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在馬克思概論課中的意義
1. 概論課程以什麼為主線,以什麼為主題,立足於當代什麼事業
「概論」課程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集中講授馬克漏謹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返晌基果的主要內容、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充分反映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重點,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系統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
(1)微電影在馬克思概論課中的意義擴展閱讀
1、毛澤東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實事求是:『實事』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謹型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引導。
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4、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和核心。
2. 元宇宙觀後感8篇
元宇宙觀後感篇1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老師放映了《宇宙與人》這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一部科普教育片,生源卜動形象的講述了宇宙的演老裂早變和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的過程。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宇宙選擇了地球作為生命的載體,供給地球源源不斷的光和熱,供給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時刻不停繞著地球轉動的月球給了生命的運動規律,還有那些為我們阻擋外來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種種條件促使了生命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帶來了意識,這使得地球不再僅僅是個物質球體,而變為了物質與意識共存的球體。如果這個世界只存在物質,而沒有一個更高級的形式去意識到這個物質世界,那麼這個世界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但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後人類便出現了,接著人類學會了運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悲劇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
人類在改造地球、向自然索取的同時,也在破壞著地球環境,並且促使著這個自然向著不利於人類發展的環境轉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已經讓人類吃夠苦頭,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去遏制這個勢頭,恐怕將來毀滅地球的,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人類自己了。就像影片中說的「宇侍雀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地球是美麗的是神奇的,它承載生命和希望;地球是脆弱的,我們不節制的開發和破壞終將毀滅它。我們應該感謝地球,珍惜地球,它是我們唯一可以生存的地方。
不得不說,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跡,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跡,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反思這個宇宙,這也許就是哲學的真正根源所在。
元宇宙觀後感篇2
宇宙,這個名詞給人以浩渺、空曠的時空之感,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
人類,至今為止唯一發現的擁有生命的國度,挑剔地選擇了地球這顆行星,生根發芽,繁育發展。
數千年前,人類的思想開始脫離混沌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宇宙,開始對生命的起源充滿好奇。宇宙究竟是什麼,宇宙與人又有什麼密不可分的關系。但限於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人類只能藉助於天空飛翔的鳥來幻想宇宙。而事實是,這種願望終於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實現。人類的眼睛真的延長了,望遠鏡給人類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說超過一切其它單件的工具,因為沒有它,就沒有可能了解天體的基本運動,就沒有可能在天體的觀察中得到的牛頓定律,也就沒有以這個定律為基礎的現代工業社會。於是,我們的生活就從此日新月異。
關於宇宙的起源,可謂眾說紛紜。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大爆炸說。與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說明較多的觀測事實。 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歷程。在這個時期里,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發 。宇宙間的氣態物質,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雖然大爆炸說廣為大家所接受,但科學是在不斷向前的,最近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幾張照片又讓天文學家們開始對這一學說產生諸多疑問。宇宙形成的真正原因,還是一個謎團,等著一代代的科學家們去探索,去改進。我們應該抱著懷疑的態度,只有在不斷的爭論中,真理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許多人又會有這樣的疑問,人類的生命又是怎麼起源的呢?
這要歸功於我們擁有一顆叫太陽的恆星。可以說太陽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陽光在地球表面已經掠過了40多億年,今天的生態就是純粹陽光的塑造,這種塑造使得地球擁有了一個長達40億年的生命鏈。現在,我們可以精確地知道,這顆價值非凡的發光體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徑相當於110個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溫,經過一億五千萬公里空間的傳輸,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輝的5億分之一,但僅僅這個零頭卻恰恰讓我們受用無窮。
人類非常羨慕太陽的這種核能,但是卻以破壞性的舉動宣告了我們對這種能源的掌控,這就是氫彈。一朵這樣的核聚變雲能輕易地抹平一座幾百萬人的城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越來越意識到,這樣寶貴的能源資源不能用於毀滅人類文明,而應該去造福大眾。這里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約束溫度極高的核反應。由於地球上任何物質都不能承受熱核反應所需要的1000萬度以上的高溫,於是人們試驗用能量約束能量,用強磁場來懸浮聚變的核能。目前,許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核電站,核源造福百姓的願望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但我們對核能源的利用率尚處於較低的階段,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太陽給我們的啟示,相信我們不會坐吃山空的,能源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人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開始逐漸變得自大傲慢起來。我們開始肆意地破壞環境,開始無所顧忌地改造宇宙賜予我們的一切。我們認為我們所得到的都是理所當然,殊不知,既然太陽可以孕育一個星球,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一個星球。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只會讓我們自食其果,如果我們不能意識到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的話,我們總有一天會煙消雲散,宇宙不止只有我們地球一個行星。
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岩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後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今天,人類更加強大,這種強大連人類自己都為之振奮。的確,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准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人與宇宙只有和諧相處,我們才會走得更遠,會得到宇宙更多的眷顧。
元宇宙觀後感篇3
上周的馬克思課,教師讓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將近一個小時里,我經過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這個星系,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雖然這些了解都是很淺層的,可是卻讓我掌握了一些關於宇宙包括物種起源的基礎知識。身為一個人類,一個大學生,也許這些有關宇宙的知識對我們的學業,生活沒有任何幫忙,可是我還是覺得自我很有必要擁有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人生觀,世界觀。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紹到陸地物種起源於海洋物種的時候,曾說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們之中大無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陸地,勇往直前,最終就進化成了各種陸地生物,人類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後代,所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實,之前有關勇敢的勵志故事或者勵志名言,可是還是遠不如這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來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我們要激發這種天性,去應對那些橫亘在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才不愧對那些造就了我們的勇敢者的饋贈。
行星,恆星,宇宙的生命長度都是動輒以億年來計,而人的生命長度最多可是區區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長度能夠忽略不計。雖然,人類的生命長度是有極限的,可是生命的寬度卻沒有人明白它的極限所在。所以,我們人類所該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拓寬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度,而在其面積。所謂生命的面積,在我看來,是指其對這個社會或者這個社會的某個組成部分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所謂的影響必然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正面影響。
人類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是極其渺小的存在,但我們的出現卻是宇宙的饋贈。我們應當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元宇宙觀後感篇4
前幾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科教片《宇宙與人》,看完以後,有很深的觸動,寫寫自己的感想。
根據現代人類的推測,宇宙起源於150億年前的大爆炸,爆炸後宇宙在不停的膨脹,不斷的變化,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中的變化、發展是相符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窮多個類似於我們銀河系的星系,而在銀河系當中,又有數不盡的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就單單太陽系,又有八大行星,若干衛星,地球只是行星中普通的一個。
太陽表面溫度是6000度,其中心達1500 萬度,之所以有這樣的高溫,是因為太陽內部不斷發生著劇烈的核聚變。四個氫原子核聚變成一個氦原子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是我們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但是太陽內部的氫原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著核聚變的進行,太陽內部氫原子的數量不斷減少,其剩餘的氫原子大概還夠消耗40多億年。當氫原子消耗完以後,會發生另一種新的聚變,由氦原子核聚變形成碳原子核,這時候發生的聚變會產生更大的能量,釋放出更多的光和熱。慢慢的,大概90億年過後,太陽會變成白矮星,不再發光發熱。
我們很不幸,太陽已經燃燒到了中年,它不可能無窮盡的一直向我們提供能量;我們又是很幸運的,起碼我們還有剩下的40億年時光去探索其他的星球,去發現其他的居住地。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原理又是相通的。
宇宙那麼大,宇宙中的星系、星球不計其數,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僅僅發現地球上存在生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體現了馬克思哲學上的偶然性。但是,生命會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出現有其必然的原因,適當的日地距離,才形成了地球上適宜的氣候條件,各種綜合的條件組合到一起,就有了形成生命的必然條件,因此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又是馬克思哲學必然性的體現。
人世間最奇妙的東西大概就是生命了,各種最初的、簡簡單單的化學因素,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形成各種化合物,經過不斷的組合,竟然形成了最簡單的生命,自然界的神奇魔力不得不讓人驚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陸的變遷,各種有生命的生物也在不斷的進化,一些落後的物種不斷的被淘汰,有優勢的物種不斷進化下來,從最初的海洋單細胞生命,到多細胞,再到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經歷了成千上萬的年演變,才到智能人類,這體現了宇宙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生物也是不斷進步的。
相比於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劃過夜空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前者的命運,如同一顆宇宙塵埃,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將無聲無息地消沉在這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每一秒的時間,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元宇宙觀後感篇5
周日的下午,窗外是一個霧霾天,坐在宿舍看完這部《宇宙與人》,渺小和偉大這兩種感受居然同時湧上心頭。
宇宙,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大,現在人類也只是對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已。站在宇宙的角度上來看,地球文明,甚至連太陽系都不值一提,我們人類的歷史就更不用說了。但是不知是宇宙對人類的偏愛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種種對人類有利條件一個個相繼產生了。在銀河系中我們的太陽遠離超新星,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也是處於適中位置,自身的熱核和旋轉阻隔了太陽風對地球表面生命的殺戮,再加上地球上水資源豐富,生命在海洋中艱難生存了下來,在4億年前的某一天,一個海洋生物踏上了陸地,從此生命開始了更高層次的進化,人最終這個最偉大的物種終於出現了。生命是渺小的,但居然也是如此偉大。
作為一個科幻迷和劉慈欣的忠實讀者,宇宙和人總是顯得那麼不可分割。如果宇宙沒有人類,那該會是多麼單調而乏味(不過不排除我們會作為另一個智能物種存在),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也在宇宙中創造著神奇。登月,空間站等等這些創舉就是發生在一百年之內,而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足足有40億年,我想人類肯定能走出太陽系,走出銀河系,說不定還真能見到「三體人」,當然這些我是見不到了,很是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影片結尾一個人沿著時空隧道奔跑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來其實我早在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看過這部電影,難怪影片中中國還在研究核電站,冥王星還沒踢出太陽系大行星之列。至於影片中提到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迷,前幾日正好在economist上面看到一篇文章《kingdomcome》,上面提到中國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很快歷史中的這一空白將被填補。
元宇宙觀後感篇6
作為20xx年的科教大片,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宇宙與人》,因為當時似乎是作為破除偽科學的任務來進行的,基本所有單位和學校都會組織大家觀看。我看過兩遍,父母單位組織時看過,學校組織時又看了一遍。
也許大家一直對科教片從來就沒有什麼好感,但《宇宙與人》確實讓我耳目一新。一方面因為影片運用了大量三維動畫(長達45分鍾),把宇宙和很多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現出來;在15分鍾內的真實畫面中,編導也煞費苦心,選用了許多色彩艷麗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而且大多採用快鏡頭的拍攝方法,與三維動畫相結合,讓人從宇宙的角度看待歲月的流逝、空間的轉移,給人一種時空感、滄桑感。
另一方面,影片中也飽含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表達,處處體現著一種宇宙與人的關系,體現著一種人文關懷。宇宙孕育了地球,地球孕育了人類。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剛好具備產生生命所有條件的星球是十分稀少的,至今能確切肯定的也只有地球。而在地球上數以萬計的生命中,又只有人類進化出了智能。經過了幾十億年的發展變化,現在的地球正處於最穩定的運轉時期,是最適合居住的:大氣層擋住了有害的射線,讓溫暖的`陽光撫摸大地;月亮經過長期的公轉,減慢了地球的自轉,使得地球每天都有24個小時,正如影片中所說「月亮給了我們足夠做美夢的時間」。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舒適、祥和的時期。作為智能生物,人類是偉大的;生活在地球上,人類是幸運的。
還記得這樣一組畫面:當影片快要結束時,所有的生物,從原始到現代,按時間漸次出現在一級一級的階梯上。階梯不斷旋轉,鏡頭不斷升高,在音樂緩緩達到高潮時,人出現在了階梯最寬的頂層,傲首生靈,眺望前方。頓時讓人感到一種心潮的激昂、熱血的沸騰,這是一種人類的自豪、生命的驕傲。這種感覺並不是人類隨意主宰地球的權利,而是珍惜生命、愛護地球的責任與使命。「morepower, more responsibilities」,這也是作者想要通過影片告訴我們的。
其實,科教片、記錄片可以算是很好的電影題材,雖然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令人窒息的絢麗特效,但其內容的豐富是無可比擬的。近年來的題材如《故宮》、《圓明園》等,無不以自己磅礴厚重的歷史底蘊征服觀眾,看似緩慢的節奏和娓娓道來,卻帶領我們在宏偉的時空中穿梭。
也許《宇宙與人》的創作初衷並不是與偽科學作戰,僅僅是作者自己的創作流露。但特定的時期賦予了它這個意義,正如影片播放前加上了一個宣傳破除封建迷信的短片一樣,但也一定程度上為歷來就缺乏商業宣傳和炒作的科教類電影推波助瀾了一把。無論如何,《宇宙與人》還是值得一看的:人因為宇宙而生存繁衍,宇宙因為人而更加精彩。
元宇宙觀後感篇7
高中的時候,政治教師就說過「事物聯系的普遍性」的哲學觀點。我真的想不明白天空中飛揚的塵埃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系,按我的觀點,如果硬要把我們人類和塵埃來上關系,那就是,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無機界又怎樣和豐富多彩的有機界拉上關系呢,實在令人費解。
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話「自從人類發現了這種叫基因的機構之後,就能夠相信,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異常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一句多麼蘊含科學哲理的話啊。再看看影片,我們明白宇宙的開端並不是那麼的豐富,而是極端的單調,僅有氫元素和極少量的氦元素。我們都明白,沒有重元素的參與,我們的這個生物大世界肯定不會這樣豐富多樣!而這些重元素必定就是靠氫、氦兩種元素演化而來。所以,物質是普遍聯系的,說的俗一點,他們就像有同樣的祖先。當然,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並不能只是追溯到它們都是有氫、氦演化而來的。但這恰好能說明「哪怕是塵埃,只要經過異常精緻的編排,就能締造出生命這樣高級物質形態,並且,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它就能演化出質能。」所以,我們人類和塵埃的聯系並不只是限制於「塵埃對我們的健康有害」。同樣,無機界和有機界的聯系是那樣的緊密,我們清楚,萬物由氫、氦演化而來,無機發展到有機,過程是那樣的漫長。這個世界,不會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恩格斯說過「當我們深思熟慮地研究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我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此刻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有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
是啊,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的聯系是多樣的,就塵埃與基因的聯系而言,我們能夠去嘗試演化出我們所需要的東西。我相信,聯系必定有可取的一面,我們得好好利用那種本質聯系,為我們這個生物世界,為我們的宇宙發展供給加速劑。
元宇宙觀後感篇8
上周,我們在課堂上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經歷了一個小時的視覺洗禮後,我感慨萬千,從中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星光燦爛的宇宙和智慧的人類。
宇宙,星光燦爛,其中深藏著物質運動的偉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宇宙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按其自身的規律不斷地自發演化,展現出發展的多樣性。150億年前,宇宙誕生於一個大爆炸中。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在它的瞬間的膨脹中,溫度開始下降,能量演化出物質。大爆炸和引力的抗衡,使物質和諧地分布在宇宙的各個角落。現在的宇宙像氣球一樣還在不斷地膨脹,不斷地演變,不斷地運動。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恩格斯說: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是標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范疇。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
在浩瀚宇宙的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目前,人類看到的宇宙依然是很有限的,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也就是宇宙還有很多事物未被人類認識,但這並不意味它們不可認識。因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的東西,不存在不可認識的東西。隨著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認識將會不斷擴展和深化。
50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太陽是我們擁有的一顆恆星。它的原子核燃燒出來的光輝對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講到生命,應該說,生命的誕生是宇宙的偉大創舉。特別是人類的誕生,更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人類的出現,可以說是最終實現了宇宙的物質向精神的飛越。通過500萬年的進化和演變,目前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快速節奏的現代文明之中。作為智能生命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展示出更優秀的生存風采,正是這種不斷趨於完善的智能文明的社會結構,使人類贏得了整個星球,並且正進入對地球以外空間的開發時代。人類已經飛向其它星球。
今天,人類對宇宙已經看得更遠,理解得更深刻。這種理解使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物質運動,並且更加明確地認識到,我們是物質運動的結果。比起整個宇宙的歷史,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是選擇碌碌無為還是選擇充滿追求,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時刻不忘的問題。顯然,人應該對生命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人生充滿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我們的地球。充滿追求,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暫的生命在瞬息之間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我們相信,一個還擁有40億年太陽光輝的智能生命,將不會辜負如此厚愛我們的宇宙。
3. 需要寫一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概論》學習心得
一、學習體會
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受到了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我們成長和長遠發展的客觀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的學習感受到了以下幾點:1.老師態度認真,課堂上嚴格要求學生。2.課程設置合理,講課詳略得當,程度適中。3.講課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由淺入深的領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奧妙。4.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進行探究。5.一些實踐環節的開展,使我們加深對理論的認識。
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潛移默化地擴大了視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師的教導下,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處理生活實踐中的問題,給我帶來了深遠意義。在看待各種現象和問題時,學著去理性思考,並通過現象看到本質,讓我了解到事物客觀真實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這些原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應該遵循的原則。我覺得上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後,收獲挺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讓我更深刻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進一步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我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對我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讓我受益匪淺。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與時俱進的今天為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爛岩洞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馬克思主義還教會我們思考問題,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學生的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i]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滲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馬克思主義,不僅有利於我們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認清事實本質,更可以提高我們的邏輯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辯能力。且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我們學好其他學科知識,認清當今形勢和理解各項政策制定的基礎。2 老師們在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時,深入淺出,語言幽默,並聯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加棗飢以闡述,這種講課方式使我們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精神,並學會了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現實進行分析。
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就要從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
一、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正確的學習原則和方法,理論聯系實際,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認真讀書,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前提。
第二,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學習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要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聯系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去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第三,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教條主義從本本出發,把個別的觀點和結論當作萬古不變的教條。實用主義的方法,從自己的主觀需要出發,把嚴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分割成互不相關的只言片語,然後根據主觀需要決定取捨,生搬硬套地強加到實際上面去,這樣既違背了科學理論,也歪曲了客觀實際。這兩種態度和方法,都背離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防止和反對的。
總之,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逐步學會飢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本領。
中國青年運動80多年和生動實踐告訴我們,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國青年,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期,才能有大作為。現在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當代中國的大學生也應該以此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和神聖的職責,這是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體現。
二、教材第六、七章
第六章
3. 怎樣理解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工人階級執政黨為之奮斗的崇高目標和根本任務。
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無產階級專政是人類社會國家發展史上的偉大飛躍,它是人類社會最後的也是最進步的新型國家政權。無產階級專政就是工人階級領導全體勞動者,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以消滅剝削`消滅階級為使命的新型國家政權。
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社會最高類型的民主。與以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少數人的民主在性質上根本不同,社會主義民主是絕大多數人的民主,他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無產階級專政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需要。列寧曾經把無產階級專政又稱作「無產階級民主制」,就是突出其發展民主的只能。隨著專政只能的逐漸縮小,民主職能逐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得到充分發展,最後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也將歸於消亡。
4. 社會主義首先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取得勝利
①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可以先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是由革命的客觀形勢和條件所決定的,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通過革命實現的。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社會矛盾特別精銳,出現很好的革命形勢,以及革命的主觀條件的成熟,使這些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率先進入社會主義。
②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可以先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並不違背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一定的社會形態的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上,但是在社會歷史的發展的了,某個階段,又會出現參差不齊、相互交錯的現象。在一定條件下,不變更生產關系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情況下,生產關系的變更就成為主要的決定方面。
總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率先進入社會主義,也是歷史發展規律作用的結果。
第七章
⒊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如何?當代大學生應如何把兩者結合起來?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社會理想,是人類最偉大的社會理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我們不但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且要進一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當代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要把追求個人理想與追求社會理想結合起來,把追求共同理想與追求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勤於學習,善於創造,甘於奉獻,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贊同
三、《共產黨宣言》,撰寫詳細段落大意
《共產黨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後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蘭文、義大利文版撰寫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簡要說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歷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論原理是歷史唯物主義,並根據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和教訓,對《宣言》作了補充和修改。
《宣言》引文說明了《宣言》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目的任務。
《宣言》第一章《資產者和無產者》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
《宣言》第二章《無產者和共產黨人》,說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目的和任務,以及共產黨的理論和綱領。
《宣言》第三章《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假社會主義,分析了各種假社會主義流派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並揭露了它們的階級實質。
《宣言》第四章《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論述了共產黨人革命斗爭的思想策略。
《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宣言》剛剛發表,就迎來了歐洲1848年的革命風暴。
《宣言》完整、系統而嚴密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思想;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特別是它的階級斗爭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和發展規律,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宣言》論述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偉大歷史使命;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闡明了共產主義革命不僅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而且要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和任務。這部著作從誕生起就鼓舞和推動著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斗爭,成為無產階級最銳利的戰鬥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
4. 電影青年馬克思 體現出了什麼馬克思主義原理
《青年馬克思》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善於從社會中尋找真理,它是通過社會實踐總結出來的道理。
劇情簡介
1843年,君主專制下的歐洲飢荒肆虐、經濟蕭條,處處危機四伏。英國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秩序,創造出新的無產階級。秉持博愛共產理念,工人組織陸續悶沒猜成立。
兩名德國青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將顛覆這些組織的烏托邦思想,改造他們的斗爭及全世界的未來。馬克思自大學畢業後,憑著犀利文螞型筆與非凡思路迅速躍升《萊茵報》總編。然而,因他撰文抨擊普魯士國王導致報紙被迫停刊,隨後,他帶妻子遷居巴黎。在創辦《德法年鑒》期間,馬克思結識了家境富裕的德國同鄉恩格斯。
恩格斯在英國曼徹斯特經營紡織工廠,擁有卓越手腕與經濟知識。他的出現,於金錢、於學識,都大大支持了馬克思的思想實踐。後來,兩人受託起草「正義者同盟」規章,一同完成了經典政治文獻《共產黨宣言》。一位困苦拮據仍不改其志,一位含著金湯匙又滿懷察慶抱負。時代青年的聚首,即將讓全世界風雲變色。
(4)微電影在馬克思概論課中的意義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基本內容是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及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范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這些基本原理和范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
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是絕對和相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是理論與實踐、科學性與階級性的高度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也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不論對社會實踐,還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5. 當代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有何意義
第一,優化思維方式
《原理》課有利於我們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知識→思想→能力。
WT、簡述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意識和物質猶如鐵哥們一般。
WT、簡述真理的價值性
真理是有價值的,很有價值,非常有價值,有價值的(得)讓人受不了。
WT、簡述貨幣的兩個主要職能
一個是掙(錢),一個是花(錢)。
WT、簡亂扒述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
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太重大了,簡直有點不可思議。
——摘自1998年中央黨校函授招生的一份答卷
第二,堅定理想信念
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沒有未來的。森手我們要關心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
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那種美女如雲的景象,我從沒看過。」感受最深的還是當志願者的大學生們。「中國的大學生真的又親切又有禮貌。」「我也經常對中國政治異論,」石原說,「但對於國家社會前途的看法,中國大學生很明顯地與日本的大學生不一樣,他們對於國家有所期待,讓人感受到青春生命的意義,真讓人羨慕。」
第三,走好人生之路
薩特的名言:「選擇是可能的,不選擇是不可能的」。學好思政課有助於我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馬克思的高尚選擇: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此陪嫌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6. 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建議
這學期,我們在何文模老師的帶領下,系統的學習了部分馬克思原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馬克思原理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以後出生社會的人際交往有很大的幫助。馬克思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體系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何文模老師通過教學使我們從整體上掌握馬克思主義,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世頌納界觀和人生觀,同時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把我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習它有助於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方法論, 啟發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培養綜合素質,對於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源頭和理論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我國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道路的學說。黨的十七大報告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基礎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最終使學生明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具有重大貢獻。
馬克思原理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講授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應該做到精講,要「管用」,馬克思原理的教授要把其三哥主要部分整體協調,一些重復的內容可以歸類、化簡。馬克思原理課中「科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內容與「概論」、「綱要」中的有關內容拆叢有所重疊,在講授中要有所取捨。
哲學部分應注重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學,尤其是方法論的運用和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旅櫻櫻。教材增多了許多和現實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目前,就是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基本原理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教師在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中,注意方法論訓練,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
7.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初中的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初中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初中的讀後感1
馬克思是一個很偉大的思想家,他在年輕的時候確立了遠大的理想與解放全人類的事業。他與恩格斯一道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者們提供了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在我看來真的是如同金子一般可貴和閃亮。這是一個偉大思想家觀察社會,並進行社會實踐所得出的重大理論。
他預見了很多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後來歷史確實印證了他的思想偉大之處,比如資本主義的巨頭壟斷以及經濟大蕭條。當然,學習馬克思主義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視角。
馬克思出生在二百年前的德國,長期分裂的狀態呼喚國家統一,相較於工業化程度高,工業革命進行徹底的英法等國,德國不得不抓緊了追趕他們的步伐。
中國與當時的馬克思的生活環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並且中國革命是在工業十分落後的情況下進行的,馬克思預言社會主義革命會在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興起,但是它並沒有。以農奴制為基礎的俄國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蘇聯政府。所以我認為,中罩虛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的基本國情相結合,沒有什麼人的話永遠是真理,真理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
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必須是現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我認為正是通過實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循環過程。
正是在結合基本國情的條件下,我們偉大的毛主席通過結合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在中國共產黨尋求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偉大論斷。我們在學習蘇聯的過程中遭受了巨大損失,南昌起義讓我們意識到,十月革命不能在中國復制。如果說毛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華盛頓,那麼鄧小平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的林肯。兩位偉人,為現在的中國打下了基礎。鄧小平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設計師。他兆悶啟提出,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正是他引導的國內的思想討論,讓我們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
馬克思主義,在我看來,就是一套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是一件利器。矛盾法分析社會以及辯證性的思想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它確實是一門科學,確實是值得每個人去捧讀的,但是書本上的思想也是人類想出來的,我們必須對它進行納新除舊,與國家建設結合起來,它才有現實意義,才能真正的讓它為人民服務。並且我認為,馬克思主義並不一定是知識分子才能了解的理論,也可以是每個共和國公民都了解的著作。科學的化繁為簡,這是一門藝術。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初中的讀後感2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我慢慢地了解到: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它不應只建立在我們感性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學習,我們必須把它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礎角度。
一、理論概述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在我看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和及其發展規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二、個人見解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
在現實生活中,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顯得尤為重要。想問題、辦事情只有從這一原則出發,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幾千年的歷史,無論是歷代帝王建立基業,還是近代革命先烈為美好社會的不懈奮斗,抑或是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無不考慮現實狀況和社會環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也正因為一切從實際出發,才造就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當然了,人非聖賢,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個人意志的薄弱也會影響人們處理問題應堅持的原則。如學業的不順利、就業屢次受挫、戀愛的不成功、人際關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外部因素和主觀意識的影響,懂得變通,學會適應,從而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二)事物是對立統一的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規律,同時對立統一規律還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族如對立統一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每時每刻都要面對激烈而殘酷的競爭,競爭的雙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出發點和立腳點,不能正確處理彼此競爭間的關系就會影響自己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社會就業。矛盾分析法,是處理我們現實生活矛盾的好方法。它要求我們既要看到競爭對手強勢、殘酷的一面,同時也應當了解到自己與眾不同及彼此競爭相互促進的一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為自己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一
從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在我們身邊,存在著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課本的.理論知識當做真理,有的人把時尚達人的言語認作社會的價值所在,有的人執迷於個人淺薄認識。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經過實踐檢驗的認識,都不能成為真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三、實際行動
(一)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第一,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刻苦專研,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前提。
第二,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理論聯系實際要求我們要聯系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去認識、分析和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第三,用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教條主義從本本出發,把個別的觀點和結論當作萬古不變的教條。
(二)把馬克思主義當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標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堅定理想和奮斗目標。
第二,運用馬克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和處理生活中繁雜的問題和事物,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立場,切實成為一名唯物主義者。
第三,努力參加社會實踐,提高社會實踐技能,為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想,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真理性認識,才使我們越來越重視這門科學。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不能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它,我們要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爭取最大限度的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理論不僅僅應該是理論,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把馬克思主義運用到無限的社會實踐中去,這就是我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最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