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對中國的偏見的微電影
Ⅰ 《葉問4》影評
《葉問4》是《葉問》系列裡面最特殊的一部,既不如前幾部那樣生動,人物刻畫也沒前幾部那麼多,故事情節曲折起伏也不明顯。但我覺得,它同樣是《葉問》系列很有意義的一部。因為它從主題上反映了中華武學從中國走向國外,其中,有李小龍為代表的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的人,也有萬師傅萬宗華為首的保守派。
萬師傅思維局限,狹隘,但這也是外國人長期欺壓華人導致的,白人高傲,自大,自負,表現在《葉問4》中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種族歧視,根哥上司的那個朋友,覺得不認識的中國人有可能是偷渡過來的罪犯,這是對中國人的歧視。美國是世界上最優越的國家,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民族優越感害了美國白人,使他們不能像中國那樣對別的國家,民族的文化兼收並蓄。
巴頓格迪斯軍士官說:「不要把你們的劣質文化介入到海軍陸戰隊中。」說其它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劣質文化,這和希特勒當年歧視猶太人,說他們日耳曼民族是全世界最優質的種族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種歧視,偏見不僅在美國白人的成年人中顯而易見,在美國白人的未成年人中也存在著,萬若男的同學貝奇,就是那個競選啦啦舞隊長失敗的那個女孩,因為嫉妒,歧視和偏見找他的男朋友和幾個白人校園流氓欺負萬若男,打她,扇她耳光,還減她頭發,這也怪萬若男學太極不認真,不用心,不然應付那幾個流氓,混混和那個囂張跋扈的女孩應該不成問題。好在葉問葉師傅及時趕到,打跑了那群校園霸凌的學生,並送萬若男回家。
但萬師傅不但不領情,反而以為葉問是要通過萬若男要葉正的推薦信,萬師傅跟葉問交手了,因為地震沒打完,但詠春和太極的對戰著實精彩。地震中萬宗華問萬若男有事沒有,體現了萬宗華父愛的一面,但萬宗華問萬若男打架沒有,一味責怪萬若男,萬若男第二次說沒有,就打了萬若男一耳光,這嚴厲過了頭,這種嚴苛的父愛,不分青紅皂白的責怪,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會使孩子的心靈,思維扭曲和畸形發展,而且孩子可能會學父親,對下一代這樣,甚至變本加厲,更厲害,這樣代代延續下去,傷害和影響只會更加深遠。
片中葉問和葉正父子親情的描寫少了,葉問去美國是因為葉正在學校被同學搶漫畫,和同學打架,並被學校開除的事,不是專門去看李小龍參加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比利帶著李小龍寫的書去香港找葉問,也是想葉問去觀看比賽。葉問說:「Billy,tell Bruce,Maybe I have no time.」
葉問到了中華總會跟萬師傅比拼力道那一個場面很好,桌子碎了,萬師傅略輸一籌。中華總會有一個規矩,不教洋人武術,這個不僅僅是萬師傅,中華總會的其他師傅都對教洋人武術抱有偏見,從而遷怒李小龍,其實Bruce Lee教洋人武術,也是想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從李小龍和那個藍衣空手道的較量來看,空手道用來打李小龍並不厲害,李小龍在詠春寸拳的基礎上開創了截拳道,最後藍衣的兩節棍也被李小龍搶了過來,並使的更好,最後藍衣被打成豬頭,還豎起大拇指誇贊李小龍,說明美國白人只服厲害的,你強,他們才服你,不過那個藍衣一出場赤腳踢碎電燈還是有點厲害的。
空手道那幫人和李小龍以及李小龍徒弟的沖突在上個世紀那個時期應該是很常見的,當那幫空手道的人來找碴的時候,李小龍說:「這樣的事,每個月都會發生那麼幾次。」可見這種事是司空見慣的,那個說李小龍使的都是bullshit的那個人,也說明了當時美國白人對於中國功夫的不理解和學空手道的人對於中華武學的偏見。
士官赫文作為美籍華裔的美國人,想把詠春推廣到軍營里,這個想法遭到了巴頓士官長的反對,赫文他還把木人樁帶到海軍陸戰隊軍營中,但被巴頓士官長燒掉了,赫文不該跟空手道教練哥連費特打的,因為打不過,這也怪巴頓士官長說赫文打贏哥連教練,他可以考慮讓赫文把木人樁留在軍營里,從巴頓士官長的言辭中可以看出,他不了解中國功夫,不了解詠春,他還問赫文:「你看這里像博物館嗎?是用來收藏中國古董的嗎?」海軍陸戰隊營地里那麼多訓練器材,確實像博物館。士官赫文才練了幾個月的詠春,打不贏哥連教練也正常,可巴頓格迪斯羞辱他,還讓他們營地中的中國人一起受罰,這就是巴頓士官長的不對了,從赫文說巴頓士官長對中國功夫一無所知,巴頓士官長馬上就喊:「zero.」叫他營地里的所有海軍陸戰隊隊員集合,彰顯了他的霸道,不容他人。
士官赫文還算比較聰明,知道把李小龍的錄像給海軍陸戰隊營地的指揮官看,營地的指揮官對中國功夫頗為感興趣,批准赫文去把唐人街的中秋晚會的武術表演拍下來,這比巴頓士官長的偏見與憎恨好的多。
而巴頓士官長得知這件事後說赫文是卑鄙小人,可見他的狹隘和不講道理。他還叫哥連費特去唐人街鬧事,哥連費特對中國武術也沒有正確的認識,說唐人街的那些師傅們是功夫騙子,還要讓他們吃苦頭。
最後,哥連費特大鬧唐人街,肋骨被打斷。用一句話點評:不挑事就不會發生悲催的事,這個用來形容哥連教練再適合不過了。
極天空手道黑帶四段,哥連費特的段位並不低,能一手劈開三塊石板,這也使唐人街的某些師傅震撼到了,對此我不禁要問:「難道中華武學就做不到這些嗎?」中華武學應該更強才對。
然後七星螳螂很快被打敗,蔣師傅的形意拳倒是可以和哥連打一陣,從這里可以看出唐人街師傅的抗擊打能力不強,體質沒有美國人好,本來螳螂拳應該是羅師傅打的,羅師傅本來學的就是螳螂拳,在第二部中,他與葉問在白色的圓桌上打過,用的就是螳螂拳,第三部他也有參演,但是羅師傅完全就是搞笑擔當,可能第四部裡面他也是充當搞笑的角色,不需要真打,所以被哥連一拳打出場外,還說檯子太小了。
最後還是葉問出手才使哥連落敗,當葉問用標指抵著哥連的脖子的時候,哥連就不應該再打了,不然也不會傷那麼重,被打斷肋骨。
從貝奇在家裡哭訴,她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就責怪她的中國同學,還喊在外面公乾的貝奇的爸爸回來,就可以看出她媽媽也是個不講道理的人,貝奇她爸爸回來之後,看到貝奇臉上的傷問是誰乾的,也說明他沒有意識過可能會是他女兒的錯,當貝奇說了是中華總會會長的女兒的時候,在移民局工作的貝奇的爸爸馬上去找唐人街中華總會的麻煩,可以看出貝奇一家都對華人有偏見,貝奇她媽媽還說:「把這些中國蠻夷趕出美國。」這種骨子裡的恨,骨子裡的偏見,造成了畸形的想法。
移民局去中華總會抓人的時候,比利幫了大忙,中華總會的師傅們及時轉移到了李小龍練拳的地方,讓移民局的人撲了個空。巴頓士官長去中華總會鬧事的時候,中華總會的師傅們加起來都打不過他,可見巴頓的強悍!但中華總會的師傅們有些人也是有傷在身。
從巴頓士官長來移民局要人,貝奇她爸爸就給了可以看出,一.貝奇她爸爸有點怕,因為巴頓士官長對他說的有一句話是:否則我對你不客氣。二.貝奇她爸爸置執法的正義與威嚴而不顧,這也是巴頓士官長威脅的。三.貝奇她爸爸不但怕巴頓士官長本身,還怕巴頓士官長這個海軍陸戰隊的身份,可見美軍在美國白人的地位並不低。從這里可以看出美國執法單位的腐敗無能。
巴頓士官長到移民局找萬宗華的時候,正好萬若男也在那裡,從萬若男向貝奇她爸爸下跪,求他放過她爸爸,可以看出萬若男還是很愛她爸爸的,雖然她爸爸天天叫她練太極,令她不滿意和反感,但她下跪就不好了,萬宗華也叫她別跪,別跪外國人,別跪洋人。後來萬宗華發現萬若男說的是對的,對待這些外國人,就不應該忍,只有你強了,厲害了,他們才會服你。萬宗華答應跟巴頓士官長打,在對決的時候跟赫文說:「有必要,再讓著他就不是中國人。」可見萬宗華的骨氣和民族氣節。
萬宗華和巴頓士官長這一戰打出了一代宗師的風范,氣度,雖然最後輸了。萬師傅腿功不如巴頓,前期萬師傅的太極推手還是打到了巴頓士官長幾下子的,打得巴頓士官長摔倒在地,萬師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入下風的呢?當巴頓士官長摔倒在地的時候,萬師傅去進攻,萬師傅不應該去進攻的,應該防守,等巴頓士官長進攻再打,萬師傅進攻被巴頓士官長踢中,這是一個轉折,萬師傅從這里開始才漸漸處於下風,萬師傅最後潰敗也是被巴頓士官長踢的,巴頓士官長踢萬師傅踢得很兇很重,萬師傅才開始潰敗,最後被巴頓士官長踢的腿部骨折,還被巴頓士官長羞辱,可見美國白人當時的本性和對中華民族的歧視。
開打之前,巴頓士官長說他找來了中國功夫的代表,這個是不準確的,也說明巴頓士官長知道的信息並不多,信息缺乏,也說明他對中國武術,中華武學了解得太少,以致於最後被葉問打得慘敗。
瞧不起中國武術的人卻被中國武術打敗,這是一種諷刺。聽了中華總會的師傅們對美國白人的所作所為之後,從中可以發現美國白人過河拆橋。從萬師傅跟葉問打之前,萬師傅說:「那些老外無時無刻不想攆我們走,甚至於想把整個唐人街都攆走。葉師傅,你明白嗎?」這跟趕盡殺絕有什麼區別呢?中華兒女好不容易飄洋過海到美國安家,生根,美國人卻要趕他們走,這是美利堅該做的事情嗎?這是世界上自稱最美好的國家該做的事情嗎?
萬師傅被打成重傷之後,葉問叫赫文帶他去軍營找巴頓士官長。臨出發之前,萬若男勸葉問不要去,她說:「我不想葉叔叔你也這樣!」葉問說:「葉叔叔是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就要站出來,所以這件事葉叔叔是很想去做的,就像你喜歡跳舞一樣。」這是一種愛好,純天然的,一種情懷,也包含了一種浪漫,激情,熱血在裡面,《葉問4》中的升華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赫文帶葉問去了軍營,赫文說的對,這里所有的人都是文化,是由每個文化組成的,不能區分對待,文化是不分高低貴賤的。赫文說的沒錯,巴頓士官長的確是個種族歧視的混蛋!當葉問把他打敗之後,他被人抬著送去醫務室。
葉問和巴頓士官長這一戰,可以說是整個《葉問系列》里最獨特的,因為這一戰貼近搏擊,格鬥。「不設規則,直到你倒下為止。」葉問在這一戰中用了鎖頸,踢胯,插喉,標指用的是爐火純青,打敗了巴頓士官長。先是把巴頓士官長的手臂打骨折,然後用標指插喉。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士官,確實要用這種方法打敗他。
巴頓的腿功還是厲害,前期把葉問壓制,使葉問處於下風,還把葉問打倒,抱起來往地上摔。當葉問贏了之後,葉問贏得了海軍陸戰隊營地里所有人的掌聲,不僅是他打贏了巴頓士官長,還因為他代表了一個民族的不屈,文化,精神。
《葉問》系列不得不提到的一個人是肥波,波sir,貫穿《葉問》二,三,四部,波sir從洋人手底下當差,到洪師傅被英國拳王「龍卷風」打而慘死,他的民族氣節被激發了出來,波sir也是愛國的,在那個時候的香港,中國人被外國人壓迫,波sir站了出來,這是波sir對報社根哥說的原話:「詠春高手無懼西洋拳,毅然接受華洋拳賽,這樣寫好嗎?怎麼不敢寫西洋狗必遭慘敗啊?以鮮血捍衛報導,憑良心揭露真相。你有良心而已,你有真相嗎?我有!你膽大,視死如歸,我給你真相,你寫死他!這個鬼頭呢,最恨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我來爆料,你如實報,我保他完蛋!」這是波sir民族氣節的一面,波sir在《葉問3》中也是盡己所能幫助葉問和需要幫助的人。
我相信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波sir這樣的人存在,當他們人性中的良知覺醒的時候,會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葉問4》中,親情戲不足,應該多些葉問和葉正的父子親情,萬若男和萬宗華的父女親情,如果我是導演的話,一定會把這部分拍進去,加以潤色。從萬若男送給葉正的那袋東西,零食中,我想,如果我是導演的話,我會這樣拍,葉正到美國去讀書,和萬若男成為情侶,一起把詠春和太極發揚光大,把中華武學發揚光大。《葉問4》裡面缺少愛情,既然張永成不在了的話,不妨葉問的兒子來一段愛情。演葉正的演員不夠帥,也不夠好看,如果能找更帥,更好看,更成熟的演員來,那樣更好。如果《葉問4》再多40多分鍾,把親情戲再多拍一些,再加入愛情戲,對整部片子加以潤色,《葉問4》一定會更好!
從《葉問1》到《葉問4》,中國人受欺壓的狀況一直沒有變,《葉問1》中受日本人欺壓,《葉問2》,《葉問3》中受英國人欺壓,《葉問4》中受美國白人欺壓。中國人如果都能學武學,強身健體,抵禦外侮,防禦自身,以武興國,以武興邦,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像葉問那樣的英雄,那中國人也不會受欺壓了,華人也不會受欺壓了。
有傲慢,偏見的人,應該改掉傲慢,偏見,這樣全人類才會更好的發展,世界也會變得更好。
葉問作為《葉問》系列的靈魂人物,貫穿全作,《葉問1》打日本將軍三蒲,《葉問2》打英國拳王「龍卷風」,《葉問3》詠春內戰張天志,《葉問4》打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士官巴頓格迪斯,無一不打出民族氣節的中華精神,讓我想到了陳真,霍元甲,黃飛鴻等民族英雄,他們都是民族的脊樑。《葉問2》中洪震南洪師傅說:「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華武術就不行!」這也是一種民族氣節,我終於明白洪師傅為什麼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意中止比賽,洪師傅對葉問說:「別讓洋人看不起我們!」葉問最終用洪拳摻在詠春中打敗了「龍卷風」,葉問比賽勝利後說的話,我記得很清楚,他說:「人從本質上來說是平等的,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如果人人都能明白這一點,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正如歌詞中唱的:「你說讓誓言純凈如琉璃,為愛不染塵的勇氣。」正是因為葉問不染塵的勇氣,武德,才能取得那些成就,為人們所敬仰。萬師傅後面願意為葉問寫推薦信,也是因為葉問對他說:「我送你女兒回來,是為了保護她,不是來拿信。」和另外一句:「我們是不是應該用中國武術來改變外國人對我們華人的偏見呢?」正是因為葉問不染塵的勇氣,使得萬師傅從心裡開始敬佩他。從《葉問1》到《葉問4》中,葉師傅的拳都帶著勇氣,希望,愛與責任,為了中國人能夠站起來,面對壓迫者不屈,堅韌不拔,最後戰勝壓迫者,塑造傳奇。葉問經歷的那些磨難也是他從葉家少爺成長為一代宗師的必由之路。
《葉問4》是近年來難得的好功夫片,雖然風格與前三部有所不同,但《葉問4》的主要地點是在美國,就應該是這種風格,至於打戲偏搏擊,格鬥,也是因為在美國,用這種風格反而更好,也是這樣,讓我們看到了《葉問》系列中,不一樣的《葉問4》,要是《葉問4》中,李小龍的戲份再多一點,李小龍的打戲更多一點,和葉問的師徒之情再多一點,那就更好了!
中華武學淵遠流長,百世流芳,無論是近代的武聖孫祿堂前輩,還是古代的那些大俠,武人,他們都為武學和武學的流傳做出了貢獻,以武載道,以武揚道,以武揚善,以武救人,以武扶危,以武濟困,讓中華武學發揚光大!葉問宗師和李小龍宗師也讓詠春和中國武術,中國功夫流傳到海外和國外,這是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近年來,學武學的人越來越少,武學漸漸式微,這讓人很擔心!
現在大家應該想辦法重振武學,讓中華武學變得更繁榮,更昌盛。多拍一些武學電影,多寫一些武學書籍,多傳揚一些武學文化,多說一些武學思想,多教一些人,多辦一些武學比賽!振興武學,振興中華!這是大家要做的事!而《葉問4》就屬於這樣的好電影,讓人們重新喚起對武學的認知,煥發出想了解武學,認識武學的勃勃生機,還有喚起民族氣節,民族精神,中華武學文化和思想。以後應該多拍一些這樣的電影,讓武學,民族精神,民族氣節後繼有人!為昔日武者繼絕學,為後世傳人揚武道!
李宇春唱的這首《詠春》很好聽,大家可以聽一聽。
(電影《葉問4》片尾曲和主題曲,也是前三部和外傳的片頭曲,主題曲。)
《詠春》
演唱:李宇春
作詞:方文山
原曲作曲:川井憲次
改編作曲:陳沁揚
編曲:陳沁揚
紅塵等 相遇
等來愛恨 在對戲
誰在誰的 回憶里
江湖迎 風雨
我朝恩怨 走過去
你卻不在 結局裡
斷垣殘壁 枯井 詠春 如影 隨行
風聲蕭蕭 繼續 魚雁 往返 消息
你說 讓誓言純凈 如琉璃
為愛 不染塵的勇氣
將你 寫入這章回 小說里
永不老去 的愛你
初秋尋 牧笛
尋來愁緒 添幾筆
笛聲輕落 在夢里
明月映 河堤
粼粼波光 幾華里
你的嘆息 落哪裡
絲竹之音 聆聽 遠方 誰在 彈琴
夜半幾許 孤寂 只為 等你 一句
你說 讓誓言純凈 如琉璃
為愛 不染塵的勇氣
將你 寫入這章回 小說里
永不老去 的愛你
你說 讓誓言純凈 如琉璃
此生 不該與緣分為敵
如你 默許這短暫 的別離
只要最終 是美麗
而我 是他們口中 的傳奇
不敗立於 這天地
OP:JVR MUSIC INT'L LTD.
SP:美希亞音樂版權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製作:鄭楠@SBMS Beijing
原曲作曲:川井憲次
改編作曲:陳沁揚
編曲:陳沁揚
錄音:李楊@55TEC
古箏監制:陳沁揚(Jeff Chan)
古箏:丁雪兒
古箏錄音工程師:孟玲毅/北京蜜Studio
管弦樂團: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和音:張戀歌
人聲編輯:汝文博@SBMS Beijing
混音工程師:趙靖@SBMS Beijing
母帶工程師:趙靖@SBMS Beijing
音樂營銷:完美青春OST
還有吳樾的這首《名揚》。
《名揚》
演唱:吳樾
詞:Cheryl/吳樾
曲:李咸樂
製作人:陳沁揚
編曲:陳沁揚/劉也
吉他:高飛
貝斯:韓陽
鼓:CHRIS TRZCINSKI
古箏:丁雪兒
和聲/和聲編寫:陳沁揚
鼓/貝斯/吉他錄音工程師:胡國航/北京「蜜」錄音室
混音工程師:顧瀟予
母帶工程師:顧瀟予
乾坤浩氣在心中
人人都是真英雄
日月輪轉任我用
千斤也能動從容
三分俠氣留我胸
七分柔情少年夢
手揮琵琶倒卷肱
要跟命運分伯仲
大道滄桑 我輩英勇
萬夫難抵 一袖清風
行雲流水 變化無窮
你來我往 風起雲涌
推手一來 排山倒海
風是氣脈 心在天外
冥冥之中 誰來主宰
世間萬物 聽我來安排
眼睛睜開 迫不及待
手寫精彩 證明存在
在你的眼中 我彷彿看到了未來
乾坤浩氣在心中
人人都是真英雄
日月輪轉任我用
千斤也能動從容
三分俠氣留我胸
七分柔情少年夢
手揮琵琶倒卷肱
要跟命運分伯仲
大道滄桑 我輩英勇
萬夫難抵 一袖清風
行雲流水 變化無窮
你來我往 風起雲涌
推手一來 排山倒海
風是氣脈 心在天外
冥冥之中 誰來主宰
世間萬物 聽我來安排
眼睛睜開 迫不及待
手寫精彩 證明存在
在你的眼中 我彷彿看到了未來
推手一來 排山倒海
風是氣脈 心在天外
冥冥之中 誰來主宰
世間萬物 聽我來安排
眼睛睜開 迫不及待
手寫精彩 證明存在
在你的眼中 我彷彿看到了未來
在你的眼中 我彷彿看到了未來
Ⅱ 為什麼歐美人說中國人野蠻、無恥、愛撒謊、很狡猾
這種偏見可以從1792年,瑪嘎爾尼覲見乾隆不歡而散後開始算起
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瑪嘎爾尼對中國當時的刑罰視為野蠻落後(因為不重視犯人人權)
以及之後百年外辱後,當時清朝歷任皇帝並不能理解西方對國際條約的重視程度
而常常有未履行條約甚至規避的行為(也就是未有契約精神)
當然西方國家也未必會認真遵守不利己的國際條約
但至少表面功夫還會做到位,或是鑽點漏洞之類的
中國當時顯然是比較粗暴的...
從那之後西方國家過去對於東方文明的憧憬與幻想徹底破滅
成了自我優越的本位主義視角來看其他文明
而十年浩劫後的傷口也被不斷放大檢視
當然,這種偏見到今天仍無法消除,也和許多國人在國外的低素質表現有關系
要扭轉這種刻板印象,還須全體國民重視道德素養才能體現...
Ⅲ 美國電影里的中國
章子怡MS出現比較多
然後我記得成龍在80天環游地球里扮路路通..雖然是英國的
美國華裔電影(包括華人創作、編導和演出等)的興起與美國華裔文學在美國掀起的浪潮密切相關。早在五十年代,黎錦揚榮獲Commonwealth Club獎的小說《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就先後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和電影公演,但《花鼓歌》卻將美籍華人遭受的種族歧視、華埠社區存在的男女比例極為不均衡的狀況、移民兩代人的沖突等問題,用喜劇的氣氛予以消解,唐人街被渲染成古怪奇特、異國情調式的場所,華人似乎是怯懦軟弱、沒有理性的異類,中國的風俗習慣、食品與葯物被故意描寫成與美國大相徑庭的"東方奇觀",這反而強化了美國大眾對中國人的定型化偏見。
然而1961年出版的路易斯?朱(Louis Chu)的小說《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 以同情的筆觸,從普遍洗衣工及餐館服務人員的角度展示了唐人街的日常生活與問題,它沒有忽視社區的虛弱,但也沒有掠過那裡所存在的內在勇氣,從而較為現實地展現了唐人街男性社會存在的性壓抑和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吃一碗茶》沒有像《花鼓歌》那樣風行一時,也沒有獲得經濟上的成功,因為真切描寫了華人在狹小的唐人街社會的情感與境遇,沒有屈從於異國情調式的、或怪誕邪惡的、或認同於美國社會的媚俗寫法。在六十年代,《吃一碗茶》因其真實性而被大眾遺忘,現在卻被批評家們重新憶起,著名華裔導演王穎還將其拍成同名電影於1989年公映,頗受好評。
更受關注的美國華裔電影包括根據譚恩美(Amy Tan)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喜福會》(Joy Luck Club),它透過兩代華人母女在美國的命運遭際,探討了美國社會極為普遍的母女沖突與和解的問題。根據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榮獲Tony獎的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M. Butterfly)探討了西方(男子)/東方(女子)之間存在的二元對立與文化誤識,並局部顛倒了普契尼《蝴蝶夫人》(日本女子向美國軍官殉情)的東方主義敘事。《蝴蝶君》取材於真實的故事,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中國京劇旦角演員,而此演員不僅是男性,而且是新中國政府的特工人員,最後白人外交官自殺身亡,藉此,黃哲倫戮穿了東方/西方認知模式里的西方文化霸權與殖民謊言。此外,華裔影星陳沖和尊龍等人也在美國影壇迅速掘起並站穩腳跟,而另一類重要的類型片-中國武俠電影,經過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人的發揚光大,已經影響了美國影壇正麵塑造具有陽剛之氣的東方英雄形象。
Ⅳ 《大魚海棠》在國外獲好評,你怎麼看
《大魚海棠》在國外的好評並非偶然。說實在話,大魚作為一個國漫,客觀評價的話,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相比較之下的成功作品。
我表哥在國外留學,前幾天發了一個朋友圈。他說他在美國電影院看了大魚海棠,哭了。想想此前我看這個電影時是去年的七月十四日,算是首映吧,相距半年多才剛剛在國外上映。驚訝於時間跨度巨大的同時,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哥會哭?我想不僅僅是感性的問題。
國人們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多數集中於一個詞——「情懷」。何為情懷?所謂的等了十二年,究竟有幾個人真的等了十二年?不說十二年,究竟多少人是跟風而評論?也許真的有期待吧。比如我,十二年前我才剛剛上學,什麼網路什麼國漫我都一無所知。但是在我2014年偶然看到一個介紹時,我就對其念念不忘了。雖然讓我等了兩個雙十一外加大半年,但是最終效果真的沒有那麼不堪。當然多多少少是有一點小失望,對於劇情都頗有微詞,可是完全可以算作國漫的優秀作品了。
我的表哥對動漫並不是很感興趣(在我印象中),和多數國人一樣,心裡對於國漫的評價多數停留在「小孩子家家」之類的方向。畢竟有色眼鏡帶久了就難以摘下來。但是外國人不一樣,一個個此前毫不知情卻偶然發現這部電影的國人們也不一樣,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 他們是最客觀也是最「純潔」的觀眾。
沒有偏見沒有水軍,在異國他鄉看到了一部滿滿中國風的國漫電影,對於遊子而言究竟有多麼寶貴?
另外,中外的文化差異,導致了中外眾多藝術作品中內涵與外在的差異。對於這個將《逍遙游》中晦澀論述里的奇怪論據——鯤,為主題的電影,外國人會不會有一種新鮮感?神秘的東方文學與 歷史 傳說,對於西方人而言當然十分有吸引力。
有人說這個動漫的畫風與宮崎駿老爺子很像。只能說各有千秋,實際上,畫風這種東西根本沒有什麼因為相似所以抄襲的規定。那麼說的話,這個世界上要有多少漫畫家會死在官司上啊。唯美的畫風和描繪鬼怪的百態並非日本人的專利,「先入為主」的思想應當清理一下了。這部動漫最值得稱道的即是畫風,它中國人記起了鄉愁,讓外國人嚮往了中華。況且3D動畫在歐美爛大街,外國人對於亞洲風格的2D起了興趣自然大有可能。細節處理也非常棒,單說這方面的話,在國漫里真的是非常非常優秀了。
最最值得詬病的,也是最容易挨噴的,當屬劇情了。一個小姑娘為了報恩卻差點毀了整個族人,最後備胎開掛把她送往了人間,萬年備胎,湫,雖然沒死,但是成了靈婆,連備胎都不是了。
這種劇情!很容易!被人罵的啊!!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里,少數人犧牲多數人真的是個應當口誅筆伐的事情啊!
但是老外不一定去品味內涵啊。眾多美國大片,特技炫酷,場面宏大,讓人看了熱血沸騰,青春的烈火像朝陽一樣噴薄欲出!
回過頭來看看劇情,打——回憶——打——回憶——現實——好人葯丸——打打打打——完了完了——開掛——壞人死了
要說這劇情,不都一樣屎嗎,可是多數人就是喜歡這種場面啊——看電影就是為了放鬆,為什麼還有搞得那麼內涵卻一點也不爽?
綜上,我認為大魚在國外的好評原因:1:有在外華人的祖國情節,而沒有所謂的「十二年情懷」。2:水軍勢力小,而且其中的中國特色對於外國人吸引力很強。3:畫風很好,對於普通人的審美觀點很契合。4:劇情的短處已經被覆蓋了,因為這部片子的中國風真的很爽。
首先,我超級喜歡這個電影,從第一次被它感動到一遍又一遍的看它,我已經看了不下20遍了,它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優秀的電影,很多細節都能很好的體現它。只是很多人都沒有發現這一點。
在椿被漁網困住時,鯤用刀給她割漁網,其實他也不小心割到了椿,到後來椿回到海底世界從水裡出來時,她是捂著受傷的手臂的。到後來畫面跳轉到整個圍樓時,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一個小小的身影從房頂下去,椿立刻海底世界時湫站在房頂等她,足足等了七天,直到椿回來了他才從屋頂下來。
再說湫吧,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覺得,其實湫就是神,在夏天飛雪的時候,他問椿:
椿說不相信。
椿說:
另外,這個電影里對湫身份的最直接的一段是湫醉酒那段:
也能說明湫的身份。
還有就是三手擺渡者的區別對待,對椿,他僅僅只是對椿招了招手,而對於湫,他則是脫了帽子對他行禮。
至於故事情節,很多人都覺得女主是個綠茶婊,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試問你在害死一個救你的人之後,有誰能夠理智的逃避自己良心的譴責。但女主得知能夠復活鯤時,她的選擇確實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選擇。因為當時靈婆和她說會有報應,可是又沒說清是什麼報應,所以她就認為報應僅僅是針對她一個人的,如果她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會連累所有人,她也許就不會再去復活鯤了。
劇中的靈婆,在我看來她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實際上她幫助椿就是為了能夠找到一個接班人,她從椿身上也沒有拿走一半的壽命,而是整個靈魂,椿的靈魂是一朵海棠花,而她拿走了一整朵,然後僅僅只是掰了一片花瓣喚醒了鯤,只是一朵花瓣並不會發生什麼,可是她卻和湫說椿的命已經和鯤連在一起,如果要把鯤送走就要把椿也一起送走。然後愛著椿的湫就心甘情願的把自己的靈魂給了靈婆換走椿的靈魂,並且再也不能見到椿,其實事情原本並不會這么絕,而是靈婆一手造成的,而椿和湫都是她計劃的犧牲者。
其實之前也有預兆,靈婆和椿說人死後所有靈魂都在她那裡,而鼠婆卻和椿說好人死後變成魚歸靈婆管,壞人死後變成老鼠歸她管,這和靈婆所說的不符。
至於鯤,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做為人時的本命,但其實電影裡面也有寫,靈婆翻那個本子第二次時上面寫著:李胤傑卒因溺水壽終十七。
希望大家能帶著我整理出來的這些再把這部電影再看一遍,也許還會有很多驚喜,畢竟這是12年的沉澱,在我看來,它是我們文化的一種體現,無論是建築還是情節人物都很中國風。
在國外能獲好評,在中國就不行,只是所謂的十年情懷,好歹算是個資深漫迷,就動漫中外的評價標准不說差異大,但應該達不到一邊倒。雖說國內的水軍佔了很大比重。 以下個人看法 勿噴
大魚放映前我真是一點都不了解,所以沒什麼所謂的情懷,不要說我寡聞,我對動漫有關的都有接觸,國內外經典辣眼幼齡的都有涉獵 ﹏
說大魚 個人是不喜歡的,首說女主配音,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反正有幾段我聽著挺尷尬的,雖然超過國內很多同類,但與一些國外電影的中配有差距的,既然打情懷,不要光搞畫面嘛。
大魚,從看到現在也只記個大概了,人物名,這方面不錯但感覺沒啥用,只是逼格感覺高了點,從另一方面講,三個主角色的名字倒是成功讓人記住了。
劇情 是我愛情觀的問題嗎,還受評論的影響,椿喜歡鯤?(神話里的女孩真好,救一下以身相許)我咋一點都沒感覺,在我看難道不是還救命恩的,湫對椿是喜歡吧,樓上好像有個說全劇湫沒對椿說過,你們不要亂加上湫喜歡椿的設定T_T我好迷茫,是我看的動漫太多,已經與你們脫節了嗎。還有湫被蛇咬,爺爺的死(沒死?)我歸類到椿和鯤身上應該沒啥毛病吧,說沒死人的是不是眼瞎,最後因為愛情(報恩)對抗一村人,這女孩紙的愛情觀真可怕。
總之是部槽點滿滿的動畫了,做的也是蠻成功的,對我這種見過各種設定的少有接受不了的動漫,椿鯤在一起的設定。額我是不追劇的,這種男二犧牲成全的不是挺大眾的 _
順應國內潮流( 3 )
我是僅僅等了8年《大魚》的人
我不敢大舉著自己是元老粉絲的旗幟來說這是一部對不起12年等待的動畫。 我只想說,我看得很爽,音樂美,畫面美,配音美,至於劇情我想豎著中指問那些說這是個綠茶婊的故事的人致敬! 你到底看懂了嗎?如果沒看懂也沒關系,請不要裝作自己很懂的樣子從什麼中國的人文道德來評價它!
影評人過度貶低自家動畫
《大魚》當年口碑兩級分化,確依舊拿了不少獎,它的優點是不可否認的。那些自以為頭腦清醒的影評人,故意地過度打擊這部國產,表面上是要傳達「希望中國動畫認識到路漫漫其修遠兮,還要繼續努力。」卻就是不肯承認《大魚》做得出彩的地方。添油加醋得說什麼對不起12年情懷,我想問你是等了12年的人嗎?還說劇情毀三觀,女主綠茶婊,我又想問你看懂了嗎?
《大魚》劇情你看懂了嗎?
許多人可能習慣了充滿激情,勵志,向上的動畫片,而大魚卻是在平靜的挖掘人性。影片的劇情上運用了許多留白藝術,所以總讓大多數人看完後只能體會到前面我說的淚點吧,也只能感覺這是一場「三角戀」悲劇……但這恰恰是編劇想要的效果,要想一遍就看懂的必定是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的……所以這部大魚是部可以伴隨我們的成長而有不同解讀的!有以下兩個合理推理你看懂了嗎:
1.整個故事其實是靈婆的一場自我救贖!——他是整個故事的操控者。
2.湫是天神,墮落到椿的世界的神。
美圖來一波
雖然《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在國內的口碑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但是這並不影響它遠播國外,讓久久沒什麼表現的國漫重新煥發出光彩,重新讓世界看到國漫的努力和進步。
1.畫面精美,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傾向。
2.東方特有的鬼怪元素令畫面從滿靈動和神秘之感。濃濃的中國風元素滿足了外國觀眾了解中國這個神秘的東方古國的慾望。
3.在外華人的祖國情結,對中國風的元素有天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畢竟外國人很少接觸到中國動漫,處於一種新鮮的狀態,而且基本上沒有帶有什麼精神負擔,所以就是很自然地看了場電影而已。
對比國內情況,我們應該可以發現兩者給出的評價為什麼截然不同的原因。
國內觀眾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因為被媒體大肆宣揚的「十二年的等待」弄得太有精神負擔了,或者說,很多國內觀眾是懷著過多的期待走進影院的,有種老闆驗貨的感覺,自然就不太能夠全身心地觀看了。加之國內水軍力量太強了,而很多普通觀眾又容易人雲亦雲,所以就導致了不少評論跟著所謂的「白等十二年」的輿論走了。
其實,拋開所謂的「十二年的等待」不說,因為其實很多的普通觀眾根本就沒有在等,這個說法只是水軍的一個為了奪取眼球,山洞觀眾情緒的一個說辭而已。《大魚海棠》確實是近年來國漫的一次發奮之作了。首先耗時長就讓我們看到了這支製作團隊的耐心。另外,製作精良,畫面精美,配樂應景等等,這些都是許多浮躁的國漫製作團隊應該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大魚海棠》是國漫走向世界的成功一步,我們要做的是勇敢地邁出下一步,而不是畏畏縮縮,作繭自縛。
實話說,大魚海棠我沒有看,至今我在電影院看過的動畫也只有一部《你的名字》。人們對中國動漫的不認可已經根生,這也確實是因為中國動漫一直低水平造成的。一部動畫如果用心去做,用愛去做,被認可也是理所當然。如果只是想著怎麼能有票房,怎麼能有口碑就算火這一時又能怎樣?
當然這些話不是在說《大魚海棠》,畢竟我沒看也沒資格評論。我只是想說中國動漫現在不論好壞都會被有色眼鏡去看,只有做的更加用心,並且堅持下去才能夠使國人改觀。
至於外國人對大魚海棠的評價可能更加客觀吧,畢竟他們對國產動漫情況也不了解。
沒有給出題目的答案很抱歉。
我不知道《大魚海棠》是否在國外受到追捧,但我想就大魚《大魚海棠》的故事和人物說一說。
1、大魚海棠在講故事上面講的不夠出色,這毋庸置疑,一部分原因在於大魚海棠的預告片彷彿已經把故事的整體框架講完了,說實話,我在看周深的《大魚》mv和陳奕迅的《在這個世界相遇》的mv時有的前段甚至讓我險些哭出來,然而看完整個電影,我發現淚點好像幾乎在mv里說過了,可能因為我看這兩個mv看得有幾遍,再看電影就沒那麼容易淚奔。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編劇和電影時長的問題,因為《大魚海棠》想要構建了一個世界框架,所以你發現見面有很多傳說人物甚至人類祖先,比如嫘祖、句芒等,其中打醬油的角色比較多,性格不夠鮮明。在我看來如果《大魚海棠》這些打了醬油的角色如果不是用的傳說人物,我不會要求這么高,性格不鮮明也沒關系,然而用了傳說的人物就另當別論,何況《大魚海棠》是要構建一個世界框圖,因此《大魚海棠》羅列了很多傳說人物,卻沒有給相應的靈魂。相反靈婆和鼠婆子到充實一些,但這畢竟是我平常沒聽過的傳說人物。而且必須要知道每個人物都是為整個故事服務了,你不能想要展示中國元素而忽略對人物的把握,造成生搬羅列的現象。
所以電影不好請找編劇和預告的剪輯人員。
2、女主是你們口中說的白蓮花么?我認為不是,你們認為白蓮花一部分是由於季冠霖(配音羋月,羋月被稱了白蓮花),聲音所帶來的印象是起了一些影響的,一部分是你們忘了青春期的女孩的心裡,你們忘了年輕時候的樣子。不提繁重的學業,有大部分女生未成年時不都幻想,哪怕背叛全世界,也要奮不顧身愛一個人,就算與整個世界為敵,那又何妨,可能年紀大一點的當初年輕時沒有這種心情,然而新世紀的孩子不都曾想過么?何況古代也有不顧一切私奔的。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叛逆你們記得么?何況保護自己的救命恩人有錯么?
還有白蓮花會真的犧牲自己么?不會吧。但《大魚海棠》的女主因為給族人帶來了災難,真的犧牲了自己,連她自己也沒想到能活過來。她給族人帶來災難你以為她願意么?如果你們父母在你們年輕時告訴你們做什麼事情會受到懲罰,你們會怎麼做?你們會相信虛無縹緲的懲罰么?還不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當然聽話的孩子例外,然而為什麼要做大人眼中的好孩子?)
3、一部分人說抄襲《千與千尋》,我只能說,人物確實借鑒的中國《山海經》和古代傳說。然而我覺得鼠婆子和靈婆性情挺像《千與千尋》裡面的湯婆婆和什麼婆婆的,至少看到鼠婆子和靈婆我會想到湯婆婆。
終語:就這些了,《大魚海棠》只要在故事上再完善相信是個好動畫電影。
這真的是一部很棒的國產動漫,不過豆瓣評分6.5,剛剛及格,個人覺得有些低了。
《大魚海棠》講述了居住在「神之圍樓」里的女孩「椿」,十六歲生日那天變作一條海豚到人間巡禮,被大海中的一張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因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為了報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裡幫助男孩的靈魂,讓他成長為比鯨更大的魚並回歸大海的故事。歷經種種困難,男孩死後終於獲得重生,但這一過程卻不斷地違背「神」的世界規律而引發種種災難的故事。
電影里有很多細節細細想來都是有關竅的,我也是看過兩遍電影後又看了很多關於電影的深度解析才略知一二的。「不得與人類世界接觸」,是椿世界裡的天規, 當椿、鯤一起玩耍的時候,仔細看他們周圍的場景,四季發生了極速的更迭,說明冬夏已經亂了套。湫去找靈婆,試圖改變命運,又再一次違背了天規,為後來的海水倒灌埋下伏筆。電影里椿三人被雙頭蛇襲擊,是違背天規的一次警告;鼠婆、靈婆的出現以及幫助都有他們的目的,她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有蘊含的深意。海水倒灌,是違背天規的懲罰,也是一切重新開始的意思,是洗去腐朽思想的意思。還有很多的細節值得推敲,慢慢看就會發現他門的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極致中國風色調,滿屏的中國紅和藍色,卻不俗不土,反而呈現的很飽滿、很柔和,真的太美了!還有這部電影的配樂,是 吉田潔的配樂,和畫面很融和沒有很突兀,周深的《大魚》,陳奕迅的《在這個世界相遇》,和影片完美融合 。
所以沒有看過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下,看過的朋友們可以去再推敲一下他的很多細節。
對於這個事情,拾部君只能說,這事中國文化的勝利,由此,大魚海棠內里存有的一些不合三觀的普適性劇情就不再顯得特別重要,極目絢爛的中國文化才是這部創作於海外流行的關鍵性重點。
下面是拾部君近期撰寫的關於這件事的完整回顧,以及一些心得感悟,希望能夠給你帶來有所幫助。
作為2016年國產動漫的年度票房冠軍,國產電影動漫 歷史 上曾經的總票房排行第二的神作(於最近被熊出沒超越了),《大魚海棠》自上映那一刻開始,就沒少成為觀眾們茶餘飯後交談的話語對象,
有得人認為它就是國產動漫復興崛起的代表創作,也有得人會認為它的三觀不正,是會給 社會 帶來不良的風化教育的,應該予以《喜洋洋》那般的封殺禁播。
可不管怎樣,這部動畫也憑借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創造了影片 歷史 上的一個奇跡,且在近日揚帆起航到了海外,而且,這次出征的地域可是最求最為龐大的電影市場,所有影視創作人都夢寐以求的國都---美利堅合眾國。
讓人欣喜的是,《大魚海棠》這部動畫在此次的遠航之旅上不但沒有給我們落臉,還用富有獨特韻味的創作風格俘獲了一大批外海的影迷和專業影評人,大大的提升了國產動漫於國際舞台上方的地位。
看看下方海外權威影評網站的評分,均一是大比例認可這部創作的,部分專業影評媒體就更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什麼「如果你給它機會,它會讓你屏住呼吸」,什麼「糅結了《千與千尋》的敏感,《降世神通:科拉傳奇》的奢華」,什麼「就像古老的靈魂擁有了新的眼睛來看待死亡」等等,
較比起中國觀眾褒貶不一的態度,從上方的信息我們無一不能看到海外觀眾對這部創作的認可贊嘆。
事實上,中國市場能夠產出如《大魚海棠》此般質量的創作是尤其根本原因,一來是國產動漫市場經歷過接近20年的低幼發展,伴隨著先前的那一批喜愛動漫的狂熱者們的長大,他們對動漫就會提出更加之多的要求,比如內在的意義,比如創作形式上的創新等等。其二,加之海外動漫市場至臻白熱化的競爭也使得國產動漫從業者不得不加足自己的馬力,去創作出更有內涵,更高品質的內容出來,否則在國門逐漸大開的時代趨勢之下,國產動漫行業就只能萎縮甚至消亡。
國產動漫市場其實是存在著數量十分龐大的優秀創作者的,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先前的國漫市場乏力受到誤解和壓制的原因,使得這一大群人才都只能投身在代加工行業,亦或者將動漫創作作為自己的業余興趣罷了。而如今,尤其是國產動漫市場近幾年來的現象級發展速度,也是足夠讓我們欣慰,由此也促就了這樣一方百花齊放的盛景。
於微博上創作自己四格小漫畫的小姐姐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動漫平台的掌門人了,30歲前仍然只是在做 社會 最底層工作的米二大爺,也在35歲左右成名於動漫圈之中。B站上方許許多多曾經寂寥無名的UP主,也都憑借自己對動漫創作的獨特理解,憑借一部又一部風趣幽默的視頻或圖文創作成就了不世英明。
這是國產動漫最好的時代,也是動漫行業從業者最好的時代,也希望那些對國產動漫存有偏見的朋友能夠暫時放下成見,給予正在蓬勃發展的國產動漫一點兒的寬容,耐心靜候國產動漫大時代的到來。
如果覺得拾部君的回復對你們有幫助,麻煩給我點個 「贊」 吧!
大魚海棠獲得好評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畢竟撇開劇情來說,大魚海棠的背景塑造,音樂製作,以及一直為人所詬病的角色配音以及作畫,都可以說是近年來國產2D動畫電影的一個新突破。事實上從題主給出的國外網友回答截圖來看,對於電影的誇贊也多半集中於這一方面。
不過《大魚》其劇情上的硬傷導致了它無法再更進一步,成為口碑和質量雙豐收的作品。不過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結果會有所不同——為什麼偏偏是大魚海棠受到了好評呢?之前國產動畫電影也出過了不少的佳作啊?
主要是因為西方人對於中國——以及其所輸出的文化作品——都有一種很刻板或者傳統的印象,這有可能是遍布西方各國的「唐人街」所造成的影響之一。事實上無論是以前的《中華小當家》還是《反叛的魯魯修》等近年來涉及中國傳統元素的作品,一提到中國無一不想到唐裝,宮殿,紅燈籠,有些還會有滿清時期遺留下來的辮子等等元素。即使涉及到現代 科技 ,也必須是大紅大黃等等傳統的顏色符號。
而《大魚海棠》便是將這類元素發揮到極致的一個例子。大量運用中國傳統的元素以及美術手法,主角名字運用的典故以及一系列神話傳說或者類擬神話傳說的借鑒,使得國外覺得這並不像日本動畫或者美國動畫,他們感覺中國動畫人終於做出了自己的風格。
不過國外對於《大魚》的這番盛贊其實對於中國動畫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因為現在中國動畫缺乏的是創意,缺少好的故事劇本,以神話傳說或者經典名著作為基底的素材終究會用完,而如果未來中國動畫人依然固步自封,那國產動畫前景便也不容樂觀了。
Ⅳ 一生必看經典電影
推薦一部國產電影,(更多關注 工種號 氂牛電影)
有一部電影,
沒有知名演員,
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
沒有炫目的特效,
也只不過是講述了一個老太太和大學生的簡單故事。
卻讓無數人感動。
它就是電影《我們倆》
一、小馬與老太太
北京,大雪
電影學院的學生小馬,想在學校附近的胡同找一間便宜出租的房子。
瘦瘦小小的她,穿著不合身的軍大衣,小臉凍得通紅,騎著自行車,
在胡同里呼呲呼呲的埋頭找。
推開一個破舊的門,小馬見到了兩位老太太,可憐巴巴的問有沒有房子出租。
坐著的老太太倒是乾脆利落,說院子有個小房間,200塊。
小馬跑去一看,確實挺小,除了些廢品,傢具這些啥都沒有。
小馬真的要離開時,老太太傷心的問,真搬了走?
眼睛裡,語氣里全是不舍。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這么奇妙,
親人間可能會情感生疏,甚至反目成仇。
剛認識一年的陌生人可能會有深厚的感情。
就像老太太女兒說給鄰居聽的,又像是說給自己的話:對自己家人都沒這么親,和一個外人,一起住這么兩天,還這么捨不得。
我想這是善良的人才懂得的羈絆吧。
Ⅵ 電影《長津湖》引外國網友熱議,他們是如何評論這部電影的
要說今年十一國慶檔最火爆的電影作品,非吳京、胡軍、李晨、朱亞文等主演的電影《長津湖》莫屬。 影片自從公映以來,打破諸多記錄。不但在國內掀起了收視狂潮,獲得一致好評,在國外引起的震動也絲毫不遜色。
最後,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到抗美援朝戰爭的一百多年之間,中華民族在多次對外的戰爭中幾無勝例,長津湖之戰不但打碎了西方帝國主義勢力的傲慢和偏見,而且重塑了中華民族面對外國勢力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外國網友紛紛感嘆,自從長津湖之戰勝利之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意義之上的站起來了。
總而言之,外國網友一致認為,電影《長津湖》無論從題材選取,還是電影製作等多個方面,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Ⅶ 《長津湖》走向海外,在美國正式上映,美國觀眾是如何評價的
《長津湖》已經打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戰狼二》也發布了海報為此慶祝,可真的是吳京打敗了吳京。並且票房的成績還在嚮往60億進行沖刺,而現在得知《長津湖》已經在美國正式上映了,在國內受到如此好評的電影,此次在美國上映是否能延續輝煌呢?
西班牙的網友,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長津湖》能有現在的票房,也不是一些別的作品就能相媲美的,有著不平凡的歷史意義。也是宣傳了中國勇於反抗的精神,不會因為敵方太過於強大,就放棄抵抗的心思,會用自己的管道,取得勝利。從這些正面的評論上來看,《長津湖》已經贏了,勝利了。走出了國門,讓更多的人,見證了中國人百折不撓的精神。
Ⅷ 《雄獅少年》為什麼把人物畫成咪咪眼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嗎
雄獅少年把人物畫成眯眯眼是為了迎合西方評委,不是為了沖擊美國獎項,是為了沖擊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這才是動畫領域的盛會,動畫界的奧斯卡,雄獅少年將人物進行設計,可能就是為了迎合這些西方的觀念,畢竟導演都想在國際上揚名。
三、為了得獎
西方電影獎獲獎一般有兩個因素,影片足夠出色,或者帶有政治成分等盤外因素,導演可能是將目標放在了盤外因素上,希望以這樣的形象去迎合評委,畢竟只要他能夠得獎,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並且他們還已經做好了一些預防措施,雖然這些措施並沒有效果。各種原因讓他們設計了這樣的人物形象。
Ⅸ 外國經典電影
1、《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的主人公。在他的生命中,他明明可以擁有足夠的財富與名氣,但是為了可以在船上生活,他放棄了,最後,也正是不願離開這艘船,他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有的人把音樂當成一種比賽,在意虛名和輸贏。在他卻把音樂當成了自己的生命去呵護它。
4、《機器人總動員》
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關友誼,孤獨,愛情,冒險,英雄,反抗的故事,宣揚了環保的理念,播撒著理想主義的綠色種子,童真而美好,驚險又浪漫。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之下的熱土孕育了它的成長。看著外表破舊的機器人瓦力獨自守護在已經荒廢的地球,萌萌的大眼睛,畫麵塑造出來那種蒼涼的孤獨感讓人心疼不已。
5、《放牛班的春天》
該影片不同於美國電影的那種豪放,他在平淡中積蓄積累著感情,在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令你久久回味影片的意義。每當看完這部影片,都有一股溫暖久久繞於心間,讓偶你發現那部分似乎曾經就在你的生活中擦肩而過,就好像也遇見了一個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