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關於哈佛大學的微電影

關於哈佛大學的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6-12 21:13:52

① 如何評價風雨哈佛路劇情吸引人么

《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是一部很好看的勵志片,劇情十分吸引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希望你無論買的什麼樣的困難,都可以笑對人生。

影片中展現最關鍵的六個場景:母親吸毒被抓、麗斯遣送收容所、流落街頭、母親死亡、入學旅遊、申請獎學金。這種平凡中的偉大,越是艱苦苦難的絕境,越能讓觀眾體會到一種觸手可及的真實。沒有豪言壯語,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轉折,沒有驚心動魄,甚至麗斯在母親死亡時痛徹心扉的悲苦和絕望,都是以堅強的理性去面對,針對現代社會的學生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

② 《風雨哈佛路》: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

《風雨哈佛路》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Thora Birch)、邁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它的外文名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其他譯名《最貧窮的哈佛女孩》,上映於2003年4月7日,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

《風雨哈佛路》以莉絲·默里為原型,講述了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

出生於貧民窟的女孩莉絲,她的童年充斥著毒品、飢餓、嘲笑、欺辱和艾滋病,她徘徊在無助、掙扎和自我放棄的邊緣。當她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也進了收容所時,她不再選擇和克里斯街頭流浪,而是奮起和命運反抗。莉絲邊打工邊學習,用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學業,同時獲得了《紐約時報》最高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實現生命的逆襲。

這是一部很簡單的電影,情節上沒有故意設置什麼情感沖突,也沒有什麼戲劇化的大起大落。如果單從影片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電影的魅力完全展現出來。所以,我會從電影手法以及心理學角度進一步解讀影片女主莉絲逆襲奮起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後部分,結合莉絲的轉變,我會談一談生於絕望時,如何才能活出希望。

01 、獨白、對白的穿插使用,轉隱喻的相互呼應,觀眾理解影片內容,彰顯電影情節精神的同時豐富影片藝術價值,增加與觀眾的互動

①獨白➕對白

獨白是相對於旁白來說的,旁白是一個固定的人,不參與電影演出,只介紹劇情和渲染氣氛。而獨白則指某個出演人物自己面對觀眾說的話,用以表白她自己的心理活動。

《風雨哈佛路》影片開頭勾勒了一副場景:被途花的牆壁、街頭用破爛被子包裹著躺著睡覺的小孩、地上的垃圾以及特寫的針頭彎了的針管。

與這幅畫面不襯的是一個好聽的聲音,也就是影片女主莉絲的聲音,她以冷漠,不帶有任何情緒的聲音緩緩講述著她的故事。

轉身一個畫面,一個小女孩盯著鏡頭:我非常愛我的媽媽,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還患有精神分裂,但我決不會忘記她愛我,雖然她曾經做過一些事,在她的手臂上,總是這樣……

她沒有起伏的聲音,沒有任何煽情,向觀眾道出了她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也讓觀眾明白了她生活在什麼樣的一個家庭,生活在當時社會最底層的現狀,更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接下來要講什麼一個故事呢?

電影對白源於生活,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刻畫影片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現人物情感,使觀眾更好的理解影片人物,有助於深刻把握影片主題。

在影片結尾,以莉絲被評選為《紐約時報》最高獎學金獲得者,與一個記者的對白結束:

記者了三個問題:你是怎麼做到的?你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難過嗎?你會改變些什麼,如果你可以的話?

這三個問題也是觀影最後觀眾的心聲,借記者與莉絲的對話讓觀眾更深入理解影片人物情節,使整個電影更立體化。

②轉隱喻結合

隱喻是源於通過映射方式對目標域的概念化表達,建立在聯想的基礎上;轉喻是指處在鄰近關系的兩個概念中的一個概念為理解另一個概念提供的心理可及性。

隱喻與轉喻也稱為雙喻,既豐富了電影的藝術價值,也增加了電影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使觀眾更深層次的理解電影背後所描述的精神文化。

《風雨哈佛路》開頭,莉絲母親瘋狂的搶走了家中僅剩的一百美金,莉絲和父親追出家門,走過污水橫流的街道時,父親告訴莉絲,政府已經不再修理這些管道了。這里的污水轉喻了貧民窟生活的貧窮和環境的混亂,這個混亂的環境使得莉絲的母親墮落,並且難以逃脫。

父親說政府已經不再修理了,隱喻父親等待著對居住環境的改善。但是政府真的不管了嗎?不。由於學校老師報告莉絲又沒有去學校,政府幫扶人員來到莉絲家中,想要幫助他們一家。

但是莉絲家裡的情況讓政府人員大吃一驚:遍地的垃圾,裝滿黑水的浴缸,壞掉的窗戶,瘋狂的母親,懶散不管的父親等等。家中臟亂的環境隱喻了這一家人的懶散與自我放棄,正是這種態度,讓這個家庭和社區沒有希望。

莉絲經常不洗澡,也不洗衣服,在學校被同學嫌棄嘲笑,就連莉絲自己也認為她是一個有味道的女孩,家裡臟亂不堪,自己身體的清潔也熟視無睹,正是這種自我放棄的態度將這一家推到了越來越悲慘的境地。

莉絲被送管教,雖然新的地方學生打架爭斗不斷,充滿了欺辱和恐懼,但至少教會了莉絲洗澡和洗衣服,後來莉絲再也沒有成為一個有味道的女孩,這里隱喻了莉絲的新生,身體的潔凈是新生活的第一步,莉絲成功的邁開了第一步。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莉絲母親去世後,她決定重返學校,於是拜託原來的鄰居伊瓦找到了一所高中。莉絲第一次去見學校校長的時候,遲到了一個小時,她告訴助理,她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地鐵,這里的很長一段時間隱喻了莉絲與其他普通高中生的距離,也隱喻了莉絲的機會、光明和新生。

電影中大量運用隱喻和轉喻,充分渲染了莉絲追求自由、平等、獨立、奮斗的精神,鼓勵著身處逆境的人「請不要閉上雙眼,機會就在下一秒出現,殘酷的現實面前你應該勇往直前。」

02、心理學角度看莉絲從消極退避、自我放棄到奮起反抗,成功獲得最高獎學金、考入哈佛大學的歷程

從最初的野蠻成長到最後的優雅綻放,莉絲的心理歷程可以總結為四個過程:

·被他人評價否定的消極退避

·獲得部分肯定的自我認同

·價值條件化導致的錯誤知覺

·結束舊關系,開始新關系的自我重構

①被他人評價否定的消極退避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8歲正處於學齡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勝任感的重要時期,8歲孩子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她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她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她的感覺。她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麼評價她,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

影片中女警帶走莉絲母親時,看到莉絲家中遍地的垃圾,發黑的浴缸,對莉絲說道:「你們活的就像骯臟的動物一樣。」

在學校,莉絲由於沒有經常洗澡和清洗衣服,渾身散發出一種氣味被同學嘲笑,久而久之她自己也產生了「我是個有味道的孩子」消極的自我認知,對學校產生了逃避心理,她說,她不想去學校,學校讓她感到痛苦,她並不是像這群學生一樣的普通人。

母親被戒毒所帶走,自己和父親經常吃不飽,家庭的種種狀態都讓她沒有辦法向別人表達,8歲的她正是渴望得到別人認可的年齡,但外界的他人評價卻與她渴望的完全相反,所以,莉絲給自己裝上了硬硬的殼,逃避普通人和學校,甚至是這個社會。

②獲得部分肯定的自我認同

盡管莉絲很少去學校,但是她在考試中獲得了100分的好成績,老師也開始對她表示認可:「你比我想像的還要聰明,你應該經常來學校的。」

老師的肯定,鄰居伊瓦的鼓勵以及母親眼裡的羨慕贊賞讓莉絲內心升起希望,她可以的,她有能力,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她會繼續選擇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原因。

心理學中,羅傑斯提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要指來訪者如何看待自己,是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的統一體,包括:對自己身份的界定,對自我能力的認識,對自己人際關系及自己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等。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莉絲的自我概念:

對自己身份的界定——父母吸毒,無法照顧自己,與其他普通人不同;

對自我能力的認識——愛讀書,獲得滿分的試卷;

對自己的人際關系認識——同樣是貧民窟伊瓦的鼓勵,流浪朋友克里斯的陪伴;

自己與環境的認識——被同學嫌棄嘲笑。

這些方面形成了莉絲的自我概念:她不屬於那個普通人行列。所以當她獲得滿分,被老師、鄰居和母親肯定贊賞時,她產生了對自己能力信任感,開始自我認可。

③價值條件化導致的錯誤知覺

現實生活中,成人對兒童的關注常常加有附帶條件,即只對符合成人價值觀念的給予肯定,不符合的則給予否定。

這些附帶條件被羅傑斯稱為價值條件,價值條件逐漸內化,成為兒童的行為准則,兒童迫於價值條件往往會優先迎合重要他人的評價而拒絕對自身經驗的評價,於是與真實的自我漸漸疏遠,容易產生錯誤知覺。

莉絲內心一直存在著對於來自父母、老師和他人的積極評價的需要,但是事與願違,莉絲100分的滿分試卷沒有留住母親,母親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她以為留在原地就能挽回些什麼時,警察闖入,她被強制帶離自己的家,她懇求父親,父親卻把她推向警察,沒有一點猶豫;在教養院生活,飽嘗了恐懼,欺辱,無力捍衛自己尊嚴的時候,主管教師以她不去學校認為莉絲有紀律問題……

周圍人的冷漠內化了莉絲的價值條件:無論她做什麼,仍然沒有人認可她,使她產生了錯誤知覺:她無法讓別人滿意,她能做的就只有放逐自己。所以,當遇上同樣家庭背景的克里斯時,她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與克里斯乞討,流浪,偷竊……

④結束舊關系,開始新關系的自我重構

自我發展心理學博士陳海賢說:

從舊階段向新階段過渡的過程,很像死亡和重生。就是我們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部分,在轉變中慢慢死去了,但是新的自我又在這種變動中生長起來了。

莉絲的周圍有兩種舊關系:

第一是與父母、姐姐和爺爺的血緣關系,父母親吸毒、染艾滋,爺爺性侵媽媽和姐姐;

第二種是與朋友克里斯的關系,莉絲上學途中遇到克里斯,她希望克里斯也能去學校,通過學習擺脫現在的困境,但是克里斯拒絕了,甚至在莉絲去參加獎學金最後一輪面試的時候,克里斯拉住莉絲,克里斯被教養院趕了出來,希望莉絲幫助她,並且告訴莉絲,莉絲不屬於學校,她們都不屬於那個圈子;

母親艾滋病去世了,父親住進了收容所,爺爺帶走了姐姐,把她趕出家門,第一種關系破裂了;莉絲與克里斯不同,她堅信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現狀,於是她拒絕了克里斯的要求,去參加《紐約時報》獎學金面試,走上了與克里斯完全相反的道路,第二種關系破裂了。

舊關系破裂的同時,莉絲也獲得了新關系,第三種關系是她與戴維老師的相遇,與波士頓哈佛大學的相遇,這是整部影片中最明朗和最充滿希望的關系。

自我發展心理學認為:「自我是以關系為載體的,所以,當我們結束一段關系的時候,我們不僅失去了關系中的他,也失去了關系中的那個自我。」

莉絲被迫結束了舊關系,也結束了過去的自我概念與認知,與戴維老師的新關系的構造也讓她走上了正道,重新塑造了「自我」。

03、旁觀莉絲的發展史,探討生於絕望,如何活出希望

《風雨哈佛路》中莉絲的一生可以概括為:生於絕望,活出希望。

父母雙雙吸毒,染上艾滋病,最愛的母親去世,爺爺強奸了媽媽和姐姐,這樣的家庭可謂是絕望了。但是莉絲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哈佛大學,擺脫絕望家庭的束縛,活出自己的希望,她的成功可以歸納為三點:

①堅定的目標

旁觀莉絲的奮斗史,可以發現,她每個階段,做什麼事情都有非常明確的目標:

在墮落流浪的時候,她的目標是照顧母親,在父親和姐姐放棄母親的時候,她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乞討流浪,一邊小心翼翼的照顧安慰母親;

在母親去世後,她趴在母親的棺材上,想著為什麼她不能呢?難道她要一直呆在這個圈子裡嗎?她想要普通人的生活,也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於是她選擇了學習,跳出現在的生活;

跟著戴維老師參觀哈佛大學時,她看到哈佛大學來來往往的學生,每一個都那麼不同,她說:我想和人們站在一塊,不想在他們之下,於是她開始哈佛大學的申請……

只有堅定了自己的目標,才知道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走的更好。

②主動爭取機會

母親去世後,莉絲決定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她找到了一所不錯的學校,但是由於自己居住的地方距離學校太遠,在與校長見面的第一天,她遲到了一個多小時。

其他人都快面試完了,校長之後還有一個會議,她沒有放棄,主動說服校長助理,拿到了面試試卷,在迫切的時間里完成了這份卷子;

最後一個人面試結束後,校長從教室出來,准備去參加會議,莉絲主動出擊,攔住校長,她推了自己一把,爭取到30秒的時間,獲得讀書的機會;

在申請《紐約時報》獎學金時,她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寫論文,在最後面試時偷偷回到爺爺家,向姐姐借了外套。

機會不是從天而降的,你不去主動爭取,流失了就是流失了。

③全力以赴

莉絲決定了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後,就朝著這個目標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她邊打工,邊讀書,從17歲開始,決心用2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學業。

當老師告訴她:一年10門課,用兩年讀完四年的課程,這不太可能,你會把自己累死的。

她回答:不,這才是活著。

她沒日沒夜的學習,每天最早一個到學校,最晚一個離開,邊洗盤子邊看牆上貼著的知識內容,用行動向老師證明她可以。

最後,在申請最高獎學金時,記者問她:莉絲,你是怎麼做到的?

莉絲回答:我怎麼能做不到呢?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可能。

記者接著又問:你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難過嗎?

莉絲答:對不起?在地鐵里睡覺,吃丟棄的事物,那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非常幸運是因為我心裡所有的安全感被從身體里拋除,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我也必須向前看,沒有退路,我到了一種狀態,好吧,我要盡我所能的工作,看會發生什麼?

一旦決定了目標,就不遺餘力的去努力,全力以赴,不要給自己留下後路,看看前面會發生什麼。

04、寫在最後

「別在最好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妥協現狀。」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評價很高的影片,它不僅在當時創下了票房記錄,也獲得了多項獎項。影片內容引人深思,其中蘊藏著原生家庭、教師教育、如何拼搏奮斗的深刻意義,它的存在,不僅僅是一種激勵,更是給人們提供了一種選擇,生活的選擇,人生的選擇。

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拚命活出希望,願每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獲得啟迪,像莉絲一樣頑強生長。

③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動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歡迎大家分享。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電影,通過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表達了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可以用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自己、改變人生的主題。風雨哈佛路也被評選為最勵志電影。

劇情介紹

父母吸毒、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17歲開始用2年的時光學完成高中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這是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斗的生命歷程。在這部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風雨哈佛路》中,托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地刻畫了人物情感。影片傳遞給人們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莉斯,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世界最高學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跡足以讓每個人動容。

擁有金色頭發的女孩,童年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潰,父親酗酒最後進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頭。

不久,母親去世了。

母親吸毒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連簡單的葬禮儀式都沒有。只想渴求父母親情,這人世間最基本的願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靜靜躺在上邊,和她的母親做最後的告別。她靜靜地在心裡對母親訴說,回憶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點滴的幸福時光。母親已經離她而去,世間最愛她的人已經離她而去。一個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親情圍繞的弱小女孩,當她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破滅的時候,留給她的`,除了傷心,只有傷心。

如果沉淪下去,她將會和母親的結局一樣悲慘;她決心告別,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誠最終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父親作為她的上學的擔保人,從收容所出來。辦理完擔保手續出來的時候,父親對她說,好孩子,堅持學習,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著父親遠去離開的背景,這個弱小的女孩堅定了信心,從容地走進了學校的大門。

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兩年的時光,她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以全學校第一的成績和其他9名同學獲得了免費到波士頓的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

一個濃郁的秋季中,金黃色鋪滿整個季節。在寫滿輝煌的樹下,一個女孩站在哈佛學府的門前,仰望。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實現她的又一個願望--她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她要證明給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實可以改變。

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會讓一個付出努力和艱辛的女孩收獲喜悅;她的經歷、她的真誠、她的論文深深打動每一位評委。12000美金的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讓她獲得了進入哈佛的通行證--她成功了。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向她敞開了雙臂。憑借著對信念的執著追求和對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樣一個金色的季節,作為哈佛大學--世界最高的學府的一員,她安靜坐在了校園的教室中。也許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影評

《風雨哈佛路》是莉絲的自傳,記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它的英文名字是Breaking Night,但是這個名字並不符合全書的內容。破曉時分,人應該是逐漸清醒的,意識到了黑暗的恐怖,忍受著絕望的煎熬而盼望曙光的到來。裡面記敘的內容大部分是作者兒時的生活,雖然黑暗,但是作者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是黑暗,她是處於昏睡的暗夜裡的人。但是書中一個必要的人物,作者的姐姐莉莎,倒真的可以說一直處於黎明前的黑暗的掙扎。是魯迅說的,鐵盒子里醒著的那些痛苦的人。

莉莎被一對富裕善良的夫婦收養過,她對美好的生活有過經歷,所以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是骯臟黑暗的,並被這種黑暗折磨的身心疲憊。

她會與父母進行抗爭,與父母爭奪生活費。那些買毒品的前,應該去買成食物。她憤怒地在餐桌上耍脾氣,或許在父母眼中,這個孩子太不乖了,但其實不乖的是父母自己。對那個心理想吃雞肉,卻一心想樹立好孩子形象的妹妹莉絲,她不會有口頭的抱怨,但是她會去捉弄泄憤,她看不慣妹妹的虛偽與無知吧。

她懂得保護自己,面對有孌童癖的老男人,她雖然不知道自己受到了怎樣的威脅,但是她本能地訓斥他,那種魄力不是莉絲可以期望的。這個過程中,她沒有強調「我」,而是「我們」,她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會順帶地保護自己的妹妹,而不是自己一走了之。

她出淤泥而不染,家裡的環境臟亂不堪,但是她總知道如何讓自己干凈整潔地去學校。懂得是非黑白,不會像妹妹一樣縱然父母。書中沒有提到莉莎的打工經歷,但是,相同的經濟條件,她要完成學業,而且她會給自己買些化妝品和女性生活用品,所以她肯定也會打工。但是很有可能,她更聰明地找到了恰當的打工機會。她不會像她的父母和妹妹一樣放縱自己,看著家裡的雜亂,不管是那些垃圾還是那對父母,她知道那是永遠收拾不整齊 的,所以她練就了不聞不問的本事,房門外在如何地嘈雜,她也要完成自己的作業。沒有桌椅,她就在床上坐幾個小時,完成論文、實驗報告。

這樣環境下的女孩子會把很大的希望寄託在男友身上,希望和男友一起建立一個新的家,從此擺脫這個爛攤子。莉莎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她交過男友,但是最後她好像沒有和那個男友在一起。在《潛鳥》中,有個類似的女孩,在學校被嫌棄,男友就是她所有的希望,當與男友分開時,她完全崩潰,再也不關注衣著,然後葬身火海,就連自己的孩子,她也寧可帶走,而不是期望他們將來會有更好的明天。她還是堅強地繼續著自己的夢想。

她表現的冷漠,是為了讓自己與這個骯臟的家庭環境絕緣,防止自己被污染,但是事實上,她也愛著她的家人。她教莉絲用紅色的東西粘在頭上趕走虱子,不一定就是捉弄,很有可能,她在更小時候也在學校遭受過歧視,也被捉弄過,但是她有辦法克服那些歧視,也許她是可以不在乎,也許她是可以爭取到一些尊重與友好。而那個辦法,她也許以為有用,但是發現完全是笑話時,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就乾脆讓它成為一個惡作劇。也可能是,她自己就被這樣欺騙、笑話過。她愛著她的家人,可以有更多明確的證據。她接到莉絲的電話會傷心地哽咽,莉絲在走投無路時會想到給莉莎打個電話,這個姐姐永遠是她最後的依靠。莉莎是最後陪伴在媽媽身邊的人,她責怪妹妹莉絲沒有趕回來見媽媽最後一面時的語言簡單重復,卻體現出她對媽媽與妹妹的愛。最後她是唯一一個願意供養妹妹,讓她全力以赴地為哈佛而戰。

最終她也被莉絲理解與敬佩。

莉莎就是破曉時分的蓮花,在黑暗中守望黎明,處淤泥里守護聖潔,被誤會而自賞。

;

④ 電影《風雨哈佛路》簡介

《風雨哈佛路》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UGvlSgPPyZ6smY7d_TLxA

提取碼: chtp

影片介紹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

⑤ 《愛在哈佛》劇情

前往哈佛留學的金賢宇(金來沅 飾)第一晚就把偶遇的女子李秀茵(金泰熙 飾)錯當成妓女,彼此都留下十分差勁的印象。而在學業上一開始又遭遇到不順,最想報讀的教授不給他機會上課。又在圖書館遇見打算在閱覽室過夜的秀茵,二人再起口角。
當金賢宇和秀茵解釋清楚誤會之後,他開始為她著迷,這個女子一邊打工一邊求學,還是照顧艾滋病患者的義工,活得飽滿又充實。
學業上,賢宇不僅得到教授認同,還引來了同學正民的妒忌,當正民知悉自己父親的死亡與賢宇的律師老爸有關,而愛慕的秀茵又與賢宇出雙入對時,更是出陰招阻撓賢宇的各種努力。
畢業後賢宇被秀茵影響,幫助毫無能力的人打官司,追查污染案。此案涉及太多人的利益,賢宇和秀茵都備受威脅,這時秀茵病倒,還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愛在哈佛》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Wpc3zo9HqIkZrih80wRaQ

?pwd=1234 提取碼: 1234

⑥ 《風雨哈佛路》為什麼麗茲可以成功打破環境的束縛

電影《風雨哈佛路》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麗茲的女孩。她的幼年十分慘痛,父母吸毒外公殘酷,自己也從來沒有機會踏進校園。但是她沒有被困難的環境打倒,遇見什麼困難都英勇克服。麗茲是一個不服輸的女孩,可以說,便是因為她的這份不服輸的精力,讓她完成了自己的願望。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83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5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3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5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7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2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4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6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7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