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人才特訓營綜述
❶ 學編導專業主要學習什麼
編導學什麼也是考什麼,我們可以根據考試內容進行學習:
編導藝考又稱為廣播電視編導藝考,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影視攝影與製作等專業的總稱,我們總結了幾個必考的科目如下:
①故事創作
故事寫作就是給你關鍵詞讓你編寫故事。要寫好故事,必須掌握大量的故事素材,以及多加練習。有三種考試方式:(1)命題創作,如「雙重危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故事。(2)關鍵詞寫作,如根據「煙」「狗」「女人」三個關鍵詞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故事。(3)故事續寫:我醒來以後發現自己腦子里植入了一個晶元……,續寫故事不少於800字。
②影視作品分析
影視作品分析就是讓你寫評論性的文章,根據給出的影視作品來進行分析。必須把握看片量的積累和影評寫作的訓練。影視作品分析的考察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默評,比如山東省編導統考和安徽省編導統考,影視作品分析考默評,默評就是給你3-5個電影的名稱,讓你寫1000字左右的評析文章,不讓你看電影。
(2)現場看微電影或者紀錄片,給你2小時30分鍾去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評析文章,或者給你5道題去回答。
③文藝常識
文藝常識考察的范圍主要是最基礎的文學和藝術方面的知識,文藝常識的學習沒有捷徑,背誦是主要學習方法。文學常識的題型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論述題、簡答題等,題型比較豐富,考察的知識點非常廣泛,甚至有的省份會考一些超綱題,需要考試花費較大的功夫。
④面試
面試的內容主要包括:(1)命題演講、命題講故事或根據材料編故事,要注意三點:處理好人物和人物的關系、故事定要有情節、故事定要賦予懸念;(2)科目回答考官提問,在回答時,可以略思考片刻,想好了再說,但不能拖的時間太長,答題時不要支支吾吾,語焉不詳,一定要表達清楚;(3)科目三:自我介紹,要做到態度誠懇、謙虛.富於特點和個性;(4)科目四:特長展示(聲樂、器樂、舞蹈、曲藝等)。會提前讓考生在一個准備室里准備,然後以分組的形式一起進面試室,五個老師輪流問問題,一般是先自我介紹,然後考官提問,會涉及到很多范圍的問題,需要考試在平常准備過程中注意積累。
❷ 電影的理論綜述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商人首先看出電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發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電影公司。到20世紀早期,電影公司集中資金建立製片基地,購買昂貴的製作設備,籌資進行故事片的生產,依靠大量觀眾集體買票觀影來牟利。這就形成商業電影生產與銷售模式的雛形。梅里愛的明星影片公司、愛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電影公司的代表。而電影語言及電影藝術的誕生和發展,與導演實踐和理論探索息息相關,最初西洋鏡雜耍的製作人是導演的雛形,隨著對電影表現方式和電影特性的探索,相繼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里愛、埃德溫·鮑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電影藝術探索者,這些電影先驅拓展了電影語言和電影創意的可能性。早期的電影創作、電影經營和電影探索是三位一體的,此時,電影製作者同時也是電影語言的探索者,還是電影的經營者,是具有完備職能的電影人雛形。
華爾街為追逐電影工業壟斷經營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而介入電影業,電影業之間兼並、收購並形成壟斷,迅速掀起了一股兼並浪潮。到20世紀20年代初,好萊塢只剩下八大製片廠,即米高梅、派拉蒙、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克斯、雷電華、環球、聯美和哥倫比亞公司。八大公司不僅壟斷了美國電影的國內市場,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國電影業當時在歐洲市場的霸主地位。製片廠的主要制度特點包括類型電影的配方式生產、流水線配比、大規模製造、明星制營銷和首輪影院體系。由於製片廠強調集體的智慧和細密的分工,最初電影人的完備雛形被消解在集體的合作之中,電影的創作和經營等關鍵職能也被分解,這個體系需要統一的指揮和調度職能,特定電影的控制權被集中到製片人手裡,形成了製片人中心制。大量的拍片機會造就了大批業務嫻熟的職業導演,支撐了好萊塢的大規模生產以及技術升級後帶來的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美國電影的強大競爭力迫使歐洲電影尋求突破;19世紀末在歐洲興起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也對電影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形成一系列歐洲先鋒電影活動,其發端於1910年代末期,於1920年代達到鼎盛,活動中心主要是德國和法國,大批學者和藝術家成為導演。歐洲先鋒電影一般包括印象派電影、抽象電影、純電影、絕對電影和超現實主義電影等具體流派,代表流派、人物和作品包括印象派德呂克的《狂熱》、抽象電影費爾南德·萊謝爾的《機器的舞蹈》、純電影謝爾曼·杜拉克的《第927號唱片》、超現實主義電影路易斯·布努埃爾的《一條安達魯狗》等等。這種突出個體風格的電影加強了導演對於影片的控制權。
世界另一邊的蘇聯,自立國起就特別重視電影的意識形態功能,積極培養了一批具有才華的電影人,由庫里肖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為代表的蘇聯電影學派,提出了第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導演創作理論:蒙太奇理論,並用之於創作實踐,實施導演中心制原則,不朽之作《戰艦波將金號》等就是這一理論的實踐成果。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同樣深刻地影響了電影。「二戰」的創傷以及戰後的政治幻滅,使得整整一代青年人以創作等方式盡情傾吐自己的失望和憤怒。以1945 年羅西里尼拍攝的《羅馬,不設防城市》為發端,在義大利興起了一次具有社會進步意義並以藝術創新為特徵的電影運動,這次電影運動後來被稱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而1956年,格里高利·丘赫萊伊,根據鮑·拉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說拍攝了電影《第四十一》,拉開了蘇聯詩電影的序幕,蘇聯開始迎來斯大林後的一個電影創作的春天。
在法國,巴贊開始通過《電影手冊》聚集起一些對電影敘事和電影本體進行深入研究的年輕人,巴贊對蒙太奇思維與表現方式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並提出了著名的「長鏡頭(景深)」理論。《電影手冊》還專門研究經典好萊塢,從好萊塢商業片導演中發掘出了電影作者。法國涌現出一批處女作導演,1958年,法國《快報》周刊專欄記者法郎索瓦茲·吉魯首次使用「新浪潮」來描述新涌現的電影現象。新浪潮電影如《四百下》和《精疲力竭》,既反映了整個時代,也充分反映了創作者個人的認識、思索與風格。新浪潮是一次製片技術與製片方法的革命。從新浪潮電影的實踐來看,新人們普遍反對好萊塢的製片人中心制,主張電影作者論。如戈達爾認為「拍電影就是寫作」,與此同時,部分新浪潮電影實現了獨立製片,這對美國和其他國家製片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電影作者論是導演研究的重要理論,對導演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該理論由法國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呂弗、戈達爾、夏布洛爾等人提出,主張電影像小說、音樂、繪畫一樣是一個人的作品,即電影作家——導演個人的作品。不是所有導演都能稱為「作者」。電影作者資格包含:⑴在一批影片中體現出導演個性和個人風格特徵,把個人的東西帶入題材,導演不是一個執行者。⑵影片應具有某種內在涵義,是後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⑶電影作者是對電影製作全面控制的人,無導演、編劇的區分。戈達爾、特呂弗、安東尼奧尼、費里尼、希區柯克等人是電影作者的代表人物。具備電影作者論資格所拍的電影才是「作者電影」。作者電影與類型電影相對,也稱藝術片。作者論的實質是強調電影導演是主要創作人和最終定稿人,其判定依據是導演對作品的控制。
可以說在電影百年的歷程中,創作啟發理論,理論推動創作,成為一個交互發展的過程。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完全導演論則在電影作者論和製片人中心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導演的完整職能以及與投資人的關系,建立了從新好萊塢、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導演模型和導演資本制的應用原則。
❸ 口吃哥的口吃哥簡介
姓名:蘭巧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90.8 籍貫:湖南 學校:成都大學(美術學院)10級 座右銘: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口吃哥變演講哥,成為網路紅人。成都改變自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創始人董事長,創辦口吃矯正體驗式魔鬼特訓營「培訓系統, 系統的幫助口吃者改變自己!口吃男已經幫助很多人改變自己!希望幫助所有口吃者真正改變自己!請聯系口吃男變演講哥蘭巧。
視頻:
1.演講哥蘭巧宣傳視頻
2.體驗式口吃矯正魔鬼特訓營宣傳視頻
3.改變自己魔鬼特訓營媒體報道
4.演講哥網路
5.【中國首部】口吃勵志真人勵志微電影陽光下的聲命,口吃哥的故事,網路首播
6.演講哥蘭巧【口吃矯正體驗式魔鬼特訓】權威媒體報道視頻專輯
7.口吃哥官方視頻空間
8.口吃哥體驗式魔鬼特訓營培訓視頻
9.口吃勵志微電影」陽光下的聲命「
10.口吃男演講哥最新口吃矯正開班宣傳視頻
❹ 剽悍社群:15歲走紅,18歲登上央視《非常6+1》,他......
文/江湖姐姐
詩人顧城有句名言:「一個徹底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永遠會清楚無二地呈現在你面前。」
對於剽悍老鐵 許晉杭 來說,就是如此。
幾乎從幼兒時代開始,他想走的那條路總是會清晰無比的呈現在他面前。
無需選擇,走就是了。
1、年少走紅:
他是CBA最佳吉祥物
許晉杭身上熱愛舞台的那股勁兒,幼年時便可見一斑。
幼兒園時,他就有對舞台的渴望,但凡舉辦文藝活動,招募小演員,他總是第一個報名,認真准備,積極參加選拔。
一開始,很遺憾,沒有中選。
但這事讓他更堅定了自己對舞台的熱愛,更真實地看待自己的夢想。
偶像劇《薰衣草》流行的時候,他常常模仿劇中歌手唱歌的樣子,並在學校以及生活當中表現出來。
他模仿得惟妙惟肖,而自己也往往入戲太深,彷彿變成了劇中人。
這事兒足以說明許晉杭的表演慾望。日後他上了許多次舞台,都是一猛子扎到表演里。扎進去,再把舞台力揮灑到極致。
他參加學校組織的文娛活動,參加市裡組織的類似演講這樣的活動,他連續三年獲得校園歌手賽冠軍,他在大大小小的比賽里總能獲獎。
最大的轉折點,發生在2007年,那年他15歲。
作為土生土長的晉江人,少時的許晉杭把自己對籃球的迷戀,傾注在對潯興隊的支持上。
他買票看比賽,他加入潯興球迷QQ群,他甚至大聲表白「總有一天我會為球隊效力」等話。
某日,球迷在群里無意調侃了一句:「許晉杭去跳都比現在的吉祥物好。」
沒想到這句話,改變了他的命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那句話直接就在他心間扎了根、開了花、還結了果,未來劃過眼前,那麼真實可觸,那麼確鑿無疑。
他手捧著號碼,撥通了福建SBS俱樂部的電話……他平生第一次披上福建潯興的吉祥物服裝賓士在CBA的賽場上,他通過了試訓,他成功地留在了CBA的舞台上。
他扮演的那隻藍色吉祥物一炮而紅,讓球迷們眼前一亮,被稱為「CBA最佳吉祥物」。
他機靈可愛,動感十足,每一次臨場發揮都能引得無數照相機鏡頭對准狂拍,其受喜歡程度一點不亞於場上的球員。
在吉祥物生涯中,許晉杭也遇到了許多挫折、辛酸和不容易,但他越挫越勇,讓這段時光給他帶來不少橄欖枝。
他因為表演特長,免中考被保送高中;
天津、北京等CBA俱樂部紛紛向許晉杭拋來橄欖枝,甚至土耳其隊主教練也向他發出邀請。
這還不是全部。
出名帶來的流量, 讓他接到了許多商業演出機會。
因為熱愛舞台,大大小小的活,他都接。有時候即使是跑場子的活,哪怕是100元唱3首歌,他也接。
摸爬滾打跑活動的日子,精疲力盡,但也練就了一身的本事,有專業技能上的,也有心態調整上的。
這一切,都無意中為他後來的際遇蘊藏了力量。
2、初登央視:
他是「非常6+1」周冠軍
2011年3月的某一期央視「非常6+1」,觀眾看到了一個穿SBS吉祥物衣服,手拿麥克風演唱潘瑋柏的《誰是MVP》的帥小伙。
這人便是許晉杭。
從最初的海選開始,競爭與淘汰一直都在。
幾百人參加海選,他一路殺出重圍,最後成為8名進入復賽的選手之一。
等待半年接到北京的電話,熬過一系列魔鬼訓練,經受住現場6進4、4進2、2進1的淘汰賽制的考驗,他最終在這次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周冠軍。
「大屏幕上閃動著我的頭像,李詠大哥呼喊著我的名字,那一刻,我整個人都傻掉了!我晉級了!」
在他的舞台生涯里,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從央視回到晉江的許晉杭,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明星」,這是繼吉祥物之後,命運帶給他更大的光環。
再往後,他與央視大舞台頻頻結緣,從《非常6+1》到《向幸福出發》,再到《回聲嘹亮》,不到一年的時間,他連續三次登上央視舞台。
這可謂真正過了把舞台癮,也讓他體會到了「大流量」帶來的生活改觀——
他沒有參加高考,也被破格錄取到了音樂學院念書;
他的人生路變得更為廣闊,開始真正的角色扮演,比如飾演微電影《天台》男主角;
他開始連續三年擔任CBA現場總導演。
與光環並列其驅的,是勞累奔波的艱苦,他每天平均只睡4個小時。
做母親的擔心他,怕他過度勞累,怕他思想負擔太重……此時的晉杭,反而讓媽媽放輕松,享受當下。
「我又多了一次表演的機會」,這是他在面對每一次挑戰時唯一的心聲。
這么多光環加持,足夠他年少輕狂的,然而沒有,他反而變得更加低調與真實。
3、跨界演說:
與樂嘉合寫《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征服外國高官,受到斯里蘭卡總統接見……許晉杭將這一段經歷寫進了《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書的監制是樂嘉老師,內容由《我是演說家》與《超級演說家》兩大演講類節目24位明星學員合寫的。
他是2014年《超級演說家》的學員,並一路闖進全國十四強。他本是林志穎老師戰隊的明星學員,因為性格里的專注力以及為人真誠,與樂嘉老師、陳建斌老師保持著友好的鏈接。
樂嘉老師曾誇他:「我最遺憾的,就是沒有把他搶入我的戰隊!」
但他與樂嘉老師的深度鏈接是在參加完節目後。因為認可,他給樂嘉老師寫了一封兩萬字的信,他在信里描述他參加節目的心得,以及樂嘉老師帶給他的影響。
當時的他想取得與樂嘉老師的進一步鏈接,這是唯一能契合他內心誠意的一種表達方式。
最終如他所願,他與樂嘉老師取得了很好的鏈接,他跟著樂老師學習演講和性格,與樂嘉老師的每一次談話他都很認真地記錄下來,上完課後都會積極復盤,再結合上課心得做一個總體回顧,打磨好之後再交給樂嘉老師。
他的積極並不會因為沒有得到回復而終止,而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他都保持著記錄習慣,也堅持發給樂嘉老師看。
然後,突然有一天,樂嘉老師向他伸來橄欖枝,說合寫《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這之後又與樂嘉老師聯合編寫暢銷書《色界》。
他說: 「如果我沒有這樣的持續行動,也許出書的時候老師就不會想到我了。」
而他做事情的專注力,更是在參加節目的過程中,打動了另一位老師陳建斌。
在一場晉級賽開賽前10分鍾,陳建斌老師曾忽然把他拉到休息室,說一個有關他的靈感,希望他能在稿件中加入一部分內容。
時間緊迫,加,還是不加?
許晉杭加了,而且融會貫通、一氣呵成,贏了十分漂亮的一場。
在第三輪比賽的過程中,許晉杭主動申請守擂,他是團隊里唯一一個提出要守擂的,這意味著他需要每時每刻都處於備戰狀態,神經緊綳,但他依然做得十分出彩。
幾件事累積下來,陳建斌老師在媒體面前忍不住誇許晉杭:「他專注做任何事情,我相信都會做得非常好!」
4、虔誠寫作:
還原「濟公」游本昌老師的前世今生
2012年,念大一的許晉杭主動退學了。
彼時,他認識了著名表演藝術家「濟公」游本昌老師,因為十分認可他、敬佩他,當即拜師跟著他學表演。
認定一個人,就跟著他,也相信自己必定能從他身上學到意想不到的價值。
這是他跟著游本昌老師學表演的初心,同時也是許晉杭加入剽悍寫作特訓營的初心。
他被貓老師的招生文案所吸引,尤其是裡面提到的「大綱沒有,課程列表也沒有」。
在他看來,「學習的趨勢就是跟人學,至於學什麼,是後面的事兒。跟對人,就什麼都對了。」
人選准了,路就有了,接下來就全力以赴。
為了更好地跟著游本昌老師學表演,他選擇不顧周圍人反對退學。
這或許就是他身上被陳建斌老師所誇的專注力。
事實也如此,專注做任何事情,他都會做得非常好。
「大一輟學後,我開啟了不可思議的人生道路,跟隨游本昌老師學習,在那裡就是我的大學,甚至是一所終生大學。」
跟隨游老師到現在,除了學習表演,他一直都保持著記錄心得的習慣,寫著寫著居然積累了一本書的素材,於是關於游本昌老師的個人傳記《夢想永遠不會太晚》這本書就誕生了。
這本書獲得了胡歌、郭德綱、黃渤、陶虹等當紅明星的極力推薦,甚至連老一輩藝術家六小齡童也為此書寫了書評。
他,再一次獲得了關注。
或許是因為有少年成名的經歷,後來一次又一次的流量聚焦,倒像是一次次人生的預演,讓他反思自己的人生,讓他真切地領悟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從前,他說自己喜歡表演,但似乎更享受舞台上的聚光燈;
現在,他依然熱愛表演,但內心早已過濾掉了成名後的浮躁,更傾向於探求內在,寫作成為了他的工具。
但當有老鐵向他問及這些經歷時,他都只是十分謙遜地說一句,「這是早年闖盪江湖的一些經歷了」。
相對於早期絢麗喧鬧的舞台夢,他現在的夢想更需要他不斷付出,他說:我的大夢想是希望能像游老師做一名教育家,幫助更多的人。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學習,不斷經歷, 將來力爭做一個在專業上和閱歷上都豐富的教育工作者。
顧城曾在詩里表達他的願望:我需要,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海。
而他,許晉杭做到了。
在舞台上,他還是那個輕狂少年,是最狂的風;
在寫作時,他是那個思想播種者,最靜的那片海。
剽悍一隻貓:
暢銷書《一年頂十年:個人財富與影響力升級指南》作者,社群商業戰略專家、個人成長戰略深度研究者&踐行者。微信公眾號矩陣有百萬讀者。他是樊登讀書首席社群顧問、磨鐵文化集團首席圖書品牌戰略顧問。他還是學習型社群「剽悍江湖」創始人、極致踐行者大會/社群商業牛人大會發起人。他創辦的剽悍品牌特訓營被譽為個人品牌界的黃埔軍校。
❺ 微電影論文參考文獻
微電影論文參考文獻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微電影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微電影論文參考文獻1
[1]香凝.《六尺之下》的「三我」人格結構[D].福建師范大學2013
[2]孔曉飛.電影《卧虎藏龍》音樂的美學探略[J].小說評論.2008(S2)
[3]劉璐.論電影音樂對人物情緒的營造[D].天津師范大學2013
[4]陳媛.CEPA前後內地與香港合拍片在內地傳播的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5]安穎.微電影的傳播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6]藍曉璐.淺析地產三維動畫影視廣告片中的編導意識[D].福建師范大學2013
[7]周晶.「治癒系」電影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8]張妮.微電影的'傳播分析[D].湖北大學2013
[9]李桂珍.全球化背景下雲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走出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4
[10]劉孟德.身體美學視野下的徐克電影[D].昆明理工大學2014
[11]徐小勇.《1942》影視元素分析[D].西北民族大學2014
[12]尹翠.新媒體時代中國電影的發展研究[D].鄭州大學2013
[13]蘭子君.電影人專題片的創作[D].福建師范大學2014
[14]張怡.淺析紀錄片的平鋪直敘問題及其改進辦法[D].福建師范大學2013
[15]曾美靜.李玉電影作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16]吳積燕.移民形象與主體性的呈現:八十年代以來香港電影移民人物形象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17]顏靜如.中國電影里的啞女形象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18]肖銳.從侯麥系列影片的人物話語探討其敘事特徵[D].福建師范大學2013
[19]孫皓.電影音樂大師及其名作[J].音樂世界.2001(10)
[20]彭茗瑋.社會信息學視域下廣告隱喻的認知解釋[D].浙江大學2012
[21]劉尋.像一把刀子[D].福建師范大學2011
微電影論文參考文獻2
[1]〔美〕克里斯·安德森著.蔣旭峰馮斌牆靜譯.免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0.
[2]陳威如余卓軒.平台戰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
[3]〔美〕克萊·舍基著.胡泳沈滿琳譯.人人時代一一無組織的組織力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8.
[4]馬忠君.網路環境中虛擬自我的呈現與建構[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9.
[5]李思屈.傳媒產業時代的審美心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
[6]彭吉象.影視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2).
[7]A"L·李斯著.岳揚譯.實驗電影是與錄像史[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8.
[8]〔英〕蘇珊·海沃德著.鄒贊張柏李明陽譯.電影研究關鍵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4.
[9]陳祖繼劉彤於寧.微影築夢[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6.
[10]余秋雨.觀眾心理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8.
[11]保羅·梅薩里.視覺說服:形象在廣告里的作用[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12]樊育志.廣告效果研究[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5.7.
[13]高小康.狂歡世紀一一娛樂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14]〔英〕羅素著.何兆武李約瑟譯.西方哲學史[M].商務印書館,1963.8.1.
[15]李思屈.廣告符號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16]李思屈.東方智慧與符號消費[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17]陸揚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M].上海:三聯書店,2000.10.
[18]羅蘭·巴特.董學文譯.符號學美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7.9.
[19]方建移章潔.大眾傳媒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11.
[20]張春興.現代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1(3).
[44]劉飛.網路微視頻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2.
[45]趙楠.微電影廣告傳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2.
[46]邢靜.新媒體環境下"微電影"的崛起[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47]曹文龍.營銷性微電影的傳播機制及發展態勢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48]蘇岩.網路傳播學視角下的微電影生存狀況研究[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康初瑩
[53]金月成.雜揉中的美學革命:微電影的認同困惑與價值重估[f1l.當代電影,2013,5:134一136.
[54]蔡一星王靈東.論微電影之劇本創作[f1].當代電影,2013,6:169-172.
[55]蔡澄.議程設置理論觀照下的微電影探析[f1].當代電影,2013,6:175-178.
[56]劉曉妍梁世慶.微電影拍攝用光初探[f1].當代電影,2013,6:182-184.
[57]陳少波.微電影:一次概念先行的視覺文化擅變[f1].當代電影,2013,10:198一200.
[58]張煒蘇靜.微電影人才培養策略探析[f1].現代傳播,2013,7:101-103.
[59]劉明江"先審後播"對視頻網站過錯認定的影響[f1].電子知識產權,2013,4:87一91.
[60]丁亞平."大電影"視域下的微電影的發展[f1l.藝術評論,2012,11:27-32.
微電影論文參考文獻3
[1]張高偉.論微電影的敘事藝術[J].美與時代(下).2011(07)
[2]楊雅雯.後現代語境下的微電影研究[D].湖南大學2013
[3]王長武.微電影的傳播特徵與市場前景展望[J].中國電影市場.2011(09)
[4]劉佳佳.從「鯰魚效應」看微電影對廣告的影響[J].經濟論壇.2011(10)
[5]康初瑩.「微」傳播時代的微電影營銷模式解讀[J].新聞界.2011(07)
[6]李程.後現代語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國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對微電影廣告《66號公路》的符號學解讀[J].新聞傳播.2013(09)
[8]王安權,汪慶華.微電影定義研究綜述[J].青年文學家.2013(23)
[9]陳日紅.微電影與文化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10]張波.論微電影在當下中國的生產及消費態勢[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03)
[11]崔兆倩.淺析微電影的現狀及發展[J].新聞愛好者.2012(04)
[12]李榮榮.傳播學視域中的微電影敘事策略探究[J].東南傳播.2011(12)
[13]鄭曉君.微電影--「微」時代廣告模式初探[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06)
[14]陳紅蓮.網路「微電影」的傳播學解讀--以《老男孩》《四夜奇譚》等的熱播為例[J].今傳媒.2011(12)
[15]宋娜.後現代語境下的影像拼貼[D].山東大學2010
[16]王h琪.審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師范大學2013
[17]蘇杭.後現代語境下的婁燁電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4
[18]劉圓.「穿越」題材影視劇研究[D].重慶大學2013
[19]王茜.後現代視野下華語同性戀電影的美學呈現[D].貴州大學2009
;❻ 沖破特訓營中)中鍾離的扮演者是誰
唐嫣,(1983年12月6日[1]—),中國內地女演員。出生於上海,祖籍寧波。2006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曾被張藝謀親定為「奧運寶貝」赴雅典參與「中國8分鍾」的閉幕式表演。因出演《仙劍奇俠傳三》而開始受到關注,憑借《夏家三千金》人氣飆升。2012年,成立唐嫣工作室,擔任其主演微電影《逐愛之旅》的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