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領域小電影反思
❶ 幼兒園大班科學《有趣的電》教研活動
我曾經上過一節關於電的課,幼兒非常感興趣,從認識電池開始,幼兒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領域—電,於是,我設計了相關的主題活動,目的在於使幼兒對電有一個最初步的了解。
1、科學:認識電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談話,讓幼兒了解有關電池的一些小知識,認識電池的特徵,正、負極及作用,了解正確使用電池、檢驗電池的方法。
2、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電動玩具若干,創設情境"電池專賣櫃"。
2、 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電池一節(新、舊),小燈泡一個,電線一根。
3、 電池模型圖,說明圖(安裝圖)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討論認識電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兒,並且撥動開關,提出問題:玩具為什麼不動?
2、證實幼兒的猜測,引出活動的主題——電池。
3、幼兒觀察電池。
4、結合圖片鞏固幼兒的發現,小結電池的基本特徵,並認識正負極。
二、掌握電池的使用方法
1、裝入電池,玩具不動,找原因。(幼兒討論後回答)
2、羅列幼兒的三種可能性,並一一加以驗證。
① 電池裝反了。措施:結合說明圖,讓幼兒學習正確的安裝方法,鞏固正、負極知識,並請幼兒試裝。
② 玩具壞了。措施:用快用完的舊電池證明。
③ 電池沒電了。措施:用新電池。
三、通過實驗,檢驗電池
1、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知道電池裡有沒有電?
2、幼兒探索性實驗,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出示電動玩具,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知道裡面裝有電池。接下來,我遙控玩具,玩具卻不動,讓小朋友猜想不動的原因。重點讓孩子明白電池有正負極。這節課,孩子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效果不錯。
2、社會:如何用電
活動目標:
1、了解常用的家用電器的名稱和用途。
2、通過遷移生活經驗,共同討論,獲得安全使用家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3、活動中能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認真傾聽他人講述。
活動准備:
家用電器的圖片:電視機、電冰箱、微波爐、洗衣機、熱水器、取暖器、電腦等等。
活動過程:
一、逐一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這是什麼?它們怎樣才能工作?它們都需要什麼?
2、許多小朋友的家裡都有這些東西,它們都需要「電」才能
工作,所以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家用電器。」
二、遷移生活經驗,共同討論安全使用家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1、使用家用電器首先要做什麼?通電源是要注意什麼呢?
2、將插頭插在插座里使電器同上電源,但是在插插頭時要注意
手不能碰到小銅片,更不能把手伸進差空中,這樣容易觸電。
3、 想一想,使用家用電器時,還要注意什麼?
(1)雷電時最好不要使用家用電器,避免雷擊損壞家用電器。
(2)家用電器的周圍不宜潮濕,否則易發生漏電現象。
(3)紙、布等易燃物品不能長時間和電器放在一起,易引起火災。
(4)電器通電時不能用濕抹布擦。
(5)使用電熱水器時,水燒開後最好將插頭拔掉。
(6)進行維修時一定能夠要確定電源斷開才可拆卸。
(7)使用洗衣機時,一定要等到洗衣機的轉筒停止,才能打開將手放入。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始時,我通過出示家用電器的圖片,引發了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在介紹自己家裡的家用電器時,孩子們踴躍發言。在了解家用電器的用處時,孩子們不僅能夠說出家用電器的用處,同時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談論到使用時的注意點。在討論安全使用家用電器時,孩子們從好幾個方面展開,有的幼兒說家用電器的插頭不能碰;有的幼兒說了幾種我們小朋友不能使用的家用電器,如電熨斗、電飯煲、電水壺等;有的幼兒說出了一些我們小朋友可以使用的家用電器,如空調開關、電視機、電冰箱等一些可以不接觸電源的家用電器;還有的幼兒說出了一些危險動作,如插頭上不可以碰到水,使用電水壺、電熨斗等家用電器時不可以離開等等。
3、社會:電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目標:
1、感受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研究電的有關內容的興趣和慾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發生、發展的原因和結果的'猜想能力。
3、了解電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來源。
活動准備:
幼兒對電的重要性的初步認識。
活動過程:
一、關於停電的猜想。
1、活動:傍晚,一家人正在各自忙碌著,兒子正在台燈下作業,爺爺正在看報紙,爸爸在電腦前忙碌著,媽媽在廚房裡做飯……突然一片漆黑,停電了!
2、討論:推想,停電對這一家人的生活產生的影響。請遇到過停電的幼兒,談一下自己對停電的感受。
3、推想: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電,在更大的范圍內推想停電給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把自己能想到的停電後可能造成的影響說出來。
二、停電的原因
電已經是我們的生產、生活中不可的了。時而發生的停電事故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而且還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生命安全事故。但為什麼會停電呢?
1、猜想停電的原因。(電力需求量太大,無法滿足供應;各種原因引起的輸送線路故障,機械機器故障;不交電費等)
2、針對停電的原因,討論自己如何為解決停電問題做一點自己的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知道了電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和重要性,也簡單的明白了停電的原因及停電給人們帶來的影響。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4、科學:神奇的靜電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摩擦起電的興趣,了解關於靜電的簡單知識
2、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塑料尺、塑料筆、鉛筆、竹筷、鐵棒、綢布、碎紙屑、線手套、手帕;一個筐內裝有剪刀、彩紙;每組放有與幼兒人數相同的有機玻璃板(用積木墊起來一點)若干,電吹風一個,畫
❷ 幼兒園大班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1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泥工的多種技能,表現海洋中的動物與植物,並學會用小棒雕刻的方法來表現細小的部分。
2、發展觀察力,初步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3、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像。
活動准備:
每人一個透明的金魚缸或造型各異的瓶子,泥塊,小棒,海底世界的錄像。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海底世界的錄像,導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我們在電視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教師再放錄像一次,觀察海底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的:重點觀察各種畫類、烏龜、蝦的外形特徵。
2、教師講解製作要求,重點講解雕刻方法。
教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塑造出海底世界的景象,請小朋友將你想做的動物及植物用泥雕在魚缸表面,做完後為了讓小動物做的更加形象。小朋友還可以利用這些小棒在動物或植物的表面雕刻出相應的花紋。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指導能力較差的幼兒首先確定主要內容。製作出簡單的動物形象,利用小棒,簡單雕刻。
指導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有情節的性的畫面。通過製作,水紋波及草等畫面更加完整。
4、評價。
活動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後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著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像、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像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了解海參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2
活動目標:
1.感受繽紛絢麗的海底世界,萌發對海底世界的探究興趣。
2.積極觀察聯想,大膽的表現海底世界的各種生物。
3.嘗試用油畫棒和水粉筆進行油水分離畫的美術活動,體驗「變魚」過程帶來的快樂。
4.能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活動准備:
1. 大排筆、藍色顏料、油畫棒,大張畫紙、桌布、圍裙、袖套
2. 畫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圖一張、海底世界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見過海底世界嗎?在海底世界裡有什麼?」
「今天,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張海底世界的圖畫,我們來看看海底世界裡有些什麼美麗的東西。」
2、出示範畫,引導幼兒猜測。
師:咦,海底的魚都去哪裡了呢?
二、以變魚的游戲形式講解示範如何使用大排筆進行刷畫,並引導幼兒觀察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
1、出示水粉筆,教師用「魔術筆」沾上顏料,刷在畫紙上。
師:沒關系,我這里有一隻魔術筆,只要我把筆的毛在顏料里蘸一蘸,在盤子邊上刮一刮,再在我的畫上刷一刷,就能變出魚來了。
2、講解魚的動態和外形特徵。提問:「你們看看我變出了什麼?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們在干什麼?」
小結:海底世界的魚有的大有的小,有三角形的,有半圓形的,有圓形的,有橢圓形的,有的象香蕉形的,還有的是長長的彎彎曲曲的,它們不僅長的形狀不一樣,身上的花紋也不一樣。
3、講解油水脫離畫的畫法,提問:為什麼魔術筆能變出魚?
小結:先用油畫棒在畫紙上畫出魚,然後用水粉筆沾上顏料刷在畫紙上,當顏料遇到油畫棒畫出的`圖案時,圖案就能顯現出來了,這種畫法叫油水脫離畫。
4、出示海底世界PPT,請幼兒觀察海底世界各種魚的形態和顏色。
「我海底世界的魚是變出來了可是他們少了什麼?我的筆魔力還不夠,所以魚的顏色沒有變出來,真正海底世界的魚兒是什麼顏色的呢?海底世界除了魚還有什麼呢?它們長什麼樣的?我們來看看。」
小結:海底世界裡的各種生物不僅形狀長得不一樣,而且顏色花紋也不一樣,有紅的,有黃的,有藍的,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三、操作部分。
1、提出操作要求。
(1)今天請每桌的小朋友合作畫一幅海底世界,畫的時候先商量一下你們要畫什麼海底動物?它們在干什麼?誰在畫紙的哪裡畫,畫面要怎麼安排?最好大家畫的都不一樣,你們的海底世界就豐富了。畫的時候請小朋友先用深藍色的油畫棒畫出喜歡的魚和水草,再用其他顏色的油畫棒為它們穿上漂亮顏色的衣服,塗顏色時要用力些,要把整條魚都穿上美麗的衣服,然後再用大排筆刷上顏料就可以了。
(2)在塗色的時候大排筆蘸好顏料後要在盤子邊上刮一刮,不然顏料會滴的到處都是。
(3)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清潔,手臟了要及時擦乾凈。
2、幼兒分5組操作,每組幼兒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畫出不同形態的魚,並添畫水草和泡泡。
四、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自己的畫,說說是什麼魚?它在做什麼?請個別幼兒說說你最喜歡海底世界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對幼兒園美術教育做了全面具體的闡述,既要求幼兒園通過各種手段,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美的體驗,豐富幼兒對美的想像、美的創造,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現美、創造美。且新《綱要》中又明確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於各種活動之中」。新鮮好奇,好動、好玩、愛做游戲是幼兒的年齡特徵,也是幼兒的天性。因此這節美術活動《海底世界》我先以魔術筆「變魚」的游戲形式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在變魚的過程中,逐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海底生物的外形特徵,並用游戲的口吻想像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使幼兒一直保持著積極專注的狀態,並且在變魚的過程中向幼兒潛移默化地傳授了油水脫離畫的方法,並讓個別幼兒參與幫助老師變魚,使幼兒對這種繪畫方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參與慾望。接著我再讓幼兒觀察PPT中的海底生物,進一步了解了海底生物的絢麗多彩和多樣性。這次繪畫我讓幼兒採取小組合作用油水分離畫的方法來創作海底世界,讓幼兒體驗了合作的快樂,最後我把海底世界連城一片,帶領幼兒參觀海底世界,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海底世界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從而使幼兒始終保持著興趣和嚮往。這次活動孩子們都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海底生物,但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小組合作用大張紙繪畫,所以有些孩子畫的魚比較小,合作表現的比較少,不會和別的孩子一起配合完成一個故事,繪畫時孩子還是自己畫自己的,以後可以多採取這種形式活動,讓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3
活動目標
1、通過牆飾中出現的不合常理的現象引發幼兒的思考和想像,激發幼兒創編故事的興趣。
2、通過幼兒間的討論交流,開闊幼兒思維想像的空間,讓幼兒了解創編故事的方法,適時引導,提高幼兒創編故事的能力。
3、了解並依據故事的結構,學習創編有一定情節的故事內容。
4、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敢於並願意從多角度想像和表達。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環境與材料:
創設一面海底世界的牆飾,其中的動物植物等,都由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放什麼,不放什麼。當幼兒的想法與牆飾內容不符時,允許幼兒先按照自己的願望表達。
准備一些白紙、彩筆等
活動准備:
從新學期開始引導幼兒討論在空空的牆壁上,我們布置些什麼,引導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組織幼兒討論並基本達到共識。而後,教師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相應材料,教師也為幼兒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和工具等,支持並幫助幼兒順利實現自己的想法,為創編故事做准備。
活動過程:
1、以牆飾中隱含的問題情景引發幼兒思考和創編的興趣幼兒喝水的休閑時間里,教師發出疑問"小兔為什麼會在海里?
2、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耐心並認真傾聽幼兒的不同想法教師鼓勵幼兒依據自己的經驗做不同的設想
3、教師提議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為主題創編故事
4、與幼兒討論創編故事的方法·說明故事名稱·小兔子掉進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進海里以後結果怎麼樣?
5、幼兒選擇獨立或小組結合的方式進行繪畫創編教師用規范的正楷字幫助幼兒記錄所講內容、名稱,並將記錄及經幼兒同意稍加整理不影響原意的文字念給幼兒聽。
6、創編交流活動在當天及以後兩周內的生活環節閑暇時間,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分別進行講述。
活動的延伸和擴展:
回家後幼兒以繪畫表現想像內容和主題及講述中表達的語言水平判斷幼兒創編故事水平。
游戲;我們要表演:引導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進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創造性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內容,製作演出道具,包括頭飾等,增強幼兒創編的興趣。
活動反思: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學過程的開放,從而體現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創設: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你想了解這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嗎?」,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當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究欲時,教師實行角色的轉換。當學生就「課文哪些地方體現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請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海底世界》含反思4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和了解海洋動物的基礎上,用簡筆畫表現它們的形態。
2、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視頻、勾線筆、蠟筆、教師范畫一張。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引起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部小電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小電影里你都看到了什麼?那這些魚都生活在哪裡呢?
二、教師示範。
師:原來這些魚都生活在美麗的海底世界。今天老師想把美麗的海底世界搬到我們的紙上。那海底都有些什麼呢?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邊說邊示範畫)小丑魚:它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它的身體是圓形的,用弧線來畫出它的嘴巴、魚鰭還有尾巴。別忘了給魚鰭還有尾巴畫上直直的魚刺。然後畫上眼睛,在畫眼珠的時候要記得留白,最後用波浪線來裝飾它的身體。
鯊魚:我們先畫一條直線,接著用弧線來畫嘴巴,鯊魚有鋒利的牙齒,我們要用折線。用其他的弧線把身體畫完整,魚鰭和尾巴是三角形的。
石頭:海底有什麼呢?石頭大大的,我們可以用光滑的弧線畫。
水草:水草怎麼樣的?大家都還記得扭扭草嗎?水草也是用弧線扭啊扭啊,一根太孤單了,我們再畫幾根。
珊瑚:珊瑚就像一根根的小樹枝,我們用弧線來繪畫。
熱帶魚:這種魚身體扁扁的,我們先畫兩條弧線,再用一條弧線連起來,尾巴也是弧線哦。添上眼睛和身體這條魚就完成了。
劍魚:老師還認識一種劍魚呢,它身體瘦瘦的,背上有刺一樣的東西,我們用直線來畫。
水母: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個新奇的朋友呢,叫水母,它的身體呀是一個扁扁的圓形,這是眼睛和嘴巴,它的腳呀和我們的水草一樣,用光滑的弧線扭啊扭啊,真好玩。
海星:它和什麼長得很像呢?原來是我們的五角星,不過海星的身體可比五角星圓潤呢,每個角都是弧線。
螃蟹:我還想在這里畫一隻螃蟹,螃蟹是什麼樣子的?身體圓圓的,眼睛凸出來,還有兩個厲害的大腳,其他的小腳畫上直線,然後一折就可以了。
貝殼:海底還有貝殼呢,我們畫一個大半圓,再畫個小半圓,裝飾上線條,貝殼就完成了。
師:咦,海底除了這些,還有哪些東西呢,一會小朋友可以發揮想像,把你想到的東西畫出來。
師:你們覺得這個海底世界漂亮嗎?那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它變得更漂亮呢?哦!給它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變得更加漂亮!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給海底世界塗一塗顏色。(出示範畫)看!海底世界塗好顏色了,漂亮嗎?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海底世界這么美麗,你們想不想畫一畫自己的海底世界?好,現在大家行動起來吧。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師:小小畫家們,你們都完成了嗎?誰願意來給大家講講你的海底世界裡都畫了些什麼。
師:小朋友畫得真不錯,我們拿著自己的作品去給隔壁的小朋友欣賞一下吧。
活動反思: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後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著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並製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像、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像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了解海參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
❸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與反思《母雞的秘密》
活動目標:1.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篩子、漏斗、鑷子),初步體驗和認識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這三種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3.嘗試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體驗操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一籃黃豆、大米混合的豆子;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米和小口瓶。 2.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引發思考。 (聽說大三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麼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小工具還真有用,果真幫了我大忙)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並一一介紹(混合的黃豆和大米、裝有棉球的玻璃瓶),請幼兒幫忙分別把黃豆和大米裝進玻璃瓶儲存起來,那我們要做些什麼? 1、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 2、把黃豆和大米分開, 3、把黃豆和大米分別裝進瓶子。」 請你們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去試一試,當音樂停止了,就馬上回來。 (播放一段三分鍾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著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豆子和小頸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完成任務了嗎?為什麼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於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3.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故事《母雞的秘密》 小雞、小鴨、小鵝、小狗四個好朋友,天天在一起玩耍,最近,它們發現雞大嬸整天趴在雞窩里,不吃也不動,好奇怪啊! 它們去問雞大叔:「雞大嬸病了嗎?它在干什麼?」 雞大叔神秘地說:「這是個小秘密,不能告訴你們。」 「什麼小秘密,一定要搞清。」四個好朋友,躺在草叢里,看著雞大嬸,幾天過去了,雞窩里有動靜。跑過去瞧一瞧,呀,嘰嘰嘰,一隻小雞出殼了,又一隻小雞出殼了~~~「雞大叔,小秘密知道了,小雞從蛋殼里孵出來啦!」 小鴨想:「那我是從哪裡來的呢?」「你是從鴨蛋里孵出來的。」雞大叔說,小鵝問:「那我呢?」雞大叔說:『你是從鵝蛋里孵出來的。」 小狗汪汪叫:「我知道啦!我是從狗蛋里孵出來的。」
❹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參考方案【5篇】
幼兒的一日生活豐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許多科學 教育 的素材。如在「太陽和影子」活動中,怎樣使自己的影子變長?又怎樣變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大班氏茄科學領域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對旋轉現象感興趣,能積極主動探索使物體旋轉的 方法 並記錄探索結果。
2.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轉起來,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想像力 。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並記錄探索結果。
能讓所有的材料都轉起來,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轉起來。
活動准備: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種線形、長條形物品:毛線、布條、樹枝等。
材料二:各種平面的物品:紙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種立體物品:積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記錄紙每位幼兒一張,記錄筆、大風車一個、小風車每位幼兒一個。
3.操作區域和集體活動區域分開。
活動過程:
一、感知發現
1.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每人手裡拿一個風車,和小朋友邊唱邊走進活動室:「大風車吱呀吱溜溜地轉,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群快樂的小夥伴!」「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的風車轉轉轉節目就要開始了,風車你們玩過嗎?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玩風車。(幼兒玩風車)
2.探討:「你是怎麼讓風車轉起來的?」
教師:我們不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風車會轉嗎?
教師:對啦,是我們用嘴巴吹,用手撥打,或者利用風吹,風車才會轉起來。
教師: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是可以轉動的呢?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是怎麼轉起來的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風車是靠風吹轉起來的;而旋轉木馬和摩天輪是用電的,叔叔按的開關就是電的開關;自行車的輪子是騎車的人用腳蹬才會轉,原來啊,差脊這些東西轉起來都要外界給它力才能轉起來。
二、嘗試探索。
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材料想請你們去找找看,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老師這里有記錄紙,你們看。(教師講解記錄紙的用法:記錄紙都是用圖案符號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種物品用圖形表示;「猜」是一個娃娃頭像一個問號表示;「嘗試」是用小手錶示)
物品猜嘗試想辦法再嘗試
線狀物品
平面物品
立體物品
1.幼兒先猜測每種物品是否能轉動,在「猜」的一欄中記錄。
2.幼兒動手實驗,看到底能不能轉動,並在嘗試一欄中進行記錄。
3.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問:你在玩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讓它轉動的?
4.教師小結:立體的物品容易轉動起來,線狀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轉動。
三、再次探索
師:剛才我們讓立體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們想辦法,能不能讓那些剛才沒有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呢?你覺得什麼辦法能讓那些物品轉起來呢?把你的想法畫在第三欄里。
1.幼兒再次嘗試,(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進行輔助),並把自己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發現: 說說 你的辦法。
師: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是怎麼讓你的那些物品轉起來的,有的小朋友還沒有找到方法,我們教教他們吧!(教師根據剛才的指導與觀察,請幾個幼兒講述並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實踐歸納
1.請小朋友去嘗試剛才沒有嘗試的物品,你可以試試剛才大家介紹的辦法,也可以想想 其它 辦法。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使物體旋轉的多種辦法。
3.交流歸納。
五、拓展體驗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會旋轉?
2.試試你的身體會旋轉嗎?
活動 反思 :
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猜測——探索——再猜測——再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物體旋轉現象的一個初步的了殲慶察解,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體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轉起來的科學道理。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周圍的科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探索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態度,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動手操作過程,就是對剛才活動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產生的零散的 經驗 進行歸納和 總結 ,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和正確概念,孩子對這樣的認知的掌握比教師的講解和灌輸的效果要強很多,是孩子把剛才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固有的認知的一個過程;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個人經驗轉化成大家共有的集體經驗,使得活動重點多次突出,難點再次被突破。活動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孩子也是在愉悅的情緒中進行了主動探索的活動過程,認知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明白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潛力。
活動准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鍾表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麼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明白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透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透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麼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
(3)你們明白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麼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忙我們持續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麼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游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明白了什麼事情。
2、透過游戲讓幼兒明白不同的聲音能夠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產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准備:
三角形、梯形、方形積木;海洋球、玩具球;一次性杯子、圓台形的化妝品瓶子;電池、透明膠帶等物體;記錄卡片16份、小筐8個、PPT。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師:這是什麼?
幼:球師:老師把它輕輕一推,看它怎樣了?
幼:向前運動、動了、滾動……師小結:像這個球一樣咕嚕咕嚕往前轉動我們叫它滾動。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師:老師還給大家准備了一些好玩的東西,看看有些什麼?(揭密神秘袋,幼兒了解操作的材料)師:請小朋友去玩一玩、試一試,看看哪些會滾動哪些不會滾動?然後給它們分一分家,把它們分別放在相應符號的筐里,並填寫好觀察記錄表(一)。
個別指導:你玩的是什麼?你把它放在哪個筐里了?為什麼?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師幼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師:大家幫這些東西分好了家,我們來看看能滾動的筐里放了哪些東西?幼兒說物品,教師在記錄紙上貼上這些物品的標記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為什麼這些物體能滾動?這些東西不能滾動?
小結:這些沒有角的圓圓的東西,只要對它們用點力,它們就能滾動。
三、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師:這些圓圓的東西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請小朋友再次玩一玩。這次要仔細觀察,把它們滾動時走的路線畫在你的記錄紙上。
個別指導:你玩了什麼?它滾動時走的路線是什麼樣的?
幼兒說自己的操作發現,教師徵求大家意見後記在大記錄紙上。重點講述球體的滾動路線。
師:從這張大記錄表上你能發現哪些東西在滾動的時候走的路線是一樣的。為什麼它們走的路線會一樣?
小結:(邊小結邊貼上相應的球體標、圓柱體、椎體標記):像皮球、海洋球它們的身體都是圓球體,走的路線是曲線。像透明膠帶、電池它們的身體是圓柱體,走的路是直線。一次性杯子、化妝品瓶子身體一頭大一頭小,走的路是圓圈。也就是說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我們把這些物體滾動是走的路叫滾動的軌跡。物體運動的軌跡對我們的科學發明非常有幫助(出示PPT,請幼兒分別說說圖片上可以滾動物體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我們的航天飛船駛入太空都要設定好軌跡,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我們小朋友從小學習科學知識,長大了也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家、發明家。
四、活動延伸:
這個筐里還有一些不能滾動的東西,你能想出好辦法,讓它們也滾動起來嗎?然後再去發現它們的滾動軌跡。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4
教學目標:
·知道運動時出汗後,要及時擦汗。
·初步了解用毛巾擦汗的方法,並願意嘗試。
教學准備:
(認知准備)已初步掌握攤開毛巾擦嘴的方法;
(材料准備)幼兒人手一塊干凈毛巾。
活動重點:知道出汗後要及時擦汗。
活動難點:根據 順口溜 的提示學擦汗。 活動過程:
一、聽聽議議:
·教師講 故事 ——小猴跟著母雞老師在操場上玩皮球,不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他隨手用手往臉上一擦,臉上馬上出現了幾條黑手印。
·討論:怎麼會有黑手印?
小猴的臉看上去怎麼樣?(輔助提問:干凈嗎,漂亮嗎?)
天氣熱了,運動了一會兒就容易出汗。應該用什麼擦汗呢?怎麼擦汗呢?
二、學習擦汗:
·說說腦袋上哪些地方最容易出汗。
·請個別幼兒演示,用毛巾擦汗。
·教師念順口溜,並演示正確方法:「小毛巾攤開來,擦臉蛋,擦額頭,脖子上面再擦擦,小小汗珠不見了。」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邊念順口溜邊逐一指導。
(用順口溜提示幼兒「小毛巾攤開來」,以及各個部位都要擦)
重難點:根據順口溜的提示學擦汗。
三、活動延伸:
運動後繼續引導幼兒正確擦汗。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5
知識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與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動採用了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
試一試:這是本活動開始的部分。為了讓幼兒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採用了先觀察的方法。請幼兒觀察教師手中的兩種液體——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想一想:「把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教師在到紅水的時候應在杯子後面放一張白紙以便幼兒觀察。在幼兒看到水分成兩層後,請幼兒用自己面前的兩種水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分成兩層。讓幼兒在濃厚的興趣下自己親手實驗,引起幼兒實驗和探索的慾望。
說一說:本環節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慾望。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親手的實驗和教師倒的水進行比較,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事說出來,並提出一些讓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回答的問題以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師到的水一樣嗎?那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教師可以在幼兒急切的期盼下說出答案「把許多白糖放到紅色的水裡,使勁的攪,一直到化不開為止。」讓幼兒明白,紅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為裡面有許多的糖,水就變重了,重的東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環節是採取了幼兒自己動手實驗的方法。在幼兒實驗時知道什麼樣的液體可以沉到水底,用什麼方法製作這樣的液體。讓幼兒和第一杯水比較,知道兩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動完成的《綱要》和國家《科學》課程的目標有:
1、通過幼兒的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鼓勵幼兒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示範性方案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
(一)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水的變化,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的的興趣並萌發初步的探索慾望。
2、在幼兒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動准備:兩杯紅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流程:
(四)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題:「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有什麼現象呢?」(教師把事先調好的紅色的飽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有什麼現象?為了讓幼兒觀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後面襯上一張白紙。幼兒可以看見紅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兩層,非常好看。)
2、試一試:
導語:「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小朋友,你們好看的水做出來了嗎?和老師做的水一樣嗎?(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導語:「小朋友知道為什麼你們的水不能象老師的一樣好看嗎?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紅水和小朋友的紅色的水有什麼不一樣的。」請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師的水很濃,象是蜂蜜一樣,粘粘的。告訴幼兒:「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么多的糖在水裡化了,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紅色的水會在下面,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紅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五)活動評價: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參考方案【5篇】相關 文章 :
★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方案【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參考模板5篇
★ 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選實用方案5篇
★ 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編精選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選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選5篇集錦
★ 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優質參考模板
★ 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教學方案優秀參考方案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
★ 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
❺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
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除了有許多的亮點部分,還應該是有一些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正因有了這些缺憾,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活力。下面,我在這給大家帶來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1
《雷雨來了》是我們從《幼兒創新智慧游戲》中《大自然的變化》這一活動中延伸出來的一節活動課,在設計這節課時,我通過講述法,啟發提問法,情景表演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給了幼兒一條線索,讓幼兒自由的講述,自由表演,我再與幼兒一起給小結,加深幼兒記憶。充分發揮幼兒是主體,教師的引導者的作用,讓幼兒在廣闊的空間里充分的發揮想像。但幼兒教育僅靠集體教育活動是不夠的,因此,在活動後,我們應為孩子們開設了區角活動,讓幼兒在課後可以到區角中去玩玩,讓他們自由去探索,同時也增強孩子們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2
活動在孩子們愉快的游戲中結束,從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是玩得開心,學的快樂的,本次活動是圍繞合作這個概念而開展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縱觀整個活動,整體感覺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波的,從活動效果來看,預設的教學內容是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的,活動通過幾個亮點有效促成預設目標的達成。
首先是材料的准備和利用,本著低成本低結構的原則,我收集的材料是一些日常用品及玩具,如:皮球、毛巾、筷子等,這些材料雖簡單常見,可在活動中卻被充分利用,孩子們易於操作,並在體驗中獲得合作激顫力量大的道理。自製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簡單明了,既能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畫面故事中的道理,也讓幼兒很好地得到啟發,進一步理解合作的道理。這個環節,教師無需作多的解釋,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較好地掌握了知識,達到預設目標。
其次,就是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我始終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活動,與幼兒一起探索、學習。
在一些過度環節,我也做了巧妙設計,環環相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活動流暢。如:在開始部分,讓幼兒幫老師搬桌子環節,就直接導入了活動,而且直指活動內容,無需過多的提示。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直觀易懂,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團結合作的意義。在討論活動時,我讓幼兒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搬床、做值日等,用切身的體會,詮釋合作力量大的道理。每個環節都緊扣主題,結束活動,我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心情。
最後,本次活動遵循了由淺到深的原則,對於重點和難點,我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遞進式的提問進行處理,這種提攜鉛鋒問方式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也使活動更活潑有趣。
但是,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它很難十分完美。因為預設的教案與現場教學往往難以達到一致和同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在這個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些環節還有待去調整和改進。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我班孩子比較活躍,在課前我強調了紀律,在討論活動時,孩子們有點約束,這種限制束縛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幼兒討論時不夠積極主動,氣氛不夠熱。
2.幼兒操作環節,應先讓幼兒自己探索,讓幼兒有一個人完成任務和兩人、多人完成任務的對比情況,讓幼兒自己從中領悟到,要完成這些任務,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團結協作才能完成好,兒不要直接讓幼兒兩兩合作演示。
3.在活動結束環節,我設計的是游戲,孩子們玩的太辯晌高興,有些鬧,應該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對個別喜歡人來瘋的活躍孩子,要有及時提醒,讓孩子懂得無論在哪兒、做什麼都應守規則,讓孩子時刻有規則意識,這樣活動的內容也就更豐富。
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除了有許多的亮點部分,還應該是有一些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正因有了這些缺憾,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充滿了活力。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一些反思,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3
該活動方案的動畫素材來自於中央少兒頻道的動畫片《花園寶寶》,在原來的動畫片里, 小點點等小豆豆一家來野餐 這個情景非常符合我們課題組
學會等待 的主題。經過課題組討論決定,把它只剪切成開頭和結尾兩段,這樣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不會使整個活動過分拖沓。
試教前,為了了解本班幼兒在生活中的等待經驗,得到很多可以在活動中預設好的回答,我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但當我問起 等待的過程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時,孩子們卻一時答不上來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知道。如果活動就此僵住,那下面的環節還怎麼進行呢?因此,為了拓寬幼兒的思維,我開始啟發道: 平時在家裡你喜歡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其中哪些事情適合等待的時候去做? 這里我雖然換了一種提問的方式,卻更加貼近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思路被打開了,回答也漸漸踴躍起來。看來,試教前不僅要准備好相關的教具,還要熟悉幼兒相關的經驗。如果經驗准備不足,就會直接影響活動的效果。這一點至關重要,能夠為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節課只准備了兩天時間,但是經過課題組老師的幫助和我的精心准備,活動的效果還是令人比較滿意的。由於本活動的情景來自於生活,這樣就要求教師善於把握生活中的點滴,並用生活化的語言對幼兒各種各樣等待方式進行總結、概括。活動中,幼兒給出了一些很有趣的答案,如: 裝潢房子需要等待。 堵車需要等待。 世博會排隊的時候搭個帳篷睡會覺。 等等,可遺憾的是我沒有好好重視和肯定,而是很快地一語帶過,使整個環節進行得稍顯倉促,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也沒有被調動起來,這可能與我教學經驗的不足有很大關系。今後我將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失誤,努力彌補這一缺憾。活動評析本次活動目標明確,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幼兒熟悉感興趣的內容,活動中幼兒積極性較高,懂得了在家、在園、在公共場所等待的重要性和可以等待的方法。活動形式多樣,教師將幼兒喜愛的動畫片花園寶寶製作成PPT課件,並採用分組繪畫討論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認同等待行為,學會在游戲中等待,體驗等待帶來的滿足和快樂。活動過程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緊湊,各個環節過渡自然,逐步遞進。作為年輕的宋老師,她能輕松自如的組織好各個活動環節,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靈活的應對幼兒的回答,針對問題啟發引導,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這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同時,通過活動的實施,也使我們深深體會到:
1、社會教育的活動應提供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要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應通過各種活動形式來促進幼兒良好社會品質的形成。
2、多種多樣的等待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一教育資源,讓幼兒學會從自身做起,真正的做一個講文明,守規則的好寶寶。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4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園舉行了老教師領航課的同課異教活動,由此我有幸觀看了戴衛蘭老師和王秋芬老師的大班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兩位老師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所呈現的活動也有著各自的精彩。
一、活動的背景
三月是我們幼兒園的文明月,文明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具體到小朋友來說,就是教育他們語言和行為的文明。同時這一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情感的穩定性開始增強,大多數兒童在班上有了相對穩定的好朋友,也願意自己結交新朋友。在結合主題月與年齡特點的基礎上,社會活動《我會交朋友》就是由此產生的。生活中小朋友們更多的是和自己班級的朋友生活在一起,短時間內認識一個新朋友,那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挑戰。所以兩位老師的目標里都有1准確使用禮貌用語,用恰當的方法認識新朋友,2了解新朋友,體驗與朋友共同合作的樂趣。在共同合作上兩位老師又各自有側重點不同,戴老師重在於讓幼兒合作完成音樂游戲,而王老師則是通過共同製作「朋友卡」讓幼兒互相了解。
二、活動的過程
兩位老師在教學具的准備上都採用了記錄表,別出心裁的是王老師根據大人的名片把記錄表設計成紅色的愛心,還幫他取了好聽的名字叫「朋友卡」,更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兩節活動的教學過程都比較清晰,先了解,後記錄,最後游戲。戴老師是由故事引入,王老師則是開門見山,讓幼兒在了解、總結了交往的規則後自己嘗試結交朋友,最後和朋友一起游戲,體驗快樂。值得一提的是兩位老師都突破了班級的界限,戴老師是選擇了四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開展活動,王老師則是在活動過程中讓自己班級的幼兒到其他班級去結交新朋友。另外,王老師有創意的一點在於她先是讓孩子和自己班級的好朋友兩個拉手坐在一起,然後讓兩個人各自又去結交新的朋友。
三、活動的特色
在社會領域的教育中較多的是運用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讓幼兒來體驗一種情感,但是這兩節活動卻沒有,而是通過製作「朋友卡」,完成「記錄表」來感知如何結交朋友。更加直觀、具體,真正實現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更加深刻地體驗。同時,在兩節活動中體現了語言、社會、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價值。注重教學的整合性。語言,說說自己的朋友;藝術,製作「朋友卡」,和朋友完成「三人套圈」游戲,圍著「朋友樹」唱歌,最終實現社會性發展目標「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四、活動的遺憾
任何一次教學活動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沒有遺憾的,這兩節活動也是一樣。在聽戴老師的活動時,我就有疑惑,教師是否應該在朋友這個詞前加上個「新」字,讓孩子們更有新鮮感,更有興趣。這個疑惑在王老師的活動里得到了釋然,王老師提到了「結交新朋友」,而且是別的班級的新朋友,可以感覺出孩子們很興奮,都想嘗試一下。人們常用「點睛之筆」來形容某一樣東西的重要。我覺得這兩節活動缺少的「點睛之筆」就是一句話:文明的行為可以讓我們結交到新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新朋友,這樣我們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到最後,所有的人都變成了好朋友。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5
本次我執教的內容是大班《大自然探秘》主題活動中科學領域的一節生成活動《天氣預報》。天氣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屬於生活,教育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並藉助於生活。因此,我設計了天氣預報的活動。通過本節活動幼兒將認識幾種常見的天氣符號,了解簡單的氣象知識;能關注天氣變化,有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知道天氣預報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課前准備活動,讓孩子們先關注了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天氣預報」,讓孩子對天氣預報有個粗淺的認識。比對了幾個版本的天氣圖標,結合電視台播放的「天氣預報」,選擇了12中幼兒生活中比較了解的天氣情況之製作成氣象圖標。活動中盡量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整節活動課的設計滿足了幼兒主動探究的慾望,支持了孩子的探究和發展。教師結合幼兒已知的經驗,在問題的引導下,鼓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進一步引發探究興趣,主動提出問題,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活動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視頻利用率不高,在讓幼兒開始播報之前,可以再讓幼兒觀看一次視頻。
2、在「模仿播報員」的游戲環節中,可讓游戲情境更濃一些,也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城市進行播報。
3、天氣預報中還蘊藏著許多知識點,如:空氣質量、濕度、紫外線指數、穿衣指數等等,可以作為延伸活動繼續開展,使幼兒對天氣預報有繼續探索的慾望。
❻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從哪裡來
活動由來:一天午睡時,齊鑫晨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劈劈啪啪"的聲音並感到有點刺痛,覺得很奇怪:"是什麼弄得我這么痛?"旁邊的思雅說:"有時我脫衣時也會感到痛,晚上還能看見一點點的亮光呢!"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也有過,我也有過。"還有一次,我給女孩子梳頭,孩子們發現頭發被梳子吸了起來,十分好奇。於是,我就設計了"靜電哪裡來"這一活動,孩子們非常感興趣,探索慾望強烈。一、活動目標
⑴、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
⑵、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⑶、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塑料尺子、人形紙片、碎紙屑、毛線、竹筷、鉛筆、塑料梳子、綢布、海棉、泡沫、鐵釘、記錄卡。
經驗准備:幼兒接觸過靜電現象
三、重難點分析重點:感知物體摩擦後產生的靜電現象。難點:能夠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
四、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娃娃站起來》
1、出示人形紙片,教師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後與綢布摩擦,並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一把尺子就讓紙娃娃站起來"。
2、教師示範後,幼兒動手操作並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教師做了什麼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麼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尺子和衣服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娃娃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後會起靜電。
2、幼兒先自己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竹筷、鉛筆、塑料尺、鐵釘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後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線、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並進行示範操作。
(五)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1.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見到的各種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飄起來;穿化纖衣服脫時會有聲音,黑暗中會發現小火花;
2.天氣乾燥時,長時間走路,由於摩擦會產生靜電,衣服會和身體粘在一起;有時人與人在接觸的剎那會被對方電到等等。
(六)游戲《頭發飛起來》
1、教師示範游戲,將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2、幼兒互相結對做摩擦游戲,先讓每個男孩和女孩對應。然後女孩和女孩之間互相游戲,並請操作好的幼兒到前邊演示。經過演示,看誰先把對方的頭發摩擦飛起來。
❼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5篇】
教師在與幼兒的互動過程中要及時把握有 教育 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觀察和操作,生成具有科學價值的教育活動,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1
活動目標:
1、了解陽光有不同的顏色組成,知道陽光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等七種顏色。
2、探索觀察七種顏色的 方法 ,並通過塗色表現自己的發現。
3、產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鏡子人手一面,多棱鏡每組一面。
2、小孔的紙板和裝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個。
3、畫有太陽的表格以及彩色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去室外看陽光,引起探索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陽光是什麼顏色的嗎? 說說 你們看到的陽光的顏色。
2、了解探索陽光的材料。
教師:我們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麼材料呢?用這些材料可以干什麼呢?讓幼兒說說材料的名稱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陽光的顏色。
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親自動手探索發現五彩的陽光。
(1)探索一:將許多水盆放在室外,給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將小鏡子斜放在水裡,玩一玩,看一看,能發現什麼?
(2)探索二:提供許多紙板,請小朋友對著紙板看玻璃瓶,看一看還能發現什麼?回班後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探索三:引導幼兒利用多棱鏡觀察陽光,看一看有什麼新發現?
4、引導幼兒用彩筆塗色記錄陽光的顏色。
教師: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張畫有太陽的表格,請小朋友將看到的太陽光的顏色塗在表格里好嗎?
幼兒進行塗色活動,活動完成後,讓幼兒交流表格的顏色。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2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爛納子做讓毀游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 魔術 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 經驗 ,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准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坦歷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後,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活動 反思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至關重要,有效提問不僅有利於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多向互動和活躍的教學氛圍,而且在活動的猜測驗證階段,教師的有效提問還能幫助幼兒正確理解科學現象,獲得初步的科學知識。
一、提問應服務於活動目標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提問方式,如鼓勵式、開放式和啟發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也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工具」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於探究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預設的提問緊緊圍繞著活動目標,並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交替出現,如「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能看到它的眼睛」這一提問引導幼兒探索在影子上找「眼睛」的方法,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否定了自己原先的各種猜測,通過不斷的嘗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的原理,幼兒的探究慾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滿足。
二、提問應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這兩個影子有什麼不同」是一個比較性的提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兩個影子的不同之處,從而為後面的探究做好鋪墊。而教師在實驗驗證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不斷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與材料互動,積極探索並觀察影子上出現「眼睛」的原因。
三、提問應做到層層遞進
提問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要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入手,使幼兒逐步加深認識,建構概念,從而使整個活動過程結構嚴謹、層層遞進。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在每一環節的提問都旨在不斷推進幼兒對於「影子」的認識,如「什麼方法可以在小兔的影子上找到眼晴」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表達各自的猜測,而當幼兒在探索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後,教師又進而提出「為什麼畫和貼的方法都不行,而剪兩個小洞就能在影子上看見眼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幼兒能夠理解的表達方式,利用直觀的材料,從另一個角度引導他們思考光的穿透現象。
提問的層層深入,使幼兒在操作中自發地探究、理解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具有層次性的提問使整個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向活動的最終目標邁進。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願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展幼兒的思維,激發求知慾。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東西,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觀察教師實驗: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裡怎麼樣了?
(看不見了、溶化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讓幼兒觀察小石子放進水裡怎麼樣了?
(還能看見、不溶化)
問: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麼東西放進水裡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小結:有的東西放進水裡能溶化,變得看不見了,而有的東西放進水裡不能溶化。
2、讓幼兒做小實驗(任選一種)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讓每個幼兒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裡,觀察結果如何。
(3)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裡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點擊瀏覽該文件
3、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裡了?怎麼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4
活動目標:
1、感受傳聲的秘密。
2、對科學活動有興趣,願意探索。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根據興趣玩空心紙棒
1、引導幼兒觀察紙棒。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你們拿起來看一看是什麼樣子的?(幼兒發現紙棒是長長的圓圓的,中間是空心的)
2、幼兒玩紙棒
教師:你們每人拿一根紙棒當玩具,讓老師看看,你們是怎麼玩的?
二、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游戲
1、教師有興趣地對幼兒說:剛才老師看見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對准紙棒在說話呢,你們各人找一個好朋友,一個對著紙棒說話,另一個用小耳朵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說了些什麼?
2、幼兒兩人一組地玩了起來。
3、提問:小朋友聽到你的好朋友說的話了嗎?
4、教師小結:這個長長的、圓圓的空心紙棒,能把我們說的話傳出去,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傳聲筒。
三、發現問題,和小問號交朋友
1、提出疑問: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聽到從傳聲筒傳出的話語和清楚、響亮,但也有小朋友說聽不清楚聲音,(出示幾根聽不清楚的傳聲筒)這是怎麼回事呢?
2、出示小問號(?)引導幼兒觀察這幾根傳聲筒有什麼不同?既然是一樣的,那為什麼傳出來的聲音不清楚呢?這個傳聲筒我要送一個標記給它(出示小問號卡片)知道這是什麼符號嗎?這根傳聲筒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幼兒再次玩傳聲筒(傳聲筒換成實心的)
幼兒發現聽到的聲音不清晰了,這是為什麼呢?幼兒自然產生疑問,這時引導幼兒也給這些傳聲筒貼上問號。
四、觀察比較,解決問題
引導幼兒對比觀察小問號的傳聲筒和沒有小問號的傳聲筒有什麼不同?讓他們發現有小問號的傳聲筒里有紙團堵著。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會邊實驗邊記錄,並將同類的水果歸類,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2、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蘋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種水果圖片、顏色標記。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圖片)、白布、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兒的實驗興趣。
師: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給我們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寫的什麼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哇!有這么多的水果卡片,還有一張信紙,看看上面寫得什麼?
1、讀信:中二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很想知道各種水果的果汁是什麼顏色的,我們想請你們幫幫忙,告訴我們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與果皮的顏色是一樣的嗎?
2、討論: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與果皮是否一樣?
3、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與他們的果皮是一樣的嗎?王老師也不太明白,今天我們來做次小小實驗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好嗎?
二、幼兒實驗了解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准備了各種水果,一些白布、還有一張實驗記錄表和一些顏色標記,請小朋友實驗的時候一邊做實驗一邊將實驗的結果用顏色標記記錄到實驗表上。
1、幼兒一邊實驗一邊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教師巡迴輔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實驗記錄。
2、請個別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表。
3、對有爭議的實驗結果,教師實驗得出正確結果
三、幼兒再次實驗,將水果歸類。
師:這些水果的果汁顏色有的和果皮顏色一樣,有的和果皮顏色不一樣,那麼,哪些是和果皮顏色一樣的呢?哪些和果皮顏色不一樣呢?我們再一起來做一次實驗,一邊做實驗一邊將水果進行歸類,將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樣的放到一起。
1、幼兒實驗,並將水果卡片歸類。
2、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3、送卡片:將水果卡片送到相應的筐中。(果汁與果皮顏色一樣的放一個筐中,不一樣的放另一個筐中。
4、教師小結幼兒的操作結果,表揚鼓勵。
四、給動物幼兒園回信,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我們知道了各種水果的果汁顏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呢?我們一起來回封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實驗結果好嗎?
1、出好的實驗記錄表,疊好放進信封。
2、將歸類好的水果卡片分別包好,寫上說明裝入信封。
五、延伸活動:
1、師生一起寫回信。
2、自己動手榨果汁,一起品嘗果汁。
附:
橙汁和橙皮的顏色都是橙色的,橘子和橘皮都是橘黃色的,奇異果果汁和果皮的顏色都是綠色的。蘋果果皮是紅色的,梨的果皮是黃色的,葡萄的果皮是紫色的,而它們的果汁卻都是無色的。西瓜的瓜皮是綠色的而果汁是紅的。
幼兒園科學領域活動【5篇】相關 文章 :
★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設計方案【5篇】
★ 幼兒園科學活動策劃內容【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5篇】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方案【5篇】
★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2020方案【5篇】
★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創意方案【5篇】
★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參考方案【5篇】
★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設計方案【5篇】
★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方案【5篇】
★ 創意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5篇
❽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天使》的教學反思是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小天使》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走向生活。
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選擇了幼兒關心和感興趣的主題,因此幼兒能夠始終積極參與其中。
多媒體教學對幼兒的吸引力比較大;由於幼兒在課前積累了相關知識、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做到踴躍發言,調動幼兒已經有的時候經驗。,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峰。
❾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幼兒間的協商、合作關系,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游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為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麼特點?光源是什麼?
2、交流:你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麼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出山峰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院,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了解無影燈的原理。
活動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學生從做中學而進行的經驗重組的活動。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感受自然,體驗生命的意義。聽別人說得津津樂道,不如親自做一做來得實在。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實驗、探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百味,收獲成功的喜悅。所以在設計《神奇的影子》這一主體活動時我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活動主要就是以學生體驗為主,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在體驗中發現,在體驗中成長。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手影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尋找影子的熱情。那麼在這一環節,我充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模仿各種動物,做出關於它們的手影動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手影的圖片,給學生以借鑒,這樣他們的興趣更高了,當模仿出一種或多種動物時,從他們的臉上我看見了成功的喜悅。在展示這一環節上更加讓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兩組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手影動作編出了兩個優美、風趣的手影故事,頓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悅,這喜悅是學生們賦予我的。課堂上到處洋溢著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聯想,展現著孩子們獨具個性的作品和話語。傳達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高高興興地耕耘、收獲。在潛移默化的鍛煉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動為平台,在交流中綻放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這一廣闊天地中進行的多邊、多向、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調起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直以來諷刺著我們合作意識的淡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多種機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進行手影游戲和影子實驗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意識,有目的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活動,培養合作意識,鍛煉交際能力。有的小組剛開始並不團結,導致有的學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學生做不了,糾其原因是沒有人幫助拿手電筒,自己就不能做,這樣,小組內的活動就比其他小組要慢了許多,想當然,肯定是編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組要略遜一酬。在第二個試驗中,我就特意走到剛開始不團結的一小組,簡單的跟他們說了說上次的原因,同學們是很聰明的,一會就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也感覺到自己本組不及別組的原因。馬上振奮起來,團結合作,有的紀錄、有的觀察、有的實驗、有的補充……這樣次,每一小組都很積極,得出來的結論也很真實特別,而且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哦。
經過一節課的活動,交流,漸漸的同學們都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為自己所用了,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方法教給別人了。一方面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是輕松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點子和語言都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在學生心目中漸漸的形成這樣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為合作意識的培養打下基礎。
這次活動只是本次活動的開始,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的活動中,雖然在這節課上學生有想法,有收獲,有參與,但是我還是覺得課內還有一些細小環節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雖然這門課程本身就還沒有完善,都還處在一個實驗、探索、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