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小電影里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Ⅰ 一般網上聲稱手機免費注冊看聊天視頻或電影的是真是假
當然是假的,這些包月的一般聲稱幾元甚至幾十月/每月的,都是假的,只要注冊了,就會強行收費.並綁定你手機.如果你手機在用,而你注冊看一個月電影,過了這個月,一樣還會收你的費用,只要你不取消,就一直扣費.....一般取消的是發送0000個,到某個號碼上.然後再反復讓你確認....一般每條確認信息都是1元/條.如果看免費電影,推薦一個地方http://www.westmovie.com,網站上注冊,不需要什麼郵箱確認....手機注冊,點廣告等等!!!!!!很清爽!!
Ⅱ 電影《手機1》講的是什麼
《手機1》的劇情簡介:
《有一說一》的著名主持人嚴守一,在去電視台主持節目時,把手機忘在了家裡,這一個小小的失誤卻讓他的妻子余文娟發現了他與一個陌生女子間的秘密,回想丈夫在電視上笑容滿面,回到家卻神情恍惚:外邊滔滔不絕,對著她卻一言不發,妻子似乎明白了一切。
妻子就此提出離婚。戲劇學院台詞課老師沈雪是嚴守一的新任女友,兩人經過一段快樂時光後,沈雪發現嚴守一手機的響鈴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嚴守一的手機是放在震鈴上,改成了震動。這使沈雪產生了猜疑和嫉妒。
從此,嚴守一對手機和日常的談話再次產生了嚴重的恐懼。 某出版社的女編輯叫武月和嚴守一在火車餐車上偶然相遇,嚴守一無心為出版社寫書,但武月窮追不舍。為讓武月幫助下賣悔崗的前妻余文娟找個工作,嚴守一答應寫書,但從此後,他陵配脊的生活也變的「恐怖」起來。
(2)手機小電影里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擴展閱讀:
《手機》由馮小剛和作家劉震雲共同策劃。影片的陣容除了主角葛優以外,配角起用了很多的名嘴像鞠萍姐姐,董浩叔叔,足球評論黃建翔等等。爭議比較多的武月這個現代小三的扮演者范冰冰。
影片是馮小剛,他作為國內帶動賀歲片市場和概念的始作俑者,沉寂了兩年以後的作品。
電影《手機》的角色介紹:
1、嚴守一
嚴守一(葛優飾)是著名電視談話節目《有一說一》主持人,參加了電視台組織的短期培訓班,培訓班的授課老師叫沈雪(徐帆飾)。在課堂上,嚴守一認為這培訓班只尺滲是「走過場」,他不顧沈雪的招呼,在課堂上玩起了手機。
沈雪多次警告後,還將嚴守一的手機扔到了垃圾桶里,讓他在大庭廣眾下「丟了面子」。嚴守一和沈雪「不打不相識」,通過手機開始了一段新戀情。
2、武月
武月,某出版社的女編輯,和嚴守一在火車餐車上偶然相遇,對嚴守一窮追不舍。
3、沈雪
沈雪(徐帆飾)授課老師,在電視台組織的短期培訓班,擔任培訓班的授課老師。
4、費墨
費墨(張國立飾)本來是一坐而論道的知識分子,是一常把「厚道」掛在嘴邊,為人處世什麼道理都懂,老成穩重的人,卻也沒有經得住美色慾望的誘惑。
Ⅲ 用電影美學的觀點來點評《手機》或《大腕》,也可以兩個一起評!!要原創啊~
從《大腕》到《手機》
為什麼馮小剛去拍《大腕》,我遭到挫敗呢?跟我有什麼關系呢?其實沒有直接的關聯,跟我的立場跟我的位置有關聯。什麼關聯呢?是這部影片在三部賀歲片成功,馮小剛的名字成為了某種品牌,成為了某種票房感召力,而馮小剛的電影事實上幾乎成了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可以和好萊塢電影分市場的這樣的一個導演之後,馮小剛成功了。怎麼標志?馮小剛獲得了海外投資,《大腕》這部影片和他此前的影片一個重要的變化發生,重要的變化先不說影片本身是發生在投資。馮小剛得到了美國哥倫比亞(亞洲)公司投資,請大家注意,大家不用我說你們都知道這個事實,海外投資是大大地高於國內電影投資的,這幾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沒有一個導演不夢想自己得到充足的資金,在電影當中去充分地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我們講一個小例子,比如說我設計一場戲是在機場里發生的,最後我發現在機場拍攝太貴了,所以我就改了,我改一火車站。後來我發現北京站拍也太貴了,我就改一小城市,一小城市火車站。結果我最初構想的飛機場那樣的空間,所可能發生的故事,到了一個小城火車站的時候就被改變了。那當然一個藝術家多麼嚮往自己完全不考慮金錢的束縛,或者說有更多一點的更充足一點的資金,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是馮小剛是成功了。這個本身作為馮小剛成功的標志。
說某某某獲得了海外投資,以前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說你很成功,海外也看好你,所以他投資你的影片,准備把你的影片拿到海外去放映。我們大家知道比如說《霸王別姬》,比如說張藝謀的很多很多電影,都是用海外資金來拍攝。可是,馮小剛這個《大腕》的拍攝,他獲得了哥倫比亞(亞洲)公司的投資,這個投資卻是另一種海外投資。什麼海外投資呢?就是我給你錢,你拍電影,這電影就在中國放,並不是為了拿走放。那麼,為什麼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如此慷慨地要支持中國電影呢?在我看來,沒有不付錢的午餐。為什麼他要投資中國電影呢?很簡單,因為馮小剛當時是一個可以和其他的好萊塢電影分份額的導演,這個蛋糕馮小剛可以切走一塊,那麼我投資給你,再切下來的這塊蛋糕至少相當大一塊都裝到我兜里了。馮小剛當然拍攝的仍然是中國電影,但是在資金的來源和利潤的走向上,已經不再重新注入到中國電影市場和中國電影工業。
馮小剛他是中國電影的一條路,中國電影應該有很多條路,但是這樣的一條路是需要的,這時候我發現有人來買馮小剛了
在這部電影當中其實有很多馮小剛電影一一貫之的那種特點,被改變了。而這種改變,是一種損傷。因為在《大腕》當中的兩個喜劇式的角色,喜劇式的主角,和在《手機》當中的喜劇性的悲喜劇的主角,好像仍然是小人物,但是此小人物非彼小人物。我們《手機》更為清晰一些,我們說《手機》是一個開著寶馬車的小人物,我很難再相信他是一個你我中人。可能在座的也有人開寶馬車,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那麼我並不是說這樣的一個財富的標志,因為今天的現代的世界,所謂的財富,正是用這樣一種外在的品牌來標識的,我穿什麼牌子的衣服,我開什麼牌子的轎車,我住在什麼區域,所以,當這樣的一些符號出現的時候,這個小人物已經變了,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或者我直接地說變質了。那麼在《大腕》當中這兩個喜劇性的小人物仍然似乎是馮小剛式的小混混,而且是小騙子,可是這些小混混卻是一個可以為一個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來操辦葬禮的這樣的人物。那麼這是一個我說小人物的角色變了,小人物變質了,於是他那樣一種用溫情去呼喚,溫情滋潤我們的內心,用溫情去呼喚我們認同的能量,我認為極大地萎縮了。那麼整個的《大腕》的影片我看起來像一個連台喜劇,像一個連演小品,這是一個東西。
另外一個東西是馮小剛電影曾經那樣的獲得觀眾的熱愛和觀眾的擁戴,是因為馮小剛電影其實他不拒絕一些小小的溫和的偏見。比如說我們對於外國人的某種小小的微妙的排斥,我們在影片的細節當中,表現出一點點微妙的對外國人的小小地踩他一腳,小小地嘲弄他一把。比如說大家都記得在《不見不散》當中那個場面就是他們怎麼教美國警察,教美國警察說漢語。然後大家都看得好開心,因為表面上喜劇式的角色是葛優所扮演的小人物,但實際上我們看到一幫美國警察很莊重地坐在那裡學那些不可以的,是匪徒一般的警察的對白,那麼大家覺得非常開心,好像微妙地滿足了我們內心的那樣一點中華民族心理的需求。但是,到《大腕》當中我發現錢是很有力量的一個東西,中國古話說拿了人家手短,當這個資金是哥倫比亞公司投資的時候,我們看到所有的丑角所有的喜劇性的,所有的醜陋的行為在影片中的中國人內部發生,而到結局,戲劇性結局出現的時候,我們發現那個大腕是一位智者,是真正的導演。而且是人性喜劇的導演,他的死幾乎成了一個試金石,他在背後冷眼旁觀著這些人蠅營狗苟。那麼,這樣的一個微妙的錯位的發生,是馮小剛戰勝了偏見嗎?
《手機》在這個意義上說也將載入,我以為載入中國電影文化史,不是中國電影藝術史。因為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就是一部影片作為一則廣告,這個是一個巨型的廣告,而且就揮金如土的廣告業而言,是一個相當便宜的,而相當有效的廣告。整個的影片成為了移動通訊,摩托羅拉公司的廣告。那麼更具有諷刺性的是在這個影片當中大家是不是看過影片的很多版的海報,其中一版海報很好,遠看是一個手機,底下寫著《手機》,近看是一個手雷,對吧,這個手機要炸掉。《手機》或者叫現代文明,或者叫現代生存,它在給你提供無窮的方便的同時,攜帶著如此眾多的恐怖。而這種恐怖未必只有男人覺得恐怖。它一方面有這樣的一個效果,另外一方面整個的是在做手機廣告,今天的手機可以有多少種功能,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今天的移動通訊網路是何等的發達。
從《大腕》到《手機》,這兩部影片把它另列,原因就是你會看到資金或者資本的力量,是怎麼改變一個所謂藝術家,藝術家的創作軌跡,怎麼改變一部影片的表達。《手機》它一方面是,如果我們說《手機》是一個超級廣告。而《手機》事實上是一個超級廣告了,起到了一個超級廣告的功用,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這樣一個影片的資本,資金,其實是一種廣告資金的投放方式。我們要做廣告,我們投放多少給電視台,投放多少給報紙,投放多少給雜志,投放多少給街頭路邊的廣告。投放給一個電影做一個裡面完成一個軟廣告的功能,因為我們大家看過很多電影,我就不舉是什麼名字了,比如說一群孩子在一起珍貴地喝一個可口可樂,喝一杯可口可樂,大家分享一杯可口可樂,很感人的一個場面。看到山村的孩子把一杯可口可樂當作這么寶貴的東西,那你看片尾字幕,鳴謝可口可樂公司,這是一種所謂軟廣告行為。但是,《手機》的特殊之處,是在於它從頭到尾是一部廣告,關於手機的廣告,關於摩托羅拉的手機的廣告。那麼當你要給摩托羅拉公司做廣告的時候,當你要給跨國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做廣告的時候,當你要在這個廣告當中展示各種不同款型的,型號的摩托羅拉手機,同時展現它的最新功能,展現它的高端產品的時候,決定你的人物不可能是小人物,不可能是邊緣人,不可能是苦澀喜劇,不可能是出租汽車司機,不可能是在海外的邊緣去掙扎生存的人物,而他必須是在這個社會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的人,他才能消費品牌國際知名品牌的手機的高端產品。所以我說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決定他的小人物的溫馨的悲喜劇的故事必然變味,必然變質。這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形,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在這裡面,市場資金資本票房回報這樣的東西是可以怎樣地滲透到我們通常以為是文化藝術的這樣的一個領域當中,而且它對這個改變是多麼的內在。馮小剛在耗費他的象徵資本,什麼叫象徵資本?就是觀眾對他的信任,觀眾對他的期待,觀眾對他的喜愛。那麼從中國電影史和世界電影史的角度上去看,一個非常成功的深受觀眾熱愛的導演, 他只有三次機會。他如果三次濫用觀眾對他的信任的話,他基本上會耗盡他的象徵資本。所以我看到《大腕》,看到《手機》的時候,我看到馮小剛已經用了他第二個,它的第二次機會。
那麼馮小剛從那裡歸來?從大成本的商業操作的這樣的地方歸來,重新拍攝一個故事,一個小人物的故事,一個溫馨的苦澀的喜劇,來取勝的故事。是不是這樣的意思?馮小剛試圖歸來。那麼在這個意義上說,《天下無賊》,似乎是馮小剛原有的那樣一些脈絡開始復現。盡管這是一個可以詐騙或者盜取到寶馬的賊,不是合法的開輛寶馬車的大人物,那麼,盡管他是這樣的大賊,很成功的賊,很能乾的賊,但他畢竟只是賊。那麼用這樣的一個賊,我只是賊,和故事中劉德華不斷說的是狼,我是狼,我們是狼,用另外一個詞稱叫做過路鬼,我們是過路鬼,這樣的一些說法,馮小剛顯然刻意地要讓我們看到他是一個大賊,但是又要壓低他的身段,他只是個賊,只是個過路鬼,只是野狼,飢餓的狼。那麼這個飢餓,在影片當中我們看顯然不是形而下的飢餓,肚子餓,為了沒有飯吃去偷錢的那樣的小賊,這種飢餓我們說是一種慾望的飢餓。
故事中的劉德華所扮演的這個主角,是這樣的一隻飢餓的狼,但是顯然是一個在慾望意義上飢餓的狼。所以劉若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就不斷地說我們收山吧,我們罷手吧,我們夠了。然後他覺得開玩笑,我們怎麼會夠,我們不夠。那麼這樣的一個情節和這樣的一種敘述,本身用專業說法叫修辭策略,就是這是一個大賊。但是我們用很多東西把他壓低他的身段,壓低他的身價,讓他再度成為一個小人物,而且一個重要的細節,一個支撐著整個戲劇敘述的細節,使得這樣的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成立了,那麼就是動機很單純,線索很單純,是女人懷孕了。女人要做母親了,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作為賊的兒子出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作為賊長大,於是一種可能此前她不考慮的道德的和倫理的東西,一種信仰的或者宗教的東西,一種超越性的東西開始進入到了她的生活當中,這成為了一個整個劇情的推動性的因素。於是最後《天下無賊》如果說跟馮小剛以前的賀歲片有什麼變化的話?
覺得就是它更加情節劇化,此前是市民喜劇,現在更加情節劇化了,它是以情節,以情節的演變,以情感以溫情來打動你,盡管它延續了一些喜劇的元素,而且當然非常有趣了,就是說,有時候觀眾的期待,會相當地有力量。
看《天下無賊》的時候,發現現場中的觀眾不斷笑,好多我覺得不好笑的時候,大家也笑。但另外一個角度上我覺得大家去看馮小剛電影,又是去看馮小剛賀歲片的時候,大家太期待喜劇了。大家太期待喜劇效果了,所以有一點喜劇感的東西大家就發笑,因為我們幾乎付那個錢的時候,我們覺得付了一個要發笑的權利,一個可以去發笑的權利。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同樣我在電影院里看《英雄》的時候,那個劇場當中笑聲不斷,完全跟影片的喜劇效果沒關系,和觀眾的某種心理體驗有關系。
就馮小剛而言,《天下無賊》已經成了某種正劇,而不再是喜劇,更不是那種諧謔喜劇,以幽默以調侃,以噱頭而著稱的這樣一種諧謔喜劇。而是更多地往正劇的路上走。而另一個馮小剛的變化是這個影片當中如果說馮小剛仍然延續了他一貫的這樣的製作精良的這種傳統的話,那麼這個影片當中,它顯然和其他的影片相比,和馮小剛其他影片相比,它的技術含量大大地提高。就是在使用各種各樣的電影技巧的層面上,大大地超過了此前的馮小剛的電影。另外一個變化是,在這個影片當中,馮小剛所表達出來的一種對於秩序的尊重,超過了此前的馮小剛電影。原來我們說此前的馮小剛電影,它是那些在邊緣處游移的小人物,那些似乎總是不斷地生出不法之心,而並未有不法之舉的這種人物,這種小人物,但是他的小人物,其實和社會秩序總是有一點游移關系。像他《不見不散》,他把故事放到了美國場景當中,那麼這些作為新移民的華人,實際上和美國的主流秩序不發生關聯的,幾乎不發生關聯的,他們也不試圖尋找那個秩序來保護他們。到《沒完沒了》的時候,這個小人物似乎一步走出,要成為綁架者了,但是一個溫情的故事改變了這個東西,他那邊專門有這個場景,把她找去,然後她就一口咬定哪有這回事,都沒有,我是被綁架的人,我不承認我被綁架這個案件怎麼能成立呢,沒有真的冒犯秩序,但也從來沒有尋找秩序的保護。
但是在這個影片當中,我們看到一個變化發生了,就是一方面主人公是法外之徒,這個小人物是法外之徒,他是賊,是詐騙犯,是強盜,或者是一種不法的高技術工種。這是開玩笑,在這個影片當中,大量的這種賊技,賊特技,我說它是一個很有技術高技術的工種。那麼,他在這個影片當中,主人公是這樣的,他已經是法外之徒,但是一方面整個故事是一個法外之徒向主流社會回歸的故事。這一對男女,最後他們的愛,他們對於自己生後的生命,自己血肉的連續,自己孩子的期待,使他們成為了護法者,而不是冒犯法律的人。這是一個方面,而另外一個方面我們會看到,在這個影片當中,不僅是主人公向秩序回歸,他們仍然將必須為他曾經冒犯法律,而付出代價。首先是一個神勇的警察的出現,一個神勇的警察的形象出現。接下來是一個神勇的非常的通情達理的但是又毫不容情的,法不容情的,這樣的一個警察的形象。但同時,為了完滿一方面完滿秩序的表述,一方面完滿情節劇的,大家觀看情節劇是期待著一個溫暖的大團圓的結局,否則的話就不是情節劇了,又變成悲劇了。又要完滿大家這樣的心理撫慰,那麼兩個東西都要滿足的結果,這部影片當中,影片的工整之處也表現在這里,就是馮小剛選擇了這樣一個結局,讓劉德華所扮演的這個賊為了最終完成這個護法和歹徒搏鬥,死於歹徒之手。如果說他曾經冒犯法律的話,他用死來償付了,這是一個太過的償付,因為他無論怎樣都判不了死罪,可是他死了,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於是他不僅抵了他的罪,也抵了他的愛人或者他的妻子的罪。所以最後的網開一面,法網容情是在一個大的懲罰已經存在的前提下,而這個大的懲罰在故事中發生為自我懲罰,所以它是秩序的尊嚴,而不是秩序的殘酷。這是一個這部電影當中我認為馮小剛的一個變化。你可以說馮小剛更為成熟了,因為整個影片的工整圓熟,它的技術含量,大量的這種特技場景的使用,然後敘事細節的這種一如他此前電視劇當中的縝密,你可以說他是成熟了。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呢,歸來的馮小剛,似乎喪失了他此前的那種鮮活的,這是我個人的觀察,我個人的思考。喪失了他此前影片當中鮮活的,每一次都會有很多很多的令你意想不到的東西迸發出來的,而相反的我們遇到的是一個流暢的,工整的完整的溫暖的同時是一個標準的大眾文化。因為它除了給我們一個半小時的快樂,一個半小時的溫情和溫暖之外,他還給我們一種秩序的呼喚,一種秩序的呼喚一種強有力的教化的作用,而這個教化是如此的不露痕跡,我們在觀賞劇情當中,我們在對主人公命運的關心之中。
而另外一個角度上看,這個影片當中那種對於秩序的這種表述,還有兩個重要的線索在展開。那麼一個重要的線索就是這種通過劉若英所扮演的這個女主人公,她懷孕,渴望做母親,然後渴望做一個在孩子面前無愧的母親,和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最終戰勝了那個似乎永無厭足的慾望。而這一個轉變的發生,圍繞著一個近於聖潔的人物,就是故事中的傻根。它設定一個情節,說他在偏遠的山村長大,他是在青藏高原上面務工,所以他完全地遠離塵世。這個人物幾乎是一個神話式的人物,是一個充分神話式的人物。因為我們知道,商業化的過程或者全球化的過程一個重要的特徵是不僅是摧枯拉朽,而且是無所不至。你很難想像有一個山村是世外桃源,是與世隔絕的,因為一個簡單的東西和我們今天所在這個空間直接相關,電視媒體,是幾乎覆蓋到了此前人們絕對想不到能夠進入的外部世界能夠進入的空間當中,於是,世界在這樣的一個意義上被聯系在一起,於是世界在這樣一個意義上沒有世外桃源,沒有這個世界的喧囂熱鬧噪音繁華不至的地方。所以我說一個神話,那是一個神話式的人物。用這樣一個神話式的人物,在這兒我做一個開玩笑的聯想,我說馮小剛在提供給我們這些城裡人一個《甲方乙方》當中大款想像的理想鄉村,就是想像有那樣一片凈土,有這樣一些純潔的絕對純凈的人,而為了保護這個人的純潔的內心,我們最後的神話,最後的凈土可以去死,故事中的人物可以去死,這是一個另外一個在秩序的表述的意義上。
第三個在秩序的表述意義上,我想馮小剛一個是為了強化這樣的一個情節劇的豐富性,情節劇的可看性,這個情節劇的觀賞性,所以他選用了青藏高原。這樣他可以帶入大量的自然風光,異域景色,他也使得傻根這樣的一個人物的生存依據,如果傻根是在北京打工,在上海打工,我們很難說他這么純潔,他認為天下無賊,我們把他放到青藏高原上去,似乎有一線可能,有一線可能。那麼帶入這樣因素的時候,他同時帶入另外一個東西就是宗教。宗教的力量,但是顯然他沒有刻意強調這個宗教的力量,他與其說是在表達一種宗教,不如是說某種信仰,某種信念,某種人們在內心當中會珍視會視為神聖,會去固守的東西,
我覺得新的歸來的馮小剛,是不是還將飛去?或者還將繼續歸來?或者越走越遠?我不能夠斷言。因為我覺得我很喜歡一句話說在今天的世界上只有傻瓜才做預言。因為變化的因素太多了,因為不可測的因素太多了。所以我沒有任何把握,我並不是認為自己不是傻瓜,而是認為自己沒有任何把握,沒有任何資格去預言即將發生的事情,所以我不能夠做預言。但是我只是想馮小剛從《大腕》到《手機》,現在到《天下無賊》,那麼馮小剛所扮演的角色已經開始發生變化。曾經我說他是這樣的一個大眾文化的示範者,是這樣的一個楷模,而且他確實給這種普通民眾小人物和種種在這個現代生活的變化當中,可能獲得成功,但同時遭到挫敗,而且承受了壓力的小人物,以那樣的一個半小時的快樂,可能是一個半小時之後的還頗有一段時間的回味,想起來會心地一笑,或者朋友們之間來對一對暗號,對一對台詞,然後大家同時會心一笑這樣的一點的快樂,到他現在開始逐漸地成為了一個新的商業電影的這種規范的示範者,他在重新地嘗試或者展示說一個成功的商業電影當中可能包含的元素。而這些元素它不在於我們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商業電影同時都包含著那些元素,比如說風光加愛情,比如說打鬥,然後比如高科技,比如說奇觀這些都是盡人皆知的。但重要的是如何我們在一個作品當中組合它,把哪些因素和哪些因素成功地組合起來。所以,就大眾文化和商業電影而言,套路是有限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是組合是無窮的。你可以在不斷的組合排列當中生出新的故事。用我喜歡的一個說法,就是已經沒有新的故事,但是永遠有新鮮的嘴唇,新鮮的嘴唇講出來的老故事成了新故事,使我們聽出了幾分新意。
Ⅳ 電影親愛的是真人真事改編的嗎
電影原來是根據發生在深圳的真實故事改編。正是這種真實的元素,給予了電影震撼人的力量。這些電影人物的原型其實都有見諸報端,但他們的現狀如何,卻因為這部電影的上映而引發人們的關注。深晚記者上周采訪了所有主要演出人物的原型,為你講述這部催淚故事背後更真實的故事。
原型:彭高峰 電影人物:田文君 演員:黃渤
原型:高永俠 電影人物:李紅琴 演員:趙薇
原型:彭高峰妻子 電影人物:魯曉娟 演員:郝蕾
彭高峰:看到她,我恨不起來
2011年2月8日,彭高峰見到彭文樂那一刻,大聲嚎哭,所有人都被震撼了。這個七尺男兒,在見到自己的小孩時,禁不住淚如奔涌,和電影中的場景沒有兩樣。
「我還記得我小孩臉上的幾顆黑痣,一模一樣,和他一模一樣,我自己的小孩我認得!」當他把彭文樂緊緊抱在懷里時,似乎父子倆再也不會分開了。可就在下一刻,他看到和自己一樣痛苦的高永俠,他是喜極而泣,釋放所有負擔和悲傷,她則幾近崩潰,要和小孩分開了。
3年後見到自己小孩
2011年2月5日,當在深圳坐上飛往邳州的飛機時,彭高峰心裡七上八上。他不停翻看手機發過來的那張照片,覺得跟自己小孩真的太像了,他抱著很大的希望和期待。到邳州後雖然只有短短的3天,警方在走訪查證,他卻如坐針氈,非常著急,恨不得一下子看到那個照片中的小孩。對於抱走小孩的人,他幾次說過,很想拿把刀從錄像的那個背影刺下去。
在尋子的3年時間里,他做過好多次見面的夢,還跟著警方找過不下20次。北京、長沙、合肥、潮汕等地,他都奔走過,每一次都是筋疲力盡,最後見面後非常失落非常沮喪。「那時,每一次的尋找,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折磨!」有一段時間里,彭高峰瘦得剩下55公斤,他妻子也在憂慮和掛念中,瘦得只剩35公斤多。
幾次想手刃「仇人」的彭高峰,在見到小孩那一刻,他忘記了所有的仇恨。彭文樂被他抱在懷里,卻明顯有些躲避,對他很陌生,一直嚷著要見高永俠,當時他一直喊「媽媽」,對她非常依賴。看到高永俠那張臉開始,彭高峰再也恨不起來了。「我感覺她和我一樣很痛苦,我小孩對她也很依賴,她對我小孩有很真誠的感情,誰都會感受得到!」
2012年,彭高峰還帶著禮物回到江蘇邳州,看了高永俠一次,他很想知道彭文樂之前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活,很想了解他的學校和生活圈子。因為彭文樂回到深圳一年了,可看起來還是很認生,教育他讓他非常頭疼。
兒子回來後很不適應深圳生活
回到深圳後,家裡還有一個2歲多的弟弟。可能是習慣了有個妹妹,他對這個弟弟很不待見,有時弟弟調皮起來打了一下他,他一定得打回去。看到彭高峰抱弟弟時,他也蹭在一邊,嚷著要抱他。
有一次,彭高峰不讓他上網,他發了很大脾氣,用凳子砸彭高峰。在學校里跟班上同學們也相處不好,除了愛亂扔垃圾,有時同學碰了他一下,他也得打回去一下。「他自我保護意識很強,沒有安全感,對我不是很信任,這讓我感覺較難受。我後來想回去看看他在邳州的生活圈子,就是想更好地教育他,他在那邊也是算單親家庭,養父很早過世了,很依賴他養母,家裡還有個妹妹。」
彭高峰的妻子現在也在石岩打工,她把彭文樂放在父母家裡養。「彭文樂10歲了,現在上5年級,我感覺他性格很開朗,挺好相處,就是喜歡和弟弟爭寵,不聽我們教育,他其實很少講他在養母那邊的事。我們問,他才答。他心裡感覺那邊是不對的,但他不記得當時被抱走的情況了。我問他怎麼知道我們是他爸爸媽媽呀,他說是警察叔叔告訴他的,他相信警察!」
彭高峰說,現在事情過去3年多了,他一切感覺都沒有了,但回想起自己的艱難尋子路,他想感謝所有支持他的人。
原型:小粵粵
電影人物:吉芳
原型:彭文樂
電影人物:田鵬
小粵粵:已經有了完整的家
李紅琴爬在空調主機上與吉芳對話的場景,是電影中最催淚的段落之一,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原名小粵粵。因為生父母難尋,她暫住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就像電影里演的那樣,她不愛笑,思念著遠在江蘇邳州的高永俠。
三年前經過媒體報道後,不少深圳市民為她的去處揪心。是將她送到愛心家庭寄養,還是送回養母高永俠農村的家?法與情如何傾斜在當時引起巨大爭議。《親愛的》上映後,人們更對小粵粵的現況充滿關心:小粵粵在何處?過得如何?開心嗎?
昨日,深晚記者在深圳市福利中心得知,今年年初小粵粵已被寄住的愛心家庭正式收養,家裡有爸爸、媽媽、與她年紀相仿的小姐姐,生活溫馨而平靜。
書香家庭收養小粵粵
「今年春天,小粵粵寄住三年的愛心家庭正式收養了她。」福利院工作人員告訴深晚記者,經過三年的相處,小粵粵已經完全融入了新家庭。養母是深圳某高校教師,養父經商,二人有一女兒,比小粵粵稍大一點。養父母脾氣溫和,全家氣氛很好。
「我們當初選擇愛心家庭時正是看中了這點,家庭關系融洽,家境殷實,可以給小粵粵一個良好的充滿愛的成長環境。」2011年5月,小粵粵被送到這戶書香家庭寄養,福利院工作人員定期回訪,發現小粵粵變得愛笑了、開朗了。
彭高峰一家和小粵粵的緣分不淺。2011年尋子三年的彭高峰得到線索,他的兒子被拐到了江蘇邳州一戶農家。警方趕到邳州韓忠青家時,找到了失蹤三年的彭文樂,更意外的發現,這家三歲的小女孩也非親生,因為不能確定是否被拐麥,警方暫時接管了小粵粵。
彭文樂回到深圳與父母團聚,而小粵粵的生父母遍尋不到,無奈只能暫住深圳市社會福利中心。從襁褓時期小粵粵便在韓忠青夫婦身邊長大,視韓忠青的妻子高永俠為生母。在福利中心,小粵粵很少笑,吃糖果或零食時會懂事的抓一點放到口袋裡,說留給「媽媽吃。」
在福利中心住了五個月,關於小粵粵的去處令工作人員為難。當時福利中心有一個想法,小粵粵與養母高永俠的感情如此深厚,若讓小粵粵去愛心家庭寄住,無異於告訴孩子她是一個棄嬰。
「我們想讓高永俠繼續撫養小粵粵,於情合理,卻於法不合。」小粵粵何去何從也引起了輿論的爭議,不少市民反對將孩子還給高永俠,稱「這是對犯罪的縱容」。
最終,福利中心綜合各方建議,決定將小粵粵送往愛心家庭寄住。「對愛心家庭我們有一個特殊的要求,允許養母高永俠看孩子或者和孩子聯系。」2011年5月,這戶愛心家庭已和小粵粵在福利中心玩耍過幾次,將小粵粵帶回了家,也是這戶家庭,三年後收養了小粵粵。
患難兄妹感情依舊親密
「小粵粵剛被寄養半年時,我帶著樂樂去看了她。」距離找到兒子已過去三年,彭高峰一家生活已步上正軌。當年他的兒子樂樂與小粵粵被韓忠青拐到家中,原本沒有交集的兩個孩子,有了三年的兄妹親情。
彭高峰告訴深晚記者,回家後兒子樂樂很思念養母高永俠,也思念「妹妹」小粵粵。由於經濟條件有限,當時彭高峰未能收養粵粵,但他經常帶著樂樂去見妹妹。
「我們去到小粵粵的寄養家庭家裡,那家布置得很溫馨,小粵粵和家裡的小姐姐相處得很好,還和小姐姐一起上鋼琴課、興趣班。」彭高峰帶著樂樂和小粵粵去公園遊玩,樂樂拽著哥哥的手,還頑皮地爬到哥哥背上。
一次拐賣事件,讓小孩間產生了難以割捨的親情。彭文樂現在也經常和小粵粵的養父母電話聯系,聽聽小粵粵的近況。「兄妹之間也經常聯系,現在通訊發達,我們沒有約束小孩,這也是一種緣分,他們長大後會更珍惜的。」小小的患難兄妹感情依然親密,養母高永俠也沒有停止關心孩子們。今年暑假,高永俠打電話給樂樂和小粵粵,細細詢問他們的近況。她現在獨身一人,在老家的一間超市工作,定期給兩個孩子打電話,樂樂媽媽現在也會「吃醋」。
「她並不知道孩子是丈夫拐來的,在農村那麼不好的環境,也細心照顧小孩子。」彭高峰說,多一個人關心孩子也是好事。
時間過去了三年,孩子的傷疤會被時間逐漸沖淡。福利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粵粵現在過得很好,成績在班級也名列前茅,希望媒體不要過多的去打擾她,讓她健康快樂的成長。
原型:孫海洋
電影人物:韓德忠
演員:張譯
孫海洋:只想知道孩子過得好不好
深圳晚報訊(見習記者 崔曉丹) 沒有電影中的豪宅名車,但就像電影中表示的那樣,孫海洋聯絡了一幫痛失子女的父母,相互幫扶一起尋子。
在白石洲街頭,有這樣一個招牌吸引著路人的目光,黃底紅字寫到:懸賞二十萬,尋兒子店。孫海洋的兒子孫卓七年前在這里被人拐走,至今杳無音訊。如今孫海洋已搬離白石洲,但他請求房東保留這塊招牌,他希望有一天找到兒子時,告訴他「爸爸媽媽一直在這里等你回家」。
尋子七年,他幾乎跑遍大半個中國,耗光20多萬積蓄,皺紋深深地刻上了他的臉龐。孫海洋說,他堅信兒子還活著,他會繼續尋找下去。
4歲被拐走,兒子孫卓今年已經11歲了,到了懂事的年紀。如果孩子找回來不認他們怎麼辦?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現在孫海洋只想知道孩子的下落,過得好不好,有在讀書嗎,冬天穿得暖不暖。「如果他不願離開養父母,我們只要能知道他在哪就滿足了。
為了找孩子,他利用網路建立起一個全國尋子聯盟。「以前很多假線索,我們找費時費力,成本很高。現在接到線索,群里的家長會先幫我們核實。」孫海洋說的群是「QQ尋子群」,他建了四五個尋子群,群里是來自全國各地尋子的家長。「有人說在安徽見到我的小孩,群里安徽的家長先去尋找,如果線索屬實,我再趕去,節省了很多費用。」
尋子聯盟讓很多的家長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小孫卓的下落卻依舊渺茫。「懸賞20萬元的條件依然有效,只要人販子和買家提前提供線索,我們絕不追究責任。」孫海洋的聲音沉重,卻透著堅定,他們一家都在等待兒子回家團聚。」
兩年前,孫卓的弟弟孫輝誕生,給這個滿是創傷的家庭帶來了一絲快樂。二兒子取名「輝」,諧音「回」,意為望哥哥能早日回家。現在孫輝由他的父母帶回老家撫養,經歷了一次丟子痛苦的爺爺奶奶,一刻也不敢疏忽對小孫子的照看。
「早在幾年前,我和廣東被拐兒童家長全國各地浩浩盪盪尋子時,我就在想:這要是有大明星大導演將我們真實故事演成一部電影片,讓社會大人小孩都能看到,讓悲劇不再重復,該多好。」這是孫海洋在微博中的一段話,隨著電影《親愛的》上映,他也希望藉助電影的力量,幫助自己找到孩子,圓一家人團聚的夢想。
原型:徐永勝
電影人物:打拐民警
演員:余皚磊
徐永勝: 真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在電影里,打拐民警是一個外表冷漠內心火熱的角色,他的戲份不多,以至於影片中田文君對他說「你也是孩子的爸爸」的時候,讓人感覺有些突兀。
事實上,來自深圳是公安局光明分局的刑警徐永勝和他的同事們,在彭高峰三年尋子的過程中,出動了近30次,在一次次失望而歸之後,徐永勝在邳州成功解救了彭文樂。
對於當年解救彭文樂的經過,徐永勝記憶猶新。
在201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彭高峰收到一個大學生發過來的一張手機照片,上面的小孩眉眼酷似彭文樂,他立即報給光明公安分局。「主要是到了當地,要如何分析營救風險系數。大過年的,親戚朋友都集中在一起,發生群體事件的影響大不大,還有如何判定要聯系省廳的技術處幫忙驗DNA等問題。」在彭高峰尋子的3年裡,光明公安分局也派出大量民警,幫他一次次出外尋子,總共近30次,每一次都是失落而歸。
徐永勝是屬於最幸運的一次,這次,他們找對了彭文樂。許永勝說,當時他們進到江蘇邳州高永俠所在的村莊時,感覺像是走進了三國演義的拍攝現場。
「那裡太窮了,太落後了,到處看到芳草萋萋,都是泥土房子。我是在深圳長大的,從來沒見過這么落後的地方,總感覺進入了三國演義那個邳州拍攝現場!」徐永勝是在2011年的2月3日接到分局電話的,那時正好是大年初一,他覺還沒睡醒,起來就趕到分局開會研究彭文樂的案情。
彭文樂當時正在「外婆」家玩,他在這里被賦予了一個新名字,他從來沒有意識到那天是他人生中的轉折點。當他被帶到當地的分局大院,看到一個流淚的爸爸時,他用江蘇口音對當地警方說,「俺記得他是俺爹!」
徐永勝告訴深晚記者,當時他從深圳帶著彭高峰,找到邳州當地的派出所,請求協助幫忙。在沒有亮身份之前,他們和提供線索的大學生見了一面,大學生表示孩子照片是在村裡拍攝的。當地警方帶著他們走訪村委,還查了村裡的戶口本。在找到孩子前這三天時間里,彭高峰特別著急,恨不得趕緊找到小孩。他則做了很多工作,走訪,查看村子的外圍情況等等,當第四天他和當地警員進村,走到高永俠家裡時,卻見不到彭文樂,他去了「外婆」家。於是他們又火速奔到隔壁村莊,很擔心小孩被轉移了。
「見到孩子後,我們亮明身份後就立即抱走,很擔心等會兒人一多就有事情,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都聚集在一起。」
當時高永俠也被一起帶到了當地的分局。她整個人都蒙了。她告訴警方,彭文樂是她死去的老公和別的女人的私生子,幾年前讓她老公抱過來養。當民警告訴她實情時,她大哭起來,感覺自己要失去孩子了,所有的悲痛都寫在臉上。「她看起來很慘很可憐,當我們說彭文樂有可能是彭高峰的兒子時,她的臉一下子就變了。聽到我們說DNA出來了,要帶彭文樂走,她幾近崩潰了。她就是那種很淳樸的農村婦女,逆來順受的,沒什麼文化,但對孩子的感情很真,一心一意地撫養,那種真誠你是可以感覺出來的。」徐永勝回憶說。
盡管回到深圳後徐永勝作為解救小孩的英雄民警,被眾多媒體采訪包圍,他說的最多的話仍然是,「這是我的工作而已。」現在他回憶這段經歷,仍然覺得很平淡,「我們和彭高峰不同,我們作為警察,很多方方面面的問題要考慮到,不可能有太多的感情外露,但當在分局大院現場看到彭高峰大哭時,心裡還是被觸動了一下,不過那時DNA還沒驗呢,當時想著不知道這次是否又找對了?真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但有些情節並沒有真實發生,是為了電影情節的需要,大部分還是尊重事實的,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