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電影 » 洛麗塔電影天堂

洛麗塔電影天堂

發布時間: 2022-02-07 10:15:06

㈠ 怎麼評價洛麗塔

《洛麗塔》中的故事也飽受道德爭議,但實際上,《洛麗塔》的側重點根本就不在於道德或是情色。確切點說,納博科夫用精湛的文筆,成功地將整部小說塑造成了一部審美價值極高的作品。

同時,納博科夫也將洛麗塔詩化,將亨伯特此前的悲痛經歷詩化,書中的各種場景如童話故事一般,讀者又何來憎恨。納博科夫對於故事的詩化,是使得亨伯特能夠博得人們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種詩化自然也是靠納博科夫登峰造極的文筆來實現的。

如小說《洛麗塔》的開頭:洛麗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小說的開篇就如此驚艷,給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在驚艷之後,當我們看完整部小說再來細細品味這句話時,又會有無限的感觸。

(1)洛麗塔電影天堂擴展閱讀

劇情介紹

電影《洛麗塔》的故事主線是講中年男子亨伯特·亨伯特,因少年時期的創傷成為戀童癖,迷戀9到14歲的小女孩,機緣巧合下,他盯上了房東太太早熟的女兒洛麗塔;

為了接近這個12歲的小姑娘,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妻子死後在繼女的誘惑下和她發生了關系,之後,亨伯特利用零用錢、漂亮衣服等小女孩喜歡的東西控制住她,讓她成為滿足自己戀童癖好的對象。

㈡ 剛把電影版洛麗塔看完,有看過的朋友嗎可否分享下你的觀後感。。。

「世界上最黑暗的領域,只有當文學的光照進去的時候,才能漸漸地透出光亮,才變得可被認知。描寫黑暗的世界是一個寫作者的責任,也需要有莫大的勇氣。」如此,納博科夫是勇敢的,因為他為我們帶來了《洛麗塔》。

—題記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就像亨伯特見到洛麗塔的第一眼就決定住下來一樣,這樣短促有力而又深情款款的開篇,足以吸引我看下去。

隨著亨伯特輕輕念出那充滿魔力的三個字:洛一麗一塔,
口裡像咬破沾著露水的紅色櫻桃,有淡淡酸甜盪漾開來。

那時她正趴在草坪上看一本畫冊,翹起的腳丫顫動著;身上不時被轉過來的灑水噴頭澆到,

濕透的衣服在身上勾勒出業已長成的青春曲線,金色的陽光透過樹枝的縫隙,溫柔的落在她的身上,
蜂蜜樣的肩膀,綢子一樣柔嫩的脊背,栗色的頭發。

她忽然抬起頭來,對他回眸一笑,露出了矯正牙齒的牙箍。一派燦爛純真。

「Beautiful ! It』s beautiful !!!」不由要同他一起感嘆,感嘆純真,

更感嘆隱匿於純真背後「輕佻女童尖酸的優雅,極為病苦地充滿慾望。」

我是不贊同把單純把「洛麗塔」定義為「戀童」或者「亂倫」所謂性變態題材的。
亨伯特和洛麗塔並沒有血緣關系,如果不是為接近洛麗塔,他也成不了她的繼父身份。
而「戀童」從概念上是指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的畸愛。而對於未成年人,概念上是從生理年齡上劃分的。
這種劃分的科學依據很難明確。

舉例說我國刑法規定「14周歲以下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時期。」,可我們很難說14周歲的少年和15,16周歲的少年在心理和生理上有多大的差別。

有點扯遠了。

想說的是,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明裡,是非對錯的定義有著天壤之別。

如果亨伯特和洛麗塔身居同時代不同的社會部群里,
比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就被視為成人的少數民族的部群里,
這是否還會引起人們形同罪惡畸戀的對待呢?

又扯遠了。亦別誤解我支持什麼不畸之愛。我不是支持更不是倡導。

我要表明的只是,

人性是復雜的。人的情感亦是復雜的。
有些情感在道德規范下未必是道德的,但既然存在就說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就不是人們憑單純去抹殺就消除的。
就像薩德描寫的虐戀和勞倫斯關於婚外戀的創作一樣,曾一度被禁止掩藏,但他們所描述的這一切終究是客觀世界的客觀存在,惟有正視,思索,才能客觀的認知。

再回到「洛麗塔」。

我之所以不認為亨伯特有「戀童」癖,是因為他並不是對所有的未成年美麗少女都有覬覦之心。

若是如此,相信這部電影或者小說也絕不會感動這么多人,且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在看完影片或者小說之後,感受到的是一種深刻真誠,又糾纏在愛情和罪惡感里不能自拔的痛苦之愛。是一個依託在成年人的外表下的少年之愛。

無疑,亨伯特從生理年齡和生活閱歷上都足以稱為一個中年男人。可他的愛情之心並沒有隨著年齡同步成長。自從少年時代的初戀,那個青春明媚的少女阿娜貝爾因病死去後,他的愛情就被阻隔在那個時候,阻擋了他以後歲月里任何其他浪漫韻事的發生。直到他遇到洛麗塔。那個一樣透著清純和明媚的少女,愛情的心才開始復甦。

甚至我們很難說,單從愛情的角度,少年之心的成年男人亨伯特和青春少女的洛麗塔,誰比誰更成熟。

有一種女孩是純潔天使和誘惑小魔鬼的化身。而那種骨子裡自帶的誘惑性感,甚至連那女孩自己都未必知道。比如洛麗塔。

「你必須是一個藝術家,一個狂人,一個無限憂郁的造物,你的慾望是冒著熱毒的氣泡,你詭譎的堅毅里有一股超肉慾的火焰永遠通紅,為了立刻辯認出,通過難以形容的特徵——輪廓象貓一樣的臉頰,柔軟的四肢,還有其它一些使溫柔的眼淚感到失望和羞愧的標志,我不能羅列下去——在所有孩子中辨認出那個銷魂奪魄的小鬼人精;她末被他們發現,自己對自己神奇的力量也一無所知。」

無疑,亨伯特是敏感的,藝術的,狂熱的,憂郁的,因為他辨認出,洛麗塔就是這樣的魅惑小精靈。天真揉和著誘惑。
事實上,我們從書里或者從電影里也無數次可以感受到這一點------

她晾曬衣服後故意從他腿上踏過去;

穿著睡衣出現在他面前,說被打字機吵醒;

把膨化食品穿在手指上一個個吃掉,喝牛奶留下一嘴牛奶泡沫;

送早餐時候光腳踩在他的腳上;

她利用小孩的身份公然觸碰他敏感的部位;

她去住寄宿學校之前,飛跑回來吻別他。。。。。。

要命的是,她這些公然的挑逗都可以唐而皇之,張揚大膽。然後看著他的緊張局促而狡猾嘻笑。因為,她是未成年少女。

而常理上,若有人說一個未成年少女在旅店裡勾引了中年男人,有人相信么?而事實上,一如他所陳述的那樣,他們的第一次交歡,竟是她主動「教導」他的。而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個。

當然,這樣的交歡亦是他想像了多個夜晚的。他愛她。愛她的身體並靈魂。一個成年人外表之下的少年人對少女的愛。少年般純粹,熱切,痴迷。

甚至,他未必比她成熟。在愛情的一開始,他就是緊張的,不安的,受控的。

雖然她時時任性,肆意而為,對他喜怒無常,他仍覺得是生活在天堂里。因為,他—愛—她!

如果可以,他想永遠和她相伴過只屬於他們的生活。然而洛,卻相反,則是使出渾身解數吸引一切能為其生活軌跡作證的人。奎爾第,就是其中一個。

他們經歷了長久的旅行後在他任教的小鎮住下來。她要有她正常的生活,一個十四歲少女的生活:上學,交朋友,演戲。他緊張擔心,阻止她和別的男性交往,她知道他愛她,害怕失去她,所以她盡可操縱掌握他們之間的一切。性已不再是新鮮好奇的刺激,而成了她索取金錢和滿足要求的威脅。

她愛他么?他說,「對她來說,我不是她的情人,不是個有魅力的人,不是知己,甚至根本不是人,而只是兩隻眼睛或是一隻肌肉發達的腳。」她不愛他,或許從來都沒有愛過,而最初的挑逗和誘惑,都只是出於一種新鮮好奇而已。

她把每次交歡後所得的錢積攢下來,有一天逃離了他。

他一如所有痛失所愛的人,瘋狂的找尋她的蹤跡,可一無所獲。直到三年後,收到了她的來信。一封要錢的信。

當他再次見到他的洛麗塔時,她已是個大腹便便的孕婦,臉上長了斑點,舉止邋遢,生活窘迫。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是這樣柔軟熱烈痴迷的情感。柔軟的要落下淚來。

如果你都相信這是「亂倫」「戀童」的話,那麼也請別懷疑這樣的柔情是愛情吧!拋開道德觀,如果我們只關注愛所包含的迷戀、依賴、付出和熱切,他們和我們所認識的愛有什麼不同嗎?沒有!

讓人心痛的是,她拒絕和他一起走,她甚至說出她從來就沒有愛過他。即使愛過人,她愛的也是曾經與之偷歡,因她拒絕拍攝裸照而把她趕走的奎爾第,那個同樣是中年的男人。

他是那樣的渴望著她,渴望著她的愛情和身體。但當他聽到這些,當他看到她接過錢時因為感激要吻他的時候,他痛的哭出來,推開了她伸過來的手。「不!你一碰我,我便死。」

他痛恨那個曾獲取了洛麗塔愛情的男人。痛恨那個獲得了洛的愛,卻傷害了洛的男人。他槍殺了奎爾第。

汽車在公路上歪歪扭扭的賓士著。身後是警笛的鳴叫聲。他的手上在滴著血,心裡亦是。

車子在高高的斜坡頂上停下來。遠處的村莊里傳來兒童的歡笑聲。他站在這高高的斜坡頂上,傾聽那微微的音樂般的震顫,傾聽那輕輕的嗡嗡聲中間或迸出的歡叫聲,然後他明白,那刺痛他的心肺的、令人絕望的東西並不是洛麗塔不在他的身邊,而是她的聲音再不在那和聲里了。

心瞬間痛沉下去。。。。。。

每個社會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道德標准。人需要它的保護,來維持社會的秩序,維持人類的尊嚴。而也因為這些人們自己制定的標准和秩序,使得某些客觀存在的人類情感必須隱秘在黑暗世界不見天日。只是那些隱秘在黑暗世界的情感是不是也是需要尊重的呢。

回顧《洛麗塔》從早期的禁版禁映到一躍成為為影響世界的100部文學名著之一,而作者納博科夫又憑此書被稱為「第一流的藝術家,一位具有偉大傳統的著作家……」這些歷史的變遷,是否說明了什麼呢?

愛是來自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表達。因其真切而可愛。如同中文繁體的「愛 」字和簡體的「愛」字,無論有「心」無「心」,那都是「愛」!只是,在現行道德體系的范疇內,有些「愛」成了與生俱來的原罪。

影片最早被翻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蘇軾對好友張先的調侃。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遂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個翻譯先讓人聯想到周星星的無厘頭喜劇片,和影片的基調完全不搭,還是喜歡《洛麗塔》這個譯名:

「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㈢ 洛麗塔電影的疑惑

洛介乎於小女孩和成熟的女人之間,既有天真爛漫的一面,也有成熟的心機,誰都不會知道她到底在想什麼,這才是洛的在男人心中的魅力所在

拿了4000給老公了
彈鋼琴那裡可能是要渲染一種來自上流社會黑暗靡爛的精神意識的體現吧,已經介乎於真實與幻覺之間了,就像噩夢一樣,男主角不也都崩潰了么

㈣ 洛麗塔的詳細資料,謝謝

小說《洛麗塔》 [編輯本段] ·出版時代 1955年,9月15日 ·作品簡介 在讀者、書評家、小說界中,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無疑是一部備受爭議的小說。2005年9月是《洛麗塔》出版五十周年,各國最有影響的文學出版機構,如美國的蘭登書屋,英國的企鵝出版社,法國的伽理瑪出版社,都相繼推出了這本富有爭議的名著的紀念收藏版。上海譯文出版社經過多年努力,終於贏得獨家中文授權,第一次在中國推出沒有任何刪節的完整譯本。 ·故事梗概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這段肉麻的情話是中年教授亨伯特的內心自白。1947年,亨伯特來到美國,任教於比利亞斯大學。他准備利用暑假的空閑時間寫成一部教科書,於是他來到蘭之蒂鎮的寡婦夏洛特·黑茲太太家寄居,在那裡他遇上了讓他一生魂牽夢縈的女孩:洛麗塔。亨伯特從餐廳里出來的時候看到了她,在太陽沐浴的一塊草墊上,半裸著,跪著,以膝蓋為軸轉過身,蜂蜜樣的肩膀和綢子一樣柔嫩的脊背讓人目眩神迷。 那位令人神魂顛倒的小妖精迷住了他。她在他的身旁晃來晃去,令他無法專心寫作,而她的母親也對他一見鍾情。黑茲太太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女兒對她亨伯特太太這個位置的威脅,在他們去滴漏湖度假的時候,黑茲太太還是以商量的口吻下達了命令:讓洛麗塔去夏令營。然後她給亨伯特寫了一封情書,向他求婚。雖然他愛的是黑茲太太的女兒,但他還是和黑茲太太結了婚。和黑茲太太結婚之後,洛麗塔成了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女兒。但他在日記里寫下的那些對洛麗塔的情感剖白還是紙藏不住火,被他的現任太太發現之後引發了一場家庭內部的劇烈爭吵。夏洛特一怒之下沖出家去,卻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撞上汽車一命嗚呼。 亨伯特和洛麗塔終於走到了一起。他開車去夏令營,將洛麗塔母親去世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她。他是興高采烈地去的,盡管他感到一點內疚。他把洛麗塔接走,先騙她說她的母親病了,住進了醫院。在路上,他們住進了一家旅館,在大堂,洛麗塔遇上了一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還有他的狗。晚上,當亨伯特將洛麗塔送上床,給她吃了安眠葯,自己出去走到旅館門外白色的台階上,這時,那個禿頂的老頭兒再次向他說了一些模稜兩可的話,但亨伯特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們在第二天早上完成了不倫之戀,而且他知道了,他甚至不是她的第一個情人。然後他們驅車往家趕。亨伯特越來越感到不安,覺得坐在旁邊的洛麗塔像個索命的小冤魂。她要求在一個加油站停一停,她下了車,很長時間沒有回來,當她重新上車時,要求亨伯特給她零錢,她要往醫院給媽媽打電話。亨伯特讓她先上車,然後向她吐露了實情,「你媽媽死了。」 從那時起,他們開始了遍游美國的旅行。在各種類型的住宿地中,他很快就喜歡上了「實用汽車旅館」———干凈、整潔、安全隱蔽,是睡覺、吵架、和好、貪婪而違法私通的理想場所。雖然是旅行,但實際上他們一無所覽,他們這漫長的旅行只不過是用一條迂迴蜿蜒的粘土路來褻瀆這個迷人、誠信、夢幻般的國度。最後,這段旅行走到了盡頭,亨伯特決定把他的「寶貝女兒」送到比爾茲利女子學校就讀。 一切似乎都很讓亨伯特滿意。但有一點是致命的,亨伯特無法容忍洛麗塔和其他男性在一起。當洛麗塔要求出演學校的話劇《幽暗的麗人》時,他斷然拒絕。但在洛麗塔用美色相誘之後,他還是妥協了,雖然他心裡很不痛快。亨伯特覺得她正在從他的掌握中逃脫出去,他只能用她每星期的零用錢來買她的歡心,但她對他越來越冷淡,彼此之間並無真正的快樂可言,亨伯特沉溺於性愛游戲,洛麗塔逐漸厭倦了這種不道德的生活。他們開始不停地爭吵。洛麗塔把從亨伯特這里要來的錢攢了起來,亨伯特覺察到了,預感到這是一個陰謀,一個讓他永遠也見不到洛麗塔的陰謀,這讓他火冒三丈。一次,爭吵之後,洛麗塔奪路而逃,在大雨中跑了出去。找到洛麗塔後,他們決定到外去散散心,西行去各地轉轉,這也許對於改善他們現在這種冷戰的狀況有好處。 在路上,亨伯特發現背後有人跟蹤,一輛「阿茲特克紅色敞篷車」老是在他們屁股後面跟著,它們之間的間距似乎雷打不動。當亨伯特在一個小鎮下車買眼鏡的時候,他在商店裡看到這輛車的車主下車和洛麗塔攀談。但當他趕過去時,這個黑衣人已蹤跡不見,他問洛麗塔:「那人說什麼?」洛麗塔說:「他問我要張地圖,肯定是迷路了。」亨伯特覺得不妙,立即掉轉車頭,往回開。 洛麗塔生病了,住進了醫院,醫生診斷不過是流行性感冒,沒什麼大礙,但要住院觀察一天,補充水分,好好睡一覺。第二天,當亨伯特打電話給醫院時,醫院醫護人員告訴他,有個人把她給接走了,自稱是她的叔叔,還帶著一條狗,看上去很和善。亨伯特大吃一驚,他馬上想到這些天來一直跟蹤他們的人,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大意了。他趕到醫院,和醫護人員大吵了一架,但於事無補。他踏破鐵鞋,一直找,找了幾個月,依舊不死心。 3年後的一天,他收到了洛麗塔從遠方發來的一封信,信上說她已結婚懷孕,急需用錢:「請給我們寄張支票來吧,爸爸。有三四百,或再少些我們就能對付得過去。」他讀信時拚命抗拒著它在他身心中引起的劇痛,他踏上了那條路,獨自一人按照信上寫的地址驅車前去。他以一個父親的身份來到女兒的新家,慰問他們,給他們錢,然後洛麗塔告訴了他真相,那個將洛麗塔從他身邊拐走的人正是那個禿頂像臟豬一樣的老頭兒,他的名字叫奎迪,是個編劇,有時還做點廣告。他是洛麗塔唯一真正愛過的男人。他把她騙走,為他拍一些色情照,洛麗塔不肯,於是她就給趕了出來。 雖然亨伯特仍然試圖挽回這段感情,但此時的洛麗塔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妖艷的小仙女了,亨伯特從他的口袋裡拔出了自動手槍,准備將一腔仇恨都發泄到那個拆散了他們的人身上。他找到了這個讓他憎恨一輩子的男人,把子彈射進他的身體,就像這是一隻該死的老鼠。他沒有一絲憐憫,沒有一點猶豫,他只知道,他要幹掉這個男人,為自己也為這段要命的戀情復仇。

㈤ 這是什麼電影,影源在哪裡找

洛麗塔,去電影天堂找找看,不過建議看原著的書,電影欠缺細節

㈥ 洛麗塔是什麼的 電影人物一樹梨壓一海棠是怎樣的電影

《洛麗塔》又名《一樹梨花壓海棠》,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亂倫戀情。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人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電影根據著名的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波科夫的同名小說《洛麗塔》改編。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圓買下了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客觀的數目。

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勃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了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的終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的12歲大。

1962年電影怪才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了納博可夫最具爭議性的小說《洛麗塔》。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里利用他獨有的黑色幽默和對納波科夫小說的深刻理解,試圖探討一個關於性慾的混亂與迷惑的主題(在37年後他又在《大開眼界》中再次回歸這個主題)。

十幾歲的洛麗塔成熟美麗,天性中有一種野性的味道。她討厭母親那一套清規戒律,從沒想做個因循守舊的淑女。處於青春期的她似乎在無意間勾引繼父,對誰都沒真感情,更是無心學業……當時的美國社會一片正氣,根本不接受這個站沒站樣、坐沒坐樣的洛麗塔,她簡直就是個異種。全美不止禁了電影,還把小說也列為禁書。

時光荏苒,社會上像洛麗塔一樣的問題女孩越來越多,90年代末,洛麗塔和40歲的繼父的畸形戀再次被搬上銀幕,沒想到新版彩色的洛麗塔依然如舊,在電影院,她還是坐沒坐樣,把腿翹到前排座椅上。直到今天,「洛麗塔」還是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就象她高高翹起的腿,永遠被視為「有傷風化」。

雖然小說《洛麗塔》1953年一經問世便遭各方非論。但是1962年搬上銀幕的電影《洛麗塔》則拍得含蓄而優美,黑白片的形式也使這個聳人聽聞的故事朴實了許多。片中並無過份的激情場景,甚至有評論認為該片有些「兒童化」。庫布里克巧妙地運用指甲油、門等一系列小道具,以柔和的燈光來描述這個亂倫故事。庫布里克並未將故事的主題訂為小說原作的「天真的墮落」和「世俗的強大」,而是以唯美的方式強調了主人公境遇的可笑與荒謬。

雖然扮演洛麗塔的演員有些成熟過頭,但演員的表演還是到位的。庫布里克以一種帶有喜劇意味的正劇的方式,再次展現了他影片中永恆的主題:人性在有規則社會中受到的壓迫。

㈦ 洛麗塔(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 電影1997年版那裡有下載迅雷狗狗和快車都沒有 希望留下具體鏈接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97230/

㈧ 洛麗塔和亨伯特發生了什麼

都是亨伯特的幻想,洛麗塔並沒有喜歡亨伯特,什麼也沒發生。

這部影片以男主人公亨伯特(傑瑞米·艾恩斯飾)自述的視角,以現在回望過去的方式串聯事件,感情豐富,敘事跳躍。

全片都是男性視角,講的是亨伯特如何愛小蘿莉,雪獅子的這篇文章輔以女性視角幫助影迷思考。

原著作者納博科夫創作過程中,展現了嚴肅作家的良心。美國的現實生活為他描寫洛麗塔與成年男子同居的大膽舉動,提供了活生生的事實案例。

納博科夫格外關注各種事故、性犯罪案件以及謀殺案的新聞報道,把有些案件的大致情形記錄下來,甚至有些原封不動地引入《洛麗塔》中。所有這些都是美國的社會現實,納博科夫收集資料,並把它們巧妙地排列組合,移植到《洛麗塔》中。

同理,《洛麗塔》是偉大的,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戀童癖的心理、行為,犯罪一出現苗頭時就予以打擊,以免產生後續悲劇;同時,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讓他們形成健全的世界觀,增強自我保護能力,使罪犯無可乘之機。

反向視角:

這種視角我們稱之為反向視角,世界上很多偉大的作品是反向視角,如中國的《水滸傳》,從強盜土匪的角度分析社會腐敗的根源;美國《教父》從賣毒品的黑幫剖析人靈魂墮落。我們除了打擊犯罪分子,還要不斷地修繕受害者。這就是反向作品的意義。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9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5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1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5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6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