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電影新態勢
㈠ 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都不喜歡看戲了,戲曲該如何發展
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有手機了,所以不喜歡聽戲曲了,戲曲只要正常發展就好了。
當然,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年輕人的印象中,這部戲一直是很低級的。大多數年輕人對戲劇的第一反應是,老年人喜歡與時代不符的事物。與這些客觀原因相比,主觀歌劇世界似乎並未得到推廣,但被視為一種文化遺產。似乎它並不那麼重要。正式而言,由於歌劇的曝光率低,市場的影響,傳承問題,年輕人感到低落,節奏太慢等等,他們不被年輕人所喜歡,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克服這些困難不是一兩天。
㈡ 中國戲曲現狀怎樣
中國的戲曲藝術在清朝中後期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到民國、至於上世紀60年代,由於當時的藝術形勢沒有現在的多種多樣,所以戲曲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的主流。60年代中國各種政治上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老藝術家被打成牛鬼蛇神,大批的劇種、劇目遭到禁演。如山東五音戲、河南二夾弦成為走資修封,被該行或解散。五音戲演員改唱呂劇、呂劇演員改唱京劇,自然可以唱的劇目只有樣板戲,8個或者是10個。可想而知當時的戲曲是怎麼樣一個境地。 改革開放以後,文化解禁,各個劇團紛紛恢復或成立,有過一段輝煌,但在經濟的轉型時期,人民的娛樂文化方式不僅只局限於戲曲,其他的各種文化娛樂紛紛被人們接受,戲曲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戲曲人才的斷檔,老藝術家不可能青春永駐,新藝術家培養不出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所以文革給中國戲曲造成創傷幾乎是致命的。 現在,更多的人在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政府到社會,各地電視台紛紛舉辦戲曲欄目,將戲曲推向更廣大的觀眾,如上海衛視、陝西衛視、河南衛視、山西衛視、安徽衛視等都有固定的戲曲節目。 過去戲曲劇團幾乎全被是有政府公營的事業單位,從體制上造成戲曲的滯後,現在更多的單位改制或者民營化,走市場經濟的路子,更適合市場的需求。 現在,有一些劇種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不過我認為,每個文化體都有他們的生命周期,如果它們不能適應時代潮流,沒有就沒有了,只要我們不人為的把它們消滅掉。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email protected]共同探討。
㈢ 戲曲片的發展
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拍攝後,任慶泰的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又拍攝了《長坂坡》、《青石山》、《艷陽樓》、《金錢豹》等,均為京劇短片。
1920年代,梅蘭芳大師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劇《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蘭從軍》《西施》「羽舞」、《霸王別姬》「劍舞」、《上元夫人》「拂塵舞」等和崑曲《春香鬧學》等等。到了1930年出現第一部有聲電影後的拍攝的戲曲電影就是有聲的了。主要有京劇《四郎探母》《周瑜歸天》《霸王別姬》《林沖夜奔》《斬經堂》《三娘教子》,費穆導演的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包括有《水淹七軍》《朱仙鎮》和《王寶釧》等戲,比較著名的還有費穆導演梅蘭芳主演的京劇電影《生死恨》。
1948年,中國第一部彩色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生死恨》是京劇舞台電影。 1949年後,拍了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蓋叫天等大師的舞台藝術片,但立意是很明確的,就是趁他們尚在世,留下珍貴的聲像資料,嚴格地說,那隻能算資料片,並非獨立的「電影」。突破舞台限制,真假景結合、運用特技、並在社會上發生了廣泛影響的是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這部電影使黃梅戲這個地方劇種唱響全國、流傳港台,人人識得嚴鳳英。嚴鳳英樸素而甜美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像一陣山野清新的風,吹皺一池春水,戲曲電影開始吸引人們的注意。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問世,那也是戲曲片:由越劇大腕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時風靡全國。該片被周總理帶到日內瓦,替新中國作了最為出色的形象宣傳。被譽為「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的南昆《十五貫》被拍成電影,受到毛澤東激賞。豫劇《花木蘭》、評劇《劉巧兒》等地方劇種的電影也相繼問世,每一部都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許多以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戲拍成電影,被全國人民接受和喜愛,正是建國後百花齊放的藝術政策以及重視民族民間藝術的結果。
戲曲電影的另一個高峰是越劇電影《紅樓夢》。以三個多小時的容量拍一部巨著,本身就是一個難題,所幸的是,該劇編劇徐進功力深厚,緊扣寶黛這條愛情主線,唱詞典雅清新,頗能傳神。導演將真假景銜接得幾乎天衣無縫(該劇的外景大都在豫園拍攝),節奏也把握得很好。表演更是上乘,王文娟的林黛玉,人稱活黛玉,直到今天,所有藝術形式塑造的林黛玉,沒有誰能夠超越她的角色。 隨著文革的開開始,京劇樣板戲獨佔中國文藝舞台。
1969~1972年間,為了「看戲難」問題,普及樣板戲,北京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等,由謝鐵驪等執導,將它們先後拍成舞台電影片,在全國發行、放映;三百多種地方戲曲劇種還對樣板戲進行了移植;並被錄製成各類唱片發售。因為樣板戲被神化,拍攝電影、錄制唱片和移植成地方戲曲,都嚴格要求不能走樣。 新世紀,著名導演張元拍攝了戲曲片《江姐》,《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拍攝了戲曲片《春閨夢》。今天,戲曲片已經從電影膠片,走向電視、走向網路視頻。戲曲片不單單是戲曲電影了,新科技的誕生,特別是不同影像記錄模式的誕生網路視頻的傳播,使得戲曲片獲得了新的傳播空間和記錄形式。
今天,戲曲片為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與傳播發揮著新的魅力。
㈣ 電影《白蛇傳·情》超前點映,影片的主演都有誰
這部劇的主演是曾小敏和文汝是該劇的領銜主演,這兩位演員都是國家一級演員並且還拿過不少中國傳統戲劇的獎項,非常有才華。最近在杭州某影城超前點映的一部戲曲電影成為了社交平台的熱搜,從現場曝光的畫面來看,這部電影吸引了很多網友和觀眾的圍觀,主要因為它有以下幾點優勢。
三、這部電影的畫面感很有藝術。
綜上所述,這部劇是反應了我國當下戲曲電影的一個創新。同時整個電影所表達的主題以及電影本身給觀眾的魅力很不錯,讓觀眾看了之後區別於傳統的電影,是我國戲曲電影展示的一種新方式。不知道你有看過這部電影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這部劇觀後的同學都覺得非常震撼,同時也能充分彰顯我國的傳統戲曲文化,是戲曲文化的一種創新表達方式。同時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的戲曲顯得一點都不枯燥,更加能適應當代電影市場的需求,這算是對戲曲的一種完美發揚。不知道你對這部電影有怎樣的評價?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