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對中國偏見的微電影
『壹』 外國人對中國存有偏見和刻板印象的例子
樓主所說的歪果仁兒,這里默認為指歐美西方世界的人們吧,因為日本、韓國人,或者我們的其他東南亞的鄰居們,對中國人的刻板偏見可能會與西方人不同。
首先!
他們對中國人幾乎沒有概念!只對亞洲人有概念 而且他們看到的所有亞洲人,他們都稱之為CHINESE,中國人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在特指我們,而是在指所有長著亞洲臉的人。
並不怪他們,純靠長相,不看行為舉止,穿著言語的話,我們自己也是分不清對方是來自亞洲哪個國家的,
但歐美大部分人不只外觀,甚至連亞洲的不同國家及代表國家的各種文化標簽都無法分辨,
舉個栗子,經常有白人朋友在一個party里興奮的朝我走過來,說:你是中國人?我X!我超愛壽司的,我也超愛漫畫!你們那個PSY簡直牛逼到爆炸!
還有人會和我講:你是中國人? 我X! that's cool! 我姐嫁給了一個中國人,
我說啊 真的嗎? 他:是的! 就在那邊,我帶你去見他
走過去後發現畫風是這樣的:
經過攀談以後, 對方是如假包換的菲律賓人,不是有中國親戚的那種。
我就問那個白人兄弟,尼瑪這也算是中國人? 他卻理直氣壯: they are all chinese to us
我就:
其實和大部分外國人講亞洲文化及人種差異完全是對牛彈琴,就好像一個東歐人和你講塞爾維亞人和波黑人的區別一樣,對於我們來說,分不清楚也有情可原,
何況我們中國還有56個民族,那麼多少數民族的長相也都不同,更不用說什麼南北東西差異了
我有一個水族朋友,長得和東南亞人一模一樣,連自己都經常開玩笑調侃,你讓一個外國人猜他是哪裡人,基本上沒戲
比如讓我猜一個blond (金發)他有可能是德國人,北歐人,美國人,也有可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我們都覺得以黑發為主,但是事實上,西班牙也有很多金發的人,因為歐洲從歷史上就是一個大融合,在法國就有很多的波蘭人後裔,他們的後代如果還是和淺發色的人在一起,那麼他們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依然是金發,但他們已經是地地道道的法國人了。
書歸正傳,
既然他們分不清中國還是亞洲其他國家,那麼這些歪果仁對亞洲臉的刻板偏見是什麼呢?
(以下外國人的偏見可能會傷及自尊,玻璃心者別走心,噴子、杠精,請在此時離場)
狗肉專家
西方白左都是玻璃心,聽到吃狗肉這種消息就瞬間高潮,馬上刨根問底,其實亞洲很多國家都吃狗肉,韓國朝鮮都吃狗肉,但是因為我說的以上原因,Chinese是歐美對亞洲人的總稱,所以這個鍋,是我們來背的,而且玉林狗肉節這個東西,在國外的社交網站上曝光度極高,所以這個鍋也就算是實錘了。
大家請看 如果在google中輸入 Yulin 這個拼音,全部都是狗肉節的場景,所以他們這樣評論中國人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不發表個人觀點,僅陳述,因為無論我站在支持還是反對面,都會被噴)
『貳』 求 釣魚島真相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釣魚島真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態褲山接: https://pan..com/s/1f_u3bdBqFTmwkzKk1Kwjxg
作品相關簡介:該紀錄片名為《釣魚島真相》,由蒙納瑞克斯好萊塢製作,製片人是美國人克里斯蒂-里比。他在采訪中稱純枝,由於對中國不了解,西方人對中國有偏見。
里比製作了《神秘中國》系列紀錄片,稱希望能揭露真相:「釣魚島是中國的,幾個世紀前就是。我希望通過電影向帆中美國傳達一個信息,美國政府應該鼓勵他的日本盟友,立即歸還釣魚島,並就戰爭罪行向中國道歉。」
據央視報道,影片探究了釣魚島的歷史,以及圍繞釣魚島的中日爭端等。而里比和中國淵源頗深,他的《神秘中國》已經拍了多部,記錄了絲綢之路、西藏、江蘇、湖北等。
『叄』 《雄獅少年》為什麼把人物畫成咪咪眼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嗎
雄獅少年把人物畫成眯眯眼是為了迎合西方評委,不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是為了沖擊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這才是動畫領域的盛會,動畫界的奧斯卡,雄獅少年將人物進行設計,可能就是為了迎合這些西方的觀念,畢竟導演都想在國際上揚名。
三、為了得獎
西方電影獎獲獎一般有兩個因素,影片足夠出色,或者帶有政治成分等盤外因素,導演可能是將目標放在了盤外因素上,希望以這樣的形象去迎合評委,畢竟只要他能夠得獎,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並且他們還已經做好了一些預防措施,雖然這些措施並沒有效果。各種原因讓他們設計了這樣的人物形象。
『肆』 美國電影里的中國
章子怡MS出現比較多
然後我記得成龍在80天環游地球里扮路路通..雖然是英國的
美國華裔電影(包括華人創作、編導和演出等)的興起與美國華裔文學在美國掀起的浪潮密切相關。早在五十年代,黎錦揚榮獲Commonwealth Club獎的小說《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就先後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和電影公演,但《花鼓歌》卻將美籍華人遭受的種族歧視、華埠社區存在的男女比例極為不均衡的狀況、移民兩代人的沖突等問題,用喜劇的氣氛予以消解,唐人街被渲染成古怪奇特、異國情調式的場所,華人似乎是怯懦軟弱、沒有理性的異類,中國的風俗習慣、食品與葯物被故意描寫成與美國大相徑庭的"東方奇觀",這反而強化了美國大眾對中國人的定型化偏見。
然而1961年出版的路易斯?朱(Louis Chu)的小說《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 以同情的筆觸,從普遍洗衣工及餐館服務人員的角度展示了唐人街的日常生活與問題,它沒有忽視社區的虛弱,但也沒有掠過那裡所存在的內在勇氣,從而較為現實地展現了唐人街男性社會存在的性壓抑和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吃一碗茶》沒有像《花鼓歌》那樣風行一時,也沒有獲得經濟上的成功,因為真切描寫了華人在狹小的唐人街社會的情感與境遇,沒有屈從於異國情調式的、或怪誕邪惡的、或認同於美國社會的媚俗寫法。在六十年代,《吃一碗茶》因其真實性而被大眾遺忘,現在卻被批評家們重新憶起,著名華裔導演王穎還將其拍成同名電影於1989年公映,頗受好評。
更受關注的美國華裔電影包括根據譚恩美(Amy Tan)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喜福會》(Joy Luck Club),它透過兩代華人母女在美國的命運遭際,探討了美國社會極為普遍的母女沖突與和解的問題。根據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榮獲Tony獎的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M. Butterfly)探討了西方(男子)/東方(女子)之間存在的二元對立與文化誤識,並局部顛倒了普契尼《蝴蝶夫人》(日本女子向美國軍官殉情)的東方主義敘事。《蝴蝶君》取材於真實的故事,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中國京劇旦角演員,而此演員不僅是男性,而且是新中國政府的特工人員,最後白人外交官自殺身亡,藉此,黃哲倫戮穿了東方/西方認知模式里的西方文化霸權與殖民謊言。此外,華裔影星陳沖和尊龍等人也在美國影壇迅速掘起並站穩腳跟,而另一類重要的類型片-中國武俠電影,經過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人的發揚光大,已經影響了美國影壇正麵塑造具有陽剛之氣的東方英雄形象。
『伍』 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偏見
西方對中國的三大偏見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5月19日文章】題:西方對中國的偏見曲解未來(作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基肖爾·馬赫布巴尼)
我們正在進入世界歷史的新時代。讓我們了解一下西方對中國的三大偏見。
西方對世界歷史主導的終結,意味著我們需要丟掉西方文化視角來理解這個新時代。這將需要改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維。而由於頭腦中充斥著偏見,他們得出的往往是錯誤的看法。我將提出三個西方對中國存有偏見的例子來加以證明。
西方對中國想當然的第一個根本性破綻是認為中國最終會像其他所有成功的發達國家一樣加入大西方計劃,並且變得「與我們一樣」。他們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政府無法繼續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西方的人口加起來約為8.6億,而中國的人口有13億。對歷史傲慢的人才會以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國文明。事實是,中國擁有屬於自己十分發達而獨特的義化,因此不會被西方同化。
西方對中國想當然的第二個根本性破綻是認為如果不成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國家,中國就會崩潰。在此次金融危機高潮時,西方對中國政權將會崩潰的一廂情願的想法有過最明顯的流露。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西方媒體的報道聲稱中國經濟增長的崩潰如何導致了4萬多起抗議活動,並預測這些抗議將升級並把政府推翻。
幾乎沒有西方分析家指出這其中顯而易見的破綻:它所依據的是這樣一種成見,即中國人民會愚蠢到僅僅因為1年糟糕的經濟表現而推翻一個給他們帶來了30年世界最快經濟增長的政權。同樣,幾乎沒有人能想到,中國政府在處理經濟危機方面表現得比西方國家能幹得多。
西方想當然的第三個根本性破綻是認為中國無法和平崛起。他們認為正如19世紀歐洲新列強的崛起導致戰爭和沖突一樣,亞洲新強國在21世紀崛起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對任何地區來說,經濟危機才是真正的壓力測試。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倘若亞洲地區已經存在隨時可能爆發的地緣政治對立,最近的金融危機本應已經點燃了導火索。
事實剛好相反,什麼也沒有發生。原因何在?因為亞洲國家有一種較強的政治共識,認為如果捲入地緣政治對立的零和游戲,它們就將放棄最好的發展機遇。因此,盡管存在對立,但所有國家都學會了如何處理。因此,中國的和平崛起既非僥幸,也非暫時現象,它是中國領導層高超的地緣政治處理能力的結果。西方對中國的三大偏見 2010.5.21
西方對中國的三大偏見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網站5月19日文章】題:西方對中國的偏見曲解未來(作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基肖爾·馬赫布巴尼)
我們正在進入世界歷史的新時代。讓我們了解一下西方對中國的三大偏見。
西方對世界歷史主導的終結,意味著我們需要丟掉西方文化視角來理解這個新時代。這將需要改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維。而由於頭腦中充斥著偏見,他們得出的往往是錯誤的看法。我將提出三個西方對中國存有偏見的例子來加以證明。
西方對中國想當然的第一個根本性破綻是認為中國最終會像其他所有成功的發達國家一樣加入大西方計劃,並且變得「與我們一樣」。他們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政府無法繼續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西方的人口加起來約為8.6億,而中國的人口有13億。對歷史傲慢的人才會以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國文明。事實是,中國擁有屬於自己十分發達而獨特的義化,因此不會被西方同化。
西方對中國想當然的第二個根本性破綻是認為如果不成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國家,中國就會崩潰。在此次金融危機高潮時,西方對中國政權將會崩潰的一廂情願的想法有過最明顯的流露。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西方媒體的報道聲稱中國經濟增長的崩潰如何導致了4萬多起抗議活動,並預測這些抗議將升級並把政府推翻。
幾乎沒有西方分析家指出這其中顯而易見的破綻:它所依據的是這樣一種成見,即中國人民會愚蠢到僅僅因為1年糟糕的經濟表現而推翻一個給他們帶來了30年世界最快經濟增長的政權。同樣,幾乎沒有人能想到,中國政府在處理經濟危機方面表現得比西方國家能幹得多。
西方想當然的第三個根本性破綻是認為中國無法和平崛起。他們認為正如19世紀歐洲新列強的崛起導致戰爭和沖突一樣,亞洲新強國在21世紀崛起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對任何地區來說,經濟危機才是真正的壓力測試。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倘若亞洲地區已經存在隨時可能爆發的地緣政治對立,最近的金融危機本應已經點燃了導火索。
事實剛好相反,什麼也沒有發生。原因何在?因為亞洲國家有一種較強的政治共識,認為如果捲入地緣政治對立的零和游戲,它們就將放棄最好的發展機遇。因此,盡管存在對立,但所有國家都學會了如何處理。因此,中國的和平崛起既非僥幸,也非暫時現象,它是中國領導層高超的地緣政治處理能力的結果。西方對中國的三大偏見 2010.5.21
『陸』 外國人對1714神秘影院中國的偏見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不要注意細節,慢慢讀。
不要關注語法,要關注大意。
因為閱讀永遠比單選重要。
雖然我也沒讀過,但是我建議你做翻譯。
就是看著中文,寫英文。
短期內,不會又效果的。但是只要你這么做,我相信,對於英語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超過老師。
不要理會具體的知識點,語言是用出來的。
但是傻讀書,是不建議的。
我建議你去搜2個人的,劉一男和屠浩民
語法很簡單可以搞定。
背單詞也絕對不是一個個地傻背,希望你可以少走彎路呀。
『柒』 外國人對於中國有哪些偏見
有以下偏見:
—中國人都會功夫
是的,他們並不是真的在為中國的發展感到高興,而是沒有想到中國居然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國家,「韓國再也不被中國追隨了」。
『捌』 電影《長津湖》引外國網友熱議,他們是如何評論這部電影的
要說今年十一國慶檔最火爆的電影作品,非吳京、胡軍、李晨、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長津湖》莫屬。 影片自從公映以來,打破諸多記錄。不但在國內掀起了收視狂潮,獲得一致好評,在國外引起的震動也絲毫不遜色。
最後,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到抗美援朝戰爭的一百多年之間,中華民族在多次對外的戰爭中幾無勝例,長津湖之戰不但打碎了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的傲慢和偏見,而且重塑了中華民族面對外國勢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國網友紛紛感嘆,自從長津湖之戰勝利之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意義之上的站起來了。
總而言之,外國網友一致認為,電影《長津湖》無論從題材選取,還是電影製作等多個方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玖』 如何改變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偏見
外國對中國的偏見和中國對外國的偏見是相互存在的,就如同國內的地域歧視和民族歧視一樣。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根本解決途徑便是增進交流,多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