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三微指的是什麼意思啊
『壹』 微電影的三個我指的是哪三個我
微電影說的三個我是指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成三個層次:本我、自我、 超我。本我是先天的本能,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是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追求完善的境界。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沖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范,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處於社會生活的現實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與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間,按照現實原則協調矛盾,盡可能地尋找權宜之計,是個體最終行為表現的決策者,時而管理本我,時而服從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動的目的和方向。
超我是人格系統中專管道德的司法部門。它由人的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構成,可簡單區分為「理想」、「良心」兩個層次,在「理想」中既包括自我理想,又包括社會理想。它是自我的產物,是自我傾向於社會外界那方面的因素生出的。
『貳』 電影艋舺里的「意義是三小」中的三小是什麼意思
「三小」是閩南語的俚語。
是「什麼」的意思。
因為「小」含有精液的意思,所以要注意使用的場合。大都是親昵的朋友或是同事之間開玩笑時使用。
陌生人使用這個字眼時,就充滿挑釁的氣氛了。
例如:看三小 = 看什麼
寫三小 = 寫什麼
講三小 = 說什麼
『叄』 電影的三要素指的是什麼
一個標准場景由三個要素組成:一是動力;二是價值;三是阻力
一是動力。這個場景到底是由誰來發起的,他/她想干什麼?目的是什麼?這一定要搞清楚。不少人拉起筆來就寫對話,但不知道這場戲主要人物想做什麼,於是寫幾句就寫不下去了。二是價值。甲約了乙到海濱花園,目的是求婚。他充滿了信心,這時的價值是自信,屬於正值。但乙卻沒有答應,還狠狠把甲罵了一頓。這時的價值從正值滑向負值,自信變成沮喪。三是阻力。任何一個場景都要有阻力,這才能構成沖突。一個警察來查案,敲敲門,裡面的人物居然就開了,說警察先生請進。這就不是一個場景。警察敲門,半天不開,後來終於有人開了門,說對不起,您找錯了,你要找的人住在隔壁。這就是阻力。雖然溫和,但也是沖突。不少導演把沒有沖突的戲叫「一順」。其實也挺形象。一順的戲都不好看。他向她求愛,她就答應了;他向他借錢,他立刻拿出存摺;他要抓住他,他一下就把手舉了起來。當然,直接寫作也不好。他向她求愛,她一個耳光打過去,你是什麼東西,還想打我姑奶奶的主意?他向他借錢,對不起,我沒有;他要抓住他,他反而一槍把他撂倒。可以換了思維。他求愛,她說好啊,其實根本不願意;他向他借錢,借拿出存摺,但突然發現上面已經沒有錢了;他要抓他,他束手就範,但卻掩護了頭兒逃走。所以,慾望的對立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