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小電影教案及反思
Ⅰ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 教學 方法 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 反思 ,望大家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動手進行操作,掌握錄音機錄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將聲音記錄下來的幾種工具和方法,感受數碼科技產品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慾望。
教學思路:
本次活動通過舉辦「聲音博覽會」為引子,並貫穿始終,讓幼兒保持極高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動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種能將聲音錄制下來的方法,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教學准備:
1、活動前請幼兒進行調查:那些東西可以將聲音錄下來?
2、錄音素材。
3、各種錄音工具:如錄音機、錄音筆、MP3、MP4、攝像機、手機、數碼相機等。
4、錄音機按鍵圖標。
教學內容:
一、 教師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下周我們幼兒園要舉辦一場「聲音博覽會」,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種各樣的聲音,到時候會評出「最好聽的聲音」、「最可怕的聲音」、「最奇怪的聲音」、「最搞笑的聲音」等等,你們想參加嗎?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聲音帶去參展呢?(可以錄下來)
二、幼兒交流討論:那些工具可以錄制聲音
1、教師:上課前大家都做了調查,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有哪些東西能把我們的聲音錄下來?什麼時候需要把聲音錄下來呢?
2、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現在科技非常的發達,有許多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把聲音錄下來,像錄音機、復讀機、手機、攝像機、錄音筆、MP3、MP4等等,它們的作用非常大,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許多的方便。
三、 教師示範講解:怎樣將聲音錄下來
1、教師示範將聲音用錄音機錄制下來的方法,教師操作錄音機,請一名幼兒配合錄音。
①先裝進磁帶。
②按下錄音鍵。
③錄制結束按停止鍵。
④播放剛才的錄音。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錄音機的操作方法。
教師分別出示錄音機按鍵的圖標,請幼兒根據圖標進行操作,並對操作結果進行表述。
①停止、開倉鍵 ②快進、快退鍵 ③開始鍵 ④暫停鍵
3、請小朋友看一下,還有哪個鍵我們沒有用到它?(錄音鍵)
教師:這個鍵是錄音鍵,它不能單獨使用,要和開始鍵同時按下,這兩個鍵同時按下之後,就能把我們的聲音錄到磁帶上。
4、請小朋友在老師的協助下,自行更換上空白帶進行錄音。
四、了解其他數碼電子產品的錄音方法
1、請幼兒自由選擇錄音工具進行錄音,並進行簡單記錄(是否成功、操作步驟)。
2、教師:你們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了嗎?用的是什麼工具?怎樣操作的?
3、請幾名操作成功幼兒進行展示操作過程。
4、請幼兒再次進行嘗試錄音,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錄音的正確方法,提醒幼兒不要太嘈雜。
5、播放幼兒的錄音,加深對各種錄音工具的了解。
五、活動結束、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錄制各種聲音參加「聲音博覽會」。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1、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徵——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讓幼兒了解正確安裝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步激發幼兒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展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幼兒自帶的電動玩具一個,電池若干,安裝電路圖一張。
活動過程:一、導入
師:哇!教師里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今天來開個玩具運動會吧。
老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好嗎?
二、操作探索
師:玩具動起來了沒有?(幼:動起來了,你是怎麼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舉手回答怎麼讓玩具動起來的)
師:剛剛小朋友說把電源開關打開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可是有的小朋友的打開來了
開關玩具還是沒有動起來?是怎麼回事呢?
師:小朋友找找原因看是怎麼回事?或那個小朋友幫助它讓玩具動起來。(解決問題、找原因,幼兒自己玩玩具發起問題原因)
幼:是因為玩具裡面的電池沒用了。
師:哦!原來裡面的電池壞了,那小朋友都打開小面「肚子」看看是不是都裝有
師:哦!原來是因為有了什麼才使玩具動起來的?
幼:因為玩具裡面裝了電池。
(1) 拆電動玩具
師:老師請小朋友把玩具裡面的電池拆開看看裡面有幾節電池好嗎?
幼:兩節 三節,有的有,有的沒有
得出結論:原來是要把玩具裡面的電池上滿了再打開開關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
師:那有的小朋友的少了電池怎麼辦?
幼:在裝上電池,那我們來試試看是不是裝上電池就會讓玩具動起來呢?
師:我上了電池可玩具還是不會動?為什麼呢?
幼:因為電池壞了,電池沒用或沒有裝好等
師: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檢查到底怎麼回事?(幼兒舉手回答)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表述出來)
三、認識電池有正負極,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幫老師檢查了電池,小朋友有沒發現電池有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幼:有一邊是平的,一邊突出來了一點。
師:對了,回答得真好!小朋友都看到了電池的兩端是不是一樣的啊?(幼:不是)
師:教師出示「+」「一」符號請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是什麼符號嗎?請小朋友回答?
幼:可能會說是加號和減號。
師:回答得對嗎?現在老師老告訴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什麼?一個叫正極一個叫負極.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我們要把突出來的這邊對著鐵皮這邊,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這邊。
師:出示安裝電路圖一張。小朋友看圖上畫有什麼?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電池要怎麼樣裝上去呢?請小朋友上台演示。他裝得對嗎?
幼:對或不對(幼兒舉手回答對或不對原因)
師:哦!原來裝電池也是有規律的,我們要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把突出來的嘴巴這邊對著另一邊這樣裝才是正確的。現在你們知道怎麼裝了嗎?學會了沒有?
幼:學會了(有個別小朋友還沒學會,請那個會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好嗎?)
師:那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拆開的電池上回去好嗎?看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哦!
師:今天的玩具運動會真熱鬧,小朋友我們趕快拿好我們的玩具出去比賽嘍!
活動延伸:
(1 )在班裡設立「電池回收箱」鼓勵幼兒從收集廢舊電池開始,爭做「環保小衛士」
(2 )在操作區提供電池,各種電動玩具,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3) 教育 幼兒要愛惜玩具。 愛惜電池不要讓電池沾水,受潮等。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三
幼兒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
科學的需要。因此,及時並適當的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引
導他們積累科學 經驗 ,指導其學會一定的科學方法,將使幼兒的科學素質得到早期培養,
有益於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活動設計意在讓幼兒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體的彈
性;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彈性的用途,並會運用所獲得的科學經驗進行發明創造,培養
創新意識,達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動目的:
1、願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新。
2、在探索、發明、製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活動准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製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
個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現它們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迴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啟發幼兒發現「物體有彈性」的秘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現,了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徵。
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
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並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游戲:找一找,想一想。(聯系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裡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麼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明一件有彈性
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准備做什麼?用什麼材料做?先和好朋友 說說 。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相關 文章 :
★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
★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5篇精選
★ 幼兒園中班科學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隨筆
★ 幼兒園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怎麼進行
★ 大班安全教案帶反思
★ 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精編合集
★ 中班科學活動課後反思
Ⅱ 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及教學反思【三篇】
【 #教案# 導語】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 考 網為大家准備了幼兒大班科學領域教案及教學反思【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影子的「眼睛」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游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悔畝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碧渣森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梁喚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准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後,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至關重要,有效提問不僅有利於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多向互動和活躍的教學氛圍,而且在活動的猜測驗證階段,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能幫助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初步的科學知識。
一、提問應服務於活動目標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鼓勵式、開放式和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於探究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提問緊緊圍繞著活動目標,並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交替出現,如「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這一提問引導幼兒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否定了自己原先的各種猜測,通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的原理,幼兒的探究慾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提問應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同」是一個比較性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個影子的不同之處,從而為後面的探究做好鋪墊。而教師在實驗驗證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與材料互動,積極探索並觀察影子上出現「眼睛」的原因。
三、提問應做到層層遞進
提問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要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使幼兒逐步加深認識,建構概念,從而使整個活動過程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每一環節的提問都旨在不斷推進幼兒對於「影子」的認識,如「什麼方法可以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表達各自的猜測,而當幼兒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後,教師又進而提出「為什麼畫和貼的方法都不行,而剪兩個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見眼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利用直觀的材料,從另一個角度引導他們思考光的穿透現象。
提問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在操作中自發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具有層次性的提問使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向活動的最終目標邁進。
彩光變變變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光的興趣。
2.感知光透過各種物品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並嘗試用符號記錄。
活動准備
手電筒幼兒每人一個,並學會使用;各種顏色的布、皺紋紙以及各種玩具;「我的新發現」記錄圖、彩色筆、標志符號;一段舞台燈光視頻、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
活動實錄與分析
一、導入活動:出示電筒,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手電筒發出了什麼顏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後,光顏色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准備了什麼材料?(各種顏色的布、紙。)
2.討論: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3.小實驗: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會發生什麼變化。(手電筒前面放上紅色的布,光就變成紅色;手電筒蒙上紫色皺紋紙,光就變成了紫色了……)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彩色布、彩色紙,光變出了各種各樣的顏色。
5.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我的發現」圖表上。
分析:教師讓幼兒在用手電筒和布、紙玩的過程中,自己去觀察、比較、發現。盡管幼兒觀察到的變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過他們個體經驗的整合,以及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完善,使探索的結果全面而細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後,光形狀的變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師還帶來了什麼?(是各種各樣的玩具)
2.討論:玩具、手電筒一起玩一玩,光還會有什麼變化呢?
3.實驗:用玩具和手電筒玩玩,看看光還會有什麼變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電筒一起玩,光變出了好多小湯圓;光變出了一朵花,手電筒動花也會動……)
4.我們得出的結論:手電筒的光透過玩具,不僅顏色會變,形狀也會變。
5.幼兒展示自己的新發現,並在「我的發現」圖表上記錄新發現。
分析:在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在幼兒猜測一實驗一再猜測一再實驗的矛盾沖突中,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幼兒有步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觀看舞台燈光視頻,製作彩色燈,師幼表演。
幼兒邀請客人老師當燈光師,自己當小演員,一起表演。
五、活動結束,幼兒快樂地離開大廳。
活動延伸
教師、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資源,探索手電筒的光透過其他的材料後,光還會發生什麼奇妙的變化。
活動反思
剛開始進行「彩光變變變」活動時,我和幼兒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共同實踐、共同研究、共同學習,將活動不斷深入下去。
最初,教師一廂情願地投放了手電筒、顏色鮮艷的皺紋紙,並預設幼兒會喜歡的活動過程,可結果讓人失望,幼兒的興趣只持續了十分鍾,是什麼原因呢?我把遇到的問題請教聽課的老師,希望通過集體的智慧給我一些啟示。教師們建議我不妨先觀察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深層次地挖掘。於是我潛下心來觀察思考,發現幼兒對「光」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因為我投放的材料太單一,幼兒很快發現了規律,才造成了活動的停滯。於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讓手電筒光改變的材料,如糖紙、各色布、透明紙、水果泡沫網、雪花片等……親自試驗,試驗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電筒的光透過這些材料不僅顏色變得鮮艷漂亮,形狀也發生了變化。這些新發現使幼兒在新一輪的活動中感到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事實證明,追隨幼兒興趣,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點進行活動,這樣更有利於幼兒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構建相關的知識經驗。
好玩的紙球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幼兒准備: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准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內容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鍾,中班20~25分鍾,大班25~30分鍾,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內容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集體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後環節中自己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排球、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
Ⅲ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幼兒間的協商、合作關系,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游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為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麼特點?光源是什麼?
2、交流:你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麼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出山峰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院,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了解無影燈的原理。
活動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學生從做中學而進行的經驗重組的活動。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感受自然,體驗生命的意義。聽別人說得津津樂道,不如親自做一做來得實在。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實驗、探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百味,收獲成功的喜悅。所以在設計《神奇的影子》這一主體活動時我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活動主要就是以學生體驗為主,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在體驗中發現,在體驗中成長。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手影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尋找影子的熱情。那麼在這一環節,我充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模仿各種動物,做出關於它們的手影動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手影的圖片,給學生以借鑒,這樣他們的興趣更高了,當模仿出一種或多種動物時,從他們的臉上我看見了成功的喜悅。在展示這一環節上更加讓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兩組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手影動作編出了兩個優美、風趣的手影故事,頓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悅,這喜悅是學生們賦予我的。課堂上到處洋溢著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聯想,展現著孩子們獨具個性的作品和話語。傳達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高高興興地耕耘、收獲。在潛移默化的鍛煉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動為平台,在交流中綻放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這一廣闊天地中進行的多邊、多向、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調起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直以來諷刺著我們合作意識的淡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多種機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進行手影游戲和影子實驗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意識,有目的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活動,培養合作意識,鍛煉交際能力。有的小組剛開始並不團結,導致有的學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學生做不了,糾其原因是沒有人幫助拿手電筒,自己就不能做,這樣,小組內的活動就比其他小組要慢了許多,想當然,肯定是編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組要略遜一酬。在第二個試驗中,我就特意走到剛開始不團結的一小組,簡單的跟他們說了說上次的原因,同學們是很聰明的,一會就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也感覺到自己本組不及別組的原因。馬上振奮起來,團結合作,有的紀錄、有的觀察、有的實驗、有的補充……這樣次,每一小組都很積極,得出來的結論也很真實特別,而且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哦。
經過一節課的活動,交流,漸漸的同學們都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為自己所用了,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方法教給別人了。一方面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是輕松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點子和語言都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在學生心目中漸漸的形成這樣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為合作意識的培養打下基礎。
這次活動只是本次活動的開始,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的活動中,雖然在這節課上學生有想法,有收獲,有參與,但是我還是覺得課內還有一些細小環節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雖然這門課程本身就還沒有完善,都還處在一個實驗、探索、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