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頌是哪部電影主題歌
A. 求電影《芳華》所有主題曲 推廣曲 插曲 電影原聲音樂等 謝謝啦
電影《芳華》背景音樂
1.那不勒斯舞曲 (陳燦一開始吹的小號曲)《那不勒斯舞曲》(又名〈那波里舞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劇《天鵝湖》在線觀看(✪ω✪)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號為主奏樂器。
2.濃情萬縷 鄧麗君(陳燦在錄音機中放的鄧麗君歌曲)《濃情萬縷》是一首由曉燕作詞,古月作曲,並由一代歌後鄧麗君演唱的一首歌曲,被收錄在鄧麗君《鄧麗君精選專輯disc 8》專輯里。
3.絨花 韓紅(最終的片尾曲)《絨花》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劉國富、田農作詞,王酩作曲,歌曲發行於2002年01月01日,收錄於專輯《鄉戀》。該歌曲是電影《小花》在線觀看(✪ω✪)主題曲。歌曲曾在1980「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活動中獲獎。
4.沂蒙頌 (何小萍月下獨舞背景音樂)《沂蒙頌》是一部四場芭蕾舞劇。1973年5月16日,由中央芭蕾舞團(當時的劇院名稱為中國舞劇團)首演於北京天橋劇場。197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同名舞台藝術片在國內公映。該劇以1947年沂蒙老區的擁軍故事為題材。
5.駝鈴 (文工團解散時所有人合唱的曲目)歌曲為電影《戴手銬的旅客》在線觀看(✪ω✪)的主題曲。作曲者為王立平,首唱為吳增華。歌詞表達含淚式離別情和期待佳訊情,是濃濃戰友情,因而成為部隊、公安、甚至同學畢業時首選,影響甚大,傳唱至今,經久不衰。
6.巴赫(G大調第一大提琴組曲)前奏曲 (女生宿舍中的大提琴曲)
7.綉金匾 (毛主席去世時的歌曲)《綉金匾》是一首抗日戰爭時期,流行於陝甘寧邊區後來傳至全國的傳統民歌。這首歌是以甘肅慶陽民歌為基礎改編的,抒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毛主席、朱總司令、周恩來總理的熱愛,以及對人民子弟兵——八路軍的深厚情意。建國後,經過歌唱家李谷一,郭蘭英演唱之後流傳進了千家萬戶。
8.英雄贊歌 (劉峰戰爭後,林丁丁
9.送別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采
《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
10.那些花兒 (芳華中的主題曲)《那些花兒》,是中國內地男歌手朴樹演唱
B. 《沂蒙頌》的原唱是誰★我問的是原唱者,請給我 他/她 的資料!★
《沂蒙頌》是一部芭蕾舞劇影片,亦有與之同名歌曲,由夢鴿演唱。
夢鴿,原名劉清娣。女。漢族。中國女歌手。1966年出生於湖北沙市。四歲時受母親啟蒙學習唱歌,8歲即首次登台演出。1979年考入沙市歌舞團。1990年在北京與著名歌唱家李雙江結婚。1992年進入總政歌舞團。1995年實現了個人藝術生涯一次重要飛躍,成為中國音樂學院一名民族聲樂的碩士研究生,並於就學期間連續兩屆獲得「全國聽眾最喜愛的優秀歌手」第一名。1999年夢鴿在中國劇院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2006、2007年又連續兩年擔任扶貧中國行、新長城千村尋訪助學行動的愛心使者和宣傳大使。
C. 沂濛頌是不是紅歌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又名沂蒙頌)作詞:集體 作曲:劉廷禹,是四場芭蕾舞劇《沂蒙頌》的插曲,1973年5月16日,《沂蒙頌》由中央芭蕾舞團(當時的劇院名稱為中國舞劇團)首演於北京天橋劇場。197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同名舞台藝術片在國內公映。該劇以1947年沂蒙老區的擁軍故事為題材。
歌詞:
蒙山高,沂水長
沂蒙頌歌譜
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
紅心迎朝陽,迎朝陽
爐中火放紅光
我為親人熬雞湯
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為人民求解放
重返前方,重返前方。
紅歌即紅色歌曲,就是贊揚和歌頌革命和祖國的歌曲,它們普遍具有濃韻的感情基調,有較強的歷史感,喚起人們的紅色記憶。從這個角度說,《沂蒙頌》也是紅歌。
D. 跟臨沂革命老區有關電影知道說下
樓上的幾位,有《英雄孟良崮》這部電影嗎?那是電視劇。樓主問的是電影!不知道別瞎說!類似《英雄孟良崮》的那部電影叫《紅日》,還有部電影估計樓上的都沒看過,是舞劇《沂蒙頌》,還有《平鷹墳》、《高山下的花環》,《南征北戰》貌似是,俺不確定,樓主自己判斷。今年建國60周年的獻禮影片叫《沂蒙六姐妹》。經典的反映老區革命歷史的電影我認為就是以下幾部:《紅日》、《沂蒙頌》、《高山下的花環》,期待《沂蒙六姐妹》。
E. 電影《戰爭中的女人-祈蒙六姐妹》觀後感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當《沂蒙山小調》的旋律響起,我終於決定不再控制自己,眼淚奪眶而出。好久了,好久沒有為一部電影流淚了。
往看的中國戰爭電影,總是大氣磅礴。指揮員運籌帷幕,三軍將士浴血奮戰,到最後沖鋒號一響,戰斗取得勝利,電影進入高潮。以前電影似乎,戰爭總是屬於男人,鐵血殘陽,疾風驟雨,充滿雄性的較量,容不下絲毫屬於女性的特質。女人在常態中多是柔弱的,女人害怕喪失安全感,女人從心底排斥戰爭。然而,無數身為女兒、母親和妻子的女人們,身在後方,心系前線,走不出戰爭。
但是《沂蒙六姐妹》與以往的戰爭電影不同,它從小入手,讓我們通過六個女人的眼睛來審視戰爭,品味戰爭中的親情與愛情,體會人性的光輝與偉大。生活在沂蒙山區的六姐妹,各有各的苦難,也各有各的歡樂,是戰爭把她們緊緊地拴在了一起。蘭花、春英、月芬、秀秀、小鶴、黑燕,六個柔弱的女人,用她們的愛譜寫了一曲沂蒙頌。
1947年孟良崮戰役前夕,沂蒙山的煙庄舉辦了一個特殊婚禮,嫂子春英抱著公雞替當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婦救會長蘭花帶領村裡僅有的婦女和老人忙著一項艱巨的支前任務,兩、三天內攤五千斤煎餅,收五千斤馬草和二百雙軍鞋。春英一家為攤煎餅熬了兩個通宵;童養媳黑燕為做軍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縱當兵的哥哥大壯請假回來探望生病的娘,結果中了爹的計被鎖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鶴、秀秀、月芬要點燃自家的場院屋,用「調虎離山」計救大壯……
印象最讓我深刻的莫過於新媳婦月芬,她的遭遇最讓人感動,最讓觀眾揪心。從未謀面,只是聽說他是全村最棒的男人,只是聽說侄兒跟他長得很像,而她忙飛奔回家,點燈看臭長什麼樣 ,希望能從臭的身上找到一點丈夫的影子於是月芬就不斷地在追尋,在一隊人之中苦苦追尋。戰事又緊,新的支前任務派了下來,可是公糧一時半會運不到,於是鄉親們四處籌糧。月芬趕了幾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糧,恰與正在奔赴前線又素未謀面的丈夫擦肩而過,影片中南成順路回家,而月芬卻不巧回娘家取糧,他飛奔回來,她一襲紅襖不要命般飛奔而回,荒涼的天地之中,一個紅色的身影掠過灰色的樹林,但是卻仍然錯失。進屋之後,她嚎啕大哭,直到發覺丈夫帶走了自己剛剛綉好的荷包,正如他拿到荷包那時臉上甜蜜的笑。月芬跑到高坡之上,對著遠去的隊伍大喊南成的名字,彷彿難成走時那不舍的回眸。
又如大嫂知道自己丈夫犧牲了,還要裝著堅強,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還要積極支援前線。
隨著戰事的吃緊,六姐妹們紛紛奔赴前線,抬擔架救傷員,運送炮彈等,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尤其是月芬看到一個個的傷員,發瘋地在傷員中尋找,害怕那其中有她的南成。當醫生說急需用血的時候,月芬第一個站了出來,可是醫生卻說要一個男人的血,月芬激怒了,大聲喊道,「你瞎了嗎,我們沂蒙山的男人全都在戰場上!」影片中還配以《送哥參軍》的旋律,「哥哥你參軍去前方,我在後方生產忙,冬有棉衣夏有糧,請你把心放」。
這些真的很讓我感動,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對革命大無畏奉獻精神。看完電影除了被劇情深深的感動之外,還有就是這個世界需要和平,希望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戰中來擾亂我們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