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小來
① 什麼叫微電影
微電影(Micro Movie),即微型電影,是短片的其中一個類型、小型電影,指的是在電影和電視劇藝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可觀賞性。從視覺停留的角度來講,微電影有其特殊的意義,它能更清楚地讓觀眾記得發生在30分鍾以內的故事,而且在長時間內,依然記憶猶新。
微電影是微時代——網路時代的電影形式,名稱富有中國特色,事實上脫胎於國外早已有之的「短片」。微電影之「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於中國互聯網。
微電影興起於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於各種相機、DV、手機,但真正把它提升到「電影」層次的,是類似「天堂鳥影像」這樣的專業機構,微電影從個人自拍的隨性表達。
② 微電影的私人化特徵
微電影是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它能在段時間內社會大眾的認可並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說明微電影有著獨特的審美特徵和藝術品味。微電影的「微」特徵在其製作規模、敘事方式和表達方式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目前來看,微電影的類型主要有文藝微電影、企業形象片和公益微電影等,它們因傳播目的的不同而各自表現出了獨特的審美特徵。
一、微電影的興起及現狀
(一)微電影的概念
電影自1895年盧米埃兄弟發明以來,已走過近120年的發展歷程。電影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影也出現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趨勢,這就是微電影。微電影,意即微型化的電影。微電影是網路信息化時代產生的一種新型電影形式,它與傳統電影一樣,都要經歷編劇、拍攝、後期製作的流程,但與傳統的電影相比,微電影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徵。
1、製作規模的「微」。相對於電影而言,微電影在時長、投資、製作周期方面都有微型化的特徵。微電影的時長最少有幾十秒,多則半個小時左右,最常見的在十分鍾左右,如徐崢的微電影《一部佳作的誕生》,僅用8分鍾的時間講述了三個綁匪為籌集拍電影的經費而去拍攝勒索錄像的一連串趣事。微電影的投資由於時長和劇情的設置往往不需要像電影那麼巨大,幾百元也可以拍出來,如《天堂午餐》就是河北傳媒學院大三學生劉嘯宇用相機拍攝的一部表達「孝」主題的微電影。微電影的「微」還表現在製作周期上,微電影從拍攝到上映往往僅需要幾天到10幾天的時間,相比電影而言時間大大縮短了。
2、敘事方式的「微」。微電影是順應當下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而誕生的,在敘事上,它不得不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微型特徵。微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往往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或小情境,這就決定了微電影的敘事方式也不能太復雜。微電影要在幾分鍾的時間里完成一個故事的敘述,因此,它往往會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而其他的情節和敘事就採取跳躍式的敘述。比如微電影《老男孩》的開頭,就是通過肖大寶和王小帥的幾個生活細節呈現的,混亂和零碎的情節需要觀眾將其組合與聯想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
3、表達方式的「微」。微電影的時長決定了它的表達不能設置太多的鋪墊和戲劇沖突,必須簡潔明了地陳述故事的發展,運用觀眾通俗易懂的表達形式展開敘述。在主題方面,微電影的主題比較簡單明確,主要集中在社會輿論焦點以及容易引起關注和爭論的新聞熱點。由於目前微電影的創作者主要在社會大眾階層,因此他們對電影主題的理解和剖析往往不夠理性和深入,所以表達比較淺顯。在細節表達方面,一部微電影往往只注重表達與主題最為貼近的那個細節點,並將此細節放大,成為俘獲觀眾的「吸睛點」。在語言上,微電影也與電影有著不小的區別,這主要表現在微電影與音樂、喜劇等的結合,而風趣、幽默、時尚更是微電影語言的共性特徵。
(二)微電影興起的原因
微電影經歷了短短幾年的發展時間,就呈現出了數量多、受眾廣的特點,廣泛地進入公眾視野,究其原因,與新媒體的發展、商業利益驅動和觀眾的需求密不可分。
1、新媒體的發展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傳播渠道。微電影的發展依託的是發展迅速的網路傳媒。一方面,計算機及軟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製作者可以方便地進行拍攝、剪輯等製作工序,並且製作者也可以通過信息量豐富的網路去獲得更多專業的電影製作技術,這也為眾多有著「電影夢」的人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微電影依託於3G、4G技術和移動互聯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出現,得到了即時的傳播渠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和評論微電影。
2、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利益驅動了微電影的發展。微電影自誕生之日就被界定在電影與廣告之間,這也緣於微電影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目前,選擇通過微電影做品牌宣傳的企業越來越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接受和喜愛微電影的人以年輕人居多,有較大的購買力;另一方面,微電影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效果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信任。
3、網路信息化時代下大眾的需求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接受群體。網路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當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便希望用最短的時間接收到最大的信息量。於是,微信作為一種短小、簡單、輕松的影視形式滿足了人們的收視需求,也滿足了快餐文化消費的需求。此外,在微電影的傳播過程中受眾可以實現即時評論與互動,人們可以藉助即時通訊設備和軟體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③ 創作微電影需要什麼技巧
創作微電影需要什麼技巧
寫一部微電影和寫一部大電影或電視劇,在策劃和構思方面是大同小異的,但具體到微電影的技巧,可能會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舉幾例予以說明:
創作微電影需要什麼技巧
(一)強設置
每一部電影的開端部分一定會有人物、時間、地點,而且人物還不止一個,可能是若干個,這時我們就需要設計。在電視劇或大電影中,我們可以從容設計,可以安排較復雜的開頭形式。電視劇或大電影使用較多的開頭是人物日常生活的展現,通過這樣一個鋪墊,讓觀眾逐步感知人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境遇等。但微電影不行,微電影總共只有那麼一點時間,不能設置一個長長的開頭,那樣既抓不住人,又浪費金錢和資源。怎麼辦呢?強設置!
在人物性格的設置上,要強烈,要鮮明,要極致,從人物的經歷到人物所處的境遇,一上來就要給一個很鮮明的設計。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一上來就要緊張,要讓觀眾感覺到有戲,要劍拔弩張!強和弱是怎麼具體來表現的呢?舉個例子,我曾經推薦過一部微電影,叫《硬幣》。這部微電影講的故事是很溫暖的:一個離婚女人,每天守著她的營生——大街上的一座報亭,靠賣報紙維持生計,並經營旁邊的一個電話亭。有一天來了一個小女孩,用稚嫩的聲音對她說:「阿姨,我要換硬幣。」電話亭里的電話是投幣式的,必須要用紙幣換硬幣才能撥打。女人一看孩子手裡拿的是一張紙片,不是錢,就沒有行動,並說道:「你這不是錢,不能給你換硬幣!」女孩說:「我要給我媽媽打電話,我媽媽去天堂了。」這句話把表情冷漠的女人打動了。這就是強設置!
在這部微電影的一開始,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就具備較強的對比與反差:一個經歷了世事折磨、滿眼滄桑、面容冷漠、抽著煙、對世界充滿懷疑和敵視的中年婦女,忽然被一個天真爛漫、孤獨無助、執著地想用一張紙片換硬幣,給天堂里的媽媽打電話的5歲小女孩所打動。在大電影和電視劇里,那個冷漠的女人通常需要大篇幅的鋪墊和介紹,才能讓觀眾了解到人物的設定,而在一部微電影里,該怎樣做呢?真正的開頭是這樣的——有個男人正在打電話,內容大體是向朋友借錢,說自己老婆生了雙胞胎;打完電話臨走時對看報亭的女人說:「當初你生不出,現在這個又猛生,真受不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顯然這是女人的前夫,來這里「得瑟」了。幾句話就對比出女主人公的孤獨、落魄、不如意,這就是強設置。後來,小女孩出現,天真無邪、美麗可愛,想給天堂的媽媽打電話,也是一句台詞就說明了人物經歷——這是一個沒有媽媽的可憐的孩子。
還有一部外國微電影,其實是一個廣告微電影,叫《留下我》。開始的鏡頭是一個男人在看全家福照片和他妻子的照片,然後,他將幾個裝著照片的相框都收進抽屜,關上。這時來了一個老人——他的老父親,老人拍拍男主人公的肩膀,像是安慰他。老人拿著一部照相機說:「過去的就先放下,高興些,給你照張相。」快門「咔嚓」一聲過後,男主人公不見了。老人低頭看相機,發現兒子被照進了相機里。然後鏡頭切換,男主人公果真進入了相機里的世界,他在相機里忽然意識到了自己的穿越,他興奮地指揮父親把相機往回撥動。於是他很快穿越回了過去幸福的時光,他見到了死去的妻子,重新經歷了愛的瞬間和曾經共同度過的時刻。最後他在手心上寫了幾個字,伸手給操作相機的父親看,手心上的字是:留下我!
這部微電影的強設置表現為這個男人一上來只用一個簡單的、想把回憶關進抽屜的舉動,就讓觀眾知道了這是一個悲傷的男人,以及他正處在人生的低谷。還有一部微電影叫《調音師》,開頭只用一個鏡頭,就表現了主人公因在一次鋼琴比賽中失敗(因為太緊張),而跌入人生低谷,不得不成為給人家調琴的調音師的背景經歷。為了多賺錢,他假裝瞎子騙取顧客的同情,這又是一個強設置。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讓人物進入極端狀態(不是鬆弛散漫的生活常態),並迅速使故事激化,讓人物被推上某種充滿懸念的風口浪尖,這就是我們要的強設置!
(二)快切入
所謂的切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出事了!」就是有事件要發生,人物之間馬上要交手,從而產生戲劇沖突。微電影的故事不能長時間處於一種常態,我們經常說,常態不好看,非常態才好看。強設置是一上來就讓觀眾覺得人物不是一般的人物,生活不是平靜的生活,不是那種閑得無聊、稀鬆平常的生活,從而給人一種緊張感。
如果你的微電影不能做到強設置,你的作品有可能開端處於一個短暫的平靜狀態,但這種常態不能持續太久,必須迅速將其打破,這就是「快切入」。繼續用上面的例子,《硬幣》里,小女孩用紙片來換硬幣,冷漠的女人不再冷漠,她收下了孩子的紙片,真的給了她硬幣。這個不會生孩子的女人眼睛裡忽然流露出柔情,此時,觀眾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被喚起,後面將會發生什麼呢?
(三)猛引爆
切入和引爆是一件事的兩種表現形式,切入要快,講的是鋪墊的時間要短,不能長,必須盡快打破常態;引爆要猛,講的是打破寧靜的事件要發生得盡量兇猛和強烈,事件本身要激烈、刺激性強!同時,這個事件要能夠引發觀眾的強烈興趣,製造氣氛的緊張,啟動人物的動作——他必須動起來,必須應對變故,必須去做某一個行為或動作。
在《調音師》中,那個裝瞎子的落魄鋼琴家來到一戶人家,繼續他的調音師生意,按了幾次門鈴,門沒開,他懷疑自己走錯了門,下意識地(忘掉了自己是「瞎子」)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片,檢查地址是否錯誤。這時門開了,出來一個老婦人,說不需要調音。他趕緊掩飾自己的窘態,強調自己是盲人,來一趟不容易,懇請老婦人讓他進屋工作。老婦人懷疑地看了他一陣,終於讓他進屋。剛一進屋他就在濕滑的地面上摔了一跤,手觸到地面時他發現讓他滑倒的不是水,而是血!而且,他透過墨鏡,發現死去的老頭兒正坐在一把椅子上……這就是我們要的所謂的「猛引爆」!觀眾看到這里,已經毛骨悚然。最關鍵的是,扮演瞎子的主人公還得繼續往下裝,那個老婦人(殺人兇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他將怎樣應對?他會怎樣做?最終怎樣了結?這讓劇情充滿了懸念,充滿了緊張感。
(四)緊扣動作,推波助瀾
通過切入和引爆,使人物迅速行動起來,這時候,微電影不允許我們「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必須緊扣主要人物的動作往下寫,因為微電影篇幅有限。《硬幣》里,報亭女人和孩子之間產生了交集,卻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沖突和矛盾,但女主人公有一個顯著的動作——陪著這個孩子把游戲做下去。
怎樣繼續?推波助瀾!女孩顯然是獨自溜出家門,因為她想媽媽;女人因為可憐孩子,不願破壞她的美好願望,於是陪她做給媽媽打電話的游戲。女人開始不給換硬幣,後來不僅給換硬幣,還扮演起小女孩的媽媽。一組短鏡頭表現小手和大手之間用各種小玩具換硬幣。然後女人和孩子感情漸好,女人還陪孩子在海灘玩耍。後來,孩子告訴報亭女人她和爸爸要搬家了。剛剛被喚起了母性的女人立即感到了失落,她上門請求女孩的爸爸允許她帶女孩去一次游樂場。在夜晚空無一人的游樂場,女孩像進入了夢境,嘉年華中的小丑領著她去見了思念中的「媽媽」,「媽媽」給了孩子一條用硬幣做成的項鏈(緊扣動作)……這部微電影還有一個溫暖的結尾:多年以後,女人依舊守在電話亭旁,一天,她接到了一個奇怪的電話,電話里一個女聲說:「阿姨,我要換硬幣。」女人抬頭一看,一個青春美少女站在了她面前,少女脖子上掛著那條硬幣項鏈……
(五)拐點突出,轉折分明
所謂拐點,是指故事到某一個時刻,忽然出現轉折或逆轉,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微電影篇幅很短,如果平鋪直敘,很難讓觀眾堅持看到結尾。舉個例子,有位新編劇的故事很有想像力,講《西遊記》里的唐僧帶著三個徒弟和白龍馬去西天取經,回來都修成正果變成了神仙。白龍馬好奇,想到凡間逛逛,於是穿越到了現代,遇到了一個美女。這個女孩正處在人生的艱難時刻,遇到一系列困境。白龍馬變成了女孩的好朋友,一路陪著她,並把她的困難一一解決,最後是大團圓結局。
這個故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拐點,沒有意料之外。你想想,身邊有一個萬能的神仙,還會有什麼困境不能解決?還會有什麼危機?一路順暢,萬事如意,這樣的故事還會好看嗎?假如我們非得寫這個故事不可,應該怎樣去修改呢?白龍馬這個神仙來到凡間變成一個帥哥,他也許可以陪著女孩在事業上過五關、斬六將,但他卻一不小心愛上了女孩!接下來他就有困境了,故事也會出現拐點:他動了心、動了情,但回天宮的時間到了,他該怎麼做?要不要表白?要不要回天宮?拐點分明的故事才好看。
(六)高潮反彈
這里說的是對人物和事件施加壓力,從而產生強烈的反彈,製造故事的高潮。這種方法叫「壓彈簧」,就是反向施壓。你給的壓力越大,反彈力就越大。「壓彈簧」的方法是一個萬能的工具,尤其是在高潮的製造上。什麼是高潮?高潮就是在故事最後的難關出現後,在難題解決之前,出現的那個極其艱難和緊張的時刻,以及解決這個難題時的暢快感。高潮需要多高?當然是越高越好,高到極點,高到極致。
怎樣形成這個「高」?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反向施壓。怎樣理解「反向」?就是情節發展和你的結局(結果)相反!假如你寫的結局是男女主人公最終分手了,那「反向」就是之前他們倆的感情好得不得了,好得一塌糊塗、難舍難分。假如你寫的是主人公最終實現了夢想,成功了,那之前一定是絕望,一定是遇到了連觀眾都認為是幾乎無法跨過去的巨大的坎兒!假如你寫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前面一定是這兩個感情深厚的戀人在愛情道路上遇到了巨大的難關、無盡的干擾,幾乎絕望,幾乎分手。你給的負面打壓越厲害,困境越巨大,苦難越深重,最終反彈回來的回歸和牽手才越容易打動人。
(七)出乎意料的結局
微電影尤其需要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一個短小的故事如何寫並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一個最後的大拐點,就足以支撐全劇。通篇沒有一個強烈的感動點,沒有一個逆向的拐點,這個故事就很難讓人記住,很難讓人覺得過癮。說得極端一點,好的微電影和壞的微電影的分水嶺,就在於有沒有最後的這個意料之外。那麼,怎樣設計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呢?伏筆與誤導——這是我們常用的技巧。在故事的前部,我們需要做一項工作,叫「隱藏」,也就是說,所謂的出乎意料,其實就是揭秘——觀眾先前不知道某事物的存在,最終知道了。
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作品的時候,我們會感嘆:這個編劇太牛了!他竟然能夠想到這樣一個結局,這樣一個解決矛盾的方法!太牛了!他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這樣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與其說功夫下在挖空心思想一個解決危機的方案,不如說是全力以赴地設計了一個「圈套」讓觀眾去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挖一個坑,讓觀眾往下跳。第一個工作是埋伏筆。埋伏筆不同於真正的隱藏秘密,後者是藏得越深越好,而前者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埋一部分,露一部分。第二個工作是誤導,就是設置迷霧,引導觀眾「誤入歧途」,讓觀眾朝著錯誤的方向去推測結果。當真相大白的時候,一方面正確的結果讓觀眾感到出乎意料,另一方面重新回憶劇情,觀眾會發現先前已有的信息(就是伏筆中露出來的部分)被忽略了,於是責怪自己不仔細,覺得編劇水平高,這就是所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④ 如何用小影製作微電影
用小影製作微電影的方法是:
1、首先可以嘗試拍一些間斷性的轉場鏡頭,「小影」支持斷點續拍,在暫停轉場的時候影片之間也會很連貫的拼接起來。
2、同時還可以給影片添加實時濾鏡特效,比如小文藝、黑白、朦朧的效果,這樣無需任何光影搭配就能調和出想要達到的影片氛圍即可。
3、「小影」的後期製作能力,它可以輕易的完成片頭片尾剪切、添加字幕、配音以及配樂等,並可以在各個片段之間順暢的添加轉場效果。
4、這個過程非常流暢沒有絲毫卡頓的現象,足以證明工具的強大。如果渴望去拍一段展現自己的微電影,「小微」這套工具絕對能夠滿足需要。
更多關於如何用小影製作微電影,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9d827161611548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⑤ 什麼叫「微電影」
微電影(Micro Movie),即微型電影,是新世紀逐漸興起的電影新類型,具有故事性和可觀賞性。時長從三五分鍾到三五十分鍾不等。微電影是微時代——網路時代的電影形式。微電影之「微」不僅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更是同傳統的「大電影」相對應,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於中國互聯網,微電影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傳播形式,其創作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束縛。在短的時間內,能拍出每個導演的夢想縮影;每個有光影夢想的創作者,都可以用鏡頭自由地表達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讓思想者思想,吶喊者吶喊,行動者行動,用微影追求夢想。
微電影興起於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微電影,來自相機、DV、手機、攝影機等拍攝。其創作主體主要是草根,但也有類似「天堂鳥影像、煥空影視」這樣的專業機構。微電影因崇尚個人自拍的隨性表達,在年輕人中甚為流行。
微電影研究專家史興慶博士指出,國內微電影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早年網路原創視頻的風行、「DV時代」,甚至更早時期的影像短片,但真正起步始自2010年的《一觸即發》和《老男孩》。此後,微電影創作呈井噴之勢,到了2013年,微電影的社會影響達到了一定高度,但也頗受爭議。2014年後,微電影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它不再那麼博人眼球,而是變得低調務實。一些負面影響大的「偽情色微電影」下線,那些具有創新性、展現各行各業精神風貌的微電影活躍起來,使得微電影的活 力得以延續,進入一個平穩發展時期。
⑥ 什麼叫做微電影
微電影(Micro film),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⑦ 一個小時的電影都叫微電影!微電影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的概念
一個小時的電影都叫微電影,微電影的標准概念主要是有哪些呢?什麼樣電影可以判定為為電影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3:不具備太多的商業性質。有些大電影會給很多的代言的廣告啊,微電影一般是很少去接廣告代言的,第一個是沒有資源去接,第二個是不會有那麼多的資源去找他們。因為微電影成本低,演員不出。投入的效果肯定也是不太理想的。
4:很多微電影就是一個短的紀錄片,純屬個人藝術的一種體現,這樣的紀錄片也能稱為是微電影。記錄一件小的事情,只給小的部分人去展現,可能不會賺很多的錢,主要的用途是拿來記錄。其實記錄也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不管是不是微電影,我認為只要電影內容好看的話都是好的電影。
⑧ 想要拍微電影,有哪些可以拍好的小技巧
電影有許多構成元素,微電影也是如此,想要拍出完美的電影,我們就要對環境,以及人物選擇,做到嚴格把控,這樣才能夠拍攝好的電影,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在台詞上面多下功夫,因為台詞傳遞電影的「感知」,所以顯得格外重要,當然還要加入一些背景音樂,這些都是拍好微電影的小技巧。
⑨ 微電影指什麼與DV錄制的影片有何區別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30-60分鍾之內的影片。
與DV錄制的影片區別在於:微電影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3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
微電影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9)微電影小來擴展閱讀:
微電影的特點:
1、劇本敘事干凈利落,語言通暢明白,詞句短小簡潔,語言力求口語化、形象化。人物性格、腔調、語氣為作品表述服務。
2、構思一要完整,二要新穎,三要科學,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微電影構思精巧、製作精良,才能製作出內容、形式俱佳的微電影,才能為大眾所接受。
⑩ 微電影是什麼
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6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它具備電影的所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主題和故事情節。
2016年微電影行業慢慢轉向「微電影+」的新形態、新業態,即網路大電影,又稱新媒體電影 。時長超過60分鍾,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發行,進行付費點播的影片,目前支持付費的視頻平台有:愛奇藝,PPS,搜狐,樂視,優酷,土豆,騰訊,PPTV,響巢看看,電影網,360影視,中國移動等。
(10)微電影小來擴展閱讀:
微電影製作流程
一、項目策劃
創作者根據創作設想,詳細的做出拍攝時間、拍攝內容、拍攝計劃、拍攝時會遇到的困難等策劃書。確定項目定位、內容、要求、製作精度、時間安排、預算等等。
二、微電影製作團隊組建
創作者按照策劃書,招集相關專業人才,視情況定是否要進行專業訓練。
三、微電影現場拍攝
進行拍攝,做好記錄以有後期製作設想。
四、微電影後期製作
拍攝完成後進行後期製作,包括粗剪、配音、特效、精剪等。
五、微電影發布作品
大多數作品是提交至各大視頻網站,部分精品也可以交由電影發行公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