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改革開放微電影

改革開放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1-20 02:10:54

A. 求大佬幫我找點關於中國改革的視頻,大學作業,微電影,十分鍾左右就OK了謝謝

你去芒果TV,找《了不起我的國》,有很多改革前後的對比內容。或者《改革進行時》、《行進中國》,這種視頻不少的。又或者去嗶哩嗶哩鳳凰視頻,搜改革、改開、改革開放……還有一種思路,不需要用大量視頻。老照片+字幕數據+航拍。一組就是10秒,位置排好了能水挺長時間。這個你可以試著用人民網專題聚焦:40年40個第一。這種紀念改革40年的報道,有很多數據的。

要是擔心錄制問題,360瀏覽器和快剪輯,窗口錄制就行了。

B.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共進行了7次政府機構的改革,分別情況歸納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共進行了7次政府機構改革

第一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82年。這次改革明確規定了各級各部的職數、年齡和文化結構,減少了副職,提高了素質;在精簡機構方面,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人員編制從原來的5.1萬人減為3萬人。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實行了幹部年輕化。其成功點不僅在於精兵簡政。這次改革的深遠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打破了領導職務終身制,二是根據鄧小平提出的「四化」標准(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大批年輕知識分子走上領導崗位。

第二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88年。通過改革,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直屬機構從22個減為19個,非常設機構從75個減到44個,機構人員編制比原來的實際人數減少19.2%,並首次提出政府職能轉變的任務。在國務院66個部、委、局中,有32個部門共減少1.5萬多人,有30個部門共增加5300人。增減相抵,機構改革後的國務院人員編制比原來減少了9700多人。我國改革的重心已由農村轉向城市。盡管由於後來復雜的原因,原定於1989年開展的地方機構改革暫緩進行。但其歷史性貢獻是首次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直到現在,仍然是改革面臨的重要任務。這次政府機構改革轉變了政府職能。

第三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93年。改革實施後,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原有的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國務院不再設置部委歸口管理的國家局,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8個。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目標,實現「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行政管理職能轉向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這次政府機構改革適應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如果說過去經濟體制改革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到1992年終於「摸」到了這塊「石頭」,即鄧小平南方談話時強調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1998年。國務院不再保留的有15個部委,新組建4個部委,更名的有3個部委。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這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機構改革,主要任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進行國有企業所有制改革。國務院組成部門由40個減少到29個,部門內設機構精簡了1/4,移交給企業、地方、社會中介機構和行業自律組織的職能達200多項,人員編制減少了一半。與此同時,新組建了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4個部委。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消除了政企不分的組織基礎。這次改革精簡力度很大,一個突出特點是,行政管理從具體的工業經濟管理中淡出。除了國防科技工業和信息產業兩個管理部門外,這次改革將其他直接管理工業的10個部委都撤消了。同時,在國務院和省級政府機構,提出公務人員要減一半,國務院當時3.4萬人減了1.7萬人。

第五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2003年。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由28個部門組成。這次改革進一步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提出政府職能應集中於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四個方面。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改組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商務部,在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將國家經貿委下屬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這次政府機構改革以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為目標。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下進行的。改革目標很明確,即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這次改革重大的歷史進步,在於抓住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第六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2008年3月。國務院將新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設置27個。這次國務院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共15個,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具體內容包括:合理配置宏觀調控部門職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集中精力抓好宏觀調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要建立健全協調機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能源管理機構。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組建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信息產業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組建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組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建環境保護部。不再保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再保留建設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明確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國務院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強調,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國務院這輪機構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礎上的繼續和深化,體現了積極穩妥的指導思想。

第七次政府機構改革情況:

改革的重點是,緊緊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系,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葯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具體內容是: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這次改革,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C. "改革開放以來_______的變化"小論文(1000字),家鄉變化、城市變化、衣食住行......都可以的

改革開放以來衣食住行變化調查
一、衣
1.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
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著清一色粗布、卡嘰,海昌藍幾乎充斥了城裡鄉下。從鄉間到城市一片藍、灰、黑,人人都穿著工農服、中山裝。全中國都是生活在這樣一種單調枯燥的服飾年代,因此被外國人戲稱為「藍螞蟻」。
2.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追求個性與時尚成為新風尚。
二、食
1.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2.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三、住
1.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2.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3.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出現了新型的住宅。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讓中國人的住房條件實現了數次飛躍,從居者「憂」其屋發展成為今天的居者「優」其屋,大多數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寬敞樓房,一部分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而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則擁有了數百萬、上千萬的別墅,居住
方式也從原來的「住公房交租金」變成了如今有著明晰房屋產權的私人財產,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像的。
四、行
1.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2.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3.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

D. 電影1978 觀後感

緬懷改革開放三十年

————《中國1978—2008》觀後感

看完了《中國1978—2008》之後,沒有像看完情感劇那樣哭得稀里嘩啦,也不像看完每一場抗戰那樣痛心疾首,也沒有像看完喜劇那樣哈哈大笑,因為我為那一幕幕驚愕,在那裡,我看見了中國的天翻地覆的改變,看見了中國一步一步走向輝煌的腳印。

歷史的洗禮就像落山的夕陽一去不復返,抹不去的是那些它劃過的痕跡,那麼,我們也無法抹掉那些曾經的記憶。

一直以來,我們有目共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的推動下,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民生、外交、綜合國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過去的時光。

常說: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那麼我們先從經濟說起吧,改革開放初的新中國,就像新生的嬰兒艱難的在地上爬行,似乎還沒有從文革的打擊中站立起來,階級斗爭所造成的社會動盪造成了經濟停滯。1978年,我國開展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歷程,並且規劃了深圳、廈門、汕頭、珠海四地作為先行軍,以局部推動整體,從而帶動整個經濟體系的發展。不容置疑,我們的領導班子成功了。

小時候的自己,總是很好奇地問外婆,她們小時候的生活,聽著外婆說她們小時候點的是油燈,沒有電視機,買東西時用的是糧票、肉票,有時候能有一頓豆餅吃就已經很滿足了。我驚嘆不已,沒有電視機可怎麼過啊?我們現在吃得是大魚大肉,尚且不滿足。幸而的是現在經濟發展,老三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也漸漸被9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所取代,新世紀的「行動電話」「電腦」「私家車」多得雙目繚亂,MP3、MP4、MP5等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重,人民的目光也漸漸提高了,生活水平高了,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漸漸提高,因此,無數的人才就這樣在良好的氛圍里成長。

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目光漸漸趨於自己的權利方面,改革前,人民的權利微乎其微,文革期間受牽連而枉死的不計其數,然而,在失去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後,在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同志站起來了,提出國家的長治久安要依靠良好的法律制度、法制建設進程提速。其後,各種保護人民權益的法律制度相繼出台,人民與領導之間的差距也在漸漸拉近,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然而令人興奮不已的還有文化與科技的發展,自從1977年恢復因「文革」而中斷了11年的高考,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春天。無數的學子笑容滿面的步入校園。隨後還相繼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普及義務教育,免除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的學雜費,讓無數因家庭貧困而無法上學的學子重新回到了學堂。這為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國家給與我們的幸福。

科技上兩彈一星發射到現在承載兩人上月球探索的發展,我國已經由「東亞病夫」到無人敢忽視的東方巨人。

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科技、體育方面,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再也不容忽視。

2008年,我們為冰雪災害、地震帶來的危難而震撼,然而在這么困難的時刻,我們並沒有退縮,咬著牙,我們挺了過去,而且把奧運會搞得繪聲繪色,誰也忘記不了那一幕幕,那一刻刻,就讓它躺在我們的記憶里。就讓它成為輝煌的三十年,讓我們一起緬懷,一起把它銘記。

E. 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的變化是什麼

衣: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改革開放後,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裝或時裝,服飾已不僅僅是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
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由於經濟條件的好轉和假期的延長,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除乘火車外,乘坐飛機也不是稀罕的事了,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一定比重。

常言道,衣食住行,乃人之生存大事,也有人講「先治窩再治坡」。人們現在最常提及的話題就是:「你買房了嗎?」「你家怎麼裝修的?」「你每月房供款多少?」看來,房子及家居始終是最重要的生活主題。
從石灰牆到環保塗料牆,從鵝卵石地磚到配有輻射採暖的高級實木地板,從家裡三大件到如今的別墅跑車……農村蓋起了小洋樓,城市裡興起了房地產,盡管有部分城市出現房價虛高的狀況,但總體來說,商品房改革大大改善了中國幾代人的住房條件。
建國初期,人們的居住條件極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狹小,1979年時,中國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合建築面積7.2平方米,且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抑感。在農村,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較差。
改革開放後,我們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1991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上升到7平方米。樣式統一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
再後來,城市人居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住房。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2005年,中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26.11平方米。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了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用:改革開放前,代表著當時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改革開放後,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話、電腦、手機已相當普及。
而生活上,以前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中國是個人吃人的黑暗的社會,現在呢,有衣服穿,有豐富的食物吃,而且從最初的只求吃的飽,到現在的吃的好,吃的精,都是共產黨給我帶來的極大的變化,現在人們在最初對生活的量的追求上,更加追求生活的質,更何況娛樂,爺爺說,在他們那個時代,對娛樂是沒有概念的,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活就是睡覺了,而如今呢?我們可以去看電影,可以去唱歌,可以去茶館喝茶,閑暇時間也逐漸的增多

F. 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的論文

摘要: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發生了驚人了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文章討論了兩個問題:計劃經濟體制為什麼異常牢固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起步的。從當初迷信計劃經濟體制到懷疑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到下決心摒棄計劃經濟體制,必須歸功於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打破了長期的、不正常的寂靜,造成了再也平靜不下來的經濟格局,使中國經濟不可逆轉地走向改革,走向開放,走向市場經濟。 關鍵詞: 計劃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 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算起,到200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整整30年。這30年,中國的變化是驚人的、舉世矚目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有親身的經歷。我們誰都不是先知先覺者,誰都不可能在1978年就能預知此後的中國經濟會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我們都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學習、提高、成長。回顧這30年,使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一,計劃經濟體制為什麼異常牢固?第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起步的?在序言中,我想就這兩個問題談一談自己的想法。計劃經濟體制為什麼異常牢固在已經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改革是非常艱難的。盡管中國同發達國家在經濟和技術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但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仍然可以照常維持下去。這一體制的性質決定了它有可能頑強地存在下去。原因是:第一,計劃經濟體制把企業置於行政部門附屬物的地位,企業既不能自主經營,又不能自負盈虧。企業的生產數量、生產品種、價格以及企業的生產要素供給與生產成果的銷售都處於政府計劃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機構的控制之下,企業如果想自行決定生產和經營,稍稍擺脫一下計劃的安排,稍稍違背一下行政主管機構的意願,就會受到制裁,直到把企業領導人撤職或給予其他處分。行政權力支撐著整個計劃經濟體制的運轉。因此,一個企業想背離計劃經濟的軌道,是十分困難的。同樣的道理,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居民個人實際上也處於行政部門附屬物的地位。個人作為勞動者,在什麼工作崗位上就業和擔任什麼工作,都由勞動人事機構按計劃安排好,流動難以如願,抵制這種安排等於自己斷送了繼續工作的機會。個人作為消費者,也要由計劃部門安排,具體表現為生活必需品是憑票證供應的、住房是由單位提供的、甚至子女的升學就業也無一不同行政主管機構的安排有關。假定居民個人想離開計劃經濟所安排的居住地點或工作單位,他在生活上將遇到很大的困難。這樣,從居民個人的角度來看,同樣可以認為計劃經濟的運轉得到了行政權力的支撐。第二,計劃經濟體制是由若干個次一級的體制組成的。例如,計劃的企業體制、計劃的財稅體制、計劃的金融體制、計劃的價格體制、計劃的勞動用工體制與人事體制等等。它們彼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個次一級的體制依存於另一個次一級的體制,而另一個次一級的體制又依存於第三個次一級的體制,盤根錯節,難解難分,此存則彼存,此損則彼損。於是,要想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對任何單個的企業或單個的居民個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而且,就算某個企業或某個居民個人在某種情況下能夠違背計劃經濟體制的規定而使自己的經濟活動有所發展,那也只能被當作偶然的、非常規的事情,而不可能成為經常性的、別人可以效法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企業或單個居民都只好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安排採取默認和順從的態度,企業和個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同強大的計劃經濟體制相比是太微不足道了,無法掙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第三,計劃經濟體制有一種被認為是正確無誤、不容懷疑的計劃經濟理論體系作為支柱,這種經濟理論為計劃經濟體制進行辯護,把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說成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唯一選擇,把任何背離計劃經濟體制的經濟行為都說成是修正主義的。這就是說,通過計劃經濟理論的解釋,選擇計劃經濟體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即使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出現了這種或那種問題,但一來這是歷史所註定的選擇,無法更改;二來如果要離開計劃經濟的軌道,那就是滑到了資本主義的邪路上去了,對社會、對企業、對個人的後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因為這等於背叛。計劃經濟體制既有行政權力作為支撐,又有計劃經濟理論體系為之進行辯護和論證,要想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僅如此,由於長時期內計劃經濟理論在意識形態方面占據著統治地位,被確定為正統的經濟理論,任何對計劃經濟提出懷疑,甚至想作出修正的觀點都被打成異端。由於人們從學校里、從書籍報刊上、從電影電視中所讀到的和看到的都是宣傳計劃經濟的東西,於是人們也就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對各種想擺脫計劃經濟束縛的行為加以譴責、加以抵制。某個企業或某個居民個人如果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方面有些舉動,就會陷於非常孤立的境地,周圍的人鄙視他、嘲笑他、斥責他,使他不得不屈從於輿論的壓力、周圍的人的壓力。盡管這些壓力往往是無形的,以致於到後來,連最初懷疑過計劃經濟體制的人也會進而懷疑自己可能真的錯了:立場錯了,觀點錯了,於是本來正確而且很有創新意義的改革嘗試,就這樣被扼殺了、消失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怎樣起步的從當初迷信計劃經濟體制到懷疑計劃經濟體制,最終到下決心摒棄計劃經濟體制,必須歸功於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歸功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性的決策,歸功於理論工作者和經濟實踐者這些年來在推進改革與開放中的努力。可以回想一下,當時,在「兩個凡是」的思想統治下,要在改革開放方面邁出第一步是何等困難。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從而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這場討論受到了「左」的方面的壓制。鄧小平同志支持了這場討論,並領導了全國范圍內的思想解放運動。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進行了重大創新。他領導的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他所設計的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方案與道路,以及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填補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空白,揭開了這一理論的新的一頁,並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豐富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寶庫。毫無疑問,假定沒有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上的突破,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能取得進展,計劃經濟體制也就不可能被逐漸打破。改革開放初期,從1979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家庭承包制的推廣、鄉鎮企業的興起和經濟特區的建立這三個方面取得了成績。正是這些沖擊的結果,導致了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失去陣地,最終不得不趨於解體。要知道,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鄉鎮企業的興起、經濟特區的建立,無一不依賴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依賴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以及由此帶來的思想解放。如果沒有這些,即使有的農村中出現了家庭聯產承包這種生產組織形式,它也不可能持久,而且更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甚至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農村普遍挨餓的條件下,可以容忍家庭承包,只要經濟形勢稍好一些,馬上就展開攻勢,把家庭承包取消了。再說,即使有的鄉鎮辦起了一些不受計劃經濟控制的小企業,那它們也頂多隻是小型企業。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生產一些被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所不注意或不屑於生產的小商品,起著拾遺補闕的作用,不可能擴大生產規模,不可能成為與國有大中型企業一爭高下的經濟力量。而更有可能的是:它們遲早會被上級主管部門以各種方式納入計劃經濟的軌道,朝著所謂「更高級的公有制形式」過渡。至於經濟特區的建立,那更是絕不可能的。經濟特區的建立與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鄉鎮企業的興起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和鄉鎮企業的興起,最初純粹是自發性的,而不是政府部門有意識地倡導的,只是在政府領導人發現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好處及其意義,發現了鄉鎮企業的作用及其在中國經濟中的不可替代性之後,經過研究甚至辯論,統一了認識,才加以肯定,給予扶植。經濟特區則不然,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下,經濟特區沒有自發建立的任何可能性,經濟特區的建立完全是政府的有意識的行動。只有這樣,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才有可能出現深圳等經濟特區。從經濟特區建立與發展這一事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計劃經濟體制與行政權力怎樣牢固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假定不是政府採取有意識的行動,那是不可能在計劃經濟體制與行政權力牢固結合的條件下,使某一個地區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按市場經濟的規則來發展經濟的。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終於發生了有深遠意義的變化。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了,鄉鎮企業興起了,經濟特區建立了。農村經濟改革的成就給人們這樣一種啟示,即只要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僵硬控制,讓農民能夠自主經營,自己承擔生產經營的風險,並得到自己勞動成果中應當歸於本人的部分,蘊藏於廣大農村中的生產潛力就會充分發揮出來,使農村的經濟走向繁榮;經濟特區建設的成就給人們這樣一種啟示,即中國與發達國家在經濟技術上的差距是可以通過改革與開放而大大縮小的。只要計劃經濟少一些,市場調節多一些,經濟就會以較快的速度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會以較大的幅度提高。啟示的威力是巨大的,農村經濟改革和特區經濟建設的成就向全國人民傳達了一個信息:城市經濟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已經滯後了,必須抓緊時機,推進改革。20世紀80年代前期的經濟改革預示著一場更深刻、更艱巨的改革即將展開。它們就像投向死氣沉沉的計劃經濟體制湖面的大石頭,激起層層波浪。它們打破了長期的、不正常的寂靜,造成了再也平靜不下來的經濟格局,使中國經濟不可逆轉地走向改革,走向開放,走向市場經濟。這就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最初歷史的寫照。

G. 關於反應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書和電影

一、電影方面:

1、十八個手印

《十八個手印》是由高峰執導,邢原平編劇,李心敏、王志剛、張兆北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2008年12月1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鳳陽縣委書記陳開元為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面貌,支持小崗村「包產到戶」的故事。

2、永遠是春天

劇情取材於王樂義從一個癌症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

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王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3、農民工

陳軍執導,宋運成主演的劇情片。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生活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農民工創業者陳大成的故事。

二、書籍方面:

1、《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跨世紀的輝煌: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分為15個專題,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展現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2、《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

《親歷巨變:一位美國女性眼中的當代中國》從持續變化的中國、今夕英雄、國界之外、中國教育變化的縮影等四個部分。

以一位美國學者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組新舊照片生動鮮明的對比說明,從宏觀到微觀向讀者傳遞了中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家庭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30年間經歷的歷史性變化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以作者的親身體驗和經歷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

《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是2011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立誠、凌志軍。本書主要記敘了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

三、成就方面:

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國家整體進入「小康社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

2、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接受並同意鄧小平關於「我們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的意見, 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共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

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此後,經中國共產黨人的持續努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的飛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H. 有哪些值得反復觀看的微電影

跟大家分享一部我經常反復看的電影《那年1987》,講述了改革開放年輕人去南方淘金由迷茫到努力奮斗史,倆人是在火車上結識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愛情開始在心中萌芽。

I. 改革開放三十年作文

國改革開放元年。此後30年,13億人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書寫下了曠世傳奇。

改革破冰啟航,印跡清晰可辨:從冰凍、塵封到靜水流深,再到微有波瀾,直到如今浪花朵朵,順風揚帆。國人從這一系列變革中逐漸找回曾經失去,或說理應擁有的一切——命運、財富、尊嚴、思想……

而這都得益於常識的回歸。點滴的常識回歸,堆砌出大國崛起的夢想。這個常識就是:唯有人民能創造歷史。當然,我們也深知,立於當下歷史節點,比單純歌功盤點更有意義的是,通過梳理與回首、總結或紀念,洞穿歷史幕遮,辟開現實叢林的道路。

誠然,三十年間,成就斐然。不過,改革既是一次摸石頭過河的嘗試,自然紙面上的「真經」,亦有被水浸濕之虞。為此,我們苦覓良策,不懈努力,希冀在GDP強勁的引擎轟鳴聲中,打造社會物質海拔與精神海拔等量齊觀之盛況。

道理很簡單:歷史由人民創造,所以民權必須保障。改革的魅力,不是霓虹掩映下的紙醉金迷,而是要將民生、民權提升到理想的標高,與物質海拔並肩比翼。我們唯願除卻尊隆的官方文本,廟堂之外江湖之上的每一份民間智慧和熱情,都能得到溫馨的呵護。重新調整民眾的權利結構,應被提上改革日程。

改革就是修正以往的錯誤,三十年前如是,今後亦將循此而進。決策者對此達成了共識,就是對改革含金量最高的紀念,也是民眾最為樂見的紀念儀式。畢竟,改革的終點和原點只有一個,就是個人自由的全面解放與發展,個人權利有尊嚴地、有序地擴充,就是以民眾的自由幸福為價值指歸和終極目標。就此而言,新一輪改革必須重新回到人,從人出發。

記憶是時間之神的恩賜,詩人特朗斯特羅默說「我受雇於一個偉大的記憶。」從今日起,我們推出「三十而礪」專題,我們可以在30條經典標語或口號中,在泛黃的記憶之箋中觸摸歷史的體溫。所謂「三十而立」,改革重塑中國虎躍龍騰之姿。只是,若足夠清醒而謙遜的話,我們更願意說改革之於中國,實為「三十而礪」——厲兵秣馬,啟創未來。

我們相信,中國必將以更加改革開放的姿態,許給國人一個夢想,一個以理性的創造鏈接過去與未來,擔當民生與復興的夢想。

J. 改革開放三十年作文600字

全世界都感覺到中華民族對奧運會的那種渴望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執著追求。作為中國人,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是開放、團結的。北京申奧成功一方面說明世界需要中國,中國需要世界。北京已經成為奧運精神傳播的一部分.而且每個五個福娃名稱的諧音連起來剛好組成「北京歡迎你」五個大字,它們也代表著奧林匹克五環,有「藍、黑、紅、黃、綠」五種顏色。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 奧運是一個舞台,展現著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極限,贏得了數以億記觀眾的青睞。人們為勝利所鼓舞,為失誤而遺憾,為參與而自豪。每一枚獎牌,其份量均超過任何比賽的金牌

上屆榮獲悉尼奧運會我國的奧運健兒們在那沒有硝煙的戰場里拼搏著,他們用自己實力與刻苦的精神證明著在奧運賽場上的一切同時,我也懂得了沒有刻苦拼搏,就沒有自己的勞動果實.這些運動員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也要象他們一樣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考,迎接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

我們盼望著2008年早日到來2008,是每個中國人的嚮往;2008,是個多麼令人振奮的一年!,我們期待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得比以往任何一屆都更加隆重,更加成功。我們期待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肩並肩,手拉手,心心相印,共創輝煌 .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55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4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20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3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262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1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2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58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65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