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記錄電影圓明園主題思想

記錄電影圓明園主題思想

發布時間: 2023-03-20 12:19:56

A. 圓明園紀錄片講了哪些知識

一、「萬園之園」再現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耗時150餘年完成,以其空前的規模和神秘的東方帝國情結而成為舉世矚目的「萬園之園」。然而今天的圓明園,留下的不過是一座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而局棚伍又極富夢幻色彩的廢墟,和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無限凄涼。
二、皇帝與洋人
《圓明園》的第一主角是「圓明園」,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圓明園永遠沒有辦法開口告訴我們她華麗外衣下的秘密,能說的只能是生活在圓明園里的人。
從圓明園的興建到覆滅的150年間,一共經歷了六代大清皇帝,從康熙到咸豐,可惜盡管他們生活在圓明園里,卻沒有留下當年圓明園中真實生活的記錄。留下那些記錄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宮廷畫家郎世寧。
作為經歷過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又親身參與過圓明園建設的神職人員,郎世寧便如留給圓明園歷史的一份厚禮。盡管無法掌握圓明園中的所有秘密,郎世寧還是以上帝的名義,忠實地記錄下了當時印刻在他眼中的圓明園和清廷生活。同樣的還有英軍中一位牧師麥基的日記。在兩位洋人的旁白解說下,圓明園的歷史變成一個個洋人口中的故事的串聯。紀錄片《圓明園》不再是常規意義上的紀錄片,更像是和尺講述歷史故事的故事片。

三、《圓明園》的意義

談及《圓明園》拍攝的意義,金鐵木認為關鍵並不在於這是首次國內完整完成的CG製作電影,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用國人自己的歷史去感動國人的紀錄片。這種感動拋開以往的「科教」和「專題」手段,利用更多「藝術」和「故事」的交融,卻並不是現代社會已經過於習慣的娛樂化情緒桐或滋長,而是非娛樂性質的一種感情升騰:對還原歷史真相的直面。

B. 《圓明園》觀後感700字

《圓明園》觀後感700字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圓明園》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部影片是近代史的老師推給我們的,開始大家對這個電影都不是很在意,畢竟在現在這個充斥著流量明星和美國特效的電影市場里,一部紀實性的老電影的確無法讓我提起興趣。但是,就在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我突然想起了近代史老師提到的這部電影。雖然是抱著打發時間的態度搜來看看,但這部分為(上)(中)(下)三部分,時長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卻給我帶來了深重的感受。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出品,2006年9月9日在中國上映,由薛繼軍擔任總導演,金鐵木執導,劉俊清、哈日巴拉等人主演。影片從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從初建到大規模擴建成曠世園林,再到英法聯軍對這座人間仙境的破壞、焚燒的發展歷史。對這部電影的簡介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當你真正去看這部電影,你才會讀懂這從到之中的深刻含義。

(上)主要講述了圓明園修建時的背景,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閑。清拍局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里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中)主要講述了圓明園擴建的盛況,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庄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松靈巧的樓閣亭台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朝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影片是以郎世寧的視角來寫的,所以著重介紹了仿歐式建築的西洋樓景區。西洋樓景區整個佔地面積不起過圓明三園總佔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士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可能就是這種與凡爾賽宮齊名的盛譽,或是圓明園美得讓人心生嫉妒,最終,也是最沉痛的結局,在影片的(下)部出現了圓明園的毀滅。

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正彎,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但我覺得,圓明園的浩劫,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相較於將他稱為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在我心裡,它是活的,他有血有肉,英法聯軍的暴行,是在抽他的筋,剝他的皮,食他的肉。當看到下的時候,我感覺那燒殺搶奪的聲音,就縈繞在耳畔,久久不能平息。

影片總體的節奏是緩慢的,就算到最後也沒有陡然的變化,但就在這種緩慢的,如同置身當時的情景,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都是一種折磨。看完後我靠在床上安靜了很久。最直接的,是對園林被毀的惋惜,對美的事物消逝的沉痛。深層的,是對國家無法強大到保護一片園林,戰爭的後果就是山河破碎。我沒有哪一刻像那刻那樣喜愛和平,喜愛寧靜。窗外有陽光傾瀉,我閉上眼睛,彷彿那道光從遙遠的地方傳來,而我是圓明襲清讓園的一棵樹。

C. 求:《圓明園》電影評論!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蠻的烈火將一座名為圓明園的世界建築奇葩化為灰燼。146年過後,金鐵木執導的紀錄片《圓明園》完成了對這座「萬園之園」的一次影像再現,對與之相關的歷史橫斷面進行了一次藝術梳理,讓我們在影像中回溯歷史,在歷史中審視,在審視中反思。

《圓明園》貫以紀錄片之名,實際上與傳統的紀錄片有相當的差異。對於一個不復存在的建築群體,人們無法以寫實的風格來進行敘述。為此,影片靈活將劇情片的多種敘事方式與紀錄片進行「聯姻」。採用演員演繹宮廷帝王生活與修築、毀滅圓明園的歷史,採用數字技術以虛擬的方式再現歷史上「真實的圓明園」,再配以展示繪畫、檔案文獻和圓明園遺址的紀實手法拍攝,講述了圓明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輝煌到毀滅的整個過程。在「三朝天子齊聚牡丹台」、「雍正煉服仙丹」等故事橋段加入了趣味、幽默、輕松的情節,增添了影片的觀賞性。這種現實與虛擬、歷史與演繹多種表現手法的交叉運用,是對歷史紀錄片的一種大膽嘗試,發展了紀錄片的表現方式,可以稱之為一部記錄歷史的故事片。

在時間縱向上,《圓明園》採用線性敘事,以圓明園建築到毀滅的歷史為主線。在內容的表述方面匠心獨用,主要以外域人土為視角,以當時傳教士和英、法軍人的通信、日記作為切入視點,其中尤以作為外國宮廷畫師的朗世寧為主要敘事線索。以朗世寧和英法聯軍的隨軍牧師麥吉的旁白作為貫穿全片的畫外音。這種表述有別與傳統的以「己方」為視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語講述圓明園的建築歷史與遭際命運,避免了歷史評判的「主觀性」,增加了揭密歷史的「客觀性」。如此,以全新的「他方」視角闡述一段歷史,任何人企圖否認這段歷史的真相都是徒勞與無意義的。

同時,這種單一的外域視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對歷史建築及其事件的紀錄式呈現,理應是一個全方位的追述。對於圓明園的歷史,不應局限於外外域視角,而是可以採用多視角的結合:大清王朝的官方(正史)敘述,清王朝對於「火燒圓明園」是何種看法;民間(百姓)和文人們目睹圓明園被毀後的看法(在已存的文獻中不乏此類信息);歷史學家對於這段歷史又有那些定論與認知(此方面可以采訪當代歷史專家);西方列強(政府)對於洗劫與火燒圓明園的態度,等等。很遺憾,從導演到製片方都沒有在這些方面進行開拓與挖掘,進而對圓明園進行全方位、全景式的歷史展現,這使得影片本身呈現出單調的小家子氣。事實上,一部90分鍾的電影無法承載圓明園這一具有深厚內涵的歷史題材,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系列才是最佳的選擇。

由此不難判斷,《圓明園》不應且不會成為圓明園歷史的影像化總結,並不是一個句號,而是對圓明園進行藝術表達的一個成品,一個節點。圓明園需要更多的藝術品作更深更廣的描繪,來講述她的榮耀與悲慘,以及與之連帶的民族輝煌與屈辱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會忘記歷史的中華兒女在未來的歲月里以圓明園為對象,為人類留下一系列藝術財富。

在浩瀚影海中,上世紀70年代香港邵氏金牌導演李翰祥拍攝的《火燒圓明園》就是一部以影像來講述圓明園的藝術精品。這部以慈禧太後為核心人物的影片,將史實與野史進行糅合,以包含深情和悲情的格調將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呈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審視,諸如八里橋戰役等段落亦是氣勢恢宏,顯盡歷史滄桑。最後火燒圓明園的旁白低沉激憤,一詠三嘆,令觀者心痛而扼腕長嘆。正如法國歷史學家伯納.布立塞在《圓明園大劫難》中所寫:「圓明園的毀於一旦,相當於凡爾賽宮加盧浮宮博物院以及法國國家圖書館全遭焚毀。」為本民族,我們怎能不痛息?為全人類,我們怎能不嘆息?

在《圓明園》點映過後,得到媒體與有關人士的一致好評,尤其在紀錄片的商業性開拓和特效製作上給予了高度肯定,被譽為「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好看」,「特效前無古人」。當靜心品味這部歷史紀錄片之後,覺得類似的高度贊譽有明顯的誇大拔高之嫌。由於,影片對準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內容上無疑具有顯明的中國特色,無法產生《後天》、《鳥與夢飛翔》、《帝企鵝日記》這些關乎人類前程命運、表達自然規律和謳歌生命力一類紀錄片的全球影響力,進而產生世界性的商業價值。熊熊大火過後,5000餘畝的園林建築化為一片荒地,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完整的地面建築,特效製作團隊僅僅依靠有限的遺址和「四十景圖」等少數文獻實現對圓明園整體式的還原,本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整體來看,影片的特效完成了這一要務,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極盛時期的壯闊氣象。然而,在細節方面缺少精雕細琢。比如,「田」字宮室僅以外觀出現缺少空間立體感,迴避了對其中內部架構的展現,顯示出創作方在數字技術方面的力不從心。最後火燒圓明園多是特寫與靜態畫面,沒有出現園林建築燒毀的動態鏡頭,甚至不如《火燒圓明園》的大氣。

就電影技術語言而言,影片的攝影與配樂可圈可點。片中很多表現圓明園的鏡頭極富動感,能夠產生一種美的視覺沖擊效果。在圓明園的修築過程中,影片籠罩在夕陽黃金般的色調下,伴隨的是悠長、舒緩的音樂,恬靜而又富有生機。在圓明園的歷劫時,主導熒幕的是傳統黑白的青灰色彩,伴隨著深沉、悲愴的音樂,流露出一種令人幾近窒息的絕望與悲涼。這些無疑有助於將觀眾融入影片講述的歷史之中,與創作者做心靈的溝通,激發內心的民族情感。

《圓明園》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皇家園林「前世今生」的電影,也訴說了一個「落後就要挨打」的社會法則。影片在敘述進程中,時時刻刻將中國的發展與西方的發展進行橫向對比,極其清晰地將圓明園何以遭到毀滅的原由告訴世人。自視為天朝之國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國,自建政以來一個多世紀技術踏步不進,相信依靠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統治世界,在群臣眼裡西方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不過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兒」。這種夜郎自大的自負心態直接衍生了閉關鎖國的落後政策。在乾隆年間達到農業社會的繁榮時,西方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大肆擴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美洲擺脫殖民統治,成立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西方的發展與東方的停滯形成強烈的反差。以致於出使中國的英國人馬嘎爾尼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數十年過後,馬嘎爾尼的論斷得到了應驗。1860年,英法聯軍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勢如破竹進入北京城,作為帝國之主的咸豐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大清國門至此被強行打開,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由此揭開序幕。

歷史與現實雙重證明,弱肉強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也是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潛規則。民主與和平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類最純粹的善意追求,在國家經濟利益、政治權力面前它顯得異常地蒼白。否則,美國就不會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在全球范圍內東討西伐,就不會出現以一已的力量顛覆伊拉克、鎮壓南聯盟、打擊阿富汗等等強權國際政治事件。同理,一個半世紀前圓明園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給中華民族的是血的教訓!

通觀全片,導演採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將數字化還原的原明園與今天真實的圓明園遺址進行大量的交錯展示,激起人們陣陣的痛息之情。曾經金碧輝煌的宮殿化作灰燼,唯有一段段殘垣斷壁映射出它的富麗與蒼涼。曾經盛極一時的東方博物館已是盪然無存,唯有一件件散存世間的藝術珍品見證著她的與尊貴與悲痛。痛定思痛,《圓明園》化作一段真切的盛世危言,讓生活在鶯歌燕舞和平時代的人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經過血與淚的洗禮,我們拒絕歷史悲劇的重新上演。

《圓明園》沒有局限於亭台樓閣一磚一瓦的華麗堆砌,沒有拘泥於奇珍異寶的歷史掌故,更講述了大清帝國由強至衰榮辱興敗的歷程。影片開頭是滿清八旗子弟越過長城進軍中原建立帝國的鏡頭畫面。隨後,從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與初建「圓明園」,到勤政的雍正擴建「圓明園」,再到乾隆時期的全面大修,正是大清王朝從政權確立到國富民強的歷程,達到中國古代少有的盛景,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存於大清國庫,「如何花錢都是問題」的繁榮昌盛是大興土木的經濟基礎。盡管影片略去了嘉慶和道光兩代皇帝,直接進入到咸豐年間,無疑倍顯倉促之感,但這也無法遮掩影片帶來的深厚歷史氣息,彷彿是一段以園林建築為主題的歷史教育片。

面對圓明園這般的歷史題材,創作者自然不會放棄對民族情懷的表達。影片無時無刻都不在訴說一個不復存在的礦古奇跡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同時,對於這一人間仙境建築奇葩的毀滅者,編導引用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話語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圓明園,見證了一個帝國的輝煌與衰敗。《圓明園》,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榮耀與屈辱。假借文明的名義,兩個強盜點燃的野蠻大火燒盡了一座舉世無雙的世界建築瑰寶。然而,野蠻的大火燒不盡她的華貴,在大英博物館和法國丹楓白露城裡,我們依然可以體味到她散發的藝術氣質。野蠻的大火同樣燒不盡一個民族對她的追思,因為她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榮辱歷史與文化血脈。

願以一段「憑吊圓明園」作為結語: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麼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不能忘卻的思念

D. 圓明園紀錄片以什麼為主線

個人拙見,宏觀上來把握是以時間為主線,再現圓明園從建園—擴建—被毀的歷史全過程,讓我們更清晰的感受到它的歷史。微觀上用講故事的表現手法為觀眾「真實再現」那一過程。利用人物飾演外加三維動畫技術來「真實重現」了歷史,影片中還穿插一個在中國生活半個世紀,親眼目睹並參與了圓明園的擴建過程的外國人郎也寧,此舉更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
圓明園自1707年建園至今,已有判握近300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更掘好慶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但記憶應該是完整的,而不留殘缺的。大型史詩性數字電影《圓明園》為這段歷史填補空白,還世人一個完整、真實的圓明園。
有別於一般的距離片較為枯燥的紀實敘述,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有點類似在演一段歷史。紀錄片以絢麗的三維動畫將一座恢弘壯闊的圓明園呈現,加入與真實演員相結合的拍攝手法,讓觀眾襪攜好似游歷其中。
這部影片不僅是重現了圓明園恢弘壯麗的建築,同時還向人們講述了圓明園鮮為人知的重要地位,以及一個帝國、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歡笑和淚水。在長達150年的存園歷史中,清朝六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寢。那些清皇朝皇室不為人知的親緣相韌、後宮傳奇、官宦相掙,更是構築了圓明園的另一道風景。圓明園的設計者就是當朝統治者,在這里曾經有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短暫相聚;在圓明園在精艷絕倫的建築背後,有著雍正的藝術情操和制國的雄心壯志,也有著乾隆望為自大和對西方藝術科學的不屑一顧。
當我們觀賞這部大型史詩性數字電影的時候,就彷彿欣賞著一件舉世珍寶的絢麗多姿,彷彿在歷史的洪流中品味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個人覺得這部紀錄片是中國紀錄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義的一部優秀作品!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7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62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0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9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4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29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5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8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