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新紅樓夢電影
① 舊版紅樓夢是哪一年的
舊版紅樓夢是1987年的
由王扶林先生導演,周汝昌,王蒙,周嶺,曹禺,沈從文等多位紅學家參與製作的。
本片前29集基本忠實於曹雪芹原著,後7集不用高鶚續作,而是根據前八十回的伏筆,結合多年紅學研究成果,重新構建這個悲劇故事的結局。上演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該劇已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主演
陳曉旭,歐陽奮強,張莉,鄧婕,高宏亮,郭霄珍等。
第1集 林黛玉別父進京都
空空道人路經大荒山,驚見孤石鑿刻前世今生:「無才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傳奇」。據石偈墜落之鄉,追述至姑蘇城裡鄉宦甄士隱之身世,演義一生榮枯。更有甄士隱受神靈旨意,夢中和幻化巨石為玉的僧道相遇,驗證天地之精華,投胎前生之真身,好不一般。
第2集 寶黛釵初會榮慶堂
十餘年後,表妹林黛玉來投親,寶黛初見,寶玉覺得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十分好感。聞知黛玉無玉,他便摔玉於地,此舉驚壞了黛玉。二嫂子鳳姐給他戴上玉,說"這富貴家業就指望你這個命根子呢!"
第3集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談及「窮人攀富」,引出劉姥姥進榮國府攀親求財。鳳姐趾高氣揚地在劉姥姥面前做足貴族架子,恩賜了不在乎的一點銀子,卻是劉姥姥的救命錢。 薛姨媽處有精美的宮花,周瑞家的將宮花送給各人,只有黛玉不願接受。
第4集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寶玉想起寶釵小病,前去探望,兩人拿出寶玉和金瓔珞,互相比看,其刻的詩句竟是一對的,不料黛玉來了,打趣他們。寶玉喝醉回房,趁酒意大罵李嬤嬤。
第5集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瑞想打鳳姐的主意,鳳姐就故意勾引他。王熙鳳定下時間地點讓賈瑞等他,其實是故意把兩邊的門關上,故意讓賈瑞受凍了一夜。第二次,賈瑞還不死心有又去找鳳姐,鳳姐又定個地點讓他等,還派了賈蓉賈薔去抓他,賈蓉賈薔就威脅他,讓他拿錢給他們,最後還被糞水澆了一頭。經過這兩次的折騰,賈瑞身心都受創,病倒了。
第6集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
因尤氏有病,賈珍請出鳳姐協理寧府,而鳳姐毫不徇私,雖然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也照罰不誤。將寧國府整肅的非常嚴謹,大喪期間毫無差錯。
第7集 大觀圓試才提對額
賈政率眾清客巡園題匾,撞見寶玉,喝令相隨。寶玉一路忤逆不屑頂撞父親,賈政顏面掃地、積怨怒斥。好不容易出得園來,黛玉卻又誤會寶玉將她所贈荷包送於小廝,急怒之下鉸壞為寶玉所做香囊。寶玉使盡渾身解數討好黛玉,兩人情意更深。
第8集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為迎接元妃省親,賈府大肆鋪張,建造豪華的大觀園。"上頭靠著皇帝親,腳下踩著莊稼人"。烏庄頭進獻地租和山珍海味堆滿院子,賈珍仍不滿足。鳳姐派賈蓉、賈薔采辦金銀器皿、戲班女子,自撈好處。鋪金淌銀鼎盛時,那知日後災禍至。元宵節元妃省親歸來,骨肉相見,千言萬語,化作辛酸淚。寶玉見了闊別七年的大姐,灑淚痛訴思念情,牽衣頓足不讓走。
第9集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襲人回家探親。寶玉赴寧府看戲,茗煙陪寶玉偷偷去襲人家探望。李嬤嬤大鬧寶玉房。襲人哄騙寶玉,稱其母兄定欲將其贖身,寶玉信以為真。襲人趁機提出「留府條件」,勸誡寶玉不可再任性恣情,不喜務正。
第10集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賈璉病時偷腥,平兒拿到證據,瞞著鳳姐,和賈璉調了一回情。寶釵十五歲生日,賈母給她做生日,聽戲後,湘雲戲說一個戲子像黛玉,寶玉勸慰不成,反而得罪了黛玉。賈政猜燈謎,發現家裡眾位兒女做的燈謎十分不祥。
第11集 為爭寵姐弟遭魔魘
寶玉被賈環使壞燙傷。趙姨娘設計陷害,寶玉鳳姐發瘋,僧道前來救助。黛玉擔憂寶玉,深夜探望,被拒門外,感時傷情。
第12集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芒種節,眾姐妹在園中送花神,獨缺黛玉。寶釵在滴翠亭聽到小紅私情,使計脫身,小紅疑到黛玉身上。寶玉聽到葬花吟,感時傷懷,哭倒在地。
第13集 享福人福深還祈福
娘娘頒布賞賜,獨寶釵、寶玉相同,黛玉不快,更看見寶玉望著寶釵發呆,黛玉心酸。 賈府全部出動前往清虛觀打醮,張道士給寶玉提親,寶玉不快,回家和黛玉吵架,驚動了老太太。
第14集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
寶玉去找黛玉和好,在賈母處,寶黛釵三人暗語相加,氣氛緊張,寶玉到王夫人處,因為他的事,金釧被王夫人趕出去。寶玉回怡紅院錯踢了襲人。寶玉晴雯發生口角,為討晴雯歡心,寶玉讓她撕扇。黛玉在窗外聽到寶玉湘雲討論時對自己的贊揚,感慨沒有認錯知己。寶玉誤將襲人當黛玉訴肺腑,引發襲人的擔心。
第15集 弄唇舌寶玉遭笞撻
長史官來找琪官,加之賈環誹謗寶玉,賈政棒打寶玉。驚動了賈府眾人。寶釵去看寶玉,寶玉夢見黛玉來看他,晚上送帕給黛玉試探,黛玉在帕上題詩。襲人道王夫人出訴說對寶玉的擔憂,王夫人很贊賞,給了她妾的許諾。
第16集 劉姥姥嬉遊大觀園
劉姥姥再進賈府,胡諏了故事引得寶玉發痴,受到黛玉奚落。賈母帶著劉姥姥游大觀園,並要求惜春給劉姥姥畫大觀園圖。
第17集 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寶釵借黛玉行白天酒令之事,深情勸誡「女子不可看雜書」,黛玉深深感激。劉姥姥為巧姐驅邪治病,並為其取名巧姐兒。眾姊妹及寶玉於稻香村商議惜春作畫告假事宜,黛玉頑心戲笑劉姥姥「母蝗蟲」。黛釵互相激辯,各顯出眾本色,反愈發情比姊妹深。寶釵更大展丹青才華,眾皆心悅誠服。
第18集 鴛鴦女誓絕鴛鴦偶
賈赦欲將鴛鴦納妾,邢夫人因找鳳姐商議。賈赦、邢夫人百般威逼利誘鴛鴦,更搬來鴛鴦兄嫂加壓脅迫,鴛鴦以死相挾,誓不從命。賈母得聞真相,勃然大怒,厲斥賈赦及王夫人。
第19集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下雪了,詩社在蘆雪廣即景聯句,湘雲、寶玉平兒等先忙著燒鹿肉吃,吃完後平兒發現丟了一隻金鐲子。聯句時寶釵、黛玉、寶琴三人合力斗湘雲,最後湘雲第一。寶玉排名最後,被罰去櫳翠庵找妙玉討紅梅。
第20集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夜晚寶玉與晴雯、麝月嬉鬧,晴雯著涼生病。胡庸醫亂用虎狼葯,寶玉不識斤兩。平兒情掩蝦須鐲,晴雯知道墜兒偷竊,痛罵墜兒。賈母送寶玉雀金裘,卻被寶玉燒壞,晴雯病補雀金裘。
第21集 榮國府元宵開夜宴
元宵晚宴上,黛玉不顧體統,眾目睽睽之下讓寶玉代其喝酒。因女先兒的一出《鳳求凰》,賈母掰謊,批才子佳人。鳳姐連說兩個「散了」的笑話,預示著盛宴必散的結局。
第22集 判冤決獄平兒行權
司棋率領小丫頭大鬧廚房和廚房政變未遂事件,寶玉瞞贓,為丫鬟承擔責任,平兒行權,公平妥善地化解矛盾,息事寧人。
第23集 慧紫鵑情辭試忙玉
為了試探寶玉的心意,紫鵑撒謊說黛玉要回蘇州,寶玉大哭大鬧,紫鵑雖探得寶玉心意,又悲不知誰來為寶玉做主。寶玉發下毒誓。
第24集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眾姐妹與寶玉玩了一種新酒令,即用骰子擲點定人,由那個人從簡里抽簽,簽上畫著一種花,又題著評價這種花的一句成語,最後是吟詠這種花的一句舊詩。
第25集 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賈璉偷娶了尤二姐,將二尤安置在外宅中。尤三姐與賈珍有舊,卻不願給賈珍做小,自言有心上人,是柳湘蓮。賈璉巧遇柳湘蓮,說成了婚事,柳湘蓮送給尤三姐鴛鴦劍作為證物。柳湘蓮誤說尤三姐與賈府有染,上門要悔婚,尤三姐還劍自刎。柳湘蓮後悔不及,斷發出家。
第26集 酸鳳姐大鬧寧國府
賈璉走後,鳳姐親自把尤二姐帶回大觀園來,一面做盡好人,一面暗中唆使張華告官。得了這個由頭,鳳姐大鬧寧國府,狠狠羞辱了尤氏和賈蓉。
第27集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賈政回家後,賈母過壽,大宴賓客,南安太妃藉此機會看中探春。尤氏理家受婆子輕慢,邢夫人趁勢令鳳姐在眾人面前難堪。鴛鴦在大觀園中撞見司棋與表哥偷情,賈府陷入經濟困境,賈璉求鴛鴦幫忙。鳳姐為了挽回聲望幫助親信強娶彩雲。
第28集 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惜春與尤氏決裂,寶釵搬出大觀園,賈母吃飯,賈府已經現出捉襟見肘的跡象。尤氏回到家,發現賈珍薛蟠等人等人在重孝之下淫亂取樂胡鬧,祖宗祠堂因之發出悲音。中秋之夜,賈府闔家賞月,但人丁凋落,各懷惆悵,只有賈母強撐大局。
第29集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
寶玉偷偷到了晴雯家,見到她已奄奄一息。晴雯含淚訴冤屈,早知如此,何必空擔"勾引"虛名!她剪下指甲,脫下貼身小襖,贈與寶玉,以表相親相近之情。寶玉終被家裡找了回去。寶玉夢見晴雯向他決別。當他再探晴雯時,門已上鎖,晴雯已慘死。
—————————————————————————————————————
以下是紅學家,結合多年紅學研究成果,重新構建的結局。
首先賈家命運的不同。這是最大的不同,續書中寫賈家在「蘭桂齊芳」後又沐皇恩,明顯與曹原意相悖,電視劇結局是賈家衰敗。
主要人物命運的不同。
續書:林黛玉在玉釵新婚之夜悲痛而死;寶玉在黛玉死後漸漸把心思轉移到寶釵身上,後科舉及第;探春遠嫁富商;妙玉受人侮辱落入風塵……
電視劇:林黛玉苦等寶玉不歸,又聽到玉釵即將成婚的消息,傷心病重而死;寶玉在賈家敗落後入獄,後被賈芸救出,成為更夫,最後出家;寶釵始終沒能得到寶玉的心,後半生凄涼困苦,獨自度過……
第30集 大觀園諸芳流散
寶蟾、金桂引誘薛蝌,碰壁。賈母辦消寒會,寶釵未到,寶玉疑惑。司棋為情而死.
第31集 家宅亂誤竊通靈
老爺升遷,要給老爺踐行。怡紅院枯死的海棠重新開花。老太太建議酒席散了前去賞花。
第32集 傷離別探春遠嫁
寶玉用桃花搗胭脂,三妹妹探春前來。寶玉憶起二姐姐快要回娘家了,自己給姐姐做的胭脂也快要用完了。探春思心事,寶玉把泥塑送給探春。南安郡王戰敗,南安太妃為和親認探春做義女,最終探春遠嫁番夷。
第33集 驚噩耗黛玉魂歸
黛玉病情日漸加重,紫鵑忙來找賈母,裡面鴛鴦出來傳來迎春的壞消息。黛玉思念寶玉老做噩夢,寶釵來探望黛玉,紫鵑提出讓寶釵去說情。黛玉來到當日葬花之處,思憶過去,偏聽見丫頭們說寶玉失蹤、金玉聯姻的話來,頓時昏了過去。醒後忙趕到怡紅院來,被紫鵑趕來勸了回去,黛玉心灰意冷,懷著對寶玉的思念焚稿淚盡而逝,寶玉回來空餘落葉蕭蕭、寒煙漠漠。
第34集 強英雄鳳姐知命
寶玉和寶釵喜成大禮 突然又有人來報元春薨。老太太暈倒。賈家頓時慌了,紫娟帶黛玉的骨灰回南,臨別前來辭寶玉,寶釵見寶玉念念不忘黛玉,墨出黛玉的《十獨吟》,寶玉始信姻緣前定。鳳姐害死尤二姐事發,賈璉據理決定休妻,鳳姐求告無門,昏了過去。
第35集 大廈傾公府末路
賈家將被抄,賈政忙來找昔日救助過的賈雨村,賈雨村信誓旦旦保賈府無事.鳳姐命小紅將巧姐送往舅舅王仁家。賈府被奉旨查抄。在賈璉房中,抄出兩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貸借票。賈赦、賈政、賈珍、賈璉被押走。賈母驚嚇而死,全家主僕被關進了羈押所。由於賈環的出賣,賈寶玉藏在身上的燈被看守的搜走,鴛鴦在獄中上吊自殺,小紅被王短腿所買,被醉金剛救了下來,賈芸來到獄中與寶玉對酒談心,憶起舊事,幾許感慨。小紅來到獄中告訴鳳姐巧姐被王仁賣了,趕來探監的劉姥姥因王熙鳳哀求決定救出巧姐。
第36集 白茫茫厚地高天
劉姥姥赴瓜洲尋找巧姐,路遇已遁入空門的惜春,全力從妓院救出巧姐回鄉度日。賈赦、賈珍、賈璉被定死罪,王熙鳳病死於獄中,屍體在雪地中被拖走。賈政父子免死,賈寶玉出獄後在畫舫邊遇到墮入青樓的史湘雲,又在官轎儀仗的毆打中摔碎了林黛玉送的玻璃綉球燈。寶玉在流浪中見到囚車中的賈雨村,仰天狂笑。寶玉巧遇娶了襲人的蔣玉函,夫婦二人想讓寶玉與薛寶釵團聚,但寶玉已心如死灰。寶釵趕到,只見到被丟下的金鎖。白茫茫大地中響起踏雪聲,寶玉消失在天際……
② 林黛玉的扮演者
林黛玉的扮演者有兩人,因為有87版紅樓夢和2010新紅樓夢兩版,分別為陳曉旭和蔣夢婕。
1、87版紅樓夢扮演者陳曉旭
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商人。1983年,陳曉旭偶然間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電視劇《紅樓夢》劇組在全國范圍內選拔演員的消息,在畢彥君的鼓勵下,給導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自薦信,並獲得了參與面試的機會。
1984年,參加了《紅樓夢》劇組開設的演員培訓班,並獲得了出演女主角林黛玉的資格。陳曉旭把林黛玉演繹得凄凄慘慘切切,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儼然是林黛玉的翻版。
2、2010版紅樓夢扮演者蔣夢婕
1989年12月7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專業,中國內地女演員。2010年,蔣夢婕出演李少紅執導的古裝情感劇《紅樓夢》,在劇中飾演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
蔣夢婕也憑借該劇獲得國劇盛典最佳新人獎以及首爾國際電視節最佳女演員提名,而這也是蔣夢婕的首部影視劇作品。
(2)台灣版新紅樓夢電影擴展閱讀:
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那憂郁的神情,飽含憐惜的雙眼,沒人會否認,彷彿不是林黛玉,把林黛玉演活了,以至於後人無人超越。而蔣夢婕是2010年的新版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能從一干漂亮妹子中脫穎而出,取得這個角色,畢竟有其優秀之處.
三十年前《紅樓夢》的陳曉旭也是一樣。但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就像後面很多人不喜歡頂著銅錢頭的蔣夢婕版林黛玉一樣,陳曉旭版林黛玉也一樣容得不同的聲音,甚至可以說不怕不同的聲音,關鍵是大多數人認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黛玉
網路-蔣夢婕
網路-陳曉旭
③ 《紅樓夢》有幾版
清朝部份
甲戌本(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本,抄本)
己卯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己卯冬月定本,抄本)
庚辰本(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庚辰秋月定本,抄本)
列藏本(蘇聯列寧格勒抄本《石頭記》,抄本)
戚張本(張開模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戚正本(有正書局石刊戚蓼生序本)
戚寧本(澤存書庫舊藏戚蓼生序本,抄本)
王府本(清王府舊藏本,蒙古王府本,抄本)
楊藏本(楊繼振舊藏本,紅樓夢稿本,抄本)
舒序本(舒元煒序本,抄本)
鄭藏本(鄭振鐸藏本,抄本)
夢覺本(夢覺主人序本,甲辰本,抄本)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萃文書屋活字本)
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書屋活字本)
東觀閣刊本(新鐫全部綉像紅樓夢)
善因樓刊本(批評新奇,綉像紅樓夢,善因樓梓)
寶文堂刊本(同治壬戌重鐫,寶文堂藏板)
抱青閣刊本(嘉慶己未年鐫,綉像紅樓夢,抱青閣梓)
本衙藏板本(新鐫全部綉像紅樓夢,本衙藏板)
藤花榭刊本(嘉慶庚辰鐫,綉像紅樓夢,藤花榭藏板)
寶興堂刊本(嘉慶丙寅新刻全部綉像紅樓夢,寶興堂藏板)
凝萃草堂刊本(道光辛卯孟冬,綉像紅樓夢,凝萃草堂監印)
三讓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三讓堂藏板)
五雲樓刊本(咸豐己未新鐫綉像紅樓夢,五雲樓藏板,光華堂發兌)
耘香閣刊本(綉像紅樓夢,藤花榭原板,耘香閣重梓)
聚和堂刊本(綉像紅樓夢,濟南聚和堂藏板)
同文堂刊本(曹雪芹原本,右文堂發兌,同文堂藏板)
緯文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緯文堂藏板)
翰選樓刊本(綉像紅樓夢,翰選樓藏板)
文元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文元堂藏板)
忠信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忠信堂藏板)
經綸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經綸堂藏板)
務本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務本堂藏板)
經元升記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經元升記梓)
登秀堂刊本(綉像批點紅樓夢,登秀堂藏板)
連元閣刊本(曹雪芹原本,新增批點綉像紅樓夢,佛山連元閣藏板)
三元堂刊本(東觀閣梓行,三元堂藏板,新增批評綉像紅樓夢)
雙清仙館評本(洞庭王希廉雪香評)
妙復軒評本(張新之評)
聚珍堂評本(王希廉評)
翰苑樓評本(王希廉評)
芸居樓評本(王希廉評)
卧雲山館評本(張新之評)
同文書局評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大觀瑣錄評本(增評繪圖大觀瑣錄,王希廉、姚燮評)
增評補像全圖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誦芬閣評本(古越誦芬閣藏板,王希廉、姚燮評)
增評補圖本(王希廉、姚燮評)
上海書局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綉像全圖增批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桐蔭軒石印評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
求不負齋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廣百宋齋鉛印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阜記書局評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
民國部份
增評加批圖說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1914年上海石印本
增評加註全圖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1925年上海石印本
文明書局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1927年上海文明書局鉛印本
江東書局石印評本(王希廉、張新之、姚燮評)
鑄記書局評本(王希廉、姚燮評)
萬有文庫評本(1930年商務印書館鉛印)
許嘯天句讀本(1923年上海群學社鉛印本)
汪原放句讀本(192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大達圖書本(1929年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鉛印本)
廣益書局本(1934年上海廣益書局鉛印本)
新文化書社本(1929年上海新文化書社鉛印本)
通俗小說庫本(1937年上海中央書店鉛印本)
亞東初排本(192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亞東重排本(1927年上海亞東圖書館鉛印本)
中華索隱本(1916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
世界書局本(1934年上海世界書局鉛印本)
開明書店潔本(1935年上海開明書店鉛印本)
傳世一十二種脂硯齋評石頭記鈔本之版本概況
詩曰
自執金矛又執戈 自相戕戮自張羅
茜紗公子情無限 脂硯先生恨幾多
是幻是真空歷遍 閑風閑月枉吟哦
情機轉得情天破 情不情兮奈我何
乾隆中(一七五四年頃),有小說曰石頭記者忽出於北京,歷十數年而盛行,然皆寫
本。時傳抄面世,即為脂硯齋之評本。惜乎書猶未就,雪芹曹先生為淚盡而逝。諸本
止八十回矣。藏書家抄錄傳閱,紙貴京都,幾三十年。沿傳既久,坊間繕本及諸家所
藏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比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乃有程偉元、高鶚之百
二十回刊印聚珍版問世,改題紅樓夢,字句亦時有不同,不明何人續撰。程本既出,
風靡天下,勢力影響,莫與之京。鈔本遽日漸湮埋,不為世人所曉。其後偽本壟斷,
幾至一百二十年,千億坊間本俱其化身,遂成定本。一時海內哄傳,士人爭讀,謂之
歷代小說中之無上上品,曰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直至清季民元(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方有滬上狄平子石印戚本行顯於世。脂本始
得重見天日,此舉於紅學界中不啻石破天驚。迨民國十年(一九二一),胡適先生為亞
東圖書館之新式英文標點排印本(世稱亞東初排本即是)作序,題紅樓夢考證,為新紅
學濫觴,令學界震動。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俞平伯先生紅樓夢辯改定,顧頡剛先
生序之曰,胡俞二著標識著「舊紅學的打倒,新紅學的建立」雲雲,始有新舊紅學二
者之分辨。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甲戌本出,歸胡適。庚辰本隨之繼現。新紅學遂
憑藉此等新材料,藉助新方法,破中見立,頗有建樹,成就較之舊紅學不可以道里計。
紅樓夢之版本研究亦由是肇始。
自此以降,七十年來,世間倖存之脂硯齋評石頭記古舊鈔本相繼重現人間,迄今凡
一十二種,實如鳳毛麟角,彌足珍貴。脂本留存未經旁人改動之曹雪芹原文面貌,可
供校讎,更兼有脂硯齋(或曰雪芹乃其親侄)等人評批三千餘條,散見諸本,間或透露
作者身世,或指示寫作意圖,或論及八十回後佚稿及作者修改刪卻的情節,其文藝批
評自身亦獨具隻眼,頗是精到,歷來為方家所重。是為天下紅迷不可不讀,不可不知。
然各鈔本版本不一,互有出入;歷經二百餘載,蠹禍難免,實無完璧。
公子閩人,性耽紅樓。今受業西郊燕園,得傍規模居國內第三的北大圖書館,古籍
庋藏只讓北圖,與上圖比肩。館藏脂系中最為重要的庚辰本,並有名藏書家馮隅卿先
生所遺之九部古版紅樓夢,內有大陸僅存的三部程甲本之一,九部程乙本之一,以及
最早的雕版刻本東觀閣本一部。時值大四,公子功課驟弛,更喜都門連降大雪。夫天
下至樂,莫若雪夜擁被讀紅。公子心血來潮,入庫翻書,搜羅脂本點滴資料,並細加
梳理,述其大要,開列於下,蓋「以公同好」 耳。
註:文首之題紅樓夢七律止見於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評。
目 次
脂評石頭記八種:
壹 甲戌本;貳 己卯本;三 庚辰本;肆 列藏本;
伍 戚 本;陸 戚寧本;柒 蒙府本;捌 靖 本;
脂評紅樓夢四種:
玖 甲辰本;拾 夢稿本;壹拾壹 己酉本;壹拾貳 鄭藏本。
說 明
脂硯齋評本石頭記系統的傳世寫本依據底本年代,所存原文與脂評情況及後人竄改
多寡,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較為正規,為最早期的脂本。多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保存著最近於曹
雪芹原文的正文文字和大量較可信的脂評。研究價值最高。如上之壹至三,可包括夢
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餘回未改前的原文。對列藏本的版本價值有較大爭議,但公認
不如前三種。
第二類:經加工過。批語全無署名。多題為石頭記。出現了許多早期脂本所無的批
語,不能確認是否脂評。價值稍遜。如上之伍至捌,且此四種為同一祖本,屬戚本系
統(或稱立松軒本系統) 。
第三類:經增刪竄改。大都以紅樓夢為題。以脂本為根據,大量刪改原文或刪棄脂
評。如上之玖,壹拾壹,壹拾貳,以及夢稿本前八十回中的六十餘回改後的面貌。
甲戌本第一
又稱脂殘本,脂銓本。
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見於各冊首回首頁首行。
因第一回第八頁楔子正文中 「出則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句上,比他本多出
「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十五字,指明所據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
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葉,
第十三回上半葉缺左下角。四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十二行,行十八字。
一、此本祖本可能是脂硯齋的編輯本。理由是每頁版心下部都有脂硯齋的署名,有
些地方虛以待補,如若干回的回前詩,僅有「詩曰」空懸。林黛玉眉目描寫尚未成文,
其下半句以朱筆空圍。底本無拼湊現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語系從另本移錄。
一、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側硃批,墨抄總評也有作於丁亥者,說明抄錄
時間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後。
一、第一回第一頁第一行頂格題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二行 「凡例」二字,
第三行起凡例五則,末題詩一首。陳毓羆認為這一段是脂批,正文當從 「列位看官」
起。其中第一至四則及題詩,共四百一十四字,為此本獨有。第五則「此書開卷第一
回也,作者自雲。。。」,後來本子僅存此段作為引言,與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開
始。凡例之末詩前橫書「詩曰」二字,脂系鈔本題詩多這種格式,下七律一首:「浮
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
重。更有情痴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膾炙人口
一、第一回第四頁下第一行 「豐神迥異」 句下至第五頁上末行 「大展幻術,將」
句之間,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兩頁,四百餘字。
一、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批、回前回後批多種,無署名及日期。其中朱墨抄錄
雙行批是此本一大特色。有九回無批。此本獨出的批語都在第六、第八回。
一、所存各回脂批遠多於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語為他本所無。如第一回「滿
紙荒唐言」 詩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
而逝。余嘗哭芹,淚亦待盡。每意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
這條批語是持曹雪芹卒於壬午年(一七六三)論者的首要依據。
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本不避康熙帝的 「玄」 字諱。
一、書中有劉銓福幾條跋,又有其友濮文暹、濮文昶兄弟跋。胡適、俞平伯、周汝
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一、紙黃脆,已經一次裝裱。第十三回首頁缺去小半形,襯紙與原書接縫處,鈐有
「劉銓福子重印」章。
甲戌本原為清朝大興劉位坦得之於京中打鼓擔中,傳其子劉銓福。內有劉銓福在同
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極有見地。另有劉銓福的友人綿州
孫桐生批語三十餘條,署「左綿痴道人」。之後流傳不詳,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現於
上海,為剛剛歸國的胡適先生重價購得,是為首次發現的傳抄殘本。胡適根據上述第
一回中文字稱此本為甲戌本,開以干支年份定名紅樓夢各鈔本之先河,並且認為甲戌
本「為世間最古又最可寶貴的紅樓夢寫本」,所以適之先生視此本為平生秘本,向不
輕易示人。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胡適南下,臨行匆忙,一生藏書俱皆拋下(由北大
圖書館收得),只隨身帶走了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一九六二年
胡適去世後,將此本寄藏於美國Cornell大學圖書館。
一九六一年五月,胡適始決定由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央印製廠影印行世,止五
百部。為朱墨兩色套版印刷,附胡適的影印乾隆甲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緣起及跋。次
年六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朱墨套印出版,兩種:甲。線裝一函兩冊,保留胡適的序
和跋;乙。依原大四冊,去盡胡適手跡,附有俞平伯先生的後記及紅樓夢年表,大陸
發行。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據六二年版重印,刪去後記,線裝四冊;一
九七五年五月出平裝一冊。一九八五年九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據台灣商務版。
己卯本第二
又稱脂怡本,脂館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每回卷端題有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 字樣。
第二冊總目書名下注雲 「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第三冊總目書名下復注雲 「己卯
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
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其中第一冊總目缺,
第一回開始缺三頁半,十回末缺一頁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頁。十回一冊,共
四冊,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
一、此本第三十四回末題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終」,為脂本石頭記第一個出現
「紅樓夢」標名的本子。如果不是後世藏書家所加,則說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過
「紅樓夢」 為書名。
一、第十七、十八回尚未分開,共用一個回目,第十九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六十
七回原缺,此與庚辰本同。此本中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系據另一種鈔本抄配,文字與
程高本系統相同,見第六十七回末注雲「石頭記第六十七回終。按乾隆年間鈔本武裕
庵補抄」。
一、此本無復雜的眉批側批,面貌乾凈。批語絕大多數在正文內雙行書寫,計七百
一十七條,除多一條單字批外,與庚辰本全同。只有十二處寫在正文右側。這些側批
為別本所無,見於第六回和第十回。
一、此本正文始自 「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陶洙抄補了前三頁半。正
文避國諱 「玄」 和「[礻真ZHEN音]」,避兩代怡親王胤祥和弘曉的名諱 「祥」 和
「曉」。據此判定為清代怡親王弘曉府中的原鈔本。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無批語,為白文本。
一、此本中夾有六張箋條,補此書批註不足。第一張為第一回正文 「昌明隆盛之
邦」 批註「伏長安大都」 ;第二張為第四回 「護官符小注」;第三張為第五回題詩
一首;第四張為第六回題詩一首;第五張為第二回前指示將總批低兩格抄;第六張為
第十九回一條批註,連所屬正文,另紙記在回前。
一、此本曾由陶洙於丁亥年(一九四七)、己丑年(一九四九)據甲戌本和庚辰本份別用
朱藍二筆校過,有校記二則。
一、此本訛奪字很少。公認與庚辰本淵源極深,文字有多於庚辰本的地方,語意較
庚辰本確切。尤其以前五迴文字差異較大。底本可能早於庚辰本,為庚辰本同祖之本。
一、所用乾隆竹紙,薄而稍粗,有羅紋,土黃色,顏色深暗。周邊褐色,多磨損。
夾條比書紙黃暗。朱筆校補文字新舊之分明顯,紅者時深,紫者時淺。夾條批語硃色
頗鮮。
己卯本當為清怡親王弘曉府中原鈔本。怡府是有清一代名聞海內的藏書大家,世代
相傳百餘年。宋元精刻,疊床盈架,且多完帙孤品。弘曉之父怡親王胤祥為康熙第十
三子,曹家與之關系非淺,故所據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約於二十年代末三十年
代初為名藏書家董康所得,董在抗戰中當了漢奸,抗戰勝利後瘐死獄中。此本歸其友
陶洙所有。後來陶洙將書讓與北京圖書館。
已卯本殘卷
一九五九年冬出現在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由中國歷史博物館購得。現藏於此館。
存三個整回又兩個半回。即第五十五後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
五十九回前半回。共餘五十二頁,裝訂為一冊,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樣,
避「祥」字和 「曉」 字諱。據此判定此當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體墨色,並
無硃批。
該殘卷僅有夾批三十條,與庚辰本這部份內容的批語類型和條數一致,其中十一條
小有出入。
一九八零年五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線裝五冊,計四十一又兩個半回,
首有馮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第三
又稱脂京本。
題石頭記,見於封面。各冊卷首標明 「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每回卷端題有 「脂
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字樣。
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注雲 「庚辰秋月定本」 或 「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
庚辰年,是乾隆廿五年(一七六零)。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兩回。十回一冊,共八
冊,每半葉十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底本年代相當早,應該是曹雪芹生前最後的一個本子。保存曹雪芹原文及
脂硯齋批語最多,脂批中署年月名號的幾乎都存在於此本。面貌最為完整,文字比較
可信。
一、此本第十七與十八回尚未分開,共用一個回目,第十九回無回目,第六十四及
六十七回原缺,此同己卯本。另,此本無第八十回回目。回目雙行並列,唯此本與鄭
藏本如此,諸本皆是單行直書。
一、此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謎後缺文,並記曰 「此後破失,俟再補。」 另頁寫明
「暫記寶釵制謎雲:朝罷誰攜兩袖香。。。」「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
畸笏叟」等文字。後人續補了寶玉及寶釵兩首謎詩,就將此謎錯改屬了黛玉。第七十
五回缺中秋詩,回前單頁記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
芹。」 第十九回 「小書房名」下空五字,「想那裡自然」 下空大半行。這些殘缺可
用以鑒定他本後人補綴之處。
一、第六十八回脫去約六百餘字,估計失去一頁。
一、此本有眉批、側批、雙行夾批及回前回後批多種。批語之多為各本之最,總計
兩千餘條,包括了己卯本雙行夾批的全部(除一條單字批外)。其中有一批非常重要的
批語,如第二十回朱筆眉批「茜雪至 『獄神廟』 方呈正文。襲人正文目曰:『花襲人
有始有終。』 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 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
嘆嘆! 丁亥夏 畸笏叟」。
一、此本第十一回之前,除偶將回前總評與正文抄在一處外,都無批語,為白文本。
朱筆批語全集中在第十二回到第二十八回。
一、此本抄手不止一人,水平參差不齊。最後一冊質量尤差,訛文脫字,觸目皆是。
在後世流傳中,曾經讀者旁改過,多屬於臆改。後人加批的,有署鑒堂、綺園、玉藍
坡。
一、紙色黃,周邊褐色。批語硃色與燕大圖書館章色幾同。已經 「金鑲玉」 法精心裝裱。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一九三三年初於北京東城隆福寺地攤以八銀幣購
得,格外珍視。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經鄭振鐸先生介紹,燕京大學圖書館折價黃金
二兩購自徐氏後人之手,與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廂記(此書最古刻本)及百回
鈔本綠野仙蹤(刻本皆八十回)並稱燕大館藏「三寶」 。一九五二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後,
始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一九五五年,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朱墨兩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
脂本,所缺二回據己卯本補入。十月出精裝二冊,十二月出線裝八冊。一九七四年人
民文學出版社重印,換用蒙府本文字補入。二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線裝本八冊;十月,
出大三十二開本四冊。
列藏本第四
又稱脂亞本。
題石頭記,見於各回回前所題,無書前題頁。
因藏於原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
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於黛玉謎,缺半
頁。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 下脫半頁。共三十五冊。每半葉八行,行十六、二
十、二十四字不等。
一、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則題作紅樓
夢,可見當時此名既已通用。
一、第十七與十八回共用一個回目,但兩迴文字已經分開,中有 「再聽下回分
解」一句。第二十二回缺文,止於惜春謎。第七十九回和八十回未分開,只有一個回目。
一、此本有六十四及六十七兩回。其中六十四回回目之後,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題
詩,為別本所無,回末有一聯對句,是早期鈔本的形像;又推究題詩的內容,此回應
是曹雪芹手筆。六十七回近甲辰、戚本一系。
一、此本共計批語三百餘條。有眉批一百一十一條,側批八十三條,與其他脂本完
全不同。疑多為後人所批。在前四回集中了五分之三。另有雙行夾批八十八條,幾乎
全部與庚辰本相同,其中第十九回佔了四十二條。
一、此本另有一種特殊批語是接著正文寫的,字體也相同,在起訖處加方括弧,並
於開頭右側空行小字寫有「注」字。出現於第十六、六十三、七十五回。當是過錄時
誤將批語抄作正文,後校對時發現,加以標明。
一、為竹紙抄寫,紙薄而稍粗。淺黃色。有包角。經後人重新修補裝訂,殘留裝訂
線洞眼,且有裝錯順序處,反折清高宗御制詩第四、五集作為頁間襯紙。
列藏本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隨第十一屆俄國傳教使團來華的大學生Pavel
Kurliandtsev傳入俄京,書首有其墨水簽名及兩個筆畫拙劣的漢字 「洪」字,當是他的
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圖書館,一九六二年蘇聯漢學家B。L。Riftin(漢名李福清)於
蘇聯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發現此本,一九六四年撰文介紹,始為
人所知。現藏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圖書館。
一九八六年四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會同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列寧
格勒分所編定,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精裝六冊。次年一月出線裝本,二函二十冊。
首有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寧格勒藏抄本石頭
記的發現及其意義。
戚本第五
又稱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
題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見於封面。中縫則題曰 「石頭記」 。
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頭記序,故世稱戚本。此本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書局印行
過三次。 「大字本」清末宣統三年辛亥(一九一一)石印前四十回,民國元年壬子(一九
一二)石印後四十回。民國九年(一九二零)用「大字本」 剪貼縮印了一種 「小字本」
,於是有大小字本之分。 「小字本」又於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再版。存八十回,全。
「大字本」 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縮印
「小字本」 為十二冊,每半葉十五行,行三十字。
一、此本抄寫工整,石印精美,清楚有條,是脂本系統中面貌頗為精良的流傳本。
抄手雖楷書整齊,但語文水平不高,文中時時可見錯訛字。
一、六十四、六十七兩回,十九、八十兩回回目,二十二回末等缺文都已補齊,十
七、十八兩回已分開。凡此種種,以下諸本大同小異。此本除第七十八回 「芙蓉誄」
後缺回末收尾一小段外,無殘短。如正文文字比之程高本所改,大都同於脂本原文;
比之其他脂本,又有個別細碎異文。第十七與十八回分回之處不同於今本。
一、此本有句下夾批、回前回後批的形式。回前回後批俱已補齊。批語較多,幾乎
都在前四十回。不少為獨有,有一定的價值,如第四回前的「請君著眼護官符,把筆
悲傷說世途。作者淚痕同我淚,燕山仍舊竇公無。」一詩,但已不好判斷是否脂批。
一、此本眉批前四十回為狄葆賢所加, 「小字本」後四十回中也有眉批,為狄葆
賢徵求他人所加。價值不高。
一、此本底本付印前經整理,有改動失真之處,描改過個別字跡。批語有不少移位
,如將原文眉批和側批俱改成雙行夾批或回前回後批,並都刪去原署的年月名號。
戚本為乾隆年間德清戚蓼生收藏並序。桐城張開模藏有過錄本,光緒年間為俞明
震所得。上海有正書局老闆狄葆賢(平子)據以攝影付諸石印。魯迅先生一九二零年創
撰中國小說史略時第一個予以重視。在第二十四篇論述紅樓夢專章清之人情小說中,
所引紅樓夢原文全用戚本。這是當時他能見到的唯一的脂本。戚本是最早傳印的八十
回脂本,突破了延續一百二十年的程高本壟斷的局面,首次將一個真的(或接近於真的
)曹雪芹原文的紅樓夢行顯於世,意義非同尋常。
原本黃綾裝面,存上海時報社。曾傳聞已於一九二一年毀於火。一九七五年冬,上
海古籍書店整理舊庫,意外發現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白色連史紙抄寫,有
蛀蝕。版框界格系木版水印,版心書名手寫。烏絲欄,版框高十八點八厘米,寬十一
點六厘米。序文和目錄是淺色絲欄,微黃略帶青,近於隱格。字體為乾嘉時期流行的
館閣體,有硃色圈句,色陳暗略紫。無書名頁。據鑒定,約在乾隆後期至嘉慶年間抄
成。現藏於上海圖書館。稱戚滬本。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據 「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線裝二十冊;一
九七五年六月出平裝八冊。一九八零年五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冊。
戚寧本第六
又稱南圖本,脂寧本。
題石頭記,見每頁中縫。
今藏於南京圖書館,卷首有戚蓼生之石頭記序,故稱戚寧本。
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冊,共二十冊,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
行款格式與戚本全同。但無格欄。
一、此本抄寫字跡,有的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幾乎與戚本全同,凡有正付印
改過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
一、據高一涵分析,此本約在咸同年間抄成。
一、今存書上有標簽 「澤存書庫藏書 子部 小說家類 平話之屬 清曹雪芹撰 石頭記
八十回 二十冊 抄本」。
一、鈔本所用毛太紙,黃軟。幾一色,不暗。蛀痕有無及大小不一。
戚寧本有謂在一九三零年前後曾屬崑山於氏,後歸偽內務部長陳群 「澤存書庫」。
日本投降之後,陳群畏罪服毒自殺。
④ 關於紅樓夢的電視劇有哪些...
1927年電影版《紅樓夢》
1929年電影版《紅樓夢》
1944年上海中華電影公司電影版《紅樓夢》
1952年香港長城電影版《新紅樓夢》
中國電影《紅樓夢》(越劇,1962年)
1962年香港邵氏電影《紅樓夢》
1977年香港佳視版《紅樓夢》
1978年台灣電影《新紅樓夢》
1983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1989年北影版《紅樓夢》
2002年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2007年經典版數字越劇舞台藝術電影
2010年版紅樓夢2010年版紅樓夢
2012崑曲電影《紅樓夢》
新版越劇《紅樓夢》
⑤ 紅樓夢到目前一共拍了多少個不同的版本了
紅樓夢到目前一共拍了24個不同的版本。
經典版:
1962年岑范執導越劇電影《紅樓夢》
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
電視劇版:
1975年香港tvb版電視劇《紅樓夢》
1977年香港佳視版電視劇《紅樓夢》
1978年台灣華視電視劇《紅樓夢》
1983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1996年台灣華視版電視劇《紅樓夢》
2009年李平導演電視劇《黛玉傳》
2010年李少紅導演電視劇《新紅樓夢》
電影版:
1924年京劇電影《黛玉葬花》
1927年復旦影片公司版電影《紅樓夢》
1929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電影版《紅樓夢》
1944年卜萬蒼執導電影《紅樓夢》
1949年香港粵語電影《紅樓夢》
1952年電影《新紅樓夢》
1954年香港粵語電影《大觀園》
1956年香港畢虎導演電影《紅樓夢》
1961年香港邵氏電影《紅樓夢》
1977年香港邵氏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8金漢導演電影《新紅樓夢》
1989年大陸北影版《紅樓夢》
2007年經典版數字越劇舞台藝術電影《紅樓夢》
2007年胡雪陽執導新版越劇《紅樓夢》
2012年龔應恬執導崑曲電影《紅樓夢》
⑥ 紅樓夢舊版本電視劇有哪幾個
1927年電影版《紅樓夢》
1944年電影版《紅樓夢》
1962年香港電影《紅樓夢》
1962年香港電影《紅樓夢》
1977年香港佳視版《紅樓夢》
1978年華視《紅樓夢》
1978年台灣電影《新紅樓夢》
1983年華視《紅樓夢》(第二版)
1987年版《紅樓夢》
1989年電影版《紅樓夢》
1996年華視紅樓夢(第三版)
2009年電視劇《黛玉傳》
⑦ 紅樓夢影視劇到現在有幾個版本了,
版本太多了,影視版均有。
最熟悉的是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經典。
林黛玉——陳曉旭(已故) 賈寶玉——歐陽奮強 王熙鳳——鄧婕
薛寶釵——張莉 賈母——李婷(已故) 晴雯——張靜林(安雯)
襲人——袁玫 史湘雲——郭霄珍
最新的是2010年版紅樓夢。
主要少年、童年演員:
賈寶玉——於小彤 林黛玉——林妙可(童年)/蔣夢婕(少年) 薛寶釵——李沁 妙玉——高洋 史湘雲——吳青芷 賈元春——王彥華 賈迎春——李若嘉
賈探春——張馨予 賈惜春——王培禕
成年演員;
賈寶玉——楊洋 林黛玉——蔣夢婕 賈母——周采芹 王熙鳳——姚笛
1927年電影版《紅樓夢》
1929年電影版《紅樓夢》
1944年電影版《紅樓夢》
1952年香港電影版《新紅樓夢》
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
1975年香港tvb版電視劇《紅樓夢》
1977年香港佳視版《紅樓夢》
1978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1978年台灣電影《新紅樓夢》
1983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
1989年電影版《紅樓夢》
1996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2002年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2007年經典版數字越劇舞台藝術電影
2010年版紅樓夢
評劇《紅樓夢》
黃梅戲《紅樓夢》
1962年版越劇《紅樓夢》
1999年版越劇《紅樓夢》
2009年出品游戲《紅樓夢》
⑧ 以前拍過幾部紅樓夢毛舜筠演的林黛玉是港台版的
影視紅樓
最早將《紅樓夢》故事搬上銀幕的是梅蘭芳。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將梅蘭芳演出的5出京戲片段,拍攝剪輯成一部兩本長的戲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襲人》……
1927年電影《紅樓夢》:林黛玉-陸劍芳 賈寶玉-陸劍芬。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紅樓夢》影視作品,它的結構十分巧妙,以劉姥姥為全劇結構的主線,頗有點「後現代」意味。上海復旦影片公司。
1929年,夏佩珍,殷明珠,嚴月嫻版電影《紅樓夢》。上海孔雀影片公司 1936年,有聲故事片,李雪芳,馮俠魂版《黛玉葬花》。上海大華影業公司
1939年,顧蘭君,梅熹,白虹版《王熙鳳大鬧寧國府》。上海新華影片公司
1942年,《紅樓夢》。偽「中聯」影片公司 1944年電影《紅樓夢》:林黛玉-周璇 賈寶玉-袁美雲 薛寶釵-王丹鳳 此時正處於中國電影的一個黃金時期,演員都是當時紅得發紫的大明星。上海昆侖公司
1951年,言慧珠,林默予,路珊版《紅樓二尤》。上海國泰影片公司 1952年,李麗華,嚴俊,陳娟娟版《新紅樓夢》。導演:岳楓,香港長城影片公司
1962年,童芷苓,王熙春版《尤三姐》(京劇)。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1962年香港電影《紅樓夢》:林黛玉-樂蒂 賈寶玉-任潔 薛寶釵-丁紅 襲人-丁寧 賈政-趙雷 茗煙-胡金銓 傻大姐-沈殿霞。香港邵氏電影公司
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林黛玉-王文娟 賈寶玉-徐玉蘭。非常不幸,由於政治原因,這部片子一拍出來就被禁了,直到80年代才解禁。 1975年香港無線(TVB)版電視《紅樓夢》:林黛玉-汪明荃 賈寶玉—伍衛國 薛寶釵—呂有慧。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子里有個跑龍套的後來成了巨星,他就是扮演蔣玉菡的周潤發。 1977年香港佳視版電視《紅樓夢》:林黛玉-毛舜筠 賈寶玉-伍衛國 薛寶釵-米雪。
1977年香港系列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林黛玉—張艾嘉 賈寶玉—林青霞 薛寶釵—米雪 紫鵑—狄波拉。導演:李翰祥,香港邵氏電影公司 1977年香港電影《紅樓春上春》:林黛玉-黃杏秀 賈寶玉-張國榮 薛寶釵—沈杏妮 襲人—陳維英 賈政—關海山 。這是張國榮的第一部電影,也是一部三級片。香港思遠電影公司
1977年香港電影《紅樓春夢》:王熙鳳-余莎莉 賈蓉-思維 賈瑞-田青 賈璉-於榮 賈珍-詹森 柳湘蓮-顧冠忠 尤三姐-劉雅英。導演:牟敦芾,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性質同上) 1978年台灣電影《新紅樓夢》:林黛玉-周芝明 賈寶玉-凌波 薛寶釵-李菁 賈母-李麗華 賈政-趙雷。 1987央視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林黛玉—陳曉旭(已故) 賈寶玉—歐陽奮強 王熙鳳—鄧婕 薛寶釵—張莉 鴛鴦—鄭錚 賈璉—高亮 賈母—李婷(已故) 史湘雲—郭宵珍 賈探春—東方聞櫻 賈赦—李頡 尤氏—王貴娥 王夫人—周賢珍 邢夫人—夏明輝 賈惜春—胡澤紅 賈瑞—馬廣儒(已故) 賈迎春—牟一/金莉莉 賈珍—李志新 寶蟾—閻青妤 香菱—陳劍月 襲人—袁玫(枚) 晴雯—張靜林 尤三姐—周月 薛姨媽—李鳳 薛蟠—陳洪海 平兒—沈玲 巧姐—李端 秦可卿—張蕾 李紈—孫夢泉 賈元春—成梅。張道士—謝凌霄。最經典的紅樓夢版本,影響力非常大,之後的許多紅樓夢片子向它看齊。 導演:王扶林,編劇:周嶺。
1989年北影版系列電影《紅樓夢》:林黛玉-陶慧敏 賈寶玉-夏菁 薛寶釵-傅藝偉 王熙鳳-劉曉慶 賈母—林默予 劉姥姥—趙麗蓉 秦可卿—何晴 紫鵑—陳紅。導演:謝鐵驪。這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版本,當年曾經獲得多項金雞獎,現在也偶爾能在電影頻道發現它的影蹤。
1996年,鍾本偉飾寶玉,張玉嬿飾黛玉,73集電視劇《紅樓夢》。導演李英,台灣華視電影公司,也是一部經典之作。華視演員表:演員 角色 鍾本偉 賈寶玉 張玉嬿 林黛玉 鄒琳琳 薛寶釵
2002年,30集越劇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浙江省文聯浙江長城影視公司 2006年,香港無線TVB電視劇《玉面玲瓏》:蔡少芬—王熙鳳 馬德鍾—賈璉 蓋鳴暉—賈寶玉 楊思琦—林黛玉。這部電視劇至今仍未開拍,個中原因,不得而知。
2009年,由李平擔任導演的《黛玉傳》開拍(2009年7月14日殺青)。出品方:法制日報社影視中心,恆娛星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閔春曉飾演林黛玉,馬天宇飾演賈寶玉,鄧莎飾演薛寶釵
2010版紅樓夢拍攝完成
個人推薦98年的經典~~~~~~· 曉旭姐姐演的黛玉最棒了~
⑨ 紅樓夢電視劇有幾個版本 分別是哪幾年的
1987年的紅樓夢,就是看起來很古老的那一個,堪稱經典。
還有很多版本,比如:
1927年電影版《紅樓夢》
1929年電影版《紅樓夢》
1944年電影版《紅樓夢》
1952年香港電影版《新紅樓夢》
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
1975年香港tvb版電視劇《紅樓夢》
1977年香港佳視版《紅樓夢》
1978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1978年台灣電影《新紅樓夢》
1983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1987年大陸央視版電視劇《紅樓夢》
1989年電影版《紅樓夢》
1996年台灣華視版《紅樓夢》
2002年越劇電視劇《紅樓夢》
2007年經典版數字越劇舞台藝術電影
2010年版紅樓夢
評劇《紅樓夢》
黃梅戲《紅樓夢》
1962年版越劇《紅樓夢》
1999年版越劇《紅樓夢》
2009年出品游戲《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