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導演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導演

發布時間: 2023-08-06 00:34:44

1. 生命的訊息的導演沃納·赫爾佐格 Werner Herzog

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謎》(人人為自己,上帝反眾人),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國際影評人聯合會特別獎。影片通過19世紀一個歐洲廣為人知的棄兒的的故事,展現出人性、寬容等現實和歷史問題。1977年的《玻璃精靈》又是一個近似寓言的歷史故事,講述了一個狂熱的玻璃工廠廠主的故事。1977年的《史楚錫流浪記》反映了德國流亡者在美國的命運及普通人在唯利是圖的社會里難以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的悲劇。1978年他重拍了德國電影表現主義默片傑作、穆瑙的《吸血鬼》,1981年又拍攝了一個狂想家在南美「陸上行舟」的瘋狂故事《費茲卡拉度》1984年在澳大利亞拍攝了《綠蟻安睡的地方》,描繪了澳洲原住民與國外資本礦業公司的斗爭,公司要破壞的不僅是他們的家園,更是「綠蟻安睡的大地」。此後有《哭泣的石頭》等等名作。他的作品大多以狂熱、孤獨的狂想者為主人公,強調人力與天意的對抗,很多作品有寓言性質。他是新德國電影運動中幾位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與法斯賓德、文德斯、施隆多夫等人齊名。

2. 維姆·文德斯的人物評價

維姆·文德斯的影片形成了特有的坦率冷靜的風格,他的電影語言修辭中基本排除蒙太奇,特別偏好對運動和場景的不加剪輯。他不求論證什麼,他追求的是一種平靜地觀察、等待和不停頓地發展的電影,尤其喜歡表現公路、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因而也一再描寫遷移、迷航和旅行,維姆·文德斯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二十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國際在線評)。
文德斯的影片深受美國電影,尤其是公路片的影響。他在影片中往往會塑造孤獨的流浪者的形象。和美國電影中的那種劇烈的沖突和情感波動不同,文德斯的影片中的情感清靜緩慢,但卻深刻到令人心絞痛。和安東尼奧尼一樣,文德斯致力於在銀幕上塑造疏離、空虛但是充滿詩意的世界。除了拍攝電影,文德斯還是一位卓有成績的攝影師,他所拍攝的照片有著典型的德國人冷靜、嚴肅與形而上的特色 (網易娛樂評)。

3. 亞歷山大·克魯格的人物生平

1932年2月4日,克魯格出生在德國哈爾貝爾士達特的一個醫生之家,先後在故鄉及柏林上中學,之後在馬堡菲利普斯大學(Philips-Universität)和法蘭克福約翰·沃爾夫岡·哥德大學(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學習法律、歷史以及教堂音樂。1956年,克魯格以《大學的自治》一文,獲得法學博士學位。1958年起,他先後在柏林和慕尼黑做律師;期間他曾就教於烏爾姆藝術造型學院的電影造型系,後又曾任法蘭克福大學的客座教授。
也是在1958年,德國大導演弗里茨·朗(Fritz Lang)拍攝《印度墓碑》時,他去做見習助手,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人生涯。1962年,在德國「奧伯豪森國際短片電影節」上,他和25位青年德國導演,聯名發表了,向當時的德國商業電影挑戰的、著名的《奧伯豪森宣言》,揭開了最初名為「青年德國電影」,後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德國「作者電影」的序幕。1966年,他的故事片長片處女作《告別昨天》,在威尼斯電影節為德國電影抱回了21年不遇的銀獅獎。此片不僅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而且被電影批評界公認為,是「新德國作者電影」的奠基之作和大師級作品。1968年他的《雜技藝術家:一籌莫展》(1968)又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1979年,克魯格再次以《女愛國者》一片,為「新德國電影」電影理念的實踐添錦加彩。
《奧伯豪森宣言》發表的當年,他和埃德加·賴茨(Edgar Reitz)以及德騰·施萊爾馬赫(Detten Schleiermacher)共同在烏爾姆藝術造型學院建立了電影造型學院。翌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凱洛斯電影」製片公司(Kairos-Film)。據不完全統計,自1960年至2006年,由克魯格編、導、演、製片以及參與策劃的大小各種類型影片多達50餘部。
此外,德國電影和文化政策問題也一向是克魯格關心的內容。早在1961年,他就與他人合著出版了《文化政策和出版監督》一書。從1962年開始,他還致力於促進建立西德的國家電影資助體制,直到1974年該體制獲得法律承認;同時他還堅持敦促西德電視台資助西德導演的電影創作,為「新德國電影」得以形成氣候,並取得蜚聲國際影壇的成就,創造了條件。1977年5月,由於反對西德電影資助基金會自1974年開始執行的審查政策,他辭去了三個電影資助基金會的評委職務,但是,這沒有妨礙他繼續積極地為改善西德電影政策而努力。1980年,為了糾正西德電影界當時多數派一統天下的不健康局面,他和同仁發起、成立了「德國電影聯邦統一協會」(Bundesvereinigung des Deutschen Films),力圖營造一個公平合理的電影企業文化。
80年代末,克魯格轉入德國電視界,他把自己對影視媒體應具備的獨立、理性思考責任的思想,也帶入了他在電視領域的實踐活動,提出了「電視發行者」的理念,積極實踐他早在影片《鍥而不舍的雷妮·派克特》(1979)中,就提出的,讓電視的技術服務於藝術的真實、獨立和自然的主張,利用私人電視台的身份,獨立製作電視節目。為此他先成立了電視節目發展公司(DCTP:Development Company for Television Programs)。1985年他又和戲劇電影出版界的143個供應商聯合成立了「有線頻道與衛視勞動共同體」(AKS:Arbeitsgemeinschaft Kabel und Satellit)。之後不久,他的DCTP公司又和日本廣告公司Dentsu以及漢堡的《明鏡》出版社(Spiegel-Verlag)聯合,成為通過德國私人電視台RTL和 SAT.1播放自己獨立製作的電視節目的合資公司,克魯格於1988年5月出任該公司經理。這個公司為德國私人電視台製作的著名的「電視文化雜志」節目(Kulturmagazin),堅持貫徹了他的影視媒體政治獨立和理性批評立場,被德國批評界譽為是「最不同尋常的」,「最風格化的」節目。

4. 世界電影史上對世界電影影響最大的導演是誰

法斯賓德 (1946~1982) 姓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籍貫:德國 巴特沃里斯霍芬 職業:演員 導演 編劇 生卒:1946年5月31日生於巴特沃里霍芬,1982年6月10日卒於慕尼黑 電影傳奇 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7歲。 他自學成才,24歲開拍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他在14年時間里,拍攝了25部故事片,14部電視片和兩部紀錄片。 他吸煙,他酗酒,他吸毒,他雙性戀。 成名之前,他賣過淫,成名之後,他更是揮霍所有博自己的「同志」一笑。 他被稱為「新德國電影運動的心臟」、「『新德國電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國電影的神童」、「德國的巴爾扎克」,「德國的安迪·沃荷」「與戈達爾和帕索里尼比肩的電影巨人」「當代西歐最有吸引力、最有才華、最具獨特風格和獨創性的青年導演」。 大衛·格里菲斯 大衛·格里菲斯(英文全名為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稱為D.W. Griffith,1875年1月22日出生,1948年7月23日逝世),美國導演,被認為是對早期電影發展作出極大貢獻的開創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和《黨同伐異》(Intolerance)。

麻煩採納,謝謝!

5. 新德國電影運動中,法斯賓德被稱為心臟。施隆多夫被稱為四肢,請問赫爾措格與文德斯分別稱為什麼

眼睛 維姆-文德斯。
意志:沃納-赫爾佐格。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7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5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3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50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7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2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67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7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