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微電影藝術特徵

微電影藝術特徵

發布時間: 2023-02-16 08:06:37

1. 婚禮微電影製作藝術探析論文

婚禮微電影製作藝術探析論文

一、規范婚禮微電影的鏡頭語言

電影通過什麼變成了獨具特色的語言?通過特寫,通過場面調度,通過蒙太奇3,短片要拍出大片的感覺,要充分掌握鏡頭語言的技巧。

1.精心拍攝愛情元素——「眼神交流」

愛情發生的那一剎那就如化學反應一樣神奇,眼神交流是展示兩人感情的重要情節,拍攝時,攝影機的位置和動作要盡量簡單,攝影師可以製造點緊張感,在開始的時間里,兩位新人要盡量避免直視對方,即便是看,也是偷偷的看,沒有眼神的交流,躲閃一陣子後,雙方鼓起勇氣去正視對方的眼睛,讓觀眾此時從鏡頭里感受到了愛的火花4。「眼神交流」還可以出現在尋找、等待、初吻等場景中,攝影機可多藉助特寫、正反打鏡頭來展示。

2.講究畫面質感,減少夜晚拍攝和天氣特效

婚禮微電影場景一般控制在15個以內,盡可能在2至4天時間完成拍攝,充分利用自然光效果,減少夜晚拍攝和天氣特效。很明顯,白天,太陽會提供充足的照明,每個人都能看清自己在做什麼,有時候甚至完全不需要燈光,攝影機就可以拍出質感的.畫面,可是晚上一抹黑,每個鏡頭都需要仔細布光,如果倉促行事,只能得到一堆垃圾,最後不得不重拍,所以夜間拍攝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增長拍攝成本,所以要盡量把場景安排在白天,而非夜晚。出於同樣的考慮,如果劇本中有這樣的字句——「在濃霧的籠罩中,A走入樹林深處」或者「雨水飛濺,A走入樹林深處」,請刪掉「濃霧籠罩」和「雨水飛濺」,除非微電影中需要這樣的天氣推動情節5。

二、發揮剪輯的藝術魅力

剪輯就像龐雜的拼圖游戲,將各種不同的畫面與聲音的零部件拼合在一起,使之更緊湊,有節奏感。

1.控制鏡頭長度,富有感染力

婚禮微電影要在一個較短時間講述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愛情故事,除了遵循分鏡頭腳本中的基本敘事結構外,還要重點把握每個鏡頭的長度。確定每個鏡頭的具體長度,要綜合考慮鏡頭的內容表達、景別以及情緒。一般畫面的長度只需要在保證觀眾在「看見」的基礎上「看清」即可,遠景和全景的鏡頭所含的內容相對比較繁瑣,這時候需要長一點的鏡頭畫面來讓受眾看清楚;近景和特寫鏡頭畫面可以短一些,當某些段落用於表達情緒、情感和氣氛的時候可進行短鏡頭快切,讓觀眾的視覺上產生一種「震驚感」,有時為了更好地表達人物的內在情緒,尤其是在情緒高潮處,可以適當延長鏡頭長度或採用慢鏡頭。

2.精心挑選背景音樂,把握節奏

音樂是一種長於抒情、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婚禮微電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就是背景音樂,背景音樂的基調奠定了整部短片的製作方向與剪輯風格。在撰寫分鏡頭腳本時,策劃者就會確定一個情緒方向,愉快煽情或感動烘托,不同的情緒渲染需要不同類型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節奏要依附劇情,烘托出整部短片的基調與風格。常規的婚禮微電影背景音樂大多數選用外文歌,這樣促使觀眾在短短幾分鍾的觀影過程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於短片內容與情緒上,而淡化背景歌曲的具體名稱和演唱者。

;

2. 微電影是藝術,寫明不少於150字原因

微電影是微時代——網路時代的電影形式,名稱富有中國特色,事實上脫胎於國外早已有之的「短片」。 微電影之「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於中國互聯網。
微電影興起於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於各種相機、DV、手機,但真正把它提升到「電影」層次的,是類似「天堂鳥影像」這樣的專業機構,微電影從個人自拍的隨性表達,漸漸登堂入室,上升到電影的層次。
從理論上來說,當今電影和電視所能涉及到的內容,都可能是微電影的話題內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上述傳統電影和電視劇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不可能平移進新媒體時代的「微電影」,這是新媒體受眾收視心理和消費行為特徵決定的。
俗話說:長文章,好作;短文章,難攢。在「移動」狀態、「超短時間」限度和「休閑」特徵的消費模式下,一個怎樣的「微電影」會引起受眾的觀看情趣甚至付費下載呢?大體具備以下特點----
「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內容」-「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在當今娛樂時代,人們主動追求快樂和愉悅、把握「幸福指數」主動權的感性訴求比以往強烈的多!這就要求有迎合消費者該種需求的有極端創意的劇本和主創人員隊伍的建設。「劇本」和「編輯」是重要核心。
「有起承轉合的內容橋段」-在極端時空下,「玄疑」、「包袱」和「抖包袱」的底料設計比畫面、色彩和大牌藝人更重要!故事賣點-情節的展開-矛盾沖突的處理手法-大結局的設計,這些起承轉合的內容橋段的創意性設計和處理需要有別於傳統的方法。「電影快餐」時代的到來,要求微電影提供者在快餐的「套餐」設計上要有不同傳統方式下的創意組合。
「有互動參與的欲罷不能」-「形式」比「營養」更重要!如何引起受眾興趣並使之有「參與」或「把控」的感覺,並能「欲罷不能」地持續參與,是微電影營銷能否具有「商業價值」的關鍵。「怎樣參與」比「參與什麼」重要的多。就互動性而言,觀眾的轉發推送,續集或系列劇的是否增拍,甚至演員的選擇,獎項的評選,都是互動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淺談微電影的產生與分類

淺談微電影的產生與分類

事實上,微電影這種新興的電影形態並非無中生有突然就冒出來了。在微電影出現之前,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類似的電影形態。而且那時候他們有一個質朴的名字“電影短片”。那麼“電影短片”究竟是如何蛻變成“微電影”的呢?請往下看。

一、微電影興起背景

1.網路視頻平台競爭的推動

隨著網路視頻業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劇播放平台,各大門戶和視頻網站在視頻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熱門影視劇版權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高昂的版權購買費導致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同時,網路視頻同質化競爭嚴重,網站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提升原創能力。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自製微電影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製微電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證網站在運營中享有更多主動權,同時,微電影的靈活性和投資決策的風險都更加可控。

2.微時代電影受眾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說、微經濟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們顯然已跨入了“微時代”。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認為:在“微時代”,媒體的表現因人們消費媒體的需要而不斷改變。當人們面臨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和獲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時,我們希望以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大,已經很少有人每天守在電視機前或者泡電影院了,甚至花幾個小時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都成為一種奢侈。他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查找、觀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而微電影這種免費的、靈活的、短小精悍的電影形式更符合現代人的收視心理,尤其受年輕觀眾的青睞。

3.廣告營銷新陣地的需要

隨著中國網民素質的提高,網民自我意識的崛起,廣大網民對廣告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單調的叫賣式的硬廣告,有些瀏覽器甚至可以直接將這些廣告過濾掉。如今,廣告需要採用更軟性、更靈活、更易接受的營銷方式,而定製專屬於品牌自身的微電影則成為新的行業趨勢。一方面,微電影比傳統廣告更有針對性,觀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較強購買力的年輕人;另一方面,通過微電影,可以把產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巧妙地結合,用精彩的視聽效果達到與觀眾的情感交流,使觀眾形成對品牌的`認同感。凱迪拉克的《一觸即發》、《66 號公路》就讓觀眾在獲得電影觀賞感受的同時帶動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灌輸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使得廣告中的系列車型在部分城市出現熱銷。

4.技術進步讓影視製作平民化成為可能

影視拍攝與製作在早期,因為設備的昂貴和操作上的復雜使其使用范圍一直限制在專業領域,並無緣用於民用領域。而隨著小巧方便,便於攜帶且價格適中的的DV 攝像機的出現,以及計算機非編系統的普及,影視製作終於走下了神壇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當中,目前使用DV 來進行各種影視創作的人群不斷擴大,數碼影視的創作已經進入到一個平民化,大眾化的時代。特別是近幾年能拍攝高清短片的單反相機的出現,使得平民化的影像製作在質量上更上了一個台階,微電影就是在這樣的技術支持下應運而生。雖然在微電影的拍攝製作群體中不乏專業團隊,但學生和業余愛好者等草根製作者惜著新技術也能拍出毫不遜色於專業人員的微電影,且這類微電影在數量上佔有一定優勢。

5.快餐文化導致了人們對砰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詞出現在西方,指以麥當勞、肯德基等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著便捷,節省時間的特點。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們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積累和內在文化內涵的文化潮流現象。它是一個特定的范疇,主要興起於當代都市,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以現代化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與消費的,大流行的,短暫的,採取時尚化運作方式的當代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在人們日益增快的生活節奏中,任何冗長的深刻的文化產品的消費都成為了奢侈,人們不再捧著厚厚的書本仔細研讀,而更願意通過網路或者手機等新媒體去快速地瀏覽一些短小簡潔的信息,微博漸漸取代了傳統博客,微小說的出現也讓人們眼前一亮,而微電影這種免費的、靈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現代人的收視心理,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親睞。

6.新媒體的蓬勃發展讓“微”風更盛

隨著國內網路環境的整體提升和視頻網站、3G 網路的發展,中國網路視頻用戶已發展到4 億的規模,視頻網站急需海量的視頻內容,而傳統的影視劇版權價格又直線飛漲,相形之下,成本低廉、製作周期短、題材和時長均適合網民觀看的短片則脫穎而出,成為視頻網站們的新寵。“限娛令” 、 “限廣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執行,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廣告商從電視台轉戰到了網路視頻行業。面對廣告商的親睞和受眾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商業微電影把產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與故事情節巧妙融合的特徵恰好滿足了兩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體的發達也為微電影的傳播創造了快捷和便利,微電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戶快速獲取信息的心態,在觀看之後用戶將優秀的微電影通過微博轉發等方式進行分享,更加擴大了影響力。

二、微電影的分類

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微電影很大程度上是指從創意廣告片轉型出來的更具有故事情節、具有完整的電影結構的傳播於社會化網路和新興的互聯網視頻平台的商業長片。這是狹義上的定義。它一出現就被賦予了商業性質和網路特性,它的出現是互聯網視頻廣告的自然進化,微電影的“微”字甚至來源於微博(MiniBlog)的概念。可以這么說,微電影是傳統電影短片碰撞互聯網的產物,因此,它是電影短片的一個分支或新名稱。以前的電影短片由於其實驗性質大多用於學術交流和研究,這可以從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各大電影節短片單元的獎項設置中看出來。現在的微電影由於引入了商業性元素且占據了主要位置,這使得傳統的短片處於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因為它們具有同樣的電影短片特性,所以如果非要把微電影和短片聯系起來,我們只能把微電影像大電影那樣分為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傳統的實驗電影短片)。

刻意劃分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不是為了咬文嚼字,兩者在拍攝目的、營銷策略、發行渠道上都是走著不同的道路。只有認清了作品的定位才能在各個環節做到最優秀。以下拿幾部作品舉例說明:商業作品管曉傑《青春期》、周拓如《初見》;藝術作品北野6《屌絲和毛》、舒浩侖《少年血》。

1.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的拍攝目的

管曉傑的《青春期》系列及後來的《失樂園》、《女人公敵》都是完完全全的商業微電影,從一開始的編劇策劃、製作、出品發行、營銷體系都跟院線商業大片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播放渠道由院線換成了互聯網。周拓如的《初見》由上戲投資,本意是拍一部指導上戲學生的教學片,但從電影結構和製片模式都屬於商業片結構。也是一部沒有品牌植入的商業微電影。

北野6的《屌絲和毛》不論是題材上還是在拍攝手法上都完全展示了該片的藝術性,導演在嘗試一種表現主義的拍攝手法,尋找一種獨特的為“觀念”服務的電影語言。這部作品的整個拍攝過程都可以納入到這個“觀念”體系,類似當代藝術中的行為和裝置藝術。而舒浩侖的《少年血》則完全是導演對電影結構的研究體現。

2.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的發行渠道

前面我們說,微電影的出現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因此且目前來看,微電影的發行渠道還主要是互聯網視頻網站及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平台,也有少數基於互聯網的電視終端。互聯網平台和商業微電影都具有商業性,因此二者結合基本完美的完成了商業價值的傳播。藝術類微電影除了傳統的發行渠道,雖然也增加了網路渠道但由於缺乏商業價值而往往得不到重視。

3.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的營銷策略

商業微電影的營銷與大電影或傳統視頻廣告營銷路線基本一致,都是通過媒體公關鋪面宣傳、社會化網路營銷、視頻網站推薦等手段和渠道完成。對於商業片導演,一般都先拍攝案例通過營銷渠道製造爆點獲得知名度來增加自己服務品牌主的本錢。從營銷手段上都是一樣的,只是買單的客戶變了而已。

藝術微電影的營銷與商業微電影截然不同,因為藝術微電影多為導演傳達自己的學術思想和電影觀念,不具備眼見既得的商業價值。因此如果沒有品牌客戶買單就意味著導演自己要掏腰包。不排除有品牌主贊助藝術微電影,但這種支持並非為了商業利益且不需要回報和轉化。藝術微電影的營銷既然是傳播觀念那麼就要細分人群,精準的定位受眾人群成了其中的關鍵。《屌絲和毛》的局部成功就得益與這種細分,作為一部稍有政治敏感性的社會題材作品,《屌絲和毛》利用微博渠道在文化類、藝術類、(公知類)小范圍傳播討論該片的學術和觀念意義,逐漸擴散到各大論壇社區及視頻網站。

像大電影生態鏈一樣,藝術微電影作為實驗性質為商業微電影提供新的語言和創新,同時也保持著獨立的審美和價值。在商業化的當代,我們有時候應該放慢腳步來多多關注藝術微電影的發展和出路。

;

4. 微電影有什麼特點

一是微時長放映,一般30秒—300秒;
二是微型製作,投資成本從幾萬到幾十萬,准入門檻低,參與者多為草根;
三是微平台播出,大多通過網路、手機等新媒體視頻平台播放,貼近普通大眾,普及度更高。多媒體網路、3G 無線上網手機等新技術的應用,更是給了微電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寬闊的發展空間。

5. 微電影的特徵不包括以下哪一點

結構簡單。微電影,顧名思義,「微」有微小的意思,即為小電影。相較於傳統大電影追求的「鳳頭、豬肚、豹尾」來講,微電影的結構更加簡單,比較強調「弱兩邊、重中間」的高度壓縮結構。也有的微電影通過對「開頭」和「結尾」的省略,使得電影沖擊力與感染力更加突出,更好地體現電影的內涵和情感。
2.
短小靈活。

6. 微電影和電影的區別

時常短 簡短的小故事

7. 微電影的私人化特徵

微電影是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它能在段時間內社會大眾的認可並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說明微電影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徵和藝術品味。微電影的「微」特徵在其製作規模、敘事方式和表達方式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目前來看,微電影的類型主要有文藝微電影、企業形象片和公益微電影等,它們因傳播目的的不同而各自表現出了獨特的審美特徵。

一、微電影的興起及現狀

(一)微電影的概念

電影自1895年盧米埃兄弟發明以來,已走過近120年的發展歷程。電影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影也出現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趨勢,這就是微電影。微電影,意即微型化的電影。微電影是網路信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新型電影形式,它與傳統電影一樣,都要經歷編劇、拍攝、後期製作的流程,但與傳統的電影相比,微電影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徵。

1、製作規模的「微」。相對於電影而言,微電影在時長、投資、製作周期方面都有微型化的特徵。微電影的時長最少有幾十秒,多則半個小時左右,最常見的在十分鍾左右,如徐崢的微電影《一部佳作的誕生》,僅用8分鍾的時間講述了三個綁匪為籌集拍電影的經費而去拍攝勒索錄像的一連串趣事。微電影的投資由於時長和劇情的設置往往不需要像電影那麼巨大,幾百元也可以拍出來,如《天堂午餐》就是河北傳媒學院大三學生劉嘯宇用相機拍攝的一部表達「孝」主題的微電影。微電影的「微」還表現在製作周期上,微電影從拍攝到上映往往僅需要幾天到10幾天的時間,相比電影而言時間大大縮短了。

2、敘事方式的「微」。微電影是順應當下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而誕生的,在敘事上,它不得不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微型特徵。微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往往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或小情境,這就決定了微電影的敘事方式也不能太復雜。微電影要在幾分鍾的時間里完成一個故事的敘述,因此,它往往會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而其他的情節和敘事就採取跳躍式的敘述。比如微電影《老男孩》的開頭,就是通過肖大寶和王小帥的幾個生活細節呈現的,混亂和零碎的情節需要觀眾將其組合與聯想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

3、表達方式的「微」。微電影的時長決定了它的表達不能設置太多的鋪墊和戲劇沖突,必須簡潔明了地陳述故事的發展,運用觀眾通俗易懂的表達形式展開敘述。在主題方面,微電影的主題比較簡單明確,主要集中在社會輿論焦點以及容易引起關注和爭論的新聞熱點。由於目前微電影的創作者主要在社會大眾階層,因此他們對電影主題的理解和剖析往往不夠理性和深入,所以表達比較淺顯。在細節表達方面,一部微電影往往只注重表達與主題最為貼近的那個細節點,並將此細節放大,成為俘獲觀眾的「吸睛點」。在語言上,微電影也與電影有著不小的區別,這主要表現在微電影與音樂、喜劇等的結合,而風趣、幽默、時尚更是微電影語言的共性特徵。

(二)微電影興起的原因

微電影經歷了短短幾年的發展時間,就呈現出了數量多、受眾廣的特點,廣泛地進入公眾視野,究其原因,與新媒體的發展、商業利益驅動和觀眾的需求密不可分。

1、新媒體的發展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傳播渠道。微電影的發展依託的是發展迅速的網路傳媒。一方面,計算機及軟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製作者可以方便地進行拍攝、剪輯等製作工序,並且製作者也可以通過信息量豐富的網路去獲得更多專業的電影製作技術,這也為眾多有著「電影夢」的人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微電影依託於3G、4G技術和移動互聯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得到了即時的傳播渠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和評論微電影。

2、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利益驅動了微電影的發展。微電影自誕生之日就被界定在電影與廣告之間,這也緣於微電影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目前,選擇通過微電影做品牌宣傳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接受和喜愛微電影的人以年輕人居多,有較大的購買力;另一方面,微電影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效果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信任。

3、網路信息化時代下大眾的需求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接受群體。網路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便希望用最短的時間接收到最大的信息量。於是,微信作為一種短小、簡單、輕松的影視形式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求,也滿足了快餐文化消費的需求。此外,在微電影的傳播過程中受眾可以實現即時評論與互動,人們可以藉助即時通訊設備和軟體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8. 什麼叫微電影

微電影 微電影的相關圖片(10張)概念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各種具有視頻功能的手持移動設備,如3G手機,手機電視等,具有無線移動功能的筆記本電腦和其它移動視頻接收設備)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專業製作商製作或者委託製作、有專業或業余導演和藝人或草根群眾參與、以產生話題為目的、適合廣告植入、具有某種連續性和後開發潛力)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特徵:「微電影」相對傳統電影和電視的根本區別在於-它的3「微」特徵,使的過去曲高和寡的單項度的藝術殿堂回歸到了真正具有互動和體驗特點的、人人皆可參與的「草根秀」時代。它的低門檻,廣譜性與參與互動性適合了新經濟時代人們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動體驗交流的感性訴求,是信息技術革命下的web3.0. 門檻:新媒體的內容誰來拍?從理論上講,誰都可以。從電視台到手機運營商,從影視製作公司到唱片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資源和理由參與其中。不過有一點,未來真正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可能仍然不是來自街上隨便走著舉著DV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拍攝新媒體內容的門檻雖然不高,但是隨著舊媒體開始考慮跨媒體,真正有競爭力的新媒體內容很可能既需要跨媒體的能力,又需要針對行的製作,而這不是大街上隨便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內容:從理論上來說,當今電影和電視所能涉及到的內容,都可能是微電影的話題內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上述傳統電影和電視劇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不可能平移進新媒體時代的「微電影」,這是新媒體受眾收視心理和消費行為特徵決定的。 俗話說:長文章,好作;短文章,難攢。在「移動」狀態、「超短時間」限度和「休閑」特徵的消費模式下,一個怎樣的「微電影」會引起受眾的觀看情趣甚至付費下載呢?大體具備以下特點--- 「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內容」-「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在當今娛樂時代,人們主動追求快樂和愉悅、把握「幸福指數」主動權的感性訴求比以往強烈的多!這就要求有迎合消費者該種需求的有極端創意的劇本和主創人員隊伍的建設。「劇本」和「編輯」是重要核心。 「有起程轉合的內容橋段」-在極端時空下,「玄疑」、「包袱」和「抖包袱」的底料設計比畫面、色彩和大牌藝人更重要!故事賣點-情節的展開-矛盾沖突的處理手法-大結局的設計,這些起程轉合的內容橋段的創意性設計和處理需要有別於傳統的方法。「電影快餐」時代的到來,要求微電影提供者在快餐的「套餐」設計上要有不同傳統方式下的創意組合。 「有互動參與的欲罷不能」-「形式」比「營養」更重要!如何引起受眾興趣並使之有「參與」或「把控」的感覺,並能「欲罷不能」地持續參與,是微電影能否具有「商業價值」的關鍵。「怎樣參與」比「參與什麼」重要的多。就互動行而言,觀眾的轉發推送,續集或系列劇的是否增拍,甚至演員的選擇,獎項的評選,都是互動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http://ke..com/view/4342291.htm

9. 微電影是什麼東西

微電影(Short
film),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小型電影,指的是在電影和電視劇藝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可觀賞性。從視覺停留的角度來講,微電影有其特殊的意義,它能更清楚地讓觀眾記得發生在30分鍾以內的故事,而且在長時間內,依然記憶猶新。微電影是微時代——網路時代的電影形式,名稱富有中國特色微電影之「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中國互聯網。微電影興起於[1]
,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於各種相機、DV、手機,一個真正源自於生活的小電影。

10. 微電影特色是什麼

微電影不是因為短才叫微電影,而是播放終端不是影院的大熒幕,是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平台,這是微電影最大的特徵。中國微電影的概念就是講短小的故事,一是因為故事真的短,可以用幾分鍾,十幾分鍾講一個故事。二是因為創作者編不出來長篇故事,所以就更多選擇微電影。三是製作費用上會很少,不用動轍上百萬的製作費,幾十萬,甚至幾萬塊都有人做的出。四就是市場需求了,現代尤其大城市的生活工作節奏快,很少有人有時間看長篇的影視作品,微電影的出現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上班族的垃圾時間,所以市場非常廣闊。

純屬個人經驗,希望採納。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4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6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8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4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4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0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