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革命題材微電影劇本
⑴ 十來分鍾的紅色經典劇本 內容積極 有創新者優先
第一幕
時間:抗日戰爭時期「百團大戰」間的一天
地點:晉察冀根據地八路軍指揮部
人物:聶榮臻、八路軍戰士、警衛員、美穗子姐妹、炊事員
(剛工作過之後,略帶倦意的聶榮臻將軍正在指揮部院中散步,兩名滿身征塵的八路軍戰士抱著兩個日本小姑娘來到院子)
戰士甲:報告聶司令,我部昨晚在攻克敵一據點時發現了兩名日本小女孩。
聶榮臻(略感意外):哦,就是這兩個小女孩嗎?
戰士乙:是!
聶榮臻(對警衛員):快把那小女孩抱過來。
(警衛員從戰士甲手中抱過小女孩,遞給聶榮臻)
聶榮臻(看了看小姑娘,見是一個不滿周歲的小姑娘,手上包著潔白的紗布,此刻睡得正香。問戰士甲):怎麼,她受傷了?
戰士甲:發現她們時房子已經著火,估計時搶救時劃傷的,衛生員已經處理過了。
聶榮臻(點了點頭,對警衛員):快把她抱到老鄉家給她找點奶喝。
(警衛員接過小女孩下)
聶榮臻(對另一名約兩歲的日本小姑娘,親切地):小妹妹,到伯伯這兒來。
(戰士乙把滿臉驚恐的小女孩領到聶榮臻跟前)
聶榮臻(撫摸著小姑娘,親切地)小妹妹,別害怕,告訴伯伯,你叫什麼?
小姑娘(滿臉驚恐,不停地哭泣,用日本話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
戰士乙:報告司令員,她聽不懂中國話,聽日本俘虜說她叫美穗子。
聶榮臻:(從桌子上拿起一隻梨,和藹地對小姑娘說):小妹妹,這梨洗干凈了,吃吧。
小姑娘(哭泣著,慢慢地接過梨,吃了起來。)
聶榮臻(對兩戰士):這事你們處理得很好,小女孩放我這里,你們回去吧。
(八路軍戰士下,警衛員上)
炊事員(端著熱氣騰騰的飯菜上):司令員,開飯啦。
聶榮臻(抱起美穗子):吃飯嘍。
(聶榮臻將美穗子抱到飯桌前,慈祥地拿起小勺給美穗子喂飯,美穗子已稍稍平靜,乖乖地吃起飯來。)
警衛員(不解地):司令員,日本鬼子殺了我們那麼多人,你干嗎對這日本女孩這么好?
聶榮臻:那照你說我們該怎麼辦呢,也象鬼子似的?
警衛員:那可不行。
聶榮臻:是呀,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如果濫殺無辜,不也成鬼子了嗎?這個小女孩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有責任照顧好她。
警衛員(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第二幕
時間:幾天後
地點:晉察冀根據地八路軍指揮部
人物:聶榮臻、八路軍幹部、美穗子
(工作之後的聶將軍正與美穗子游戲,美穗子已全無剛來時的緊張害怕,此刻正拽著將軍的馬褲跑前跑後。這時,一八路軍幹部上。)
八路軍幹部:報告, XX奉命趕到。
聶榮臻:你來啦,坐。
(八路軍幹部坐下。)
聶榮臻:叫你來有一個任務,想讓你去華北日軍司令部去一趟。
八路軍幹部(疑惑地):日軍司令部?什麼任務?
聶榮臻(對著小女孩):把她們姐妹倆送還日軍。
八路軍幹部:是!保證完成任務!
聶榮臻:我這還有一封信,你帶給他們指揮官,准備一下,明天上路。
八路軍幹部:是!
第三幕
時間:兩天後
地點:石家莊華北日軍司令部
人物:日軍司令官、日軍哨兵、八路軍幹部
(日軍司令官正坐在辦公桌前批閱文件,一日軍哨兵上。)
日軍哨兵:報告,抓到一支八路軍小分隊,他們帶著兩個日本女孩,八路軍指揮官說有封信帶給您。
日軍司令官(疑惑地)有封信?帶上來!
(兩名凶惡的日軍士兵押著八路軍幹部上)
日軍司令官(高傲地):你就是指揮官?來這里干什麼?
八路軍幹部(從容鎮定地):在幾天前的一次戰斗中,我方戰士從火場中救出了兩名日本小姑娘,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予以救治,現奉我八路軍晉察冀根據地聶司令員之命,送還貴方。
日軍司令官(驚訝):聶司令員?就是聶榮臻將軍?
八路軍幹部:不錯!聶司令員還讓我帶來一封親筆信。(拿出信,日軍勤務兵接過,交給日軍司令官)
日軍司令官(展開信紙,看著看著,高傲的神情逐漸消失,滿臉莊重,不由自主念了出來)……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意,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
(司令部內一片寂靜,凶神惡煞似的日軍士兵也低下了頭。全劇終。) 金色的魚鉤
時間:1935年秋。
地點:長征路上,一望無際的草地。
人物:炊事班長(近四十歲,個兒高,背有點兒駝,兩鬢斑白,皺紋滿臉)。
紅軍戰士小梁(十七八歲,瘦弱有病)。
小戰士甲和乙(十二三歲,病弱交加,疲憊不堪)。
第一幕 草地夜話
畫外音:1935年秋,紅軍進入草地。炊事班長奉命照顧三個病號。青稞面吃完了,戰士們只好吃野菜、草根。一天,老班長用縫衣針做成魚鉤釣來了小魚。
(幕啟,小戰士們津津有味地喝著魚湯。老班長坐在一旁慈祥地望著他們。)
小梁:老班長,你怎麼不吃啊?
班長:(摸摸嘴,回味似的)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老班長收拾好碗筷,下,從另一邊上,小梁悄悄地跟上,老班長坐在草地上艱難地嚼著草根和剩下的魚骨頭。)
小梁:(失聲地)老班長,你怎麼……
班長:(支吾著)我,早吃過了。看到碗里還沒吃干凈……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班長:小點聲,小梁。(摟過小梁,又指了指兩個小戰士睡覺的地方)咱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訴別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啊!
班長:不要緊,我身子骨還結實。(抬頭望瞭望星空,良久)指導員把你們三人交給我時說,一路上,我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再苦再累,也要把你們帶出草地。我估摸著還要20天的路程,這20天,難熬呀!眼看你們一天天衰弱下去,真要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向黨匯報呢?
小梁: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點兒呀!
班長:唉,太少了。(輕輕搖頭)小梁,弄點兒吃的太難了。有時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條蚯蚓做魚餌,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還有,我的眼睛壞了,一到夜裡,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搶著說)老班長,以後我幫你,我看得見!
班長:不,咱們不是早分好了工了嗎?再說,你病得也不輕,不好好休息會支持不住的。
小梁:不……
班長:(嚴厲地)小梁同志,共產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小梁張口無語,撲在老班長懷里哭了,幕落。)
第二幕 凝重的眼神(略)
第三幕 最後的囑咐
(幕啟,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峰依稀可見。近處,四個衣衫襤褸(lán lǚ)的紅軍戰士圍在一起。身後,是茫茫的草地和一行踩得稀爛的路)
老班長:(快活地)同志們,咱們快走出這草地了(指指遠山)。我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說罷,拿針鉤找水塘去了;小紅軍們快活地找野菜、拾乾柴。)
小梁:怎麼老班長還沒回來?
戰士甲乙:啊?(有些慌亂)去找找!
(老班長在水塘里昏迷不醒,魚竿還握在手中。)
小梁:我來釣魚,你倆一個照顧老班長,一人趕緊生火。
(終於釣到一條小魚,趕忙熬魚湯。)
小梁:(伏下身)老班長,你醒醒!喝點兒魚湯就會好的……
(小紅軍甲乙跪在一旁哭泣。)
老班長:(微微睜眼,盯著魚湯)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吃了還要趕路,這二十多里路,一定要走出去!
小梁:老班長,你吃呀!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哭泣)!
老班長:(撫摸小梁的頭)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手突然滑下去)
三個戰士:(齊哭喊)老班長,老班長,你醒醒呀,醒醒呀!
(小梁小心翼翼地包紮好魚鉤,放在貼身衣袋裡,動作緩慢。)
畫外音又起:(小梁的聲音)老班長,等革命勝利了,我一定把
這珍貴的魚鉤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瞻仰它,永遠記住這金色的魚鉤,記住這崢嶸的歲月。(幕落)
⑵ 求歌頌革命紅色劇本5人左右10分鍾以內適合學生演
你求個問題可以,你求個知識可以,你求個劇本? 這是辛勤勞動創造的產品,產品是需要交換才能得到的。你在這里求劇本和在這里求手機、汽車一個道理。沒人會無償給你的。
你還不了解劇本是個什麼東西,它是勞動者創造出來的,一般創造者都視自己的作品為寶。讓他無償的給你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劇本,電視劇的賣幾十萬,電影的有的上百萬。微電影的都幾萬塊錢。小劇種的也幾千部等。一分錢沒有讓別人給你劇本,你想都別想。建議改變思路吧。
給贊!
⑶ 關於紅色足跡微視頻作品名稱
《重溫紅色記憶追尋革命足跡》
《重溫紅色記憶追尋革命足跡》是一部學生學習黨史,追尋革命足跡的紅色記憶宣講片。視頻以藍田縣葛牌鎮區文公嶺戰役為題材,從學生聆聽老師朗誦趙雲霄烈士在獄中寫給女兒的信件為切入點,通過實地參觀蘇維埃紀念館和文公嶺戰役舊址,現場聆聽講解,追憶紅25軍在藍田的那段輝煌難忘的紅色革命史,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廣大青少年刻苦認真學習,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⑷ 紅色革命情景劇急求
紅色革命情景劇有《地下交通站》《保密局的槍聲》《地道英雄》《紅色利劍》《姥爺的抗戰》。
1、《地下交通站》
《地下交通站》是由英達執導的抗戰題材的情景喜劇。由吳樾、鮑大志等人共同主演。該劇講述了蔡水根為首的幾位共產黨員的地下活動反映了當時我國人民艱苦卓絕英勇無畏的抗戰史的故事。該劇於2007年首播。
《地下交通站》通過以蔡水根為首的幾位共產黨員的地下活動,以喜劇的形式,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艱苦卓絕英勇無畏的抗戰史,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鮮活的正反面人物形象。
2、《保密局的槍聲》
《保密局的槍聲》是由高群書、侯明傑執導,謝君豪、張正陽、劉威葳、王奎榮領銜主演,改編自同名電影的電視劇作品。
該劇主要圍繞卧底東江保密局的共產黨地下黨員劉嘯塵為獲取國民黨滬城破壞計劃的絕密檔案——「暗香浮動」,與特務們展開各種較量的驚心動魄的故事。
3、《地道英雄》
《地道英雄》是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電視傳媒公司和浙江金球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抗戰劇。由丁黑執導,何冰、陳小藝、趙純陽、林好、王寧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的老百姓利用地道進行抗擊敵人的故事。該劇於2010年3月10日在成都文藝頻道首播,2010年4月23日在遼寧衛視、重慶衛視、浙江衛視和山東衛視上星播出。
4、《紅色利劍》
《紅色利劍》是一部由西安天河影視公司、北京天藝偉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革命題材史詩劇,由王偉民和王力東聯合指導,王偉民編劇,譚洋、周征波、郭常輝等主演。
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負責保衛邊區的偵察科在陝甘寧邊區堅持對敵斗爭的故事。該劇於2013年3月29日起由陝西衛視上星播出。
5、《姥爺的抗戰》
《姥爺的抗戰》是由蔣欽民、黃建勛聯合執導,頒德傳媒、北京北廣傳媒聯合出品,王學圻、蔣勤勤、張梓烈、李子雄、李勤勤、呂一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918事變後,姥爺曹驊鯉毅然回國接任家族了產業,回國之後發現,共產黨、國民黨、地下黨、日本特高科,四方勢力圍繞著自己,為各自力量的發展而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後來前三方勢力不斷合作,也不斷斗爭共同抗日的故事。
⑸ 求:關於紅色革命的話劇劇本
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共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共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5時25分,命令下達,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群。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葯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陣亡,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橋型暗堡里,國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董存瑞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郅順義說:「你就在這兒掩護!」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國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國軍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葯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葯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此時,離董存瑞不過50米的郅順義看到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不顧一切地向橋下的戰友沖去,董存瑞看見後,厲聲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緊接著,橋下響起了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障礙。此時,他年僅19歲。
⑹ 紅色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1.《閃閃的紅星》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2.《小兵張嘎》講述了河北省保定市張 嘎子在 老鍾叔, 羅金保, 錢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 八路軍戰士的過程。3.《上甘嶺》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 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4.《紅色娘子軍》該片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和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
⑺ 紅色話劇劇本
話劇:劉胡蘭英勇就義的故事
人物:劉胡蘭,軍閥士兵三人,解說員一人,
解說員:下面請聽英雄劉胡蘭就義的故事。
劉:大家好,我就是傳說中的劉胡蘭,相信大家都認識。為了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專程從天堂趕來,為大家講述我當年英勇就義的故事。1932年,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抗日戰爭爆發後,我參加了兒童團,替八路軍站崗放哨,有時還送情報,,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啊。由於表現突出,本姑娘年滿14周歲就被批准為預備黨員,這是多麼光榮,多麽值得驕傲。。。。。。
解說員打斷劉胡蘭的話
解說員:劉英雄,大家感興趣的是,您是如何一舉成名,流芳百世的?也就是說,您是怎樣壯烈犧牲的。請你詳細介紹一下。
劉:好的,記得那是1947年的第一場雪,比46年來的稍晚一些,可惡的軍閥頭子閻錫山襲擊了我們村。我是全村唯一的黨員,更倒霉的是,有叛徒告密,把我給出賣了。匪徒們逮捕了我,把我一個弱女子押到了村東頭的破廟里,他們想從我的嘴裡得到八路軍的消息,於是嚴刑審問我。當時我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最後倒在了敵人的屠刀下,英勇就義。
解說員:你說的很精彩,能不能再現一下當時的情景?
劉:沒問題,來人配合一下。
官:啊。。。。a beautiful girl, 你叫劉胡蘭?一個漂亮的女孩
劉:沒錯,老娘就是!
官:嘴還挺硬,你以前給八路軍干過什麼?
劉:只要我能做到的,什麼都干!
官:現在有人出賣了你,說你是共產黨!
劉:是又怎樣,so what?那又怎樣
官:我們閻錫山閻大人說了,只要你老實交待八路軍的下落,寫份檢查,就放你一條生路。
劉:要我當叛徒,不可能!用英國話說,no possible.不可能
官:I must give you some colou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
<軍官從身邊一個士兵手中奪過一把大刀,把刀架在劉胡蘭的脖子上》
官:你真的不怕死嗎?
劉: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
官:好,算你很,今天我成全你!
《軍官揮刀砍向劉胡蘭的腰部》
解說員:英雄劉胡蘭光榮犧牲了,她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領袖毛主席為她題詞《建議湖南同學用湖南口音》:劉胡蘭是個好姑娘,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⑻ 紅色主題微電影有哪些
紅色主題微電影有《初心》、《建國大業》、《建黨偉業》。
1、初心
當我看著一雙雙眼睛裡贊許的目光,從容地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我終於順利通過了畢業論文答辯,回想這一路探訪家鄉拍下的一幀幀照片,定格下我的美麗鄉愁,終成一個個篤定的文字,我為自己出生、成長在西江邊上的這座紅色小城而倍感驕傲。
花開半夏,畢業在即,我設計的論述鄉土歷史文化的畢業論文膠著難前。正當我在圖書館里尋覓靈感,悄然,一本關於雲安革命史跡的書籍闖入眼簾,翻開數頁,兒時爺爺講過的故事依稀重現。
愛一方水,戀一處山。走在雲霧山下的村道,石板如鏡,是時光,更是當年粵中挺進三羅小分隊奔走剿敵的留痕。
問路而至,站在寧靜的院落中間,那年月,院落四處應是紅帶飄然,粵中獨一團和粵中四支隊的戰士們整齊列隊,英氣颯爽,等待著宣布三羅人民武裝正式編入解放軍序列的歷史時刻。
門前寬闊的曬場,彷彿回盪著部隊雄糾糾、氣昂昂向羅定進軍的腳步聲。推門跨進這座雕梁畫棟的大屋,站在天井前,當年十里八鄉的老百姓和戰士們齊聚此處歡慶雲浮縣人民政府成立的情景,瞬間入眼成畫。
2、《建國大業》
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建黨偉業》
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運動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益、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⑼ 紅色革命故事劇本有沒有更好的,稍短一點的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共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共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5時25分,命令下達,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群。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葯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陣亡,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橋型暗堡里,國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董存瑞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郅順義說:「你就在這兒掩護!」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國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國軍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葯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葯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此時,離董存瑞不過50米的郅順義看到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不顧一切地向橋下的戰友沖去,董存瑞看見後,厲聲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緊接著,橋下響起了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障礙。此時,他年僅19歲。
楊靖宇將軍
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窮苦農民家庭。本名馬尚德。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斗爭時,改名塑像(20張)楊靖宇。楊靖宇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
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今確山縣靖宇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現河南工程學院),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終年三十五歲。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特工隊的領隊叛徒、原抗聯1軍1師師長程斌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
劉胡蘭
劉胡蘭展示在外面的多是凜然無畏、至剛至強的個人形象,可她實際在烈士的花季青春中也曾有過豐富的情感生活,她生前兩次訂婚,一次戀愛,犧牲後又經歷過一場冥婚。臨刑前她把王連長送給她的小手帕當成最珍貴的物件交給繼母保存。
1946年初,家長按照當地風俗,將劉胡蘭與鄰村男青年陳德鄰訂親。不過因這兩個當事人都主張自由戀愛,於是友好商定各自回家勸說父母解除婚約。
同年6月,劉胡蘭被破格入黨,不久又有人上門提親。因男方當時在太谷縣當學徒不常回家,劉胡蘭以不了解男方真實情況而拒絕。當時的劉胡蘭已經青春萌動,追求的是自主的戀愛和婚姻。
同年秋,解放軍某團連長王本固作戰負傷被送到雲周西村休養,劉胡蘭因常去為王本固做飯、敷葯,接觸多了,兩人產生了愛情。在那個年代,身處封建思想比較嚴重的鄉村,這種行為表現出的恰恰是一種反封建的思想解放。
由於戰爭環境險惡,加之劉胡蘭年紀尚小,她與王本固尚未論及婚嫁。當時王連長只把一條毛毯、一支鋼筆和一副眼鏡送給劉胡蘭家,算是訂情的信物。傷好歸隊時,他又送給劉胡蘭一塊小手帕留作紀念。劉胡蘭臨刑前把這塊手帕當成最珍貴的物件交給繼母。
劉胡蘭死後,由大伯劉廣謙操持,曾按當地習俗和一起犧牲的石六兒陰配。1957年,劉胡蘭烈士陵園建成,劉胡蘭遺骨單獨遷進陵園,冥婚至此結束。
無情未必真豪傑。英雄也是血肉之軀,每一個英雄都離不開具體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劉胡蘭烈士生前有著豐富的情感世界,這使得她的英雄形象更加可親可信。
劉胡蘭兄妹5人,其中有3人是繼母所生。她犧牲時,二妹劉愛蘭在場目睹, 1948年底參軍被分配到戰斗劇社,在《劉胡蘭》中扮演姐姐。
全國解放後,劉胡蘭的事跡被寫成書,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生前所在村曾被改為「劉胡蘭村」。1957年劉胡蘭烈士犧牲10周年之際,當地興建了劉胡蘭烈士陵園。在烈士墓前,有一尊漢白玉雕成的、昂首挺胸的劉胡蘭全身雕像。
當時生活在農村的劉胡蘭從沒拍過照片,塑造這個形象,是靠繼母胡文秀口述介紹劉胡蘭的外形特徵,由著名雕塑家王朝聞創作出的原件放大、加工而來。
不過,有一段時間,劉胡蘭的繼母遇到嚴重的政治麻煩。究竟是誰出賣了劉胡蘭,這個疑團長期未能查清,胡文秀曾一度受到懷疑,為此還遭到過批鬥。劉胡蘭的父親劉景謙敦厚老實,對此卻無法沉默。他和女兒劉芳蘭一同趕到北京,找黨和國家領導人明斷是非。問題最後反映到了周恩來總理那裡,周總理親自過問,才使胡文秀解了不白之冤。
事實真相直到1963年才查清:叛徒是雲周西村農會秘書石五則,他曾因包庇地主段二寡婦受到過劉胡蘭的批評,後被撤銷職務、開除黨籍,故懷恨在心。一俟閻軍到來,便將劉胡蘭等7人全部出賣。石五則於1963年2月14日被政府槍決,受到應有的懲罰。
江竹筠
在黨的生日之時,不禁讓我想起一位偉大的革命女性江姐。先前對江姐的印象來自長篇小說《紅岩》和電影《烈火中永生》,一次出差學習的機會,在四川重慶的歌樂山上,近距離地了解了不同於小說和電影的真實的江姐。江姐的真實姓名叫江竹筠,在下川東武裝起義中被捕後關押在重慶歌樂山上的渣滓洞內。渣滓洞原為人工採掘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後因軍統特務逼死礦主,霸佔煤窯及礦工住房,改設為監獄,專門關押被捕革命黨人,最多時達700餘人。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溝,一年四季參天大樹遮蓋,地形隱蔽,因而軍統特務選擇這里作為監獄。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內院有一排牢房關押男犯和女犯,外院為特務辦公室和刑訊室。院外設有崗亭,架設機關槍,24小時有人看護,整個監獄被電網覆蓋,獄中之人插翅難飛。現在這里已經成了紅色革命教育聖地,外院各個房間的牆壁上掛滿烈士們的生平事跡和照片,供參觀者祭奠和接受革命教育。我在這里看到了美麗高雅的江姐, 江竹筠。聆聽了江姐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心靈得到洗禮和震撼。
江姐曾是四川大學農學院的大學生,學習期間,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入黨後,按照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後與彭詠梧結婚。人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江姐參加領導重慶學生抗暴運動,並為市委機關報《挺進報》做編輯工作。受中共重慶地下市委的指派,隨丈夫到下川東開展武裝斗爭,擔任聯絡員,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江姐的丈夫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關押在渣滓洞監獄。
我們隔著裝有鐵欄桿的鐵門向里窺探,監獄牢房內根本沒有床,冰涼的水泥地面上堆放著幾床破舊的棉絮、地上擺放幾個痰盂、幾雙木屐等簡陋寒酸的生活用品,讓人看了流淚。革命者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與敵人頑強斗爭,尤其是江姐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竹簽釘進十指。每次江姐受刑同志們都特別擔心,怕她由於丈夫犧牲、孩子年幼僅1歲,抵禦不住敵人的各種摧殘和誘惑而叛黨,從而供出重慶地下黨組織,因為當時很多男同志都抵抗不了非人的摧殘而叛變了。同志們的擔憂是多餘的,江竹筠先後受重刑四次每次用擔 架抬出來都是十個手指頭指甲破裂,皮開肉綻,嘴唇被咬破,胸前留下斑斑血痕,但她每次都是守口如瓶,保守了黨組織及一切黨的機密。真金子在鬼蜮
江竹筠
的烈火中熬煉,她英勇不屈的形象教育了全渣滓洞的難友。大家一致提出:向江竹筠同志學習!每一個革命者都應保守黨的機密,恪守黨的紀律,在酷刑面前應該做到威武不屈、富貴不淫!唾棄那些可恥的叛徒,江姐成了共產黨員的一面光輝旗幟。也因為如此,國民黨特務狠透了堅強的江姐,在革命即將勝利之際,秘密殺害渣滓洞的所有革命黨人,並用濃硫酸浸泡損毀了江姐的屍體,解放後清理渣滓洞沒有找到江姐的屍骨。江姐英勇就義時,年僅29歲。她的生命雖然短促,卻氣壯山河,表現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操。
當今社會,有人可能已經忘記了江姐,甚至有人在否定江姐的人生價值。但誰也否定不了,沒有無數的江姐,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無數先烈們的奮斗,終使我們不必再以忍受敵人的酷刑或在劊子手的槍口下犧牲生命來表明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然而,能不能經得住各種誘惑,永遠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准則,仍然是新時代的一種考驗。只要腳踏實地,以黨的宗旨為理念,做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人,不在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中淡漠理想、迷失方向,緬懷先烈時就可以問心無愧。在黨的生日之時,讓我們共同祭奠追思偉大的革命烈士江姐,像江姐一樣永遠記住入黨時的誓言,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
黃繼光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軍人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在反擊中,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沖鋒都沒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曉前還奪不下高地,不僅使已奪取的陣地重落敵手,還會直接影響整個上甘嶺反擊戰的勝利。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參加了攻堅小組。在戰斗中,攻堅小組的兩位戰友陣亡了,情況非常緊急,黃繼光身上也連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聯合國軍的機槍聲把他驚醒,他不顧一切頑強地爬到了聯合國軍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當場陣亡。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那舍己為人,一心為民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黃繼光最後長眠於沈陽市的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