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史主題微電影
A. 四史包括哪些
四史,其實就是前四史,分別是《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屬於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國歷史上的史學巨著。
1.《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近人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南宋紹興刊本《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4.《三國志》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謝謝採納
B. 11月主題黨日活動主題有哪些
11月主題黨日活動主題有:
1、開展紅色教育:開展「學四史迎百年——2020我的電影黨課」主題黨日活動,通過組織黨員觀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讓黨員們從電影中深刻學習四史、理解四史,進一步推動「四史」學習教育。
2、組織集中學習:結合五中全會,由黨支部書記圍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展書記上黨課活動並作現場交流,進一步引導黨員認認真真地學、深入深刻地悟、實實在在地用、有力有效地改,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乾的原動力。
3、開展紅色教育:開展「致敬人民英雄牢記初心使命」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觀看《金剛川》,帶領黨員們深度了解抗美援朝那段戰爭歷史,學習志願軍戰士堅韌不屈、頑強抗戰的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學好「四史」,不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奮發有為。
4、開展紅色教育:結合近期「四史」學習教育,通過觀看紅色教育影片,進一步提升廣大黨員學習面,從耳濡目染中感受老一輩共產黨人的艱苦奮斗和服務為民的初心擔當,激發廣大黨員的紅色基因,加強服務社區、服務居民的先鋒模範作用。
5、開展志願服務:以「學四史知歷史,做志願講奉獻」為主題,組織黨員學習「四史」知識,增強使命意識,同時當天攜同相關單位協作開展志願服務,引導黨員發揚奉獻精神,積極服務社區居民,增強黨員服務於民意識,提高黨員志願服務意識。
C. 四史拍視頻用啥拍
短視頻需要用到的攝像機,針對不同的預算和不同的需求,有各種推薦:預算極為有限的情況下,使用新款的國產旗艦拍照手機是最佳的入門首選。預算很緊張的工作室,松下是首選。可以滿足專業拍攝需要的微單g7。如果短視頻主要是在手機上播放,而不是在電腦上或者電視上播放的。那麼,建議購買全畫幅的相機來拍攝短視頻。例如,索尼A7S2,索尼A7R3,都是很不錯的選擇。高端製作,即廣播電視電影的拍攝器材。有專門的廣播級攝像機,也有專門的電影攝影機。
四史指的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內容各有側重,但整體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以毛主席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把經濟建設作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實施改革開放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 四史的紅色故事有哪些
1、小兵張嘎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E. 四史內容是什麼
四史是:《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3、《後漢書》
《後漢書》南宋紹興刊本《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司馬彪續作),記載了從王莽起至漢獻帝的195年歷史。
4、《三國志》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受到後人推崇。
(5)讀四史主題微電影擴展閱讀:
《漢書》歷史價值:
《漢書》在吸取《史記》成果的基礎上,糾偏補缺。如補立《惠帝紀》,補敘了當時有影響的制度和法令。又增王陵、吳芮、蒯通、伍被、賈山諸傳,還將張騫事跡從《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抽出,加以擴充,設立專傳。
此外,於賈誼、晁錯、韓安國等傳中,增補了不少詔令奏疏。其中,如賈誼的《治安策》,晁錯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徙塞疏》尤為著名。比較完整地引用詔書、奏議,成為《漢書》的重要特點。此外,邊疆諸少數民族傳的內容也相當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