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主題背後的故事
A. 鄧家佳透露了《揚名立萬》這部影片背後的哪些幕後故事
電影《揚名立萬》上映後,獲得較高的票房,就在爆出的鄧家佳專訪視頻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演員鄧家佳對該部電影的看法及個人見解,讓我們更加了解到該部電影背後的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故事。
電影《揚名立萬》簡說
電影《揚名立萬》由劉循子墨執導,尹正、鄧家佳、喻恩泰等主演的一部懸疑、喜劇類型的電影。
在采訪時,鄧家佳被問到對其他演員的看法時,鄧家佳表示到秦霄賢表現很好,角色也比較適合他,給人一種萌萌的感覺。談到尹正時,鄧家佳似乎很是敬佩,並說到尹正在電影中跳舞的喬段,正式尹正生病的時候,是帶病堅持錄制的,看著尹正在電影中表現的非常有活力,單憑這點就能夠看出尹正是一位非常敬業的人。
一部電影一個故事,每個影視節目都有其背後的真實故事,演員們也實屬不易,讓我們預祝他們旗開得勝,再獲佳績吧!
B. 《面紗》:女性自我覺醒的背後是什麼
引言
電影《面紗》改編自20世紀英國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說,並對小說結局做了美化處理,主要講述輕浮虛榮的英國女子凱蒂,在中國苦難的氛圍里得到凈化,最終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性的故事。
曾經沉浸在享樂和偷情的凱蒂,脫離浮華的社交圈後,在中國一處偏僻落後、霍亂肆虐的小鎮里,受到品德高尚的修女和丈夫的感染,最終成長為一名自愛自重、獨立自主的女性。
對這部電影的解讀,大多停留在愛情審視和女性覺醒的層次,但是在本文里,我更想探究裡面作為背景圖板的中國形象。
04、結語
電影《面紗》,是長久以來第一部在中國拍攝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中國特定時代下的背景,為此片增色不少。電影愛情真諦和女性覺醒的主題背後,隱藏著中國大清王朝沒落的陰霾。
原作毛姆曾經在中國生活4個多月,才最終決定把中國定為故事背景。影片主角諾頓的父親,曾在雲南工作長達六年。該電影和小說創作者都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嚮往,也力圖最大程度地貼近中國形象。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會看見電影中出現對中國形象的扭曲。這源於西方人對中國單一、刻板印象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發現,國家衰落之時,其民眾就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謂「落後就要挨打」,落後的國家,註定某種程度上會喪失話語權。所幸,中國早已擺脫那個被列強侵略的陰影。正如我國革命老人吳玉章所言,「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在這部電影之中,我們也可以看見一頭沉睡的雄獅隱約蘇醒的希望。
C. 電影《掃黑決戰》,背後的真實故事是怎樣的
電影掃黑決戰背後的真實故事其實就如電影所演繹的那樣,因為它是取材於掃黑辦督辦案件當中的很多真實案例,將國內比較經典的實事班上的大熒幕。
在五一假期的時候,想必很多小夥伴都去看了這部掃黑決戰電影裡面的人物,個個都是戲骨,看出他們的演技還非常的不錯,對於這種犯罪題材的電電影,而且還是關於近階段我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背景下的題材,所以撤了很多人的喜歡,在買票的時候大家應該可以看到它的票價比其他的一些電影要低,應當也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看到掃黑除惡的真實狀態。這部電影取材於全國掃黑辦的案件真實案例,讓一些我們鮮為人知的事情搬上了大銀幕,同時讓更多人能知道國家在掃黑除惡這條路上走得有多麼艱辛,同時知道力度有多大。關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分享在評論下方。
D. 二戰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故事,真實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
2020年7月10日,由美國著名影星湯姆.漢克斯自導自演的戰爭電影《灰獵犬號》在流媒體平台上映,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發生在西北大西洋上德國潛艇和盟軍水面艦艇之間攻防戰的電影,是以真實 歷史 背景為基礎展開的一部戰爭題材大作。筆者印象中,這也是第一部以水面艦艇反潛戰視角為主線的潛艇戰電影。
這部電影在上映前並沒有收到影評人的好評,原因是"過多的海軍專業術語"。不過筆者看完以後覺得,作為一名軍事愛好者,這個"缺點"正反映了製作方的專業和認真。這部電影對於海軍水面艦艇反潛作戰的描寫是相當精準和到位的,真實反映了早期海軍艦艇作戰的特點,相當良心!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42年,主角是一艘虛構的美國驅逐艦:DD-548"灰獵犬"Uss Greyhound號的艦長。這艘"弗萊徹"級驅逐艦是一支由4艘艦艇組成的護航編隊的指揮艦,負責護送一支由37艘商船組成的船隊,橫跨大西洋將物資從美國運往英國。期間遭受以 "灰狼"號為首的德國潛艇群攻擊,"灰獵犬"號帶領護航編隊和德國潛艇鬥智斗勇,反復搏殺,終於完成了護送任務。91分鍾的電影只有片頭一段不到7分鍾的鋪墊,立刻就進入了故事的主線,緊張的海上反潛搏殺一刻不停貫穿全片直至結束,看得緊張刺激,懸念重重!
相信還有很多人還沒看過這部電影,所以筆者今天就不做過多劇透了。不過對於普通不懂軍事的觀眾來說,這本電影里很多情節的設定確實不太容易理解,今天筆者就從軍事的角度結合電影來聊聊當年的那場波瀾壯闊而殘酷的大西洋潛艇戰,也方便大家觀影時能有更好的理解。
1. 大西洋潛艇戰和"狼群"戰術
二戰時期有兩大戰場,太平洋戰場是大規模的海空登陸戰,主要作戰目標是太平洋上各島嶼的爭奪,地面戰規模較小,主要為海軍大型水面艦艇之間的對決。歐洲戰場主要為大規模地面戰,相比強大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德國海軍實力較弱,所以發生在大西洋上的海戰主要為盟軍反潛作戰兵力和德國潛艇之間的反潛戰。
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摧枯拉朽般攻佔了大部分歐洲地面,只剩下了孤懸海外的英國。而後德國開始向東攻擊蘇聯,形成了東攻西守的局面。英國作為西線盟軍最後的據點,是返攻歐洲大陸的橋頭堡,所以大量物資、裝備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加兩國出發運往英國,這條大西洋運輸線是維系英國生存的生命線,德軍為了穩固西線防禦,一直努力將其切斷。在1941年德軍損失了最後的大型水面艦艇之後,面對強大的英國海軍水面艦艇力量,德國海軍將潛艇這種非對稱型的作戰方式作為主要作戰模式,從而拉開了大西洋潛艇戰最激烈,也是最殘酷的一幕。
德國潛艇採取的以多艘潛艇在航線附近預設陣地埋伏,一旦發現船隊立即召喚附近潛艇集中攻擊,從而實現局部兵力優勢的戰術,被稱為"狼群"戰術。由於盟軍的運兵船多採用高速客輪,且有大量水面艦艇保護,攻擊不易,所以德軍潛艇的目標主要是航速只有10-11節,只擁有少量護航力量的貨船編隊。一時間,大西洋上狼煙四起,一整船一整船的戰略物資,包括美國生產的坦克、飛機、火炮、彈葯,在德國魚雷的爆炸聲中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德軍的潛艇戰使得盟軍往英國的戰略運輸受到很大威脅,也一定程度上推遲了盟軍返攻歐洲大陸戰役的啟動時間。
電影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一支由37艘貨輪組成,代號"HX-25"的貨船編隊橫跨大西洋過程中。這樣的一支編隊自然是德國狼群的絕佳獵物,由於飛機的航程有限,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段約50小時的航程沒有空中掩護,只能依靠護航艦艇提供護衛。而影片中的狼群數量達到7艘,護航艦只有4艘,兵力處於劣勢,要想成功守住編隊確實困難重重!
2. 二戰時期的潛艇戰攻防戰術
潛艇是一種可以水下航行的作戰艦艇,其最大的特點在於隱蔽性好,可以神出鬼沒的進行攻擊。其主要武器為魚雷,一般一艘二戰時期的德國U型艇可以攜帶24枚魚雷,通過潛艇頭部的四個魚雷發射管和尾部的兩個發射管發射,再裝填魚雷的時間約為10-20分鍾一枚,所以德國潛艇每次攻擊可以發射的魚雷數量為6枚。由於魚雷是在水下擊中艦船的,所以一條魚雷的威力就足以可以擊沉一艘沒有防護的商船。
二戰時期的潛艇都還是常規動力潛艇,以柴油機為主動力,水面航行時用於提供動力和給電池充電,水下潛航時使用電池驅動電動機。一般潛艇水面最大航速為17-18節,水下最大航速為8-10節,連續潛航時間在最大航速下約為2小時,2-4節的航速下可以堅持10個小時,然後必須浮出水面進行充電。所以,當時潛艇大部分時間是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只有在進行攻擊的時候才會下潛進行隱蔽潛航。
二戰時水面艦艇和潛艇之間的攻防戰,可以說是一種互相看不見對方的"盲打"模式。水面艦艇首先依靠雷達探測周邊海域處於水面航行狀態的潛艇,在發現潛艇後快速向潛艇逼近,逼迫潛艇緊急下潛。如果潛艇下潛躲避,反潛艦就開始使用被動聲吶探測潛艇發出的機械噪音,在確定大概位置後,反潛艦打開主動聲吶向目標區域發射聲波(就是很多電影中的"咚……咚……"聲),並通過計算聲波撞擊潛艇後反彈回的時間,來精確測得距離、深度等信息。然後反潛艦要做的就是通過快速機動抵達潛艇正上方,投下深水炸彈對潛艇所在區域進行覆蓋,以期其中的一兩枚可以成功擊中潛艇。整個過程中,雙方都無法目視對方,只能依靠聲吶數據進行判斷,所以並不能確保每次反潛攻擊都能成功,甚至無法完全確定攻擊是否有效。二戰時經常有潛艇被幾艘反潛艦連續攻擊,上百枚深水炸彈投下卻最終無礙的戰例發生,又或是水面艦沒有看見潛艇被擊毀的證據,而潛艇也未能返回基地,無故失蹤的情況發生。可以說基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反潛戰很多時候就是一場鬥智斗勇的"貓抓老鼠" 游戲 。
潛艇一旦在交火中被逼出水面,那基本就是無路可逃了!僅僅依靠一門甲板炮和幾門小口徑高炮,潛艇分分鍾會被反潛艦的各種火炮送入海底。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潛艇在交火中是不會浮出水面的。
潛艇的生存靠的是隱蔽,所以不會主動招惹水面作戰艦艇,在攻擊商船隊的行動中,潛艇首先需要躲開護航艦的攔截,將魚雷射向商船,然後借機偷襲護航艦也不是不可以,但主要還是躲為上策。護航艦有時也會採用對可疑潛艇海域進行反復搜索的方式讓潛艇一直停留在水下,等船隊開遠並轉向後再高速追趕編隊。而潛艇確認安全後再浮出水面時,編隊早已無影無蹤,這也是一種擺脫潛艇攻擊的辦法。但是這一方法在對付多艘潛艇的協同攻擊時就無效了,多個不同方向的威脅會讓護航艦顧此失彼,這就是狼群戰術的優勢。
3. 二戰水面艦艇反潛作戰主力:驅逐艦
二戰時期的反潛戰,除了航空反潛,最有效的反潛兵器就是驅逐艦。但早期的驅逐艦出現的目的並不是反潛,而是作為"雷擊艦"誕生的,一般排水量2000-3000噸,最早的驅逐艦是用於在戰列艦對戰過程中,高速沖向對方戰列艦隊形,向其密集發射魚雷,以小博大攻擊戰列艦,最起碼能打亂對方陣型,為己方戰列艦轟擊提供幫助。所以驅逐艦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航速非常高,一般都有30節以上。
驅逐艦在反潛作戰中具有絕佳的優勢,除了速度快,它的體型適中,可以安裝雷達和反潛聲吶等全套設備。同時又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轉彎迴旋半徑小,便於在和潛艇的對戰中,快速佔領攻擊位置發起攻擊。對於當時的潛艇來說,驅逐艦就是潛艇的剋星,是潛艇最怕遇見的對手!
在電影中,護航編隊的4艘艦有3艘是驅逐艦。除了主角美國海軍"弗萊徹"級"灰獵犬"號,還有兩艘英國海軍驅逐艦"鷹"號和"哈里"號,這兩艘驅逐艦的特寫不多,從其單煙囪和雙聯封閉式艦炮判斷"鷹"號應該是1900噸級的英國K級驅逐艦,而"哈里"號有兩個煙囪,應該是一艘"部族"級驅逐艦,還有一艘加拿大護衛艦"迪基"號,從其外形怪異的艦橋判斷是一艘英國轉讓的江河級護衛艦,排水量1200噸,專門用於進行護航任務。這樣的護航力量對付一兩艘潛艇的威脅是足夠的,但遇到電影中這樣的狼群就捉襟見肘了。這4艘艦中"灰獵犬"號噸位最大(3000噸),速度最快(37節),是護航編隊的機動力量和指揮艦。整部電影中該艦不停在編隊前後來回穿梭,左撲右擋,獨自或協同瓦解了不少威脅。也難怪德國領頭的潛艇"灰狼"號要聯合其它潛艇在最後時刻主動對其發動攻擊,左右夾攻力圖解決這個護航編隊最強的保護者!因為一旦解決了"灰獵犬"號,整個編隊的商船就都只能任其宰割了!
大西洋潛艇戰從1939年開始,到1943達到高峰,於1945年落下帷幕。德國一共擊沉了超過3500艘各型商船和175艘盟軍艦艇,總噸位超過2100萬噸,付出了800餘艘潛艇被擊沉的代價。這場殘酷的海上戰爭造成了交戰雙方近10萬人死亡,上千架飛機和數千輛坦克沉入海底,各種彈葯和物資更是不計其數!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戰爭的結局,納粹德國的滅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最後,回到電影上來。這部電影對於反潛作戰的描述非常專業,是部不可多得的海軍題材佳作,非常值得一看!也希望大家在看了作者的文章後,對理解這部電影中的作戰環節會有所幫助。至於這部電影其它一些涉及情節的地方,過些日子等大家都看過電影後筆者再來解讀吧!
E. 2019深圳人創業電影故事-《創客兄弟》
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 創業 故事 ,這段故事隱含著他們的人生理念和創業成功的秘密。那麼下面由我與大家分享2019深圳人創業故事,希望你們喜歡!歡迎閱讀!
12月3日,2019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之《創客兄弟》媒體見面會在廣州塔金逸空中電影城舉行,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相關領導和廣東地區40餘家媒體共同出席了活動,現場反應熱烈。電影出品方到場與現場媒體嘉賓互動,講述了電影背後的故事。
作為專為廣東優秀電影和電影人打造的業內交流活動,本次廣東優秀電影推介會選擇《創客兄弟》這部電影,將「華強北」創業故事第一次以大熒幕的方式展現在大家眼前,這部影片展現了「中國電子第一街」的「不死」傳奇,也是一首「雙創」戰友們的深情頌歌。影片通過一串人與人、人與先鋒科技隔斷和交融的追問,刻畫了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中國•深圳•華強北人,向世界發出「我能行」的吶喊。影片將於12月27日起在全國公映。
新人新導傾情演繹
華強北創業創新故事
曾經創造出一米櫃台賣出30萬、檔口老闆一天收入數百萬元暴富神話的華強北,在產業轉型升級和 商業模式 轉變中,因其完善的電子產業和硬體生態鏈,已成為中外創客的「搖籃」。
從人車混流的商業街到繁華大氣的步行街,從創業寶地到創新中心,華強北的變遷史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史和深圳奮斗史的濃縮版。
為此,華強北創客主題電影《創客兄弟》應時而生。
一米櫃台的暴富神話已成過去式!如今在華強北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在這里展銷的機器人、無人機、VR/AR眼鏡、智能家居等不少高新科技產品,承載著創客們的汗水和夢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華強北創造了商業傳奇,也演繹了一個個精彩的創業、創新、創富故事。
由深圳市福田區影視藝術家協會和深圳市一米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內地新銳導演胡東升執導,吳浩、孫逸仁、屠育瑋、煜思淇、秦海等年輕演員領銜主演的華強北創客主題電影《創客兄弟》,已於2019年 春節 期間拍攝完成,近日宣布定檔12月27日,獻禮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創客」是指出於興趣與 愛好 ,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華強北人、深圳人,就是一群創客,一群有想法並敢於付諸行動的人。《創客兄弟》就是一部呈現華強北創客群體精彩故事的電影。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在深圳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的規劃蜜月期,《創客兄弟》無疑是一部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影片,其題材和故事都值得期待。
以創客故事隱喻華強北
轉型蝶變的精神內核
物競天擇,當原有的叢林法則被打破,產業生態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創客兄弟》雖然是以創客的奮斗故事為主線,但其中摒棄山寨手機等低端電子產品,到研發人工智慧產品的場景,與華強北商業街的轉型升級相呼應。
影片講述了在華強北專賣和 修理 各種機器人的小老闆許開,爭取到了曾經的「一米櫃台」同行、現在的成功潮商林有成的一道造機器人的懸賞令,為他研發一個 兒童 智能陪伴機器人,來代替他陪伴兒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許開招兵買馬,先後找到了擅長組裝山寨手機的余快和一個曾經用足療卡把ATM機所有現金都提了出來的科技狂人江潮。
在三個人的努力下,機器人的初型很快造了出來,林有成把他們帶到自己擁有尖端設備的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一位漂亮的海歸女博士Christina也加入了許開團隊。
通過多次技術攻關,一款與林有成性格和思維吻合的機器人終於研發出來了,而機器人的外形,則出自許開那喜歡繪畫,卻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之手。正當大功告成之際,林有成公司卻被一家外國科技公司告上法庭,訴林有成公司侵權。許開團隊以充分的證據和理由進行辯護,法院做出最後判決,林有成公司勝訴。
令人感慨的是,故事到此並沒有結束,當林有成把機器人當做禮物送給了兒子,卻被兒子憤怒地把機器人給砸了。當林有成知道許開的兒子是自閉症患者時,才明白一個道理:正常的孩子需要的是親情,而不是機器人替代品,他決定以後要多抽出時間陪陪兒子。
最後林有成決定把原有的實驗室改造成對外開放的創客空間,為更多有理想和夢想的年輕人提供幫助,而第一個入住創客空間的就是許開團隊。他們則計劃繼續研發,升級情感機器人,為中國780萬、全球3500萬自閉症兒童,提供心理慰藉、行為干預、生活陪伴、學習輔助的解決方案,讓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
《創客兄弟》劇情並不復雜,但影片的基調是輕松幽默,有笑有淚,引人深思,整個場景充滿了技術流,研發過程一波三折,既有勵志又充滿自豪感。其中幾個場景和對白令人印象深刻:在華強北電子市場內,余快把一紙箱的組裝手機從樓上傾倒而下,去你的吧,「山寨」!「整個電子市場里的元器件,你要什麼配件,只要你能說出來,十分鍾之內絕對給你找到。」這些都隱喻著華強北轉型升級的決心和擁有的智能硬體配套優勢。
在拍攝法庭判決的一場戲中,許開的陳述對白更是令人熱血澎湃:一直以來,華強北就是山寨的代名詞,在山寨的陰影下,我們的技術和創新精神從來沒有被證明過。但是,我相信法律會給我們一個公正的裁決,中國人的技術是強大的,中國人無需山寨別人。華強北不是山寨的大本營,而是世界先鋒科技的展示窗口和最前端。
一位攝制組工作人員說,當法庭宣判駁回起訴時,連坐在旁聽席上的群眾演員們都為之感染振奮。
小人物有大愛
創新創造回歸「人文情懷」本源
《創客兄弟》講述了一個創客群體「創造、奮斗、團結、夢想」的精彩故事,而其背後發人深思的是,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到底能給人帶來什麼?機器人替身的冰冷服務能取代人類嗎?
出品方有這樣一句簡介:
創客兄弟,一串人與人、人與先鋒科技隔斷和交融的追問。
而影片中有一段對白則揭示了人與機器的矛盾體,許開對林有成說:
機器人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我想用機器人接通跟兒子的情感交流,而你卻用機器人切斷了和兒子的溝通。
出品方負責人說,電影想表達的是,「創客」所創造的是新的生活,是由新產品帶來新生活進而形成的新的社群關系。在商業價值的背後,是對人們自身的改變,歸根結底,「創客」創造並帶來的應當是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
「創客兄弟」的故事中,幾位創客所發明創造的都是給人類帶來溫情和陪伴的智能產品,這些創意都是來源於他們自己所需要的溫情和陪伴。而最後給這些創客自身帶來改變的是溫暖的人心,這也是創客們選擇留在深圳的根本原因。最終我們從深圳福田給創客們提供的物質條件進而深化到人文條件的講述,也就是表達這里的人文環境給大家帶來的對於創造的歸屬感。
《創客兄弟》詮釋了溫情與大愛,從創客切入,從微觀切入,寫人的困境、人的孤獨,小人物的夢想,承載的是大愛的情懷。從劇中的研發到整部電影的藝術表達的都是一個主題,對「人」的關照,人心的關懷。影片最後,許開的團隊將把情感陪伴機器人改成自閉症兒童心理輔助機器人,作為團隊的夢想和責任,就是從創造到人文關懷的升華。
據了解,為了支持華強北的創客實現夢想,深圳市福田區委區政府和華強北街道辦正在實施一系列轉型升級 措施 ,華強北也將被賦予更多人文。
深圳市福田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黃偉此前表示:將扎實推進新時代商業街區建設,在營商環境、 文化 軟實力上下功夫,創造華強北文化符號,塑造科技文化品牌,將華強北打造成為科技時尚文化特色街區,從過去的大賣場、山寨電子產品集散地轉型為創新創業中心,成為全球智能硬體產品研發中心。
華強北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中也表示,華強北街道將大做「文化」 文章 ,秉持華強北商圈「智慧新銳、電子科技、時尚先鋒、激情活力」等文化特色,創新型開展本土品牌文化活動。
《創客兄弟》定檔12月27日
讓我們期待分享華強北創客電影的樂與淚!
怎麼找高質量的 創業項目 ?
01
根據資金找項目,一切量力而行
創業者手上有多少資本就決定了創業者能做什麼樣的項目。假如說你手頭有10萬塊,找親朋好友再借點,咬緊牙關做個20萬投資的創業項目,還能勉強搏一搏。可如果你想做個100萬的創業項目,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即使你說你可以去貸款,去找風投,先不是說能不能找到,就算找到了這些投資,你的創業壓力也會非常大,抗壓力和能力稍有不足的創業者很容易就一敗塗地,再難翻身。
02
收益不好的項目,做了也白做
創業的緣由說得再高大上, 總結 起來也就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創業本就比上班打工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所以如果你的創業項目的收益獲取比打工還要少,那麼這個創業還有什麼意義呢?「操著賣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這樣的創業項目不如就此作罷。
03
慎選成熟過熱行業
不少創業者選項目的時候看到別人的項目好就直接選擇進入,卻不知道進入了一片紅海,或者幾乎固化的市場。競爭對手大多在行業耕耘多年,你一個新入局的創業者,資金不足、客戶短缺,迅速死亡。選擇成熟行業的創業項目,很多時候就像雞蛋碰石頭。
F. 《攀登者》電影原型故事介紹
《攀登者》是由吳京、章子怡領銜主演的一部冒險片,據悉,該片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那麼電影攀登者講述了什麼故事?下面來看一下。
攀登者講述了什麼故事?攀登者電影原型故事是什麼?
電影《攀登者》劇情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故事。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 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攀登珠穆朗瑪峰一直都是一個備受大眾關注的題材,但是由於場地的限制和危險性極高,國內即使有很多電影公司對這種題材感興趣,他們也不敢輕易去嘗試拍攝。不過最近吳京、成龍等著名實力演員共同主演的新電影《攀登者》就是與攀登珠穆朗瑪峰有關的,電影劇情一曝光就立馬引起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因為這不止是一部冒險元素的電影,同時還是根據真實史實改編的,大家都十分好奇《攀登者》原型故事是什麼呢?這部電影又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據悉,這部電影背後是有一個很震撼和感人故事的,這也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在六十年代,為了珠峰的歸屬中尼雙方存在著不小的爭執。中方認為邊境線應該劃在珠峰的頂峰,但是尼泊爾方卻覺得珠峰在尼泊爾境內,與中國沒有啥關系。而且之前尼泊爾向導和一位紐西蘭的登山家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成為了尼泊爾談判時的重要砝碼,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想奪回優勢,就必須也派出人成功登頂。
原本中國有蘇聯的支援對登山運動員進行相關的訓練,但是在1959年的時候,蘇聯撤回了支援中國的相關專家,給中國的登山隊帶來了不小的困境。但即使是面對這么困難的情況,中國登山隊還是沒有放棄,兩個多月的奮戰後,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創造了舉世震驚的記錄。
電影就是根據這件事改編的,由吳京、成龍、章子怡等人共同主演,還原中國登山隊無盡榮耀背後的艱辛和那股無所畏懼的勇氣。令人敬佩的是,中國登山隊的這四位隊員,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有伐木工人,有消防戰士,但是他們為了祖國的利益和榮譽,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和考驗,最終完成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成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
G.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真實故事呢
電影《你好李煥英》的背後,有著這樣的真實故事。那就是這部電影是賈玲的親身經歷,是賈玲導演是在紀念自己早逝的母親李煥英,這部電影就是拍給自己的媽媽的,當然也是拍給全天下的父母的,劇中的李煥英這個名字就是賈玲媽媽的真實的名字,早在2001年李煥英就在一次車禍中逝世了。享年才48歲,李煥英跟賈玲一樣,特別愛笑,母女關系非常好,可是如今子欲養而親不待了。 本片劇情主要講述了剛考上大學的女孩賈曉玲遭遇車禍意料穿越到了1981年,與正值青春的母親李煥英相遇。為了讓媽媽的一生變得更加幸福、開心,她假扮變身成為了親媽的表妹兼閨蜜,不僅讓李煥英成為了全廠第一個買到電視機的職工,還為親媽張羅對象。用激將法催母親談戀愛,還神助攻“廠二代”沈光林向李煥英表達愛意,並因此開啟了一段啼笑皆非、新奇有趣的意外之旅……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真的值得一看,去看這部電影一定要備好紙巾,前面會笑得稀里嘩啦,後面會哭的稀里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