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微電影
① 電影分多少種類型
可以分為28種類型。
分別是:動作電影、奇幻電影、喜劇電影、恐怖電影、冒險電影、愛情電影、警匪電影、科幻電影、戰爭電影、災難電影、溫情電影、史詩電影、實驗電影、微電影、微動畫電影、懸疑電影。
音樂電影、黑幫電影、紀錄電影、公路電影、意識流電影、動畫電影、驚悚電影、西部電影、人物電影、飛車電影、家庭電影、超級英雄電影。其中,動畫電影包括卡通。
(1)意識流微電影擴展閱讀:
1、動作電影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影片類型。具備巨大的沖擊力、持續的高效動能、一系列外在驚險動作和事件。
2、奇幻電影,這類型的電影都大量的包含魔法、超自然現實事件、或是幻想生物如龍、半獸人以及幻想世界如魔戒中的中土。
3、喜劇電影主要強調的是幽默。在總體上有完整的喜劇性構思,創造出喜劇性的人物和背景。主要藝術手段是發掘生活中的可笑現象,作誇張的處理,達到真實和誇張的統一。
4、恐怖電影以製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攝影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於表現恐怖畫面的條件,一些渲染地震以及核戰爭等的所謂災難片也屬此類。
5、愛情電影是以表現愛情為核心,並以男女主人公在愛情發生的過程中克服誤會、曲折和坎坷等阻力為敘事線索,最終達到理想的大團圓結局或悲劇性離散結局的類型電影。
② 什麼是意識流電影
「意識流」是西方現代文學藝術中,特別是小說和電影中廣為應用的寫作技巧。本世紀20年代起,意識流技巧在小說領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並未形成一個文學流派。這是因為運用意識流方法寫作的作家並沒有共同的組織和綱領,也沒有發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國家的作者,如愛爾蘭的詹姆士•喬伊斯,法國的馬賽爾•普魯斯特,英國的弗吉利亞•伍爾芙和美國的威廉•福克納等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運用新的概念與方法創作小說。他們的作品著力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採用迥異於傳統文學的心理描寫方法,開創了現代小說的新紀元。這些作品在當時雖然受到某些責難,但並未引起重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得到承認和廣為流傳。20世紀60年代以後,創作這類小說的作家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現代小說的一種傳統創作手法。
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關的零散方法進行的,而是一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法進行的。同時又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和無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所構成;還認為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現在的意識交織在一起,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形成一種在主觀感覺中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強調並發展了這種時間感,他強調過去的經驗對現在的影響以及兩者的有機統一,提出了心理時間的概念。他們的學說對意識流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展了詹姆斯關於非理性、無意識的觀點,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並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他的關於潛意識的觀點以及他的用自由聯想醫治精神病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觀念。從弗洛伊德的學說出發,人是充滿自相矛盾的生物,矛盾的根源在於人的慾望和人與社會的矛盾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一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論,促進了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資料:http://www.happycampus.cn/pages/2004/12/03/D156123.html
③ 你最喜愛的意識流電影是哪部
《暖暖內含光》
意識流,指意識的流動。包含回憶、幻想、與夢境。影片始於喬爾斷斷續續的內心獨白,他談到了自己的情感、性格與記憶。「我不是一個善於和女性聊天的人。」他在解構自己,這是意識流電影的典型手法。
喬爾在二月某日的早晨蘇醒,他感到有些恐懼。彷彿失憶一般,他忘記自己為何恐懼,忘記速寫本上撕掉的紙張,甚至忘記為何來到蒙托克。在蒙托克,他總是遇見一位穿橘黃連帽衫,藍頭發的姑娘。喬爾不敢主動打招呼。公車上,又一次的不期而遇,姑娘自報家門,她叫克萊門汀。喬爾與她相談甚歡,從藍色廢墟到橙色特工。
為了逃避記憶清除,他在自己的潛意識之中躲了起來。我們跟隨喬爾的潛意識,去到了他和克萊門汀從前的每一段過往。他們甚至回到了喬爾的小時侯,克萊門汀偽裝成了他的母親。這在潛意識里可以理解為喬爾對女友的依賴到了「戀母情結」般。這是意識流的高超用法,與精神分析相結合。將人們隱藏在潛意識深處的一切,用意象表達出來。人的意識最終沒能戰勝機器。
影片最後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喬爾與克萊門汀是否還能繼續走下去,每個人有他們不同的答案。
④ 好看的意識流手法電影有哪些
王家衛的電影可以算是中國意識流電影的頂尖之作。 1、《阿飛正傳》(張國榮、劉嘉玲、張曼玉,張國榮代表作,亦是王家衛最具代表的意識流電影) 2、《東邪西毒》(張國榮、林青霞、劉嘉玲、梁朝偉、梁家輝等主演,很艱深) 3、《春光乍泄》(張國榮、梁朝偉,當年該電影入圍戛納電影節電影獎,梁朝偉憑借該電影獲得影帝殊榮) 4、《花樣年華》(梁朝偉、張曼玉主演,同樣獲得許多大獎) 5、《重慶森林》(林青霞、梁朝偉、王菲、金城武等主演,曾獲得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輯獎、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瑞典斯德哥爾摩最佳女主角。 國外有名的意識流電影: 1、《老槍》(很有名的一部電影,開創了世界意識流電影的先河) 2、《羅生門》(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執導的一部電影,曾獲得奧斯卡獎,很優秀的一部電影)
⑤ 意識流經典電影有什麼
意識流的經典大多都是長篇小說,比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等。萬幸,還有有這么一篇經典的短篇的,就是這篇《牆上的斑點》,作者是伍爾夫,這篇是非常有名的意識流作品。
⑥ 意識流電影有哪些
意識流電影
它是指這類電影受「意識流」小說影響,要求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
世界影壇上的意識流電影出現於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之交。在世界電影史上被最早視為「意識流電影」的是瑞典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野草莓》(又名《楊梅樹下話當年》)。這位有世界影響的導演,深受存在主義和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善於通過意識流去體現自己的哲學思想和宗教觀念。他敢於運用假定性很大的意識流,如人與神並存、死人與活人重逢之類,但是他力圖使這些場面富於紀實性,使環境與人物有機融合,很有電影特性。他的《野草莓》拍攝於1957年,劇情發生在現在時態的約24小時的一段時間內,表現一個78歲的醫學教授波爾格在其兒媳瑪麗安的伴隨下,驅車前往一所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一路上,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重訪了一些故地,使老波爾格不斷地進入到往事的回憶和夢幻中,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反思。影片結束,他開始有些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自私和冷漠,希望能與周圍的人建立起一種互愛的關系。影片主要以人的潛意識為對象,運用意識流的手法,通過人物的回憶、幻覺、夢境等,表現了一個老人對死亡的恐懼、對孤獨根源的探索和對生命再生的渴望。這部影片後來成為西方電影研究家們探討意識流的「範例」。伯格曼的其他著名的意識流影片還有《第七封印》和《處女泉》等,前者描寫一個中世紀武士參加十字軍征戰後,感到精神毀滅而回到瑞典。當時瑞典瘟疫流行,到處可見強奸、盜竊和殺人的罪行。他更感幻滅,要從信仰上帝找到精神支柱。後來他從死神那裡得知自己死期快到,乃與死神對弈,故意拖延時間以便找機會在死前做一好事(救了一對夫婦),以彌補虛度一生的內心悔恨。後者則著重心理分析,有三兄弟作惡多端,合謀強奸少女嘉琳,還殺死了她。她父親為了報復而處死他們。為了消除內心恐懼,他先舉行了異教徒的祭祀儀式。影片結束時,嘉琳屍體下湧出了泉水,象徵著道德「乾枯」的世界已恢復了精神平衡。
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費里尼也以運用意識流著稱,其特點是強調直覺。他不但受存在主義與弗洛伊德學說影響,也受哲學家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影響,他們認為,在人的意識中直覺最重要。沒有直覺認識也就沒有邏輯認識;沒有邏輯認識卻照樣有直覺認識。所以他們極端強調直覺,反對任何理性加工,鼓勵創作「內省作品」。費里尼於1962年拍攝的《8 1/2》(又譯《八部半》)正是強調直覺的「內省影片」的典型。它描述了一個名叫吉多的電影導演在籌拍一部影片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頓與危機。這位導演准備拍一部表現人類末日的新影片。為此,他來到了溫泉療養院,邊療養邊准備拍攝工作。然而,他卻發現自己的創作陷入危機之中。影片的主要布景已經搭好,但他的構思還是朦朧一團,處處是阻礙和矛盾,與此同時,他也深陷於個人生活的危機中,與妻子在感情上無法溝通,情婦又對他糾纏不休。他幻想出來的思想女性剛剛出現,立刻就顯露出同樣令人痛心的世俗態……最後,他舉行了一次毫無內容的記者招待會,同請來的客人跳起了倫巴舞。這部影片是費里尼的創作轉向表現人的內心現實的標志。它通過一個隱喻性的「故事」,探索了現代人的精神危機。
法國新浪潮電影流派干將阿侖?雷乃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也創作了震撼世界影壇的意識流電影《廣島之戀》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尤其是《廣島之戀》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影壇上的「一顆精神原子彈」。這部具有反戰傾向的影片,敘述了一位法國女演員,去日本拍攝一部關於和平題材的影片,她認識了一位日本建築工程師,他們相愛了。在相愛的過程中,女演員向他講述了自己的第一次戀愛,那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她在家鄉納韋爾愛上了一位23歲的德國士兵,但是,他在納韋爾解放的那一天,卻被打死了。這位18歲的少女則因為與德國人戀愛而被打成「法奸」,關在地窖內,並被剃光了頭,遭盡羞辱,一度精神失常。後來她去了巴黎,那一天,正是日本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日子。「她」與「他」分手後回到旅館,因忍受不住孤獨的寂寞又來到街上,與徘徊至那裡的工程師相會。「他」懇求「她」留在日本,但「她」卻難忘巴黎的家。最後,兩人互相告別,並深情地呼喚著對方象徵的名字:「廣島!」「納韋爾!」這部影片不少地方運用了「閃回」鏡頭,由現在轉換到過去,由日本轉換到法國。日本建築工程師的任何動作,都引起這位女演員回憶二戰時的那位德國士兵和她在一起的情景。其中有一組鏡頭特別引人注目:早晨的旅館里,女演員從陽台回到房間後,看見日本工程師還在床上睡,他的一隻手在睡夢中蠕動。接著下面一個鏡頭,馬上就是那個德國兵躺在地上,在臨死前一隻手痙攣的景象。這兩個鏡頭的突然轉換和連接,表明現在和過去的情景同時出現在女演員的腦海里了。整部影片沒有一個中心事件,沒有故事情節,展現的過去和現在、回憶和聯系,全是女演員的意識活動。
雷乃的另一部代表作《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是繼《廣島之戀》後又一部涉及到關於記憶與時間以及遺忘之間關系的意識流影片。這也是一部沒有傳統的故事和連貫的情節、人物身份也極不明確的影片。描寫在一座巴洛克式的豪華建築中,聚集著一大群客人。其中有一位X先生,告訴一位叫A的女士,他們去年曾在馬里昂巴德見過面。她當時答應過離開她的丈夫M,與他一起私奔,現在一年過去了,他不願再等下去,她必須跟他一起走,A女士卻無論如何也記不清有過這段往事,不承認與X先生有過交往。但在X先生的反復訴說下,她終於拋棄了M丈夫,與X先生一起離開了。
除了介紹以上幾位世界電影大師的意識流影片外,當代著名的經典意識流影片還有法國的《老槍》等,也在電影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都具備著共同的創作特點。
⑦ 被影評人公認為電影鬼才的北野武,其電影作品到底有多「意識流」
說實話如果你是一個經常看電影的人,我不相信你沒有聽說過北野武的名字,作為日本著名的導演,北野武從電影到個人生活都已經被大家了解的很深刻了,很多人都說他的作品是意識流作品,我理解的意識流簡單說就好像是一種主旨,一段意識甚至想法貫穿電影始終,要說有多有意識流我感覺就像下面這幾部就非常典型。
其實對於每部電影我們每個人理解的都是不同的,我想這也是作為導演的北野武想要帶給我們的東西,讓每一個觀看電影的觀眾體會到一種意識在每一個人身上不同的感受,當然這些都是我的個人理解,如果你有更多想法可以和我一起討論~
⑧ 用鏡頭去表達人的主觀意識的電影被稱作什麼
被稱為意識流電影。
在銀幕上著重表現人的非理性的、潛意識的、直覺活動的電影。意識流剖析人物的心理深處,給觀眾留下極為深厚的印象。時間空間跳躍多變,大大擴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題。打破了傳統戲劇化構造的電影模式。
全球影壇上已經呈現了不少意識流電影,它們對全球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反應。本國電影界也有一些編導為了增加電影藝術的表示手腕,實驗應用意識流伎倆攝影電影,如有名的影片《苦惱人的笑》、《小花》、《櫻》和《天雲山傳奇》等,但它們還算不上是意識流電影。
內容深遠:
意識流電影往往是打破了時間、時間、中央的界線,把時間、中央自由地扭結興起,由於這些影片編導認為,當一匹夫著想題目時是沒有時間、中央觀念的,思想活動往往是沒有條理性和規矩的,他們還認為,要「真實」地表示一匹夫的思想活動,就否則受時、空、地的限制,特定誇張時間、中央的同一,必定有「虛偽」的因素,有「編」的紋路。
千萬把時間、時間和中央混在一起的伎倆,在常軌電影中也呈現,有時也呈現「閃回」、「倒敘」,但它是圍繞一度主題和一度核心事情來治理的。意識流電影的「閃回」、「倒敘」卻不同,不是為核心事情服務,完整是按照人的潛意識的不規矩活動而混在一起的,從而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現代有名影片《老槍》就是成功的典型。
⑨ 微電影《致愛》最後是什麼意思
是用一種意識流來表現當代大學生的微妙心理。
微電影《致愛》是一部學生作品,昨天下午,該片在新街口國際影城舉行發布會。這也是製片人桑旭的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畢業作品。《致愛》全程在南京拍攝,大家可以在電影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場景,比如1912街區等。還有《非誠勿擾》節目的義大利帥哥嘉賓客串演出。
⑩ 什麼是意識流電影
意識流電影是20世紀50年代中出現、延續至今的以意識流為理解世界的主旨、以意識流為人思維的經常形式、並以意識流的方法創作的電影。意識流一詞來自20世紀初的哲學和文學。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作品有:伯格曼的《野草霉》、雷乃的《廣島之戀》等。
可以在兩個層次上理解意識流在電影製作中的作用,一是把它作為一個結構影片的方法。或是說,利用它為展現不在影片正常時間進程中出現的事件提供契機,比如人們所說的回憶場面。其次,意識流可以是一種思想方法、世界觀。第二類的意識流電影當然可以被看作是「純粹」的、正統的。這種類型很難進一步具體界定,但起碼有如下幾個特徵:(1)意識流已不僅是結構手段,而是上升為整個影片的主旨;(2)影片中有時故事的現實時空與意識流中的幾個時空已無法明確分辨,事件的主觀色彩濃於客觀色彩;(3)任何風格的場面,如荒誕的、夢幻的、錯覺的、抽象的等等都有資格出現在意識流的段落中;(4)意識流段中的幾個時空在影片的前後順序中經常錯位;(5)回憶、聯想等都非常個人化,是細膩的個人的感覺,別人難以捕捉或預測的東西。這一類作品中比較典型的,有瑞典的伯格曼、法國的雷乃、義大利的費里尼等人的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