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微電影
⑴ 2011年中國新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哪些
2011年通過的:皮影戲。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有時用方言),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天水等地農村,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幕布,觀看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
而皮影戲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場面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
(1)非物質文化遺產微電影擴展閱讀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桿。
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禪頌肢隨著軍事遠征和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賀世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
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參加了演出。另傳皮影自明中葉從蘭州和華亭先傳入河北涿州、後再傳到京西、北郊農村,然後入城並形成東、西城兩派。
從清人入關至清末民初,中國皮影戲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當時很多官第王府豪門旺族鄉紳大戶,都以請名師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養影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城鎮,大大小小皮影戲班比比皆是,一鄉一市有二三十個影班也不足為奇。
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台唱影。連本戲(連續劇)要通宵達旦或連演十天半月不止,一個廟會可出現幾個影班搭台對擂唱影,熱鬧非凡,其盛狀可想而知。
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農民、市民歡迎外,還進入到宮廷。康熙時,禮親王府設有八位食五品俸祿的官員專管影戲。嘉慶時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還櫻猜傳皮影班進宅表演。當時的北京影戲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則於堂會唱影戲,有不少京劇演員也參加影戲班演出。
到了清代後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戲的黑夜場所聚眾起事,便禁演影戲,甚至捕辦皮影藝人。皮影藝人還曾受清末白蓮教起義的牽連,被以「玄燈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軍入侵前後,又因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致使盛極一時的皮影行業萬戶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但到「文革」時,皮影藝術再次遭「破四舊」的噩運,從此元氣大傷。
⑵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
1、哈薩克族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哈薩克族民歌有兩種調式體系相融合下的混合調式,源自於人種學和族源。哈薩克族民歌內容豐富、旋律熱情、曲調優美、奔放粗獷,是哈薩克族人在各種喜慶節日、家庭聚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主要民間娛樂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⑶ 哪部電影的結尾是打鐵花的
鐵樹銀花
電影
本詞條
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鐵樹銀花》是由著名導演孫周執導,是國內首部以非物質遺產「打鐵花」為主題的微電影,「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炫目而炙熱的鐵樹銀花,融化父子內心堅冰,照亮回家的路。本片於2017年1月4日正式上映。
中文名
《鐵樹銀花》
外文名
The Sparkling Iron Tree
類型
親情/文化
出品公司
東莞徐記食品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相關星圖
孫周導演的電影
共11個詞條
1453閱讀
漂亮媽媽
《漂亮媽媽》是由珠江電影製片公司於2000年2月13日出品,孫周執導,鞏俐主演的親情電影。該片講述孫麗英數年前與丈夫離婚後,獨自撫養著天生失聰的兒子鄭大,耐心地教兒子說話、識字的故事。該片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我願意 I Do
《我願意 I Do》是一部改編自陳彤同名小說的愛情喜劇片,由孫周導演,李冰冰、孫紅雷、段奕宏等主演。該片於2012年2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一位漂亮能乾的歷掘核大齡女青年在舊情人回頭追求和新認識的相親對象殷勤對待之間,一點點做出選擇的故事。
鐵樹銀花
《鐵樹銀花》是由著名導演孫周執導,是國內首部以非物質遺產「打鐵花」為主題的微電影,「鐵樹銀花落,萬點星辰開」,炫目而炙熱的鐵樹銀花,融化父子內心堅冰,照亮回家的路。本片於2017年1月4日正式上映。
查看更多
電影劇情角色介紹影片花絮影片評價TA說參考資料
電影劇情
年關將至,幾乎所有人都在忙活著回家過年的事情。
但是,在北京,游戲開發公司的創始人白天(魯諾飾)卻早早訂好了飛往國外的旅遊機票,這已經是他第十個年頭沒有回老家過年了;
同時期,在北方農村,鐵匠白顯明(姚崗飾),收拾好熔爐准備在大年夜為鄉親們最後打一出鐵花——代代相傳老手藝,而今年事已高,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白天心裡,白顯明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又愛又恨的人。
白顯明心裡,白天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放心不下的人。
今年春節,父子倆再無法逃避,終究還是見面了……
炫目而炙熱的鐵樹銀花,能否融化他們內心的堅冰?
微電影《鐵樹銀花》以新年糖為紐帶,講述了一對有隔閡的父子,通過春節傳統的節目(打鐵花)冰釋前嫌、重歸於好。主人公是從農村到城市努力打拚多年的青年,但每年寧願出去旅遊也不散兆願回家,這種情況是現在城市很多青年的縮影。通過城市和鄉村、父母和子女間的隔閡、傳統與傳承沖擊碰撞的不斷演進,讓大家感受到傳統文化回家過年的寓意。[2]
共11張
《鐵樹銀花》系列海報
角色介紹
白顯明——父親,打鐵花手藝人。行事果斷、細致,性格十分古板。屬於最傳統的中國男人形象。
Bai Xianming- Father, Craftman of Da Tie Hua. Stubborn, decisive and scrupul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ale image.
白天——兒子,早年離家,在一線城市打拚。如今擁有自己的一間小公司。雖不十分富裕,日子也屬小康。只是心中對於父親的芥蒂一直存在。
Bai Tian- Son, left home early, work in the first-tier city. Now own a small company. Not wealthy but just well-to-do. Got issues with his father.
母親——對兒子十分溺愛。
Mother- Spoils her son very much.
妻子——一線城市的女孩,脾氣火爆,但心地善良、孝敬父母
Wife- a girl from first-tier city, bad-tempered but kind, obedient to parents.
白永浩——白天的八歲兒子,調皮可愛
Bai Yonghao- Son of Bai Tian, 8 years old, naughty and cute.
影片花絮
國內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題材微電影肢掘
「金雞獎」最佳導演孫周執導的微電影《鐵樹銀花》是國內首部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的影視作品,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子親情故事。電影傳承了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為主線,展現了震撼絢麗的打鐵花,還原出原生態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3]
「確山鐵花」繼承人楊建軍參與拍攝
打鐵花,是流傳於京晉豫地區民間傳統的煙火,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據河南確山打鐵花傳承人、知識產權所有人楊建軍介紹,源自於北宋時期的確山打鐵花大型表演,原是煉丹道士與民間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每年春節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師爺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後經千年流傳,不僅增加了鞭炮、煙花,還把耍龍燈、打銅器、游社火吸收進來,形成一種場面恢弘、氣勢磅礴、喜慶吉祥的獨特表演風格。表演時,古樂齊鳴,十幾盤化鐵爐火光沖天,打鐵花藝人赤膊上陣,舞動著千餘度高溫的鐵汁自如穿梭,被擊打後的鐵花紛飛,可迸出幾丈高沖向空中朵朵綻放,場面蔚為壯觀。
2008年6月7日,確山打鐵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預告片上線
打鐵花是晉豫地區春節民間傳統的煙火藝術表演,這一起源於北宋的藝術於2017年登上春晚。無獨有偶,同樣以此為題材,由著名導演孫周執導,《鐵樹銀花》,於2017年1月4號上映[4]。演繹父與子、傳統與現代的沖突,直擊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影片評價
「打鐵花傳統藝術和新年糖文化都需要傳承,這正是我們推出《鐵樹銀花》的初衷。我們希望藉此呼籲更多年輕人關注、傳承傳統的新年文化。」導演孫周說。[2]
「我欣賞對傳統的堅持,也欣賞對夢想的追求!事情不是不能兩全,而是要看用不用心!我喜歡這部用心的電影《鐵樹銀花》。」[5]——唐嫣
⑷ 《白月光下》是如何通過熒幕,來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白月光下》通過熒幕還原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感受頗深。有的人覺得沉浸在裡面,就好像體驗自己變成了一塊塊雪白的豆腐。這種內容是遵循著觀眾的需求的,直擊觀眾的內心。想要用一種新的題材,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在內容上就是傳遞著合理的寓意的。這種節目通派仔過熒幕向觀眾傳遞著一些贊頌,代表著一些艱難。
⑸ 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
1、《開場前的猴戲》
《開場前的猴戲》主要講述民間猴戲藝人過去遊走江湖的經歷與當今的生存現狀,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村落的建築環境之美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猴戲藝術的生動人文之美,新野猴鄉是《西遊記》的創作地,這成為本片的文化立足點,重點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主旨。
2、《居山》
《居山》以探討現代教育為主題,以終南山為背景,集國學、自然、修行、教育於一體,以紀錄片的手法客觀真實的再現終南山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追求,表達了人們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所做的努力,對當下教育的思考,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以及人們對修行的體悟和對自由的嚮往。
3、《伏藏師》
《伏藏師》採用都市傳說風格,講述了從小在火鍋店長大的孤兒張二娃,被命運選中進入伏藏師組織,學習技能、追捕叛徒,卻在緊要關頭發現自己最信任的人才是真正的敵人,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戰勝反派、化解危機,成為伏藏師英雄的故事。
故事從一個少年的成長經歷入手,展現了當代年輕人如何跨過成長的迷茫,見證友情的可貴,品嘗愛情的甘甜,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希望觀眾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從中受到鼓舞,做自己的英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4、《心燈》
《心燈》真正的內涵是喚醒我們內心的良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讓大家生恭敬之心,懂人知四孝。希望《心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指引下,成為一顆小火苗,為助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發出一絲光亮。
5、《那美》
該片圍繞著高二1班,幾位同學和兩位老師組織一次暑期戶外體驗遠行活動。一路上的幾段有趣經歷給大家帶去不同的體悟成長。《那美》帶給人們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孝親尊師、長幼有序、謙虛有禮、真誠信任、分工合作等這些做人做事基本且重要的德能素養。
⑹ 讓子彈飛申遺是什麼梗
讓子彈飛申遺是因為很多現實或者影視劇里的事情都在讓子彈飛里有映射,於是有了讓子彈飛申遺的說法。
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上映於2010年,全片充滿段子和隱喻。多年過去,人們發現這些段子和隱喻仍然具有強談迅大的適應性和生命力,《讓子彈飛》逐漸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故有此說。申遺即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部越看越有嚼頭,讓人直呼申遺的經典,《讓子彈飛》主要憑借兩點。
1、台詞場景高度凝練,觀者在回想這些對話時,便能代入到整段情節,使得讓子彈飛有了帶入四海而皆準的本錢。
2、臉譜化的人物形象,配合大量充滿隱喻的對話,使得現實中的事件大都可以在讓子彈飛電影的情節中找到對應。
這部電影實在太過經典,從都至尾幾乎都是名場面,金句頻出。隨著看懂這部電影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台詞在互聯網上被頻繁引用玩梗,其中的很多情節既是對歷史的仿寫,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每當有什麼熱點事件發生的時候鋒掘幾乎都能讓人聯想到讓子彈飛里的某些橋段或台詞。以至於網友直呼「讓子彈飛怎麼還不申遺?」「請全文背誦!」當然,《讓子彈飛》申請成為文化遺產是大家的一句玩笑,但是同時也是對這部優秀作品的高度肯定。
經典台詞
1、死人有時候比活人有用。
2、我告訴告訴你,縣長上銀侍核任,得巧立名目、拉攏豪紳、繳稅捐款。他們交了錢才能讓百姓跟著交錢。得錢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3、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4、我來鵝城只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5、站起來,不準跪,哎,這就對了。
⑺ 拔哥的故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余橡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42]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清毀桐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答坦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7]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而拔哥的故事是1979年上映的中國戰爭電影,並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⑻ 楊繼洲是哪個朝代的針灸大師
楊繼洲不僅博極群書,還善於實踐,注重針、葯並重,尤其精擅針灸技法,他一生行醫46年,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歷任楚王府良醫和太醫院御醫,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症,醫術可謂高超。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是哪個朝代的吧!
楊繼洲是哪個朝代的針灸大師
明朝
醫學世家博覽群書
楊繼洲,名濟時,字以行,三衢人(浙江衢州廿里鎮六都楊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卒於明光宗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六都楊的《楊氏宗譜》中,楊繼洲是唐信安侯楊向後裔。其出身世醫家庭,家學淵源,其祖父楊益曾任太醫院御醫,聲望很高,著有《集驗醫方》刊行於世。父親也是醫生,但他卻希望兒子走科舉仕途。但楊繼洲對當官並不感興趣,自幼酷愛讀書,寒暑不輟。
由於楊氏家中珍藏有各種古醫家抄本,以及豐富的秘方、驗方與醫學典籍,這些家藏醫學「寶典」,使楊繼洲得以博覽群書,通曉各家學說,博學績文,奠定了他堅實的醫學基礎。因其祖輩豐富的從醫經歷,加上楊繼洲善於躬身實踐,總結臨證經驗,在進入太醫院供職之時,已經功績卓著,聲名籍甚。
醫術高超名揚朝野
他用針灸給人們治病有據可查的事例最早是在1555年清則擾。那時他來到福建建寧,見一位大娘得了一種怪病,抬不起手,又睏倦怕冷,即使在盛夏也喜歡穿著大棉襖,很多醫生沒辦法。楊繼洲幫她做了針灸治療,當天就身輕手舉不怕冷了。
他曾為尚書王西翁的女兒治好了頸核腫痛病; 只用幾針就把錦衣衛張少泉的夫人患了二十多年癲癇病治癒了; 有位文官叫李漸庵,他的夫人產後出血,兩腳腫得像大腿,昏迷不省,十分危急,楊繼洲在他足三陰經的穴位上扎了針,只一頓飯工夫,李夫人就蘇醒了,腫痛也消了;有位員外熊可山,患了痢疾,咳嗽發燒,吐血不止,生命垂危,眾醫生都說不能治了,楊盯磨繼洲發現病人雖然奄奄一息,但胸部尚有餘溫,只是臍中有一塊拳頭大的腫塊,就為他針了氣海穴,又用灸法,灸了五十壯之後,病人蘇醒過來,臍中的隆塊也散開了,疼痛隨即止住,接著,又替他治好了痢疾和咯血,經過一段時間調理,熊員外終於恢復了健康。
楊繼洲因「巡按山西御史趙文炳得痿痹之症,身體疼痛,四肢屈伸不便,變形萎縮,百醫不治,繼洲三針而愈」,便名揚朝野。
醫風嚴謹辯證治療
盡管楊繼洲醫術高超,名揚朝野,但他的醫療作風卻相當嚴謹認真。在碰到一些特殊穴位時,更是小心翼翼。比如,為了拔除白內障針扎病人睛中穴前,他除了拿羊眼來做試驗外,還要選擇無風無雨的天氣,清戒三天,安心定志後方才進行。他說:「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內障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他對那些漫不經心地為病人一邊扎針一邊談笑的醫生相當不滿,經常予以批評。
楊繼洲非常重視醫學基礎理論,運用選經與得氣的觀點,在臨床治療時首先進行辯證,然後根據辯證選取有關經絡,最後才循經取穴。「寧失其次,勿失其經,寧失其時,勿失其氣,取穴少而精。」
他還倡導天、人相互協調這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理想,闡發對宇宙間生死、壽夭、永暫、陰陽等對立統一的樸素辯證觀點。
醫學成果造福後世
經過長期實踐,楊繼洲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他將祖傳秘方與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編成了三卷《衛生針灸玄機秘要》,希望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但未能刻版發行。
後來,他以《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為基礎,以《素問》《難經》為宗主,匯集了《神應經》《古今醫統》《醫學入門》《針灸節要》等針灸論著,又搜集了民間流傳的療法,編成了10卷20餘萬字的《針灸大成》,由趙文炳作序,公元1601年,該書正式刊行。
該書自刊行以來,平均不到十年就出現一種版本,至今已有日、法、德、拉丁等7種文字、46種版本,傳播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聲譽之著,在針灸著作中獨一無二。《針灸大成》 收入《四庫全書總目》,被歷代醫家尊為針灸經典。
《針灸大成》 是一部內容豐富、方便實用的集大成的著作,在臨床上有極高的價值。書中介紹了359個穴位(單穴51、雙穴308)及所治的相關疾病,周身經穴及制針法、補瀉手法、治症總要等,還引有歷代醫家編的針灸歌賦,以及自己的醫學案例。書中繪制有「陽掌八卦圖答旦」和「陰掌八卦圖」,作者將掌心、手背按八卦易理分成「九宮八卦圖」與人體五臟六腑相聯系,是診治病疼的很有價值的參考圖例。
他還將針法的基本操作步驟總結為「十二針法」並編成口訣:「針法玄機口訣多,手法雖多亦不過:切穴持針溫口內,進針循攝退針搓,指捻瀉氣針留豆,搖令穴大拔如梭。」同時又把進針時的一些基本操作歸納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彈、搖、捫、循、捻八種。
值得一提的還有第十卷所附的「四明陳氏小兒按摩經」,裡面專門介紹了用於防治小兒病症的特定推拿手法,為針灸醫籍中所罕見。
中華神針非遺傳承
楊繼洲針灸療法具有廣泛的適應症,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對人類的`健康、醫療事業的發展具有極高的價值和貢獻。
「衢州楊繼洲針灸」項目於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衢州市首個傳統醫葯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衢江區在廿里鎮六都楊二村建成楊繼洲針灸文化館。
2013年11月,世界著名中醫針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中華第一針」的石學敏和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浙江中醫葯大學副校長方劍喬等一行來衢江區考察,尋聖跡訪「針」跡,為楊繼洲針灸事業發展把脈,在廿里鎮六都楊村,石學敏院士為楊繼洲針灸文化館題詞並寫下了「中華第一神針」。
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國發[2014]59號)中,「楊繼洲針灸」名列其中。由此,「楊繼洲針灸」創造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葯類唯一針灸項目,成為衢州地區首個傳統醫葯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10月,衢江區啟動了國內首部以國家非遺項目楊繼洲針灸為題材的微電影《神針》的拍攝,並於2015年1月完成製作。
目前,已確定的「楊繼洲針灸」代表性傳承人有:金瑛、張玉恢。
為紀念楊繼洲這位貢獻卓著的一代「針灸大師」,在衢州市寧紹巷的神農殿里,塑有楊繼洲的半身像。位於衢州城區的楊家巷就是以楊氏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位於廿里鎮的楊繼洲公園,佔地22畝,於2015年6月開工建設,並於年底完工向社會開放,楊繼洲雕像、針灸文化長廊等全面展示了「楊繼洲針灸」這一人類文化瑰寶。
⑼ 中國非遺電影現狀
中國非遺電影是指以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電影作品,其中包括民族音樂、舞蹈、剪紙、冊搭雕刻、陶瓷等多種形式。隨著我國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中國非遺電影近年來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和發展。
目前,中國非遺電影市場規模較小,但是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開始關注非遺題材的創作和推廣。例如,2017年上映的電影《戚姿罩大理寺》,以古代大理國盛行的「白族三道茶」為主題,通過講述一個秘密祭品與「三道茶」之間的故事,向觀眾介紹了白族文化及其相關習俗; 2019年上映的電影《鎮魂街》則將城市神話加入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包括中式宅門、漢字元號等。
另外,在中國國內還有一些非遺電影節,例如新媒體時代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高峰論壇暨第六屆中國·長治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微電影節、河北省·承德萬全第三屆非遺文化旅遊推廣微電影展等,這些活動為非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平台和機會。
總的來說,中國非遺高鬧電影尚處於起步階段,有待更多的創作者投入其中,並在製作質量、主題深度等方面不斷提高,才能為世界觀眾呈現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⑽ 皮影是否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皮影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湖北省雲夢皮影藝術團和山東省泰安市范正安皮影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2011年11月27日,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正在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正式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擴李鎮展資料:
「皮影是人類電影、電視之祖。」這是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著名專家烏丙安教授對復州皮影戲給出的中肯的評價。
皮影戲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傳統戲劇體系,集「生、旦、凈兆擾汪、末、丑」於一身,兼容「說、念、唱、打」的唱腔形式,兼收並蓄,情感豐富,極富表現力,族仔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復州皮影戲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本土文化發展的藝術結晶,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