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電影院的教案
① 急切需要小學語文論文,題材不限,要求質量好些,四五千字左右,最好在縣里獲過獎,在網上搜索不到的.
「文發網」可以提供免費的參考文獻 直接在網路輸入就可以找到
摘 要: 多媒體計算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廣泛運用,優化了教學過程,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但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規范化、完整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人文素養的失落。人文精神,以高揚人的價值,重視終極追求,強調人的自我完善為核心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超越性。社會越發達,就越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人文性思考
多媒體計算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廣泛運用,優化了教學過程,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但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崇尚工具理性,追求規范化、完整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人文素養的失落。比如:學生情感冷漠,缺乏團隊精神和責任感;審美情趣淡薄,想像力貧乏,視野狹窄,缺乏創新意識;意志薄弱,容易被困難嚇倒等。《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指出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精神,以高揚人的價值,重視終極追求,強調以人的自我完善為核心理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超越性。社會越發達,就越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我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科四結合教改實驗」研究的同時,從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角度,對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教學作了一些人文性的思考。
一、教育主體不應超過「人」這個對象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語文課堂教學,引起了教育主體觀念的變化。一些開展「四結合」研究的老師提出了「語文三元論」,即教師、學生、計算機同時為教育主體的觀點。他們把計算機提升到教育主體中一元的地位,認為人同計算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能充當教育者,甚至都需要接受教育。將教育的科學性提升到極端,忽視教育的人文性,這樣教學的結果必將使學生成為缺乏情感、缺乏意志、缺乏創新能力的「現代機器人」。我認為,教育應科學性與人文性並重;教育的主體范圍不應超過「人」這個對象,教師和學生應同時為教育主體。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中,學生享有思考的自由,可以獨立自主地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創設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中自主探究活動。在這里,計算機只是一種輔助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工具。
按照這種教育主體觀,教師在課堂上以圖像、聲音、動畫和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經驗、意向、需要、情感、興趣等來決定。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幫助學生安排適當的學習活動與材料,維持某種學習氣氛,建立一種全新的主體性、開放性的小語課堂模式。我通過實踐,覺得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兩點:第一,課件版塊設計符合「人」的興趣愛好和需要。每一版塊都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教學《春遊中心廣場》為例。在教學之前,我帶領學生實地游覽了風景如畫的溫州市中心廣場。那獨具特色的美麗風景當時曾吸引了學生,但並未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具體的印象。於是我又製作了雙向互動的《春遊中心廣場》課件,其中有許多經過處理的中心廣場景點的照片。上課時,我一邊啟發學生:「昨天,我們游覽中心廣場,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一邊點擊課件中的圖像按鈕,那美麗的廣場鍾、奇特的樹形燈、金燦燦的大花圃、蒼老挺拔的楓楊等一一呈現。然後我告訴學生:你最喜歡哪一個景點就重點描寫這個景點,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沒有統一地指導,過多地束縛,這跨越時空的、活生生的素材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起了學生的寫作激情,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寫作。教師和學生利用計算機一起學習,其樂融融。第二,教學流程要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接受程度。主體性、開放性的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教學流程、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必須考慮學生的差異。《春遊中心廣場》每一個版塊都設計有返回按鈕,並隨時可以鏈接教師為學生提供的「下水文」,以方便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隨時返回上一板塊重新觀察、學習領悟。對於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則提出較高的目標:寫好重點景物後,寫其它次要景物,甚至可以連段成篇。這些全由學生自己掌握。通過教學,發現以上的教學設計是切合學生實際的,符合他們作文的心理過程,有助於他們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二、學習材料的呈現要多融入「人」的情感
隨著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傳統的學習材料呈現方式被革新,有些人感慨計算機的無窮魅力,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展示他們精心製作的依據課文語言文字設計的圖像、動畫、聲音等。一時間,教室成了一個小電影院,好不熱鬧。從實踐層面上看,這些教師強調教師傳授為主導,以追求效率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計算機呈現圖像形象、逼真等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形象。這些「電影院」式的語文課堂教學令人十分擔憂,因為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它塑造的一個又一個逼真的形象,以這些形象激發人們去想像、體驗,進而產生共鳴。文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視頻圖像更具生命力。如果不加考慮地選擇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總是把課文語言所描繪的情景以圖像形式展示給學生,就會剝奪學生充分想像思考的機會,減少他們自主參與活動的機會,壓抑他們想像的靈感。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學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心。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充分注意教學過程中人文環境的建設,使課堂教學努力轉到以學生活動為主,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目標上,使科學與人文有機整合。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時,留出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體驗語言文字,在直覺與靈感之間感受語文的鮮活形象。
這里的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的預留,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呈現課文中的文字,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感受、體驗,在頭腦中樹立形象,產生真情。有位教師在上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時,把大興安嶺那如詩如畫的景色經計算機掃描成視頻圖像,再配以優美的音樂,課堂上三番五次地呈現給學生。一開始,在鮮明畫面及優美的音樂的刺激下,學生表現出較高的興趣,但隨著畫面呈現次數的增加,學生的熱情銳減。反思這堂課,如果我們少依託或不依託多媒體,而是讓學生去讀、去品味作者原汁原味的語言,與語言面對面地接觸,那麼可以肯定教學效果會更佳。
有些學習材料,教師還可以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現給學生,這種融入了人的情感的呈現方式有著計算機無法比擬的優勢。計算機無論怎麼先進,都僅能按人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反饋應答,它沒有生命,更不用說顧及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灌滿一個知識容器可以只靠電腦,而點燃一個學生心靈的火炬卻需要教師的情與愛。所以在教學材料的呈現方式上,人文環境建設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它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與溝通,從而促進學生完善的人格的形成。
三、「人文養育點」的挖掘要有「人」獨特的體驗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教材中人文薈萃,濃縮了古今中外社會的、歷史的文明精華,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利用計算機技術挖掘教材中的「人文養育點」,在課堂上營造文化氣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祖國的、世界的、歷史的、現代的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獨特的「人文體驗」。這種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尊重人,發展人,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愛生命。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說茶》一課時,確立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在感受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祖國的茶文化。上課時,該教師身著旗袍,宛如一位茶道表演者,營造了散發芳香的茶文化氛圍。她又從網際網路上下載一些茶道表演和江蘇宜興紫砂壺的圖像資料,把它們存儲在瀏覽器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點擊菜單欣賞茶道表演。然後教師利用TOP98電子教室系統將形態各異的紫砂壺呈現在學生的計算機屏幕上,讓學生給這些紫砂壺命名。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引用古詩句、古箏曲名、成語等,取出了很多精彩的名字,如「一葉孤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漁舟唱晚」、「龜仙壺」、「長壽壺」、「萬壽壺」、「井底之蛙」、「深藏不露」、「青蛙望月」等,各具特色。這是一次文學、音樂、美術文化的整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末了,教師為學生沏茶,學生有滋有味地品茶,這又是一種人格平等。我們不奢求通過上了《說茶》一課,每個學生都喜愛上品茶,但日後哪怕他們只要有一次在不經意的飲茶中品出了生活的樂趣,說不定就會成長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我們要積極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結合多媒體計算機的特點,開展藝術、審美的教育,引導學生尊重和理解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關心文化的變革與發展。要把語文教學同其它學科聯系起來,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走大語文教學之路,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並進,最終實現人的和諧發展。
可以供你參考使用哦 發表就要侵權了喲 還有幾篇 給你發到你的郵箱了 查收吧
② 幼兒園大班教案《看電影》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看電影》,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看電影》 篇1
內容與要求:
1、通過看電影找座位活動,理解電影票上的數字含義,學慣用數交集的方法,對號入座。
2、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的數問題,豐富生活經驗,感受數游戲的樂趣。
3、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材料與環境創設:
多媒體課件;教室布置電影院場景;電影票20張;抽號箱及座位號。
指導要點:
一、價值取向:了解看電影的生活常識。
1、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看電影常識:
(1)今天天氣真好,大頭兒子打電話約大耳朵圖圖一起去看電影。
(2)他倆來到電影院,已經是幾點了?(9:30)
(3)今天電影院播放哪幾部電影啊?觀察播映表。
他倆不想等太久,所以想看離9:30最近的那部電影。
大家一起幫忙找找哪部電影離9:30最近。(10點播放的喜羊羊與灰太狼)。
(4)他倆買了2張電影票。座位號寫在哪兒啊?誰知道?
(5)大頭兒子的座位號是:第3排6座。誰幫他去找到座位。
圖圖的座位是兩道算式題:第6-4排9-5座。
算對了答案才能知道幾排幾座,找對座位。請一幼兒算出答案,並找到座位。
二、價值取向:模擬游戲,提升看電影的生活經驗。
1、今天免費看電影,你們想不想去看啊?但是這些票子上的座位號有點奇怪:有的是加法算式題,有的是減法算式題,還有的就是單個的數字。只有坐對座位的小朋友才可以在下個抽獎活動中得到獎品。(幼兒自己伸手在箱子內抽票、算出答案、入場、對號入座)
(1)老師提示幼兒:對號入座。
(2)驗證游戲:
今天電影院舉行抽號中獎活動,被抽到座位號的觀眾可以得到一個獎品;如果你坐錯了座位,與抽到的座位號碼不一樣,那就請你重新對號入座。
(3)結束:
今天我們學會了去電影院看電影找座位的方法,這樣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也都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
下次你們一家人去電影院,你要走在爸爸媽媽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還要幫爸爸媽媽找到座位,好不好?播放一小段《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現在我們休息一會兒,等會兒繼續再看。
幼兒園大班教案《看電影》 篇2
活動對象: 大班全體兒童
活動執教: 大班全體教師
活動名稱: 開學系列活動(五)——電影《叢林大反攻》
活動目標: 能安靜專心地觀看電影,學做一名文明的小觀眾。
活動准備: 聯系好外出車輛,做好出發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活動過程:
一、了解電影的名稱和電影里的主要人物,激發幼兒看電影的興趣。
二、各班清點人數,根據車輛的安排有秩序地上車。
三、觀看電影《叢林大反攻》。
1、有秩序地進入劇場,找到位子後安靜坐下,等待電影的`開幕。
2、專注地觀看電影,對電影情節感興趣,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
三、回幼兒園交流、回味電影情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看電影》 篇3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優質課教案《看電影》,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思路:
看電影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幼兒園附近的嘉定電影院在重新整修後,經常有兒童電影新片呈現,我們孩子去電影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然而,在與孩子的個別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對看電影的經驗還是比較粗淺的.,對於為什麼要買票,看電影坐哪個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經驗是模糊的。
特級教師徐苗郎老師說:「數活動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班孩子對序數有了初步的經驗,怎麼樣讓孩子運用這種數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於是,我設計了「看電影」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序數的經驗尋找座位。
2、在游戲情境中,積累看電影的相關經驗。
活動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想邀請你們一起去小劇場看電影。
1、交流看電影的經驗。
重點提問:電影院的座位可以隨便坐嗎?為什麼?
小結:電影院的座位是不能隨便坐的,要根據電影票上的數字找座位,前面的數字表示第幾排,後面的數字表示座位號,每張電影票代表一個座位。
(二)找座位
1、發電影票:看看自己的電影票上哪個表示第幾排,哪個表示座位號。
2、看看小劇場有幾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那一個?
4、檢票:驗證幼兒的座位,解決幼兒出現的問題。
(三)看電影
1、今天看什麼電影呢?《小動物上影院》
2、誰去上影院?(小熊、小貓)
3、教師提問:
電影院門口有什麼?(單號、雙號)
你們知道什麼是單號?什麼是雙號嗎?
他們該進哪一扇門呢?
他們該坐在哪個位置?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幫助小動物找到了座位,而且知道了電影院里有單號和雙號,搞清楚了單雙號,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了。
③ 看電影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看電影幼兒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電影幼兒園教案1
活動對象: 大班全體兒童
活動執教: 大班全體教師
活動名稱: 開學系列活動(五)——電影《叢林大反攻》
活動目標: 能安靜專心地觀看電影,學做一名文明的小觀眾。
活動准備: 聯系好外出車輛,做好出發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活動過程:
一、了解電影的名稱和電影里的主要人物,激發幼兒看電影的興趣。
二、各班清點人數,根據車輛的安排有秩序地上車。
三、觀看電影《叢林大反攻》。
1、有秩序地進入劇場,找到位子後安靜坐下,等待電影的開幕。
2、專注地觀看電影,對電影情節感興趣,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
三、回幼兒園交流、回味電影情節。
看電影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復習「1」和「許多」,鞏固認識「許多」可以分成若干個「1」,許多個「1」合起來是「許多」。
活動准備:
1、掛圖一幅:草地上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其中有一隻是小黑雞,其餘均為小黃雞。(也可用布偶劇的形式)
2、「電影票」(小卡片,印有1朵或許多朵花)每個幼兒一張,小椅子上貼相應數量的相同卡片。
3、空白卡片、花兒形狀的印章、水彩筆、小貼紙、印泥、顏料等材料若干,貼絨「小蟲」若干。
4、兩個拱形門,門框上分別貼有1朵紅花和許多朵紅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告訴幼兒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電影。清點人數,引導幼兒發現並說出有一個教師和許多個小朋友去看電影。
二、基本部分
1、發給每位幼兒一張「電影票」,上面是1朵花或許多朵花。請幼兒說出自己票面上印的是1朵花還是許多朵花。
2、帶領幼兒來到「電影院」門口,引導幼兒觀察:有幾扇門?門上有什麼?一樣多嗎?一扇門上有幾朵花?另一扇門上有幾朵花?請幼兒根據自己票上花的不同分別從對應的門進入「電影院」。
3、來到放映廳。請幼兒對號入座:找與自己票面一樣的椅子。
4、看電影(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今天放的是什麼電影?(雞媽媽帶小雞)有幾只雞媽媽?(1隻雞媽媽)有幾只雞寶寶?(許多隻雞寶寶)這許多的雞寶寶有什麼地方不同?(顏色不同)有些什麼顏色?(黃色和黑色)有幾只小黑雞?(1隻小黑雞)有幾只小黃雞?(有許多隻小黃雞)
5、請一個小朋友給小雞喂「蟲子」。問:剛才有幾個小朋友來喂雞?(1個小朋友)餵了幾條蟲?(1條蟲)請許多個小朋友來喂雞。問:現在有多少小朋友來喂雞?(許多個小朋友)餵了多少條蟲?(餵了許多條蟲)師小結:一個小朋友喂1條蟲,許多個小朋友喂許多條蟲。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三、 操作活動:做「電影票」。
1、師:小朋友剛才看電影好玩嗎?想不想請爸爸媽媽也來看電影?請小朋友來做電影票,送給他們請他們也來看電影,好嗎?
2、介紹材料:印章、水彩筆、粘貼紙、印泥、顏料等,提出制票要求:材料、顏色自選,但要能進入電影院,必須是與電影院門上圖案相對應的一個或許多個。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四、延伸活動:
將做好的「電影票」送給別的小朋友或爸爸媽媽,並說出自己做的票可以從哪扇進入電影院。
看電影幼兒園教案3
設計思路:
看電影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幼兒園附近的嘉定電影院在重新整修後,經常有兒童電影新片呈現,我們孩子去電影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然而,在與孩子的個別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對看電影的經驗還是比較粗淺的,對於為什麼要買票,看電影坐哪個位置,大部分孩子的.經驗是模糊的。
特級教師徐苗郎老師說:「數活動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班孩子對序數有了初步的經驗,怎麼樣讓孩子運用這種數經驗為自己的生活服務,並在生活化的游戲情境中提升數的運用能力,於是,我設計了「看電影」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序數的經驗尋找座位。
2.在游戲情境中,積累看電影的相關經驗。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想邀請你們一起去小劇場看電影。
1、交流看電影的經驗。
重點提問:電影院的座位可以隨便坐嗎?為什麼?
小結:電影院的座位是不能隨便坐的,要根據電影票上的數字找座位,前面的數字表示第幾排,後面的數字表示座位號,每張電影票代表一個座位。
(二)找座位
1、發電影票:看看自己的電影票上哪個表示第幾排,哪個表示座位號。
2、看看小劇場有幾排座位?
3、找找你的座位在哪一排?那一個?
4、檢票:驗證幼兒的座位,解決幼兒出現的問題。
(三)看電影
1.今天看什麼電影呢?《小動物上影院》
2.誰去上影院?(小熊、小貓)
3.教師提問:
電影院門口有什麼?(單號、雙號)
你們知道什麼是單號?什麼是雙號嗎?
他們該進哪一扇門呢?
他們該坐在哪個位置?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不僅幫助小動物找到了座位,而且知道了電影院里有單號和雙號,搞清楚了單雙號,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再多,也不會擁擠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數學活動中以"教師教,幼兒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創設了"給小動物分食物""與好朋友過魔洞"等游戲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從而知道了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知道哪兩個數合起來是3,並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的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以幼兒為主體的新理念,並創設了較好的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效果較好。
④ 上冊語文四年級《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教案範文二篇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各位老師們在新的一年也要繼續努力啊。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關於上冊語文四年級《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教案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上冊語文四年級《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教案範文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新詞,會讀「咀嚼、嘶鳴、和睦、弗雷德里克、收集、打盹、漫長、蠢狐狸、描述」等詞語。注意「打盹」的兒化音讀法,理解詞語「五彩繽紛」的意思。學寫帶有走之底的兩個生字:遺、述。
2. 在對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流利的情況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嘗試提出自己困惑的問題,樂於和自己的同學交流討論,充分表達的自己的想法,體會弗雷德里克堅定的自我追求。
3. 角色扮演,將自己想像成弗雷德里克,充分調動自己的感情,用第一人稱「我」 的口吻讀出費雷德里克的話,小組內同學扮演四隻小田鼠,體會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日常生活切入,激發學生興趣 。
預設:學生根據日常的了解會猜測老師喜歡讀書、習字或者根據自己的愛好推理及人。
同學們的猜測都是正確的,看來大家一則善於觀察,知道老師的興趣,另外自己也喜歡讀書,把字寫正確,寫規范,才能瞬間就產生這樣的想法。但是,老師還有一個興趣,那就是喜歡收集。(板書:收集)出示昨天下午放學時,廚師李師傅參與校園旗袍節寫在餐巾紙上的一首小詩:生活老師真時髦,身穿旗袍系圍腰。個個都把老來俏,快樂健康樂逍遙。同事見了笑彎腰,學生見了樂淘淘,齊誇瑞德品相高。同學們,我們的廚師不僅能為我們做可口的飯菜,還對生活充滿愛,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真是值得學習。昨天的旗袍節,我們用一個字形容男生,那就是——帥;用一個字形容女生,那就是——美。相信這樣美好的場景都會保存在我們的腦海里,在未來想起時,會是一段美麗的回憶。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有趣的文章,認識一隻特別有意思的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板書課題。)
同學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看到課文題目,你的腦袋裡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預設:為什麼那麼多動物要寫小田鼠呢?弗雷德里克和其他的小田鼠有什麼不一樣?
二、字詞檢測,串詞成文。
1. 學習活動一:
學生開火車讀PPT上出示的生詞,遇到有困難的詞語多讀幾遍。
2. 學生根據出示的詞串,嘗試概括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學會根據重點詞語簡練而准確的概括課文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知文意。
1.學習活動一:
同學們,我們解決了字詞的障礙,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初步的回顧,讓我們再次回到本節課一開始,我們提出的問題。首先請同學們端起書,認真讀一讀課文第1到3自然段,思考作者從那麼多的動物中選擇以小田鼠為寫作對象的原因。
2.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發現。引導學生在閱讀時留心每一個字眼,不平平滑過。
注意提醒學生:課文一開始營造的環境,時間的轉移,動物的遷移,遼闊的操場上只剩下小田鼠一家。
3.作者的文字簡練而意境深遠,學生站起來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
4.聚焦關鍵語段,深度感悟文字之美。
(1)過渡:是呀,同學們自己找到了作者選取小田鼠作為寫作對象的原因,真是善於讀書,留心文字裡面蘊藏的信息。那麼,文中一共有五隻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和其他的小田鼠有什麼不一樣呢?
預設:其他小田鼠在冬天即將到來的時候,會收集乾草、玉米、栗子,而弗雷德里克會收集陽光、色彩、語言。
(在小田鼠下面板書:乾草、玉米、栗子,在弗雷德里克下面板書陽光、色彩、語言)
同學們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天,你會怎麼樣過冬?
預設:穿的厚厚的,躲在暖氣屋裡不捨得出門。
(2)過渡:是呀,不僅僅是你們,連小田鼠們都不再出來了呢。到了冬天,它們都躲進洞穴里干什麼呢?
預設:吃儲存的事物,講蠢狐狸和傻貓的故事。
啟發:冬天可真漫長啊,小松鼠們收集的食物終究有吃完的時候,遇到這么嚴峻的情況,冬天可怎麼過呢?
預設:小松鼠們想起了弗雷德里克收集的陽光。
朗讀指導:根據現有學生的朗讀水平指導朗讀。
「閉上眼睛,」弗雷德里克一邊說著,一邊爬上一塊大石頭,「現在我給你們陽光。你們感覺到了那金色的、溫暖的陽光了吧?」
請同學示範讀,讀出情感,其他學生閉上眼睛靜靜感受。
(3)過渡:聽了弗雷德里克的話,小松鼠們果然不冷了,但是冬天可真無趣,到處都是灰色的,這時候,小松鼠們焦急地問,弗雷德里克你收集的的顏色呢?
朗誦指導:
「再閉上眼睛。」弗雷德里克說。當他描述著藍藍的長春花、紅紅的杜鵑花在草地上隨風搖曳時,當他描述著金黃色的麥地、綠色的草莓葉時,小田鼠們好像真的看到了五彩繽紛的田野。
請同學示範讀,讀出畫面感,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自己看到了什麼樣的世界?
預設:看到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盛開,看到了飛來飛去的蝴蝶。
重點理解詞語:五彩繽紛。請同學們想一想五彩繽紛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回歸課文前三個自然段的場景描寫。帶著情感,再讀讀作者一開始描寫春天意境的語段。
(4)過渡:從同學們愉快的表情中,我已經看到了同學們從語言文字中品味到的春天的美,體會到每一位同學頭腦中都有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花園。僅僅有這些還不夠,小松鼠們又想起了弗雷德里克收集的——語言。
「是誰將雪花撒下?又是誰將冰雪融化?
「是誰讓老天爺變臉?又是誰讓陽光燦爛?
「是誰使鮮花開滿大地?是誰送走了白天?又是誰使月亮放出光華?
「是住在地洞里的四隻小田鼠,四隻小田鼠……就像你和我。
「一隻叫春天,是他讓鮮花開。
「一隻叫夏天,是他使花兒更可愛。
「一隻叫秋天,是他給我們送來胡桃和小麥。
「最後一隻叫冬天……有四肢冰涼的小腳丫。
「一年有四季,想想真不錯,如果少一個或者多一個,叫我們可怎麼過?」
組內同學練習朗讀,角色扮演,相互傾聽,相互評價。
(5)加上動作,配樂朗讀,進一步感知語言魅力 。體會弗雷德里克詩一般的語言。
四.思考總結,交流匯報。
過渡:同學們,你們覺得弗雷德里克和其餘四隻小田鼠相比,誰的工作更重要?為什麼?
預設1:小田鼠們的工作重要,因為物質儲備是生活的必需品。
預設2:弗雷德里克的工作重要,因為精神食糧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
過渡:同學們的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現在回過來再好好想一想,作者李歐·李奧尼寫這樣一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預設: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很重要。
指導點撥:同學們,在小寒冬來臨之際,松鼠們不停地忙著尋找乾草、玉米、栗子等,顯得很忙(板書 :忙),弗雷德里克顯得很閑。(板書:閑),就是想告訴我們,忙有忙的價值,閑有閑的意義。幸福和美好,確實有時候也需要我們根據內心去追尋,留心周圍的世界,而不全然依賴於外部的物質世界。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過渡:同學們,這樣一篇美好而溫暖的文章是根據美國作家李歐·李奧尼的一本繪本書《田鼠啊佛》改編的。作者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1999),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畫家,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盡管李奧尼開始創作繪本時已經49歲,他卻開創了一個繪本的新時代,他筆下的故事生動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譽為"二十世紀的伊索"。
上冊語文四年級《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教案範文二
一、教材分析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五課課文。第二單元由[明]陳獻章的「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引出,單元的教學主要方向為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問質疑,交流思考,解決問題。此單元的四篇課文《小田鼠弗雷德里克》《蝙蝠和雷達》《小電影院》《呼風喚雨的世紀》在學習前對學生的要求都是「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思考,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根據文章的內容消化吸收,領悟出深層含義。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的作者是美國的李歐.李奧尼,原文是其創作的繪本故事,並獲得美國凱迪克大獎。雖課文有內容改動,但文中的插圖依然可以看出此篇文章充滿著童趣。文中的5隻小田鼠是和睦的一家,在深秋時節都忙碌著為過冬做准備,不過它們中的4隻收集的是栗子、乾草、玉米等物質食糧,本文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收集的是陽光、色彩、語言等精神食糧,到了寒冷的冬天,當栗子、乾草、玉米等食物消耗始盡,弗雷德里克的精神食糧一詩,給了小田鼠們生活下去的希望和熱情。文中小田鼠創作的詩屬於一首現代詩,現代詩在本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也編排了兩首,此篇課文中出現的現代詩加深了學生對現代詩的理解。全文共31個自然段,生字條中共14個生字,課後習題以提問題、小組交流為主,最後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收獲對課文的認知。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課堂上的識字教學以考察學生掌握的生字情況為主。在閱讀方面,可以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且可以做到默讀不出聲,不指讀。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夠復述出敘事性故事的大意,不遺漏重要情節。從本單元課程內容開始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並提出問題,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把「讀」和「思」結合起米,把讀引向深層。除了引導學生提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 -些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結合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一-起,進入到探究問題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條中的14個生字,並找到課文中該字的組詞,理解詞義。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默讀能力,不出聲,不指讀。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要表達的情感,提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交流感受。
4.知道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專長。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通過獨立閱讀,把課文弄懂,並能提出問題,集合學生自己的體會,通過師生、生生討論交流,互相啟發、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
五、教學難點 組織好生生交流,有效的小組問題交流,開展合作學習,通過交流、探究、讓學生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知,引導學生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處。
六、課時分配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預習單
1、用課後生字條中的生字組詞。
2、第-遍讀課文,我發現需要弄懂的詞有
3、第二遍讀課文,我發現可以提出一個問題
4、第三遍讀課文,我發現我還有弄不清楚的問題是
(一)激趣導入
1.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 ( 出示課什--連連看) 松鼠 冬眼 蛇、熊、青蛙 : 飛到南方(遷徙)候鳥 儲備食物獅子、山羊換毛保暖
2.通過預習,小田鼠是通過什麼方式過冬的? 儲備食物
3.收集學生預習單,了解學生提問質疑的情況,為引導提問做准備。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動物過冬的方式引出課文,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收集學生的預習單,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從學生提問的問題內容,隨時調整引導方向,把握課堂節奏。
(二)字詞教學
1.出示課件生字組詞表, 隨機點名認讀。
蔥綠一堵牆牲口棚谷倉遺棄撿拾收集乏味閑談焦急描述嗓音腳丫
2.多音字教學 [ji0o]嚼咽嚼、 [jue ]咀嚼 [jioo]倒嚼
3.生詞解釋 遺棄:拋棄:丟棄。
打盹:小睡。多指坐著或靠著斷續地入睡。
閑談:沒有一定中心地談,聊天。
焦急:指非常著急。
搖曳:輕輕地擺盪。
羞澀:心裡害羞而舉動拘束不自然。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前三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的識字能力,所以完成識字任務主要靠學生的自學自查,教師可在學生自學自查的基礎上做適當檢查,在教學中,不再單一的去識字,而是結合組詞教學,認知生字。
教師在生字的教學上,把重點放在多音字教學和生詞解釋,讓學生在積累詞語的同時,明白其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解析課文 1.默讀1-3自然段。(教師注意學生默讀能力並給予指導,不出聲不指讀)
2.預設提問:
①在課文的1-3自然段中,出現了幾種動物? (牛、 羊、馬、田鼠。)
②為什麼田鼠要四處尋找食物? ( 因為農夫們搬家了,谷倉空了,冬天要來了。
③田鼠們准備靠什麼食物過冬? (玉米、 栗子、乾草等)④它們工作的辛苦嗎? ( 辛苦,不分白天黑夜的收集食物)
3.分角色朗讀4-10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的語調,大夥的困惑,弗雷德里克回答時帶的自信感)
4.預設提問:
①大夥幹活的時候,弗雷德里克在做什麼? (收集陽光、收集色彩、收集語言。)
②為什麼大家在收集糧食的時候,弗香德里克沒有和大家做同樣的事情? (因為它覺得冬天同樣也需要溫暖的陽光,需要五彩繽紛的顏色,需要多彩的語言度過漫長的冬日。
③大家對弗雷德里克的做法理解嗎? ( 不理解,因為它們認為弗雷德里 克在閑著盯著草地看或者在打噸,並沒有為過冬做准備)
4.冬天即將到來,弗雷德里克的這些准備到底有沒有用呢?留到第二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課堂上分別通過默讀和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帶學生走進課文,一方面鍛煉學生默讀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中小田鼠們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展開想像。通過預設提問,幫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再深入內容,加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