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上下集電影免費
❶ 1949年渡江戰役
近代爆發的戰爭有很多,你知道在1949年爆發的渡江戰役嗎?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1949年渡江戰役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渡江戰役的背景
國民黨軍的部署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正規軍還有71個軍227個師的番號約115萬人,加上特種兵、機關、學校和地方部隊,總兵力為204萬人,其中能用於作戰的部隊為146萬人。這些部隊,多是新建或被殲後重建的,且分布在從新疆到台灣的廣大地區,在戰略上已無法組織有效防禦。
蔣介石為了贏得時間,依託長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軍力,等待時機卷土重來,一方面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隱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並出面提出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另一方面仍以國民黨總裁身份總攬軍政大權,積極擴軍備戰。將京滬警備總司令部擴大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任命湯恩伯為總司令,統一指揮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東部的 軍事 ,會同華中「剿匪」總司令部(4月改稱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司令白崇禧指揮的部隊組織長江防渣肢御。到1949年4月,國民黨軍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餘公里的長江沿線上,共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人的兵力。其中,湯恩伯集團75個師約45萬人,布防於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間800餘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團40個師約25萬人,布防於湖口至宜昌間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時,以海軍海防第2艦隊和江防艦隊一部計有軍艦26艘、炮艇56艘分駐安慶、蕪湖、鎮江、上海等地的長江江面,江防艦隊主力計艦艇40餘艘分駐宜昌、漢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軍4個大隊計飛機300餘架分置於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陸軍作戰。
此外,美、英等國也各有軍艦停泊於上海吳淞口外海面,威脅或伺機阻撓人民解放軍渡江。
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指導
粟裕晚年談到渡江戰役時說:渡江不緊張,國民黨的江防算不了什麼,那時我們的火力已經超過並壓倒敵人了。當然,我們在戰術上和具體部署上是很重視很周密的。
粟裕對渡江作戰的必勝信念,是建立在友梁攔對敵我戰略態勢的科學分析和豐富實踐 經驗 基礎之上的。 抗日戰爭 期間,他曾經在南京至江陰段三次 成功 地率軍渡江。1940年,他率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主力部隊渡江北上,執行開辟蘇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1944年,他率領蘇中主力部隊和地方幹部近萬人分兩路渡江南下,執行向蘇浙皖邊發展的戰略任務。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他率領蘇浙軍區部隊和地方幹部6萬餘人分批渡江北進,貫徹執行「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那三次渡江,都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採取出其不意、避實就虛的戰法,選擇敵人的薄弱部位偷渡。粟裕從三次渡江的實踐中體會到,長江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防線。這一次是粟裕第四次率好胡軍渡江作戰,他已有成竹在胸,並且進行了長達十個多月的准備。
渡江戰役
粟裕認為,即將進行的渡江戰役,是在南線戰略決戰勝利,把蔣介石的精銳部隊殲滅在江北以後進行的,與中共中央1948年初設想的渡江南進大不相同。一是形勢任務不同。那時,中共中央 決定 渡江南進的目的是將戰爭引向國民黨深遠後方,調動中原戰場國民黨軍隊20個到30個旅回防江南,以扭轉中原戰局, 發展戰略 進攻。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358萬人,解放區總人口達到約2億人,在 政治 上、戰略上、數量上和技術上都取得了優勢,而蔣介石賴以發動內戰的精銳主力部隊已被消滅殆盡,殘存的作戰部隊僅有146萬人,國民黨反動集團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都已瀕臨總崩潰境地。人民解放軍「全國作戰的總任務,是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摧毀國民黨統治機構與殘余軍事力量」。二是斗爭更加復雜。這次渡江作戰是在國共兩黨重開和平談判的政治背景下進行的。蔣介石玩弄「求和」、「引退」陰謀,企圖保住江南半壁江山,伺機卷土重來。長江沿岸,特別是京滬杭地區,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重要基地,對戰後新中國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次渡江作戰不是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軍事斗爭與政治、經濟、外交斗爭相結合的復雜斗爭。它不僅要與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密切配合,而且要准備對付帝國主義者可能的武裝干涉;不僅要在軍事上打敗敵人,還要在政治上打垮敵人;不僅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還要考慮到戰後的經濟恢復和建設問題。三是作戰方法不同。這次渡江作戰,是在人民解放軍佔有強大優勢條件下,採取以實擊實的戰法,大部隊公開地、寬正面地強渡。作戰地域之廣闊,參戰兵力之眾多,作戰方式之復雜多變,不僅在解放戰爭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國以至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僅第三野戰軍參戰部隊就有65萬人,擔負著700餘公里正面、300餘公里縱深的作戰任務,既有江河進攻戰,又有野戰追殲戰,更有解放戰爭中最大的城市攻堅戰,要求進行更充分、更扎實、更科學、更嚴密的准備。
渡江戰役的經過
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悍然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天夜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照預定部署發起渡江作戰。
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 命令 》,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渡江作戰開始以後,粟裕通宵堅守在指揮所里。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說:「為了保證渡江戰役勝利,今夜你們誰也不能睡,我也不睡。你們不要考慮我的休息,有什麼情況馬上告訴我,我就守在電話機旁。」
人民解放軍中集團首先實施渡江作戰。千帆競發,強渡「天塹」,只用一個多小時就突破魯港至銅陵段蔣軍江防陣地,攻佔銅陵、順安、繁昌、峨橋等地,把蔣介石的千里江防攔腰斬斷。
粟裕直接指揮的東集團4個軍在江陰至揚中段渡過長江後,迅速突破蔣軍防禦陣地,打退敵人3個軍的多次反撲,建立了東西50公里、縱深10公里的灘頭陣地,繼續向縱深進擊。劉伯承指揮的西集團在江西省彭澤縣至安徽省貴池縣地段突破敵人江防,並迅速向縱深發展,隔斷了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系。蔣介石集團苦心經營3個多月的長江防線頃刻土崩瓦解。
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政治爭取和中共地下組織的策動下,江陰要塞國民黨守軍7000多人起義,生俘要塞司令戴戎光,並立即調轉炮口支援解放軍渡江作戰;國民黨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所部25艘艦艇在南京附近起義,另一部23艘艦艇在鎮江投降,其餘海軍艦艇逃往上海,蔣介石部署在長江的海軍艦隊頓告瓦解。
華東軍區海軍在白馬,由第三野戰軍機關部分幹部、教導團和在蘇中「土海軍」海防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蘇北軍區海防縱隊,以及起義、投誠的國民黨海軍艦隊等部隊組成。後來,就把四月二十三日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 紀念日 。
粟裕率領三野指揮機關渡江南進,特地到江陰要塞視察,接見了組織起義的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等人。粟裕說:「你們為大軍勝利渡江作了重要的貢獻,為黨為人民立了大功,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人民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渡江成功,國民黨反動派亂作一團,倉促部署實行總退卻,代總統李宗仁率領留在南京的國民黨政府部分機構人員逃出南京。粟裕根據各方面情況判斷,「南京敵已極形混亂,正向南或向東撤退」,指令各部加速渡江,截殲逃敵。粟裕的電令指出:「如南京之敵逃竄,則三十五軍應即渡江進佔南京,維持秩序,保護敵人遺棄之一切公私財產,該軍應特別注意遵守政策,嚴肅城市紀律。」
4月23日,在南京中共黨組織和人民群眾接應下,第三野戰軍部隊勝利進佔南京,沖進蔣介石的總統府,降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統治中國38年之久的中華民國覆滅暨專制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覆滅。
人民解放軍沖破長江天險、解放南京的消息傳到北京,毛澤東興奮異常,揮筆題詩: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渡江以後,粟裕在三野幹部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渡江戰役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意義」,「單從軍事上去看國民黨的崩潰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從政治上去看。我們不僅在軍事上過了江,而且在政治上過了江」。
渡江戰役的意義
渡江戰役,亦稱京滬杭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為而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❷ 渡江戰役簡介
渡江戰役簡介如下:
渡江戰役,亦稱京滬杭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
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戰役自1949年4月21日開始,至1949年6月2日結束。
(2)渡江戰役上下集電影免費擴展閱讀:
紀念館
渡江戰役紀念館:
渡江戰役紀念館於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濱湖新區的巢湖之濱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老如規劃場地成半島狀突出巢湖,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紀念館已於2012年4月份正式開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
1984年4月在挹江門城樓成立渡江勝利紀念館。2009年4月配卜為紀念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長江之濱、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勝利紀念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由主館侍賣啟區、渡江勝利廣場、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城樓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餘平方米。
❸ 電影《渡江!渡江!》觀後感 初中500字
描寫思路:以《渡江!渡江!》這部電影內容作為主題,真實得描述讀後感受,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上下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我們現在的學習、工作、生活一片祥和,一片安逸,可這些卻是我們的先人用他們的汗水、血水、淚水換取來的……
相信大家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定十分熟悉,而《渡江!渡江!》這部以真實的故事拍攝的電影便是關於它的。它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的宏大歷史事件作為背景,以「濟南第一大團」大功連渡江前後的故事為主體,謳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聽黨指揮、英勇善戰、服務人民的光輝歷史。
在渡江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建立一個新中國,前赴後繼,死傷了不少英雄好漢,看到那些已故的,英雄們,好漢們,不怕犧牲,能征慣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為那些在戰場硝煙中死去的英雄們感到痛心,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他們,看完後,一股敬佩的感情油然而生,我對他們這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而產生了敬佩、敬仰之情,那是一種氣概,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氣概!
仔細回味一番後,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想:雖然我們現在沒有一身抗敵的好本領,但是我們可以用大腦為時代、為祖國做出奉獻,在這個安逸和平的時代,我們要警鍾常鳴,我們國家還不夠強大,東部的小日本仗著美國撐腰,妄想霸佔我國的釣魚島,南部美國挑動周邊國家對我國南海諸島垂涎欲滴。
我們應該從小就要有一顆愛國的心,滿懷著一腔報國熱忱,更要珍惜現在前人給予我們的美好的生活,安定的環境,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盡自己的一份力去為祖國做出貢獻,讓美國等反動勢力不敢輕舉妄動,讓祖國跟著時代的腳步並發、讓祖國跟著時代的腳步進步!
要時刻記住我們是華夏的炎黃子孫,要為祖國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成為世界強國,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當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的青春綻放光輝,為祖國增添光彩!
《渡江!渡江!》感謝你讓我明白了這么多刻骨銘心的道理,讓我有了奮發的鬥志!
❹ 描寫49年渡江戰役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風雨下鍾山
主創:
編劇:艾煊、梁信
導演:袁先、韋林玉、里坡
攝影: 韋林玉
美術: 劉競生
作曲: 傅庚辰
主 演:張克瑤 王鐵成 劉錫田 杜雨露 斯琴高娃
八一電影製片廠1982年攝制
劇情:
1948年冬,解放戰爭進入新的階段, 國民黨政權已搖搖欲墜。
除夕之夜, 蔣介石宴請軍政要員,席間拋出玩弄 「和談」陰謀的《元旦文告》,引起 國民黨內部各派系之間的激烈爭吵, 蔣介石大為惱火。
為戳穿蔣介石假和 談、真備戰的陰謀,中共中央主席毛 澤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爭取國內和平的八項條件,引起國民黨領導層一片混亂。蔣介石不得不在內外交困中宣布「下野」。
美國駐 華大使司徒雷登慫恿代總統李宗仁與 中共以「隔江而治」為條件進行和談 ,企圖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此時,淮海、平津兩大戰役勝利結束,解放大軍進逼長江。而退居溪口的蔣介石 卻繼續在幕後加緊部署長江防務,意欲保住蔣家王朝半壁江山。
面對走向 光明、統一,還是走向黑暗、分裂的 兩種命運決戰的歷史關頭,毛澤東主 席在中央五書記會上庄嚴聲明:「只 要共產黨人死不絕,中華民族就一定 要統一!」
1949年4月1日,國共和談在北平舉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 劃江而治」的和談方案,使談判破裂 。
4月20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布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 雄師強渡長江,摧毀了國民黨軍隊苦 心經營的長江防線。
國民黨代表團團 長張治中聞訊,即宣布代表團解散。 周恩來懇請代表們留下一起共事,並 使張治中一家人在北平團聚,避免了「第二個張學良」的悲劇
。解放軍過江部隊乘勝前進,勢不可擋,一舉解放南京城,結束了國民黨的統治。中國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本片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 化裝獎(顏碧君、李遵訓、許建新、 張家懋)、最佳煙火獎(於澤、王全榮、邱必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
❺ 渡江戰役簡介
三大戰役結束後,蔣軍主力已被殲滅。但蔣介石仍不甘心失敗,在美國的策劃下,一面與我假和談,一面部署江防,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我南進。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反動政府最後拒絕在國內和平協議上簽字。2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和總前委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先後發起渡江。百萬雄師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國民黨軍的江防,占搏改領貴池、銅陵、蕪湖和常州、無錫、鎮江等城,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23日,第三野戰軍一部解放了國民黨22年來的反革命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我基友判軍全線渡江後,蔣介石為了避免其江防部隊被分割圍殲,令所有部隊火速向浙贛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圖控制皖浙告孫贛山區,構成新防線繼續頑抗。據此,我東集團和中集團於27日在吳興會師後,29日在廣德地區全殲敵5個多軍。接著分路追擊,於5月3日解放杭州。西集團突破江防後,以徽州、上饒、貴溪為目標,多路向南追擊,5月7日控制了浙贛路,切斷了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的聯系,粉碎了敵組織新防禦線的企圖。5月14日,第四野戰軍從武漢以東團風至武穴地段南渡長江,16日、17日解放武漢三鎮。22日,第二野戰軍一部解放南昌。27日,第三野戰軍主力攻佔全國最大城市上海。6月1日,我軍乘勝解放崇明島。至此,渡江戰役勝利結束。
渡江戰役,是繼三大戰役後,我軍又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行動。此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和蘇、浙、贛、皖、閩、鄂廣大地區。這一勝利,為進軍華南、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加速了全國的解放。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