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搬遷微電影
⑴ 豆瓣9.5,香港TVB拍的內地扶貧紀錄片出圈了,這段紀錄片有何看點
首先,紀錄片的拍攝的范圍相當廣,從南部熱帶雨林到雲貴高原大峽谷,從大西北戈壁沙漠再到川藏高原,四川涼山攀天梯,怒江峽谷溜鋼索……國家的脫貧攻堅,遍及每個角落,難度之大,決心之堅定,也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其次,案例相當典型,涵蓋的扶貧方式非常全面,這部紀錄片在全中國挑選了十個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貧困地區案例,分析每個地點採用的不同扶貧方式,例如易地搬遷、產業帶動、教育扶貧、企業幫扶等,細說各地在脫貧過程中面對的困難,經過無數人的血汗及努力,終於取得成就。第三,紀錄片真實展現了所有扶貧的細節,不是為歌功頌德而拍,脫貧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真實的。
⑵ 扶貧電視劇有哪些
扶貧電視劇有:
1、山海情:
《江山如此多嬌》講述了「扶貧二代」濮泉生與都市女記者沙鷗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參與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揮灑青春熱血,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⑶ 《山海情》講述了什麼故事
《山海情》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和幹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山海情》由黃軒領銜主演,張嘉益、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特別出演,熱依扎、黃堯、白宇帆、尤勇智、胡明、姜冠南、王莎莎主演。該劇於2021年1月12日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同步播出。
(3)扶貧搬遷微電影擴展閱讀
《山海情》拍攝過程:
2020年7月28日,《山海情》在寧夏正式開機;10月25日,該劇結束了90天的拍攝正式殺青,該劇在寧夏、福建兩地完成拍攝。
用方言拍《山海情》是劇組創作和籌備這部電視劇時決定的。當時劇組紮根寧夏采風,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沉浸式體驗當地生活。
⑷ 新劇《山海情》最近很火,這個劇主要講了什麼
《山海情》主要以」扶貧「為主題,為探索西部大開發,扶貧摘帽,為西部大開發探索出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把一部分人從山裡頭搬遷到銀川附近的平原,開荒拓土,發展生產,建設新的家園。
不禁感嘆一句現如今,社會發展的快速,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提高,從物質到精神都有了極大的提高,然而我們在交往中還有真實存在嗎?這部劇也是在提醒我們不忘初心,不要忘了艱難的日子是怎麼過來的,人與人之間關系還是需要信任和真實來維持的,然後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艱苦奮斗,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⑸ 《出山記》中大漆村的什麼產業
香榧產業。在電影《出山記》中作者田旻佳、成桂紅、馬國雄等創作出來的,影片在石朝鄉大漆村實地拍攝,以脫貧攻堅中的易地扶貧搬遷、大通道建設、特色產業香榧產業發展等工作為主線,真實記錄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走出大山的故事。
⑹ 關於脫貧攻堅的電視劇有哪些
一、《大山的女兒》
由雷獻禾執導,楊蓉、劉奕君領銜主演,杜曉帆、涓子、李君峰等主演的脫貧攻堅劇。
該劇講述了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後,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事跡。
⑺ 出山觀後感800
出山觀後感
這是一部重大現實題材的紀錄片,沒有精心構思的劇本台詞,沒有影迷追捧的大腕明星,沒有玄幻震撼的場景設計,沒有觸目驚心的特技表演,沒有邏輯嚴密、慷慨激昂的旁白陳詞,不多的背景音樂,也顯得輕盈淡然。影片沒有「虛構」,也沒有雷同的「巧合」,而是用鏡頭忠實地記錄了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大漆村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真人真事。這就是焦波導演的紀錄電影《出山記》。
一部片子 五味俱全
紀錄電影《出山記》呈現的,只是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石朝鄉自然的景象、真實的變遷,以及這里的幹部群眾毫無掩飾和修飾的言語行為。這些因素,卻激起了觀眾「五味俱全」的感受。
苦:天寒地凍,四壁漏風的房屋難以抵擋寒風的侵襲;疾病加身,高聳入雲的大山隨時可能延誤搶救的時機;男大當婚,貧窮的家境卻讓年逾30的申周無法實現傳宗接代這一簡單的心願……由此,可見他們物質與精神生活之苦。
酸:貧困慣了,幹部苦口婆心勸村民搬出大山,卻有村民不願意;年輕人申周想搬出大山過好一點的生活,他的父親強行阻止,甚至為此鬧得父子反目;村黨總支書記申修軍一心撲在脫貧攻堅工作上,無法照顧家庭,群眾也不理解,兄弟還跟著吃虧,搞得自己里里外外不是人……這一切,不能不讓人感到心酸。
辛:國家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幹部真心誠意為民服務,想來應該立刻得到群眾滿心支持,也會贏得群眾一片歡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易地搬遷過程中,由於有的群眾對未來的生活心存憂慮,或留戀故土,遲遲不肯搬出大山;大通道建設當中,由於涉及拆除民房和佔用群眾墳地等具體事宜,部分村民甚至以死相逼阻撓施工;符合條件享受扶貧政策的人,卻因自己是村支書的弟弟而被群眾「盯」上,沒有辦法享受扶貧政策;個別不符合條件的人也想享受扶貧政策,因為沒有得到滿足就謾罵甚至毆打幹部……這一切,讓觀眾實實在在地看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
⑻ 電影出山記走出大山用什麼來走
步行。《出山記》是由遵義市廣播電視台和焦波光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焦波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2018年4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中沒有職業演員,劇情中主要靠步行來走,是一部以脫貧攻堅中的易地扶貧搬遷、大通道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為主線拍攝的電影。
⑼ 紀錄電影《進城記》在京首映,這裡面講述了怎樣的故事
作為紀錄電影《出山記》的姊妹篇,《進城記》把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這篇文章淋漓盡致地表達在大熒幕上。
這部紀錄片是以2018年6月底遵義市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農民走出大山為原型、進入城市開始新生活為素材,也真實記錄了廣大基層黨員幹部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一目標,全面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工作決策部署和貴州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各項措施,上下一心、攻堅克難的勵志故事。影片在主人公選擇和人物故事表達方面,以積極向上為原則,不粉飾生活,不規避矛盾,故事力求敘事的真實性和思想性,從通過客觀的觀察視角,持續跟蹤搬遷住戶,也記錄了楊多晏、覃猛等為代表的群眾出山進城後如何適應新生活、創造新生活的積極姿態以及黨委政府、社區幹部群策群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的生動故事。
⑽ 福建政府為閩寧鎮雙孢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哪些助力
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下,西海固人和幹部們一起,把貧窮落後的西海固變成了風水寶地的故事。《山海情》就是講閩寧鎮的故事。
福建政府為閩寧鎮的雙孢菇產業提供了很多的助力,比如,福建的專家手把手指導村民種植雙孢菇,為閩寧鎮修建以村為網點的交通道路,讓閩寧鎮變成了一個寸土寸金的雙孢菇大鎮。
過去的閩寧鎮
閩寧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的一個鄉鎮,當初移民到閩寧鎮的村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到處都是一片荒灘,沙塵暴肆虐,頂著沙塵暴搭帳篷,挖地窩,打土坯蓋房,用他們辛勤的雙手。逐漸改變著閩寧鎮。剛移民過來的村民當時最大的就是荒灘變成良田。電影《閩寧鎮》就講述了村民們在移民搬遷的過程中,團結一心大戰戈壁灘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