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電影新大祭樁路遇
A. 豫劇《大祭樁》劇情簡介
《大祭樁》原名《火焰駒》,講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綬之子李彥貴與黃璋之女黃桂英自幼訂親。李綬遭陷被抄,含冤入獄。時年其長子李彥榮奉命邊關御敵,次子李彥貴則流落街頭。
黃璋企圖昧婚,桂英不從,終日悶坐綉樓。丫環春紅(或稱梅英、墨蘭)設計讓桂英和以賣水為生的李彥貴花園相會,不料相約夜晚贈銀時被人害命。李彥貴遂被誣陷入獄行將斬首。桂英冒雨潛行,法場祭樁,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誤解而遭打,經一番哭訴表露真情,共赴法場。
同時,寶馬火焰駒帶義士艾謙趕往邊關,李家長子彥榮返回昭雪,全家圓滿。全國許多劇種,如京劇、豫劇、秦腔、評劇、蒲劇、晉劇等都演這出戲,劇情也略有變化,甚至戲名也不相同。
豫劇中突出了李彥貴和黃桂英的愛情主線,以"哭樓"、"路遇"兩場為重點戲,圍繞"祭樁"而展開,所以起名為"大祭樁"。
(1)豫劇電影新大祭樁路遇擴展閱讀:
演出變革
1936年元月,周海水帶著陣容強大的豫西太乙班演員隊伍來到開封,在醒豫舞台演出期間,年近13歲的常香玉從她的老師那裡學會並主演了《殺王騰》(又名《玉虎墜》)中的王娟娟和《大祭樁·打路》中的黃桂英。
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大會上,常香玉上演了全部《大祭樁》,以朴實本真、熱情奔放的唱腔,和細膩認真、分寸得當的做派,贏得了人們的喝彩,而成為常派經典劇目。
從此開始,《大祭樁》被一代又一代人傳唱至今,除了她的大女兒常小玉演這出戲外,虎美玲、王清芬、胡小鳳、牛淑賢、馬莉、李喜華、趙貞玉、黨玉倩、王慧、盧玉琴;
苗文華、魏俊英、索海燕、陳新琴等名家也都演出這出戲,其中有幾位是常香玉弟子,但多數不是常派弟子,這出戲可能成為豫劇史上名家演出最多的劇目。
2012年豫劇電影《新大祭樁》上映,虎美玲主演,戲曲藝術片《新大祭樁》根據陳憲章編劇、豫劇大師常香玉演出版《大祭樁》改編。該劇作為常派藝術中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以黃桂榮與李彥貴曲折婚姻,歌頌了古代男女堅貞的愛情。
虎美玲滿含深情地表示: 「《大祭樁》是大師親自傳授給我的。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為了更好地將常派藝術繼承和發揚光大。謹以此片表達我對恩師的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
B. 苗文華豫劇經典唱段有哪些
苗文華豫劇經典唱段有:《對綉鞋》,《打金枝》,《桃花庵》,《秦雪梅》,《虎符》等。在21世紀之初,苗文華攜優秀傳統豫劇《打金枝》,《對綉圓伏鞋》和《大祭樁·路遇》等摺子戲和大型新編歷史劇《虎符》進京角逐梅花獎,以朴實清新、細膩俏麗的表演贏得首都專家評委極高評價,一舉奪得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人物評價:
苗文華較為全面掌握豫劇青衣、閨門旦的表演技能、技巧,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藝術形象,對豫劇桑派演唱風格有較深領悟,形成了表演細膩、嗓音甜潤、扮相俊美的藝術風格和演唱技巧。在傳承地區有較為突出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其藝術表演受到廣泛認可。
傳承脈絡清晰,傳承能力較強和傳岩啟承意願均強。經過評審組評審,該申報人苗文華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准,粗腔如同意推薦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C. 苗文華豫劇經典唱段是什麼
苗文華攜優秀傳統豫劇《打金枝》《對綉鞋》和《大祭樁·路遇》等摺子戲和大型新編歷史劇《虎符》進京角逐梅花獎。
以朴實清新、細膩俏麗的表演贏得首都專家評委極高評價,一舉奪得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除情傾舞台演出外,苗文華還致力於整理《白蓮花》《桃花庵》等桑派老劇目,希望把失傳的經典豫劇劇目重新加工整理後立到舞台上。
苗文華是豫劇名家桑振君的關門弟子,現為邯鄲市東風豫劇團演員,豫劇青衣、閨門旦。1979年,她在西藏藝術學校豫劇班學藝。
後轉入河北省藝術學校邯鄲豫劇班,期間相繼學演了《秦雪梅》《大祭樁》《斷橋》等傳統劇目。苗文華不囿於門派之見陸續學習了常派、嚴派、王派、馬派的經典劇目,加上豫劇皇後陳素真親授《洛陽橋》《拾玉鐲》,使她獲益匪淺。
D. 豫劇《大祭樁》選段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 戲詞
豫劇《大祭樁》選段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唱詞: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聽孩兒把內情事細說根由
想當初咱李黃兩家結親後,也算是門當戶對第一流
誰料想奸臣當飢洞道出禍首,才害得恁舉家人亡家休
你的兒去投親到俺門首,我的父他絕情義閉門不收
你的兒離俺府我心難受,每日里思念他
我苦苦在綉樓,那一日小丫環
她對我說透,才知道你的兒
賣水在街頭,本有心勸爹爹
俺不敢開口,俺怕他家法嚴哪
氣沖鬥牛,又有心找李郎我大街行走
怎奈是閨門女呀,難下綉樓
左也思右也想容顏消瘦,怎忍心將夫妻情呀
順水漂流,無奈何呀
托慎虛丫環才找他在角門等候,見了面俺盟心誓
偕老百秋,他許俺姻緣事天長地久
俺許他做夫妻呀,永結鸞儔
當夜晚差丫環把銀兩送就,偏遇著那狠心賊呀
殺死丫頭,老爹爹誣相公他黑心血口
把李郎當強盜送往蘇州,苦打成招問成罪
下在南監做牢囚,聽說上司公文到
明日法場要斬頭,俺背著爹爹不知曉啊
改換衣裝下綉樓,不顧丑 不顧羞
不顧風吹雨打冷颼颼,不怕爹爹將俺打
也不怕閨門未上頭,拋頭露面蘇州走
去祭樁啊,去祭樁表一表
俺這夫妻情由啊,適方才遇婆母在
三岔路口,兒媳我氣了你禮儀不周
婆母娘你若是再要難受,來來來我的婆母哇
你還是打 還是罵,你就拐杖來抽吧
提展資料:
《大祭樁》,豫劇傳統劇目,系常香玉代表劇目之一。《大祭樁》原名《火焰駒》,講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綬之子李彥貴與黃璋之女黃桂英自幼訂親。李綬遭陷被抄,含冤入獄。時年其長子李彥榮奉命邊關御敵,次子李彥貴則流落街頭。
黃璋企圖昧婚,桂英不從,終日悶坐綉樓。丫環春紅(或稱梅英、墨蘭)設計讓桂英和以賣水為生的李彥貴花園相會,不料相約夜晚贈銀時被人害命。李彥貴遂被誣陷入獄行將斬首。
桂英冒寬肢燃雨潛行,法場祭樁,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誤解而遭打,經一番哭訴表露真情,共赴法場。同時,寶馬火焰駒帶義士艾謙趕往邊關,李家長子彥榮返回昭雪,全家圓滿。
全國許多劇種,如京劇、豫劇、秦腔、評劇、蒲劇、晉劇等都演這出戲,劇情也略有變化,甚至戲名也不相同。豫劇中突出了李彥貴和黃桂英的愛情主線,以"哭樓"、"路遇"兩場為重點戲,圍繞"祭樁"而展開,所以起名為"大祭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