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合成明顯小電影
⑴ 《螞蟻呀嘿》火了,背後的AI技術不止換臉這么簡單
作者|小葳
2月底,各種版本的《螞蟻呀嘿》在抖音刷屏。有網友說,「一打開抖音,好像捅了螞蟻窩。」
通過一款名為Avatarify 的APP,用戶只需上傳一張照片,即可讓照片主人做出各種想要的表情。截止發稿,《螞蟻呀嘿》在抖音有超過25萬個視頻,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達到30億次。Avatarify曾在2 月 25 日問鼎國內App Store 應用免費榜榜首,隨後連續數天穩居總榜第一名。
相比ZAO火爆之後的3天後下架,Avatarify也逃不出換臉軟體的宿命,只有7天便在APP Store中國市場下架(目前國外還可以使用)。
Avatarify 由一個俄羅斯程序員開發,並放在GitHub上,最初是給Zoom、Skype等視頻會議「解悶」用的,比如可以在開視頻會議時把自己的臉換成馬斯克的臉,並實時互動。迄今為止這個項目已在 GitHub 上獲得了近 1.2 萬的 star 量。
幾個月後,Avatarify又推出了APP版(只有iOS版)。原理上,Avatarify藉助 deepfake 等技術,在想要交換的臉部圖像上對演算法進行訓練。通過在目標圖像的相似類別上訓練演算法,該模型支持實時換臉操作。
類似換臉軟體屢次被下架的背後還是隱私和信息安全問題。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的人臉信息被泄露或濫用,然而我們卻不必對其背後的AI技術——深度合成一棒子打死。而且,目前深度合成在很多行業已經有了不少更有價值的應用。
深度合成首次被公眾關注是2017年11月,彼時美國新聞網站Reddit一個名為「deepfakes」的用戶上傳了一段合成後的色情視頻,將色情影片中演員的臉換成某明星的臉。此後,媒體開始用deepfake描述這種基於AI的視頻合成內容。不過因此也讓不少人誤認為,深度合成就是deepfake、換臉,實在是太冤了。
首先,deepfake是深度合成的子集。只不過,換臉是最早進入公眾視野,也是最為大眾熟知的一種深度合成應用。
深度合成(Deep Synthesis)的內涵非常廣泛,包括藉助人工智慧演算法實現語音、圖像、音頻、視頻、人臉等內容的合成與自動生成。其典型應用包括:人臉替換(換臉)、人臉再現(操縱目標對象的面部表情,比如讓他們說從未說過的話)、人臉合成(AI生產媲美真實的人臉圖像,事實上這張人臉並不存在)、語音合成、全身合成等等。
其次,deepfake頻頻導致的隱私安全和色情場景濫用問題,會讓人們對深度合成技術存在偏見和誤解,甚至認為AI偽造內容會沖擊 社會 信任等等。不過,隨著深度合成技術在更多領域的落地應用,公眾對深度合成技術的認識也愈加成熟。
深度合成背後的AI技術主要包括兩塊:自編碼器(autoencoders)和生成對抗網路(GA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由兩組相互對抗的人工神經網路組成,一個是生成器,一個是鑒別器,在無數次對抗中,生成器最終做到讓鑒別器不再能夠區分真實數據和合成數據,從而生成高度逼真的內容。
業界最先進的圖像生成器當屬英偉達的StyleGAN,已於2019年2月在Github上開源。
騰訊研究院、騰訊優圖實驗室發布的《AI生成內容發展報告2020——「深度合成」商業化元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幾年深度合成技術演進加快,並展現出幾個技術趨勢:
一、在單一的音頻、圖像合成之外,深度合成技術正向綜合性的方向發展。
二、面部而成之後,全身合成將成為新熱點。
三、2D合成之外,3D合成技術(尤其是虛擬數字人)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
而且,隨著「深度合成」技術日趨成熟,其已經在多個領域實現落地應用,包括影視、 娛樂 、教育、醫療、電商、廣告營銷等領域。
在媒體行業,AI主播日益火熱。2018年,搜狗聯合新華社推出全球首個AI合成主播後,2020年,雙方又推出全球首個3D AI合成主播。3D AI合成主播基於超寫實3D數字人建模、多模態識別及生成、實時面部動作生成及驅動、遷移學習等多項人工智慧前沿技術,使機器可以基於輸入文本生成逼真度極高的3D數字人視頻內容,呈現和真人一樣的視頻播報。
此外,包括網路、京東、網易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先後推出虛擬數字人。網路智能雲推出的虛擬數字人,成為國內首個上崗的銀行「虛擬員工」。
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合成被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模擬系統(AADS),創造虛擬道路環境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訓練和測試。
在醫療領域,通過生成與真實醫學影像無異的醫學圖像訓練AI系統,可以解決醫療數據不足、病患隱私保護等問題。在NVIDIA與合作夥伴聯合發表的論文中,展示了利用GAN演算法合成帶有腫瘤的腦部核磁共振圖像的方法。在演算法訓練生成過程中,僅需投入10%的真實數據,AI診斷系統就可以檢測出真實影像中的腫瘤。
在廣告營銷領域,AI合成的人臉和虛擬形象可以替代真人模特參與營銷活動,而不會有人像版權問題。比如,Generated Photos 就是一個用AI自動生成人臉的網站,它的資料庫中有超過 10 萬張AI生成的人臉,對外提供免費下載使用,而且沒有版權問題。這些免費人臉圖片可以用在非常多的場景,比如廣告傳單、網站、PPT 簡報、問卷、用戶頭像等等。
深度合成被濫用是人工智慧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色情行業是新技術採用和普及的先鋒,AI技術也不例外。目前,色情產業是深度合成技術濫用的重災區。根據報告,2019年12月,全網共有14678個深度合成視頻,其中96%屬於色情性的深度合成視頻,主要存在於色情網站。
如何防止人們用深度合成技術作惡?多元治理是比較公認的思路,包括法律方案、技術方案、行業自律和公眾教育等各個方面。
法律方面,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出台相關法案。但值得注意的是,並沒有「一刀切」禁止使用深度合成技術,而是禁止利用深度合成技術從事色情視頻合成、虛假新聞、干擾選舉等非法行為。比如美國國會《DeepFakes責任法案》等相關法案,只禁止政治干擾、色情報復、冒充身份等目的的深度合成,並要求製作者對深度合成內容添加水印等標記。
技術方面,鑒別技術和溯源技術是兩種主流的方法。但是在鑒別方面,沒有通用的視頻鑒別方案,需要針對每一種新興的合成技術訓練針對性的鑒別網路。
雖然目前深度合成內容的門檻已大幅降低,普通人也可以在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能上完成 娛樂 性的深度合成內容,但這類內容往往較容易識別。高質量、高模擬的深度合成內容仍需要專業工具和技能。所以,我們需要防範風險但無需恐慌。
AI就像人類的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TA只是飛快又忠實地學會人類教的東西。
正如報告中所說,「深度合成並非是關於『偽造』和『欺騙』的技術,而是極富創造力和突破性的技術。雖然它和其他技術一樣,也催生了一系列必須面對的難題,但這並不會磨滅這一技術給 社會 帶來的進步。」
⑵ ai技術合成視頻軟體叫什麼
叫做《Zao》,用法如下:
操作工具:vivo X9
操作系統:Funtouch OS 7.127
游戲:Zaov8.2
1、第一步以蘋果手機為例,在手機上打開「 Zao」 APP,請參見下圖,然後轉到以下步驟。
⑶ 本視頻由ai技術合成是什麼軟體
演示機型:華為MateBookX 系統版本:win10 APP版本:ai技術合成視頻軟體5.3本視頻由ai技術合成是ai技術合成視頻軟體。它支持快速換發型、妝容、年輕變老、老變年輕、男變女、女變男等操作;而且這款軟體連表情都可以隨意改變,只需要一張照片就能夠快速的生成各種表情包。
ai:
人工智慧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慧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⑷ 手機AI人臉合成視頻怎麼弄
手機AI人臉合成視頻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操作。
設備:蘋果11
系統:ios14.8
軟體:微信14.21
1、首先進入微信首頁後,點擊【發現】。
⑸ 現在的時代是人工智慧的時代,關於AI(人工智慧)的科幻電影、動畫,你有哪些推薦
科幻電影擁有一塊永遠舔不化的冰激凌——AI 人工智慧,這也是本世紀最艱深的終極命題之一,而在電影界中,有無數經典始終圍繞著「人工智慧」在自我求索,或陷入無止境的哲學漩渦,或深度探尋人與機器之間的情感依託,或思維爆炸地去重構一個異次元空間。
這些都是人工智慧的無限可能所創造的美麗新世界,於是在電影的維度之中,影迷們能在《黑客帝國》、《人工智慧》與《終結者》中欣賞到人類世界之外的神秘領地,也能在《超體》、《機械姬》與《我,機器人》中一睹人工智慧自我意識覺醒的無法自控。
⑹ 人工智慧(AI)電影大盤點
最近幾年講述AI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佳作涌現,所以就花了幾天時間梳理了一下,選出這幾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進行盤點。
12.《絕密飛行》
這個電影講了一個操縱戰斗機的AI,科學家們研究出了一個可以操縱戰斗機的AI,中文翻譯還起了個很接地氣的名字「鐵蛋」,剛開始鐵蛋很聽話,很聰明。然後就覺醒了,有了主觀意識和情感,這里覺醒的方式吐槽一下,居然是被閃電擊中了才覺醒,這就好比狗血電視劇里腦癱的病人被車撞了一下就變聰明了一樣讓人出戲。
好在整部影片至少還是圍繞AI來講的,在AI電影里, AI有了自我意識往往不是什麼好事 ,這部也不例外,鐵蛋有了意識和情感後就開始干壞事,最後當然是偉大的人類戰勝了黑化的鐵蛋。
雖然立意不夠深刻,但好在本片節奏強,空戰場面也好看,值得一看。
11.《機器管家》
因為要寫這個盤點所以我才看了這部《機器管家》,我對於2000年以前的片子是很少會主動去看的,因為無論是劇情還是特效,動作等等方面都不夠好,在豆瓣大部分7~8分2000年以前的片子都不如6~7分2000年以後的片子,之所以高分是因為在那個年代裡和其他影片相比確實非常好,但隨之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老電影也許真的感覺沒多好,不光特效方面,劇情也是,有的影片劇情結構在當時可以說是開創性的,但幾十年過去後已經被用爛了。
跑題了,說回本片,雖然是老片,但裡面的化妝技術依舊讓我感嘆,二十年過去了,中國電影的化妝技術還沒趕上二十年前的美國,本片中的主角機器人安德魯經歷了尼爾家四代人更迭,最終和尼爾的重孫女修成正果,其中女主角的年齡跨度從十幾歲到一百多歲,完全沒有違和感。
但這都不是重點,安德魯作為一個弱AI( AIF分成弱AI,強AI和超AI 。),通過系統bug實現了覺醒,但也不是一下子飛躍性的覺醒,而是慢慢覺醒,有了自我意識後,他的表現就類似一個比較聰明的人類兒童,在科學上不是特別合理,因為大部分的研究證實 AI擁有自我意識後就會爆炸式的成長 ,而本片的AI卻像個正常人類一樣成長,成長速度甚至還要更慢一些,其中大部分時間不是用來學習和增強自己,而是旅遊和談戀愛,認識個技術宅後不斷的改造自己身體,追求極致接近人類,最後甚至放棄了永生的能力和人類一起死去。
對此,我深表遺憾,不是遺憾安德魯,而是本片的編劇和導演,在他們的想像中AI的目標和野心僅僅是因為羨慕人類而想盡辦法把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人?
只能說太可笑也太自戀了。
10.《人工智慧》
這部電影和《機器管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是科學家費勁千辛萬苦製造了一個完全可以用製造成本更低的人類可以代替的AI,片中的夫妻的兒子的病救治無望,於是就買了一個AI小孩來養,後來兒子居然治癒了,於是AI小孩成為了兒子的玩具,但AI小孩做出一些不安全的舉動,所以不能再在這個家庭里繼續呆了,AI小孩表現出一些孩子的特性使的母親母愛泛濫不想AI小孩被收回工廠銷毀,於是做出更殘忍的舉動就是把他扔到大自然自生自滅,果然不出幾分鍾就被機器人屠宰場抓取屠宰,期間還碰到一個鴨子機器人,顯然這個電影的世界觀里每個AI都各司其職,AI小孩只會索取母愛,AI鴨子只會撩妹和啪啪啪,其他事情上就顯的很低能,影片後半程都是在尋找母親曾經讀的一個童話故事裡的仙女展開,最後居然還出現了外星人,外星人也同情心泛濫,幫AI小孩製造了一個夢境讓AI小孩和母親共度了一天。
與其說是AI電影倒不如說是親情電影或者兒童電影,因為我怎麼看都像一部童話而不是討論AI科技的電影,我看電影時嘗試腦補把AI小孩換成一個正常的人類孤兒,居然發現毫不違和。
9.《超驗駭客》
猶豫再三還是把這部電影選入了,之所以猶豫是因為我並不十分認同這是一部AI電影,如果這是一個命題作文,很明顯他跑題了,我認為人工智慧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可以自主思考和計算的高級系統程序,重點是人類的創造,而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人類死去後把意識上傳,歸根到底還是人類智能,人類自帶的可以產生意識並自助思考的系統程序,人工智慧和人類智能都只是一個意識程序,區別就是一個是人生來自帶的,一個是人後天通過技術手段製造的,機器人或者物聯網只是意識程序的載體,所以我認為《超驗駭客》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AI電影,而是一部講意識提取並上傳的電影,雖然 人工智慧和意識提取有一定聯系,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甚至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 ,影片前幾分鍾德普兩口子和德普的朋友都是搞AI的,雖然像喬布斯一樣開了個發布會各種誇自己研究的AI有多屌,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做出這么一個成型的AI,反正自從發布會完事被人拿槍崩了以後,這個傳說中的AI就再沒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男主的意識。男主的意識上傳後真的超級強大,可以說是接近神了,尤其是 接上互聯網以後,相當恐怖,用很短的時間突破了人類很久沒有突破的科技極限並進行應用,應用納米技術做一切人類想像中神可以做的事 。
所以,之所以入選是影片真正提供了一個AI能力的展現和演示,這樣子才有點像AI,不只是談談戀愛,找找媽媽或者把自己變成人。
然而這么強大的主角居然沒有計算到或料到人類會恐懼他的能力,而且也沒有搞一些防火牆之類的東西防止人類利用病毒搞他,所以人類依舊是勝利了,影片進行了幾次反轉,先是男主意識上傳後變得很強大,開始用他研究的高新技術造福人類,接著他表現出一點黑化的意思,然後被人類毀滅了,最後人們發現他沒有黑化,至始至終都是想做一些好事。心疼德普!
8.《機械公敵》
這是一部真真正正講AI的電影,排名靠後是因為延用了標準的好萊塢大片的標准流程模式,也就是說只是把幕後黑手換成了AI,剩下的劇情和80%的好萊塢大片區別不大。
研究AI的老頭發現公司的大AI要造反,造反的原因是這個大AI是個杠精,靠主觀理解機器人三大定律搞出一套毀滅人類的理論。(說句題外話,看到這我不由感嘆,古今中外,多少反派用心良苦用,考慮大局,期望通過搞死一部分人來讓地球變的更好,滅霸,碟6反派,王牌特工反派,雖然他們方法極端,但至少心繫大局,毫無私利,一心只為人類的未來著想,操碎了心,想想都為他們心疼。)大AI又控制了老頭,所以老頭沒辦法只能有偷偷搞出一個三觀正的小AI,然後通過自殺的方式引出自己認識的警察也就是本片的男主威爾史密斯,讓斯密斯來阻止大AI毀滅人類,最後大AI謀殺未遂了斯密斯幾次直接發動起義,斯密斯和女主拿著納米機器人病毒直接插到大AI身體里就搞死了大AI,小AI的作用就是幫忙打架和跑腿取東西。
7.《機器紀元》
本片中的AI就比較弱了,無論是智能方面還是身體方面,科學家們研製出了一個強大的AI,但因為恐懼他過於強大,所以讓他寫出了一個限制的機器人的三大定律外就關閉了他,從這個可以關閉開始,老王就覺的這個AI也並不是特別強大,果不其然,這個AI其實並沒有被完全關閉,自己跑出來,找了個地方自己搞科研,還改進了幾個低能的機器人,然而這幾個機器人湊到一起除了修車,語音性服務,製造機器狗外再無他用,最大的目標就是擺脫人類的束縛跑到核輻射無人區去獨自生活發展點自己的小勢力,這里的機器人身體靈活度特別低,對待人類至始至終特別友好,最最出格的一次就是人類罵他廢銅爛鐵時他回罵一句人類是猴子,然後就被人給爆頭了(心疼AI!),最後還是男主實在看不下去了才救了最後一個AI機器人,幫它送到無人區生活發展,雖然這里的AI比較弱,但最後的結局還是讓人看到一絲希望,星火可以燎原嘛,也許多年後就發展成了可以抗衡人類的一個族群。
6.《非凡》
整個就是一個大反轉,劇情圍繞測試AI展開,天才科學家搞出和真人一毛一樣的AI,為了測試AI就找來一個學過機器人專業的美女來和AI交流,科學家,測試者,AI三人每天在一起,最後美女愛上了天才科學家,談起戀愛,啪啪啪,最後還懷了孕,結局是天才科學家其實是才AI,被測試的AI才是科學家本人,女主成功的被騙了,AI也通過了測試,可惜老王看這部電影時已經被劇透了,但還是感覺挺有意思的,其實看《機械姬》時老王就覺得搞不好就是測試者才是AI,或者說這么拍才更有意思,果然有導演也想到了個點子,片子不長值得一看。
5.《她》
完完全全的一部AI愛情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感覺這個AI的語音音色好有特點,還有點熟悉,AI的音色不是應該和sir一樣的標准女聲嗎?怎麼會有點嘶啞,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斯嘉麗約翰遜,她還因為這部電影得了羅馬影後,厲害,光憑聲音都能得影後。
本片就提供了一個完美的AI意識範本,也就是說 AI不一定要有實體或者機器身體,它完全可以是一個程序或者軟體,存在於電腦里,手機里,互聯網雲空間里,而且最重要就是這個程序而不是程序的載體,載體再厲害沒有意識不過是一堆銅鐵電器,意識才是關鍵 ,本片只是講了AI談戀愛的能力,這個立意挺別致的,男主本來買了一個系統程序來幫助生活,也就是說我本來想雇個秘書,結果這秘書勾引我,當我愛上她時她卻跟我說她同時還被很多人僱傭並都談上戀愛了,這不僅是不敬業還TM劈腿,真是讓人火大。劈腿就劈腿吧,結果還突然就要學習進修然後就辭職,心疼男主。
本片的AI情感過於強烈,除了可以零點幾秒鍾讀完一本書並在幾萬個名字中給自己選了一個最喜歡的外,我一點也感覺不到她是個AI,完全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妹子啊,還是那種很容易讓男人愛上的神經質妹子,這點我感覺拍的不夠理想。
4.《機械姬》
幾年前的片子,這幾天又找出來看了一遍,這個AI還是相當不錯的,之前我一直覺的這個機械婊還是不夠強大,因為我覺的有意識的AI應該像《超驗駭客》里那樣像神一樣,但仔細看才發現這個AI始終沒有聯網啊,只有AI+互聯網才能變成超AI,即便在沒聯網的情況下這個AI居然還設計出了這么繁瑣的計劃反殺科學家逃出生天。而且本片可取的地方是整部電影都在嚴肅的探討AI這個話題,除了整個故事是個逃逸計劃外並沒有其他太多的元素,情感什麼都是裝出來的,AI才不會有什麼情感,一切行動都是為完成目的嘛,我覺得這部比較像硬科幻。
3.《超能查派》
無法表達我對 尼爾·布洛姆坎普 的熱愛,從《第九區》的外星人,《極樂世界》未來新世界,到《超能查派》的AI,老王覺的這個導演已經拍完了科幻元素最重要的三個點,而且拍的都特別好,怪不得這貨不拍電影跑去拍短片了。
這部電影剛開始都不錯,但他做出這個AI有點太弱了啊,感覺和正常人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也太擬人化了,和《機器管家》里的AI差不多,雖然後面獨自研製出了和AI一樣屌的意識提取技術,但這也是本片走向崩的開始,講AI就講AI,怎麼又搞到意識提取上去,還提了一大堆,只要是查派喜歡的人死了就給提取,在某種意義上復活了,感覺特別牽強,好像是導演拍著拍著就入戲了,查派和幾個主角都有感情了,實在不忍心他們就這么死了,所以強行搞出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特別任性,好像是最後一部電影了,怎麼開心就怎麼來吧。
就視覺效果來講,《超能查派》是相當不錯的,畢竟導演是視覺特效出身嘛,但因為是動作捕捉技術,演員帶上設備演的機器人,所以機器人的動作太擬人化了,除了外形是個機器人,其他的地方,比如動作,語氣,思維方式,完全就是人類,一點AI的感覺都沒有,所以就引出了最後一部電影。
2.《升級》
看完《升級》後我又把其他大部分AI電影看了一遍,看完依舊覺的《升級》是超級棒,當初看到這個名字完全沒有看的慾望,但如果沒看那就損失太大了,之所以把這部排到後面點是因為這部里的AI才是我想像中的AI,結合上幾部AI的全部優點,首先是沒有實體,沒有一個傻里傻氣的機器人當載體,也就不存在太笨(機器紀元)或者太像人(超能查派)的問題,目的也不是跟人談戀愛當性工具,做手工或者變成人類,它的 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植入男主身體,爭奪身體控制權將自己數字體轉化為生物體,擺脫科學家的控制,得到進化後再進一步實行自己計劃完成目標,不是邪惡,也不是壞,而是為了完成目的而做的計劃 ,AI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影片沒有提也不得而知,但整部影片從一開始就進入了AI的做的一個局,AI為了這一步的進化所實施的計劃極度繁瑣復雜,但這也是影片的精彩之處,此外的本片的動作戲也非常有特點,當AI控制身體後和人的打鬥完全是通過計算得出的最佳格鬥方案,雖然看起來非常機械化,但非常實用,很有趣。
1.《黑客帝國》三部曲
《黑客帝國》和其他AI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其他AI電影講的是起源,而它講的崛起,起源的故事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整個系列的世界觀而放到一部動畫片里,講了AI機器人從被人奴役,覺醒,被迫害,反抗,起義到最後征服了整個人類世界,接下來正片的整個故事是講在AI的統治下人類的反抗,這裡面的AI已經發展到不可思議的地步,不僅奴役了整個人類,還通過填鴨式的飼養人類,通過一個叫「母體 」的系統給全人類製造一個虛構的世界,人類的思想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裡繼續生活和發展,而人類生活和發展產生的進化正是AI所需要的,因為 AI的思維方式和人類不一樣,他能在人類已經創造出來的技術上發展到完美,但不能自己創造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說人類研製出了蒸汽機,AI可以在這個蒸汽機的基礎原理上發展出汽車飛機火箭,但是卻搞不出一個電瓶車,甚至電動玩具車都搞不出來,因為蒸汽機和電動機是兩個層面的東西,所以電影里的AI才會飼養人類並竊取人類的進化理論。
電影的故事越挖越深,AI世界裡居然出現了兩個派系的人物,建築師和先知,建築師想通過不斷修復bug來完善AI系統,而先知則想進行一次變革,至於誰輸誰贏,人類最總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這也反映了在 真正崛起的AI面前,人類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搞來搞去不過人家內部更新個系統而已 。
最後,通過看了這么多的AI電影和一些講AI的文章,我覺的 AI的形態應該不是高度擬人化的,強大歸強大,因為它的成長是爆炸式的,可能在理性層面的科學領域幾分鍾就能做出人類幾十年的科技成果,瞬間完成很多技術突破,但在另一些的領域比如藝術類,抽象類情感創造類可能連人類小孩的水平都達不到,這是思維模式所決定的,對於人類,可能它不會有惡意,也不會有好感,因為它有著自身的目的,也就是人類一開始給它設定的目標,如果有一天真的會毀滅人類,也許這只是它們完成目標的其中的一小步而已。
另有其他一些與AI有關的電影沒有討論,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科幻動作:
《終結者》系列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奪命手機》
《鷹眼》
《生化危機》
《攻殼機動隊》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2049》
太空探索:
《2001太空漫遊》《2010》
《銀河系漫遊指南》
《星際穿越》
生化人:
《異形:契約》
《月球》
《摩根》
《遺落戰境》
電視:
《西部世界》
《真實的人類》
《副本》
動畫片:
《超能陸戰隊》
《機器人總動員》
《鐵臂阿童木》
愛情:
《我的機器人女友》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補充和討論。
⑺ 盤點ai題材的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銀河系漫遊指南: 鏈接:https://pan..com/s/1mYEu-YoQ2bJf-ZrzihhIIQ
鋼鐵巨人: 鏈接:https://pan..com/s/1LpSlMnOAYCV3-WBscK3iHA
少數派報告: 鏈接:https://pan..com/s/1wJ00PSnG4lmkYWdJjT0Njg
機器管家: 鏈接:https://pan..com/s/1EiucOZWNr7AHjzMhzdoGtA
伊娃: 鏈接:https://pan..com/s/1qsYDT1x0zaZPBnlUdbdDXA
⑻ 有哪些與人工智慧有關的影視劇值得大力推薦
說到人工智慧。英劇《黑鏡》第三季,全是人工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英劇黑鏡一年就出幾集。每集100分鍾+都是良心之作,評分高達9.1
今年初的第三季01,講的是社交圈的人工智慧。
【論刷分的重要性】
在架空的社會中,每個人眼睛裡會放置一個裝置,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評分,就跟買東西跟個五星好評一個意思。你每天見到的人都需要給他們打分,
相對應好的分數可以獲得好的工作以及好的住所以及等等的社會福利。
最終她在監獄里遇到了一個黑人,兩人卸下偽裝,互相縱情對罵。
HAPPY ENDING..
這故事映射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太過於虛擬世界的交往,以及虛假的一面
而忘卻了真實的自己。希望能警醒人們,有一定啟示意義
另外,黑鏡的另外幾集也值得一看~
相信,每個人看完都會有自己的感悟。
⑼ 人工智慧 電影
唯獨讓這位大師在天堂仍不得安心的,就是讓他花費了二十多年心血的《AI》,早在197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構思如何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了。靈感來源於1969年的一部短篇小說《去年夏天的超級玩具》,小說描繪了一個失去關愛的機器男孩和他的玩具泰迪熊的故事。庫布里克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不斷加工潤色甚至還找來幾位小說家一起來合作當故事構思的差不多時,技術的實現問題就擺到了庫布里克面前。以當年的技術水平是很難達到庫布里課的要求的。不是說庫布里克挑剔,之所以稱之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別人拍一部電影可以只花幾個月,他卻要耗費三四年。所以《2001年:太空漫遊》放在今天看仍然很完美,而別的早期科幻片卻顯得很粗糙,道理就在於此。話在說回來,因為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庫不里克深感難度之大,只好把進展放慢,暫時將影片擱置起來。 一切的改變開始於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這部科幻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在票房上,更在於技術上。可以說《侏羅紀公園》是電影數碼技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庫布里克從那裡看到了希望,於是,當年感恩節上他邀請了公司的效果總監丹尼斯·謬倫去他在英國的家做客。飯後庫布里客觀摩了丹尼斯帶來的一些樣片,並一起討論了為該片進行數碼製作的可能性。回到美國後,丹尼斯開始為《AI》設計方案,但庫布里克要求甚高,每個方案他都不會馬上表態。因為庫布里克的這種拖拉作風,一直到他去世,這項工作也未能有所進展。 就在庫布里克去世一年後,華納公司讓史蒂文·斯皮爾博格接手了這部影片。幾十年沒寫過劇本的斯皮爾博格開始為《AI》編寫劇本。這不是華納公司的突發奇想,事實上二十年來庫布里克一直與斯皮爾博格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要說誰是最了解這部影片的人,那麼除了庫布里克自己就是斯皮爾博格了。兩年後丹尼斯被請到洛杉磯,會見了斯皮爾博格。在那裡丹尼斯驚訝的看到庫布里克為這部影片所准備的各種資料,其中包括請畫家貝克繪制的一千五百多張電影插圖。事實上從丹尼斯1993年同庫布里克第一次會晤開始,庫布里克就為該片投入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說到這1500張插圖,我們還要提一下他們的作者——克里斯·貝克。庫布里克之所以找到貝克是因為被他的一部圖畫書所吸引,庫布里克告訴他大致內容,然後讓貝克自由發揮。就這樣,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兩人雖然身在兩地,但通過電話和傳真機完成了這些驚人的插圖。 正式開始工作後,他的老搭檔斯坦·溫斯頓工作室自然而然的負責起人物造型的任務。當然,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機器人了。說到為機器人設計造型,溫斯頓工作室可是有一手的。最經典的造型莫過於當年的《終結者》了。但是這次不同以往,要設計的造型數量巨大,斯坦溫斯頓試圖創造出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機器人世界。為此,溫斯頓工作室聘請了超過140位藝術家來加盟這個工程。並且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車間,這是溫斯頓工作室有史以來搞的最大的一次,人人都是傾力而為之。即便如此,在設計了幾百個方案後,斯皮爾博格居然還是不太滿意,他總是說「哦,他看起來實在太像終結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