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無詞歌微電影

無詞歌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2-02 04:41:05

A. 門德爾松無詞歌第14 首作品38之2 的曲式分析 謝謝!!!!急!!!!

我沒有彈過,沒有聽過,
中國和西方古典音樂都有哪些曲式啊

懸賞分:10 - 解決時間:2007-1-12 10:07

提問者: ffjayjinyt - 一級

最佳答案

中國古樂沒有曲式一說,西方古曲音樂曲式如下:

I.音樂曲式簡介

【主題】

(Theme)樂曲中具有特徵的、並處於顯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現完整的或相對完整的樂思,為樂曲的核心。其形象鮮明、結構短小,是音樂發展的種子,它表達著一定的思想、性格、風格特徵,是樂曲結構與發展的基本要素。它還具備一定的概括性,多半富於歌唱性,容易為人們所理解和記憶。優秀的音樂主題都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內涵。有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更多的作品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題,代表不同性格並形成對比。主題常在樂曲開頭出現,但有時它的全貌要在整個作品不斷展開中才能顯示出來。

【曲式】

(Form,musical)樂曲的結構形式。曲調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各種段落,根據這些段落形成的規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樂段的結構及一部曲式:樂段通常由兩個樂句或四個樂句構成。由兩個各有四小節(或八小節)的樂句組成的"樂段"(專稱為"方整性的樂段")在器樂曲中最為常見。其特點是平衡、均稱感強。一首樂曲僅由一個樂段構成的稱"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

由兩個明顯的樂段組成,前後兩段互相對稱或對比。其通常圖式為A+B。這是樂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三部曲式】

由三個段落組成,其中第三段與第一段相同或基本相同,第二段具有對比性質,第三段帶有再現性質。其圖式為A+B+A。

【復三部曲式】

三段式曲體的復雜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

身就是由二段體或三段體等構成。其圖式有:A+B(a++A等等。器樂曲中常採用此種曲式。

【變奏曲式】

(Variation form)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題,然後以一系列的主題變形(即變奏),使主題通過多次不同的變奏而得到多方面的發揮。其圖式為:主題-變奏1-變奏2-變奏3……,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變奏的主題,大都較優美動人。常有用變奏曲式寫成的獨立樂曲,也有用於奏鳴曲等大型樂曲中(通常用於慢樂意中),如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

【迴旋曲式】

(Rondo form)起源於歐洲民間的輪舞曲,十八世紀初葉法國古鋼琴曲多用之。以一再反復的基本主題與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現為原則。其圖式為:A(基本主題)+B(第一插段)+A+C(第二插段)+A…。這種曲式適於表現活躍歡騰的情景,奏鳴曲、交響曲等大型樂曲的末樂章常用之,以熱烈的氣氛結束音樂。

【奏鳴曲式】

(Sonata form)樂曲的結構形式之一。它歐洲十八世紀下半葉以來,各種大型器樂體裁中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曲式。大多數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都運用"奏鳴曲式"寫成,其結構大致如下:

奏鳴曲式總是用"快板"寫的,所以在"奏鳴曲"(套曲)中的奏鳴曲式樂章,常被稱為"快板樂章"。關於奏鳴曲式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有人譬喻說:它的呈示部好象提出矛盾的、可爭論的問題;展開部是進行討論、甚至矛盾間互相鬥爭,再現部則急統一認識,作初步的結論;"結尾"(尾聲)是總結。奏鳴曲式的這種"對比-發展-統一"的結構布局,很適用於用來表現復雜的、甚至戲劇性的內容,所以奏鳴曲式不但是"奏鳴曲"、"交響曲"和"協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樂章,而且管弦樂"序曲"與"交響詩"也常採用此曲式寫成。

「奏鳴曲」(Sonata)這個字最早出現在16世紀中期,原本的意思是指「聲音的片段」。當時的「奏鳴曲」沒有明確的組合形式,只要是器樂曲都可以稱為「奏鳴曲」。到了18世紀古典樂派時期,作曲家開始重視樂曲動機的轉化,發展出明確的「奏鳴曲」形式,其中包含三個或四個速度不同的樂章。

由於「奏鳴曲」的結構簡單明了而容易使用,很多樂曲的形式,都以「奏鳴曲」作為譜曲的藍本。像是:交響曲、協奏曲以及室內樂,都可以看成是另一種形式的「奏鳴曲」。隨著時代變遷,「奏鳴曲」已經由單純的器樂曲演變成具有主題、發展與再現的復雜曲式了。

(Sonata)原是義大利文,它是從拉丁文「Sonare」(鳴響)而來,而與「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詞相對立,是大型聲樂套曲體裁之一,原意為「用聲樂演唱」,一個是「響著的」,一個是「唱著的」。起初奏鳴曲是泛指各種結構的器樂曲,到十七世紀後期在義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開始用幾個互相對比的樂章組成套曲型的奏鳴曲。到十八世紀方定型為三個樂章。(海頓、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都是三個樂章的。)後來「奏鳴-交響套曲」又增加了一個「小步舞曲」樂章,插在第二、三樂章之間,成為四個樂章的「奏鳴-交響套曲」。到貝多芬又用「諧謔曲」代替「小步舞曲」,後來的作曲家還有用「圓舞曲」作為第三樂章的。奏鳴曲在結構上類似組曲的一套樂曲,但它又和交響曲分不太開,它是一種大型套曲形式的體裁之一。

【迴旋奏鳴曲式】

(Rondo sonata form)樂曲的結構形式之一。它屬於奏鳴曲式的一種變體,主要用於大型器樂套曲(奏鳴曲、重奏曲、交響曲、協奏曲)的最後樂章,有時也用於獨立的器樂作品。其結構如下:

【華彩樂段】

(Cadenza)音樂術語。原指義大利正歌劇中詠嘆調未尾處由獨唱者即興發揮的段落。後來在協奏曲的樂章末尾處也常插用此種段落,通常樂隊暫停演奏,由獨奏者充分發揮表演技巧。這部分演奏較自由,難度也較高,因而也較引人注目。華彩樂段最初由獨奏即興創作,後來,作曲者也開始寫作,成為作品中的有機部分和獨具特點的段落。

【三聲中部】

(Trio)音樂術語,是指用三部曲式創作的圓舞曲、進行曲、諧謔曲或小步舞曲等的中部。其主要特點為:旋律流暢、風格柔美、換用新調,井與前後兩部分形成對比。三聲中部的名稱由義大利文Trio(三重奏)演化而成。西歐古代器樂曲及舞曲的中間部分,常有Trio標記,由三件樂器演奏,藉以與前後兩個由全體樂隊演奏的音量相對比。

II.音樂體裁簡介

【前奏曲】

(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種單主題的中、小型器樂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紀某種樂曲前的引子,最初常為即興演奏,有試奏樂器音準、活動手指及准備後邊樂曲進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獨立的鋼琴前奏曲。十九世紀後,西洋歌劇、樂劇中的開場或幕前音樂亦有稱作"前奏曲"者,其含義與上述獨立體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序曲】

(Overture)樂曲體裁之一。原指歌劇、清唱劇等作品的開場音樂,十七、十八世紀的歌劇序曲分為「法國序曲」及「義大利序曲」兩類。前者為復調風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中段為賦格形式,末段較短;後者為主調風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組成,後世交響曲即由此演變而成。十九世紀以來,從貝多芬開始,作曲家常採用這種體裁寫成獨立的器樂曲,其結構大多為奏鳴曲式並有標題。如貝多芬的《科里奧蘭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套曲】

(Divertimento)包括若干樂曲或樂章的成套器樂曲或聲樂曲,其中有主題的內在聯系和聯貫發展的關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等。認廣義上說,奏鳴曲、交響曲、組曲、康塔塔等均屬之。

【小步舞曲】

(Menuet)一種起源於西歐民間的三拍子舞曲,流行於法國宮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繪許多禮儀上的動態,風格典雅。十九世紀初,小步舞曲構成交響曲奏鳴套曲的第三樂章,後又被諧謔曲所代替。

【諧謔曲】

(Scherzo)諧謔曲亦稱詼諧曲,一種三拍子器樂曲。其主要特點是節奏活躍、速度較快,常出現突發的強弱對比。它常在交響曲等套曲中作為第三樂章出現,以取代宮廷風格的小步舞曲。

【賦格】

(Fuga)西洋復調音樂中主要曲式和體裁之一,又稱「遁走曲」,意為追逐、遁走。它是復調音樂中最為復雜而嚴謹的曲體形式。其基本特點是運用模仿對位法,使一個簡單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題在樂曲的各聲部輪流出現一次(呈示部);然後進入以主題中部分動機發展而成的插段,此後主題及插段又在各個不同的新調上一再出現(展開部);直至最後主題再度回到原調(再現部),並常以尾聲結束。

【卡農】

(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其原意為「規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聲部先後出現,造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即嚴格的模仿對位。

卡農和賦格

卡農的基本點是一個單一的主題與它自己相伴而奏。由加入的各個不同聲部分別唱出主題的「副本」。但做這種事可以有許多種方式。卡農中最簡單的是輪唱,像《保衛黃河》,第一個聲部先唱出主題,相隔規定的某段時間之後,這一主題的「副本」在完全一樣的調上進入。在這第二個聲部進行到規定的同樣長的時間之後,第三個聲部進入,唱出這個主題,以此類推。對大部分的主題來說,這樣演唱是無法與它本身相和諧的。為了使一個主題能成為一支卡農的主題,它的每個音符必須能起兩種(三種

,或四種)作用:首先它得是旋律的一部分,其次它必須是這同一旋律的和聲的一個部分。比如說,在包含有三個卡農式聲部的曲子里,主題的每一個音符除了要構成曲調,還必須在兩種不同的方式上構成和聲。這樣,在卡農曲中,每個音符都有著一個以上的音樂意義,而聽者的耳朵和大腦根據前後的音調自動地領會其確切的意義。

當然還有更復雜的卡農。按由簡入繁的順序,第一種更復雜的卡農是:主題的種種「副本」不僅在時間上,而且在音高上互相交錯。也就是說,第一聲部可能是在C調上唱出主題,同第一聲部相交錯的第二聲部可能是在比C調高五度的G調上唱出同一主題。與前兩個聲部相交錯的第三聲部可能在比G調高五度的D調上唱出,以此類推。下一種更復雜的卡農是:各個聲部的速度不同,比如說,第二個聲部的速度可能是第一聲部的二倍或一半。前者叫做減值,後者叫做增值(因為主題好像是在收縮或者擴展)。

這還不算完。卡農構成中下一個更復雜的階段是主題轉位,意思是產生這樣一個旋律,每當原來的主題跳上時,它就跳下,兩者所越過的半音數目相同。這是種相當奇特的旋律轉換,但是,如果一個人聽過很多轉位的主題,就會覺得這種事挺自然了。巴赫就特別喜歡轉位,井經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音樂的奉獻》也不例外。作為轉位的一個簡單例子,可以試著唱唱《好國王溫賽拉斯》〔Good King Wenceslas〕這支曲子。當它的原主題和轉位主題一起唱出時,高低相差八度,前後相差兩拍,這就是一支相當悅耳的卡農曲了。最後,這些「副本」中最玄奧的是逆行—一主題依一定時間從後往前奏出。使用了這種技巧的卡農,俗稱為「螃蟹卡農」,這是因為螃蟹那奇特的運動方式。不用說,巴赫《音樂的奉獻》中也包含有一支螃蟹卡農。注意,不論是哪一種「副本」,都保持有原主題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說,從任何一種副本中都可以完全恢復原主題。這種保存信息的轉換經常被稱作同構。在本書中,我們將經常談到同構。

有時候需要放鬆這種很嚴格的卡農形式。一種辦法是允許稍稍偏離完全的反復,以取得更流暢的和聲。也有的卡農有「自由」聲部——這種聲部不使用該卡農的主題,只是和該卡農中的各個聲部和諧一致。

《音樂的奉獻》中的每一支卡農都以國王主題的某個變奏作為自已的主題。上面所說的每一種使卡農復雜化的手法在《音樂的奉獻》中都被充分使用了。事實上,這些方法有的時候是結合起來使用的。比如,其中有一首三部卡農被稱做《反向增值的卡農》。它的中間聲部是自由聲部(實際上,它唱的是國王主題),而其它兩個聲部用增值和轉位的手法以卡農形式在其上下跳躍。另外一個聲部則僅僅是用一句神秘的「quaerendo invenietis」(「覓之,自有所獲」)標示著。所有的卡農謎題都解決了,典範的解決是由巴赫的一個學生約翰·菲利普,科恩伯格給出的。但是人們仍然可以設想還有更多的解決有待發現呢!

我還應該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賦格。賦格在下述這一點上象卡農一樣:它通常也是建立在一個主題上,以不同的聲部、不同的調子、偶爾也用不同的速度或上下顛倒或從後往前地進行演奏。然而,賦格的概念遠不如卡農那麼嚴格,因而允許有更多的情感或藝術的表現。賦格的識別標志的是它的開始方式:單獨的一個聲部唱出它的主題,唱完後,第二個聲部或移高五度或降低四度進入。與此同時,第一個聲部繼續唱「對應主題」,也叫第二主題,用來在節奏、和聲、及旋律方面與主題形成對比。每個聲部依次唱出主題,常常是另一個聲部伴唱對應主題,其它的聲部所起的作用隨作曲家的想像而定。當所有的聲部都「到齊」了,就不再有什麼規則了。當然,還是有一些標準的手法,但它沒有嚴格到只能夠按照某個公式去創作賦格。《音樂的奉獻》中的兩首賦格曲就是傑出例子,它們決不可能「照公式創造出來」。這兩首曲子都具有遠比賦格的性質更為深刻的東西。

總的來說。《音樂的奉獻》是能代表巴赫在對位法方面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它本身就是一部大型的、高度理智化的賦格,其中許多概念和形式彼此交織,游戲式的雙重意義和微妙的影射隨處可見。這是一部令人百聽不厭的人類智能的優美絕倫的創作。

漢。西。大衛 巴赫《音樂的奉獻》

【練習曲】

(Etude)用於提高器樂演奏技巧的樂曲。它通常包含一種或數種特定技術課題。肖邦為其創始人。這種樂器練習曲除用以練習技巧外,同時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創作有此類練習曲。

【浪漫曲】

(Romance)泛指一種無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樂曲。其特點為:曲調表情細致與歌詞緊密結合,伴奏亦較豐富。

【狂想曲】

(Rhapsodie)一種技術艱深且具有史詩性的器樂曲。原為古希臘時期由流浪藝人歌唱的民間敘事詩片斷,十九世紀初形成器樂曲體裁。其特徵是富於民族特色或直接採用民間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爾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幻想曲】

(Fantasia)一種含有浪漫色彩而無固定曲式的器樂敘事曲。原指一種管風琴或古鋼琴的即興獨奏曲。十八世紀末葉起,幻想曲遂成為獨立的器樂曲,如格林卡運用俄羅斯民間音樂寫成的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

【創意曲】

(Invention)它是以模仿為主的復調音樂的體裁名稱,是一種復調結構的鋼琴小曲,根據某一音樂動機即興發展而成,類似小賦格曲等。

【托卡塔】

(Toccata)又稱「觸技曲」,它是一種富有自由即興性的鍵盤樂曲。

【薩拉班德】

(Sarabande)舞曲的一種。據情起源於波斯,十六世紀初傳入西班牙。由於情調熱烈奔放而被教會禁止。十六世紀未傳入法國後,逐漸演變為速度緩慢、音調莊重的舞曲,常用於貴族社會和舞劇中。其結構為二部曲式,節奏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時值較長而突出。

【塔蘭台拉】

(Tanantella)塔蘭台拉原為義大利南部的一種民間舞曲。據傳:被一種毒蜘蛛「塔蘭圖拉」(Tarantula)咬傷的人,必須劇烈跳舞始能解毒,塔蘭台拉舞即起源於此說,另一說此舞因產生於塔蘭多城而得名。其特點:速度極快,6/8或3/4拍子,主要節奏為連續不斷的三連音,情緒熱烈。

【即興曲】

(Impromptu)它原是鋼琴獨奏曲的體裁名稱,後也用於其它樂器的獨奏樂曲。它是即興創作的器樂小品,常由激動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組成,所以大多數是復三部曲式的。

【夜曲】

(Nocturne)原指十八世紀所流行的西洋貴族社會中的器樂套曲,風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間露天演奏,與「小夜曲」類似。

【小夜曲】

(Serenade)原指傍晚或夜間在情人的窗下歌唱的愛情歌曲體裁,所以曲調常是親切抒情的。在十八世紀末開始出現多樂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則是為當時的達官貴族餐宴時助樂用的,曲調較輕快活潑,而與愛情無關,屬於室內樂體裁。

【無言歌】

(Song without Words)(無詞歌)它的旋律猶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卻無歌詞,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樂小品。由門德爾松首創。

【搖籃曲】

(Lullaby)又稱催眠曲,它原是母親撫慰小兒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簡短。其旋律輕柔甜差,伴奏的節奏型常帶搖籃的動盪感。

【隨想曲】

(Caprice)又稱奇想曲、異想曲,其性質近似幻想曲,也是結構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種富於幻想的即興性器樂體裁,有賦格式、套曲形式。

【圓舞曲】

(Waltz)又稱「華爾茲」,起源於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蹈。圓舞曲分快、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旋轉。十七、十八世紀流行於維也納宮廷後,速度漸快,並始用於城市社交舞會。十九世紀起風行於歐洲各國。現在通行的圓舞曲,大多是維也納式的圓舞曲,速度為小快板,其特點為節秦明快,旋律流暢;伴奏中每小節常用一個和弦,第一拍重音較突出,著名的圓舞曲有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淄河》、韋伯的《邀舞》等。

【瑪祖卡】

(Mazurka)波蘭的一種民間舞曲,其動作有滑步、成對旋轉、女人圍繞男子作輕快跑步等。瑪祖卡的音樂特點為:中速、三拍子,重音變化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見,情緒活潑熱烈。

【波洛乃茲】

(Polonaise)也稱「波蘭舞曲」一種莊重緩慢、具有貴族氣息的三拍子舞曲,源於波蘭民間。

【波爾卡】

(Polka)捷克的一種民間舞曲,以男女對舞為主,其基本動作由兩個踏步組成,一般為二拍子。

【協奏曲】

(Concerto)指一種由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的大型器樂作品。它的特點是獨奏部分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樂進行中,獨奏與樂隊常常輪流出現,相互對答、呼應和競奏。獨奏時,樂隊處於伴奏地位,會奏時,獨奏樂器休止,完全由樂隊演奏。古典協奏曲的奠基人是莫扎特。協奏曲一般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熱情的快板,多用奏鳴曲式,音樂充滿生氣;第二樂章是優美的、抒情的慢板,音樂帶有敘事風格;第三樂章是歡樂的舞曲,音樂蓬勃有力,活躍奔放。在第二樂章結束前往往加有獨奏樂器單獨演奏的華彩樂段,以表現高度的演奏技巧。

在現代協奏曲創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獨唱(無詞)與樂隊的協奏的聲樂協奏曲。

【組曲】

(Suite)它是「繼續」、「連續」之意,由若干器樂曲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對的獨立性。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組曲又稱"舞蹈組曲",興起於十七到十八世紀之間,它採用同一調子的各種舞曲連接而成,但在速度和節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對比,如巴赫的古鋼琴組曲。近代組曲又稱"情節組曲",興起於十九世紀,從歌劇、舞劇、戲劇音樂或電影音樂中選若干樂曲編成。有的組曲系根據特定標題內容或民族音樂素材寫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組曲》、俄國作曲家裡姆斯基的《舍赫拉查達》、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組曲》等。

【交響詩】

(Symphonic poem)一種單樂章的具有描寫和敘事、抒情和戲劇性的管弦樂曲,屬標題音樂的范疇。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於1850年首創這一體裁,後來發展了它。交響詩的題材多取自文學、詩歌,戲劇,繪畫及歷史傳說,內容富有詩意;樂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據奏鳴曲式的原則自由發揮,也有用變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寫成的。

另有音詩、音畫、交響童話、交響傳奇等體裁,均與交響詩的性質相類似。

【奏鳴曲】

(Sonata)原是義大利文,它是從拉丁文「Sonare」(鳴響)而來,而與「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詞相對立,是大型聲樂套曲體裁之一,原意為「用聲樂演唱」,一個是「響著的」,一個是「唱著的」。起初奏鳴曲是泛指各種結構的器樂曲,到十七世紀後期在義大利作曲家柯列里的作品才開始用幾個互相對比的樂章組成套曲型的奏鳴曲。到十八世紀方定型為三個樂章。(海頓、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都是三個樂章的。)後來「奏鳴-交響套曲」又增加了一個「小步舞曲」樂章,插在第二、三樂章之間,成為四個樂章的「奏鳴-交響套曲」。到貝多芬又用「諧謔曲」代替「小步舞曲」,後來的作曲家還有用「圓舞曲」作為第三樂章的。奏鳴曲在結構上類似組曲的一套樂曲,但它又和交響曲分不太開,它是一種大型套曲形式的體裁之一。

【康塔塔】

(Cantata)大型聲樂套曲體裁的一種。原意為「用聲樂演唱」。最初是一種獨唱或重唱的世俗敘事套曲,以詠嘆調和宣敘調交替組成,到十七世紀中期傳入德國,遂發展成為一種包括獨唱、重唱、會唱的聲樂套曲,以世俗或《聖經》故事為題材。"康塔塔"在形式上與"清唱劇"有相似之處,唯規模較小;其內容偏重於抒情,故事內容亦較簡單。

【清唱劇】

(Oratorio)譯為「神劇」、「聖劇」。它是大型聲樂套曲體裁的一種。包括獨唱(詠嘆凋,宣敘調),重唱合唱及管弦樂等,十六世紀末起源於羅馬,初以《聖經》故拿為題材,化妝演出,其後亦採用世俗題材。十七世紀中期始發展為不化妝的音樂會作品,其中合唱處於主要地位。

【交響曲】

(Symphony)源於希臘語「一齊響」,是大型器樂曲體裁,亦稱「交響樂」,系音樂中最大的管弦樂套曲。交響曲的產生同十七、十八世紀法國、義大利歌劇的序曲以及當時流行於各國的管弦樂組曲、大型協奏曲等體裁有直接的聯系。

交響曲的結構,一般分四個樂章(也有隻用兩個樂章或五個樂章以上的),各樂章的特點如下: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結構,其音樂特點是快速、活潑,主調具有戲劇性,表現人們的斗爭和創造性的活動。它強調不同形象的對比和戲劇性的發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樂章前常見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樂章:曲調緩慢、如歌,是交響曲的抒情中心。採用大調的下屬調或小調的關系大調。它的曲式常為奏鳴曲式(可省略展開部),單、復三部曲式,或變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樂章往往表現哲學思想,人道主義精神,愛情生活,自然風光等,其內容與深刻的內心感受及哲學思考有聯系。這里突出人們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第三樂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調,常以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為基礎,採用復三部曲式、變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

在古典交響曲的這一樂章中,往往描寫,人們閑暇、休息、娛樂和嬉戲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潑幽默的情緒。

第四樂章:非常快速,主凋多採用迴旋曲式、迴旋奏鳴曲式或奏鳴曲式的結構,它常常表現出生括的光輝和樂觀情緒,也往往表現出生活、風俗和斗爭的勝利,節日狂歡場面等。它是全曲的結局,具有肯定的性質。

因此,交響曲是音樂作品中思想內容最深刻、結構最完美、寫作技術最全面而艱深的大型器樂體裁,它以表現社會重大事件、歷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變萬化、富於哲理的思維以及人們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等為見長;它總帶是有一定程度的戲劇性。

交響曲雖在十六、十七世紀已形成了規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紀維也納古典樂派為交響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而使歐洲的器樂創作發展到了一個重要階段,成了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前驅。

海頓確立了四個樂章的交響曲的規范形式,採用了編制理想的樂隊組合方式,展示了多樣的主題發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著民間的氣息。他一生寫了一百零四部交響曲,被譽為「交響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響曲,清麗流暢、結構工整,吸收了德奧歌劇的創作經驗和民間素材,採用帶有復調因素的主調風格和旋律化的展開手法,豐富了交響曲的表現力。他一生共創作交響曲四十九部,由於他創作的早熟,人們稱他為「天才中的天才」。

海頓、莫扎特的交響曲,被人們視為交響音樂創作中的「珍品」。

貝多芬在他的交響曲中浸滲了法國大革命先進思想和戰斗熱情。他用廣闊發展的動機,自己以富於動力性的和聲,擴大了展開部的內容,給結束部以充分抒發的餘地,使奏鳴曲式成為戲劇性的形式。他用詼諧(諧謔)曲代替了小步舞曲樂章,使終曲樂章成為全曲肯定性的結局,甚至在末樂章引入了合唱,這使他成為浪漫樂派的開路人。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技巧上,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響曲被視為交響音樂創中的「極品」。

自十九世紀開始,經浪漫樂派、民族樂派、後期浪漫樂派大師之手,交響曲又有了新的發展。

B. 有什麼好聽的吟唱無詞歌

好聽的吟唱無詞歌
《Molde Canticle》

Molde Canticle(莫爾德頌歌)由挪威女歌手Sissel演唱
整首歌沒有一句歌詞 空靈遠曠的無詞吟唱
如空谷之風般輕柔不羈的聲線令人充滿幻想
淡淡浮雲淡淡傷 似乎有訴不完的情懷
讓人流連忘返 久久沉浸
.............................................................................
《假如愛有天意》
大提琴、鋼琴唯美傷感緩緩的演奏
再配上柔柔凄婉女孩低聲吟唱
聽起來讓人情不能自已的落淚
此曲對應的傷感歌曲是《灰色空間》

.............................................................................
《天空之城吟唱版》
宮崎駿的經典動畫代表作《天空之城》相信大家都看過了
動畫中的八音盒插曲《與你共乘》想必也耳熟能詳了
而小娟用吟唱的方式重新詮釋了這首經典配樂
歌曲中間凄涼的笛聲讓人聽的心都碎了
有網友根據這首曲子創作了傷感說唱歌曲《遺忘》
.............................................................................
《再見警察》
這首大家應該很熟悉了
出自電影《無間道1》中的插曲
鋼琴的伴奏下,有女聲在傷感低吟,很傷人

C. 沒有歌詞的天籟之音

天籟之音,法國童聲對唱 男女生對唱,沒有一句歌詞,但是如同天籟。
Clemence & Jean-Baptiste Maunier 雙童聲協奏曲《Concerto pour deux voix》,是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背景音樂,原曲是由音樂家Saint-Preux所作,如今這首單曲改編成為耳目一新的二重唱!
我覺得不錯 http://you.video.sina.com.cn/b/1342967-1410747132.html

D. 無言己代替這首歌各是什麼歌

歌曲《無可代替》,是由冰狼作詞,李英倫演唱的歌曲,是微電影《愛·無可代替》主題曲。

E. 童聲法國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小男主角和小女主角唱的無詞合唱歌曲中小女主角是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NzQ4MTky.html
是這首?

小女主角叫做Clémence Saint-Preux, 那首歌是Concerto Pour Deux Voix (雙童聲協奏曲 ),並不是電影《放牛班春天》的插曲,只不過那個小男孩JB Maunier(Jean-Baptiste Maunier)是那部電影的主演。
Clémence Saint-Preux就是這個曲子的作曲家的女兒。

法國當代作曲家 Saint-Preux 在1969年寫下了一首著名的Concerto pour une Voix (即雙童聲協奏曲),當時是專為號稱擁有天使歌聲的法國吟唱歌手Danielle Licari 所作。這首無詞歌也成為Danielle Licari的招牌曲目。

更多內容參見網路頁。

F. 有誰知道電影《青春期》1,2兩部中所有的插曲和主題曲

《青春期1》的插曲和主題曲如下:

1、你知道我對你的好

歌手:謝容兒

它是歌手謝容兒的《你是貓兒我是魚》專輯裡面的一首歌

2、年華

歌手:謝容兒

《年華》是謝容兒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楊塵作詞,高松作曲,收錄在《你不配》專輯中,是2011年微電影《青春期》片尾曲。

3、Floorfiller

歌手:A*Teens

FloorFiller是A-Teens第四張專輯《New Arrival》首個單曲,本單曲還出現在上一張美國專享專輯《Pop 'til You Drop!》中, 並在美國作為該專輯的第二個單曲發行。

這個funky舞曲在2002年7月在北美發布,於2002年8月在南美發布。在墨西哥Floorfiller達到了榜單第六位。

《青春期2》的插曲和主題曲如下:

插曲

1、我的愛還在

歌手:謝容兒

《我的愛還在》是由謝容兒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謝容兒》的專輯中。

2、偶像派

歌手:謝容兒

由管曉傑導演的《青春失樂園》(又名《青春期2》)中的插曲,由張鎧麟作詞、作曲,編曲白雙、混音王哲。原唱是謝容兒,影片中由趙奕歡、莫熙兒、田曉天、王紫潼、宋丹(Smile Queen)組合演唱。

3、其實我很在乎你

歌手:謝容兒

《其實我很在乎你》謝容兒演唱歌曲,牛朝陽作詞、作曲,是電視劇《其實我很在乎你》主題曲。原唱王袁 ,發表於2004年7月7日《我不做人造美女》也是2005年內地電視劇《281封信》插曲。

4、你的愛 太囂張

歌手:謝容兒

《你的愛太囂張》是謝容兒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double face》中。

5、刺蝟效應

歌手:莫馨兒

《刺蝟效應》是莫馨兒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江林峰作詞,林俊傑作曲。

(6)無詞歌微電影擴展閱讀

《青春期》由光影華視、友緣影業、芭樂聯合出品的勵志影片,由管曉傑執導,趙奕歡、王一、古箏、王夢婷等人主演。

講述了一位正值青春期的90後問題少女程小雨,由於父母離異造成的價值觀錯誤,而生性膽怯的王小菲被程小雨深深吸引,從而追求小雨,在過程中為了保護小雨同時讓小雨找回自我,改變錯誤的價值觀做出了大膽勇敢的行為,直至用鮮血和意志喚醒了小雨,用身殘的代價驗證了90後青春的價值。

微電影《青春期2》再次由管曉傑導演,主演依然是趙奕歡、王一,《青春期2》將是兩部結局不同的電影。分為《青春失樂園》喜劇版、《青春期2》殘酷版。《青春期》里的刪除片段將會在第《青春期2》里呈現,給這個故事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電影中,將更加殘酷的看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運,也將看到更多令人無法喘息和發指的情節和更加冷漠的社會現實,同時尺度上也將不再避諱,將《青春期》完整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期2

G. 無詞歌的門德爾松的無詞歌

浪漫派的時代,鋼琴音樂的潮流是從傳統的四樂章奏鳴曲,轉向隨意的、可長可短無拘無束的獨立曲式,包括各種舞曲、組曲、夜曲、即興曲、變奏曲、敘事曲、諧謔曲以及標題詩化的鋼琴曲,就像我們在舒曼、肖邦、勃拉姆斯乃至李斯特的作品年表上看到的那樣。雖然這批浪漫派精英也多少都寫過幾首傳統的奏鳴曲,但他們的鋼琴音樂的主體部分或者說精華部分,顯然不是建立在傳統奏鳴曲之上的。僅是這一點就跟貝多芬和舒伯特有所差異了。通常這也被認為是古典派和浪漫派的一道分水嶺。而這道分水嶺,最初就是出現在門德爾松的鍵盤上。他的鋼琴作品不很多,《無詞歌》要算代表作了。
陸續寫了15年的《無詞歌》,分為八卷出版,每卷各是六首,加起來總共48首。都不長,但每一首都有歌唱性旋律及其伴奏,都是完整的歌曲形式,名副其實的「無詞歌」,精緻、雋永、嫵媚可人且富創意。 這一體裁為F.門德爾松首創,他作有鋼琴獨奏的《無詞歌》8集,每集 6首:
第一集,Opus19:
1,甜蜜的回憶
2,優雅感傷的a小調
3,A大調獵歌
4,A大調,無標題
5,升f小調,無標題
6,g小調,威尼斯船歌No。1
第二集,Opus30:
1,降E大調,無標題
2,降D大調,無標題
3,e小調,無標題
4,b小調,無標題
5,D大調,無標題
6,升f小調,威尼斯船歌No。2
第三集,Opus38:
1,F大調,無標題
2,c小調,失去幸福
3,E大調,無標題
4,A大調,無標題
5,a小調,無標題
6,二重唱
第四集,Opus53:
1,降A大調,海濱
2,降E大調,羊毛似的雲霞
3,g小調,騷動
4,哀愁地
5,a小調,民歌
6,A大調,飛翔
第五集,Opus62:
1,G大調,五月的微風
2,降B大調,無標題
3,e小調,葬禮進行曲
4,G大調,無標題
5,a小調,威尼斯船歌No。3
6,A大調,春之歌
第六集,Opus67:
1,降E大調,無標題
2,升f小調,失去的幻想
3,降B大調,寧靜的快板
4,C大調,紡紗歌
5,b小調,牧人的怨訴
6,E大調,搖籃曲
第七集,Opus85:
1,F大調,田園風格
2,a小調,無標題
3,降E大調,急板,無標題
4,D大調,無標題
5,A大調,無標題
6,降B大調,無標題
第八集,Opus102:
1,e小調,無標題
2,D大調,田園風味
3,C大調,騎馬
4,g小調,無標題
5,A大調,快樂的農夫
6,C大調,四部合唱似的催眠曲
П.И.柴科夫斯基、C.聖-桑斯、G.福雷等也都寫過這一體裁的作品。 由樂視網出品的微電影《無詞歌》將在12月21日正式登陸樂視網及樂視TV雲視頻超清機,這部講述愛和勇氣的微電影由信樂團新主唱文傑親自挑梁擔任男主角,人氣美女王若伊也在其中首次出演性格搖滾女,為該片增色不少。
《無詞歌》的原型來自某相親節目中曾打動了千千萬萬觀眾和網友的美麗啞女與執著求愛男的故事,劇本成型之後,信樂團和新主唱文傑便被其中的真愛無界所打動,應允出演。除了主唱文傑飾演男一號鼓手陳飛之外,信樂團隊長邁克在片中飾演相親節目主持人,樂團里的曉華和湯米也均有友情出演。陳飛愛上相親節目中的玉函,忽略了身邊始終愛著自己的莫祺,當陳飛鼓足勇氣向玉函表白後,莫祺也隨之陷入了愛的謎局中……文傑、丁點和王若伊在劇中的三角迷情也會隨著真愛的力量走向光明之地。據該片總製片人朱先慶介紹,《無詞歌》實際上是一首聽不見歌詞的歌,是人們對待愛情的內心獨白,也是人們常常會忽略的歌聲。 《無詞歌》拉響網路表白戰 樂視網為愛百萬買單《無詞歌》是樂視網推出的「2012,把你的愛說出來」四部系列微電影中第三部重頭之作,也為樂視網助力網路表白戰的響哨之作。在樂視網12月推出的四部表白系列微電影中,任何登陸新浪微博的網友,以「#2012說出你的愛#+@表白對象 +你的表白」這樣的格式表達自己心中所想,無論任何夢想,只要人氣位居前五,樂視網將為之全程買單。 據悉,信樂團在《無詞歌》中除了表演的部分,還將在其中演繹兩首新歌,《回不去了》和《思念的極限》,這也是文傑加盟後的信樂團首次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新歌的演繹。

H. 日本電影《追捕》的主題歌叫什麼名字

就叫《啦呀啦》吧,或者乾脆就叫《無詞歌》。

I. 什麼的吟唱

問題一:什麼地吟唱 深情地吟唱、輕輕的吟唱 、緩緩的吟唱・・・・・・

問題二:lol吟唱是什麼意思 有的英雄在你按了技能後會有讀條
讀條結束後技能才會釋放的
這個過程就叫吟唱...
有的英雄在吟唱技能時是會被其他英雄控制技能打斷的

問題三:吟唱是什麼意思 吟唱 [yín chàng]
吟唱,漢語詞語,意思是吟詠歌唱。出自《和黨承旨詩》之二:「白頭兩遺編,吟唱心自足。誰為起九原,寒泉薦芳菊。」

問題四:什麼叫技能吟唱? 就是指幻想里的人物發技能的時候的那一段時間

問題五:放心吟唱這句歌詞的歌是啥歌 歌曲:放心去愛演唱:朱小磊詞曲:朱小磊編曲:張欣宇歌詞:當陽光灑下 它溫暖了心臟你的擁抱 滾燙 渾身暖洋洋就一起奔向 未知的前方你的目光 輕易讓我不緊張啦啦啦啦 一起去遠方啦啦啦啦 有你是天堂放心去愛 用心吟唱放心的心動 在心上你去過的角落都綻放放心去愛 用心吟唱放心的心動 不一樣每個瞬間依偎在你肩膀啦啦啦啦 一起去飛翔啦啦啦啦 不管你在哪每當我分享 你專注的模樣總是害怕 錯過與我的時光不要慌張 你總對我講於是嘴角 總忍不住的上揚放心去愛 用心吟唱放心的心動 在心上你去過的角落都綻放放心去愛 用心吟唱放心的心動 不一樣每個瞬間依偎在你肩膀啦啦啦啦 一起去遠方啦啦啦啦 有你是天堂啦啦啦啦 一起去飛翔啦啦啦啦 不管你在哪

問題六:什麼是哼唱,怎麼哼唱? 哼唱又稱閉口音,俗稱哼鳴。在藝術歌唱中,無論是獨唱、重唱或合唱,都有可能使用。哼唱時,眉間有振動感,容易得到聲音的共鳴。在歌唱訓練中,很多聲樂教師讓學生通過哼唱來尋找呼吸支持、發音位置等歌唱發聲的基本感覺,並用這種感覺帶出各個母音(如m―ma,m--mo,m―mi)。閉口哼唱,如m,另一種為開口哼唱,如ng。有的訓練哼唱也和一般歌唱一樣要求深呼吸、打開喉嚨和高位置等。哼唱在中聲區較易,在高聲區則較難,因為這更需要呼吸支持和排除喉部等處對發聲的干擾。正確的哼唱有助於嗓音訓練,能減輕嗓音的疲勞。

問題七:哼唱是什麼意思,怎麼哼 30分 閉口哼鳴,簡單的說既是閉著嘴唇發出m的聲音。閉口哼鳴時,下巴、喉腔、口腔肌肉不可僵硬,舌頭放平,輕抵著下齒,軟齶隨著正確的吸氣動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輕輕閉合,牙關放鬆緊,整個口腔像含著一口水一樣,保持放鬆自然的狀態。
發聲時可感覺到鼻樑上部有明顯的振動,胸腔處有微微的共鳴感。閉口哼鳴是開口歌唱的感覺基礎,蘭培爾提常說:「如果你不能先閉著口唱好,你就不能把張口唱好。」
哼鳴能有效地調節緊張的腔體,不論是口腔、鼻腔或是胸腔。做閉口哼鳴訓練時應注意兩肩放鬆,哼唱時身體一定要保持吸氣時的姿勢。
練習時採用由高到下行音階來練習效果較為理想。在進行練習的時候注意聲音保持統一,到高聲區時真假聲的互換是重點。
優酷上有視頻教程,關鍵字:哼鳴

問題八:吟唱什麼意思 指有感情的唱 但是是高音調但是聲音又是很輕聲的

問題九:有什麼好聽的吟唱無詞歌? Trinity Titoli、聽下吧。。。再建議你看下《嘻哈三部曲婚紗照》很不錯。嚴正雨的微電影都不錯。。opera,林志炫的,也不錯。當然假如愛有天意也很好,就是灰色空間嚀唱版的。。是我琺做多情種八音盒版。

問題十:什麼的吟唱填空 深情的,柔和的,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7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6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8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4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3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