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電影莎樂美主題

電影莎樂美主題

發布時間: 2023-02-22 17:27:21

『壹』 簡述你對《莎樂美》中莎樂美之死的看法

王爾德與《莎樂美》

王爾德的其他戲劇都是喜劇,《莎樂美》是他唯一的悲劇劇本。莎樂美的故事起源於《聖經》,但王爾德更多的是受到十九世紀象徵主義和頹廢主義藝術家對該故事的再詮釋的影響:莎樂美是朱迪亞的王希律·安提帕的續弦希羅底的女兒。希律王十分迷戀繼女莎樂美的麗質,對她寵愛無度,以至以施洗禮者喬卡南的頭為許諾,請莎樂美跳舞。莎樂美非常任性,其根源是她愛上了喬卡南,因為不可得而由愛發展為恨:她吻不到活著的喬卡南,最終吻到了死去的喬卡南。莎樂美因此被希律王下令處死。
一八九一年秋天,王爾德在法國巴黎隱居時用法語寫下了《莎樂美》(Salomé)的劇本。一八九二年,他將劇本拿給薩拉·貝因哈特(Sarah Bernhardt)看,後者對劇本很感興趣,馬上主持在倫敦皇宮戲院(Palace Theatre)排練這出戲,並親自擔任莎樂美一角。但因為當時英國法律規定不得將聖經人物公開搬上舞台,宮務大臣(the Lord Chamberlain)拒絕頒發執照給這出戲。一八九三年二月,劇本在巴黎出版,後來又在倫敦出版了由王爾德的同性戀人阿爾佛雷德·道格拉斯翻譯的英文版本。英文版還請了當時名氣漸大的比亞茲萊(Aubery Beardsley)創作插畫和裝飾。
讓《莎樂美》無法上演的那項規定是在宗教改革運動(the Reformation)時期訂立的,目的是為了壓制天主教的「神秘劇」。憤怒使王爾德失去了冷靜判斷的能力,竟在巴黎報上刊登聲明宣布放棄英國國籍並成為法國人,毫不思索這樣做會造成何種後果。他在聲明中說:「我在深思熟慮後心意已決。既然我的藝術作品無法在英國上演,那麼我將投向另一個我仰慕已久的祖國。」

。一九零二年,《莎樂美》在德國柏林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莎樂美》柏林首演巨大成功的鼓舞,理查德·斯特勞斯將這個故事改編成了歌劇《莎樂美》。

《莎樂美》只是一出兩三萬字的獨幕劇,也是英國第一個象徵主義悲劇。劇中的莎樂美是一個象徵形象:她為了能夠吻到喬卡南的唇不顧一切,舍棄一切。這個人物對王爾德尤其有象徵意義,他對唯美主義的執著追求有如莎樂美對喬卡南的追求,而莎樂美作為朱迪亞的公主卻慘遭盾擊而死的結局似乎也預兆著王爾德大悲大喜的悲劇命運。《莎樂美》雖然短小,但可算得上是王爾德戲劇中最具張力且最完美的作品。

《莎樂美》中,衛隊長贊嘆莎樂美傾國傾城的容貌:你看見她正在翩翩起舞,看上去多蒼白。而莎樂美則對約翰唱出對男性身體的贊歌:約翰,你的身子令我痴狂!你的身子如未經耕耘的野地里的百合一般潔白。在最初的演出設計中,王爾德就這樣設想:她裸體會怎樣?是的,徹底裸露,身上披著層層薄紗,脖子上纏繞著寶石?隨後就有了演出中著名的「七層紗舞」。

莎樂美的故事源自《新約聖經》,莎樂美,這位年輕的猶太公主向叔父兼繼父希律王獻舞,討得父王歡心,便要求砍下她所愛的施洗者聖約翰的頭作為獎賞,如願以償。這個血腥的故事結合了愛情、暴力、死亡、褻瀆神聖、亂倫欲、性虐待、戀屍症,王爾德的詩劇《莎樂美》更是詞藻華麗,極力歌頌肉體官能,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將王爾德《莎樂美》德文譯本譜成歌劇。男性藝術家始終對這個「要命的女人」的故事感興趣,而男人和女人都有成為莎樂美的潛在傾向。

早在70多年前,田漢等人就將王爾德的詩劇《莎樂美》搬上中國舞台,而梁實秋也曾用學術文章和白話詩歌介紹過王爾德和唯美主義。文學不會有娛樂的那種影響力,也不會提供太多直觀的形象。多年之後,張國榮用他的舞台形象和真實的人生故事重新演繹了《莎樂美》的主題:性、美麗、慾望和死亡。巧合的是,張國榮和王爾德都在這個塵世逗留了46年。

莎樂美在劇終捧著剛剛砍下的約翰的頭顱,吻著他的唇、嘗著他的血唱道:「這也許是愛情的滋味吧。」許多文學評論家將這個段落總結為「剎那主義」,在這一刻,時間停止了,過去被否定了,未來也被否定了,但空間的感受被無限放大,這一瞬間是人生中的最美麗。英國的文藝理論家雷徹爾·鮑爾比將消費主義和王爾德聯系在一起,現代廣告促銷物品帶來的瞬間快感正是消費文化的開端,正是瞬間的快感將消費和唯美糾纏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張國榮是一個美麗又脆弱的娛樂工業的產物,當他從文華酒店24層跳下的時候,輝煌的過去被否定了,曼妙的未來被否定了,他心中最強烈的情感被放大。

王爾德放盪不羈的生活方式、蔑視倫理的立場乃至藝術至上的主張會激怒當時的道德,但現今社會會對張國榮這樣的藝人表現出足夠的寬容。這種將男性與女性集於一身的美麗並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當他消失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人在心中回響起浮士德式的呼喊:「時間呀,你真美,請停留一下!」-

『貳』 勞模姐生涯10大電影,沒想到頭兩名都是科幻大片

在競爭慘烈的好萊塢,勤奮永遠比外貌和包裝更重要。

只有不斷地拍戲,拍出經典之作,才能保證最後不被世人所遺忘。傑西卡·查斯坦就用自己的勤奮拼出了一番成就,因此被東方的神秘力量賜予了一個光鮮靚麗的外號,「勞模姐」。

隨著影壇地位的不斷提高,勞模姐的電影質量也隨之提升,憑借這些不俗的作品,她儼然已經是這個星球上最為拔尖的女演員之一。

溫馨提示:排名依據作品質量、演員表演、評分等因素排列,僅供參考,不代表客觀事實

10《喬琳娜》

飾演角色: 不羈女孩Jolene

豆瓣評分:7.2

IMDb評分:6.5

爛番茄:48%

對於勞模姐來說,2008年的 《喬琳娜》 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她第一次當主演的電影,第一次就奉獻了大膽狂野的演出,將Jolene一角刻畫得惟妙惟肖。

120分鍾的片長融進了Jolene九年的青春經歷。九年間,她的生命遇到了5個男人和1個女人,基本上她是見一個人就勇敢地愛一個人,連男女都不分。其實本片更適合拍成電視劇,Jolene的成長會更加讓人信服。

不過傑西卡·查斯坦已經證明她有能力演好這一種單主角的片子,Jolene也成為了她生涯當中值得一提的果敢堅強的熒幕女性形象。

9《無法無天》

飾演角色: 女服務生Maggie Beaufort

豆瓣評分:7.3

IMDb評分:7.3

爛番茄:67%

2012年勞模姐大概有3部大片上映,其中包括卡司爆炸的 《無法無天》 。

本片匯聚了湯姆·哈迪、蓋·皮爾斯、加里·奧德曼三位實力派大拿,勞模姐則是表現亮眼的第一女配,僅僅用動作和深情便讓角色變得足夠立體,和湯老師的感情戲則是讓人回味無窮。

《無法無天》 更像是一部文藝片,敘事節奏偏緩慢,當年入圍了戛納的主競賽單元。果然,請到優秀演員,是電影成功的一半。

8《生命之樹》

飾演角色: 人妻Mrs. O'Brien

豆瓣評分:7.0

IMDb評分:6.8

爛番茄:84%

2011年可謂是「勞模姐年」,傑西卡·查斯坦參演的多部電影成為頒獎季熱門。其中 《生命之樹》 拿下了戛納的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藝片,非常不討好普通觀眾,所以觀眾評分略低了一些,但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泰倫斯·馬力克用139分鍾的時間,通過一個家庭,探討了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勞模姐在片中與布拉德·皮特飾演一對夫妻,她為電影帶來了極其重要的母性。看過撫養陪伴小孩的戲份才讓人相信,原來這時候勞模姐真的已經大概有34歲了。

7《莎樂美》

飾演角色: 舞女Salome

豆瓣評分:8.3

IMDb評分:6.7

爛番茄:100%

如果沒有2006年的舞台劇 《莎樂美》 ,沒有阿爾·帕西諾的獨到眼光,可能傑西卡·查斯坦就不會成為今天的勞模姐。

2013年,這部舞台劇被搬上了大熒幕,觀眾再一次有機會看到勞模姐所詮釋的Salome。 《莎樂美》 改編自王爾德的經典劇作,演不好就是毀經典,幸運的是勞模姐把自己的美和Salome融為一體,表演備受肯定。

一個36歲的演員還能將一個原設定不到20歲的角色演得毫無違和感,這已經足夠驚艷了。

6《茉莉牌局》

飾演角色: 賭場女王Molly Bloom

豆瓣評分:7.2

IMDb評分:7.5

爛番茄:82%

2017年,勞模姐再演女強人, 《茉莉牌局》 中飾演著名的「撲克公主」Molly Bloom,再一次霸氣外漏。

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美國滑雪運動員Molly Bloom退役之後,開設高逼格賭局的傳奇故事。Molly26歲便運營了一個超級奢華的賭場,吸引了包括托比·馬奎爾、本·阿弗萊克、馬特·達蒙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好萊塢巨星的參與。

當然電影里並沒有這些巨星的現身,也都不會以真名出現,畢竟這並不是什麼風光的事。但是一個勞模姐足以hold住全場,她詮釋的Molly有著自己的原則,不輕易妥協,堅韌而富有智慧,她證明了,女性同樣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

5《相助》

飾演角色: 貴婦Celia Foote

豆瓣評分:8.8

IMDb評分:8.1

爛番茄:75%

《相助》 里有一眾搶戲的女配角,其中一個就是勞模姐。不同於她後來的女強人形象,Celia是一個一孕傻三年的人妻,表情和動作都顯得非常傻氣十足。

勞模姐還演出了Celia柔弱無助的一面,使得這個角色不至於變成一個只為了逗趣的配角。憑藉此次出色表現,勞模姐和維奧拉·戴維斯一起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相助》 是一部具有積極意義的電影,沒有過多的諷刺和批判味道,只通過幾個女性角色見的友誼便譜寫出種族、身份平等的美好願望。特別是Celia和Minny之間的情誼,其實只要多一份善良和體諒,突破種族和身份的界限並不是什麼難事。

4《獵殺本·拉登》

飾演角色: 女特工Maya

豆瓣評分:7.6

IMDb評分:7.4

爛番茄:91%

2012年除了 《無法無天》 ,勞模姐還有自己當大女主的 《獵殺本·拉登》 上映。

電影不僅重現了獵殺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頭目本·拉登的情景,還塑造了堅忍的CIA女特工Maya。她為了找到本·拉登,花費足足10年的努力,終於得償所願,「I'm the motherfucker who found this place!」這句台詞更是說得霸氣外漏。從此,勞模姐奠定了她往後的女強人熒幕形象。

《獵殺本·拉登》 由 《拆彈部隊》 女導演凱瑟琳·畢格羅執導,2013年奧斯卡順利提名最佳影片,勞模姐也拿到了個人的首次奧斯卡影後提名,以及一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殊榮。

3《斯隆女士》

飾演角色: 政治說客Elizabeth Sloane

豆瓣評分:8.7

IMDb評分:7.5

爛番茄:76%

《斯隆女士》 ,勞模姐把這一部電影活生生地變成了自己的個人show。

她的表演使得觀眾對這個蠻橫霸道,濫用葯物,甚至「叫鴨子」洩慾的斯隆女士產生了敬畏和同情,就算看不懂劇情,光是勞模姐的表演都能讓人看得十分爽快。

只可惜本片沒有在頒獎季有所作為,只有勞模姐提名了一個金球獎影後,成為了2016年的一部遺珠。

2《火星救援》

飾演角色: 探測組指揮官Melissa Lewis

豆瓣評分:8.4

IMDb評分:8.0

爛番茄:91%

《火星救援》 的重點是馬特·達蒙的獨角戲,但雷德利·斯科特並沒有把電影變成像 《我是傳奇》 那樣的個人秀,而是火星、地球,返航飛船三點一線,呈現了世界人民第N次拯救呆萌的行動。

勞模姐在本片飾演火星探測組指揮官Melissa Lewis,又是一個干練的女性形象。即便戲份不是特別多,她還是有著一定的存在感。

有這樣的一個果敢的上司,馬特·達蒙就算淪落到冥王星,也不用害怕被拋棄了。

1《星際穿越》

飾演角色: 女科學家Murph

豆瓣評分:9.2

IMDb評分:8.6

爛番茄:71%

經過2011年到2013年的大爆發之後,勞模姐在2014年再接再厲,出演現象級電影 《星際穿越》 。中國觀眾也因此開始熟悉這位好萊塢模範女演員。

表達愛這種情感才是電影的核心主題,不過許多人都將注意力放在了科幻方面,其實更值得稱贊的是一眾演員的表演。影帝馬修·麥康納就不必多說了,一場哭戲就征服了無數觀眾。小Murph麥肯吉·弗依讓人感受到了她對父親強烈的依賴。

而傑西卡·查斯坦飾演的成年Murph,不僅要與父親「隔空傳情」,還要背負拯救全人類的重任,以及來自家人的壓力,顯然她完成地很優秀,她確實很適合睿智、勇敢、為目標堅持不懈的女性角色。

大概現實之中,勞模姐就是這樣的女性典範。

『叄』 《戀上哲學家》:她讀得懂男人的思想,也讀得懂女人的命運 2019-02-24

(下)

讓詩人著迷的女人

世上多少海誓山盟都被湮滅在滾滾塵世之中,

又有多少白頭到老卻是在彼此煎熬!

莎樂美與里爾克之間的交往只有三年,他們成為永遠的戀人。

更為奇特的是,莎樂美嫁給了以死相逼的安德烈亞斯,卻在約法三章的無性婚姻中陪伴了43年!

這個世界沒有哪一種人生可以作為標准,被規定了模式不是,莎樂美的人生也不一定是,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不同……

這個出現在莎樂美面前的人叫安德烈亞斯,一個通曉六國語言的語言學教授,他以俄羅斯留學生流行假結婚之名向她提出「假結婚」,並以死相逼,此事氣走了陪伴他學習生活四年的保羅,留下一句「仁慈一點,不要來找我」便沒有再回頭。至此,開始了她與安德烈亞斯此後長達43年的婚姻生活,但她的愛情與性卻在婚姻之外,幾乎與安德烈亞斯毫無關系……

03

當里克爾出現在她面前時,就彷彿她與吉羅特相遇時的一個翻版:他小她15歲,具有詩人的天賦卻還有幾分稚嫩,表面憂郁內心卻充滿了激情,天性孤獨卻對愛充滿了渴望……,她幫助他提高寫詩的能力,在推薦出版社遇阻的時候,就像吉羅特給「路易絲」改名「露」一樣,莎樂美給「雷內」改名為「雷納「,賦予了里爾克生命神秘的力量,而她也接受了他的愛:

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會看見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會聽見你

即使沒有腳,我也能找到路走向你

即使沒有嘴,我也能苦苦地哀求你

卸下我的手臂,我也會抓住你

我將用我的心抓住你

就像用我自己的手掏出我的心

我的腦筋會圍著你轉動不停

如果你把一支火炬扔進我的腦海

我也會用血液把你負載

雷納是一個有女性氣質的詩人,她感覺他和其他人不同,他們之間相輔相成。他們公然在安德烈亞斯面前出雙入對。1897年的夏天被莎樂美認為是她此生最美好的夏天,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浪漫的時光:一起寫詩、一起歡笑、一起出行、一起不管不顧、相擁相愛。回到柏林後雷納在她家附近租了房子,他們又到聖彼得堡見托爾斯泰,當然也見到了莎樂美的母親。當母親問及為什麼陪伴她的不是丈夫時她回答: 「我永遠不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因為小時候受過刺激,雷納患有嚴重的妄想症,經常會感覺到母親在窺視他,很沒有安全感。但當雷納說自己離開莎樂美就無法活,離開她他「不能呼吸、不能吃、不能笑、不能哭」,需要她每時每刻的陪伴,並提出要與她結婚時,她還是拒絕了。因為這樣她感覺壓力太大,並將因此失去自由。她成為他的生命和事業最重要的人,但她卻不願意將自己變成他形影不離的妻子。

你是我遇見最慈善的女人

你既是我的好兄弟

又是我心愛的女人

但更多的時候你像是一個孩子

你是我最溫柔的相遇

我最艱難的斗爭

你就是那個提拔我的山峰

也是那個吞沒我的深淵

04

尼采離開莎樂美後精神極度沮喪,但成就了著名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保羅在一次爬上中摔死了,其實是自殺;里克爾離開她後繼續寫詩。里克爾幾乎是莎樂美認為自己唯一在精神和性上統一的愛人,盡管此後她又與皮內萊醫生有過性關系,並且懷了孕,這似乎在她生命中並不重要。她認為性帶來的快樂只是一種短暫的快感而已,只是一種神經突出的過度刺激。皮內萊希望她把孩子生下來後跟丈夫離婚到維也納過正常的家庭生活、她從樹上跳下來讓孩子流產了。而她的丈夫於1905年與女傭人生下了一個女兒瑪麗晨,後來被她收養,並照顧她的老年生活。。

也許,像她希望的那樣,一個人能夠不管不顧地愛另一個人,一生一世就只有那麼一回。

愛情是盲目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邂逅;但思想的高度是可以高山仰止,也可以明師出高徒的。 莎樂美又有機會遇到了弗洛伊德,而且她發現,弗洛伊德竟然跟她小時候臆想中的上帝長得一模一樣。或者,他就是她的「上帝」:「我們社會的希望和內心的壓抑,人類本來就從現實中找出不滿,所以我們才會創作出奇幻的生活,而因為在其中實現了願望,來彌補現實中的缺陷。在某些情況下,人能用這些幻想找回現實中的路。」

此後的25年,她跟隨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學,成為德國第一批精神分析學家之一,她的著作關於女性角色及其性別的科學,給弗洛伊德的著作造成了強大的影響力,她建立的「積極自戀」的理論仍然是精神分析的前沿。

莎樂美是一個了不起的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她拒絕婚姻和家庭的束縛,但她對感情的態度也有一部分是源自「童年記憶」:「有一次父親送了我許多用彩紙精心包裝的小禮物,但我故意不拆開,因為我幻想它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裙子。」她寧願享受那份精神上的愉悅,也不願意將美好變成現實被快速消費掉。

而弗洛伊德說,通常父親過世較早的女生都會有困難與異性敞開交往,因為她們沒有經歷過自然分離的過程。在佛洛依德分析她的心理狀態時,她迴避與除了里爾克以外,還有吉羅特曾經給過她同樣強烈的感受,因為,那恰恰是莎樂美後來對待精神與性的態度最原始的起因。

05

這是一部回憶方式來表現的電影,老年的莎美樂現實生活中有兩個重要的人,其中一個是回憶錄的作者德文研究學家菲佛,另一個是陪伴莎樂美的瑪麗晨——那個1905年出生於她家庭里的孩子。雖然文字不多,但我還是有必要提及一下瑪麗晨。很長時間,菲佛都以為她只是一個管家,直到問及她出生的時間才明白了她的真實身份。

這個內心充滿了屈辱和抑鬱的女孩一直拒絕闖入她們生活中的厄恩斯特·菲佛,她不願意這個帶著「生死攸關」問題的菲佛過來翻開這個特殊家庭的舊賬。因為父親從來就沒有接受過她,她不願意在莎樂美的回憶錄里被提及,她對莎樂美與父親的關系非常忐忑,在這個血脈與愛情混亂的家庭里,她感覺自己是一個不速之客。拿著父親與莎樂美的結婚照,內心說不出的滋味。直到她們面對「有人召見」,她們珍貴的資料面臨損毀時,她終於鼓起勇氣問她是否真正愛過父親,莎樂美回答「在另一種方式上愛過」,她才終於忍不住流淚並擁抱了這個讓她出生卻得不到愛的女人。

瑪麗晨也接受用菲佛寫回憶錄的方式來保存那段歷史:「再也沒有比你講故事更好的人了,現在要用到菲佛先生了。」莎樂美又請回了被她們「停課」的菲佛,在她為菲佛清理資料時,她燒掉了其中一些並不想讓後人知道的筆記,最後,菲佛從火爐搶出一頁:

「一生當中很少會得到禮物,相信我,所以,當你得不到理想生活時,盜取它。」

「你想改變全世界,而我只想改變我自己!」我們不知道這一生能得到什麼,但是否有勇氣爭取自己能做到的那一部分呢?

06

這部由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執導的電影《Lou Andreas-Salome》,於2016年6月11日在中國上海電影節上映,同年6月30日在德國上映。從兒童到老年,共有4個年齡段的莎樂美,分別由海倫娜·皮斯克(6歲)、麗芙·麗莎·弗賴斯(16歲)、凱塔琳娜.洛倫茨 (21-50歲)、妮可·黑斯特斯(72歲)飾演。片名被翻譯成中文時用了《戀上哲學家》實在是有點令人費解,主語到底是誰呀?

本來莎樂美的感情經歷非常豐富,但導演巧在處理把握了幾個故事的節奏與筆墨,特別是對一個叫霍夫曼的年輕人,導演故意讓莎樂美已經提到又縮回去,從菲佛手上奪回一頁紙撕掉來簡單處理,很好地照顧了電影藝術的層次與節奏。

這不是一部熱炒的商業片,卻是朋友非常鄭重地推薦給我的影片,看的過程非常壓抑,看完後又覺得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暢快。

盡管距離莎樂美爭取女性自由與獨立的時間已經過去上百年,但至今,女性並沒有真正做到獨立。而這里不僅男人自身對強權孜孜不倦的維護,女人也是脫不了干係的幫凶,就像影片里的 母親穆什卡極力阻止莎樂美的計劃一樣,更多的女人向她的後人一代又一代灌輸她們生活的經驗時,都寧願選擇那些維護她們舒適感的經驗,因為只有讓他們舒適了,她們才會更加舒適,為此,她們寧願讓自己的命運被人掌控,生命在服從中萎縮。

盡管歷史學家們認為莎樂美對尼采、里克爾、弗洛伊德的成就都有非常大的貢獻,而她自己也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和思想的瑰寶,但我不想用成就來贊美莎樂美,我只想說,這是一個迷人的生命,更是一個永恆的靈魂。因為她與他們相輔相成,但從未失去過自己!

小點心:聖彼得堡與蘇黎世建築

我是照樣要給喜歡歷史和產業背景的人留一點小心的,本片印象最深的背景是聖彼得堡和蘇黎世的風格顯著的建築。城市建築是一座城市的經濟、歷史、文化的載體,建築風格則是城市的靈魂。

莎樂美父親去世時,留給她一張留言的卡片,卡片背面聖彼得書店的照片,然後她擦乾眼淚走進樓層不高卻氣勢恢宏的聖彼得堡書店。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聖彼得堡書店,資料顯示,該書店建於1902年-1904年之間,在聖彼得堡市中心建樓,不能超過23.5米,大樓層高6層。一直到1917年,書店所在建築都歸一家德國縫紉機公司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樓改為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所在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開始有了售賣和出版圖書。1938年正式成為了「聖彼得堡書店」。

而電影背景時間應該是1877年。我向一個俄語的博士咨詢了一下,他也無法考證當時是否有聖彼得堡書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電影拍攝的建築風格是那個年帶留下來的聖彼得堡建築風格,這座擁有眾多河道和400多座橋梁的"北方的威尼斯"1703年由彼得大帝開始建造,1712年,他將首都由莫斯科遷往聖彼得堡。此後的200多年間,幾代沙皇在城內和城郊建起一座座聞名於世的皇宮和行宮。它的建築和雕塑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厚重大氣,富麗堂皇。

電影中另一個震撼的建築群是蘇黎世。黎世是一座有著三千里人類活動記載的城市,歷史上也曾經經歷無數血雨腥風。16世紀,在宗教革命風潮乍興之時,蘇黎世也開始了它文化和經濟齊頭並進的輝煌時代。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其期間出現了相當的思想沖擊,並形成社會、政治的混亂;但是,蘇黎世很快就找出自己的方向並朝現代化快步邁進,成為歐洲最重要、最富朝氣的化學和工業城巿之一。到了19世紀50年代,瑞士第一條連接蘇黎世和巴登的鐵路誕生了,這使得蘇黎世紡織產業與機械產業日益發達,並成為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這段時間建築和宗教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我們現在看到的蘇黎世是一個把古老文化和現代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城市,當地政府採取的是一種保護和開發雙重並舉的思路。在瑞士有很多新建築與舊建築結合的典範,比如建於中世紀的貝林佐納古堡。在1980年代,由瑞士建築師Aurelio Galfetti 主持進行了修繕,將古典與現代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看到電影拍攝的背景是一個融合了現代與古代的建築群,但這個城市的主體建築有很多都是20世紀前建成的,也就理所應當可以拿來做背景。其中最突出的是那些高低不一的尖頂的教堂,這些有著瑞士標志性掛鍾的教堂是這個城市建築的靈魂。

『肆』 奧斯卡·王爾德的人物思想

王爾德對英國社會的市儈哲學和虛偽道德深惡痛絕,他要用藝術的「美」來同鄙俗現實中的「丑」相對抗。他認為美高於一切,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的美與價值不存在於生活與自然之中,藝術應該超脫人生。他說:「一切壞的藝術都是返歸生活和自然造成的,並且是將生活和自然上升為理想的結果。」又說:「唯一美的事物,是與我們無關的事物。」「藝術越抽象、超理想化,就越向我們揭示出時代的特徵。」他反對唯物論,也反對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他不無偏激地說:「19世紀對現實主義的憎惡,猶如從鏡子里照見自己面孔的凱列班的狂怒。」又說:「作為一種方法,現實主義是一個完全的失敗。每一個藝術家應該避免的兩件事是形式的現代性和題材的現代性。」因而他提倡寫「美而不真實的故事」即所謂「撒謊的」的作品,他的唯美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無論是道林·格雷、莎樂美,還是快樂王子,都是非現實的、虛構的、珍奇的;這些人物活動的背景,也都是超現實的,人為想像的,遠離人生的。
王爾德堅信藝術的獨立生命和自身價值,追隨頹廢派之後,反對藝術的功利性,主張藝術不受道德約束,藝術家應是絕對自由和傲世獨立的。他說:「藝術的宗旨是展示藝術本身」、「藝術家是美的作品的創造者⋯⋯藝術家沒有倫理上的好惡,⋯⋯書無所謂道德不道德。⋯⋯一切藝術都是毫無用處的」,藝術除了表現自身之外,不表現任何東西,它和思想一樣,有獨立的生命,而且純粹按自己的路線發展。因而他醉心於藝術形式美的追尋,並斷言只有風格才能使藝術不朽。既然藝術的目的只是創造美,而美的目的只是自身,那麼怎樣才能創造出這種「純藝術」、「純美」來呢? 他在《社會主義下的人的靈魂》中回答說,藝術的美是具有獨特氣質而又不受任何約束的藝術家只是為了享受創作快樂的單純目的,憑想像創造出來的。他強調了美的超功利性、主觀性和享樂性。這種美是超越的美、升華的美、空靈的美、神秘的美,也是康德美學中的與「附庸美」相對立的「自由美」。這種美所產生的快樂,也不單純是官能上、感覺上的快樂,而是游離人生的快樂,對於美的樂園的神往與沉浸其中的快樂。在《道林·格雷的畫像》和《莎樂美》所揭示的靈與肉尖銳沖突的主題中,我們所看到的正是王爾德要靈化肉感的主張。在莎樂美執著追求美與愛而擁抱死亡的沉溺中,都有一種唯美主義的哲學。這種哲學乃是對當時物質社會和庸人主義的一種尖銳批判。可見王爾德的美學主張,實際上也不完全是超功利的和藝術自足性的。
王爾德說:「生活模仿藝術,生活事實上是鏡子,而藝術卻是現實的。」這就是說,不是藝術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自然也只有經過藝術家的加工改造才能存在,所以自然也是藝術的模仿。在他看來,有了哈姆雷特的「悲觀主義」,現代才有悲觀思想,有了詩人、畫家筆下倫敦的霧,人們才意識到倫敦有「美」的霧。因而他主張人生要藝術化,而不是藝術要人生化。這樣他就巔倒了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自然的關系。從表面價值看,這種觀點提高了藝術的地位,可是從深層分析,它否定了藝術的認識價值,因而也就否定了藝術本身存在的意義。但是王爾德的觀點是不徹底的,他在另外的地方又承認了藝術與生活的相互關聯和「藝術對於生活的摹仿」的存在。王爾德的悲劇在於他的一系列美學主張缺乏唯物辯證的內在統一性,終於導致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一系列錯誤和自相矛盾現象。但是,這並不是說王爾德的美學主張、理論、實踐以及他的美學探索是沒有價值的,不值得研究的。相反,拒斥藝術的墮落,捍衛藝術的純潔性和獨立性,這是一種積極的思想。

『伍』 卡洛斯·紹拉的主要作品

1、Fados (2007)
2、Io, Don Giovanni (2006)
3、卡洛斯索拉之向舞Iberia(2005)
4、第七日 (2004)
5、莎樂美 (2002) 6、Buñuel y la mesa del rey Salomón (2001)
7、波爾多慾望天堂(1999)
8、情慾飛舞Tango(1998)
9、飆向死亡線Taxi(1996)
10、弗拉明戈舞Flamenco(1995)
11、暴劫紅顏¡Dispara!(1993)
12、塞維利亞Sevillanas(1992)
13、嘿!卡梅拉Ay, Carmela!(1990)
14、Noche oscura, La(1989)
15、黃金國el dorado(1987)
16、戀愛魔術師Amor brujo, El(1986)
17、高蹺Zancos, Los(1984)
18、卡門Carmen(1983)
19、安東妮塔Antonieta(1982)
20、血婚Bodas de sangre(1981)
21、快,快Deprisa, deprisa(1981)
22、媽媽一百歲Mama cumple cien anos(1979)
23、被蒙上的眼睛Ojos vendados, Los(1978)
24、艾麗莎維達米婭Elisa, vida mía(1977)
25、飼養烏鴉Cria Cuervos(1975)
26、安傑麗卡表妹Prima Angélica, La(1974)
27、安娜和狼Ana y los lobos(1973)
28、令人陶醉的花園Jardín de las delicias, El(1970)
29、薄荷刨冰Peppermint Frappé(1967)
30、狩獵La Caza(1966)31、為強盜而哭泣Llanto por un bandido(1964)
32、哀悼一個歹徒Golfos, Los(1962)
復仇女神莎樂美上演「七重紗之舞」
卡洛斯·紹拉說:「莎樂美讓我更感興趣的是莎樂美對愛情的熱情,是她對約翰過分的愛情,是肉慾和精神之間的斗爭。正是這種斗爭導致這個故事最終毀了她所愛的人。」
作為一位善於用舞蹈、光影與色彩創造視覺奇跡的導演,他在《莎樂美》中把西班牙弗拉門戈舞蹈的精氣神展現得活靈活現,他還藉助舞蹈的抽象、寫意、象徵、虛擬等特徵,僅用紅與藍兩種色彩、明與暗之間的強烈反差,巧妙構築出一個男人與女人、感情與理智交織互動的世界。
這部劇最著名、最傾倒眾生的還數「七重紗之舞」,它被認為是世界舞壇的一朵奇葩:舞台上,莎樂美邊舞邊脫掉身上的7層紗衣,這7層紗衣面料質地各不相同,為美麗的巴比倫公主罩上了一層神秘而具魔幻力量的色彩。
聽覺方面,西班牙電影配樂大師洛克·巴紐斯妙手糅合了多種色彩鮮明的音樂,如傳統弗拉門戈及中東樂器的精彩演繹,大量高超煽情的吉他演奏和敲擊樂,令人徜徉於深沉與激揚、憂郁與狂熱之間,神魂顛倒、熱血沸騰,世界樂評界一致推崇《莎樂美》的配樂稱得上是一張錄音出色、充滿異國風情的發燒碟。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6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1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5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3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6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9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