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塞外大同
① 大同成龍電影節2021年有哪些演員
2021年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於10月14日在山西大同開幕,出席的嘉賓有成龍、吳京、洪金寶、王晶、徐克、元彪、曾志偉、陳小春、鄭伊健、景甜、錢嘉樂、錢小豪、馮小剛、朱一龍、劉亦菲、趙麗穎、馮紹峰、王俊凱、李現、王源、李易峰、迪麗熱巴、楊冪、彭於晏等,10月16日閉幕,歷時三天。
② 大同話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大同的電影電視劇有哪些?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三部電影。第一部是《塞外有家》,第二部呢是《有病》,第三部呢是《胡麻地》。那麼下面我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這三部大同方言的電影。 首先第一部《塞外有家》,首先從電影名字來看,就帶有濃重的地方色彩,因為塞外,在古代,塞外指的是河北、山西北部。大同呢就處於我們山西的北部。接下來咱們來看影片劇集。本部影片講述了一個跨越六十年風雨情仇的親情故事。電影以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廈門的姑娘在上世紀50年代末嫁到了大同,三次來到大同的不同境遇。從剛開始的很難融入、到逐漸被當地人的溫 情感 動而愛上大同、最後認同了大同這個家的故事。劇集以她在大同和廈門的坎坷經歷,見證了大同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 歷史 變遷,集中反映了大同的 歷史 、城市發展以及大同人的精神。本部影片鏡頭的選景和清潔的構思,都很好的展現了大同粗獷的自然風景、深厚的文化積淀、悠久的傳統 歷史 。描繪了熱情大方、踏實吃苦的大同人民,體現出了善良堅韌包容的大同女性。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第二部-《有病》。這部影片由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導演王鵬執導,該片入圍了平遙國際電影展「平遙一角」展映單元。片中講述的是失戀的老李搭乘二寶的摩托車進程看病,二寶在等待老李看病的過程中,卻被醫托帶到了另外一家醫院,然後進而被查出患上了「艾滋病」,從而懷疑妻子有外遇的故事。 最後給大家簡單介紹最後一部電影-《胡麻地》。這部影片由導演耿嘉琪率北京電影學院團隊獨立完成,該部影片以原汁原味的晉北生活氣息和精妙的電影藝術語言見長。在影片中柴京海扮演老實巴交的農民韋大祿,鄭江扮演女主角萬花子,該部影片圍繞韋大祿和萬花子一段搭夥過日子的故事和按照韋大祿土地被征、萬花子獻計、韋大祿討款、上訪、以及韋大祿醉酒捉姦、砍門、復仇等一系列愛恨情仇、喜怒哀樂、無奈囧呆的故事情節展開。 這三部影片都是紮根於大同的深厚的當地文化和語言文化。後兩部電影《有病》、《胡麻地》都是農村題材,樸素的人物形象、原汁原味的晉西北方言,充滿了泥土氣息。柴氏兄弟柴京海擔當主演, 絕對值得一看! 還有計程車囧事 「塞外有家」關注一下 你可以看一下賈樟柯導演的電影 賈樟柯的 江湖兒女③ 創作微電影需要什麼技巧
創作微電影需要什麼技巧
寫一部微電影和寫一部大電影或電視劇,在策劃和構思方面是大同小異的,但具體到微電影的技巧,可能會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舉幾例予以說明:
創作微電影需要什麼技巧
(一)強設置
每一部電影的開端部分一定會有人物、時間、地點,而且人物還不止一個,可能是若干個,這時我們就需要設計。在電視劇或大電影中,我們可以從容設計,可以安排較復雜的開頭形式。電視劇或大電影使用較多的開頭是人物日常生活的展現,通過這樣一個鋪墊,讓觀眾逐步感知人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境遇等。但微電影不行,微電影總共只有那麼一點時間,不能設置一個長長的開頭,那樣既抓不住人,又浪費金錢和資源。怎麼辦呢?強設置!
在人物性格的設置上,要強烈,要鮮明,要極致,從人物的經歷到人物所處的境遇,一上來就要給一個很鮮明的設計。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一上來就要緊張,要讓觀眾感覺到有戲,要劍拔弩張!強和弱是怎麼具體來表現的呢?舉個例子,我曾經推薦過一部微電影,叫《硬幣》。這部微電影講的故事是很溫暖的:一個離婚女人,每天守著她的營生——大街上的一座報亭,靠賣報紙維持生計,並經營旁邊的一個電話亭。有一天來了一個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對她說:「阿姨,我要換硬幣。」電話亭里的電話是投幣式的,必須要用紙幣換硬幣才能撥打。女人一看孩子手裡拿的是一張紙片,不是錢,就沒有行動,並說道:「你這不是錢,不能給你換硬幣!」女孩說:「我要給我媽媽打電話,我媽媽去天堂了。」這句話把表情冷漠的女人打動了。這就是強設置!
在這部微電影的一開始,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就具備較強的對比與反差:一個經歷了世事折磨、滿眼滄桑、面容冷漠、抽著煙、對世界充滿懷疑和敵視的中年婦女,忽然被一個天真爛漫、孤獨無助、執著地想用一張紙片換硬幣,給天堂里的媽媽打電話的5歲小女孩所打動。在大電影和電視劇里,那個冷漠的女人通常需要大篇幅的鋪墊和介紹,才能讓觀眾了解到人物的設定,而在一部微電影里,該怎樣做呢?真正的開頭是這樣的——有個男人正在打電話,內容大體是向朋友借錢,說自己老婆生了雙胞胎;打完電話臨走時對看報亭的女人說:「當初你生不出,現在這個又猛生,真受不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顯然這是女人的前夫,來這里「得瑟」了。幾句話就對比出女主人公的孤獨、落魄、不如意,這就是強設置。後來,小女孩出現,天真無邪、美麗可愛,想給天堂的媽媽打電話,也是一句台詞就說明了人物經歷——這是一個沒有媽媽的可憐的孩子。
還有一部外國微電影,其實是一個廣告微電影,叫《留下我》。開始的鏡頭是一個男人在看全家福照片和他妻子的照片,然後,他將幾個裝著照片的相框都收進抽屜,關上。這時來了一個老人——他的老父親,老人拍拍男主人公的肩膀,像是安慰他。老人拿著一部照相機說:「過去的就先放下,高興些,給你照張相。」快門「咔嚓」一聲過後,男主人公不見了。老人低頭看相機,發現兒子被照進了相機里。然後鏡頭切換,男主人公果真進入了相機里的世界,他在相機里忽然意識到了自己的穿越,他興奮地指揮父親把相機往回撥動。於是他很快穿越回了過去幸福的時光,他見到了死去的妻子,重新經歷了愛的瞬間和曾經共同度過的時刻。最後他在手心上寫了幾個字,伸手給操作相機的父親看,手心上的字是:留下我!
這部微電影的強設置表現為這個男人一上來只用一個簡單的、想把回憶關進抽屜的舉動,就讓觀眾知道了這是一個悲傷的男人,以及他正處在人生的低谷。還有一部微電影叫《調音師》,開頭只用一個鏡頭,就表現了主人公因在一次鋼琴比賽中失敗(因為太緊張),而跌入人生低谷,不得不成為給人家調琴的調音師的背景經歷。為了多賺錢,他假裝瞎子騙取顧客的同情,這又是一個強設置。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讓人物進入極端狀態(不是鬆弛散漫的生活常態),並迅速使故事激化,讓人物被推上某種充滿懸念的風口浪尖,這就是我們要的強設置!
(二)快切入
所謂的切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出事了!」就是有事件要發生,人物之間馬上要交手,從而產生戲劇沖突。微電影的故事不能長時間處於一種常態,我們經常說,常態不好看,非常態才好看。強設置是一上來就讓觀眾覺得人物不是一般的人物,生活不是平靜的生活,不是那種閑得無聊、稀鬆平常的生活,從而給人一種緊張感。
如果你的微電影不能做到強設置,你的作品有可能開端處於一個短暫的平靜狀態,但這種常態不能持續太久,必須迅速將其打破,這就是「快切入」。繼續用上面的例子,《硬幣》里,小女孩用紙片來換硬幣,冷漠的女人不再冷漠,她收下了孩子的紙片,真的給了她硬幣。這個不會生孩子的女人眼睛裡忽然流露出柔情,此時,觀眾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被喚起,後面將會發生什麼呢?
(三)猛引爆
切入和引爆是一件事的兩種表現形式,切入要快,講的是鋪墊的時間要短,不能長,必須盡快打破常態;引爆要猛,講的是打破寧靜的事件要發生得盡量兇猛和強烈,事件本身要激烈、刺激性強!同時,這個事件要能夠引發觀眾的強烈興趣,製造氣氛的緊張,啟動人物的動作——他必須動起來,必須應對變故,必須去做某一個行為或動作。
在《調音師》中,那個裝瞎子的落魄鋼琴家來到一戶人家,繼續他的調音師生意,按了幾次門鈴,門沒開,他懷疑自己走錯了門,下意識地(忘掉了自己是「瞎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片,檢查地址是否錯誤。這時門開了,出來一個老婦人,說不需要調音。他趕緊掩飾自己的窘態,強調自己是盲人,來一趟不容易,懇請老婦人讓他進屋工作。老婦人懷疑地看了他一陣,終於讓他進屋。剛一進屋他就在濕滑的地面上摔了一跤,手觸到地面時他發現讓他滑倒的不是水,而是血!而且,他透過墨鏡,發現死去的老頭兒正坐在一把椅子上……這就是我們要的所謂的「猛引爆」!觀眾看到這里,已經毛骨悚然。最關鍵的是,扮演瞎子的主人公還得繼續往下裝,那個老婦人(殺人兇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他將怎樣應對?他會怎樣做?最終怎樣了結?這讓劇情充滿了懸念,充滿了緊張感。
(四)緊扣動作,推波助瀾
通過切入和引爆,使人物迅速行動起來,這時候,微電影不允許我們「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必須緊扣主要人物的動作往下寫,因為微電影篇幅有限。《硬幣》里,報亭女人和孩子之間產生了交集,卻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沖突和矛盾,但女主人公有一個顯著的動作——陪著這個孩子把游戲做下去。
怎樣繼續?推波助瀾!女孩顯然是獨自溜出家門,因為她想媽媽;女人因為可憐孩子,不願破壞她的美好願望,於是陪她做給媽媽打電話的游戲。女人開始不給換硬幣,後來不僅給換硬幣,還扮演起小女孩的媽媽。一組短鏡頭表現小手和大手之間用各種小玩具換硬幣。然後女人和孩子感情漸好,女人還陪孩子在海灘玩耍。後來,孩子告訴報亭女人她和爸爸要搬家了。剛剛被喚起了母性的女人立即感到了失落,她上門請求女孩的爸爸允許她帶女孩去一次游樂場。在夜晚空無一人的游樂場,女孩像進入了夢境,嘉年華中的小丑領著她去見了思念中的「媽媽」,「媽媽」給了孩子一條用硬幣做成的項鏈(緊扣動作)……這部微電影還有一個溫暖的結尾:多年以後,女人依舊守在電話亭旁,一天,她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電話里一個女聲說:「阿姨,我要換硬幣。」女人抬頭一看,一個青春美少女站在了她面前,少女脖子上掛著那條硬幣項鏈……
(五)拐點突出,轉折分明
所謂拐點,是指故事到某一個時刻,忽然出現轉折或逆轉,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微電影篇幅很短,如果平鋪直敘,很難讓觀眾堅持看到結尾。舉個例子,有位新編劇的故事很有想像力,講《西遊記》里的唐僧帶著三個徒弟和白龍馬去西天取經,回來都修成正果變成了神仙。白龍馬好奇,想到凡間逛逛,於是穿越到了現代,遇到了一個美女。這個女孩正處在人生的艱難時刻,遇到一系列困境。白龍馬變成了女孩的好朋友,一路陪著她,並把她的困難一一解決,最後是大團圓結局。
這個故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拐點,沒有意料之外。你想想,身邊有一個萬能的神仙,還會有什麼困境不能解決?還會有什麼危機?一路順暢,萬事如意,這樣的故事還會好看嗎?假如我們非得寫這個故事不可,應該怎樣去修改呢?白龍馬這個神仙來到凡間變成一個帥哥,他也許可以陪著女孩在事業上過五關、斬六將,但他卻一不小心愛上了女孩!接下來他就有困境了,故事也會出現拐點:他動了心、動了情,但回天宮的時間到了,他該怎麼做?要不要表白?要不要回天宮?拐點分明的故事才好看。
(六)高潮反彈
這里說的是對人物和事件施加壓力,從而產生強烈的反彈,製造故事的高潮。這種方法叫「壓彈簧」,就是反向施壓。你給的壓力越大,反彈力就越大。「壓彈簧」的方法是一個萬能的工具,尤其是在高潮的製造上。什麼是高潮?高潮就是在故事最後的難關出現後,在難題解決之前,出現的那個極其艱難和緊張的時刻,以及解決這個難題時的暢快感。高潮需要多高?當然是越高越好,高到極點,高到極致。
怎樣形成這個「高」?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反向施壓。怎樣理解「反向」?就是情節發展和你的結局(結果)相反!假如你寫的結局是男女主人公最終分手了,那「反向」就是之前他們倆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好得一塌糊塗、難舍難分。假如你寫的是主人公最終實現了夢想,成功了,那之前一定是絕望,一定是遇到了連觀眾都認為是幾乎無法跨過去的巨大的坎兒!假如你寫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前面一定是這兩個感情深厚的戀人在愛情道路上遇到了巨大的難關、無盡的干擾,幾乎絕望,幾乎分手。你給的負面打壓越厲害,困境越巨大,苦難越深重,最終反彈回來的回歸和牽手才越容易打動人。
(七)出乎意料的結局
微電影尤其需要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一個短小的故事如何寫並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一個最後的大拐點,就足以支撐全劇。通篇沒有一個強烈的感動點,沒有一個逆向的拐點,這個故事就很難讓人記住,很難讓人覺得過癮。說得極端一點,好的微電影和壞的微電影的分水嶺,就在於有沒有最後的這個意料之外。那麼,怎樣設計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呢?伏筆與誤導——這是我們常用的技巧。在故事的前部,我們需要做一項工作,叫「隱藏」,也就是說,所謂的出乎意料,其實就是揭秘——觀眾先前不知道某事物的存在,最終知道了。
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作品的時候,我們會感嘆:這個編劇太牛了!他竟然能夠想到這樣一個結局,這樣一個解決矛盾的方法!太牛了!他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與其說功夫下在挖空心思想一個解決危機的方案,不如說是全力以赴地設計了一個「圈套」讓觀眾去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挖一個坑,讓觀眾往下跳。第一個工作是埋伏筆。埋伏筆不同於真正的隱藏秘密,後者是藏得越深越好,而前者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埋一部分,露一部分。第二個工作是誤導,就是設置迷霧,引導觀眾「誤入歧途」,讓觀眾朝著錯誤的方向去推測結果。當真相大白的時候,一方面正確的結果讓觀眾感到出乎意料,另一方面重新回憶劇情,觀眾會發現先前已有的信息(就是伏筆中露出來的部分)被忽略了,於是責怪自己不仔細,覺得編劇水平高,這就是所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④ 求電影刮痧中的東西方觀點的反思(400字) 急需要
電影《刮痧》及其文化差異背景
I.電影情節
影片是根據一個在美國生活的中國中產階級家庭因刮
痧而導致的一系列遭遇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
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一對年輕的中國夫婦為了心
中的「美國夢」移民到這里已經8年了。主人公許大同是一
個成功的電腦游戲設計師,在一次頒獎禮上他興奮地告訴大
家他愛美國,這里實現了他的「美國夢」。然而,大同剛到美
國的父親在一次孫子丹尼斯發燒時為其進行的刮痧卻在不
知不覺中埋下了隱患。丹尼斯意外受傷被送到了醫院,醫生
在檢查時發現了他後背因刮痧而留下的淤痕,美國兒童福利
局就以虐童罪起訴了大同。大同被迫遠離妻兒,丟了工作,
失了朋友,「美國夢」就這樣碎了。
2.文化背景
影片通過在文化上趨於感性的中國同理性的美國的摩
擦與沖突展開情節,充分詮釋了影片的主題—— 東西方文化
差異。
「文化,是一個群體中的個人和集體在其生存過程中將
其所獲知識、經驗、信仰、態度、意義、階級、宗教、時代觀念、
生存角色、空間關系、世界觀、物質觀及價值觀世代沉澱和傳
承的產物」(「Culture Deftnition」)。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的
文化古老而悠久,美國則顯得更加現代,因此這種文化上的
差異也就顯現的更加突出與鮮明。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大同的民族,主張「清靜」、「元為」的
道家思想和提倡「和諧」、「綱常」的儒家思想自古便影響著
世代中國人,這些傳統思想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人的行為
態度。而美國則是一個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移民國家,他們
的文化具有個性化和現代化的特徵,倡導個性與自由。他們
科技的進步,財富的創造,民主的建立都是出於現代社會的
發展需求,人際關系也是按照現代標准確立。
f收稿日期]2OLO—O1—30
【作者簡介】張鵬蓉(1970一),女,哈爾濱工程大學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學、翻譯。
第3期 難以消除的紫痕 55
二、《刮痧》中東西方文化差異分析及解決方法
1.思維方式差異
(1)對「刮痧」的認知
影片中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什麼是刮痧」。如果主人
公大同能夠成功的以一種美國方式向法庭解釋「什麼是刮
痧」,並讓他們明白並接受,也就不存在問題了。但事實是,
他們知道大同每個單詞的意思,把它們連在一起就不知其所
雲了。「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巾醫皮部
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
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刮痧過
後,會在皮膚上留下些紅紫色的淤痕。「它(刮痧)是中國古
代人民對人體與疾病認識的一種思想產物」(「中醫的來
源」)。刮痧雖然包含科學依據,卻無法用儀器進行檢驗,這
與西醫理論截然相反。西醫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之上,更
加註重理性、分析和實證,如果想讓西方人去接受中醫理論
就得把它放在解剖學基礎上進行闡釋。可事實上,我們無法
用解剖學理論去解釋「刮痧」、「丹田」和「七經八脈」等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醫學理論認識,所以,在聽證
會上,大同按中國的方式解釋刮痧時,聽證人員的反應是:我
們聽不懂,你要麼用我們能聽懂的方式解釋給我們聽,要麼
就用一本美國的醫學書籍證明給我們看。大同在此時顯得
是那麼的震驚與無助。
(2)對「美國夢」的認知
「美國夢」一詞最早是由詹姆斯·亞當斯於1931年在
其著作《美國史詩》中提出,並伴隨著美國的歷史一起發展。
大多數學者認為:「美國夢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對嚮往自由追
求的信條,即:在美利堅合眾國,所有的國民和居民只要是通
過辛勤工作都可以去追求實現其夢想」(「American
Dream」)。「美國夢」的中心思想就是個人的自由、解放和奮
斗。大同在~定程度上實現了他的「美國夢」,卻發現很難
從根本上成為一個美國人,因為他骨子裡已經深深的烙上了
中國的印記。移民者,就像「河中的鵝卵石,外表是濕了,可
它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河水的一部分」(何雲波,2004)。下文
大同與他老闆兼朋友昆林的對話(大同因為昆林在聽證會
上不肯幫他而失利,十分生氣,要辭職)充分顯示了東西方價
值觀的差異。
昆林:大同,我很抱歉,我只是想告訴你⋯⋯ 我不能說
謊,他們知道一切。
大同:讓我一個人靜靜!我沒空聽你那些辯解!我只想
要回我的妻子和兒子!
昆林:這難道要比你的工作還重要嗎?!
大同萬分失望,在他眼裡,沒有了妻兒就沒有r一切;而
作為一個標準的美國人,昆林則認為工作(金錢)才足一切,
它可以替代一切,包括愛情和生活。移民者們也許能夠在經
濟上實現其「美國夢」,卻很難在精神上達到與本土人一致
的境界。
(3)對「孫悟空」形象的認知
影片中幾乎每一個重大場景都有對「孫悟空」這一形象
的刻畫,並且在大同的聽證會上更有針對它的激烈爭論。
「孫悟空」源於rl1同古典名著《西遊記》,有著其獨特的義化
內涵。巾國文學在人物的刻畫上注重通過對人物的描寫表
達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因此,「孫悟空」在《兩游記》『}l
僅僅是一隻猴子,更是一個英雄,它聰明勇敢,敏銳正直,
愛憎分明,代表著古代人民飽受封建壓迫時奮起反抗的先
鋒。而西方人在文學上更講求邏輯關系,很難體會到中國古
典名著的深層內涵,同時由於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所以西
方人不可能將「孫悟空」理解為一個英雄形象。片中兒童福
利局的律師之流更是把它定義為「兇殘野蠻的中國猴子」。
此觀點甚至得到了法官的默許。他們認為「孫悟空」就是一
只未開化的動物,因而它的游戲開發者大同也就被看做是一
個有暴力傾向的人了。聽證會上的這番辯論充分體現了東
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文化誤解與沖擊。
2.人際關系差異
(1)家庭中的親屬關系
中國有句老話:「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
國的傳統美德之一。大同是典型的中國人,在美國事業有成
後馬上將身在中國的老父親接到美國頤養天年,當丹尼斯因
為老父親的刮痧呆在福利院時,大同並沒告訴父親實情以免
他著急上火,這都是一個中國人很自然地處事反應。西方則
不同,美國人更注重和相信個人能力,老年人也喜歡通過獨
居和自給來證明自己。他們無法理解中國的那種對方還沒
開口就提供幫助或保護的孝道。因此,當知道不是大同而是
他父親給丹尼斯做的刮痧時,昆林不解為什麼大同在聽證會
上承認那是他自己做的,便問簡寧(大同的妻子)為什麼,簡
寧十分坦然的說:「因為他是中國人啊」,這給了昆林很大的
震撼。
同時,家庭成員間的關系在影片中也有很多體現。大同
一家三口就是中國家庭的一個縮影,「養不教父之過」和儒
家思想的「三綱五常」都在大同身上詮釋了一遍。丹尼斯打
了昆林兒子還不道歉,大同便給了丹尼斯一巴掌,這在美國
不僅是違法的,還侵犯了他們的個人主義信條。通常,美國
父母在孩子不犯法的前提下不會對其進行干涉。而在中國,
受傳統文化影響,孩子是父母財富的一部分,孩子必須要聽
大人的話,家長按他們自己的想法規劃孩子的未來,塑造孩
子的人生卻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簡寧為了讓丹尼斯盡快
融人美國就強迫他只許說英文,可從沒想過他是否願意。
(2)社會中的朋友關系
中國人喜歡強調「忠」、「孝」、「義」,「義」指朋友間的仗
義、義氣,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美國人則不同,
他們更重視事實,朋友和事實之間事實更重要。因這一差
異,大同和昆林在聽證會後產生了分歧。
昆林:我只相信事實!你不該打丹尼斯!
大同:我為什麼打他?嗯?我自己兒子?我打他還不是
為了給你面子!那是給你面子!知道嗎!
昆林: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打你兒子那怎麼能是
在給我面子呢?
這里,打兒子一巴掌給朋友面子是中同一種增進友誼的
「藝術」,這種「藝術」對沒有這層文化認識的昆林來說是無
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林語堂先生在《臉與法治》一文中說
道,「『fl同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並且可以丟,可以賞,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傾家
盪產而為之,也不為過」(黃鳴,2005)。這種貶低自身來尊
重對方的做法在西方人看來是十分可笑和不可理喻的,難怪
昆林大吼:「什麼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
3.法律觀念差異
(1)對於打官司的認知
美國是法制社會的代表,其法律體系非常完善,法律法
規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法律意識很強,打官司幾乎
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正因如此,美國律師的類別也劃分得十
分詳盡,打什麼官司,就請什麼專業的律師。中國人講求中
庸之道,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官司是無路可走時的極
端手段,了解也就不是很深。受此影響,大同對正式進入法
庭程序前的聽證會並不在意,他讓懂產權法律方面的昆林為
他辯護,昆林立刻指出:
昆林:家庭法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法律方向,聽證會馬
上就要開始了,你得找專業的律師來進行辯護。
大同:嘿,你知道我有多愛丹尼斯,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所知道的最棒的律師,你來幫我最合適不過。
昆林:可我只是一個產權律師,我對家庭法律知之甚少。
大同:丹尼斯是我兒子,那我就有他的產權,對吧?他們
只是搞錯了,你把事實一講,我就能帶我兒子回家了。我可
全指望你了!
結果顯而易見,因為不了解美國法律細節,不懂得如何
為自己辯護,大同的第一次聽證會失敗了。
(2)法庭舉證
美國法庭的訴訟過程與中國也有很大區別,特別是在舉
證方面。美國人注重邏輯關系,證據才是事實,才是一切。
大同不懂這種證明方式,他只是根據自身感受去講道理。聽
證會認為刮痧是一種虐待手段,大同就對他們講自己的親身
經驗,說他父親也給他做過刮痧,但這在美國法律上根本不
能稱之為證據,而且也沒有哪一本美國醫學書籍能證實他的
說法,因此,刮痧就成了虐待。相反,兒童福利局的律師就十
分擅長舉證,他利用各種所謂的事實來證明大同有暴力傾
向。他曲解孫悟空的英雄形象,貶低中國文化,故意激怒大
同,使大同在聽證會上失態。雖然手段有些無恥,但卻用事
實證明r大同有暴力傾向,所以他贏了。證據就是一切,這
才是美國法律。
4.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解決方法
(1)電影《刮痧》中的解決方法
整部影片實際上就是一種中美的跨文化交流。影片的
最後,大同為r見兒子,在平安夜沿樓外的管子爬了九層樓,
這九層樓高的管子不僅僅是一位父親同兒子之間的距離,更
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一道鴻溝。因為文化上的不理解,大同
幾乎是妻離子散,被朋友誤會,還丟了工作。盡管如此,沒有
人要放棄:大同為了見兒子在平安夜爬上那又冷又長的管
子;老父親特意回到中國為大同郵來有關刮痧的書籍以證明
其合理性;昆林去唐人街親自感受了一次刮痧;聽證會的人
員們也不斷反思著法律的合理性。種種磨難之後,他們嘗試
著去感受彼此的文化差異,經歷它,了解它,從而去縮短它。
(2)現實生活中的解決方法
語言是文化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文化。如果
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時忽視對其文化的了解,那我們就會像
電影中的大同夫婦一樣,雖然可以無障礙的與外國人進行交
流,但當遇到「隱藏的文化」時卻無法正確理解它們的含義。
因此,在打好外語基礎的同時,我們也要強調對其民族文化
的認知和理解,並在遇到文化沖擊時,能夠具有換位思考的
意識,尊重彼此的文化。
總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著其特殊的文化底蘊,
並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
和行為模式。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國和美國有著各自獨
特的思維方式、人際關系和法律觀念,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
總是習慣於用自身的文化標准去衡量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文
化差異引發文化沖突,這樣矛盾與傷害就在所難免。《刮
痧》就是這樣~部鮮明地闡釋了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差異
與沖突,同時也強調了矛盾的可跨越性和可解決性的影片。
文化誤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國家間文化誤解的扭曲和誇
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通過對其他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學
習和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成功的進行跨文化交際,並為東
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努力。
⑤ 大同新百盛電影院在幾樓
大同新百盛碧塌讓電影院在永衫飢泰南路百盛購物中心5層。永泰南路凱德世家廣場百盛購悔局物中心5層的電影院是萬達影城(凱德世家廣場XLAND店)。
⑥ 《江湖兒女》是真實故事改編嗎在現實里有人物原型嗎
《江湖兒女》取材於真實的人物,有原型。
《江湖兒女》是由賈樟柯執導的犯罪愛情電影,由趙濤、廖凡領銜主演,徐崢、梁嘉艷聯合主演,於2018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巧巧與斌哥跨越17年,歷經相愛與背叛,分離又重逢的故事。
該片取材於真實的人物,電影原來的名字叫《金錢與愛情》,因為「斌哥」追求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有錢有權。後改名為《江湖兒女》,中文片名引自費穆導演籌拍的最後一部影片。而劇本是賈樟柯寫完後才告訴趙濤的,中間劇本的討論是他跟攝影師,副導演等人談起的。
(6)微電影塞外大同擴展閱讀
《江湖兒女》劇情介紹:故事開始於2001年的山西大同,巧巧和斌斌相戀多年,巧巧一心希望能夠和斌斌成家過安穩的生活,但斌斌身為當地的大佬,有著自己更高遠的志向。一場意外中,斌斌遭人暗算危在旦夕,巧巧拿著斌斌私藏的手槍挺身而出救了斌斌,自己卻因為非法持槍而被判處了五年的監禁。
一晃眼五年過去,出獄後的巧巧發現整個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她對斌斌真摯的感情。巧巧跋山涉水尋找斌斌的下落,但此時的斌斌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鋒芒,而且身邊已有了新的女友。身無分文的巧巧靠著自己的智慧摸爬滾打,終於為自己掙得了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