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電影主題意義
1. 八佰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八佰講的是什麼故事
1、《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四行倉庫奮力對抗三十萬日軍,並斗爭四天四夜的故事。
2、這場戰爭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鋒,持續了大約三個多月,當時上海瀕臨淪陷,人心渙散。為了能夠穩住人心,取得最後的勝利,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多人,收到命令堅守最後一道防線「四行倉庫」。剛開始為了迷惑日軍上當,壯大聲勢,隨後謝晉元又對外宣稱一共有800人,但是實際上只有四百人,這也就是電影片名《八佰》的由來。
2. 你怎麼理解電影《八佰》的主題與寓意
戰場是陰暗沉鬱的。屍體不甘地支棱在斷壁殘垣里,老鴰站在倖存的電線上饜足地「嘎嘎」地叫著,綿綿陰雨踩在腳下粘稠如血。
一條河,隔開了上海租界區和四行倉庫,一方是燈火輝煌的快樂天堂,一方是黑暗沉鬱的生死戰場。
這是兩塊截然不同的天地,而這兩塊天地,也可以看做是當時中國境內平民現實的和心理的情狀——戰火到達處哀鴻遍野、人命掙扎,戰火未及之處太平無事、日子照常。
戰場是陰暗沉鬱的。屍體不甘地支棱在斷壁殘垣里,老鴰站在倖存的電線上饜足地「嘎嘎」地叫著,綿綿陰雨踩在腳下粘稠如血。
當日本兵的子彈從耳邊呼嘯而過,身邊同袍的鮮血噴灑一身的時候,老葫蘆帶著端午和小湖北兩個侄兒,就從新兵變成了潰兵。
逃跑的目的不是逃跑,是活命,前面租界區的半邊天都映著溫暖的光,而想要過去,需要過一座橋。
兵不能過橋。那條分界了租界區和四行倉庫的河,彷彿是陽間和陰間的分界線,是活人和死人之間所差的那口氣,是孫悟空給唐僧畫圈的線,哪怕對面是肉眼可見的慘劇,「只要有這條僥幸的界限在」,那麼隔岸觀看戰火,總是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
命運讓人生,卻也讓人求生不得:
老葫蘆混入平民隊伍里,想趁亂過橋前往租界區,卻在遭到拒絕之後被日本人抓住、虐殺;端午和老算盤想從河道逃走,路遇日本人從水路偷襲,只得潛在水中躲避,從日本人手中逃得一命,同行的另一名逃兵則在水底溺死了。
3. 看完電影《八佰》後,從專業角度如何評價這部影片
情節與現實的嚴重脫離
首先先定個調。八佰講述了一個魔改於真實事件的戰爭故事。電影包含了導演認為的真實,以及導演認為的人性,以及導演自己理解的精神。而這些真實、人性、還有精神都過於自我化、狹隘化,符號化,甚至是偏離事實化。致使整部片子在內涵層面空洞有餘,高度不夠,情節方面嚴重與真實事件不符。致使故事的說服力大幅度下降。
這種英勇,這種無畏是具有極高可信度,是真實的。我相信,很多人會感動也是因此。但這種感動不該,也不能完全等同於電影本身的感動。它的內核很大程度源自外部而非完全來自電影本身。且不論這個橋段設計所帶來的邏輯爭議。就在精神內核上出現問題時,這種表達本身就站不住腳了。
4. 電影八佰告訴我們什麼
電影《八佰》敘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熱血愛國的好人,永遠以祖國為信仰,報效祖國!
5.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是什麼
拍攝《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是很現實。很真實。
《八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0z2zJUynrdcMDo0UnJNR_w
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將於2020年8月21日全國影院上映。
6. 《八佰》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懷,那麼你對此片的評價是什麼
戰士們勇敢無畏
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激烈的「四行倉庫阻擊戰」再次吸引了大眾的視線。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入尾聲,「八百壯士」奉命固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把陣地當成墳墓,苦戰四天四夜,上演了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此役極為悲壯: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捨命相搏、頑強死守,屢次擊退日軍的瘋狂進攻。當日軍企圖抵近爆破,毀掉守軍所在大樓時,身上綁滿手榴彈的中國士兵,毫不猶豫地從窗口縱身跳下,躍入敵群,以死相拼,與之同歸於盡。
「硝煙將盡,塵未遠餘音縈繞。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勿相忘,山盟海誓。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煙雨山河,歷史滄桑,日月交輝,情懷縈繞!四行倉庫阻擊戰開始前,謝晉元給孫元良寫了一封信:晉元「誓不輕易撤退,亦絕不做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決不負師座,不負國家。」謝晉元和他的「八佰壯士」的確是不辱使命、說到做到、身體力行,用血性和生命詮釋了民族性格中的擔當和堅韌,並綿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