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小電影教反思
『壹』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幾種果核,了解它們的特徵,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2、學習分類,觀察比較果核的不同。
活動准備:
各種果實的果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經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時候都吃過哪些水果呢?
2、教師:在我們吃的水果的裡面會有什麼呢?(果核)
3、教師:小朋友們都吃過哪些水果裡面會有果核呢?它們的果核都是怎麼樣的呢?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所吃到過的果核。)
二、引導幼兒觀察果核,說出它們的特徵,並比較不同
1、教師出示各種果核,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看,這就是老師帶來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們看一看它們,都是哪種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們有哪裡不一樣? (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來進行比較。)
2、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大膽描述它們的牲,比較差異。
教師:這些果核它們又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呢?
三、鞏固幼兒對果核的認識
1、教師請翻看幼兒用書,請幼兒給果核找家。
教師:小朋友們看一看,畫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出自:屈;老.師"裡面還有很多的果核,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個水果寶寶裡面呢?
2、請幼兒先說一說這些果核都住在哪個水擾慶果寶寶家裡,再把它們連起來。
四、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么多的果核,以後小朋友們在吃水果的時候也可以去多多觀察,看看這是什麼水果,水果裡面的果核又是什麼樣子的。自己說一說。
活動反思:
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在通過肢體和大腦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煉,經驗得到了提升。幼兒在時間中培養創新能力與想像能力,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該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同伴交流自己對動物尾巴的認識,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感知動物的多樣性。
2.了解動物的興趣和願望。
活動准備:
1.不同特徵的動物尾巴圖片若干(如水牛、狐狸、小兔、孔雀、蛇等)。
2.幼兒用書:《小兔借尾巴》。
活動過程:
(一)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小兔借尾巴》,引發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誰呀?(小兔)。看,小兔長得什麼樣啊,小兔的尾巴是怎麼樣的?(短短的尾巴)你覺得可愛嗎?可是小兔卻對自己的尾巴不滿意,你們想知道為什麼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朋友們聽到了什麼呀?聽到了誰?故事中的小兔都向誰借尾巴的?它借到沒有?那小動物們是怎麼說的?(三種不同的形式提問:
一、聽到了誰,問誰借?
二、除了這個還有誰?
三、出示圖片再問)小兔需不需要向別人借尾巴呢?為什麼?
教師小結:小動物的大塵尾巴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不緩仿握是其他動物可以替代的。
(三)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交流。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探索操作的形式來進一步掌握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師:今天給小朋友准備了一張操作卡,上面有xx,他們的本領都會在旁邊,一會請小朋友來匹配。操作卡上的一條線是代表平衡,花朵是代表漂亮,你們在做之前要先看好動物後面的標記的意思。
2.幼兒操作,交代要求,教師巡迴指導。
做好的幼兒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看都做對了沒有。
3.評價,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棒,都給小動物找到了尾巴,還找到了他們尾巴的作用。
(四)老師引導幼兒欣賞動物的圖片。
教師:除了故事裡的小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小動物,他們的尾巴也有不同的作用,你們知道嗎?老師在桌上為你們准備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找找、看看。看看,它們的尾巴一樣嗎?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你看到了哪些動物,他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五)教師引發幼兒繼續探究動物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動物們有趣的尾巴,動物朋友們還有哪些秘密呢?讓我們再去找一找,看一看!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科學區里和孩子一起探討其他動物的尾巴的不同之處。
活動反思:
動物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分享閱讀《尾巴》的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幼兒對尾巴的外形特徵已有所認識,但是對尾巴的作用卻不是很了解。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我設計了《動物的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徵。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並製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材料投放:
1.教具准備:用各種圓柱體製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卜、粉筆、小刀、磁帶、錄音機。
2.操作學具: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①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②廢衛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③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④各種空心小形體、鐵絲
3.環境創設:①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金箍棒等]②自製玩具角,陳設會叫的陀螺、望遠鏡、萬花筒、柱狀風鈴等③實物角,內置電池、果汁罐、卷糖、球、椎狀物體、花瓶、廢舊蛋糕盒等。
指導要點:
一、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幼兒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1.介紹機器人引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它的名字叫柱柱。柱柱想請小朋友到柱柱世界宮玩,你們想去嗎?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
二、通過反復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
引導幼兒第一次游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①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豐富。
②啟發提問:
A、你玩的是什麼?它象什麼形狀?
B、你還發現了圓柱世界的什麼秘密?
③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象什麼形狀?
④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裡的每樣東西都象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
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徵。
①啟發嘗試:
A、你發現圓柱體是什麼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
B、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麼玩的?
C、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麼感覺?請你用繩子或尺子量一量好嗎
②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圓柱體的主要特徵,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
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
④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三、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1.迭一迭,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
①啟發提問:
A、你知道硬幣是什麼形狀的?
B、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
②幼兒操作,思考:你是怎麼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什麼?
③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迭起來象圓柱體。
2.找一找,削一削--讓幼兒在尋找相似與不似中加深對圓柱體的理解。
①以柱柱口吻誇獎操作認真的幼兒,並尋求幫助:你能不能幫我把象圓柱體的東西找出來?
②引導幼兒觀察陳列櫃內實物,分辨相似與不似圓柱體的東西,並說出原因。
③提出疑問:怎樣使胡蘿卜變得象圓柱體?
④教師操作:用削刀將胡蘿卜削掉,中間部分削去外皮,變成一樣粗細。
四、通過聯想生活中的圓柱體,開拓幼兒對圓柱世界的遷移發散能力。想一想,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用到的東西有哪些象圓柱體?
五、通過分組小製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像創造能力。
1.製作望遠鏡--在長方形卡紙上先塗上花紋,再粘制兩個一樣大的圓柱體,並用膠水固定。
2.花鏈數字玩具--在許多形狀中尋找圓柱體的小紙鏈,並串到彎好的鐵絲上,變成花鏈玩具。
3.紙筒小動物--利用廢衛生紙筒,卷上色紙,粘貼眼睛、嘴巴、耳朵等製作小兔、小鳥、螃蟹等小動物。
插吸管--把吸管有規律地插入紙杯,並調整吸管兩邊長度,變出各種形態東西。
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徵。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於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並且善於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採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徵,並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後,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4
設計意圖
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活動目標
1. 認識夏日仙子——荷花,知道荷花是夏天盛開的。
2. 觀察荷花,並了解荷花的組成部分及用途。
3. 通過認識荷花,感受荷花的美及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重點難點
重:1.中班幼兒已經具備區分春夏秋冬的能力,讓幼兒知道荷花是在夏天盛開的。2.區分蓮藕和蓮蓬,蓮藕是莖,蓮蓬是果實,蓮子是種子。
難:知識類課程會有些枯燥,相比其他課程會缺乏一些趣味性,中途應該多次吸引幼兒,如:多提問,給予實物觀察。
活動准備
1. 夏日仙子的傳說。
2. 荷花、蓮藕、蓮蓬、蓮子、荷葉實物。
3. 杭州西湖荷花盛開的美景(圖)
活動過程
1. 故事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夏日仙子的故事。從前天上有一位漂亮的仙女,她在天上看見杭州西湖很美,她就偷偷的從天上下來到西湖裡面玩耍。在玩耍的途中她玩得太開心了,就忘記了時間,被天上的神仙發現後,就被懲罰到杭州西湖裡面變成了一朵鮮花。這朵鮮花的名字叫:荷花。你們想看看荷花長什麼樣子嗎?(播放杭州西湖荷花盛開圖)
師:這些荷花都開在哪兒呢?幼:池塘里
師:池塘裡面是乾的泥土嗎?(荷花喜濕不喜干)
師:你們猜一猜荷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幼兒自由回答)
師:老師給你們一個小小的提示:婷婷水中佇,六月枝頭香。師:六月是什麼季節呢?(引導幼兒說出夏天)
2. 觀察荷花結構,了解其用途
師:今天老師把這位夏日仙子帶來啦,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荷花、荷葉、蓮蓬、蓮藕自由觀察。)
師:你覺得哪個是它的花瓣,哪個是他的果實,哪個是它的種子,哪個是它的莖。(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荷花的花瓣有粉色的、白色的、深紅色、淡綠色。(播放圖片)你喜歡哪種顏色的荷花?
師:荷花的葉子圓圓的,我們的雨傘就是根據荷葉的形狀來發明的。荷花的果實叫做蓮蓬,等荷花的花瓣都掉了之後,就會剩下一個蓮蓬,這些小洞洞裡面有蓮子,是荷花的種子,可以拿來吃,也可以拿來播種,還可以作成葯來治病。那這個蓮藕是什麼呢?(請幼兒各自猜測,給予幼兒肯定)
師:蓮藕是荷花的莖,我們來把蓮藕切開,看看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哇!這裡面有好多小洞洞呀,你們知道這是干什麼的嗎?(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老師來揭曉答案啦,這些小洞洞是荷花為了適應水中生活形成的氣腔,這些氣腔為了給荷花輸送水分和營養的。你們吃過蓮藕嗎?你們喜歡吃蓮藕嗎?
3. 說一說喜歡荷花的什麼?為什麼?
師:在很久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喜歡荷花,還給它寫了很多詩。因為他們覺得它從泥土中生長,卻不被泥土給污染。老師也很喜歡荷花,因為它不光漂亮,而且全身都是寶貝,可以做葯也可以作成好吃的菜。你喜歡荷花嗎?為什麼呢?
4. 活動延伸
欣賞關於荷花的詩詞。
活動反思
首先,三個目標都已經達成,在整個活動中先用「夏日仙子」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襯托出荷花的「仙氣」,從而讓幼兒對荷花感興趣,產生好感,對下面的環節作鋪墊。在了解荷花的組成部分時稍顯枯燥,個別幼兒興趣不高,在觀察的時候個別好動幼兒進行破壞,現場稍混亂。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遇到事情懂得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
2、學會用不同的聲音、語氣表演兒歌情節。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經知道敲門的文明禮儀。
2、物質准備:奶奶、雷公公、啄木鳥的頭飾,背景音樂,啄木鳥和雷公公的聲音,PPT。
3、資源利用:事先請兩名幼兒排練敲門情境,一名幼兒敲門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兒比較輕柔、和緩。
活動過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位神秘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好~我們先請三位新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故事,大家認真看、認真聽,看看誰對誰錯。
(2)看新老師表演一遍。
(3)幼兒分組討論:你們看完故事了,那麼故事裡都有誰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會怎麼做?你們自己討論,等等來告訴大家。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有禮貌的,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沒禮貌的。
(5)誰在敲門啊?你覺得他敲門的聲音像什麼?你們平常是怎麼敲門的?小陳老師現在請三位小朋友上來表演。
2、小結:
剛剛小朋友說的真好,到別人家裡做客要學會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敲門,篤篤篤……(老師邊說邊做示範輕輕敲門的動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小客人。
3、播放詩歌音樂,教師示範朗讀,播放PPT。
(1)教師示範朗讀,強調常規幼兒認真傾聽。
師:現在老師朗誦,你們要認真聽哦。
(2)聽完提問: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故事裡都有誰啊?發生了什麼事呢?雷公公是怎麼敲門的呀?啄木鳥呢?老奶奶給誰開了門呀?
(3)提問:你喜歡哪種敲門方式?奶奶最後給誰開門?為什麼?嗯~那小朋友覺得像啄木鳥這樣敲門的聲音好聽嗎?
4、幼兒學習朗誦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語氣來學習朗讀兒歌。
提問:
(1)雷公公的聲音的怎樣的'?(很大聲),同時播放打雷的聲音,啄木鳥啄樹的聲音是怎樣的?(輕輕的聲音),同時播放啄木鳥啄樹的聲音。
(2)朗讀"我裝雷公公"這一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很急,敲門時"轟轟轟"的很大聲)
(3)朗讀"我裝啄木鳥"這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比較柔和,敲門時"篤篤篤"的聲音比較輕)
幼兒了解人物前後不同的態度與效果提問:我裝雷公公敲門"轟轟轟"時,奶奶開門了嗎?我裝啄木鳥"篤篤篤"敲門的時候,奶奶開門了嗎?這是為什麼呢?
5、組織幼兒分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鳥》,讓幼兒從中進一步體驗作品。
幼兒分組表演,第一組幼兒表演"雷公公",第二組幼兒表演"啄木鳥",教師扮演奶奶。突出語氣的變化。
6、小結:
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像啄木鳥一樣輕輕地有禮貌地敲門,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敲門要有禮貌,時時刻刻都要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1、將雷公公、啄木鳥、奶奶的頭飾投在表演區,鼓勵幼兒表演兒歌。
2、在日常生活中啟發幼兒要學啄木鳥講文明、懂禮貌。
附兒歌:
《雷公公和啄木鳥》我裝雷公公,"轟轟轟!"去敲奶奶的門。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響呀,裡面越是沒聲音。我裝啄木鳥,"篤篤篤!"請奶奶給我開開門。奶奶奔出來,像閃電一樣,歡歡喜喜打開門。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但分組討論模仿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開始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討論,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於有些孩子們模仿時出現不會模仿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的東西在水裡沉,有的東西在水裡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知道,人們利用沉與浮的原理創造發明了船,造福人類
活動准備:
幼兒准備:
水、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種物體如:玻璃球、珠子、石子、鐵釘、紙片、塑料娃娃乒乓球、積木、空瓶子、鑰匙、橡皮泥、樹葉、小碗、磁鐵、筆、)若干。
教師准備:
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樣顏色的鐵球和皮球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孩子們,想不想從小學好本領,將來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呢?今天請小朋友來當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學習新的知識。
二、實驗
幼兒嘗試(1):誰沉誰浮
請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麼東西,請你把它們輕輕地放到水裡,仔細觀察,誰沉誰浮?
幼兒嘗試、
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體落(沉)入水底。
教師總結:象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象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
幼兒嘗試(2)重沉輕浮
同一個玻璃瓶放在水裡,封口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了水時,沉到水底下,這是為什麼?(讓幼兒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
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玻璃瓶子里有空氣,空氣很輕,所以就浮。裝滿水時,瓶子里沒有空氣,所以就沉下去。
活動反思: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現,藉助這種隱性示範,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現水的秘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盡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並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培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科學素養。
不足之處:
1、活動中,教師講的太多,應該讓幼兒通過自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
2、教學手段應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跳脫出來,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開展活動。
中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7
一、設計意圖:
顏色的變化是所有幼兒都十分喜歡的一項活動,它能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願望。《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的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中班的幼兒對顏色有了初步的認識,可是在對於顏色之間的有趣關系不是很了解,所以色彩的美妙變化會令幼兒驚嘆不已,幼兒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會成為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本次活動重點是紅黃藍三色的配對變化難點是幼兒操作調色。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對色彩變化產生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化另一種顏色。
三、活動准備:
紅、黃、藍色卡,水粉顏料紅黃藍,繪畫紙,記錄紙,彩色筆
四、活動過程:
(一)、猜猜會有什麼變化
1出示三種色板。教師:"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漂亮的顏色寶寶。它們三個是好朋友,喜歡在一起做游戲。"
2說一說它們是什麼顏色。
3猜一猜把其中兩個顏色合在一起會有什麼新變化?
(二)、操作活動:顏色對對碰
1、幼兒第一次操作請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放在一起,看發現了什麼?(提醒幼兒倒入的兩種顏色一樣多。)
2教師出示滴管,介紹滴管的使用方法
3幼兒操作,請幼兒講講發現了什麼
4小結:原來把兩種顏色放在一起會變出另外一種不同顏色。
5現在請小朋友用其他的顏色放在一起試一試,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把變化記錄在紙上
6出示記錄紙,教師介紹記錄方法。
反饋結果紅色+黃色=橙色紅色+藍色=紫色藍色+黃色=綠色原來我們用紅色、黃色、藍色其中的兩種顏色放在一起會變成另外的顏色。所以,我們把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叫"三原色"。
7、教師再次出示色卡,兩種顏色的色卡合在一起時什麼顏色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
1、出示西瓜、葡萄、橘子等三個沒有顏色的水果,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今天,顏料寶寶到我們班來做客了,你看來了誰呀?
聽說顏料寶寶來了,西瓜、葡萄、橘子想來染一下顏色沒,穿件漂亮的衣裳,你說西瓜應該穿什麼顏色?葡萄呢,橘子呢?
那他們想要的顏色有這里有嗎?
沒有該怎麼辦呢?(調顏色)
2、幼兒操作調色,塗色,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這節課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了解到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成了另一中顏色,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顏色變化帶來的快樂。
活動使幼兒大膽的去動手、動腦,發揮自己的天性。讓幼兒在實踐中發展創造力和想像力,並在每節課後都有及時總結經驗,認真反思,為今後的科學活動奠定堅實科學的基礎。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的完善和提高教學水平,使自己的業務素質更上一層樓。
『貳』 小班科學小鏡頭大世界的教學反思
這個主題的內容主要講大眾傳媒。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傳媒也日趨普及。看報紙、電視,聽廣播,上網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傳媒,我們可以與更多的人分享信息、了解更多的事情。對於當代小學生來說,他們是在電視和計算機前長大的一代,很有必要通過這些小窗口了解世界上發生的許多事情來擴大知識面。
兒童的生活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礎。我們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
這一課要特別注意針對當前傳媒對少年兒童產生較大影響的現實情況來組織內容,引導兒童認識大眾傳媒,了解其作用,並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對兒童的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調查、討論、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探究、感悟社會,獲得對報刊、廣播、電視、網
絡等現代化傳媒的認識。
在設計本課教案時,對於如何在一開始就引入課題,我試用了不同的方法。如播放一段學生們熟悉的兒童節目或動畫片,或播放一段網路上熱門的歌曲吸引學生,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選擇念一段孩子們關注的報紙上的新聞。先抓住他們的心侍消,使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讓他們通過交流知道從電視、書刊可以獲取信息,以此發散開去了解生活中獲取信息的其他途徑,知道報紙、電視、互聯網等等都屬於大眾傳媒。
引入課題後,我把內容分成三部分:大作用、大實踐、大收獲。出示了《夜郎自大》動畫,引檔族導學生了解沒有大眾傳媒對生活的影響,讓學生暢所欲言如何利用大眾傳媒幫助自己解決生活當中問題的經歷。分別展示了天氣預報(電視)、即時路況(廣播)、新聞(網站和報紙)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然後啟發學生思考大眾傳媒的利與弊。在講解廣告的內容時,我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熟知的公益廣告,了解有些廣告對我們有很大幫助,但也有部分虛假誇張的廣告是不可信的,要理智分辨。
最後一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小小新聞發布會」。先讓學生分小組自由閱讀,然後選擇一條自己最感興趣的新聞上台和大家分享。
窗口不小,世界真的很大很大,學生的感老蠢知慨依然發自內心。
教學中還重視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搜集的資料五花八門、多種多樣,我把學生分成電視、廣播、報紙、網路四個媒體小組,並在不同的區域進行展示前的准備。在小組交流匯報
時,我問:在我們通過媒體了解信息的時候,如果遇到了問題,該怎麼辦呢?
學生答:問爸爸媽媽;問同學和老師;可以通過別的媒體來解決,比如網路……
教師這樣引導,有利於發展學生運用不同方法收集信息資料的能力。
『叄』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幼兒間的協商、合作關系,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游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為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麼特點?光源是什麼?
2、交流:你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麼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出山峰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院,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了解無影燈的原理。
活動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學生從做中學而進行的經驗重組的活動。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感受自然,體驗生命的意義。聽別人說得津津樂道,不如親自做一做來得實在。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實驗、探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百味,收獲成功的喜悅。所以在設計《神奇的影子》這一主體活動時我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活動主要就是以學生體驗為主,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在體驗中發現,在體驗中成長。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手影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尋找影子的熱情。那麼在這一環節,我充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模仿各種動物,做出關於它們的手影動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手影的圖片,給學生以借鑒,這樣他們的興趣更高了,當模仿出一種或多種動物時,從他們的臉上我看見了成功的喜悅。在展示這一環節上更加讓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兩組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手影動作編出了兩個優美、風趣的手影故事,頓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悅,這喜悅是學生們賦予我的。課堂上到處洋溢著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聯想,展現著孩子們獨具個性的作品和話語。傳達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高高興興地耕耘、收獲。在潛移默化的鍛煉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動為平台,在交流中綻放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這一廣闊天地中進行的多邊、多向、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調起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直以來諷刺著我們合作意識的淡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多種機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進行手影游戲和影子實驗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意識,有目的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活動,培養合作意識,鍛煉交際能力。有的小組剛開始並不團結,導致有的學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學生做不了,糾其原因是沒有人幫助拿手電筒,自己就不能做,這樣,小組內的活動就比其他小組要慢了許多,想當然,肯定是編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組要略遜一酬。在第二個試驗中,我就特意走到剛開始不團結的一小組,簡單的跟他們說了說上次的原因,同學們是很聰明的,一會就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也感覺到自己本組不及別組的原因。馬上振奮起來,團結合作,有的紀錄、有的觀察、有的實驗、有的補充……這樣次,每一小組都很積極,得出來的結論也很真實特別,而且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哦。
經過一節課的活動,交流,漸漸的同學們都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為自己所用了,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方法教給別人了。一方面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是輕松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點子和語言都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在學生心目中漸漸的形成這樣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為合作意識的培養打下基礎。
這次活動只是本次活動的開始,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的活動中,雖然在這節課上學生有想法,有收獲,有參與,但是我還是覺得課內還有一些細小環節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雖然這門課程本身就還沒有完善,都還處在一個實驗、探索、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起進步。
『肆』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從小培養其良好的科學素養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科學課的學習逐步讓學生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能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身邊學習,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借鑒。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篇1
我在這幾年的科學教學中逐漸沉澱下來了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我覺得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創新,培養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科學精神。它要求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具有敢於質疑、標新立異的品質,不拘泥於書本,不迷信教師,對所學知識善於獨立思考,樂於生疑提問,提出解答問題的不同方法。我們怎樣才能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一些體會。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於教學氛圍和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營造一個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2、科學課上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提出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它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好奇是孩子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周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求知的渴望,並善於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給予理解,並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題,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想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必須注意其好奇心與求知慾的培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而成為創新的動力。
3、解決科學課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
怎樣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呢?我們覺得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即: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照學生世高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賣此有利於學生間的進步。
合作意識等因素方面,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就需要將班級的學生按照學習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徵、性別及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具體的分工,但角色應該經常輪換,讓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以此來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並逐步形成一個有戰鬥力的群體。這樣組內成員各負其責:組織、記錄、操作、觀察、提問、解疑、匯報……老師負責觀察指導,這樣一節課井然有序完成了任務,又得到了知識。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篇2
回首一學期的工作,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始終以勤懇、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並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現將本年度工作反思如下:
我積極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不斷從書中和向身邊的同時學習,汲取營養,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我還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時時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中返迅任心強,樂於接受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都得到提高。
本年度我所擔任的是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
1.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從常規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後」,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預設每一節課,盡量使教學工作更加完善。
(1)課前備好課,准備好科學課上所需的實驗材料。做到認真鑽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
(2)在課堂上,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驗操作中,注意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自主探究。
(3)開展豐富的科學活動,營造濃厚的科學學習氛圍。如造船比賽、我的水鍾、我的擺鍾等充滿科學知識的趣味比賽,讓孩子更加熱愛科學,利用科學知識解釋、解決遇到的難題。
2.為了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我還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不懂就問,博採眾長。積極參加區內教研活動和校內課評,認真聽取別人的交流反饋,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3.主動承擔區級研討課,課前認真准備,課後能結合教研員朱老師和各位老師的點評,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並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如果改進自己的教學。主動承擔森林課堂,課前提前多次去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踩點,考慮到森林公園面積比較大,思考開展哪方面的研討交流活動,並仔細規劃研學路線,並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課後做到全班交流總結反饋和評價。
對於我來說是忙碌的一年,我在業務能力上,還在教育教學方面都有了的提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難免有些缺憾,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使自己不斷提升與完善。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篇3
在新的一輪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角色發生著愈來愈深刻的變化,教師的教育行為方式發生著可喜的轉變,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教育行為中的幾個「多」與「少」,為我的教育帶來了幾多歡樂,不知不覺中,師生的交流更加和諧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
一、充分利用教材,組織學生在課內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課幾乎都有觀察、實踐、討論部分。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親自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年幼的兒童需要教師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和指導,但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教師要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事包括活動的設計、執行、交流和評價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逐漸地由說明者、講述者、指導者轉向服務人員、咨詢人員和提供幫助的人。
(1)進行發散性提問的訓練。
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學習科學、獲取知識的基本能力。判斷學生學得好與不好,不僅要看學生回答了多少問題,還要看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及問題的價值。所以,教師應創設問題和探究的情境,培養學生發散性提問的能力。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這一點,有時板書課題後,讓學生思考「看到課題你有什麼想法?」尤其在實驗教育學中,我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匯報一下。」課堂教學結束前,會再次讓學生提出學習後的感想或還有什麼疑問之處。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再引導他們親身去探究,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種方式。
(2)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做多種假設來預測,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方法。問題提出後要鼓勵全體學生猜想,不能局限於幾個人,這就要求教師善於鼓動,激發興趣。有時,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導學生思考、研討,自己得結論。
自己得出的結論比什麼都重要。在評價時,我不看重學生拿出的「結果」,而是表揚那些在研究過程中認真、細致、有創新方法的學生。我常對學生說,老師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採取哪些辦法,結果並不是重要的。心理學表明,錯誤和失敗的經歷或走一段彎路對學生的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並不是只有成功就最好,也不能只要成功。讓學生經歷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錯誤和彎路,這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創設條件,加強實驗教學。
學生是很喜歡上實驗操作課的,除了氛圍的新穎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儀器而產生興奮,急切一試的情緒。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實驗計劃順利實驗:
(1)開學初制訂好實驗計劃。課文中有許多實驗內容,但並不一定都要在實驗室完成,我們有重點的選擇一部分分組實驗組織實施。在開學初即將要進行實驗教學的內容告之學生,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承諾。
(2)注意各項資料的撰寫、積累,把實驗教學落到實處。每次實驗前,任課教師要填寫好《器材使用登記表》、《演示實驗通知單》、《演示實驗記錄》、《分組實驗通知單》、《分組實驗記錄》(學生填寫)、《實驗室使用情況記錄》。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課題的需要積累資料,也是為了加強實驗教學管理,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做好保障。
三、課外延伸,課內反饋,抓好探究活動落實。
課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動是要求學生課後完成的。如果僅當作「任務」布置一下,下節課一問,則可能只有極少部分學生去完成。因此,如何讓文中的探究活動落實到行動上,我們作了如下嘗試:
(1)活動不是由教師提出怎樣進行,而是讓學生說如何做到,既激發了興趣,又使學生掌握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2)讓探究活動的難度適當,充滿兒童情趣,注意選擇兒童比較熟悉的、能夠操作的,易於引起他們直接興趣的活動。
(3)因地制宜,根據本地區的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
總之,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里,有付出,有收獲,添了幾分經驗,也多了幾分教訓。新的一年裡,工作和學習將有新的開始,今後將本著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勇於開拓的精神,在素質教育的探索和實踐中再接再厲,努力做好科學教學工作。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篇4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准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
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探究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往往忽視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整理
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進行探究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不能進入探究活動。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明顯增強,如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活動之前最常說的話就是「對於這個現象,你都有什麼問題」、「針對這個現象,你還有什麼問題」等等,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但往往沒有注意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導致常常抱怨學生不會提問題,在課堂上「亂想」、「瞎問」。這樣做的結果直接會導致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探究價值不大的問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整理,這不僅有利於讓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樂於提問這一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舉三得,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
1、對教學過程中難點處理的反思
作為教師,每節教案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後得出的,但是在實際授課時,有的覺得得心應手,效果頗佳;但也有的則覺得別別扭扭,死板教條。如果及時記下當堂課的心得,在下一輪教學中吸取其教訓或借鑒其經驗,這樣若干年後,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方法。例如在上科學三年級下《水的三態變化》這課時,第一節課我在301班上,就直接跟學生說水的三種形態可以相互轉換,但是僅僅用語言解釋形態間的轉換是受熱還是受冷,學生很難接受,聽了迷迷糊糊,就算當場記住了,過會就會忘記。我想如果繼續這樣教,其他學生肯定也接受不了,於是在上302班時,我就先准備了一些材料如一杯冰,一些食鹽和水。用常見的材料作為例子來說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就快就理解了。將抽象變為直觀,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有效地解決了教材中的難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本節課的反思及時寫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學時繼續採用此方法,大大節約了備課時間。這樣既有利於教學經驗的積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技藝。
2、對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的反思小學科學課看起來每冊每個單元是獨立的,但是仔細一看,實際上有很多的聯系。我們每次上課的導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復習來導入。利用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再加深新的知識。但備課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出現一些失誤或缺漏,如學生對相隔時間較長的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情況,及相關學科的知識的學習情況等。教師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會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找出失誤和缺漏,把這些相關情況記錄下來,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為以後教學中的借鑒。
3、對教材中細節問題處理的反思
教材中有些知識內容並不是重點和難點,但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幫助。有時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想當然地認為有些知識學生很容易掌握或早應該掌握,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時,我覺得學生應該根據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後一問,竟然連幾個優秀的學生都不是很理解,這使我意識到先解釋這幾個名詞是很有必要的。在講清了這幾個概念以後,學生在日食的模擬實驗中,很快就可以模擬出了。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日食發生的全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驗解釋天文現象,這著實讓他們非常高興。
二、科學課教學反思究竟該反思什麼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後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科學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藉助於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並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後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准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科學課的學習需要藉助於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於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准備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系,相互作用後能不能體現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科學課上對於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目前教師已經認同這一學習方式,且開展得轟轟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務,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基礎上,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的學習。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時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研修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使科學課上的更好。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篇5
蚯蚓的觀察產生了頭,尾之爭和前進方式如何這兩個有趣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觀察,還是存在分歧。我對這兩個問題的解決不是太滿意。如果能用DV拍攝所需要的.片段放給學生來看,那就圓滿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蚯蚓》一課的教學反思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哈爾濱市阿城區勝利小學科學教師的韓晶,我今天執教的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動物》中的第四課時《蚯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遵循了「科學概念與科學探究」相結合的新課程理念,教學中著力去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技能和細致、認真的觀察態度,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到科學素養的教育。下面,我從以下幾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反思:
一、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
1、科學概念。
教學中為了落實好這個目標,我利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蚯蚓的身體結構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在親歷觀察活動後,正確地了解蚯蚓的的身體結構,之後我還利用一張蚯蚓的圖片進行了知識的鞏固,從而達到了對這部分知識的夯實。對於蚯蚓對水的反應這部分內容,我採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科學結論必須通過實驗去驗證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此目標是在教學「觀察蚯蚓的身體」和「比較蝸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時體現出來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自己觀察到的蚯蚓通過繪畫形式來描述動物的形態,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觀察用各利形式表述事物特點的一個過程。本節課中學生對於這部分內表現得十分好,他們根據自己觀察到的蚯蚓繪畫出各種形態,並且畫的淋漓盡致。而本課的最後是讓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採用維恩圖的形式來闡述蝸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填寫、匯報從而將此目標完成的十分順暢。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此目標在本課中體現的十分明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有體現,特別是在每次觀察活動結束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將蚯蚓送回飼養槽中。
二、本課的成功之處
1、情境的創設。
在教學伊始,教師為學生創設觀看蚯蚓的圖片的情境,讓學生對蚯蚓這種小動物的喜歡之情,同時點燃了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對蚯蚓這種動物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師生角色的轉變。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充當著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指導者,而學生在教學中則扮演著課堂的領導者,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使本節課充滿了兒童的趣味,更具有科學家的風格。
3、實驗教學借入。
在蚯蚓對水的反應這一環節中,觀察實驗的借入,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動手觀察的能力,使學生的探究慾望更加強烈,同時烘托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體現團隊學習的精神。
三、本課的不足之處
1、觀察技能有待提高。由於三年級上冊著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本節課對於這種能力體現更加明顯,而在本課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大部分還可以,但有少部分學生不知怎樣觀察,更不知如何去觀察動物,對於觀察的要求和目的不夠明確,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2、學生課堂語言的准確性。這個問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點難度,但是我們做為科學教師應指導學生盡可能地規范科學課堂語言的准確性,因為我們這個學科的課堂語言要求規范、嚴謹、准確,所以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注重培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使我們的科學課堂語言規范、准確。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請各位老師指政批評。
『伍』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 教學 方法 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 反思 ,望大家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動手進行操作,掌握錄音機錄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將聲音記錄下來的幾種工具和方法,感受數碼科技產品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慾望。
教學思路:
本次活動通過舉辦「聲音博覽會」為引子,並貫穿始終,讓幼兒保持極高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動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種能將聲音錄制下來的方法,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教學准備:
1、活動前請幼兒進行調查:那些東西可以將聲音錄下來?
2、錄音素材。
3、各種錄音工具:如錄音機、錄音筆、MP3、MP4、攝像機、手機、數碼相機等。
4、錄音機按鍵圖標。
教學內容:
一、 教師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下周我們幼兒園要舉辦一場「聲音博覽會」,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種各樣的聲音,到時候會評出「最好聽的聲音」、「最可怕的聲音」、「最奇怪的聲音」、「最搞笑的聲音」等等,你們想參加嗎?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聲音帶去參展呢?(可以錄下來)
二、幼兒交流討論:那些工具可以錄制聲音
1、教師:上課前大家都做了調查,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有哪些東西能把我們的聲音錄下來?什麼時候需要把聲音錄下來呢?
2、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現在科技非常的發達,有許多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把聲音錄下來,像錄音機、復讀機、手機、攝像機、錄音筆、MP3、MP4等等,它們的作用非常大,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許多的方便。
三、 教師示範講解:怎樣將聲音錄下來
1、教師示範將聲音用錄音機錄制下來的方法,教師操作錄音機,請一名幼兒配合錄音。
①先裝進磁帶。
②按下錄音鍵。
③錄制結束按停止鍵。
④播放剛才的錄音。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錄音機的操作方法。
教師分別出示錄音機按鍵的圖標,請幼兒根據圖標進行操作,並對操作結果進行表述。
①停止、開倉鍵 ②快進、快退鍵 ③開始鍵 ④暫停鍵
3、請小朋友看一下,還有哪個鍵我們沒有用到它?(錄音鍵)
教師:這個鍵是錄音鍵,它不能單獨使用,要和開始鍵同時按下,這兩個鍵同時按下之後,就能把我們的聲音錄到磁帶上。
4、請小朋友在老師的協助下,自行更換上空白帶進行錄音。
四、了解其他數碼電子產品的錄音方法
1、請幼兒自由選擇錄音工具進行錄音,並進行簡單記錄(是否成功、操作步驟)。
2、教師:你們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了嗎?用的是什麼工具?怎樣操作的?
3、請幾名操作成功幼兒進行展示操作過程。
4、請幼兒再次進行嘗試錄音,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錄音的正確方法,提醒幼兒不要太嘈雜。
5、播放幼兒的錄音,加深對各種錄音工具的了解。
五、活動結束、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錄制各種聲音參加「聲音博覽會」。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1、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徵——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讓幼兒了解正確安裝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步激發幼兒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展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幼兒自帶的電動玩具一個,電池若干,安裝電路圖一張。
活動過程:一、導入
師:哇!教師里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今天來開個玩具運動會吧。
老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好嗎?
二、操作探索
師:玩具動起來了沒有?(幼:動起來了,你是怎麼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舉手回答怎麼讓玩具動起來的)
師:剛剛小朋友說把電源開關打開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可是有的小朋友的打開來了
開關玩具還是沒有動起來?是怎麼回事呢?
師:小朋友找找原因看是怎麼回事?或那個小朋友幫助它讓玩具動起來。(解決問題、找原因,幼兒自己玩玩具發起問題原因)
幼:是因為玩具裡面的電池沒用了。
師:哦!原來裡面的電池壞了,那小朋友都打開小面「肚子」看看是不是都裝有
師:哦!原來是因為有了什麼才使玩具動起來的?
幼:因為玩具裡面裝了電池。
(1) 拆電動玩具
師:老師請小朋友把玩具裡面的電池拆開看看裡面有幾節電池好嗎?
幼:兩節 三節,有的有,有的沒有
得出結論:原來是要把玩具裡面的電池上滿了再打開開關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
師:那有的小朋友的少了電池怎麼辦?
幼:在裝上電池,那我們來試試看是不是裝上電池就會讓玩具動起來呢?
師:我上了電池可玩具還是不會動?為什麼呢?
幼:因為電池壞了,電池沒用或沒有裝好等
師: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檢查到底怎麼回事?(幼兒舉手回答)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表述出來)
三、認識電池有正負極,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幫老師檢查了電池,小朋友有沒發現電池有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幼:有一邊是平的,一邊突出來了一點。
師:對了,回答得真好!小朋友都看到了電池的兩端是不是一樣的啊?(幼:不是)
師:教師出示「+」「一」符號請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是什麼符號嗎?請小朋友回答?
幼:可能會說是加號和減號。
師:回答得對嗎?現在老師老告訴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什麼?一個叫正極一個叫負極.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我們要把突出來的這邊對著鐵皮這邊,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這邊。
師:出示安裝電路圖一張。小朋友看圖上畫有什麼?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電池要怎麼樣裝上去呢?請小朋友上台演示。他裝得對嗎?
幼:對或不對(幼兒舉手回答對或不對原因)
師:哦!原來裝電池也是有規律的,我們要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把突出來的嘴巴這邊對著另一邊這樣裝才是正確的。現在你們知道怎麼裝了嗎?學會了沒有?
幼:學會了(有個別小朋友還沒學會,請那個會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好嗎?)
師:那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拆開的電池上回去好嗎?看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哦!
師:今天的玩具運動會真熱鬧,小朋友我們趕快拿好我們的玩具出去比賽嘍!
活動延伸:
(1 )在班裡設立「電池回收箱」鼓勵幼兒從收集廢舊電池開始,爭做「環保小衛士」
(2 )在操作區提供電池,各種電動玩具,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3) 教育 幼兒要愛惜玩具。 愛惜電池不要讓電池沾水,受潮等。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三
幼兒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
科學的需要。因此,及時並適當的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引
導他們積累科學 經驗 ,指導其學會一定的科學方法,將使幼兒的科學素質得到早期培養,
有益於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活動設計意在讓幼兒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體的彈
性;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彈性的用途,並會運用所獲得的科學經驗進行發明創造,培養
創新意識,達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動目的:
1、願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新。
2、在探索、發明、製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活動准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製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
個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現它們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迴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啟發幼兒發現「物體有彈性」的秘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現,了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徵。
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
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並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游戲:找一找,想一想。(聯系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裡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麼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明一件有彈性
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准備做什麼?用什麼材料做?先和好朋友 說說 。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相關 文章 :
★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
★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5篇精選
★ 幼兒園中班科學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隨筆
★ 幼兒園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怎麼進行
★ 大班安全教案帶反思
★ 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精編合集
★ 中班科學活動課後反思
『陸』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1
《輪軸》一課的作業:尋找生活中的輪軸,說出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粗迅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是小學科學教育的宗旨,是未來社會和知識經濟發展對人提出的要求,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滲透科學啟蒙教育,培養實事求是、主動求知、不斷創新、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呢?我教授《輪軸》一課是按照「問題的連續體」理論設計的。
我將「用螺絲刀擰螺絲釘」活動設計成本課的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沒能親自參加或是認為兩位學生的力氣不一樣,不能說明問題本質而引發問題碰撞,探究的想法由此產生。
再自然的讓學生觀察螺絲刀的構造:看一看工具是什麼樣的,進而聯想到生活中的類似裝置,順理成章引入輪軸概念,通過思維的碰撞,學生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發現了輪軸的基本構造輪凳培,對輪軸的作用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輪軸之後,我讓學生通過輪軸實驗了解輪軸的省力作用,並提出卡車和轎車方向盤的區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學生通過杠桿原理很容易的明白:輪軸省力的秘密是因為支點到力點的距離越遠越省力,而且輪越大越省力是因為支點到力點的距離更遠。
概念的建立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科學,輪軸是在生活中使用的,它能幫助人們更好的工作,因此輪軸的作用就應該是建立概念的一部分。
所以,為了更好的讓問題延續下去,我設計了此項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輪軸,並說出哪些地方應用了輪軸?哪部分是輪?哪部分是軸?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2
活動一:記錄自己的想法——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記錄所知道的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活動我是提前布置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上學生主要交流他們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長經歷了哪些過程?植物的生長從什麼開始?學生通過交流,在加上教師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回顧三上學習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長過程,學生都能認識到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
活動二:觀察種子,也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在對種子外部觀察前,臘唯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種子的哪些方面?對於觀察形狀、顏色、大小學生都能談到,這時,我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觀察大樹的方法,學生就能想到通過聞、摸等方法能獲得關於種子更多的信息。通過外部觀察,學生認識到種子的形態、顏色、大小各不相同。
對於三下的學生,僅僅觀察到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還不夠。於是,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十分重要,我認為時間要充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觀察向縱深方向發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種子相同特點的認識。
學生通過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種子,發現它們還有一層薄薄的皮,而且種子還能掰成兩瓣,一瓣上還有小芽。通過觀察、梳理,學生認識到種子有種皮,還有胚根和胚芽。
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個教學班上課時,我忽略了一個問題,所帶的黃豆、綠豆未經過浸泡,導致種子不易掰開,即使掰開了,裡面什麼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學教師在備課時、准備材料時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樣的錯誤了。
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
1、布置學生課前完成的練習,有的不能完成,還應繼續端正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
2、學生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細致,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3
3月9到3月15,我參與線上頂崗實習的第四個7天,與第一個7天相比,我多了幾分從容和淡定,少了幾分緊張與新奇,雖然不能見到我的學生們,依舊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但是我一直都有增加與學生連麥的時間,也算是彌補了一下這方面的缺失。
1、3月9日,周一,相較於上周第一節的緊張,這周我更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更關注學生給我的反饋,網路良好,沒有卡頓,家長同學也極其配合。
這節課目是使學生了解花種子果實,為彌補學生不能直接接觸的不足,我盡量將課件製作的詳細,並輔助以視頻,方便學生理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有很多不足;不能有序安排與學生的連麥時間和次數。由於上課時間改為30分鍾,所以語速有些快,要注意調整課程內容。
2、3月10日,周二,這節課還是科學課,我為學生講解了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相比較之前的課程,這節課的學習范圍又擴大了一些,課前比較擔心學生會與上節課的內容混淆,在過程中,也反復與學生強調,並且在課程開始就組織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但第一遍講解結束,學生們對知識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
於是,我為大家准備了一些提升難度的題目,知識點更明確,採取學生連麥主講的形式,雖然當時軟體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也還是達到了大家都會大家都懂的目標。從而也在備課上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教學內容偏難時,我們應如何教學?
①多次講解,提出重點;
②輔助課後題,調動學生主動性。
4、3月13日,周五,沒有授課任務,但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學習如何更好的進行線上教學,主要為大家示範了授課軟體的各種用法。
周六周日,我將利用這兩天時間,備好下周的科學課,吸取已有的經驗,提高自己,為日後的教師生涯,提供堅實的基礎。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4
降落傘製作課在設計上突出了「由理論(原理)→實踐(製作)→操作(放飛)的過程。教學成功與否,立竿見影。不但讓學生學到了有關降落傘的知識(空氣阻力的利用,降落傘的作用、形狀、顏色、結構、材料),而且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通過親自動手製作,增強了動手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我要求學生在製作時,必須仔細,在畫好傘面之後,進行折疊粘貼,使傘面成為一個飽滿的圓形。拉線長度要合適並一樣長,線固定在傘上位置要適中,要粘牢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降落傘放飛時要指導學生學會折傘,折得好,扔得高,傘打得開,傘在空中停留時間長,放飛效果就好;折得不好,傘扔得不高或傘打不開,放飛效果就差。
降落傘製作活動課特別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如把學生分成兩人一組,互相配合,不僅製作起來方便,而且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向學生進行環境衛生教育,剪下的廢塑料不能亂丟,要扔在指定的地方。記號筆不能亂畫等。
3、特別是放飛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能爬欄桿等。
孩子們有著與科學家一樣的好奇和探索慾望,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對周圍的事物偶發興趣或探索,正因為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每個孩子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他們每天都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而且勇於探索與實踐找出答案。
而我們教師不能圖省事,去忽略孩子探究的過程,而應該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可塑性的材料,讓他們自己去嘗試操作,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的態度,使他們逐漸具備敢於設想,敢於嘗試,敢於面對挫折和失敗,同時教師也在與孩子的互學互動中得到提高了。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5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學生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已初步了解改變材料的厚度和形狀會增強抗彎曲能力。
在本課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形狀——拱形。教材設計主要安排了兩項活動。第一項是測試紙拱的承受能力,這個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第二項活動是搭一個瓜皮拱,這個活動是讓學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深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理。
對於拱形,學生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在一些建築物就用到了拱形的設計。但它承重的秘密在哪裡,學生並不能很好地用語言表述出來。
這時就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們,通過提出問題———初步嘗試———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再嘗試————得出結論,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體驗到了拱形承重的秘密,即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然後用重物抵住拱足,這樣拱形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搭瓜皮拱一活動中,每個小組的學生在所學的基礎上都能以飽滿的熱情去做,雖說有的組沒能成功,但他們也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
一堂課下來,看起來似乎還不錯,但現在想來,發現了有兩個問題沒能處理好:
1、上課前,我只布置讓每個學生准備好一張紙,但沒說清楚紙的材質如何,導致上課中做一個紙拱時有個別同學的紙拱沒能搭成,只能看著別人去做。這說明了我備課沒有考慮周全。
2、課後的延伸不到位,雖說也涉及到了下一課的內容,但還是差那麼一點。如果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把三個大小一樣的瓜皮拱搭在一起,你認為它的承重力如何?如果這樣做,既能把本課的內容鞏固一下,也為下節課的《找拱形》中,圓頂形的認識做了一個小小的鋪墊。這樣,我想本堂課就沒什麼遺憾了。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6
科學課上,這一個個鮮活的問題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一節課上,同學們往往為了一個問題爭論不休,互不相讓,對於有疑問的問題,課下可以通過實地觀察、討論、請教別人、查閱資料的方式來解決,久而久之,必將促進孩子們對科學課的新認識,對他們智力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組織和開展,美國早在八十年代就確定了自然科學和數學要居世界前列的目標。我國更是在《課標》中對科學的重要性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所以小學科學課程承擔了培養小學生科學素質的責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皮亞傑也曾強調:「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興趣。」所以每一節課上我總是先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激發其好奇心,然後使孩子們在好奇心的帶動下來學習科學知識。
科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緊密,有些科學知識必須讓學生親手實踐,親身經歷之後才會明白,然而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有些知識只能是單純的觀看和說教,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另外,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也太大,有些孩子在有小的時候的大量閱讀成為其終身受益的財富,課堂表現及其活躍,思維特別敏捷,但是個別孩子知識面很貧乏,一學期也很少發言,所以課外閱讀也是要引起重視的,在這個閱讀的過程中不僅獲取了知識,重要的是一種思維能力的形成。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7
今天第三節課的602班是我本課執教的第一個班。執教過程中,我發現本課的重點分析「為何三角形比正方形穩定」時,學生並不能明白在支點上用力,位於相鄰兩邊上的力是如何作用的'。
於是,在短短的10分鍾課間我馬上反思,想到讓學生用手臂模擬三角形和正方形,讓他們切身感受力在各邊的傳遞情況。第四節課的教學效果相當明顯,學生感受深刻。但是,在三角形的第三邊與正方形的對邊上的力的傳遞卻無法用此模擬實驗。
本課《做框架》有一個「做」字,但是在40分鍾的時間里,對於6年級的孩子做成一個框架時間是大大不夠的,許多在教學本課的教師處理方法一般專門設置一堂課進行。
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處理方法是在「固定正方形」實驗中以4人為一小組製作,接下來的做一個立體的穩固正方形時,讓三個小組拼接起來做一個正方體。三個組的結合節省了材料、時間,科學課上容易出現的問題節迎刃而解了。
同樣在602班的教學中發現,有的孩子在用16根木棍、8根皮筋拼裝框架時非常注重方法:一、先拼接成兩個對角有支撐物的正方形(先拼接好一個對邊);
二、有的先以一根皮筋為主,將最多根的木棍纏在一起(先拼接好一個定點)。
或許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滲透拼接的智慧方法。同時,我也存在顧慮: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限制死板了,制約了他們自身的能力發揮,畢竟,這兩種方法在我沒有介紹的情況下他們自主探究出來的。
出於小學科學是一種啟蒙式的教學,我想採取折中的方法,先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嘗試,做完之後在點播,既不制約也開拓思維。
小學科學的優秀教學反思8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展開教學時我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提供結構性的材料。本課提供給學生的實物都是杯子,避免在教學中出現杯、瓶等詞語混沌不清的現象。其次,第三組杯子是在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時,判斷哪杯水多?這組是要引導學生做分組實驗,每組有三個杯子,提供給學生的杯子是:高矮不同,粗細不同,杯壁厚度不同,材質不同,杯底的厚度也不同,讓學生根本就無法用眼睛准確的判斷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
這樣才能引出其他判斷哪杯水多的方法,因此在定向探究實驗中,提供結構性的實驗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注重「猜想」。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學理論道路的重要環節。當提出一個問題後,讓孩子們預測其結果可能是什麼樣的,這是極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生無法用眼睛判斷出哪杯水多時,我就順勢一轉:「誰的猜想准確呢?能不能想個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在學生動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調動起他們的知識經驗,並藉助於判斷和推理,使孩子們的腦子里產生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們機會表達,解釋,不管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身的對錯,只要他們動腦筋去想了,有機會去說了就是有意義的,對他們的思維的發展就會有促進。
本節課中,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親自實驗,進行主題探究,給了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地進行,學生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整節課閃現著思維的火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學生主動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得到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