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蟲病防治小電影
A. 如何防治寄生蟲病
寄生蟲的生活史因種不同,有的比較復雜,寄生蟲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種多樣,因此要達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須在了解各種寄生蟲的生活史及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綜合防治措施。根據寄生蟲病的流行環節和因素,採取下列幾項措施,阻止寄生蟲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滅寄生蟲病。 1.消滅傳染源通過普查普治帶...蟲者和患者,查治或處理儲蓄宿主。此外,還應做流動人口的監測,控制流行區傳染源的輸入和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糞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以及控制或殺滅媒介肢動物和中間宿主。 3.保護易感者加強集體和個人防護工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改進生產方法和生產條件,用驅避劑塗抹皮膚以防吸血節肢動物媒介叮刺,對某些寄生蟲病還可採取預防服葯的措施。 在開展寄生蟲病的防治過程中,必須根據各地區,以及各種寄生蟲的具體情況,制訂防治方案。對土源性蠕蟲及經口感染的寄生蟲的控制與消滅,首先是注意管好糞便、水源,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如華支睾吸蟲和肺吸蟲病的感染分別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和溪蟹、蝲蛄引起的;豬、牛帶絛蟲病以及旋毛蟲病系食用未煮熟的豬肉、牛肉所致,這些蠕蟲病,也稱食物源性蠕蟲病,其防治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關,教育群眾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加強糞管和肉品檢查、以減少傳播機會。包蟲病的防治則屠宰衛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葯物驅蟲為主,結合我國疫區的實際情況,實行對病犬「無污染性驅蟲」將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對策。 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只有動員廣大群眾乃至全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搞好。所以必須加強宣傳,讓廣大群眾和各級領導耳聞目睹寄生蟲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危害、認識到「區區小蟲」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及防治寄生蟲病的重要意義,使各級領導將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目標;通過對寄生蟲生活史的宣傳,增加群眾預防寄生蟲病的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識。這樣才能開展群防群治,並鞏固和提高寄生蟲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B. 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總結
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總結
為認真做好中央和省領導對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省、州、縣委政府的總體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努力把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與精準扶貧相結合,下功夫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與寺廟整治相結合,以防病治病促進寺廟規范化管理,民族團結進步;與鼠害治理、草原生態恢復和建設相結合,改善包蟲病流行區草原環境,促進群眾致富增收;與社會治理相結合,讓牧民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切實把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推向新台階,現結合我鄉實際將鄉20××年度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位於縣城東約23公里處雅礱江畔,全鄉幅員面積250平方公里,草場面積215萬畝,我鄉現有牧民914戶,3993人,全鄉轄區共有六個行政村每個村配備一名驅蟲人員,包蟲病患者共175人,其中囊型165例,泡型10例,篩查率達92.4%,境內居民主要為藏族。
二、包蟲病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犬只管理和傳染源的控制
強化犬只登記、栓養、驅蟲和犬糞無害化處理等工作,結合《縣犬只規范化管理細則》結合我鄉實際制定《縣犬只規范化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公路沿線、生活垃圾場等重點場所流浪犬、疑染疫犬進行清理和無害化處理工作,其中捕殺染疫犬和流浪犬187條,並嚴格按照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方法,及時進行了處理。各村驅蟲員每月10日走村入戶對犬只進行「月月驅蟲、犬犬投葯」,家犬登記管理達100%,登記犬驅蟲、犬糞無害化處理要達到100%。
(二)切實抓好蓄間防控及鼠害治理
畜間防控和鼠害治理是今年攻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蓄間防控包括了羊免疫和犬驅蟲兩大工作,
一、所謂羊免疫注釋羊包蟲病基因工程疫苗,由各村村級防疫人員進行注射工作。羊免疫在畜間包蟲病防控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好羊免疫包蟲病疫苗注射後,一方面能提高羊對包蟲病的抵抗力,降低包蟲病感染率,保護畜牧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包囊形成,切斷包蟲病的傳播循環。今年我鄉共注射兩次羊包蟲病疫苗,春季和秋季防控工作共注射了毫升,覆蓋了全鄉羊總數的95%基本達到了羊羊免疫。
二、包蟲病的主要傳染來源於犬只,按照《縣犬只規范化管理細則》確實加強犬只管理規范,佩戴好項圈在院內栓養,每月給犬只投葯後7天之內的糞便收集起來,放入犬糞無害化處理池中集中處理,每個季度進行一次犬糞收集上交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0××年共上交了三次,80份犬糞。
(三)深入開展包蟲病綜合防治宣傳教育工作
拓展宣傳教育載體,強化正確輿論導向,針對牧民、學生、僧尼、幹部開展多樣健康教育活動,改變群眾不良的生產生活習慣,培養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將包蟲病綜合防治知識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每周學習兩節包蟲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課,向學生發放包蟲病宣傳手冊52本,發揮好「小手拉大手」「一生帶一戶」的作用。將包蟲病綜合防治知識,健康生活理念、健康行為傳入千家萬戶。
結合「同心同向」活動,把包蟲病綜合防治納入宗教界人士自我管理學教內容、納入寺廟達標升級考核重要內容,積極引導僧尼參與包蟲病綜合防治。組織幹部職工深入開展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政策和知識宣講,幹部職工和學生對包蟲病綜合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100%,僧尼和牧民群眾對包蟲病綜合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92.3%,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工作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我鄉包蟲病專乾和鄉衛生院在蟲草採挖期間,到牧民集中點開展了「預防包蟲病從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始」和「鄉蟲草採挖包蟲病醫療服務隊」的宣傳教育活動和醫療服務工作。
(四)飲水安全和環境衛生
繼續推進全鄉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全鄉47口井,加強已完成安全飲水項目後期運行維護管理,確保使用正常。為安全飲水項目作用發揮最大化,我鄉制定了安全飲水管理制度,並安排了專人管理和環境負責人。在運用過程中出現異常的`井口要求縣稅務局進行維修,安排專人進行了維修,共有異常的有4口井,目前全維修完正常運用。
(五)深入寺廟開展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
為了提高廣大農牧民群眾對包蟲病的認識。我鄉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定期和不定期地在各村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要牢固樹立寺廟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僧尼是社會的基本群眾的思想意識,結合「同心同向」活動,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寺廟同廣大僧尼群眾面對面、心貼心進行宣傳教育和引導,強化僧尼健康衛生意識,促使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引導僧尼及群眾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犬只規范化管理工作;積極在僧尼中開展包蟲病篩查和治療,開展寺廟安全飲水、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寺廟僧尼包蟲病篩查率要達到96.2%以上,從而加強寺廟和僧尼同黨和政府思在想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六)篩查治療及實施救助力度
年內6—12周歲兒童病人新檢出發現率下降到8%以下,在20××年三次篩查工作的基礎上重點開展包蟲病篩查查漏補缺工作,常住人口目標人群篩查率達到96。2%以上,通過開展「1+1+n」的工作模式積極開展隨訪和復查,做到應查盡查、應治盡治、應助盡助、應管盡管。對篩查中發現的疑似患者進一步採取b超檢查加以確診。對符合手術指針的患者,積極宣傳教育動員手術治療,年內完成手術治療20列以上。其中葯物鈣化的患者8人,晚期患者三人。
三、動態化管理隨訪工作
(一)一季度一次的包蟲病患者隨訪
鄉黨委政府領導和衛生醫務人員帶隊走村入戶開展包蟲病「動態化管理」隨訪工作,開展了復查工作、並對患者發放包蟲病免費葯物,加強葯物不良反應檢測,及時有效處置葯物不良反應。「一對一」的管理我鄉包蟲病患者,對交通不便的患者進行了醫療機構服務可及性差的邊遠地區,開展巡迴流動隨訪復查工作,深入牧區、寺廟等重點區域。動員患者外科手術,積極配合主管醫生,年內走村入戶患者家中率為68.5%。
(二)患者管理和特色亮點
(1)從鄉、村、到人分別建檔,構建全鄉包蟲病攻堅集中資料庫,病人管理全覆蓋,對所有患者進行電子檔紙質檔管理,記錄病人診斷和發現包蟲病時間治理情況,治療和隨訪復查的有關信息,同時建立患病群眾扶貧求助基礎數據等「一對一」管理。
(2)發放洗手器93台,以結對認親活動為載體發放流水洗手器並教授洗手法。
(3)加大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宣傳力度。
(4)包蟲病防治重點是做為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因此我鄉組織鄉幹部及衛生院醫務人員組成宣講隊、走村入戶、和群眾面對面促膝交談,宣傳包蟲病防治工作和相關政策
(4)我鄉對包蟲病患者進行一對一管理、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走村入戶、到村、到戶、到人,給患者進行包蟲病檢查、並發放包蟲病治療葯物,符合手術的患者積極動員外科治療,對交通不便、醫療機構服務可及性差的邊遠地區,開展巡迴流動篩查服務、跟蹤記錄和治療督導、記錄病人診斷、治療和隨訪復查的有關信息,規范病人管理。
(5)結合鄉實際、重點抓好野犬清理、犬只系統化管理、犬糞無害化處理工作。
四、加強技能培訓提升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
在年內針對六個行政村驅蟲員、村醫及獸防員開展系統的包蟲病綜合防治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3次,切實提升包蟲病綜合防治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
五、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雖然我鄉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距離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我鄉牧民群眾的思想觀念還有待進一步轉變,幹部職工需要進一步強化宣傳教育力度,犬只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
在今年工作基礎上下一步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進一步提高牧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促進牧民養成良好的日常衛生習慣。
二是借用多種載體,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
三是進一步完善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基礎數據動態管理,在今年的工作基礎上確保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各項基礎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