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2020年代微電影榮譽證書
1.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
關於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茄散很是熟悉吧,事跡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擬起事跡材料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1
1930年的農歷七月初九,在北京協和醫院里,一個小男孩誕生了,因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誰?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他是不開豪車但科研經費一投就是幾千萬的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掘納氏術獎得主,他是名字品牌價值千億但捨不得買貴的衣服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就是我們的「國寶」,我們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堅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後男神」。袁隆平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飯碗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朴實的話語彰顯出他深厚的愛國情懷、造福於民的崇高品德,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和學習。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始終體現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燈塔、是幹事創業不竭的精神動力,任何時候都動搖不得,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奮力開啟實現宏偉藍圖新征程。
致敬不畏艱辛、責任至上的「90後男神」。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里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決吃飯的問題,數十年來,袁老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判散人去學習,學習他攻堅克難的責任意識、學習他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征程中,奮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攻堅期,更加需要黨員幹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90後男神」。自稱「90後」的袁隆平,數十年間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他的時間表裡,沒有暫停,沒有休息。鮐背之年,盡管身體大不如從前,他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對雜交水稻事業一以貫之地執著。共產黨人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也許我們只是處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但是只要我們擁有擔當奉獻精神,依舊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堅持夢想、不懈奮斗的「90後男神」。袁隆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超級稻高產;另一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世界。袁隆平從未停下逐夢腳步,埋頭苦幹,把一生浸在稻田裡;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袁隆平老先生教會我們: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見未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每一次關於奮斗的話語都飽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奮進,不懈奮斗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要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開啟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奮斗,在青春的接續奮斗中書寫新的輝煌。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這句中國諺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他喚醒了萬間廣廈真用途,這就是「90後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樂!祝福您,健康快樂超百歲!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2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飢荒,讓他不滿足於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於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08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後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並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裡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嚮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麼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並融於崗位、融於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3
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公司整體和部門全局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工程項目服好務。努力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以樹環保產業龍頭形象。最後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朴,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不算顯赫、我們的地位不算尊貴、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布署,積極開展部門各項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專業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動向,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質量,做到建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同時更好地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好員工的文體活動,關心員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准來不斷鞭策並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4
20世紀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遺傳理論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國資料,學習了孟德爾和摩根的現代遺傳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終身學習,熱愛和鑽一線,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堅守崗位。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樂於奉獻,振興中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當他人階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一直著眼大局,從困難出發,考慮全局,所以每次項目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將研究團隊發現的野生材料毫無保留地分發給國內18家研究機構,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該有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聲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圍繞整個公司和部門做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項目服務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打造環保行業領先形象。最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風,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自命不凡;他作風朴實,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體現了憂國憂民、造福人類、自強不息、勇攀高峰、勇於面對困難、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創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堅持和奉獻深深激勵了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並不顯赫,我們的地位並不高尚,我們的收入並不富裕,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卻極其高尚,所以我會努力實現我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也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部門的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趨勢,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的質量,建設一個項目,一座豐碑。同時,還不如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員工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以各方面的標准,不斷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5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6
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外界對袁爺爺最動人的一句評價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粒種子是怎麼找到的,14天,14萬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終於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爺爺發現一株稻株結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的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在袁爺爺的努力堅持下,他帶領科研團隊不斷研發,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水稻畝產從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爺爺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這樣的輝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爺爺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我們可以坐在稻穗下乘涼。我想他的這個夢,已經快要實現了。回憶曾經缺糧的苦,他一字一句嚴肅地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為,不正是一個國家的拯救者嗎?
袁爺爺的另一個夢想:是讓全天下都能吃飽飯。他在湖南開辦雜交水稻培訓國際班,來自80多個發展中國家14000多個學生跟他學習最先進的育苗技術,親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稱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爺爺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長不出莊稼的馬達加斯加開荒,去仙人掌都種不出的迪拜種水稻,不僅是我,許多的外國專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爺爺的.事跡時時刻刻鼓舞著我:他造福世界的技術,攻堅克難的勇氣,樂觀豁達的心態,低調謙遜的美德,沒有一項不令我佩服,而最讓我欽佩的,卻是他那專注、堅持、畢生逐夢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巨星會隕落,光芒永不滅!袁爺爺一定變成了天上的恆星,正含情脈脈地凝望著大地的五穀豐登吧。記得您曾說:人生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而我想對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說:我會好好吃飯,也會努力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的英雄事跡材料7
他執著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電影《袁隆平》通過再現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集中表現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胸懷祖國、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袁隆平,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飢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他堅定、執著、飽含著激情,他立志要讓載著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飢餓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過50多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飢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於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50多年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是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什麼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為他的一生在為科學研究而歌,為他的事業而唱。
袁隆平夠執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執著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執著體現在痴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執著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著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峰攀登,為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於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後獲得成功。支持他如此執著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為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飢餓煎熬」的精神。
現今,他已成為國人敬仰、舉世矚目的偉大科學家,各種榮譽數不勝數,可謂功成名就。但他並沒有就此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頂草帽、一雙高高挽起的褲腿、一副黝黑且布滿皺紋的臉龐,穿梭於鄉村原野,守候在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奮斗終身」的諾言。這就是袁隆平,執著追求,持之以恆,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們觀看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學習他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斗一生。
;2.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通用8篇)
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屬於事務公文。先進事跡材料寫作屬於應用寫作范疇。下面是我整理的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1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並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斗,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舍。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乾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鍵絕埋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稿螞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並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2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裡,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樑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志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為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徵,象宏州征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飢餓走向溫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著自力更生、頑強執著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這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嚮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後年代的人,內心烈的願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並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裡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著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著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3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50多年來,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30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院士不僅是中國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陳至立說,袁隆平院士為科學界作出了表率,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跡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他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是一位德學雙馨的科學家,他的永不滿足的科學創新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動,催人奮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知識分子愛國主義的高尚情操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集中體現了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體現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敢於創新、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爭氣的宏大抱負,集中體現了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研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陳至立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這樣的專家。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學習袁隆平院士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獻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著眼長遠、獎掖後學、匯聚人才的團隊精神。
劉延東在座談時說,袁隆平院士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他對國家和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是傑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在參政議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績。我們要在廣大無黨派人士和黨外知識分子中開展向袁隆平院士學習的活動,使新一代無黨派人士繼承優良傳統,搞好政治交接,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4
他執著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電影《袁隆平》通過再現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集中表現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胸懷祖國、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袁隆平,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飢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他堅定、執著、飽含著激情,他立志要讓載著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飢餓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過50多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飢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於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50多年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是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什麼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為他的一生在為科學研究而歌,為他的事業而唱。
袁隆平夠執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執著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執著體現在痴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執著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著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峰攀登,為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於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後獲得成功。支持他如此執著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為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飢餓煎熬」的精神。
現今,他已成為國人敬仰、舉世矚目的偉大科學家,各種榮譽數不勝數,可謂功成名就。但他並沒有就此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頂草帽、一雙高高挽起的褲腿、一副黝黑且布滿皺紋的臉龐,穿梭於鄉村原野,守候在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奮斗終身」的諾言。這就是袁隆平,執著追求,持之以恆,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們觀看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學習他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斗一生。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5
袁隆平生於1930年9月,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曾成功選育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強化高產雜交水稻組合————南優2號;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此外,他還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次國際獎勵。
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確保了我國以僅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產的稻穀相當於每年解決6000萬人的吃飯問題。有人說,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礦,怎麼挖掘都有收獲,他還是一個多面體,每個側面都值得大家學習。是啊,如今,全國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學習,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獻身精神,學習他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學習他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學習他謙遜淳樸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精神不是隨便說說的,翻開那本中國感動世界,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立體真切的展現在腦海里的,就是真實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學之前,他就立志做一個農業科學家,西南農學院正是我們這位現今的農業科學家的誕生之地。也許是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的戰火與生活的艱辛讓他能夠立下這樣的志向吧。大學畢業後,他響應國家的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懷大志,目標堅定的人,才會不畏懼苦,不害怕難!在20世紀60年代,在那飢荒的年代裡,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慘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為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動力。從此,他立志使我國農民擺脫貧困,立志向飢餓挑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說袁隆平在青年時期就知道了,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業,更造福了億萬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樣的人?我想應該就是要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會有崇高的人格。所以,當我們今天學習袁隆平那麼的美好的品質的時候,我們知道,那個汗霜滿衣,皮膚黝黑,真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給我們的卻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幾歲高齡的袁老,他會告訴你:日思夜夢的東西變成現實是最高興的事。「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質疑。袁隆平的頭腦中始終裝著一個堅定的答案: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袁老還會告訴你他衷心希望雜交水稻這一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中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將為全人類戰勝飢餓做出更大的貢獻。在袁隆平的帶領下,通過大家努力,雜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積種植,增產十分明顯;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的開發工作進展也很順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終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安逸,不向組織提任何個人的要求。他對「見利而拚命,幹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厭惡。他說:「要那麼多錢干什麼?有些人連人格也不要了,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袁隆平現在一定很高興,因為他自青年時期的理想到現在的目標,不論多苦多難,都已經成為了現實!看完全部的袁隆平傳,我們知道他的高興,不是因為身上的各種光環,而是因為他給了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的夢。
學習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個有價值的人!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6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7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飢荒,讓他不滿足於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於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08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後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並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裡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嚮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麼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並融於崗位、融於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袁隆平的優秀事跡材料 篇8
1930年的農歷七月初九,在北京協和醫院里,一個小男孩誕生了,因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誰?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他是不開豪車但科研經費一投就是幾千萬的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他是名字品牌價值千億但捨不得買貴的衣服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就是我們的「國寶」,我們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堅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後男神」。袁隆平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飯碗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朴實的話語彰顯出他深厚的愛國情懷、造福於民的崇高品德,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和學習。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始終體現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燈塔、是幹事創業不竭的精神動力,任何時候都動搖不得,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奮力開啟實現宏偉藍圖新征程。
致敬不畏艱辛、責任至上的「90後男神」。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是裝在腦子里的知識和一顆責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決吃飯的問題,數十年來,袁老用自己的堅持和心血,為做好這件事竭盡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學習他攻堅克難的責任意識、學習他忘我無私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征程中,奮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攻堅期,更加需要黨員幹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90後男神」。自稱「90後」的袁隆平,數十年間從未停下逐夢的腳步,在他的時間表裡,沒有暫停,沒有休息。鮐背之年,盡管身體大不如從前,他依然「管不住」那邁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顆向著水稻的心,對雜交水稻事業一以貫之地執著。共產黨人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斗目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也許我們只是處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但是只要我們擁有擔當奉獻精神,依舊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致敬堅持夢想、不懈奮斗的「90後男神」。袁隆平曾在公開場合多次暢談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超級稻高產;另一個是覆蓋全球夢,讓超級稻走出國門造福世界。袁隆平從未停下逐夢腳步,埋頭苦幹,把一生浸在稻田裡;宅心仁厚,把蒼生裝在心頭上!袁隆平老先生教會我們: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見未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每一次關於奮斗的話語都飽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奮進,不懈奮斗的時代號角已經吹響,要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開啟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奮斗,在青春的接續奮斗中書寫新的輝煌。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這句中國諺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他給予了千頃良田新生命,讓億萬人吃得飽一日三餐,他喚醒了萬間廣廈真用途,這就是「90後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樂!祝福您,健康快樂超百歲!
;3.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應體現在我們的漢字之美上。」在九月一日這個充滿書香的日子裡,我們迎來了七年級的開學第一課。它向我展示了一段傳奇般的中國漢字史。
從倉頡造字至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直至現代文,中國漢字的歷史經歷了極大的變動。而在開學第一課中理搭爛查德爺爺對漢字的講述,又在我心中泛起了一波漣漪......
理查德爺爺是一位外國人,他從小就對漢字抱有極大的熱愛。據他調查,會說英語的人只佔世界的百分之五,可會說中文的人卻佔了世界的百分之二十。這可見漢字在世界的地位上多麼的重要!他從小就埋下了這個念頭,一定要去中國看看!在他成年後,他終於懷著激動的心情買下了一張去往中國的機票。在中國知櫻漏,他熱衷於對漢字的研究。他追根朔源,一直探尋到最古老的殷墟甲骨文。他花費了自己畢生的資產創立了一個網站,只是為了向廣大西方國家普及中華文化!當他的簽證到期,聽到自己不得不離開中國時,心情是多麼沉痛!當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獲取留在中國的機頌培會時,又是多麼的歡呼雀躍!如今他已經年近八旬,卻依舊在普及中國漢字文化的道路上奮斗,這是多麼偉大的一種精神!
身為一名外國人,卻那樣執著地奮斗在中國文化的道路上,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但身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是否更應該去探索追尋我們的本國文化呢?連一名外國人都懂得去熱愛漢字,我們有是否要更加學好我們的漢字與文化呢?我認為,將漢字寫好是對漢字最基本的尊重,而探訪中國文化,就要靠我們自己去探索了。
傳人中華文化,傳播藝術文明。這是我們每個中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這就夠了。這需要我們更多的堅持和毅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9。1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內容主要是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的節目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
公開課教室別致新穎,舞台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造型,兩側是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到時,32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將排排坐好,和台上的主持人「老師」互動,非常有趣。在《開學第一課》中,郎朗攜帶他的兩位高徒亮相。著名鋼琴家郎朗竟和一位來自義大利擁有53根手指的神秘來客一起現場合奏,讓我們目瞪口呆!一位10歲,一位12歲。他們將與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比拼鋼琴彈奏,彈奏曲目是《野蜂飛舞》。這個義大利機器人名叫TEO。與人類不同,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機器人真厲害,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製造更好的中國機器人。
96歲「詩譯英法第一人」,講述長達六十餘年翻譯人生96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是本次《開學第一課》最年長的嘉賓。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詩經》、《李白詩選》、《紅與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經許淵沖的翻譯後才得以流傳國外或引進國內的,他還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看了節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中華歷史悠久,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驕傲。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節日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中華漢字。
一點一橫,一撇一捺,小小的中華漢字非常神奇。它們像一群群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躍著,像 一株株漂亮的小花朵一樣出現在你眼前;它們像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流過筆尖;它們像浩瀚的大海浮現在你的眼前。
中國的中華漢字發展至今,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演變中可分為七大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在不同的時代用的字體形狀也不同。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楷書和行書,楷書的特點是形體方正,橫平豎直,筆畫清楚,行書則是楷書的快寫體。
中華漢字的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象形字背後都藏著豐富的知識。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我很喜歡中華漢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謎。如: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日)。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香)。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碧)。一點一橫長,你若猜不出,站著想一想(立)。像這樣的字謎還有很多。
中國的中華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我愛這變化多端的中華漢字,更愛它背後的知識。我堅信美麗的中華漢字在未來將會被永遠使用。
王寧教授說,中華漢字和中華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中華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我是一雙鞋,雖然我沒有其他同伴的地位高而且看上去還有點落魄,但是我始終不會自卑,我也不會嫌棄自己的主人,因為我為自己的主人驕傲——我的主人是個九零後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他了,只剩他與奶奶相依為命。可是,似乎老天爺還是沒有眷顧到這個可憐的孩子,在5歲時,奶奶因為糖尿病而失明,從那時起,主人就承擔起這個家的一切,也從那時起,他懂得了做飯、洗衣服、扎針等。上了學,主人也沒有為他的家庭背景而感到自卑,反而發奮圖強,努力學習,為的就是一個信念:考一所好的大學,照顧好奶奶。他也沒讓奶奶失望,成績在班級也屬於中上水平。我每天跟著主人穿梭在學校與家的路上,這條路似乎一天要走好幾遍,我每天也自然地反復來回於奔跑在這兩個地方,我們絲毫都不覺得厭煩與無奈,我們沒有認命,而是在努力為自己的希望奮斗!
這就是主人的生活,在外人看來覺得很苦,但是我想說的是,主人不苦,他比其他同齡孩子更懂得什麼是愛,更積攢了一份人生歷練與生活經驗。跟隨了這么多年,我驕傲我有著其他鞋更有意義的價值以及「炫耀」的資本。
從在這兩年裡中國發生了許多的事,再到看完馬鵬飛的故事,我有理由相信,九零後不再是非主流與叛逆、自私的代名詞,他們內心也有一份純真與善良,他們的舉止間似乎還帶了點成熟與沖勁。作為九零後的一員,我要吶喊:我們長大了!加油吧,同學們!為了夢想而奮斗!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一共有四節課:第一課是「我的夢」,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都有不同的夢想;第二課是「堅持夢想」,要實現夢想,一定要堅持不懈;第三課是「探索夢想」,要實現夢想,不但要堅持,還要不斷創新、探索;第四課是「中國夢」,所有中國人的夢想聚集起來,就匯成明天的中國夢。
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邀請了許多嘉賓,包括了武術冠軍李連傑叔叔、創立阿里巴巴公司的馬雲叔叔、試飛英雄李中華叔叔、電影明星章子怡姐姐......講述了他們的夢想和如何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
因為我在學鋼琴,所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用腳彈鋼琴的劉偉,他十歲的時候,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兩只手。有一天,當他聽到優美的琴聲,便愛上了鋼琴,夢想成為一名音樂家。本來鋼琴是為手設計的,可是劉偉只能用腳彈奏,現在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你可以想像他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有過多少個失敗,而且也堅持了很久。今天,他可以在開學第一課的舞台上表演鋼琴彈奏,那優美的琴聲,真讓人佩服。
我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因為我從小就愛寫愛看,我看了作文書,就想寫很多作文,裝訂成一本作文書;看了小說書,就想寫篇小說;看了童話書,就想寫童話......但只是想是不行的,夢想沒有堅持就是亂想和狂想,所以我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地去讀書,多看課外書和寫作,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讓我知道:每個人要有夢想,有了夢想,必須一直堅持下去,自己的夢想才會成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
源源不斷的知識從一顆求知心,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步步的探索而來。創造出的「奇跡」來自勤奮的努力。心靈的震撼來源於人們高尚的行為。大家的和睦相處離不開團結,友愛,給予的鼓舞;美的幸福從分享,從奉獻自己的一切並且傳遞出去而來。這就是我從《開學第一課》中所看到的美——「探索美」「創造美」「傳遞美」「和諧美」,而這四種美中,是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和諧美」。
講「和諧美」的老師們是陳一冰,鄒凱,馮喆,張成龍,郭偉陽。陳一冰講的那個故事,令我深為感動:在預賽時,陳一冰的團隊連連失誤,甚至只排到了第六名的!看到這里,我的心使勁顫抖了一下,才第六名。如果在下次比賽時,又是失誤,那科怎麽辦,這可是頂著我們全中國的希望,這壓力……要是我,我的心情一定到達低谷。而他們沒有,他們團結一心,再每個人比完賽的時候用擁抱與話語鼓勵,不管完成的好與壞,信心與士氣一絲也沒有低下,把團結傳遞到每個人身邊。最後以完美收場。他們成功了!靠的是團結,靠的是團結一心。中國人民為這份「和諧」驕傲,為這可貴的「團結」而自豪!
「沒有完美的人,卻有完美的團隊,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班級,融入集體學會團結合作,才能克服自我的不足,創造集體的和諧美。」這就是「和諧美」。
這句話我會深深記住。我知道了,在集體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相當於一個手指,只有組合成一雙雙手才能做事。一個人不可以做到的事,大家團結在一起,就一定可以成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7
不過,紅軍為什麼能成功呢?是因為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嗎?我認為並不是。如果只靠奮勇殺敵是完全不夠的。戰斗拼的不僅是力量,還需要一種可貴的東西——信念。當時的環境簡直無法想像。如果讓現代人嘗試這種艱苦卓絕的抗戰生活,恐怕兩個小時就堅持不了。正是當時的這種想要建立新中國的信念,才使革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才使每個堅強的紅軍流的血與做的事都沒有白費。
不僅戰場上需要信念,生活中的種種事也同樣需要堅強的毅力,我剛開始帶著一種只是好玩的心裡去嘗試學圍棋,但是感覺越學越費力,差點放棄了,後來媽媽告訴我:「做什麼事都要具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做到極致。」我聽了媽媽嗎的建議,最終學到了現在,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期,並發現了圍棋的興趣,回想起來,我才發現——信念是多麼可貴啊!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似乎是無憂無慮的。但是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嗎?當然不是,當時紅軍每天只吃一粒豆子,每天還負擔著百里的路程,隨時還有生命危險。當時的環境是多麼艱苦啊!請各位正在抱怨自己是多麼悲慘的人,想想當時的環境吧!我們現在享受新中國的和平美好,但是當時紅軍們得到的幾乎只是憧憬和嚮往。可以說,現在我們的每一片美好,都是當時紅軍用自己的青春,血肉,甚至是生命換來的!
我們馬上就要去軍訓了,我們可以體會到《開學第一課》中做一名軍人的勞累,雖然不是全部,我希望用節目所體會到的點點滴滴用在體驗軍訓上,你們軍訓的質量一定會大大地提升。
最後,我局的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生活在這個年代,就應該體會現在美滿生活的來之不易,就應該學會珍惜。讓我們向紅軍為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致敬!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
一個有理想的人,有付諸於行動的人,那麼,我堅信,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會成功!
我陪一個好朋友參加作文選拔大賽。起初是小柒自己提出來要參加的,而我,為了給她一些自信,我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也陪著小柒一起參加,直到有一天……
小柒扭扭捏捏地走到我身邊,小聲的對我說:「可可,我們還是算了吧,萬一落選怎麼辦呢?一定會被那幫臭小子嘲笑的!丟人不就丟大了?我還是不去了。」我能看得出她有些猶豫。我就說:「小柒,你為什麼呀!你可是下定了好大決心才參加的呀!現在又下定好大決心不參加?」她說:「我不知道會出什麼題目啊,要是我的靈感像風箏一樣斷線了怎麼辦?」聽到這句話的我特別震驚,作文寫的是自己的真是感受,有什麼難?於是,我就啟動了我的「勸說大功」我對小柒說:「小柒,你那麼棒,又得過獎,你擔心什麼啊,該擔心的是我吧,不試試怎麼知道呢?萬一成功了呢?」小柒神色有些動容。她同意繼續參加大賽。
到了大賽那一天,我和小柒早早就到了,為對方打氣。
幾個月後,我們似乎淡忘了這件事,可我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那一步的付出,換回了一張鮮紅的榮譽證書。
無有付出,何談收獲?連一步都不肯邁出的人,又有什麼資格談成功?那以後,小柒有的更多是自信,對自己的信心。
成功第一步,最先一步,最榮耀的一步,最勇敢的一步,就是付出與之相對應的實際行動!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9
夢想是人生飛翔的翅膀,只要我們堅持,夢想就一定可以實現,這就是我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最深的感覺。
在我國神舟十號發射時,又多了一位女飛行員,她就是——王亞平。她從小就有了藍天的夢想,後來長大就報名了飛行員。在訓練的過程中,她忍受著所有的痛苦,但是她為了完成夢想,還是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終於實現了她的航天之夢。 這樣的例子除了王亞平還有一個人,她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女兒還有自己的雙腿,但是她沒有因此而氣餒,經過不斷地努力,她重新走上了熱鬧的大街,重新跳起了美麗的舞蹈,重新站上屬於自己的夢想舞台。她開始的時候不習慣用假肢行走,去吃飯時都會摔跤,困難甚至讓她想到了放棄,但她又回想到,如果今天選擇了放棄,那麼她在廢墟下堅持了二十六個小時,又是為什麼呢?難道就是為了這么狼狽的'活下去嗎?難道就是為了這么一次簡單的放棄嗎?難道就是為了走下自己的夢想舞台嗎?想到這些,她又重新堅強地站了起來,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努力,堅持,拼搏,她終於成功地實現了她的夢想,她就是——廖智。
從她們的事例中,我體會到了,我們做事要堅定不移,不能因為一點點小挫折而氣餒甚至放棄。要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他們既充滿坎坷,又充滿艱辛,並且還很漫長,要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去攀登。只有經過自己的努力追求,才能收獲成功。我們或者努力一生,或者止步不前就半途而廢,只有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太陽路」。我想做一個有夢想,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有夢就有動力,夢想是一種不竭的動力,讓你不斷燃燒內心的小宇宙,激發對美好生生不息的渴望。這種力量會讓你無懼風雨,無謂風險,不斷前進,這就是我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最後的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
真的,當我看完《開學第一課》新聞發布會時,眼淚止不住地流。我真的沒有想到,國家為了保護青少年兒童所作的一切,革命前輩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浴血奮戰。
這幾百萬人的犧牲,究竟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下一代的平安么?他們為了保護和青少年兒童的利益而沖刺……而我們呢,媽媽把飯菜端到我們面前時,我們還不吃,或不道歉,這一切,對得起國家人民的犧牲么?當你坐在空調屋內玩電腦時,你可曾想過武警叔叔頂著烈日,冒著風雪而預災嗎?當你坐在明亮的教室內讀書時,你可曾想過建築工人在烈火朝天的高樓大廈嗎?這一天不就是想讓我們快樂的長大,成為祖國之棟梁嗎?錢魏阿姨說:「孩子們的幸福在哪裡?」我們的幸福隨處不在,不對嗎?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四年級的那段時間。周六、七忙死了。星期五晚上熬到十一、二點。星期六上午彈電子琴,下午學英語,星期七學聲樂,下午還要看那永遠看不完的課外書。那段時間我真的很不快樂。可我抱怨時,媽媽說:「藝不壓身。」可我總覺得藝很壓身!最後媽媽把聲樂、電子琴班都撤了。我終於有了玩的時間。可我才發現,我的天真消失了。我的童年結束了……
當我聽到《第一課》,我想,童年不能沒有煩惱,不然將來就沒有承受能力。這不怪爸爸媽媽。
當我看到貧困地區的孩子沒有課外書看,真的很可憐。也許,捐一本書,得到一份快樂,七十分想也是一種快樂呀!不對嗎?捐出一本書,傳遞一份愛。於丹老師的大量,林妙可姐姐告訴我:「希望你也來捐書。讓更多的小朋友也得到一份愛。」我希望他們能收到。
這節課豐富多彩,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要珍惜、感恩、理解、寬容、分享……我想,以後,我的感觸會更多……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1
今天我和老媽一起收看了《開學第一課》,我看了之後,使我深受感動。
第一位出場者是劉浩,他今年才只有10歲,並且還是個盲男孩!他的鋼琴彈得非常好,我當時非常驚訝,一個眼睛看不見五線譜,看不見鋼琴鍵的人,居然能把鋼琴彈得這么好,我十分佩服他,因為他十分堅強,沒有悲觀消沉,而是自信向上地說:「我覺得我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雖然看不見,但我能自理,還會洗衣服,我很自信!」劉浩今年才10歲,但自己能洗自己的衣服,我看了之後想到了我自己,都這么大了,自己的衣服還要老媽幫我洗,真是感覺自己挺不行的!
成龍老師說了:「付出越多,得到的幸福就越多」,這句話我感覺非常對,比如說,期中考試之前,學習十分刻苦,當然也很累,但是,如果你再多付出一點,那麼期中考試考的成績就越高,你得到的幸福就越多。
對於孟佩傑來說,感恩就是幸福,她的養母劉芳英在她8歲的時候不幸癱瘓,從此,照顧母親和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她一個人身上。我很佩服孟佩傑,她十分有孝心,並且那麼小就開始照顧整個家庭,她每天忙來忙去,但學習仍然十分刻苦,成績一直很好,我們整天豐衣足食,天天有著這么好的學習環境,如果再不好好學習,那豈不是很丟臉嗎?
這次《開學第一課》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小劉浩那樣,即使遇到困難也不退縮,將來也會有一天我也會成功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2
我們學校每年都組織看《開學第一課》,今年也有。今年的主題是「美就在你的身邊」。其實美的東西有很多,有祖國的山河,有奇妙的大自然,還有神秘的太空……說到太空,我們的第一課就是劉洋阿姨上的。
劉洋阿姨是我國第一個上太空的女航員,她向我們講述自己上太空的感受,她說:「上太空是一個嚴酷的考驗,也有很多樂趣。」在電視看著神秘的太空,自己也想去感受一下,以後要好好讀書,做宇航員,在太空探索無窮無盡的奧秘。然後,姚明帶我們去非洲大草原,讓我們保護動物。這就是發現美。
第二節課令我印象最深,我們請來了兩位游泳冠軍:葉詩文和焦劉洋。他們成為冠軍的經歷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個冠軍都來之不易。每天練習的時候都要游10000米左右,聽到這個數字,連我都嚇了一跳。不是100,1000,而是一萬。這時,我體會到了「台上一秒鍾,台下十年功」的意思,她們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拿到冠軍,才為祖國爭到光。如今,我終於知道了沒有不勞而獲,只有付出汗水,才會有收獲。這就是創造美。
第三節課是傳遞美,講了一個偉大的司機吳斌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候,有一個剎車片穿過了車窗砸中了他的腹部,但他依然冷靜下來,讓乘客下來打110,120,但自己卻犧牲了,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開學第一課》主要講一些平凡而又美的人。美其實無處不在,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也做一個美的人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3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2020年,卻迎來一個巨大的挑戰,新型肺炎爆發,而後蔓延全國,看到中國的大公雞地圖全變紅後,此時的紅色是如此「耀眼」,讓人感到壓抑,讓人感到恐懼,似乎比當年的非典更可怕。03年未能陪祖國抗非典,2020年我們陪祖國抗疫情!
抗擊疫情,刻不容緩,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最簡單的就是安安穩穩的做「宅女」、「宅男」,鍾南山爺爺說過「在前線工作著的醫務人員,用生命在為我們打仗,這個難關能不能快速渡過,不僅僅是靠醫務人員,還要靠我們自己,每個人都不出去,就能拖死耗死這場瘟疫,你們出門玩一次,就是在拖大家後腿一次。」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我們現在的暫時安穩,是那些醫務人員用生命在抵抗病毒,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拖國家的後腿,利用這些時間查漏補缺,迎接我們的高考。
其次,不信謠言,網上隨隨便便一條假新聞就讓人信服,雙黃連、酒精在各個葯店脫銷。而鍾南山爺爺的勸告卻無人理會,依然我行我素,走親訪友。我們在抗擊疫情同時,更要打擊這些造謠者,傳播正能量,都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們不是最美的逆行者,但我們可以做最美的守護者;我們不能沖鋒陷陣,但是我們可以做強大的後盾;我們雖沒有超高的醫務水平,但我們有一顆炙熱的愛國心。
中國加油。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4
今天晚上,我看了中央一台的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這一期的主題是「中華驕傲」,我看完後非常激動,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巴基斯坦的米斯巴奶奶。米斯巴奶奶是巴基斯坦的第一個漢語教師,被譽為「巴基斯坦漢語之母」。奶奶表達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她說她要教到自己咽最後一口氣,這句話令我非常感動,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外國人都這么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身為中國人,更應該學好傳統文化,將它發揚光大。
還有一位白頭發白鬍須的外國爺爺,大概70多歲的樣子,大家都叫他漢字叔叔。漢字叔叔非常喜歡漢字,對中國漢字有著巨大的熱情,他堅持研究和傳播漢字多年,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他都沒有放棄!他說他要一直做到90歲,讓大家叫他漢字爺爺。一位外國人都這么熱愛中國、熱愛漢字,我們更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學好漢字。
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個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他的名字叫Teo。Teo穿著一套小西服,樣子非常滑稽。他有53根手指,彈鋼琴的速度非常快,能跟人們對話。最可笑的是,他在彈鋼琴的時候還能對著大家擠眉弄眼!科技真是越來越發達,我相信,以後人們會造出更多的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甚至是全能型機器人的!
漢字、武術、圍棋、京劇……看到中國有這么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我感到非常驕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要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強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5
盼著幾分好奇,撂下手中的工作,伴著孩子一同在沙發上觀看央視一台《開學第一課》節目。從節目開始到結束,我們都很安靜,沒有了往日談論新聞節目的隨意,沒有了觀看綜藝節目的嬉戲,很安靜,很安靜??但我的內心卻是澎湃的,眼睛卻是濕潤的。
節目用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詮釋著古老漢子中那刻骨銘心的意義:孝、愛、禮。腦中浮現的盡是兒時爸媽溫暖的懷抱、寬厚的肩膀和鼓勵的眼神,我甚至開始懷念那條折斷了的細竹棍??幼時的我曾經是那麼的頑皮,那麼的無知。父母二十多年的養育此時歷歷在目。從牙牙學語,從扣第一顆鈕扣,從學習走走路而邁出人生的第一步起,我得到的不僅是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有勤儉、禮貌、自強和愛。
現在,我身為人父也有七年,反思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美好時光,我都教了些什麼給孩子了呢?
現代的生活比之過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生活比之過往已經優越了不知多少倍,但生活環境也變得更復雜和令人擔憂,每家都只有一個小孩,所以格外小心。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成了每個家長的第一要務。家長們不但限制孩子在「家」以外的各種「危險活動」,有的更是制定了在家中也必須遵守的「安全規則」。我身為家長,自然也隨了俗,把孩子包裹了起來,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空間,失去了探索未知事物的樂趣,失去了獨立克服困難的機會。我不知道在孩子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打擊後會是怎樣。是盲目地自卑還是能健康成長?我很矛盾,想放手,但傷不起。也許是我成長經驗值不夠吧,期盼與孩子一同成長,成長為合格的家長。
4. (回答好的直接補50分)收集一切經典的故事作品(漫畫動畫,游戲,小說,電影,電視劇等)
池上遼一的《聖堂教父》(曾是我的最愛!)
別人要奮斗30年才能得到的東西,我只要一天就可以拿到、對北條彰和淺見千秋這兩個熱血男兒而言,這只是實現夢想的手段罷了。為了建立他們心中的、聖堂、,他們必須分別在黑、白兩道闖盪、出頭;他們就如同光與影般不可分……
手冢治蟲的名作《火之鳥》,打包下載: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823
傳說嘗了火鳥的血就能永生不死。為了獲得永生,人類開始追逐這種虛幻不實的生物,從遠古到未來,不斷地重覆著無止境的爭戰、輪回。火之鳥每個故事獨立成篇,可隨意從任何一篇讀起。
弘兼憲史的《課長島耕作》,打包下載: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1016
此書並被日本外務省(相當於外交部)譽為最能反映日本上班族及社會現象的作品,並以此作饋贈海外邦交國。
在日本銷售數字超過一千三百萬部,並於91年得到第十五屆講談社漫畫賞的殊榮。續作《部長島耕作》於日本講談社《MORNING》周刊連載。
手冢治蟲的《三個阿道夫》,打包下載: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1644
以納粹時代背景,三個分別叫阿道夫的人他們所背負的愛恨情仇與國家興亡的故事。一個是有德日混血的納粹人;一個則是有猶太血統的猶太人;另一個則是有猶太血統的納粹人。三個人被同樣的命運串連,卻各自渡過了不同的人生。
乃木坂太郎的《醫龍》
在這個以教授頂點的醫學界裡面,當權者將瀆職和醫療失誤視為理所當然,肆無忌憚地讓病人成為犧牲品。唯一曾經在NGO里擔任世界級醫療隊伍領導者的日本人.朝田龍太郎,誓要將腐敗不堪的大學醫院制度連根拔起!
皆川亮二的《轟天高校生》,打包下載:http://comic.17dm8.com/Software.Asp?id=736
19XX年,人類在某個深海底處,意外發現一枚留言金屬片,上面用古代稀伯萊語留言……這個是古代文明敲響的警鍾,也是他們為人類留下來的遺物,如今,我們又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保護行動呢?
5.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精選11篇)
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雀轎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希望大家喜歡!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1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2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飢荒,讓他不滿足於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於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前歲做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慧衡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08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後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並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裡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說,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嚮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麼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並融於崗位、融於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3
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卻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外界對袁爺爺最動人的一句評價是:「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粒種子是怎麼找到的,14天,14萬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終於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爺爺發現一株稻株結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的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在袁爺爺的努力堅持下,他帶領科研團隊不斷研發,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產育種難題,水稻畝產從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爺爺帶領著他的團隊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這樣的輝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爺爺有兩個夢想,第一個是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我們可以坐在稻穗下乘涼。我想他的這個夢,已經快要實現了。回憶曾經缺糧的苦,他一字一句嚴肅地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為,不正是一個國家的拯救者嗎?
袁爺爺的另一個夢想:是讓全天下都能吃飽飯。他在湖南開辦雜交水稻培訓國際班,來自80多個發展中國家14000多個學生跟他學習最先進的育苗技術,親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稱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爺爺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長不出莊稼的馬達加斯加開荒,去仙人掌都種不出的迪拜種水稻,不僅是我,許多的外國專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爺爺的事跡時時刻刻鼓舞著我:他造福世界的技術,攻堅克難的勇氣,樂觀豁達的心態,低調謙遜的美德,沒有一項不令我佩服,而最讓我欽佩的,卻是他那專注、堅持、畢生逐夢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歲的袁隆平爺爺離開了我們。巨星會隕落,光芒永不滅!袁爺爺一定變成了天上的恆星,正含情脈脈地凝望著大地的五穀豐登吧。記得您曾說:人生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而我想對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說:我會好好吃飯,也會努力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4
新中國成立前,袁隆平親眼見到倒伏在路邊的餓殍,立志學農,躬耕田野,解決中國人的溫飽問題。民以食為天,「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多年以來,袁隆平始終沒有放棄對雜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鍥而不舍在稻田裡搞研究。為了讓人民遠離飢荒,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貫之的堅守,把一生浸在稻田裡,源於堅定的信仰,源於福謀天下的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愛國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為筆,初心不改,擔當作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沒有任何一項科學技術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豐碩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從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後用1000多個品種,做了3000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00%的不育系來。從湖南、雲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哪裡有希望就去哪裡。如同大海撈針一樣,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頭於實驗室,靠著吃苦耐勞、不斷探索的精神堅持、靠著矢志不渝、奮斗以成的無私奉獻。即使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談笑風生稱自己是「90後」,他說,「退休對我來講是不存在的。」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養有「十年磨一劍」、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擔當精神,經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堅忍不拔、拼搏進取、勇挑重擔,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高產、再高產、更高產、超高產!」這是袁隆平畢生所求的夢想,更是支撐他敢於創新的信念。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全世界從事雜交水稻研究的學者數不勝數,但大多數人都在攻堅過程中被固有思維局限,導致失敗放棄,錯失了發展機遇。而袁隆平院士卻一直甘於當好開拓創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學理論、發揚創新精神,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在採集過程中發現了新機遇,找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為雜交水稻開辟了「新品種」,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的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從袁隆平身上汲取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堅持獨立思考,敢於突破自我,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與豪情,銳意進取、迎難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力量。
一粒種子,一生追夢;一種情懷,一生堅守。您是真正的英雄,是當之無愧的國之脊樑,向您致敬,願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5
20世紀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遺傳理論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國資料,學習了孟德爾和摩根的現代遺傳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終身學習,熱愛和鑽一線,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堅守崗位。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樂於奉獻,振興中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第三,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當他人階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一直著眼大局,從困難出發,考慮全局,所以每次項目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不同單位合作攻關。
20世紀70年代,他將研究團隊發現的野生材料毫無保留地分發給國內18家研究機構,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應該有這種精神,團結協作,承上啟下,傾聽大家的聲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一個合格的服務員,圍繞整個公司和部門做決策,加強協調,開拓創新,全力以赴為項目服務好。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打造環保行業領先形象。最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風,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自命不凡;他作風朴實,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體現了憂國憂民、造福人類、自強不息、勇攀高峰、勇於面對困難、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創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堅持和奉獻深深激勵了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企業員工,我們的名聲並不顯赫,我們的地位並不高尚,我們的收入並不富裕,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卻極其高尚,所以我會努力實現我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激勵了我們,也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好地貫徹各級領導的工作安排,積極開展各部門的工作,認真學習節能環保新技術和新知識,努力掌握全球環保領域的新趨勢,拓寬知識面,以適應現代生產和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環保設備的質量,建設一個項目,一座豐碑。同時,還不如組織部門員工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培訓,開展員工文化體育活動,關心員工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以各方面的標准,不斷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進步。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6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樑」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傑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為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麼情況,他的身體里總是流淌著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幹,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麼會失敗?」一直激勵著無數科學家參與游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說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著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7
他執著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台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一位農民朋友眼中的「當代神農」,離我們的生活如此遙遠又如此接近,電影《袁隆平》通過再現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集中表現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胸懷祖國、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袁隆平,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飢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幹,不畏艱辛。他堅定、執著、飽含著激情,他立志要讓載著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飢餓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過50多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飢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於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50多年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是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什麼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為他的一生在為科學研究而歌,為他的事業而唱。
袁隆平夠執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執著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執著體現在痴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執著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著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峰攀登,為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於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後獲得成功。支持他如此執著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為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飢餓煎熬」的精神。
現今,他已成為國人敬仰、舉世矚目的偉大科學家,各種榮譽數不勝數,可謂功成名就。但他並沒有就此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頂草帽、一雙高高挽起的褲腿、一副黝黑且布滿皺紋的臉龐,穿梭於鄉村原野,守候在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奮斗終身」的諾言。這就是袁隆平,執著追求,持之以恆,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們觀看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學習他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斗一生。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8
袁隆平院士是「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東方魔稻」,不知道養活了世界上多少人。他前前後後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等諸多獎項,並且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和「共和國勛章」等等。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的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嘆,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袁隆平有句名言,「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他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他既是一名科學家,更像是一位農民,於是他風里來,雨里去,一身泥,一衣水,與大地貼的近,與百姓貼的近,更與實踐貼的近,在貼近中,有他的理想,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為了中國14億人民,他在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實踐到了真理,獲得了民生。
「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這個禾下乘涼夢,讓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之路上一走就是幾十年。在成功培育了超級稻和海水稻之後,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又開創了新的佳績,他們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畝產超過了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這一成果將為沙漠地區提升糧食自給能力、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區生態環境再添「中國貢獻」。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9
袁隆平有兩個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脫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里已經袁隆平把記者送至路口,說:「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裡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著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獲,創造著一個個神話般的廳跡。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中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轉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並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1998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員。1998年,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並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10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交種類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於上世界六十年代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叄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願,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簡短篇11
袁隆平,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東方「稻神」,深深地震憾了我,他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做到的。他從開始研究水稻雜交,就默默地付出著勞動和汗水,而且培育和研究稻種是需要在田間地頭去做實驗的,甚至比農民更辛苦,每一株稻子,都是經過他們從浸種,播種,除草,抽穗,然後拿著放大鏡去觀察,選取,這種單調的工作經歷了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科學成果就是在日復一日單調的工作中,頑強的堅持中取得成功的!他的妻子,孩子,還有他的父母都很偉大,父親病重離世都沒有通知他,是為了不耽誤他的研究工作!看到這里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為了國家利益,他放棄了太多!正是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行為,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覺得,腳踏實地學習真本領,是最重要的!務實,學什麼就要學進去,弄懂!不能一知半解就放棄了。比如這本書中,提到袁隆平曾經當過俄語教師,他也做的非常好。認真執著的人做任何事都是能成功的!讀了這本書,我堅信這一點!
袁隆平說:「我覺得人就像一顆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我願做一顆健康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