩子保留了下來。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安托萬在8歲之前一直與祖母相依為命。直到祖母去世後,母親才不得不把他領回來。繼父對他稍好,但也沒有什麼愛的情感。
安托萬家裡也非常擁擠,他做作業都是在餐桌上。有時,作業還沒來得及收,菜盤子就擺上了。睡也沒有定所,只能天天打地鋪在過道里將就。
每天安托萬放學回家後,都要負責生火爐子、倒垃圾,然後才能安下心來做功課。在父母面前,他總是畏首畏尾,不敢言笑。而父母一旦不在家,他卻敢偷家裡的錢,還敢擺弄母親平時根本不讓他碰的化妝品。
安托萬和他的好朋友雷內都很討厭那種上課方式。一次,當他倆背著書包在上學的路上相遇時,他們決定一起逃學。他們把書包藏起來,就去逛街、看電影,玩的是那麼開心和自在。可就在這時,安托萬忽然看到母親在樹下和一個陌生男人親熱接吻。他的目光趕緊避開,心慌意亂地閃到另一條路上去了。而母親眼中的餘光也看到了他,慌忙中還刻意掩飾了一下。
放盪的母親深夜才回到家,一進家門就和丈夫大吵起來。安托萬耳聞目睹這一切,心情十分糟糕。所以當他在第二天上學後被老師盤問為何昨天沒來上學時,竟隨口說道:「媽媽死了。」老師聽到這個消息後,表示了適度的同情。事實上,安托萬昨天逃學,老師已經派人去他家裡詢問了。他的父母聞知此事後也迅速趕往學校。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安托萬同時看到了教室門外的母親的臉。安托萬一陣慌張,老師也當場揭穿了安托萬的謊言。在挨過一陣痛打之後,安托萬含淚走回了教室。
父母的冷漠,老師的嚴懲,使安托萬感到生活毫無樂趣。他給母親留了一封信就走了。在雷內替他找到的一家印刷廠的角落裡,他過了一夜。早晨起來後,因為飢餓難耐,他只好偷了別人家的鮮奶,一飲而盡。
母親發現他留下的信後,也感到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她來到學校找到他,並把他領回家,給他洗澡,勸他用功學習。可是這樣的溫情並沒有持續多久。
不久後的一天,雷內和安托萬趁下班之機潛入到安托萬父親所在的辦公大樓,從那裡偷走了一台打字機。正當他倆吃力地抱著沉重的東西在街上尋找買主時,正好趕上警察巡視。打字機的交易沒有做成,無奈的他們准備把打字機送還原處。可是就在他們剛進大樓的時候,卻被值班人員當場抓獲。
安托萬的父親知道情況後,不僅拒絕再收養他,還把他扭送到了警察局。經過一番審訊,安托萬被帶上了囚車,押往少年管教所。
少年管教所里非人性的教育比學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有一次,安托萬還沒等到吹哨就先去吃飯,結果看守給了他一記耳光。他的媽媽來看他,也沒有帶給他溫暖。他的好朋友雷內來看他,卻遭到了看守的拒絕。
安托萬再也忍受不了管教所里非人的待遇了。在一次足球比賽中,他趁人不備,偷偷溜走,從圍牆的一個洞里鑽了出去。他繼續向前跑,穿過小巷,跨過小橋,穿越灌木叢,越過原野,他跑到了嚮往已久的大海邊。
❸ 什麼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對世界電影美學及電影拍攝實踐具有重要意義,成為西方電影在這一時期最為重要的電影現象。
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從漫長的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從戰後的碎磚瓦礫中站立起來,他們想盡辦法籌措資金和膠片來拍攝影片。他們就象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歐洲電影藝術家們一樣,不顧忌傳統,富有創造性和探索精神。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美學特徵: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的形成受到了文學、繪畫、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不僅源自本土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其它國家藝術思潮的侵蝕。
首先,義大利自身的藝術傳統不容忽視。從但丁、薄伽丘和文藝復興三傑到巴洛克時期的卡拉瓦喬、卡諾瓦;再到十九世紀後期維爾加,以及接受了其思想的馬斯卡尼、普契尼等歌劇家,現實主義在義大利擁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其次,三十年代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的導演也對新現實主義的創作者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德·西卡和羅西里尼都曾公開表達過對雷內·克萊爾的敬仰;維斯康蒂給讓·雷諾阿的短片《鄉間一日》(Partie de campagne, 1936)做過助理。
安東尼奧尼也曾在馬塞爾·卡內《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 1942)的片場擔任過職務;翁貝托·巴巴羅更是在評論中將維斯康蒂的《沉淪》同《霧碼頭》(Le Quai des Brumes, 1938)相提並論。
❹ 法國的新浪潮電影文化
法國是世界電影的誕生地,也是當今電影的高產國,幾乎已經成為歐洲電影的代名詞。60年代,法國電影新浪潮風起雲涌,這場電影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許多國家。如六十年代的德國新電影、美國新電影、巴西新電影等等,甚至八十年代後期中國的第五代電影也是踏著法國新浪潮的餘波走向國際影壇的。
法國新浪潮電影始末
「新浪潮」既不是一場運動,也不是一個學派,又不是一個集團,它只是一定的量,是報界創造出來的統稱,為的是把兩年來崛起於本行業中的五十餘名新手統歸一類。"新浪潮"是個發射台,它把那些既不在助手的"跑道",也不在短片的"跑道"上的人引上了拍攝故事片的航路。
新浪潮的昨天和今天
新浪潮電影誕生的背景是基於歷史傳統的崩潰,主導基本認識的缺乏,對不確定的茫茫將來 的彷徨苦悶。這個背景與二戰以後人們的彷徨苦悶相關聯,所以在新浪潮的作品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二戰的反思。同時也與後現代思潮緊密相關。後現代主義是對 現代主義的解構,是對現代主義的懷疑,是基於迷茫困惑後的發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解放。
新浪潮運動的 流派,作家作品我們通常意義上劃分為三個部分。這場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許多國家,如六十年代的德國新電影、美國新電影、巴西新電影等等,甚至八十年代後期中國的第五代電影也是踏著法國新浪潮的餘波走向國際影壇的。
「新浪潮」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徵
「新浪潮」作者電影的風格,大都以專注的手法記錄或表現一個事件、一些人物。電影採用低成本製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消檔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態 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內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採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 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將「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新浪潮眼中的巴黎
游納1964年,正是法國電影新浪潮風起雲涌的年代。六位電影大師有了個念頭——要拍一拍發生在身邊巴黎的故事。在很多電影找不到贊助商的時候,他們想出了個便宜的辦法:先用16毫米的膠片拍,再放大到35毫米以作商業發行。
「新浪潮」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新浪潮的創作確實有很多新鮮玩意,但今天看來大多已是歷史的一部分。看目前中國的情況,現實意義烈的,莫過於新浪潮曾經帶來的體制變革。
「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
她長期以來享有「新浪潮之母」的美譽。1956年,瓦爾達以顧問的身份陪同法國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北京的星期天》,拍了數千幅照片,2005年3月,她帶著其中的百餘幅照片到北京進行展覽,同時參加法國電影回顧展北京站的開幕式。
新浪潮之果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二十世紀世界電影規模最廣、影響最深、作用的電影運動。這場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許多國家,這場運動被公認為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
它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 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
狂野的青春
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出現,很大拿磨亂程度上是「青年電影」反對「爸爸電影」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兒子反對老子的結果。
代表作家作品
特呂弗《四百下》(1958)
戈達爾《精疲力竭》(1959)
❺ 電影冷知識有哪些
跟電影有關的冷知識
1、《寂靜嶺》拍攝的地點是美國賓州的森特勒利亞小鎮,那裡陰森可怖,根本沒有人住,已經被荒廢了,但荒廢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小鎮呢?其實是因為《寂靜嶺》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原本就是按照這個小鎮而設定的,不得不說這這種詭異的地方真是讓人心裡發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