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空主題曲賞析
Ⅰ 五月天的星空mv內容講的是什麼故事
親,五月天的歌《星空》是為電影《星空》寫的主題曲,拍攝的MV跟電影有一定聯系,MV中的小男孩也是電影《星空》的男主。或許,看過電影能更好的理解MV中講述的故事。
電影《星空》是由幾米的漫畫改編的,講述的是一個十三歲小女孩的成長故事,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很是觸動人心。。。因為是由漫畫改編,電影的畫面很唯美,很值得一看!
電影里的小女孩由徐嬌飾演,小男孩由林暉閔飾演,林暉閔就是五月天《星空》MV里的小男孩,另外,奶茶劉若英、哈林庾澄慶、五月天石頭和桂綸鎂都有參與這部電影的演出。
強烈推薦你看看這部電影!!^_^
Ⅱ 五月天最新電影歌曲《星空》的MV講述的是什麼事情看不懂好像很感人
親,去看一下電影《星空》吧,MV里的情節跟電影有一定關聯,Mv里的小男孩也是電影《星空》里的男主。
電影《星空》講述的是一個13歲小女孩的成長故事,是根據幾米的漫畫改編的,畫面很唯美,故事情節很像阿信寫的歌詞,就是很輕易地觸動了心底最純真感動的那種感覺,很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劉若英、庾澄慶、五月天石頭、桂綸鎂等在裡面都有出演角色,建議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認真的看。。。
就這樣。。。^_^
Ⅲ 五月天 《星空》歌詞
《星空》
歌曲原唱:五月天
填詞:阿信
譜曲:石頭
編曲:五月天
摸不到的顏色 是否叫彩虹
看不到的擁抱 是否叫做微風
一個人 想著一個人 是否就叫寂寞
命運偷走如果 只留下結果
時間偷走初衷 只留下了苦衷
你來過 然後你走後 只留下星空
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
有那麼多的燦爛的夢
以為快樂會永久 像不變星空 陪著我
獵戶 天狼 織女光年外沉默
回憶 青春 夢想何時偷偷隕落
我愛過 然後我沉默 人海里漂流
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
未來的未來從沒想過
當故事失去美夢 美夢失去線索
而我們失去聯絡
這一片無言無語星空
為什麼靜靜看我淚流
如果你在的時候 會不會伸手 擁抱我
細數繁星閃爍 細數此生奔波
原來所有 所得 所獲 不如一夜的星空
空氣中的溫柔 回憶你的笑容
彷佛只要伸手 就能觸摸
摸不到的顏色 是否叫彩虹
看不到的擁抱 是否叫做微風
一個人 習慣一個人
這一刻獨自望著星空
從前的從前從沒變過
寂寞可以是忍受 也可以是享受
享受僅有的擁有
那一年我們望著星空
有那麼多的燦爛的夢
至少回憶會永久 像不變星空 陪著我
最後只剩下星空 像不變回憶 陪著我
(3)電影星空主題曲賞析擴展閱讀:
《星空》是五月天演唱的一首歌,由石頭譜曲、阿信填詞,收錄在五月天2011年發行的第八張專輯《第二人生》中,是電影《星空》的主題曲。
五月天,中國台灣搖滾樂團,由溫尚翊(怪獸)、陳信宏(阿信)、石錦航(石頭)、蔡升晏(瑪莎)、劉諺明(冠佑)組成。
樂團前身為「So Band」樂團,在1997年3月29日更名為「五月天」。樂團至2016年,四次拿下"台灣金曲獎"和「最佳樂團獎」。
1999年,發行首張專輯《第一張創作專輯》。2000年7月7日,發行了第二張創作專輯《愛情萬歲》。2001年7月6日,推出暫別歌壇之作第三張創作專輯《人生海海》。2003年11月11日,發行第四張專輯《時光機》。2004年11月5日,推出第五張專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2005年8月,推出精選輯《知足Just My Pride最真傑作選》。2006年12月29日,發行第六張專輯《為愛而生》。2008年10月23日,發行第七張專輯《後青春期的詩》。2011年12月16日,發行第八張專輯《第二人生》。2016年7月21日,發行第九張專輯《自傳》。
Ⅳ 電影《星空》的主題是什麼
星空(Starry Starry Night),中國大陸、台灣聯合出品的電影,影片涉及成長、愛情及奇幻,改編自台灣著名插畫家幾米暢銷繪本《星空》,由華誼兄弟拍攝。2011年11月3日上映。導演是林書宇,由徐嬌、劉若英、庾澄慶、林暉閔擔當主演。影片描述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年,他們都不是最快樂的孩子。 有一天,他們逃離城市,翻山越嶺,來到少女的爺爺曾經住過的山中小屋。在山裡的夜晚,他們看到了最美麗的星空…《星空》以一種年齡的視角,描繪了一類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從對社會的恐慌、逃避到逐步認識自我的過程。
Ⅳ 試論電影《星空》的詩性品格
摘 要: 台灣導演林書宇的《星空》,是近年台灣影壇上難得一見的頗具詩性品格的文藝電影。它是影片,但也是一首真正的詩。其詩性品格體現在:(1)在繁雜中求單純,運用慢鏡頭、燈光、音樂等因素營造影片的詩意氛圍;(2)於無聲處聽驚雷,在靜默中傳遞主人公非常獨特而深邃的情思;(3)在有限中顯無限,通過塑造寥寥幾個人物即可傳摹出境界層深的藝術世界,共同指向影片的詩意世界。
關鍵詞: 《星空》 詩性品格
台灣文藝電影一直以來在電影行業中都佔有無可替代的位置,它總是在清新的外殼下詮釋著深沉的意味。2011年上映的《星空》(由台灣青年導演林書宇指導,改編自台灣著名插畫家幾米的暢銷繪本《星空》)不僅如一股清風吹入當時焦躁的電影市場,也更成為了久久不能散去的一抹色彩。漫畫《星空》講述了一類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從對社會的恐慌、逃避到逐步認識自我的過程;電影《星空》則用鏡頭語言將幾米漫畫中靜態的畫面轉化成了動態的奇幻世界,不僅在畫面上更加美輪美奐,同時也將故事講述得更加生動。
而《星空》令人尤為贊賞的是,它呈現給觀眾的不僅是視聽上的享受,更是一首真正的詩:於繁富中求單純,用多樣化的電影語言營造出晶瑩而朦朧的詩意氛圍;於無聲處傳達主人公獨特而深邃的情思;在有限的人物形象中蘊含著境界層深的藝術世界。
《星空》所體現的詩性品格是在如今商業片泛濫的電影市場少有的,本人將從以上三點逐層加以分析。
一 、 用電影語言營造詩意氛圍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其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所運用的鏡頭語言。《星空》這部影片在慢鏡頭、構圖、燈光以及音樂的運用上恰到好處,不僅能充分體現人物內心的走向,同時也讓影片的節奏張弛有度,營造出了如詩一般的氛圍,讓觀賞者回味無窮。
1、慢鏡頭
整部影片較為頻繁地運用到慢鏡頭。首先慢鏡頭的運用是為了更加細膩地體現人物心理的動態,其次慢鏡頭常常以音樂做背景配上無聲對白也更能突出主人公與環境之間的隔閡,這兩點在該影片中有充分的體現。
給筆者印象最深的有兩處:第一處是主人公小美在爺爺去世後沒有選擇去參加葬禮而是在家中拼「星空」拼圖,但是在最後快拼好時發現少了一塊時,小美開始瘋狂地在房間中尋找。此時鏡頭慢了下來,小美翻動的動作越發劇烈,箱內的絨布玩具一個個高高地被拋到空中再摔到地上。
人物的情緒到達了一個高潮,原本壓抑的內心在這一刻爆發了也凝固了,小美對爺爺的思念和不舍在此刻才宣洩出來。
觀賞者跟隨著慢鏡頭的畫面,雖然節奏慢了下來但心情卻跟著主人公澎湃了起來,最後小美流下淚痛哭時才讓緊張的氣氛鬆弛了一些;第二處是小美爸爸媽媽第二次激烈吵架時運用到了慢鏡頭,兩人的對白變成無聲而此時小美躲在房間裡面聽他們講話,與此同時拍小美爸媽時還運用到了特寫鏡頭用來體現兩個人爭吵時的猙獰表情。
當爭吵到最激烈的時候時,爸爸推倒了桌子,桌子和桌上的魚缸慢慢倒下,碎了一地。頓時氣氛僵持到了冰點,小美的心也跟沒水的魚一樣要窒息了。整個段落的氣氛被逼到了一個極端,慢鏡頭以小美的視角去看她以外的世界,無疑把觀眾自然地帶入小美的情緒之中,與人物產生共鳴。
2 、構圖與燈光
整部影片在構圖與燈光上極為講究,這也是台灣文藝電影所必不可少的地方。不同的構圖方式詮釋了不同的人物關系——疏離或者親密,而燈光在營造氣氛的同時也可以表達人物情感。
首先當小美與父母同處一室時,在構圖上總是採用三角形構圖,三個人彼此總是有一定的距離而且給人不舒適感,說明家庭關系並不和諧彷彿馬上要發生一場激烈的爭吵一般。
燈光上雖然是柔和的黃色基調但是有些陰暗,也表達了人物情緒上的低落和陰郁;其次當小美和爺爺在一起時,兩個人往往同時出現在鏡頭中,彼此的距離也非常近,說明了兩人的關系非常親密情感上的依戀也很明顯。
燈光上總體來說比較溫暖,不僅體現了爺爺的慈祥也說明了小美對於爺爺的記憶都是美好的;然而當小美和小傑在一起時,兩個人物從一開始的前後位置到後期的並肩位置都是同時出現在鏡頭中,在光線上也是明亮的,回歸了孩子們最純真的心境。
這樣的構圖和光線都說明了兩個主人公彼此吸引和認同的心情,也預示著兩人未來的發展。
3 、音樂
音樂在台灣文藝電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能營造出清新的氛圍體現人物的情緒同時也是人物出場及人物關系的重要標志,音樂的變化也能體現人物與人物之間關系的變化。
影片中主人公小美與父母、小傑、爺爺這三者之間的不同關系也用到了不同風格的音樂:片中小美爸媽第一次激烈吵架時不僅伴有他們總會在吵架時打開的音樂,同時配以低沉的旋律,曲調慢而不和諧。
主人公小美靜靜地在門外看著門里的父母,此時她的心情也如同這低沉的曲調般悲傷到了極致。
而每當在小美與父母在一起時大多數出現的音樂都是低沉的、陰郁的,也闡明了小美與父母之間的距離感;與這種低沉音樂截然相反的就是當片中男主角小傑出現後,小美與小傑之間的交流與觸碰,每一次沒有語言的交流都用輕快而又有些調皮的旋律代替。
將兩人之間從初識到互相幫助最後到互生好感、共同分享彼此生活中不幸的關系變化體現得十分生動,無疑兩人之間的情感是美好的、純凈的。
兩個不善言辭的孩子在陌生的社會中找到了共鳴,有了一種認同感,這種微妙的變化用音符帶動畫面將觀者帶入了那樣一個青春的時節,要觀者也有了一種美好的幻想;同時影片在詮釋小美與爺爺的關系時,總是配上了非常緩和、溫馨的音樂,無論是爺爺和小美對話,還是小美回憶爺爺,都會出現同樣的音樂。
而祖孫兩人之間深厚的感情如同那溫暖的音樂一般娓娓道來,也讓觀賞者能夠充分體會到小美對爺爺的依戀和對親情的渴望。
《星空》在視聽語言方面做得非常細膩,將觸角深入了孩子的內心,用鏡頭和音樂的恰當配合將觀賞者帶入了夢一般的童話世界之中,無不為主人公的情緒所打動。而那種夢一般的童話世界,給影片帶來濃郁的詩意氛圍,言有盡而意無窮,讓觀眾品味不盡,深思不已。
二、用無聲的畫面傳遞豐富情感
在藝術創作中創作者往往用無聲的畫面來表現其作品中豐富的情感。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寫道「此時無聲勝有聲」來表現琵琶女在彈奏樂曲前靜態的樣子但卻令人無限遐想琵琶女的境遇,在其他的藝術形式中也有這種靜默無聲的狀態,但這種無聲的狀態卻比有聲的狀態更有張力更能體現人物的內心。
《星空》中同樣用無聲的畫面來表現人物豐富的情感和詩般的藝境。
影片中的對白較少而無聲的畫面運用得較為頻繁,《星空》的奇幻色彩也同樣在這些無聲情景中體現,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有以下三處:第一處是當小美在得知爺爺生病後,她選擇自己去看望爺爺,在去的路上爺爺送給小美的手工小象幻化成一隻真的大象陪在其左右跟小美一起去看望爺爺。
這個片段只有一句對白大多數採用的是無對白手法,但是在狹長昏暗的街道上小美和小象並肩前行,兩者親密無間,如此童話般的場景不禁讓人感慨其如夢境般的美幻。
雖然無聲但是小美對小象的喜愛和對爺爺的思念也在無聲無息中靜靜地流淌著,主人公小美跟爺爺之間的祖孫之情表露無疑,這也為後面小美因爺爺去世而崩潰的情感打下了基礎,主人公小美內心溫暖的一面也凸現出來;第二處是當小美和小傑打定主意一起旅行踏上了去爺爺老屋的火車上時,小傑依偎在小美肩上睡著,小美望著窗外的景色時,周圍的景物都與梵高的「星空」融為一體如畫作一般。
而火車也隨之慢慢飛起來了,小美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世界之中,影片這部分也採用了無聲的畫面讓觀者靜靜地跟隨主人公進入其內心世界,小美對旅程的期待和對此時此刻的迷戀如同置身於星空般美好。
觀者也能體味到人物內心的澎湃與興奮,彷彿一段新的人生將開啟,這也為小美在跟小傑旅行時變得開朗陽光而打下心理的基礎,每個觀眾都透視著人物的內心;第三處是當小美在旅途中突然生病時,她在昏睡中進入了自己的夢境,夢境中小傑站在森林中一動不動卻變成了拼圖慢慢坍塌,而小美爸媽也同樣靜靜站在房間里變成拼圖碎片坍塌了。小美慌張地撿起碎片卻無能無力,人物之間沒有任何對白和情感的表述,但是小美對於親情和愛情的患得患失要觀眾感同身受。小美越想將它們抓得越緊彷彿就消失得越快,但是這又是她最害怕的,主人公的敏感脆弱也在無聲無息中透露出來。
導演林書宇在創作中給了觀眾無限的空間去想像,他運用無聲的畫面給影片留白這也是《星空》作為奇幻青春電影中很有魅力的一點。這種想像不是天馬行空的而是建立在主人公的情緒之上,讓觀眾跟著或哭或笑或感動,這也是「無聲勝有聲「最極致的體現。
三、用有限的人物傳達無限的藝術意蘊
電影《星空》取材改編自漫畫家幾米的同名插畫繪本《星空》,故事的本身沒有很復雜: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女,認識了一個不愛說話的少年,他們都不是快樂的孩子。家庭的不幸讓他們都選擇逃避但在彼此的互動中找到了共鳴,兩人在一起去了少女爺爺曾住過的山中小屋,看到了最美麗的星空也度過了人生最有意義的旅程。
從人物設置上看,導演所要講述的並沒有這么簡單:首先女主人公小美是一個平凡、看似合群但很沉默的13歲少女,她又有著那個年齡女孩沒有的勇氣和敏感;男主人公小傑是一個不太合群不善言辭的孤僻男孩,但他卻有著超凡的美術天賦和溫暖的內心。兩個普通的孩子看似平靜的生活卻暗流洶涌,女主角小美最愛的爺爺去世後父母關系也越發緊張,她也越來越沒有辦法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男主角小傑也是因為父親家暴而跟母親頻頻搬家,在學校里也頻頻受其他同學欺凌。
兩個主人公的處境註定了他們有不一樣的情緒和心理,親情上的缺失讓他們變得不愛與人溝通,而當小美最親的爺爺離開後她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這種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是任何人都曾經有過的。
導演在主人公的設置上並不是如一般的青春文藝片一般陽光、活潑,而是有一點壓抑有一點陰郁的形象。兩個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這個社會,有一點茫然,在遇到生活中的不順時恐慌、無助想去逃避,而兩個人在彼此溝通的過程中給了對方勇氣去面對。
特殊的主人公設置無疑為導演講述這樣一個不輕松的故事奠定了基礎;其次除了主人公的設置外其他配角的設計也十分出彩:小美的媽媽這個角色在劇中是一個以自己夢想為中心對家庭、家人關心甚少的母親,她在影片一出場就充滿了壓抑讓整個家庭氛圍凝重,她的開心也只會建立在自己的藝術夢想有了進展。但是她又並不是完全自私的,在夢想與家庭之間進行抉擇時她也彷徨與痛苦。
影片中小美媽媽唯一一次單獨跟小美吃飯就是在她決定出國後清理物品時,她帶著女兒來到西餐廳帶著女兒跳著兒時教過女兒的舞蹈,瞬間彷彿最後一根稻草壓倒了她,小美媽媽痛哭起來,她的不舍、彷徨顯而易見了。小美媽媽這個情感豐富同時性格復雜的角色無疑成為影片中豐滿的人物之一。
與小美媽媽截然相反的則是男主人公小傑的媽媽,她承受著丈夫的暴行但是因為孩子也被牽連而選擇帶著孩子逃走,當小傑在學校「犯錯」時她也義無反顧的選擇相信孩子,這位隱忍的充滿母愛的媽媽無疑在其悲劇的命運下增添了無盡的溫情。由此可見導演在人物的設置上是頗下心思的,這些人物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他們彷彿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但是卻有著他們特殊化的地方,人物的陰郁與陽光、自私與無私都是並存的,讓觀賞者對飽滿的人物充滿了思考與品味。
從故事的主題上來看不僅讓觀賞者回味深思也更讓其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影片在結尾處,小美在認識自我勇敢面對生活時的兩段獨白讓人印象深刻:「我有一對愛我的爸爸媽媽,雖然他們已經不愛彼此;我有一群關心我的同學,雖然他們不見得了解我。」
其實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同樣跟主人公同樣有著彷徨、不解的心情,也許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沒有遇到真正了解我們的人。
因為我們才更依戀我們所愛的人,但是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選擇去面對,跟主人公一樣在逃避之後一樣要選擇面對,明天還是會開始的。另一段則是:「十三歲的我們,其實非常脆弱;十三歲的我們,其實也相當堅強。所以,在我們必須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以前,請溫柔的對待我們。
我們要求的真的不多: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場雨,一陣風,或者,是一個點頭再見。只要這么一點點的溫暖,我們都會打從心裡感到幸福。」這段獨白也將故事的主題體現得淋漓盡致。
關於青春,關於成長,關於夢想,在花季的年紀里,孩子們需要的只是多一點的關懷,只是一點點。這也讓作為觀賞者的我們更加認同兩個同樣不善言辭的孩子就像磁鐵一樣相互吸引是有原因的,他們互相認同給彼此愛的溫暖,而我們彷彿也回到那個青春的年紀,也去反思我們在那個時候的彷徨和迷惘,叛逆和成長。
一部藝術作品的成功不僅是讓欣賞者在感官上有美的享受,也要有心靈上的共鳴和洗禮。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在內容上沿襲了幾米漫畫含蓄但不失浪漫的風格,同時將觀賞者帶入了披著童話外殼的現實世界,跟主人公一起思考青春與成長。
成長的過程也許是痛苦的,但是當我們回頭去看時,那些純真的情感和我們最愛的人還在,成長也是值得的!《星空》中有限的人物蘊含著無限的藝術意蘊,豐富的內涵讓每個觀眾反思和回味。
觀賞完《星空》這部作品的觀眾都會感嘆這部作品美不勝收,導演林書宇將一部動態的漫畫呈現給觀眾。這部小清新的作品不僅在鏡頭運用、音樂、構圖和燈光等形式上可圈可點,同時將關於成長這樣有深刻意義的主題拋給了觀眾。
讓觀眾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讓心靈也產生了共鳴並得到了凈化,這種美感不是短暫的而是能夠互相影響的。《星空》純粹如同一首詩一般簡潔但是卻不簡單,它用電影語言營造出詩的氛圍,而在美輪美奐的氛圍下是「無聲勝有聲」的人物內心,如此飽滿的人物也註定會帶給觀者無限的藝術意蘊。
影片的詩意世界讓每一個對未來對成長有回憶的人都沉浸其中,這也是《星空》能夠屢次在各大評獎活動中獲得提名的有利憑證,也是青年導演林書宇繼《九降風》之後又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