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覺電影天馬
⑴ 3D電影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中國第一部3D電影是哪部
中國第一部3D電影是《定軍山》,在1905年,不過那時候大多數人連電影都沒看過,更不用說3D電影了,所以其實3D電影並不普及。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1905,適逢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這一年,離狄克遜發明電影放映機過了16年,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車到站》過了10年。
《定軍山》取材於《三國演義》第70和71回,是講三國時期蜀魏用兵的故事。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盪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盪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中國3D電影什麼時候開始的
動作片做為華語電影的主力類型,這么多年來,華影在國際市場也都靠著它搶灘登陸,有遠見的華語電影人知道3D是必經之路,早早謀求著搶佔先機。華語電影人花了50多年的時光,一步一步地在實現著華語3D電影的脫胎換骨。
紅藍立體是最早期最傳統的3D電影技術,1960年代就已經誕生。這種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兩部攝影機拍攝,然後再用兩部放映機放映,從不同位置投射紅藍兩色畫面到幕布上形成重迭,再透過紅藍眼鏡觀看就能產生「視差」,從而讓觀眾眼前出現立體效果。
在我國,196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利用這種技術拍攝的影片。1962年,由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桑弧導演、陳強主演的《魔術師的奇遇》,算是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將3D電影技術運用到武打片拍攝,是由台灣電影人首創。
在1970年代末,因功夫片題材抄襲成風,已逐現衰落跡象。為了挽留日益減少的觀眾,台灣富華影業公司嘗試用紅藍技術拍攝立體武打片,先後推出了由導演張美君執導的3D立體功夫片《千刀萬里追》及《十三女尼》。
這兩部立體電影雖好看,但看著看著觀眾總會有暈眩嘔心的感覺,這便是當時3D技術最大缺陷之一:紅藍立體最早大都用於黑白電影畫面。比如《魔術師的奇遇》就是,對畫面品質沒什麼影響,然而用在彩色電影畫面,便有了色彩不清晰、不自然的問題,加之兩色影像迭合很不穩定,很容易會讓觀眾適應不良。
雖然觀眾會感覺不舒服,但效果新奇刺激,還是具有相當高的吸引力。事後也證明,3D立體技術確實適合拍功夫片,因為其中的動作、兵器的出現頻率很高,「劍指觀眾」、「萬箭穿心」的立體效果讓銀幕外的觀眾避閃不及,震撼無比。
立體武打片在台灣成功後,也相繼在日本及香港上映,轟動一時,當年還參加法國戛納影展會外市場展覽,獲得影展大會金箭獎等五項榮譽。可惜的是,在一次視察外景場地時,兩部影片的製片人被直升機螺旋槳擊斃。
當時一部立體電影所用的膠片,至少是普通影片的兩倍。因為投資實在太大,3D立體電影逐漸在影院消失了。
⑵ 讓你驚爆眼球的九部科幻電影,視覺沖擊力超乎想像!
科幻電影除了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以外,其另一特色就是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比如那浩瀚的宇宙美景,以及那些炫酷叼炸天的科幻機甲,分分鍾鍾讓你震撼,下面這十部科幻電影就做到了視覺特效的極致,讓我們在科幻世界中,去欣賞未來世界。
1、《超人:鋼鐵之軀》
《超人:鋼鐵之軀》由華納兄弟出品的一部科幻動作電影。影片畫面十分過癮,戰斗的特效炫酷貼近真實,堪稱完美。該片是超人電影的重啟之作,用新的故事和方式展現超人的身世和他對自我身份的認知,挖掘這位超級英雄的人性一面。
-
電影《安德的游戲》是根據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小說改編,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思的太空冒險片。炫目華麗的特效,游戲式的背景設置使我們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受。如果沒有看過原著建議先買來小說閱讀,並不會造成多大劇透相反還可以更好理解電影。
-
電影《木星上行》是拉娜·沃卓斯基與安迪·沃卓斯基姐弟聯袂執導的原創科幻電影,該電影由查寧·塔圖姆和米拉·庫妮絲等人主演。影片充滿了想像力,尤其在服裝設計、藝術指導、特效、飛船以及外星生物方面,極具視覺沖擊力。
-
影片《第九區》是由尼爾·布洛姆坎普指導的一部科幻電影。講述了維庫斯感染了某種神秘病毒,正逐漸變成一個外星人,為了不淪為研究的對象遭受非人的實驗,他只有逃往地球唯一的安全之地——第九區。
《神戰:權力之眼》是由美國頂峰娛樂公司出品的冒險奇幻片。該片改編自埃及神話,講述了一個凡人竊賊貝克幫助埃及天神荷魯斯完成復仇並逆襲成為明君的故事。
6、《星際穿越》
電影《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該片在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獲得了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10項提名。
電影《後天》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該片投資高達1.25億美元。運用電腦特技營造出了一個似乎不可能發生的「後天」,但回過頭來讓我們隱隱地感覺到那個「後天」真的並不遙遠。
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於2014年上映,電影獲得2015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在中國上映三天票房就有兩億多人民幣。電影中故事發生在並不遙遠的未來,X戰警遭遇了史上最大的生存危機,他們必須回到過去拯救自己的命運。
電影《超凡蜘蛛俠》是改編自漫威漫畫,這部電影將視角拉回到彼得·帕克的高中時代,年輕的他一方面要同自己的初戀格溫共同經歷愛情承諾的考驗,另一方面還要揭開雙親神秘失蹤的真相,在人生最大的挑戰中完成從常人到英雄的命運轉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⑶ 什麼軟體可以免費看VIP電視
免費觀看vip電視軟體有小小影視、影迷大院、橙色電視、大象影視、達達兔等。
(3)新視覺電影天馬擴展閱讀:
電視 (Television、TV)指使用電子技術傳送活動的圖像畫面和音頻信號的設備,即電視接收機,也是重要的廣播和視頻通信工具,最早由英國工程師約翰·洛吉·貝爾德在1925年發明。
電視用電的方法即時傳送活動的視覺圖像。同電影相似,電視利用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顯現一幀幀漸變的靜止圖像,形成視覺上的活動圖像。電視系統發送端把景物的各個微細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轉換為電信號後,順序傳送。在接收端按相應幾何位置顯現各微細部分的亮度和色度來重現整幅原始圖像。
各國電視信號掃描制式與頻道寬頻不完全相同,按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的建議用拉丁字母來區別。
⑷ 香港20世紀後期的電影越多越好
動作影星,小個子?是元彪嗎?是孟海嗎?唱歌很好的是泰迪羅賓(菲籍)吧?
香港20世紀後期的電影總結
1980
1.師弟出馬 1102萬
1981
1.摩登保鏢 1776萬
2.追女仔
3.鬼馬智多星
5.歡樂神仙窩
1982
1.最佳拍檔 2604萬
2.龍少爺
少林寺
1983
1.最佳拍檔大顯神通 2327萬
2.奇謀妙計五福星
3.A計劃
1984
1.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
2.聖誕快樂
3.少林小子
4.快餐車
5.全家福
鐵板燒
1985
1.福星高照
2.夏日福星
3.警察故事
4.龍的心
5.僵屍先生
6.恭喜發財
7.智勇三寶
8.打工皇帝
9.開心鬼放暑假
10.木棉袈裟
1986
1.英雄本色
2.富貴列車
3.最佳拍檔之千里救差婆
4.最佳福星
5.神探朱古力
6.南北少林
7.刀馬旦
8.僵屍家族
9.霹靂大喇叭
10.開心鬼撞鬼
1987
1.龍兄虎弟
2.監獄風雲
3.A計劃續集
4.富貴逼人
5.秋天的童話
6.英雄本色續集
7.一屋兩妻
8.鬼新娘
9.精裝追女仔
10.東方禿鷹
11.江湖情
12.龍虎風雲
14.英雄好漢
15.倩女幽魂
1988
1.八星報喜
2.警察故事續集
3.飛龍猛將
4.雞同鴨講
5.老虎出更
6.富貴再逼人
7.三人世界
8.公子多情
9.最佳損友
10.末代皇帝
17.霸王花
32.旺角卡門
1989
1.賭神
2.奇跡
3.合家歡
4.阿郎的故事
5.至尊無上
6.新最佳拍檔
7.英雄本色三
8.喋血雙雄
9.神勇飛虎霸王花
10.富貴再三逼人
1990
1賭聖
2.賭俠
3.新半斤八兩
4.三人新世界
5.秦俑
6.倩女幽魂之人間道
7.表姐,你好也
8.吉星拱照
9.至尊計狀元才
10.無敵幸運星
19.天若有情
34.阿飛正傳
《五福星》系列是八十年代相當有名的喜劇系列影片,鷓鴣菜洪金寶、羅漢果曾志偉、大生地吳耀漢、花旗參秦祥林、犀牛皮馮淬帆五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奇形怪狀的傢伙,各有各的怪脾氣,湊到一起自然讓人笑到肚子疼。洪金寶在五福星裡面總是充當受氣包的角色,胖乎乎的我見猶憐,不過在剛拍的《殺破狼》中,洪金寶扮演的黑幫老大雄勁剛猛,讓人不寒而慄,功力可見一斑。
成龍在五福星系列中不是很重要的角色,跟五個怪傢伙相比,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不過成龍也在這一年拍出了影響深遠的《警察故事》。
洪金寶的鬼打鬼系列結束之後,林正英、錢小豪的僵屍系列也開始走紅,無論動作還是喜劇效果都相當不錯。
電影公司大老闆黃百鳴的開心鬼系列也正式登場,不過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看頭,比較低俗。
自從李連傑的《少林寺》火遍華人世界之後,關於少林題材的影片也大量興起,不過真正拍出水平的只有兩部,一部是《少林俗家弟子》,另一部就是《木棉袈裟》,值得一看。
《英雄本色》橫空出世,代表了黑道槍戰片的成熟,也成就了吳宇森和周潤發兩位大佬的萬世英名。
《最佳拍檔》系列繼續搞笑到底,《千里救差婆》已是第四部,尤其是大光頭麥嘉,操這一口山東話,不知笑翻了多少人。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大光頭跟黃百鳴當時已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大老闆,
這一年,歌壇老大張學友也接拍了第一部影片《霹靂大喇叭》。
周潤發開始井噴,主演的影片八部闖進票房前十五名,而且風格各異,有江湖片,又有文藝片,還有時裝片,並憑借《龍虎風雲》蟬聯香港金像獎影帝,跟王晶合作的《精裝追女仔》也將王晶推上了惡俗電影導演的位子。
《倩女幽魂》未能排進前十有點可惜,這部影片首次融入了天馬行空式的徐克風格,強烈的視覺效果開創了香港電影的一代新風。不過影片中有一個失誤,午馬扮演的燕赤俠本是個地地道道的道士,卻總是拿著人家佛教的《金剛經》當法寶,實在是大逆不道,看來香港人缺乏文化真不是冤枉他們,《金剛經》雖然名氣大了點,可也不能亂用啊,再說人家道教的《道德經》名氣也不比它差呀。
發哥大熱之後有所回落,在傳統賀歲片《八星報喜》中演了個娘娘腔,雖然在角色上有所突破,但作為發哥的影迷對發哥這種角色很難接受。《老虎出更》中發哥的風頭被李元霸搶了不少,這位跟隋唐第一條好漢同名的小子身手不錯,從側面看跟成龍有點像,不知道為什麼沒能多拍幾部電影。
成龍大哥繼續包打天下,《飛龍猛將》是成龍三兄弟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
《末代皇帝》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片子,曾獲198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最佳音樂、最佳服裝九項大獎,不過這么牛的片子當然跟中國人沒多大關系,是義大利、英國和中國聯合拍攝的。
記得小時侯看的第一部香港商業電影就是《霸王花》,那時候得叫「錄象」,也第一次發現原來還有這么好看的電影,前段時間又看了一遍,仍然把全家笑得前仰後合。這也是吳君如第一部擔任女主角的電影,也讓她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最三八的女影星。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監制是成龍大哥。
《旺角卡門》是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雖然仍脫離不了當時黑道片的模式,但獨具另類的拍攝手法已綻露頭角。張學友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當年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張曼玉也因這部電影徹底擺脫了「花瓶」的稱號,開始向影後的道路前進。
這一年還有一部根據當年成龍七兄弟學藝的經歷拍成的片子,叫《七小福》,洪金寶、鄭佩佩主演,不過票房出奇的慘淡,總共不到200萬,但洪金寶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發哥再展雄威,《賭神》中高進的形象被公認為發哥最有風度的男人形象,也因此掀起了香港「賭片」的盛行。其中發哥的保鏢龍五就是向華強,當時香港最大的黑社會「新義安」的老大,酷得要命。
《阿郎的故事》讓發哥第三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喋血雙雄》,吳宇森自認平生最完美的作品,1999年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本世紀亞洲十大影片之一,也讓吳宇森和發哥成功打入好萊塢。
發哥退位,星爺上場。
一部《賭聖》將星爺請到了前台,從此開始了無厘頭橫掃天下的壯舉,唯一讓大陸觀眾看不過癮的是當時星爺的配音還沒找到石斑魚。
至於《賭俠》,劉德華在其中的表演很讓人失望。劉德華最適合的角色應該是《天若有情》,重情重義的黑道少年,我始終認為那是華仔最好的一部片子,完全可以得一次金像獎影帝,可惜生不逢時,趕上了張國榮的《阿飛正傳》。
《秦俑》:李碧華小說改編,徐克監制,程小東導演,黃沾音樂,張藝謀加鞏俐主角。這套陣容怎麼看都應該不同凡響,但實際上卻讓人很失望,或許把張大導演換掉能順眼一些。
王家衛出手不凡,一部沒幾個人看得懂的《阿飛正傳》,將自己推上了第一流大導演的寶座,從此香港有了真正的藝術片。
星爺開始全面出擊,《賭聖》之後再創《逃學威龍》,在香港和台灣掀起一股校園影片的狂潮。
《整蠱專家》拍的有些低俗,可憐的華仔又一次不倫不類地給人當磚頭。星爺十名之後的三部影片我覺得比《整蠱專家》和《上海灘賭聖》要強得多。
這一年李連傑的《黃飛鴻》也開始閃亮登場,開始了一個武俠的神話。
1992
無與倫比的星爺年!
包攬票房前五名,讓整個香港笑到肚子抽筋。
憑借《審死官》獲得第三十七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也是星爺在九十年代獲得的唯一一個獎項。
徐克重拍《笑傲江湖》,林青霞首次穿上男裝,為世人驚艷,從此東方不敗不再做第二人想。
這一年還有一部《阮玲玉》,讓張曼玉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也是中國女演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第一人。
大熱之後必有回落,威風八面的星爺有所收斂,李連傑憑借干凈利落的動作開始全面出擊。黃飛鴻系列亦開始大熱,一年四部的產量讓人咋舌。
第一次認識梁朝偉是《絕代雙驕》中那個鬼精靈小魚兒,等看過《東成西就》和《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之後,梁朝偉那種滑稽搞笑的表演風格更加深入人心,以至於直到現在還很難相信其實梁朝偉最擅長的是藝術片。
《東成西就》的搞笑程度比星爺有過之而無不及,劉鎮偉發起瘋來簡直不是人能抵擋得住的。
《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拍的有些大膽,大陸的很多版本都刪了不少,但剩下的也仍然不失為一部爆笑級的影片。張衛健最適合演這種瘋瘋癲癲的小混混形象,如果能再創新一些的話,完全可以挑戰星爺,不至於現在越老越讓人惡心了。
這一年的黃秋生憑借《叉燒包》獲得金像獎影帝,這位中英混血兒,天生的魔教教主,跟另一位邪教教主吳鎮宇共同撐起人類之外的另一個世界。黃曾抱怨老有人認為自己比劉德華大一輪,其實自己比華仔還要小一歲。
李安首次涉及同性戀題材的《喜宴》揚威國際影壇,獲當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比《斷臂山》早了整整十三年。
發哥再戰江湖,《賭神2》一舉突破5000萬大關。
《國產凌凌漆》,星爺已不滿足於單純的表演,開始向編劇和導演的方向發展。
李連傑有些氣短,不過上榜的三部影片就動作來說都是難得的精品,《精武英雄》跟日本人的比武被很多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經典的動作場面。
王家衛一年推出了兩部影片,實屬難得。《東邪西毒》,另類武俠中的經典。《重慶森林》也讓梁朝偉獲得了第一個金像獎影帝。
成龍大哥闖盪好萊塢仍然雄風不減,繼續向極限挑戰。
星爺推出了永恆的經典《大話西遊》,不過在當時只是作為一部典型的周氏無厘頭影片,還沒有被封上亂七八糟的稱號。
發哥完成了在香港的最後一部影片《和平飯店》,從此開始轉向好萊塢,可惜路途不太平坦。
大哥永遠是大哥。在發哥仍然為轉型苦苦煎熬的時候,成龍的《簡單任務》再創新高。
從《食神》開始,星爺開始將重點轉向導演的角色,不過說實話,《食神》拍的很一般。
《古惑仔》系列重磅出場,肆無忌憚的少年意氣在青少年中掀起了席捲全國式的轟動效應,那時候幾乎每一個城鎮的錄象廳里都在放《古惑仔》,幾乎每一個城鎮里都晃盪著「陳浩南」式的「不良少年」,酗酒、打架、泡妞、罵人……家長們畏之如虎,孩子們卻奉若神明。這部影片在那幾年可以說在大陸造成了極惡劣的影響,但現在看來,這批孩子長大之後也並沒有什麼出格的行為,畢竟只是少年意氣而已,沒必要大驚小怪。
《甜蜜蜜》拍出了水平,在各種獎項中大包大攬,出盡風頭,張曼玉也進入了演技的顛峰時期。
在各領風騷三五年的香港影壇,成龍大哥領跑十幾年仍然未見絲毫疲態,值得贊嘆。
《算死草》中葛民輝的表演出神入化,搶盡了星爺的風頭,可惜這位全才涉獵太多,未能進入顛峰。
王家衛首部同性戀影片《春光乍瀉》,讓梁朝偉獲得第二個金像獎影帝。
《風雲雄霸天下》,香港電影首次運用電腦特技,現在看來仍有可取之處。
《我是誰》繼續挑戰極限,已是四十多歲高齡的成龍從摩天大樓上滑下,膽量驚人!
《野獸刑警》讓黃秋生再奪金像獎影帝,影片最後黃瘋狂的表演讓觀眾都不寒而慄。
《喜劇之王》捧出了張柏芝,但張最讓人心動的還是《星願》,那時的張柏芝珠圓玉潤,清純得讓時間為之停頓,豈是現在那個瘦骨伶仃的放盪女子可比,不過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還是不說了吧。
成龍首次將重點轉向愛情,可年齡卻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而且舒淇當時正剛靠三級片成名,怎麼看都不像一個良家婦女。
《暗戰》 終於讓劉德華嘗到了影帝的滋味,其中滋味,又有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