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電影雛菊主題影評

電影雛菊主題影評

發布時間: 2023-02-24 01:13:47

㈠ 電影《雛菊》中的那位殺手最後死了么是怎麼死的呀謝謝回答啦

你好樓主, 這部電影結尾部分,完全是留了個位置讓觀眾思考的。 殺手朴義 最後為慧英報了仇,然後出來時並沒有死。 結局就這樣結束了,剩下的想想也知道他肯定是死的, 因為他為了追隨慧英而自殺。

㈡ 關於韓國電影《雛菊》的影評,謝謝

說說《雛菊》

看韓劇看多了以後,下一次看到新影片的開頭,就知道大概的故事內容了。韓劇的劇情的大陸模式:多角的戀愛關系,三角戀愛之風尤其之盛,防不勝防。但韓劇中的三角故事,卻是百看不厭。一如最近一港台導演的《雛菊》,講的也是一個三角的戀愛故事,卻充滿了新意。

《雛菊》的背景是美麗的阿姆斯特單,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浪漫色彩的城市,一個美麗單純又善良的女畫家不經意中成為了殺手的夢中情人。美麗的廣場上,年輕又帥氣的韓國籍國際刑警利用女畫家的掩護作用,靜靜地觀察著犯罪者的一舉一動。隨著時間的流逝,畫家漸漸喜歡上了警察,而警察也漸漸喜歡上了畫家。本來這是一個完美的故事。但是,導演卻讓殺手演繹了故事的關鍵性的轉折。讓他搬到了廣場上的樓中,靜靜的觀察著畫家的言行舉止,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這使警察和殺手成為了情敵,盡管警察起初沒有察覺。犯罪團伙的出現,是悲劇的開始,槍戰,不僅是畫家成為了啞巴,而且也使失去了情人——警察。警察被遣送回國療養,從此沒有了消息。殺手從此走進了畫家的生活,企圖代替警察。盡管之前,畫家喜歡一個送她雛菊的人,警察的出現代替了他。而,畫家喜歡的人卻是警察,因此,殺手走入不了畫家的心。一波三折後,警察終於回到了她的身邊,但是因為殺手的出現,自認殺手代替了自己,所以選擇了離開,這使畫家痛的撕新裂肺。為了完成上司的任務,同時為了找出當年向他開槍的那個殺手,他選擇了犧牲自己。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他找到了當年的殺手,但是殺手和他並沒有相互開火,而是選擇了和平。然而,背後的第三者卻使警察走向了天堂,而殺手背上了罪名。畫家從此更加的沉默,在懷念中渡過每一天,她卻同時對殺手產生了內疚的心理時,就作畫送給殺手。殺手對她的愛更深了。一年以後,警察的上司用同樣的方式,試圖引出殺手,破當年的案子。畫家在無意中發現了殺手的秘密,非常生氣的她,向殺手開槍。殺手並沒有生氣,而是在她昏迷的時候,選擇了離開,同時用畫向她展示了當年的秘密。在畫家醒來的時候,他奔赴在亡命的屠殺現場。畫家醒來後,趕緊拿著畫跑到了現場,企圖讓上司離開。殺手為了保護畫家,放下了武器,但是,命運卻沒有從此改變。殺手的同事開了槍,畫家為了保護殺手而替他擋槍。兩個生命從此消失了,於是,故事就接近了尾聲。在故事的結尾,殺手為了報仇,和自己的所謂的兄弟進行了槍戰——————

看到這里,很多人在猜想,殺手死了嗎?我認為殺手死,不死,都已經不重要了。故事到這里就已經結束了。在這部影片中,場景簡單化到了極致,人物的情感隨著雛菊的出現和消失而變化著。不多的故事人物在單一的場景中演著戲,完全沒有了曲折的故事情節。悲傷的音樂從開始到結束,一直相伴著。聽的人心痛、傷感,而為警察的犧牲而痛苦,而畫家的失聲而遺憾。

在被美麗的異國風情吸引的同時,故事主人公的善良的人性,也是深深吸引人們的一個因素。如今的社會,人們之間越來越冷漠。但是,在這部影片中,善良的人性卻被時時的挖掘出來。當畫家掉進小河的時候,殺手親自動手為她造了一座小木橋。當畫家失去愛人的時候,殺手時刻陪在她身邊。警察看到畫家身邊有了男朋友,主動退讓等等。這一切的一切,表明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但是善良的出現,需要激發它出現的場景。我想這可能是《雛菊》的意義吧。

㈢ 韓國電影<雛菊>結尾什麼意思

我看過好多遍的~很喜歡~
結尾就是全智賢演的女孩為了就殺手死了,然後殺手幫女孩和警察報仇的,最後也死了呀,最後的場景,他們三個人在所有事情發生之前,都在一個雨天在同一個屋檐下避雨的,這個應該是暗示了一個緣分吧,最終影片又回歸寧靜,也就是三位主角在第一次相遇的畫面。在大雨中擁擠的咖啡店屋檐下,擠滿了避雨的人,一個女孩焦急地望著被雨淋濕的水彩,一個男人擺弄著一盆雛菊,另一個男人看著咖啡店頂端的廣告牌。安靜平和,頗具感染力。

㈣ 電影《雛菊》影評:雖死猶愛,用盡生命去等待

我愛著,什麼也不說,

只看你在對面微笑;

我愛著,只要我心裡知覺,

不必知曉你心裡對我的感情;

我珍惜我的秘密,

也珍惜淡淡的憂傷,

那不曾化作痛苦的憂傷;

我宣誓:

我愛著放棄你,

不懷抱任何希望,

但不是沒有幸福 ;

只要能夠懷念,

就足夠幸福,

即使不再能夠看到對面微笑的你......

繆塞的這首 《雛菊》 把感情中細膩的糾結與矛盾渲染紙上,峰迴路轉,娓娓道來。

電影《雛菊》里的他們如此幸福地相愛,開始卻並不得知。好在這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好在最後明白愛與被愛,但,自古深情總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可是,醒悟得太晚的愛情,比起不懂,或者永遠無法相見的愛情,更令人悲傷和著迷,有的人一輩子夢寐以求的愛情,也許近在咫尺。用來懷念,足夠幸福就好,也許並不用得到。

電影《雛菊》上映至今也十餘年的光景。

片中一開始便出現了阿姆斯特丹清新唯美的風景,悠揚輕快的音樂縈繞耳邊,女主惠瑛烏黑飄逸的長發,微瘦且高挑的身段,騎上自行車時嚮往自由的畫面……至今久久難忘,在我的腦海里浮現。

女主角:惠瑛

這樣的女子, 清雅且夢幻,脫俗且自然,心馳神往 。

於是,女主登場,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

女主惠瑛常常獨自一人騎車,獨自一人寫生,連在爺爺的古董店裡也常常是獨自一人。又下雨了,女主又是一個人,女主說她不喜歡帶傘,每次下雨,總要找避雨的地方,然後等待。

可能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反正弄濕了也沒有人擔心她自己。所以,她覺得有沒有雨傘也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因為所有的事情都習慣了等待。

這樣的女主何嘗不是讓人心疼的人呢,這樣的女主若是從故事裡存活於現實生活中,每天抱著自己的畫板,跑來跑去。你想認真的靠近,但偏偏習慣獨立的女主,卻給你無意的距離感。

女主的內心期待著雨後更加燦爛的陽光,她的獨白是想遇見如陽光明媚的一個人,那個人也許為她搭建了一座橋,直抵她的內心,所以一直等,一直等。

男一:殺手朴義

這時,出場的順序是男一號殺手朴義,那個願意為了她,為她搭建一座橋,想送她滿山的雛菊,想告訴她你就是我的唯一。

殺手意味著黑暗與隱藏,意味著保持距離,意味著很多愛只能隱藏在自己的心底。

他想救贖自己,他想摒除殺虐的本性,他想鼓足勇氣和她走進和她說話,可是,保守秘密卻是一個殺手的職業素養,因為想擁有感情的前提是他首先得活下去。

所以,殺手也在 等待 。

也許是等待著和他相識的那一天,也許是等待著他不再當殺手的那一天,然後滿懷自信的與她重逢。

也許所有的秘密都是 情非得已 ,也許所有的秘密都是因為 身不由己 。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自卑到谷底,在糾結中釋放自己的情感,在卑微中默默地將你陪伴。等待花開,等待愛情,也成了殺手朴義的日常。

你開心,我也陪你開心;你喝咖啡,我也陪你喝咖啡;你是畫家,那我就默默地學習大師們的作品……

害怕見到你時,你覺得我糟糕;害怕你見到我時,沒有共通的話語;害怕和你在一起時,因為距離而自卑……

也許只有深情的人,才明白這種等待與陪伴既是一種煎熬也是一種幸福,既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等待著自己的成長,等待著與你的不期而遇。

他們都在等待,他們都愛著對方,但,他們卻不知道等待的彼此卻近在咫尺。

也許等待就會錯過,也許等待就會失去,也許等待本是成全,也許等待是種錯誤,也許等待本就很美麗。

男二:警察正佑

男二號國際刑警正佑的出現,也許是冥冥之中上天註定。如果他沒有出現,女主恐怕還不知道男一才是主角,也許這個秘密永遠都不會打開。正是男二的出現,也許成全了他們。

男二的出現激起了男一的醋意,男一會在男二的面前賣弄他所學習的關於美術繪畫方面的知識,以此獲得暫時性的勝利,內心不由得沾沾自喜,愛戀中一個小男生的心態躍然於畫面。

男一會擔心男二是否對她不懷好意,是否,另有所圖?所有的擔心,都充滿了愛意。

直到男二正佑死之前與男一朴義的對話,殺手理智的認為,警察的身份才適合惠瑛。兩個男人同時喜歡上了一個女人,兩個男人不管結局如何,都用心去愛。

原來面對愛情的男女,不管身份如何,不管處境如何,不管結局如何,都想去擁有。故事裡的男一號,男二號愛著女主,他們選擇了同樣的隱藏秘密,他們起初都想保護他們想保護的人。

原來所謂的職業只是「標簽」,不管你是正義凜然的警察,還是冷血暴力的殺手,就算一正一邪,在渴望愛情的女子面前,對她都只是標簽,她要的只是愛情。

女主身上的文藝女神范兒,傳遞給兩位男士的信號似乎是一種有距離感的信號,以至於殺手在最後的表白中,告訴女主: 我配不上你 。

現實中, 無所謂配不配,而是你敢不敢,信不信?

或許像極了一種狀態。一位女神級的人物,在有的男生看來她是高傲的,她是觸摸不到的,她高不可攀,駕馭不了,所以,退縮。此時,在女主就認為對這樣的男生自以為是,以為他帥氣、高傲且不懈與她相處。

後來得知,女生其實並不是大家所謂的女神級的人物,她只是平常心的狀態出席一些場合。男生也不是所謂的高富帥,只是內斂害羞而羞於言表。

有時,隨心的去追隨一些內心的情感,是極好的。但是,不大膽驗證,怎麼就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別人此刻對自己的看法呢?

「 自我 」也許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保護狀態,不是不相信對方,而是想把所有的傷害降低,尋找一種舒適且輕松的安全感。

初戀,真好。

懵懂,真好 。

簡單的相信愛情,去等待。

紮根於內心的善良與信仰去愛。

阿姆斯特丹的風景雋永清秀,古典樂的悠揚,讓人回味的愛情故事……也許,到過此地的人都渴望著邂逅;也許,人生若只如初相見的故事才值得永久懷念。

愛情,本就是一場宿命。也許經歷過生死才會懂得珍惜,也許經歷過離別才懂得珍惜。

有的事情本就無解,有的事情太長了,便失去了等待的勇氣。明明知道無用,但卻固執不肯放棄。

可愛情本身就是奮不顧身,既然等待的是你,願為你擋下所有的子彈,願為你擋下所有的負擔。

女主,是勇敢的。

能以死換來的愛情,如流星飛逝,短暫但會永遠銘記。

用生死去探索,獲得內心想要的愛情,而女主, 等待的是一個愛人,還是愛上的是愛情本身?

誰,又是你的雛菊呢?

誰,又讓你等待?

故事,未完,待續……

㈤ 安徒生童話《雛菊》的主題是什麼

安徒生《雛菊》講述了在一個花園里,有一朵小小的雛菊花,它十分尊敬經常盤旋在空中的那隻自由、可愛的百靈鳥。

追答 : 安徒生《雛菊》講述了在一個花園里,有一朵小小的雛菊花,它十分尊敬經常盤旋在空中的那隻自由、可愛的百靈鳥。有一天,百靈鳥飛向了這片有雛菊的小草坪上,但它並沒有飛向雛菊身旁那些富麗堂皇的牡丹、鬱金香,而是飛向了草里毫不起眼的小雛菊身邊,百靈鳥在雛菊身邊跳著愉快的舞蹈,唱著贊美的詩歌,使雛菊倍感幸福。可是第二天,百靈鳥被一個小男孩捕走了,小雛菊幸運地連同它所在的那一小塊草,被作為裝飾物鎖進了百靈鳥的籠子里,百靈鳥因為失去了自由而悲痛欲絕,它把嘴伸進有雛菊花所在的草皮里,渴望得到一絲解渴的清涼,為了報答百靈鳥,雛菊盡力使自己的花瓣發出比往日香味強烈許多的氣味,希望能安慰一下百靈鳥,百靈鳥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只是吃力啄食草葉,並不願意動這棵花。最後,仍然沒有人為這只鳥送來水,百靈鳥死了。雛菊也因難過而病死在土上。等到孩子們發現死鳥時,他們為它舉行了葬禮,而雛菊,只是被扔進了路上的灰塵中。 雛菊是不起眼的,是一個最平凡的存在,但她沒有氣餒,而是樂觀地生活,面對需要幫助的百靈鳥,它熱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講述了純潔的友誼

㈥ 有沒有像 海上鋼琴師 一樣經典唯美的電影,最好有影評,看過的,O(∩_∩)O謝謝

《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美麗傳說》,這兩部連聽《海上鋼琴師》是同一位導演托納多雷的作品,並稱為「回歸三部曲」。
《天》講述的是一個少年的成長成熟的故事,裡面有寧靜淳樸的家鄉,真摯無私的忘年友誼,有青澀無果的初戀,後來少年離開家鄉,再也沒回來過,但兒時的一切都無時不刻不縈繞在他腦海中,他又回到了故鄉,找尋兒時的記憶……
《西》講述的是在美麗的西西里島,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暗戀上了島上的大美女,並旁觀了她從二戰前到站後的沉浮,描繪了復雜的人性,有丑惡面也有光輝面。

托納多雷三部曲
1、《天堂電影院》

西西里島上的吉安加村有座小教堂,教堂前有一家電影院,叫做「天堂戲院」。故事就在這里展開,多多(沙瓦托的小名)參加了教堂的唱詩班,也喜歡到戲院看艾佛特操作放映機。圖圖總是靜靜的坐在一旁,偷偷地收集艾佛特剪掉的影響風化的影片片段。他和艾佛特建立了真摯的友誼。天堂戲院是村裡的文化中心、精神支柱,這里的人熱愛電影,電影是他們的生活重心。

放映時的失誤導致戲院失火。多多成了艾佛特的助手。後來成長為專業的放映員。艾佛特不僅教他放電影,更教他做人。經過與當地銀行家女兒艾琳娜失敗的戀愛之後沙瓦托到羅馬游歷。艾佛特教導他不要回來,去發展自己的事業。一晃30年過去,沙瓦托成了名導演。直到聽到艾佛特的死訊,才喚回他兒時的記憶。他回到家鄉。

戲院要被迫拆除了,全村的人都來告別,所有的人都在隊列中默默行走......

獲獎記錄:

第四十二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1989)

第六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90)

第四十七屆全球獎最佳外語片(1990)

第二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1989)

第二屆歐洲電影獎評審委員特別獎(1989)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電影配樂(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著劇本(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演員(1991)

第四十四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1991 )

2、《海上鋼琴師》

有沒有一部音樂片能讓一個准音樂盲重看五遍而不厭倦?當然有,它就是《海上鋼琴師》。准音樂盲是誰?我。對音樂的理解方面,我只比西班牙前國王阿方索要好一點點,這位國王專門雇了一個「司國歌者」,其唯一的職責就是在演奏西班牙國歌時叫國王起立,因為國王聽不出西班牙國歌。我能聽出國歌並及時起立,也僅此而已,從小學開始,我的音樂成績就在及格線上徘徊,就這樣,都還全靠老師們開恩。

難怪歐洲電影人對美國電影一直不屑一顧,這部由義大利大師托納托雷執導的片子不遜色於任何一部美片。這使我回想起了《美麗人生》,同樣來自義大利導演的巨作。只要有法國和義大利這樣充滿了浪漫拉丁色彩的國度,就永遠有來自歐洲的片子與美片爭鋒。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塗的時候閑庭信步。他身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麼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後還是靠別人施捨才繼續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都在循環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麼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聲中與世訣別,我們也只有在淚光中與這部片子分別,真希望它永不結束,讓我們永遠陶醉在優美的琴聲中。

鋼琴與海浪共舞,柔情與真愛齊飛。

3、《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當我還只是十三歲時,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見到了她...那一天,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戰,而我,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輛腳踏車。」

她,撩著波浪狀黑亮的秀發,穿著最時髦的短裙和絲襪,踏著充滿情慾誘惑的高跟鞋,來到了西西里島上寧靜的陽光小鎮。她的一舉一動都引人矚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顰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羨妒。瑪蓮娜,像個女神一般,征服了這個海濱的天堂樂園。 年僅十三歲的雷納多也不由自主地掉進了瑪蓮娜所掀起的漩渦之中,他不僅跟著其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們一起騎著單車,穿梭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搜尋著瑪蓮娜的誘人豐姿與萬種風情,還悄悄地成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隨形地跟監、窺視她的生活。她搖曳的倩影、她聆聽的音樂、她貼身的衣物...都成為這個被荷爾蒙淹沒的少年,最真實、最美好的情慾幻想...

然而,透過雷納多的眼,我們也看到了瑪蓮娜掉進了越來越黑暗的處境之中,她變成了寡婦,而在鎮民們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禍水,帶來了淫慾、嫉妒與忿怒,而一股夾雜著情慾與激憤的風暴,開始襲卷這個連戰爭都未曾侵擾的小鎮。

瑪蓮娜一步步地沉淪,與父親斷絕了關系、被送上法院,更失去了所有的財產,這使得向來天真、不經世事的雷納多,被迫面對這純朴小鎮中,人心的殘暴無情,看著已經一無所有的瑪蓮娜,雷納多竟鼓起了他所不曾有過的勇氣,決定靠著他自己的力量,以一種教人難以料想的方式,來幫助瑪蓮娜走出生命的泥沼......

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Malena(莫尼卡·貝努奇),所有的男人都會愛上她的,會愛上她的一切,你會贊嘆上帝,贊嘆他能創造出如此完美無缺的女人。

但Malena的命運是悲慘的,男人得不到她,女人嫉妒她,當她墮落後,男人玩弄她,女人唾棄她,當她無助時,女人們當街毆打她、撕光她的衣服、剃光她的秀發,而男人們,只是看著。

而全片從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眼中把整個事情講出來,卻讓電影帶有純潔的、溫暖的筆觸。

㈦ 介紹一部韓國悲劇愛情電影——《雛菊》

《雛菊》

      第一次看時只為愛情落淚,再次欣賞卻有了更深的思索。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友情,什麼又是兄弟情誼?

      影片的最後,殺手生命的最後一瞬,在他腦海里浮現出來的,不是惠英的美好微笑。——身處黑暗,以為老闆的「永遠都是好兄弟」可以持續永遠,相信最後一次的賣命是老闆的有心成全,彷彿就要與黑暗告別與邪惡劃清界限,卻不想人心竟是黑暗,沒有愛的承諾抵不住私心的腐蝕,當眼淚決堤,才發現原來殺手才是故事裡最單純的人,黑暗中擁有一顆純凈心靈的天使。

      代表著正義,錚錚鐵骨熱血男兒的國際刑警,也許從沒想過會在愛情面前柔情似水,本應該與殺手勢不兩立懲凶除惡的國際刑警,沒想到卻可以因愛而放棄追凶任務,也許是愛屋及烏,愛也可以這樣成全。也許編劇想表達一種至愛至純的人世間吧,刑警最後還是被殺手集團殺害,可看似是被邪惡所害,不如說是被站在他正義世界裡的兄弟的名利心所殺,什麼正邪不兩立,什麼兄弟情義,邪惡的「兄弟」終抵不過私心貪欲的戕害,正義的「兄弟」最終還是為所謂的正義所累,愛本就不該被俗世枷鎖所累,跳出正邪的圈套,唯有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愛如雛菊一般飄香在人間。

      雛菊的花語,是「愛永在心中」,惠英的存在,彷彿就如那雛菊一樣,純潔,善良,美好,她是正邪兩個追求者共同的守護,刑警和殺手。他們守護的是惠英,守護的使他們彼此心中共同的純潔的「愛」,因為愛在心中,所以相視一笑泯情仇。

  影片的結尾,殺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回憶起的竟是與刑警相遇的那個下雨的黃昏,點頭微笑彷彿彼此才是最好的兄弟,黑白相望不可觸犯,卻心靈相犀互相懂得……

      關於三個人的愛恨糾葛彷彿隨著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死亡而消散,留下一片血泊任觀眾黯然神傷,編劇也許是想讓人們相信時間仍有愛,片尾又響起《雛菊》的主題曲,在殺手的回憶中,一盆被高高舉起的雛菊點亮了整個灰色的天空……人間仍有愛,只要愛永在心中。

    自我推測,編劇可能有精神潔癖,暫不知道有多麼嚴重,但有點極端個人主義和完美主義是肯定的。(哼,他太不寬容了,竟讓三個人都去見了孟婆。)但很喜歡他表現可遇不可求的感覺的手法。人們總想超脫,可是掙扎著總在命運里兀自嘆息,可是盡管這樣,還是不放棄追逐美好,也許這就是人性吧。超越社會基本法則的美本就是一個烏托邦,可也是這個虛幻迷離的烏托邦支撐著人們渡完這浮沉的一生……我們不知是該悲嘆,還是繼續尋找,但是希望我們的找尋都能止步於此,懂世俗而不世俗吧。哈哈扯的好像有點多了  嘿嘿  要是有興趣還是希望大家看一看。

                             

                   

㈧ 韓國電影《雛菊》講得是什麼故事

<雛菊》 一個關於殺手的童話

一直對韓劇也不是特別感冒,覺得不管是「大長今」還是「金三順」抑或是「奉順英」,共同的特點就是「磨嘰」。相比之下,唯美流暢的韓片更得我心,不管是動作還是情色,都好像花的香氣一般,由表及裡地滲透,最後達到身心愉悅的快感。

單從故事結構和角色分配上來看,《雛菊》更像《喋血雙雄》。發哥飾演的殺手小庄在殺人時誤傷歌女珍妮的眼睛,因為內疚而默默照顧她,最後為了救她而慘死。當年我看著小庄和珍妮在滿地血污中摸索著彼此的樣子哭得不可抑制。

至今,這場戲依然是我記憶中最為慘烈和震撼的一幕。

有了《喋血雙雄》這杯「酒」墊底,後來,便是什麼樣的「酒」都能對付了。眼看著《明月照尖東》里的太子成全了愛人和她的警察男友之後開車沖向大海,《殺手的童話》中劉德華與袁詠儀相擁而亡,因為角色和故事的千篇一律,縱然是血流成河,也只能傷感片刻,僅此而已。

有關殺手的童話題材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改變,由香港人劉偉強執導的韓國片《雛菊》也沒有例外。俗套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因為演員換成了清一色的韓國明星而有所改進,好在韓片唯美清新的風格依然被來自香港的創作班底拿捏得恰到好處。

劉偉強說,雛菊的花語是「藏在心底的愛」,恰好就是故事中的3個人的真實寫照。殺手朴義和刑警鄭宇從頭到尾都在逃避,等到想去面對的時候已然來不及了。在想盡一切辦法逃避的男人面前,再脆弱的女人也要逼著自己變得堅強,所以,全片最喜歡的還是全智賢,不光是因為她的可憐和勇敢,更因她是3個人中惟一一個敢愛並敢於表白的人,即使已經發不出聲音,即使下一秒就要死去,不說出來,只怕自己後悔都沒有機會。

「過了明天你就會明白的。」這句話一說出口,連3歲小孩兒都知道要出事兒了。又是一個老掉牙的俗套,又是好人和壞人之間的角色變換,又是劉偉強。將香港電影中最常體現的宿命感滲透至以唯美風格著稱的韓國片中,對韓國觀眾來說或許是種突破,但對於熟知香港電影套路的人來說,感覺就像吃了一碗澆上芥末的冰淇淋,不倫不類的味道讓伴隨高潮落下的淚也變得言不由衷。

其實什麼事兒都一樣,一旦違心去做,最後只能是折磨了你也痛苦了我。殺手的童話之所以總是沒有好結果,其實身份並不是主因,只是他們不敢面對而已。最後,白白辜負了那麼美的阿姆斯特丹,那麼美的雨季,那麼美的男女主角,即便是染了血的雛菊,依然美得讓人心碎。

光良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其實,童話騙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欺欺人。這話,拿到銀幕下邊兒也成立。翟劍

導演:劉偉強 編劇:陳嘉上、庄文強 主演:全智賢、鄭宇成、李成宰 類型:動作/愛情 片長:120分鍾 推薦指數:★★★☆

北京娛樂信報:《雛菊》充滿了世界化的野心

韓國電影界一直充滿了世界化的野心,而《雛菊》就是這個野心的最好體現:全智賢、鄭宇成、李成宰領銜主演,《我的野蠻女友》編劇郭在容聯袂《無間道》的導演劉偉強,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取景,妄圖以韓國式的愛情、港式的精彩敘事設計和世界級的製作來感動並征服所有影迷。但這部陣容強大的電影,卻並非一部出色的作品。

首先,《雛菊》是一部以黑幫與警匪為幌子的愛情片,真正做主是郭在容式的情感,邂逅、隱忍、悲情、一見鍾情的男女,那些天上掉下來的情感的確白亮得耀眼,但真實感和靈魂欠奉。

在韓國情感片慣有的虛無症的主導下,導演劉偉強和編劇陳嘉上只能處在從屬地位,《雛菊》並沒有融入任何值得稱道的香港電影特質:快節奏是香港商業電影的一個顯著特點,但《雛菊》卻充斥著韓國電影的冗長感,過多的特寫鏡頭、慢動作以及回憶性的抒情畫面讓一部故事容量不大的影片拖到了兩個多小時。在這樣明顯的主次分配下,郭在容的情感和劉偉強的風格如水與油般難以融合。

《雛菊》的故事感情採用了極為冒險的三條線索並進的方法,分別以畫家惠英,警察鄭宇,殺手朴義三個人的角度,對故事同時敘述了一番,用三個人各自的角度來增強了「錯愛」的悲情色彩和主題,這給整部電影帶來了凌亂繁復和啰嗦沉悶的感覺。

而導演在敘述本身就復雜的情況,還在裡面玩了許多港片慣用的花招:搞懸念造氛圍;無理由一槍爆頭以及剪接得極錯亂的槍戰。在唯美虛無的韓式情感片中,這些港產賣座良葯卻大大削弱了劇情的感染力。

當然本片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有幾位表演到位的演員,他們的表演讓其間一些小小細節充滿了感染力,加之美麗得一塌糊塗的阿姆斯特丹,有了這些,《雛菊》征服世界的野心也許還不至於全軍覆沒

劉偉強作品《雛菊》:愛無法挽回的凋落

《雛菊》

電影需要營銷,於是韓國倖存的天然美女全智賢來到北京為《雛菊》做宣傳,也許是因為聚光燈和閃光燈的緣故,一襲碎花裙裝的她在我面前不到五步,卻光彩照人得讓所有人從心中發出感慨:這才叫明星啊。

而影片中她扮演的惠英素麵朝天走在阿姆斯特丹街上,有點圓潤的嬰兒肥和可愛的小雀斑,尤其是黃衫翠羽的裝束,人淡如菊,清新親近如鄰家女孩。

戀愛如花事,荷蘭漫天遍野的雛菊在提醒:青春正好。而每一個少女都會把握這個信號,揣摩即將到來的愛情——在自己畫畫路上有人特地為自己建橋,定時不間斷送來的雛菊花,讓這個從未謀面男人的浪漫准備顯得如愛有天意,而惠英畫出了怒放的雛菊作為信號回報給尚未現身的男人,她只需要幸福地等待愛情的降臨。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期盼舉辦畫展的惠英如梵高喜愛向日葵一般喜歡雛菊,而雛菊別名太陽菊,自古以來在西方國家常常被用來占卜愛情。這個期待愛情的女孩不知道,開始和結局都早已寫好,這一生對她最重要的人都早已和她在同一個屋檐下躲雨,而她用來夠描繪愛情的顏料也在雨中無可奈何流落去。

她不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卻設計了故事的開始,她要夢中的愛人在4點15分出現,彷彿天作之合一般,有個男人彷彿毫不經心地准時出勾勒著這個男人的素描,策劃留下這個男人,也在自己心中勾畫出這個男人的印痕。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設計的故事,這個男人是國際刑警正宇(李成宰飾演),他只是利用惠英畫畫作掩護調查黑社會,將錯就錯,他也喜歡上清新可人的惠英。而那個浪漫的送花人卻是黑道上的殺手朴義(鄭宇成飾),他因無法直接表白愛情而更顯得浪漫而真摯。

每個人好像都在按照自己的設計在走自己的路,其實他們不明白,他們在和命運博弈。根據可重博弈理論:要實現期望的結果,就不能糾纏於歷史;愛不需要追根索源,愛只需要以愛來回報。

少女的夢想如此美麗,然而真相如此殘酷,悲劇已經註定。

緩慢如三生三世輪回般的三段論愛情講述迅速過渡到一場不知來由的槍戰。朴義為了惠英以射傷正宇來救正宇的命,卻導致惠英被擊中咽喉而失聲,正宇被送回國,於是故事演變成男女雙方均不能表白的愛情。

朴義按奈不住心中的激情,違背殺手的行規,開始出面追求惠英。讓觀眾忍俊不住的不是他精心而笨拙地模仿正宇,而惠英卻心不在焉。她不僅將朴義的肖像不由自主地勾畫成正宇,而且一直期待在4月15日舉辦畫展,她愛的正宇要來看畫展。

這個屢次出現的4.15其實也可以蘊含著故事的走向。據查,1452年4月15日,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出生於義大利著名的旅遊地托斯卡納區;而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沉沒。我們不妨附會,這個時間的設定預示著愛情毀滅而藝術誕生。

果然有個好事者,正宇的上級因為惠英的詢問也為了升職,將正宇調回荷蘭,並且要追究射傷正宇的真相。

對於不能表白的愛情而言,真相意味著死亡。

惠英、正宇和朴義第一次在同一場戲中互相面對,簡單地將畫面分割為三塊,卻真切地展現了三者之間的感情。

喜歡和愛的區別在於:當你站在你喜歡的人面前,你只感到開心;但當你站在你愛的人面前,你的心跳會加速。當惠英激動地看著正宇,說不出話卻眼睜睜看著正宇離開時,所有人都在嘆息:錯誤的愛也是愛,其實不必追根索源。無論惠英跟誰好,其實都是幸福的結局,但是故事需要的是悲劇結局。

於是後面的故事很無間道。

警察頭子為了追查到殺手,設計僱傭殺手公司指派朴義去殺正宇。這本來是一場很生猛的心靈對戰,但是影片很輕易地讓兩個人為了惠英很高尚地成為了朋友,雖然後面的情節知道是後備的殺手下手射殺了正宇,然而在畫外音中正宇彷彿自己選擇了死。

朴義很細心地照料惠英,甚至學會了認讀唇語。然而惠英始終把自己的感情寄託於死去的正宇。有一個細節很有趣,惠英給兩人都畫了很多素描,卻只給正宇完成了一幅油畫,就在完成油畫的那天發生了讓兩人受傷的槍戰。

執著找尋真相的警察再次設局誘捕殺手,卻讓惠英第一次知道了最初的送花者就是朴義,而朴義是被誘捕的殺手。

在阿姆斯特丹人來熙往的廣場上,朴義接受的最後一個任務是射殺那個設局者,警察頭子。惠英飛奔而至,急切地用唇語告訴朴義不要再錯下去!這個無聲的交流在音樂中觸碰到人心中最柔軟的部位。當朴義放下武器,滿面笑容地出現在惠英面前時,好像一個幸福而完滿的結局。那個後備的埋伏殺手再次出手了,敏感的惠英用身軀擋住了射向朴義的子彈,鮮血濺落在他們最初的定情信物:開滿雛菊的小油畫上。愛未能阻擋殘忍,歌聲中,他們最初的見面的溫柔的畫面次第出現,他們倆的愛情只存在於這一瞬間,在最美的時候凋落,讓人忍不住淚流成河。

可以理解劉偉強導演要用一場槍戰來消解人們心中的塊壘,看到朴義所向無敵地殺到黑幫老巢,最後與自己的老僱主黑社會老大對決時,其實人們已經冷靜:

愛情,與動作無關;而幸福,與真相無關!

㈨ 電影雛菊影評 急求800字

雛菊影評:
之一:
阿姆斯特丹的郊外就像一張明信片,正面是那一片片雛菊綻放的美麗與寧靜,而背面就如同那個叫惠瑛的姑娘的感情生活一樣蒼白。

《雛菊》能在韓國取得超高的票房,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導演選擇了全智賢,她很適合這個角色,有點抑鬱,有點孤單,有點清純,有點平凡,分明就是個藝術家,25歲還沒有初戀,卻可以開自己的畫展。

看電影時有的人為惠瑛掉了眼淚,我也想順勢宣洩一下,但卻不知在哪段情節時開始哭為好。可能全智賢自己都不知道該為這電影里的哪一段感動。惠瑛她愛得究竟是誰?如果她真愛上了警察正佑,又怎會僅僅因為他不是給自己修橋送花的人,而在瞬間愛上了殺手朴義。

可能導演編劇們急功近利地為了突出結尾那種遺憾的美,而忘記了什麼是愛。如果真的是愛上了一個人,再怎麼錯恐怕也無法抹殺那種愛。

王菲有首不流行的歌叫《如果你是假的》,歌詞里唱的是"...如果你是假的,思想靈魂住在別的身體,我還愛不愛你;如果你不是你,溫柔的你,長了三頭六臂擁抱你,還甜不甜蜜..."。事情就是這樣,有時候當什麼都改變的時候你才會明白是不是真正愛上了誰,才會名明白愛一個人容不容易。

惠瑛的初戀沒有愛,只有她用自己的藝術細胞給自己營造出的浪漫,她覺得給她送雛菊的人就是她的王子,雛菊花就像惠瑛的水晶男鞋,她拿著鞋要找到能穿上它的人,而不管那人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的愛人。

雛菊是一部絕對的悲劇,編劇本想往文藝片靠攏卻一不小心靠近了莎士比亞。兩位男主人公都付出了真正的愛,而誰也沒如願的得到惠瑛,不知道兩位帥哥是否明白,我們美麗的女主角還不太懂愛,她愛上的僅僅是那一盆放在門外雛菊,而不是兩個人中的哪個他。

之二:

我想愛人的方式太重要,以至於有時它決定了愛情的去向和終局。

住在船上的殺手,船艙頂棚遍種白色菊花,小小朵,風來閃一閃。
而他羞怯英俊,上唇略短,眼神試探游移,像等待寵召的孩子。

他愛上野地里作畫的女子,她貞靜潔白的模樣。
因她一次失足落水,他修了一座木橋送她。
呵,多麼非凡,在這個普遍流行男子送情人鑽戒示愛且上面的鑽石只有用顯微鏡才看得見的時代。

據說,在人的想像力還沒有喪失殆盡的古老歲月里,男人愛上女人,會有更為奢侈的表達方式。
可能他會為她炮製一種酷刑,發動一場戰爭,或是送給她一個城邦,為她亡一次國。
在王小波的故事裡,我們還可以看到它最後的蹤跡
——
當薛嵩愛上紅線,他醉心於為她製作刑具。
刑具堅硬而溫柔,其上雕有繁美花紋,不具備任何束縛效果,它唯一的作用只是表達愛情。

殺手租住小廣場旁的公寓,暗中觀察她。
女子在廣場上替人畫肖像賺錢,沒有生意時坐在陽光里裹著披肩打盹。
當她跟同伴飲咖啡,他便也隔住窗戶舉舉手中玻璃杯。
當她跟同伴揮手告別,他也向著她的背影擺一擺手,看著她踢踢踏踏走遠了。

他怯懦於靠近。只能採取隱忍的感情方式。
後來,她以為另一個男子是他,於是愛上了別人。

你看,這個故事,一開始已是差錯,必是不會有太好的收梢。
果然,最後她得知真相,為他喋血殞命,死在他的懷中。

其實他們深愛對方,但他跟她平白地錯過了那麼多時間。

此情可待,只是當時惘然。

這樣的電影,一年中看到一部足矣。
而餘下的日子我仍要繼續觀看血腥恐怖跟暴力,不要再試圖用純情打動我。

㈩ 介紹一部你感受最深的愛情電影或電視劇,說說你的觀後感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一部你感受最深的愛情電影作為主題,寫出觀後感,可以以《父母愛情》為例,寫出該劇的發展經過,表現出自己觀看後的心理情感,正文:

一直很喜歡這類解放期的父輩們的愛情故事,朴實真實溫暖,我們沒有經歷艱苦歲月的年代,無法理解他們眼中的愛情,看完父母愛情,對那個年代的愛情很崇敬。

放在解放前,江德福和安傑(梅婷 這對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夠不上關系的兩個人。他們一個是年輕有為、干練果敢的海軍軍官,一個是從小養尊處優、嬌媚華貴的資本家小姐,解放前資本家是被打倒對象,被萬人唾棄的。

但20世紀50年代的滄桑巨變讓他們倆人走到了一起。江德福在舞會上結識美麗的安傑,雖然他冒冒失失,又是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經過一番周折他們終於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問題是不相匹配的何止是出身,還有各自的閱歷、學歷以及人生態度,在之後的歲月里,他們打打鬧鬧,吵架拌嘴,儼然成了家庭常態。

安傑其實一開始是看不上江德福的,嫌棄他大老粗,但因為解放後資本家被打倒家庭沒落,需要江德福的軍人身份來幫助家裡,兩人從生活的習慣,認知,知識,教育(包括對孩子的教育),生活態度可以說經歷了大半輩子的磨合。

江德福受安傑影響改變了很多,安傑也在經歷生活後改變很多,從什麼都不會的大小姐到什麼都會,一生跟著江德福的步伐。喜歡安傑不論在怎樣的生活環境下,保持自己講究生活的態度,自尊心強不服輸的性格。

父母年代的愛情是平凡朴實偉大的,是最美的愛情。羨慕那種同甘共苦走完一生的愛情。向父母那個時代的愛情致敬。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