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伏妖電影天堂
1. 電影《悟空傳》和小說,你更喜歡哪個
還是喜歡小說
看一部電影,想了快半個月才想出來的文字。肯定是慢了。
悟空傳,那部寓言小說,當年看成了激情燃燒的西遊。
現在看電影,年輕人看到的仍然是激情燃。
我看到的卻只剩下規矩。
1
整部片子從開頭介紹開始,告訴我們這是個規矩的世界
地上有規矩,天上有規矩,哪哪都有規矩。
於是出來個猴子,偏偏是個例外,要破這個規矩。
於是出來個二郎,要保護這個規矩。
為了讓這個規矩看來那麼無可厚非,再起個名字,叫天意。
於是,在我來看,這部片子,就是講
60歲的你(天尊),命令40歲的你(楊戩)去敲打二十歲的你(悟空)。
這樣來看,一部充滿了規矩、而愛情只是點綴的電影,讓人會覺得,激情但不浪漫,燃但不合理。
於是,我開始回憶《悟空傳》的文字小說了,
那裡雖然講佛、將禪、講造化,但是,那裡是給愛情做鋪墊。
於是,我開始懷念《大話西遊》,那裡雖然也有打、有斗,有特效,但是,那裡面講情大於講理,講理能讓人動情。
我看到這個電影裡面的「今何在」跟當年小說的「今何在」不一樣啊。
後來他說了,
他說,那個小說要忠實地拍成電影,需要6個小時;
他說,花果山要不是個村莊,成本要翻一倍;
他還說了好多,我貌似聽懂了。
他已經從悟空成長成了楊戩了。
他用一副開了天眼的姿態跟你說話的時候,
我知道了,他長大了。
雖然,電影裡面悟空最後的棒子好長好長,
但是,我冷眼看著那個燃到爆的棒子。
知道,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只是,過了這個坎,還會有下一個坎。
戲裡面,楊戩就是下一個坎。
現實裡面,「錢」就是導演的坎。
5
上面就是我看電影以後的無病呻吟。
總結來說,這部電影若沒有小說打底,國產電影裡面,及格分是不錯的。是那種典型的故事沒講好,金句還不少的電影,但是總是哪裡有別扭的地方,再看今何在後來在豆瓣發的那篇長文,我似乎知道了些許原因。他太在意所謂的口碑了。又想把故事講得燃爆了,又想籠絡舊的小說的擁躉,又想在經費上面不突破,又想把故事講華麗。想法太多,辦法不多。最後成了這樣。
有位老同志跟我講過一句話:「說不清就別說」。
我覺得用在別的地方也挺好,譬如電影,若想講個燃爆的故事,那就踏踏實實講,若想深挖點人性,那就仔仔細細地挖。甘蔗沒有兩頭甜,想站著把錢賺了,得先修煉成姜文那樣的鐵骨和鐵頭。這部電影,所有的枝枝節節都有齊全了,就只能讓人覺得熱熱鬧鬧想討好好多人,但是總是欠了點什麼。
最後,喜歡看特效的,可以看看。真想看故事、看情節、看精彩的。還是再重讀一遍原小說,原小說真比這個電影好。西遊這個大IP,還能再拍好多次,但是《悟空傳》這個IP還能再繼續輝煌么?老今得下點功夫了。
2. 五行伏妖的內容簡介
2011年由周迅導演、和梁朝偉主演的《五行伏妖》是周迅執導的一部以「道長捉僵屍」為題材的微電影。《五行伏妖》中梁朝偉的道長造型神似經典的「僵屍道長」林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