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梅蘭芳的主題分析
1. 《梅蘭芳》中的紙枷鎖是什麼含義
這紙枷鎖指的是中國梨園文化、中國的京劇藝術。
一方面,梨園在中國古代並不是受人看好的地方,伶人的地位也不高,用燕十三的話講,是下九流。畹華大伯死還不行,還得奴顏卑膝、感恩戴德地去死,原因正在於此。
而且,唱得好、唱得紅時捧你,唱得不好,人人都不理睬你,正如燕十三的人生,恰恰說明了這個道理。
此外,伶人必須「隨叫隨到」,沒特殊原因決不能缺一場戲,因為觀眾會認為你在拿喬,弄不好就會終止藝術生涯,梅蘭芳不敢陪孟小冬看電影,卻不缺席任何一場戲的原因也在於此,芝芳對孟小冬說:「梅蘭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正貼切地說明了梅蘭芳的境遇。
另一方面,京劇自身也對伶人要求自身「清心寡慾」、內心孤獨。從邱如白對孟小冬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邱如白對孟小冬說:「他心裡的孤單一直都還在,直到他碰見了你,可他所有一切都是從這份孤單里頭出來的,誰要是毀了他,誰就毀了梅蘭芳」;
邱如白為了讓梅蘭芳保持這份孤單,為了讓他的京劇藝術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造詣,不惜利用劉錫長去趕走孟小冬,原因正在於此;而梅蘭芳一生的藝術成就也證明了這條藝術真理。
(1)電影梅蘭芳的主題分析擴展閱讀:
電影《梅蘭芳》中「矛盾」的梅蘭芳
影片一開始便是梅蘭芳大伯的遺囑,告誡梅蘭芳戲子即便唱得再紅,在人們眼中也是「下九流」,被無端戴上紙枷鎖,梅蘭芳大伯唱了一輩子戲,臨終遺言 便是希望梅蘭芳不要再唱戲了,這也便預示了梅蘭芳的尊嚴一生所要承受的踐踏。
在電影中,被太後賞了黃馬褂的十三燕對想要改戲的梅蘭芳說「咱們戲子是孫握下九流,改來改去被外邊人說我們朝三暮四」,紅透半邊天的梅蘭芳登門求見邱如白,邱母趕忙給周圍的人辯解自己兒子認識的不是唱戲的梅蘭芳。
出生在戲子之家的梅蘭芳並沒有因此而自卑自憐,他331把唱戲當作終生熱愛和追求的事業,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馬旦為一爐,創造了獨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並把京劇帶向世界。
梅蘭芳生在一個混亂又灰暗的時代,但是他出淤泥而不染,心性純良,不諳世事,固守原則,決不妥協,他」 質本潔」的個性與「下九流」的身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影片也講述了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二人因同撐一把傘浪漫邂逅,又因一出《梅龍鎮》暗生情愫。
而愛情對於梅蘭芳而言是奢侈的,他的原配福芝芳說「梅蘭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邱如石則用策劃槍擊案這樣極端的方式,不允許孟小冬毀了梅蘭芳身上的藝術源泉。
心上的孤單,在其他人的眼中梅蘭芳是屬於藝術的, 愛情這種東西會消磨掉他身上的神聖感,這是世人所不允許的,這段唯美的相知相戀最終只能以遺憾作結。
電影《梅蘭芳》梳理了梅蘭芳從少年到中年的變化歷程,也穿插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在對歷史事件的還原中再次展現了一代名伶梅蘭芳的愛國情懷。
梅蘭芳一直把發展戲劇藝術當作自身使命,在電影《梅蘭芳》中,他說「我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一天不能唱戲……」
然而國難當頭,他卻深明大義,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曾經受到日偽政權的要挾,要求他到長春演出,但他嚴詞拒演,還編演了像《抗金兵》、《生死恨》等以古喻今、表現抗戰精神的戲劇,先後在上海、天津、濟南各大城市演出,宣傳抗戰精神。
後上海淪陷,梅蘭芳舉家遷香港,香港被日軍佔領後梅蘭芳便蓄須明志不再演出,日偽軍再三糾纏,從香港到上海, 梅蘭芳同敵軍智勇周旋,拒不演出,電影中也為觀眾展示了這一歷史真實,塑造了一位決不事敵的愛國藝術家。
此外,在影片中有很多經典京劇唱段的展現,如《玉堂春》、《游龍戲鳳》、《四郎探母》、《黛玉葬花》、《貴妃醉酒》等,向觀眾充分展示京劇表演藝術魅力同時,也把它與人物內心塑造及電影情節發李斗展聯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電影中還搭建了不同時期的表演場景來渲染戲劇氛圍,在影片開始部分,少年梅蘭芳表演時的舞台和裝飾都十分簡陋,看他表演的人也只是普通的百姓。後來梅蘭芳與十三燕斗戲勝利,舞台已經換成了吉祥大樓,華麗的舞台裝飾和高地位的觀演者, 都標志著梅蘭芳時代的到來。
電影中還原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社會生活,從中也讓觀哪凱磨眾看到一代英雄藝術家梅蘭芳的人生軌跡,但是傳記片不同於歷史傳記,它不重溯歷史, 它重在從歷史中反映人性,在影片中展現了藝術家的高尚情懷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灰暗時代對人性尊嚴的壓抑和扼殺。
梅蘭芳一生坎坷與榮光並存,電影傳記片《梅蘭芳》更重視講故事,將梅蘭芳追求藝術的一生作為敘述的主線,著力於探索梅蘭芳的內心世界。
影片並沒有刻意塑造一個完美的藝術家、民族英雄式的梅蘭芳,反而著力表現梅蘭芳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在人生的重要節點所做的選擇,以及他一生中時時刻刻伴隨的無奈與孤獨,他並沒有因為艱難而放棄使命,窮盡一生去探索藝術更高的境界。
影片所塑造的「走下神壇」的梅蘭芳更讓觀眾動容。或許這就是傳記片之於歷史史實的不同,觀影者從史實中看見真相,從傳記片中看見現實的殘酷、人生的無奈以及人性永恆的堅守。
2. 孤獨成就藝術——看電影《梅蘭芳》
(寫於2008)
梅蘭芳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有點像現在的李宇春,看到「玉米」們的瘋狂也就能想像當年梅蘭芳的戲迷們。撇開他們在藝術上的成就,回液拆伍頭看粉絲們的審美口味,總還是顯得有些怪異。不過,在影片中飾演少年梅蘭芳的余少群在扮相上的確頗有說服力——比女人還像女人。黎明沒有這個任務,他不像女人,只演繹梅蘭芳男人的一面。看電影時,你得接受導演的這一分工和意圖。
當代人物傳記片不太好拍,忌諱太多。陳凱歌為什麼要拍《梅蘭芳》?出於對梅本人的景仰?還是對老北京文化的追念?還是因為其間體現出來的他一直為之沉溺的藝術狂熱?
裡面最有激情的人物不是梅蘭芳,也不是孟小冬,而是文人邱如白——這是一個虛構的名字,因此人物雖有藍本但作了極大的發揮。邱如白是梅蘭芳藝術形象的塑造者、推廣者、崇拜者,他才是一個藝術瘋子,而別人只不過是把藝術作為生存手段。我猜編導御指最喜歡的是這個人物,這才是他們的同類,所以他的台詞是最精彩的。孫紅雷氣質很野,把邱如白的狂熱勁給演出來了。
邱如白說梅蘭芳骨子裡有種孤單,是這種孤單成就了梅蘭芳的藝鬧或術,誰毀了這份孤單就是毀了梅蘭芳,而他認為梅和孟小冬的戀愛正是具備了這份毀滅的力量。像是弗洛伊德的利比多理論。影片美化了梅孟之戀,讓我們看到了割捨,意欲為之遺憾,而現實中的梅孟戀結局並不纏綿,孟小冬後來做了杜月笙的姨太太,生活和情感攪到一起之後是難得純粹的。我認可孤單說,梅和孟在一起時消滅了那潛藏心底的孤單,那是無以比擬的快樂,但令人悲哀的規律是,有多麼快樂,就會有多麼失望。所以說,邱如白的擔心是過了頭的。
另一個主題是藝人對自身人格的尋求。梅蘭芳等一代名伶與當時文化人的結交提升了他們的品位和修養,也使得他們的自我意識漸漸覺醒,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藝人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地位的確得以提升。只是紙枷鎖的隱喻恐怕不只限於一個時代。
3. 梅蘭芳材料分析寫作文
1. 作文關於梅蘭芳,與他的故事有關,寫作文用
XJN 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
[編輯本段]所做貢獻
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我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他曾於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蘇聯進行演出,獲得盛譽,並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畫家,同他們建立了誠摯的友誼。他的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國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先後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先後任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京劇院院長,1959年7月加入中國 *** ,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梅蘭芳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徵,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2. 幫忙收集寫作素材:梅蘭芳
昨晚寫的,希望對你有點幫助,原創文章,請物轉載. :)《梅蘭芳》上映前, 扯..扯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人人都在別人的舞台上毫無選擇地扮演著配角,人人都在自己的角色里一出出地體味著冷暖與悲喜。舞台上的戲子會在戲里深情地忘記自己,舞台下的觀眾會在戲外出神地忘記自己。
看見別人,想起自己。想起自己,看見別人。
人人都是凡人,人人都是自己。人人都是平庸,人人都是傳奇。
一門被譽為國粹的中國傳統綜合性藝術——京劇,一位在這門藝術行當中的最為知名的藝人——梅蘭芳,如今即將重現於我們眼前的碩大的銀幕。電影具有能夠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魔力,歷史不可復制,但人類卻擁有這個世界最值得驕傲的財富——想像與感情!這必然仍然是一部陳凱歌式的電影。
這個在中國最荒謬的時代中長大的孩子,這個無法忘記那個時代與那些人群曾經帶給他巨大傷害的詩人,這個在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敢冒天下之大不違的憤青,這個在電影里裝載了太多的刀子與情懷的猛士, 如今將會帶給觀眾們怎樣的一部戲呢?這個答案只能以各式各樣的面貌出現在電影散場伏大後人們的心裡。我們只能猜測,陳凱歌自從《黃土地》就開始背負的厚重的思索與反駁如今還有多少余溫?他在《孩子王》與《邊走邊唱》中對文化與哲學的晦澀辨識,他在《風月》中的陰森與無望,他在《霸王別姬》中的殘忍與直露,他在《刺秦》里的決絕與鋒利,是否還能一一呈現?這個答搏廳指案一定是否定的。
我們要知道他的《黃土地》誕生在票房要不了電影性命的語境,他的《孩子王》得了一個「金鬧鍾」,他的《邊走邊唱》讓他在嘎納再次空手而歸,他的《風月》的遭禁,他的《刺秦》國內票房的巨大失敗與評論的口誅筆伐,還有他的《無極》帶來的口碑……等等。我們也要知道他的生活也與他那麼固執的堅持時大不相同,一個深愛的妻子與兩個可愛的兒子,帶給他的影響是深遠的,這表現在《和你在一起》中他與世俗的和解,這也表現《朱辛庄》中那個看得愣神兒的孩基配子,這還表現在《無極》中昆侖的那雙大眼睛,還有那個正面光亮的結尾。
但我們又無法就此斷定,《梅蘭芳》就一定勢必走向溫情派的婉約路線,因為我們在《百花深處》中的瘋子身上看到了陳凱歌最內在最堅固的本性,因為我們在《無極》中太多的隱喻中感受到了陳凱歌並沒有放棄他以往的關注與表達!於是,《梅蘭芳》成為了一個無法一言以蔽之的迷,當然,我們也可以猜測它很大可能又將是一次將凡間的深情與繁雜的歷史編織在一起的大戲,盡管這好像猜了就跟沒猜似的。所有人類可以共通的語言是愛,是情感,是心靈。
而藝術往往就是愛與愛的橋梁,心與心的橋梁,人與人的橋梁。當你看到紅塵中別人的跌宕起伏與冷暖悲喜時,或許不經意間你的心也會為之一動,那時,你將發現,原來你的眼淚也有一部分的確是屬於別人的。
你與他素不相識,卻為何這般動情?這也許正是世界的奇妙,當然,這也絕對就是世界的美好。
3. 關於梅蘭芳的小學作文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嘆息自己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其實這些嘆息是沒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補拙,就是說天資差是可以用努力來補償的。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偉大的計劃從今天開始》,我慢慢的閱讀。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生著一雙死魚眼,灰暗吊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資欠缺沒有使梅蘭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長空,雙眼緊跟飛翔的鴿子,窮求不舍;他養金魚,雙眼緊隨遨遊的金魚,尋蹤覓影。後來,梅蘭芳的雙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經過自己的細心的觀察和揣摩,最終成為了著名的京劇大師。
類似於勤奮而彌補了笨拙,甚至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古往今來是舉不勝舉的。由此可見,一個天資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懇懇,做到「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就能變得聰明起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反過來說,一個人若不勤奮 來學的話,天資再好也是不能成才的。宋代有個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歲便會作詩,被鄉里稱為奇才,可謂聰明過人;但他出名後,不再勤奮上進,而整天由他的父親帶著到處吃喝受禮,結果詩才枯萎,這樣「泯然眾人矣」。
我的一個同學,在六年級考試的成績在前幾名,親戚朋友誇贊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是一年後,他的成績卻是在倒數十名當中了,他母親生氣的說:「真是個笨蛋!」其實他哪是是嗎笨蛋啊,不過是在一片誇贊中變得驕傲了,不像過去那樣勤奮了。
華羅庚教授有句名言:「天道酬勤是良訓,一分心勞一分才。」希望那些自認為沒有天賦的朋友們不要悲觀,要相信天才在與勤奮,只要自己在「勤」字上下功夫,朝著美好的目標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是必可以成大器的。
不知道字數夠不夠,如果太多了,可以適當減一點
4. 梅蘭芳的故事作文400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京劇演員。京劇又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梅蘭芳從小學戲,靠勤學苦練和勇於實踐,很早就成了名,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藝術精湛,而且有愛國思想,立志要把京劇介紹給外國,在世界上宣傳中國傳統藝術。 1919年以後,梅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京劇演員。京劇又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梅蘭芳從小學戲,靠勤學苦練和勇於實踐,很早就成了名,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藝術精湛,而且有愛國思想,立志要把京劇介紹給外國,在世界上宣傳中國傳統藝術。
1919年以後,梅蘭芳先後到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訪問並演出。他以精採的表演和東方人的氣質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受到熱烈歡迎。許多外國人第一次見到中國戲曲的表演,非常新奇。著名電影大師卓別林,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蘭芳會面,結成好友,對中國戲曲給予很高評價。國外有些人還把中國戲曲藝術和歐洲戲劇兩個流派稱為世界戲劇三大體系。梅蘭芳為中國戲曲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貢獻。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梅蘭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監視。日本人要求這位世界馳名的中國演員出來演出,好美化他們的侵略行為。梅蘭芳拒絕了。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留起了胡須。因為他是旦角演員,留鬍子意味著將不再登台表演。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寧願割捨了藝術生命。這一愛國行為,受到了普遍贊揚,為中國人爭了氣。
5. 我喜歡梅蘭芳的藝術作品這個作文怎麼寫
梨園梅蘭芳
那才是一個真正追求藝術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都愛聽戲,不僅愛聽還愛唱。戲一開鑼,便是名角的出場,不管唱得如何,先混個眼熟,唱絕了座們給你喝個彩捧個場那你就紅了,而且是大紅大紫。唱不好你就只能是辭了梨園行,永遠出不了頭。
京劇藝術發展到民國,那就是唐詩和宋詞。也成了一個時代的文藝標志。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有蘇軾,柳永,辛棄疾。然而民國也是人才輩出,余叔岩,楊小樓,梅蘭芳,這是一份長長的名單,名單中的任意一人在梨園界都舉足輕重。扮上妝是老生,也是花旦。卸了妝就是藝術大師。
梅蘭芳就是藝術大師,他唱的確實好,梨園行里的規矩是圈不住他的,因為他不守舊。是的,梅蘭芳不守舊,守舊的梅蘭芳是不會大紅大紫的,對傳統戲劇的大膽改革才是他的性格。由此在電影【梅蘭芳】中,守舊的「十三燕」這才敗給了梅蘭芳。這不是老生敵不過花旦,而是京劇的改革時代到來了,梅蘭芳只不過走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所以他才成功了。
從林黛玉到楊貴妃,從李鳳姐到王寶釧,甚至那個蘇三。處處都活躍著他的身影。在電影【梅蘭芳】中孫紅雷對梅蘭芳說的一句話「你的時代到了」'。是的,這就是屬於他的時代。毫不客氣地說,他肩負著一個民族文化走向興盛的重擔。當他站在美國歌劇院舞台上時,他已經屬於全世界共有的,我們理應清楚,在半個多世紀前,我們早已向世界推了出「國際梅」。
寫到這里,我耳邊忽然傳來一陣如潺潺流水般的唱腔。我知道,這是「梅腔」。在悠悠的京胡聲伴奏下,彷彿又聽到那久違的「海島冰輪初轉騰……」。我又知道,這是梅先生一生最滿意的作品【貴妃醉酒】。由此,一代梨園嬌子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6. 我敬佩的梅蘭芳作文300字
今天我預習了【梅蘭芳】這篇課文後,我被梅蘭芳愛國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因此,讓我想到了一個關於梅蘭芳的小故事。
一天,先生教梅蘭芳練蹺功。吳先生搬來一個搬凳子,上面放著一塊磚頭,讓梅蘭芳踩著半米多長的高蹺站在磚頭上,並要求站一炷香的時間,中間不許休息。開始,梅蘭芳站到那麼高的地方就很慌張,他硬是堅持下來,連腿都腫了。後來有了長進之後,他想方設法讓自己的蹺功更上一層樓。冬天自己澆個冰場,在上面踩高蹺,身上常常摔得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是每次跌倒的時候,他都會爬起來繼續練習。梅蘭芳他是多麼知難而進啊!只要能練會蹺功,就算再大的痛苦,他也能忍受!
梅蘭芳知難而進的精神,正如他所說的名言:我是個拙笨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7. 關於拒絕的作文材料
梅蘭芳拒絕給日本人演戲: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不可一世的日本侵佔了香港。從日本人踏上香港的第一天起,留居在香港的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便蓄起胡須。只幾天功夫,黑黑濃濃的胡須就掛在他的臉上。一些朋友感到茫然,演女性出名的梅蘭芳,向來不留鬍子,為何如今留起鬍子來?梅蘭芳年幼的兒子梅紹武對父親留鬍子,也感到好奇,他悄悄地問梅蘭芳,爸爸,您怎麼不刮鬍子了?梅蘭芳說,我留了小鬍子,日本鬼子還能強迫我演戲嗎?原來如此。兒子高興地說,爸爸真會想。圈子裡的朋友知道此事後,個個都豎起了大拇指。
不久,梅蘭芳回到上海,住在梅花詩屋。梅蘭芳是名人,知道梅蘭芳回上海後,不少人都來拜訪梅蘭芳,有的想請梅蘭芳到自己的劇院演戲。但梅蘭芳關門謝客,他不想給日本人演戲。一向靠演戲為生的梅蘭芳,沒演戲後,生活來源斷了,梅蘭芳只好在屋裡作畫,年復一年地靠賣畫和典當家私物件度日,生活過得很清苦。朋友見了,都勸他演戲,以解決生活問題。但梅蘭芳很有骨氣,婉言謝絕了朋友的關照。
一天,汪偽 *** 的大頭面人物褚民誼帶人突然闖進梅蘭芳家中,要梅蘭芳當團長,率領劇團赴南京、長春和東京等地巡迴演出,以此慶祝所謂的「大東亞戰爭勝利」。褚民誼是汪偽 *** 的核心人物,汪偽 *** 剛成立時,汪精衛當行政院院長,他就當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後來他還任汪偽 *** 的中日文化協會理事長。他原是國民黨內著名的業余崑曲家,對演戲類之事,自認為是內行。所以前來要梅蘭芳去為日本人服務。
梅蘭芳用手指著自己的鬍子,沉著地說,我已經上了年紀,沒有吊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褚民誼陰笑說,小鬍子可以刮掉嘛,嗓子吊吊也可以恢復的嘛……說著就哈哈大笑起來,似乎梅蘭芳說的不能演戲原因,被他的內行話反駁倒了。梅蘭芳見褚民誼如此陰險相迫,只好「以理相待」,他用譏諷的話語說,我聽說你一向喜歡玩票,而且玩得很有名氣,大花臉唱得很不錯。我看你作為團長率領劇團去慰問,不是比我更強得多嗎?何必非我不可?褚民誼聽梅蘭芳這么一說,肥團團的臉頓時斂了陰笑,他被梅蘭芳譏諷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支吾幾句後,狼狽地離開了梅花詩屋。
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褚民誼在蘇州獅子口監獄刑場被槍決,罪名是漢奸
8. 求關於寫梅蘭芳的散文或小說
梅蘭芳全傳
這是一本較有特點的傳記,是海內外第一部梅蘭芳全傳。作者在對大量的史料進行挖掘與考證的基礎上,以平實的筆風精細記錄了一代京劇大師努力勤奮的成長經歷、孜孜以求的藝術之路、慷慨拒敵的民族氣節、與人為善的道德品質以及真摯細膩的情感生活,同時對其豐富微妙的內心世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可謂梅蘭芳生平、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寫出了大師風范及其五彩人生,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大寫的「人」。
京劇泰斗傳記書叢:梅蘭芳傳(配圖)
京劇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而用畢生精力促進國粹發展的各位梨園大師更是值得人們敬佩
4. 紀錄片梅蘭芳的影評
大眾影評網《梅蘭芳》影評:導演經驗與歷史經驗
ps:內容有點長,希望 對你有用,若要借鑒最好註明出自 大眾影評網
四合院和紙枷鎖 我小時候住的胡同,有梅蘭芳一棟洋樓,是有露台的二層小樓。 因了陳凱歌的這部電影,各種梅家的資料浮出水面,我才知道這 棟樓是梅蘭芳在民國時用來存古董的,而我小時候樓里已住了人。 洋樓做了中式的修正,在一片瓦房中竟然和諧。梅蘭芳是講 究的人,此樓花了心思。六年前,胡同改建成樓區,洋樓被推倒, 作為回遷戶的梅家,在樓房的包圍圈中,得到了一座新蓋的四合院。 樓區擠滿低檔汽車,四合院門前有一片空地,所以梅家門口總有 扭秧歌的老太太。 四合院是傳統,還是洋樓是傳統?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看 罷《梅蘭芳》,恍然明白了,四合院是傳統。傳統是個樣式,傳統 不需要生活的痕跡。好萊塢受批判,因為好萊塢電影是個樣式, 美國人不愛生活。 為了《梅蘭芳》,重看了《孩子王》。《孩》中教師第一次上課, 讓一學生自由發言,學生的反應是「你要整我么?」這不是 一句話,這是一個時代的險惡。憑此細節,陳凱歌便是一流的導演。 敘事藝術不是直言的,我們只表現人物關系。以人物關系的 變異,來折射社會。所以敘事藝術是反光鏡的藝術。 《孩子王》的敘事,有著極佳的分寸感,當學生說完「你要整我么?」,陳凱歌沒有順著這句話去發展故事,而是拍了別的事。 但這句話像一道創痕,留在觀眾心裡,一直在疼。很像是圍棋里 的「試應手」,閑置一招,不走了,等全局改觀後,這閑置的一招 就成了點睛之筆。 最重要之處不去濃脂艷抹地描畫,反而要閑置著,國畫里的「留 白」也如此。金聖嘆是以美術理論來批《水滸》的,明確地說中 國的畫法就是中國的文法。在東方的藝術里,圍棋、小說、繪畫 的原則是一致的,《孩》頗得此三昧,難怪李翰祥說《孩》是一部 「有道」的電影。因為其故事看似鬆散而內含玄機,是站在東方的 敘事傳統上。 《霸王別姬》有一場床戲,那是段小樓和妻子在受批鬥的心 理壓力下,爆發出了強烈的性慾。因為害怕,而情慾高漲 個變異的人物關系,折射著社會。他倆的床戲沒有在青春時出現, 陳凱歌非要等到這對男女老了,再拍他倆的床戲,真是高明。 可惜在上床前,菊仙多嘴,說自己害怕。其實,他倆做愛了, 就是他倆害怕了。拍害怕,就不要說旁侍害怕了。敘事是旁敲側擊、 意在千里的。多了兩句嘴,耽誤了好戲,普通地解釋, 就是表演課上的「無言少言」練習,限制語言交流,以培養學生 對行為的興趣。 因為表演是視覺化的,行為的魅力大於語言。在審美上解釋, 則涉及敘事法。朱天文是侯孝賢的編劇,她只用小女生的話語談 論藝術。她口中好的敘事為:「什麼都在裡面了兆孫!」 在裡面,就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少男少女 的精氣神是完整的,所以有著令人一見鍾情的感染力;而年齡大了, 精氣神散了,理性分析能力增強,雖可令人欽佩,畢竟不是魅力。 所以好的敘事,要像唐詩一樣懵懂,宋詩不如唐詩,便是把事講 得太分明了。 我們現在的編劇觀念,過分講求事件演進的邏輯,傷害了事 件的血肉,結果很多片子前面情節的鋪陳,好像只是為了解釋後 面的結果,這便乏味了。 菊仙不必在床戲時說出一番她害怕的話,來跟觀眾打招呼, 以預示後面她將被整死的災難。設想一下,一個女人做愛了,接 著她被整死了這個直率的效果更有力。敘事不是為了直說人 物內心的,敘事是折射人物內心的,此處不需要她的內心。 一部電影里,內心表露得太多,往往達不到深刻的效果,因 為內心活動用語言表現出來,總是浮淺的。如果非要用語言,這 語言也要和內心想法有差異,這樣才能保證內心是寶貴的,這個 人物才是值得我們迷思的。羅蘭,身上 的最後一塊布拿掉後,就不性感了 《霸》中的瑕疵在《梅》族啟鏈的中年段落泛濫起來,人人都在掏心 掏肺地說話。《霸》中誤戲的「害怕」一詞,延續到了《梅》中, 梅蘭芳多次表示「我怕」,作為梅蘭芳紅顏知己的孟小冬則勸他「別 怕」說明他倆沒有愛情,真實的孟小冬把梅蘭芳罵成一個誘 拐少女的老泡,反而說明他倆有愛情。 陳凱歌的內心是美好的,這種美好是一代革命電影塑造的, 導演總是逃脫不了自己的童年。他筆下的梅孟之戀,很像是《革 命家庭》、《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黨的愛情,為了一個純潔的 理想而在一起,男女之間的活動主要是相互鼓勵。而梅蘭芳首先 是一個尤物。 即便是當代的男旦,也有尤物之感,與他們接觸,現實就破 碎了。他們的生活用語保留了很多的戲詞,管請坐叫「落座」,女 旦們反而在口語中避免戲詞,盡量跟時髦女大學生持平。男旦普 遍有清爽之氣,不單是女人的媚態,這點可以從扮演青年梅蘭芳 的余少群身上看出來。我分析,這是民國期文人對男旦追捧的根本原因,不是求同 性戀,而是求「清」。在古代詩詞、繪畫中,「清」都是高品,為 文人夢寐以求。這個結論,是我在查閱鴉片文獻時恍然明白的, 抽鴉片並不是常人想像的如海洛因、搖頭丸一樣的強刺激效果, 抽鴉片講究有一根老槍,要借眾生之力。 槍是在煙館里被千百人抽出來的,槍管內的煙油沉澱到一定 火候,就會產生一種類似名茶而強於名茶的口感鴉片還是 求的一個「清」字。 這種老槍一歇火就變味,只能留在煙館,不能獨享,是真正 的民主,所以大富之家抽鴉片也是去煙館的。鴉片、男旦、詩詞、 繪畫在民國文人眼裡是一樣的,只看是好哪一樁了。 陳凱歌《風月》中的大少爺是個煙鬼,但他躺在家裡床上就 抽了,說明他還是個土財主家的孩子,並不會抽鴉片,結果把自 己抽得心理變態、相貌如鬼據此分析,陳凱歌是懂鴉片的, 所以他也懂男旦。 真的懂,《霸王別姬》中程蝶衣智囊的袁四爺不是簡單的同性戀,他是有審美的,對程蝶衣有一份敬畏之心,他在求「清」。做 梅蘭芳智囊的邱如白,則是個沒文化、不懂戲的人,這是陳凱歌 有意的設計:邱走七八步給母親夾菜,用手接著菜湯;邱第一次 見梅蘭芳扮女人,就咽了唾沫。 這類粗俗不堪的舉動,貫穿全劇,他對梅蘭芳沒有敬畏之心, 也沒有情慾,只有佔有欲,所以他會對梅蘭芳指手畫腳,干擾梅 的生活。 邱如白這個人物,顯然不是來自梅蘭芳的真實生活,沒人對 梅這么放肆。如果不是來自梅蘭芳的生活,那麼可能來自陳凱歌 的生活,我一下理解了,邱這個人物不是民國文人, 而是個八十年代的藝術院校考前班的老師,陳凱歌可能有過這樣 的老師,我學藝時趕上了八十年代的尾聲,有過。 八十年代藝術班的多數老師,被耽誤了青春或中年,他們有 藝術知識而無藝術素養,教著藝術卻不懂藝術。他們給報考藝術 院校的青年做輔導,看重的是成功率,如果教過的人考上了,便 會將這個人當作自己的私貨,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影響他,以代替 自己的壯志未酬。 偏偏他們又不太懂藝術,於是變得蠻橫。跟自己的啟蒙老師 鬧掰了我這代人身上是幾率很高的事,問了八零九零的人, 幾率也高。有恩於你、水平低、對你的生活有著強烈的干預 欲,算上陳凱歌一代人,看來是長達三十年的社會 現象,但在我們的電影里還沒有表現過,陳凱歌作出了突破。 紙枷鎖是《梅》片一開始便確立的寓意,紙做的枷鎖,可就 是無法掙脫,這是內心的束縛。寓意深刻,可以泛指一切事,但 在片中究竟指什麼? 京劇?怕不是,因為全片沒有表現梅蘭芳對京劇的痴迷。職 業身份?怕不是,因為職業帶來的最大麻煩是日本人要聽他唱戲,他蓄須明志了,突破了。 邱如白?從視聽語言的角度上分析,陳凱歌是這個意思,全 片以紙枷鎖開始,以邱如白的形象結束,劇終時看到梅蘭芳還沒 有擺脫邱如白,我心中生起了寒意。 這種人,外國電影《鋼琴師》里有,那是一個父親,他熱愛 鋼琴但不懂鋼琴,把兒子送入了音樂名校,卻要求兒子按自己的 指導來練琴,結果把兒子逼瘋了。邱如白便是這樣,全片看不到 他對梅蘭芳藝術的鑒賞,只看到他濃重的功利心,他在美國大劇 院里的表現就像在澳門賭場一樣,梅蘭芳演出成功後,他狂喊亂叫, 像個贏了錢的賭徒。 我想,陳凱歌塑造的邱如白不單是在諷刺我們的老師,而是 在泛指我們的父輩,一切凌駕於我們之上的人。或者陳凱歌的生 活里屢屢遭遇這種人,陳凱歌只是出於本能的厭惡,才把電影拍 成了這樣。 紙枷鎖只能是邱如白。不能說這種人沒有愛和付出,但這種 愛和付出是毀滅性的,因為他們是外行。 美育和黑幫 《無極》中雪國人被滅的戲,酷似《小兵張嘎》里日本鬼子進 村的戲,導演都逃脫不了少年時受到的影響。對於陳凱歌塑造的 梅蘭芳,我很理解,因為我也本能地是這個路數。 我所受的美育,是要為天下受苦的人代言,在我的青春,對 街頭乞丐的興趣,遠遠大於漂亮女生。我們崇拜梵高,對高更不 以為然,因為梵高苦到割了自己的耳朵,高更雖然窮困之極,但 他畢竟在塔希提島上玩土著女人,享受了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