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了凡四訓電影
㈠ 了凡四訓是電視劇還是電影
電影了凡四訓有得,我記憶最深的是那個孔大師的推算術以及雲谷大師的話語。
㈡ 有哪些佛教電影
佛教電影必看的有新版《了凡四訓》《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游本昌後來新推出的《濟公傳》,都不錯。
阿彌陀佛
㈢ 簡述《了凡四訓》的主要內容
袁了凡因幼年喪父,母親讓他尊祖訓放棄學業而從醫,但是他不太甘心,後來,一個姓孔的江湖道士,說他有仕途之運,他的母親才同意讓他繼續讀書。
於是,袁了凡自秀才而逐級往上考,但是直到中年,都沒有達到孔某算的命數,陷入了宿命論的桎梏,精神非常壓抑,這時,遇到了一個世外高人,明白了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掌握的,開始重振精神,並通過一件件為大眾造福的行動,在改正自身缺點和修正自己行為的過程中,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3)新了凡四訓電影擴展閱讀
本劇還塑造了一些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反面人物,有的人物得到了教訓改正了錯誤走上了正路,有的人執迷不悟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了凡四訓》是由台灣了凡弘法學會出品的一部電影,黃能新導演。李解,楊明娜,劉芸,游本昌等主演。
㈣ 有什麼佛教電影列舉一下。謝謝。
佛教電影:學僧
佛教電影:釋迦牟尼佛傳奇(小活佛)
佛教電影:香火
電影:刀見笑
傳統越劇:觀音出世
傳統越劇:觀音得道
佛教電影:達摩為何東渡
最新佛教紀實電影《心經》
佛教電影:無常(繁華過後…)
印度佛教電影:阿育王
韓國佛教電影:天雲寺
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佛教電影:十二因緣的故事
佛教話劇:維摩詰居士傳
佛教電影:蓮花生大士傳
玄奘大師(堪稱佛教紀錄片之最)
佛教老電影:觀世音(邵氏電影)
佛教電影:觀世音菩薩顯靈傳奇
佛教電影:十殿閻羅
佛教電影:地藏王
佛教電影:印光大師
讓你淚奔的電影:《天堂午餐》
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
韓國佛教電影:童僧
電影:秋翁遇仙記
佛教電影:弘一大師
佛教電影:常無常
佛教電影:了凡四訓(達式常版)
佛教電影:解怨
佛教電影:討債鬼
佛教電影:鏡子
地獄變相圖語音解說導覽
佛教電影:達摩祖師傳(清晰版)
佛教電影:佛說長壽滅罪經
佛教電影:現世報應
佛教電影:逆緣(念佛生西)
佛教電影:都市和尚
佛教電影:喜馬拉雅
佛教電影:佛祖傳
佛教電影:改變人生
公益佛教電影:地球公民
佛教電影:助念新星
佛教電影:宇宙真相
佛教電影:出家
佛教電影:了凡四訓(經典老版本)
佛教電影:棲霞寺1937
佛教電影:一輪明月(高清版)
日本佛教電影:禪
佛教電影:超越輪回
觀世音與海龍王
佛教電影:涅槃祭
日本電影:入殮師
佛教電影:清涼寺鍾聲
佛教電影:六祖慧能傳
佛教電影:密勒日巴
佛教電影:念佛滅罪
佛教電影:冤魂索命
佛教電影:十八層地獄
韓國佛教電影:元曉大師
佛教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
佛教電影:鐵眼
佛教電影:夜海航燈
佛教電影:肉身菩薩
佛教電影:釋迦牟尼佛傳奇(完整版)
電影:濟公
佛教電影:靜靜的嘛呢石(完整版)
佛教電影:良辰滿願
電影:《新少林寺》
電影:空山靈雨
電影:少林寺(李連傑版)
佛教電影:曼荼羅
佛教電影:暖春
佛教電影:俠僧(客舫奇緣)
佛教電影:八百羅漢
佛教電影:業障
佛教電影:目連救母
佛教電影:媽媽的恩德
佛教電影:再世人狗緣
佛教電影:轉運漢奇遇
電影:《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佛教電影:新少林五
㈤ 了凡四訓電影是不是迷信
了凡四訓不是迷信,但是經常被學佛的人宣傳,佛教里有的是迷信,有的是真相。你必須學會區分。
㈥ 電影《了凡四訓》觀後感
《了凡四訓》觀後感
一、立命之學。
一個人的命運可以自己做主,命自己造,福自己求。多行善,自然得福,一個人要求富貴自然就得富貴,一個人要求兒女自然就得兒女,一個人要求長壽自然就得長壽。命不能被「數」拘住,命可以自己做主,只要多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
一個人只要從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自然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而得到身外的功名富貴,唯人若不知反攻內省,從心而求,只顧好高騖遠,祈求身外的名利,就算應盡心機也是求不到的。擴充德性,多積陰德,多做善事,自己所造的福,自然會得到好的報應。
人的命沒有一定的,要靠自己造。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你命中應該榮華富貴,還是要當作不得意想;就算順當吉利的時候,要當作不稱心不如意去想;就算眼前有吃有穿,也要當作沒錢用、沒房子住想;就算旁人喜歡你、敬重你,還是要小心謹慎,當作恐懼想;就算家世代有名聲,人人都看重,還是要當作低微想;就算學問高深,還是要當作粗淺想。如果有這六種想法,道德自然會增進,福報自然會增加。
二、改過之法。
怎樣改過?第一要發羞恥心。為什麼古聖先賢能夠流芳百世?而我們卻默默無聞,一個人如果只貪戀功成名利、縱情享樂,就會慢慢變成衣冠禽獸,而自己卻還不知道。能做到知恥就是聖賢,不知羞恥心為何物的人就和禽獸沒有區別。第二要有敬畏心。第三,要有勇猛心。有錯就改,想要改變壞脾氣,只要一心向善只做善事,最高的方法就是修心。能夠修心,立刻讓我們的心清凈了,能夠修心並名理凈過是最好不過了。
三、積善之方。
善事做多了,自然把不好的命變成好命。
四、謙德之效。
謙虛的人都善於學習。旁人有善的行為就學習,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造福全在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