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的電影主題
㈠ 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這部電影表達了怎樣的講了怎樣的故事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對舊秩序的堅守,對新生的工業文明的惶恐與不屑,對技術時代的恐慌。
我們不必說1900如何了,我們回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來看看茨威格最後的幾年時光,發生了什麼。
1940年經紐約去巴西,時值法
向那逝去的貴族的、優雅的、繁盛的傳統歐洲文明告別,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主題。《海上鋼琴師》所說的,恰恰也是這個主題。
㈡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主題思想,是傳播一種什麼樣的哲學理念和影視藝術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描寫了一個叫1900的人傳奇而又十分凄涼悲愴的一生。1900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被船上工人撿到收養並起名1900,他一直生活在船上,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練就了非凡的鋼琴技藝。他開始成為船上的鋼琴師,經歷了很多故事,而終究,哪怕他喜歡上了一個姑娘, 他也沒有下過船,直到這艘船被棄用被炸毀……
㈢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亞歷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1900(蒂姆·羅斯 飾)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比爾·努恩 飾)收養,然而燒爐工卻不幸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成日與鋼琴為伴的1900憑借過人的天賦無師自通的練就了以一身連當時最負盛名的爵士鋼琴家都甘拜下風的鋼琴技藝,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感到不安。縱使遇到心儀的少女(梅蘭尼·蒂埃里 飾),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普路特·泰勒·文斯 飾)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去。
㈣ 電影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在我看來有兩種觀點,積極的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和堅守的故事,消極的則是關於懦弱和膽怯的故事。
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或許悲傷,許多人看電影時都希望會有一個happy ending,但很顯然這部電影並不是,所以我說服了我的內心,讓我自己更改了觀點,也就是說這是一部有關信仰和堅守的電影故事。男主角為了緬懷拯救自己的工人、為了堅守自己的鋼琴所以一次又一次地放棄回到陸地的機會。也許這個當時的歷史有很大的關系,在見識了一個又一個船客後,或許他對陸地的認識也局限於這些人的講述,在他看來,地面上並不代表自由和出名,更代表著人生的冷酷和限制,所以選擇留在船上就變成了一種堅守。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㈤ 《海上鋼琴師》想表達什麼
《海上鋼琴師》想表達的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情感。他們都是偉大的人,純粹的人,有品味的人,但這個社會終究是那麼的現實和無情,他們抱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態度,慷慨赴死,義無反顧。
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也不能不喚起我們人性中那種最純粹的情感,雖然是那麼的簡單,卻又那麼的珍貴,對大多數人來說遙不可及。
影片評價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海上鋼琴師》的精神內核無疑是純真與自由:天賦秉異的1900就是這樣的象徵,他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所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