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大班科學活動小電影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小電影反思

發布時間: 2023-01-02 15:58:52

⑴ 幼兒園大班科學動物怎麼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觀察認識型教育活動:動物過冬 活動目標: 1、了解青蛙、螞蟻、燕子等動物如何過冬的。 2、能夠分辨不同動物的冬眠方式 3、願意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對探索動物世界奧秘感興趣 活動准備: 1、小動物圖片若干、冬天圖片、南飛圖片、冬眠過冬圖片、儲食圖片 2、經驗准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1、拿出一張冬天的圖片(圖片上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冬天的天氣怎麼樣。 2、讓幼兒談談自己是怎樣度過冬天 二、讓幼兒初步感知動物是如何過冬 1、先認識動物(青蛙、螞蟻、燕子、熊、兔子、天鵝),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動物分別是怎樣過冬的?"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3、比較一下動物外形特徵的不同與感動有沒有關系(為什麼選擇這種過冬方式)' 教師小結:動物過冬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冬眠過冬(青蛙和熊),儲食過冬(兔子和螞蟻),南飛過冬(天鵝和燕子)等。 三、通過游戲讓幼兒自己表述動物是如何過冬的,加深印象。 "我問你答"的游戲:一個幼兒先上給相對應的圖片連線再抽一張動物圖片叫另一個幼兒回答是如何過冬 總結:青蛙和熊都是冬眠過冬的,因為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個冬天他們就可以睡覺,不吃東西了;兔子和螞蟻是在自己的洞里過冬的,因為冬天出去找食會很冷,所以提前把整個冬天的糧食准備好過冬;因為天冬天的時候南方比較暖和,所以天鵝和燕子會選擇南飛過冬。 活動延伸:大家轉動自己的小腦袋想想烏龜、蜜蜂、大雁等它們是怎麼過冬的? 反思:首先我選擇這個主題是應為冬天快到了,讓幼兒可以從自身冬天是怎麼過引申到動物是動物是怎麼過冬的,而且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可以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通過游戲讓幼兒對動物過冬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印象,請一個幼兒上來先連線再抽一張圖片叫另一個小朋友回答講述動物過冬的方式。幼兒敢想敢說,不受拘束。本次活動也存在了很多不足,如我對其它動物過冬的知識面不夠豐富;活動結束時教師語言不夠精練,動物卡片運用不夠充分等 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哦~~

⑵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參考案例【5篇】

幼兒科學 教育 活動是幼兒認識周圍世界,獲得知識、 經驗 的重要途徑,擴大幼兒的視眼,使幼兒獲得早期科學經驗的積累。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 說說 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 總結 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製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 方法 探索發現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系。

3、大膽分享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感受其中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准備:

瓶子若干(蓋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沒孔)針管、塑料袋、牙簽、氣球;瓶蓋有大小兩個孔的飲料瓶;裝水的整理箱5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的視頻。《high歌》音頻。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提問:你見過噴泉嗎?噴泉是什麼樣的?

2、小結:小朋友在廣場、公園都見過噴泉,有的向高處噴,有的噴泉是向四周噴的,有的噴泉是旋轉噴的。還有音樂噴泉,它會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而變高變低、變長變短,還有水幕電影,噴泉的水會形成一道幕布,上面會演出電影。這些都是人工噴泉。

3、提問:你知道噴泉的水是怎麼噴出來的嗎?

4、小結:每個人工噴泉都有一個泵,它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里噴出去,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噴泉。

二、探索用多種材料製作噴泉的方法。

1、觀察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噴泉?該怎麼做小噴泉?

2、幼兒嘗試製作噴泉。

3、分享交流製作噴泉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製小噴泉。

(2)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噴泉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剛剛做了許多小噴泉,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人做的,有的小朋友還會和別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針管、有的用氣球、有的用飲料瓶,都是把水裝進這些容器里,這些容器上還要有孔,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里噴出來,這樣我們的小噴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與水柱的關系。

1、觀察新的材料,提問:瓶蓋上有什麼?如果用這個瓶蓋做噴泉,大孔噴出的水柱和小孔噴出的水柱一樣嗎?大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小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記錄在紙上「猜想」一欄。

3、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操作」一欄。

4、分享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1)對於結果不同的幼兒要請他當場驗證。

(2)記錄結果不全面的幼兒,請他當場試驗,引導幼兒發現噴泉向上噴才能發現小孔的水柱又細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師小結:出示記錄圖,你們看到大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小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依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四、音樂噴泉表演。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隨音樂的高低起伏進行噴泉表演。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鍾,學習看整點與半點,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課件、自製表、連線練習圖,幼兒經驗准備:認識數字1——12

活動過程:

一、傾聽表的聲音,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聲音,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二、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通過直觀的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1、了解表與鍾的不同。

師:你們在家裡的什麼地方見過表?

小結:大的厚的叫鍾,(掛鍾,座鍾)小的,薄的叫表(懷表,手錶)

2、認識時鍾,分清時針與分針。

(1)播放課件,認識時鍾。

師;鍾與表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小結:都有數字1-12,都有表針,都有表盤,它能告訴人們時間。

(2)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通過觀察、比較及語音的提示,分清時針與分針】

師:這兩個表針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小結: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

(3)幼兒操作,理解順時針轉。【難點的突破】

師:時針要與小朋友做游戲,它現在在數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訴我它在哪裡嗎?

師:時針想旅遊去,它的路線是從1依次到12,你能撥出它走過的路線嗎?分針同上。

小結:時針與分針都是從1-12的順序旋轉的,我們叫順時針轉。【通過操作游戲理解順時針的方向】

三、認識整點與半點

1、認識整點【通過觀察、比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課件,請幼兒找出三幅圖的相同點。

師:第一幅圖的分針指著數字幾?時針指著數字幾?(依次類推第二幅第三幅)。

師:它們的時間不一樣,但分針指著同一個數字,那是幾?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

(2)幼兒操作練習。【幼兒動手實踐】

2、認識半點,同上。

四、幼兒操作,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鞏固對整點與半點的掌握。【動手實踐、驗證、表達的機會】

師:幾點吃早飯?幾點第一節活動?幾點做操?幾點吃中午飯?幾點入睡?幾點下午的戶外活動,幾點媽媽來接?

小結:小朋友都知道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的時間了,也都會看錶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五、發連線練習圖,幼兒連線。【驗證學習過程】。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喜歡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2.能想辦法把報紙變成紙球,並探索出固定紙球的方法。

3.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幼兒准備:使幼兒具有一定的玩紙的經驗。

教具准備:報紙、小簍子、彩色毛線、彩色橡皮筋、包裝袋、透明膠布、雙面膠、固體膠、 乒乓球 拍、 羽毛球 拍、 足球 門、小 籃球 架、剪刀、小背簍。

活動過程

1.自由玩報紙,積極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

教師引導: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報紙,我們要和報紙一塊兒做游戲。請你們每人拿一張報紙玩一玩,看看可以怎麼玩,比一比誰玩報紙的方法多。

幼兒自由玩報紙。(折疊、拋、投擲、跨跳、頂在頭上玩等)

教師與幼兒共同交流報紙的玩法。(幼兒把報紙放在地上,找張椅子坐下來)

2.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用報紙玩了很多游戲,有的把報紙折成小動物玩,有的把報紙向上拋著玩,你們想不想把報紙變成球來玩呢?用什麼辦法能把報紙變成球呢?想變成什麼樣的球?(能提供足夠的報紙,接著,出示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球門、小籃球架)我們帶著自己的球來玩一玩吧。

幼兒自由玩。教師巡迴指導。

3.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教師引導:玩了這么長時間,看看你的紙球有什麼變化。

幼兒:散了,不圓了。

教師:玩了一會兒,紙球就有點散了,沒有原來那樣圓了,那怎樣才能讓你的紙球變得緊緊的、圓圓的,更好玩呢?我們用什麼來固定紙球呢?(教師出示材料)我們來試一試誰固定得又快又好。

幼兒探索固定紙球的方法。

4.師幼共同游戲:投籃。

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投籃的那個架子是不動的,很容易投。現在,我來當籃球架(老師把小背簍放胸前),在前面跑,看看誰有本領把球投進我這個小背簍中來,好嗎?

活動 反思

(一)崇尚簡約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簡約化,是指對科學活動中的情境創設、資源選擇、活動組織、結構安排、媒體使用等各教學要素的精確把握和有效利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為簡潔、清晰、流暢、凝練、深刻。簡化後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意味著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探究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教師有足夠的機會促進生成,有足夠的時間研究幼兒。

1.材料簡單實用。

本活動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報紙,幼兒在折、團、固定紙球等活動中,建構了關於報紙的相關經驗,體驗到了探索、發現、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因此,科學探究應從幼兒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

2.過程簡潔明了。

課堂是幼兒學習、思考的場所,不是表現教師才藝的場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簡單有效。簡單的設計可以給幼兒留下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現和建構出新知。環節的預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簡。本活動的教學環節簡單而清晰:自由玩報紙,探索報紙的不同玩法→探索報紙變紙球的方法→探索固定紙球的不同方法。這三個環節看似簡單,卻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並對教材的重、難、疑點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擬定的一個大致框架。

3.內容簡約充實。

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時間是一個常數,一般是小班15~20分鍾,中班20~25分鍾,大班25~30分鍾,要想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對一個物體或現象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幼兒的學習精力也很有限。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活動側重於讓幼兒在自由玩報紙積累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報紙變成紙團的方法,進而自然而然地導入固定紙球的環節,內容雖然簡約,但幼兒的探索是充實的、快樂的。

(二)回歸本真

本真課堂中的「本」是指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真」是指課堂教學的真實,同時也是指幼兒的童真。本真課堂應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應讓幼兒得到限度的自由,使他們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馳騁、創造。

1.尊重幼兒的真實體驗。

真實是課堂的生命。本活動的三個環節,是從獨自玩報紙、兩兩合作玩報紙、集體玩報紙,到自己探索報紙變成球的方法,再到最後環節中自己選擇材料固定紙球。幼兒的體驗是充分的、真實的,是幼兒自己對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的觀察與操作而獲得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表達和創造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獨特的體驗與表現。如在自由玩報紙的活動中,教師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幼兒表現出來的獨特玩法及時肯定,並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

2.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

自由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獲得創造的源泉,而創造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追求。本活動中,從幼兒興奮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探索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張張報紙在幼兒的手中變成了他們喜歡的籃球、 排球 、足球、兵乒球、沙灘排球……他們進行著激烈的足球、乒乓球和投籃比賽。當幼兒在比賽中不斷地搓、揉紙球時,教師及時地點撥,激起了他們固定紙球的願望。在這個環節中,他們自由選擇材料,採取獨立或兩兩合作或請教師幫忙的辦法固定紙球,然後用固定好的紙球再去進行投籃、足球射門等比賽,從中體驗到自由創造、獲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案5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激發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教學准備:

孕婦、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錄音機、磁帶,幼兒每人一張紙,勾線筆若干,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討論----看圖片----討論

1.教師:昨天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聽到有一個寶寶,問他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今天我想問問你們,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來的嗎?

2.教師:"這位阿姨遇到了什麼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麼地方?--幼兒議論並按自己的意願回答。

二、觀察圖片,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

1、教師: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出示圖片)

2、教師: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麼長大呢?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

3.教師: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議論--教師小結:這時媽媽就走到醫院,請醫生把寶寶接出來

三、寶寶長大了。

1.教師:寶寶出生以後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師: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

四、幼兒繪畫來感謝爸爸媽媽(可以請老師幫忙寫一句感謝的話)

結束:帶著畫畫去送給爸爸媽媽。


大班科學領域活動方參考案例【5篇】相關 文章 :

★ 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編精選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選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參考模板5篇

★ 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選實用方案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方案精選5篇集錦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優秀案例參考

★ 大班健康領域活動方案參考案例5篇

★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方案精選案例分享

★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活動方案精選5篇優秀案例

★ 幼兒園大班健康領域教學方案優秀參考方案5篇

⑶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動物、順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環特點。

2.在常識活動中激發大班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對屬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准備】

1.投影儀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兒每人一件屬相掛件及頭飾。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十二生肖

1.教師指著胸前的掛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胸前掛的是什麼小動物?因為劉老師屬蛇所以我掛了一條小蛇的掛件,小朋友誰知道自己屬什麼?你們家裡人屬什麼?

2.人的屬相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多少?邊出示投影邊認識十二生肖的名稱。

3.這些屬相中哪些動物是我們看到過的,為什麼會有「龍」這個屬相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十二種生肖,生肖就是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齡。

學習詞:生肖、屬相。

二、通過投影、故事,嘗試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聽錄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師邊放投影邊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動物?它們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2.幼兒嘗試講述十二生肖的順序。

3.欣賞兒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鑽山洞,

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

雞、狗、豬練跳高,

按著次序排好隊,

鍛煉身體爭第一。

三、講解十二生肖的循環規律

1.一個屬相表示多長時間?十二生肖排完了怎麼辦呢?

2.放投影提問:小紅屬馬,姚爺爺也屬馬,這是怎麼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屬什麼?去年呢?明年呢?

老師小結:一年是一個屬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屬相相同,十二個屬相排完了,又從頭排起,十二年循環一次。

四、幼兒操作嘗試

給十二生肖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老師巡迴指導。

五、音樂游戲「十二生肖」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表演,游戲結束後,幼兒模仿十二種動物的任何一種動作走出教室。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現植物的種子,初步了解種子的特殊傳播方式。

2、對種子的傳播方式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帶領幼兒參加尋找秋天的遠足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窩」、臭草、紅菱、牛膝、薊……)

2、多媒體課件。

3、幼兒有一定播種的經驗。

評析:教師能根據幼兒園所處環境,選取鄉土教材作為活動內容,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活動生活化的原則。

評析:活動准備既有教具等物質材料的准備,又有知識經驗的准備,活動能考慮讓幼兒在已有經驗上獲得發展,符合維果茲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受好玩。

1、談話導入,那天,我們去田野里尋找了秋天,你看見些了什麼?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窩……

回來時你帶了些什麼?

幼:蒲公英、麻雀窩、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們藏在哪裡?

幼:田野里

評析:當幼兒回答田野里時,(而實際上是在活動室里)教師沒有作出恰當的反應,可見教師對幼兒回答的傾聽、及應變能力還較弱。

出示蒼耳、蒲公英、麻雀窩。

2、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麻雀窩。玩過後教師提問:

⑴剛才你玩了什麼?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窩

幼3:蒼耳

⑵它們長什麼樣呀?⑶你是怎麼玩的?

麻雀窩為什麼飛起來,還有什麼也飛起來了?為什麼蒲公英也會飛?

為什麼蒼耳可以粘在頭發上?

評析:「你看見些了什麼?」「回來時你帶了些什麼?」「剛才你玩了什麼?」這三個問題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語過於羅嗦,應注意提問語的准確性、科學性和精練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發現種子。

1、引導幼兒發現種子。蒲公英、蒼耳和麻雀窩的種子在哪裡呀?

2、幼兒發現種子。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每人找一粒種子,找到後放進盤子里。

3、幼兒互相交流。

⑴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⑵蒼耳的種子藏(麻雀窩的種子長)在哪裡?它們的種子是什麼樣的?(咖啡色的,橢圓形,扁扁的……)

⑶那他們的種子為什麼長得這么特別呀?

4、逐步展示課件。

⑴看第一段。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為什麼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後怎樣了?

⑵經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⑶看第二段。師:蒼耳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教師出示相應(動物)的標志。

評析:教師原想藉助於視頻展示儀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種子的特徵,但視頻儀調的顏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擾了幼兒觀察,給了幼兒認識錯誤的認識。充分的准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教師能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但在選擇時應考慮到課件是為了活動服務,該課件製作較粗糙,與活動的配合不夠緊密,並不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植物。這里還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活動反思:

如何通過教學學生們了解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並找到果實或種子形狀結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規律,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我思考良久的問題。雖然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過《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短文,但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對很多種子的傳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對教學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絕佳的效果,於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尋找能夠直觀演示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視頻,通過截取整理,蒲公英種子的滿天飛舞,鳳仙花、噴瓜的勁爆彈射,蒼耳種子的勾掛之旅,椰子的隨波逐流以電影的方式清晰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極具代表性植物的種子傳播讓學生興致極高驚嘆不已,紛紛感嘆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了解了植物果實或種子的形狀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有切的關系。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晴朗的夜空,孩子們會看見許多行星。在他們的眼裡,星星是有生命的,因為他們發現星星總在不斷地眨眼睛。他們偶爾也會發現一顆流星從天邊劃過,留下長長的一道印痕。這些星星想干什麼呢?此活動旨在讓孩子們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拓展孩子們的想像空間。

活動目標

1、 了解有關流星、隕石的指示,理解故事內容。

2、 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 提高角色表演的能力。

活動准備

1、 觀察夜空的流星。

2、 收集隕石的圖片。

3、 故事掛圖、配樂故事。

過程建議

1、 回憶對夜空及流星的觀察,說說自己對夜空的想像。

2、 聽配樂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 看圖聽故事,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小星星為什麼想去地球?月亮婆婆和白雲姐姐為什麼不讓他去?小星星是怎樣做的?小星星到了地球上,他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

4、 聽故事,學習故事中的詞、句。

月亮婆婆說,地球是個怎樣的地方?

小星星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是怎樣說的?

小星星對白雲姐姐說了什麼?白雲姐姐又是怎麼說的呢?

5、 表演故事。

延伸提示

1、 繪畫:小流星和他的朋友們。

2、 繪畫:神秘的夜空。

資料庫:

小流星

一顆小星星,坐在銀河邊,聽月亮婆婆講故事。月亮婆婆說:「離我們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地球,那兒長著美麗的花草,生活著許多可愛的動物。清晨,小鳥的歌聲喚醒黎明,鮮花在田野上開放……..」

小星星聽得入了迷,他對月亮婆婆說:「月亮婆婆,我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聽了,笑眯眯地說:「傻孩子,地球離我們這兒太遠了,你飛到地球上去,會摔得粉身碎骨的!」

夜深了,小星星回到家裡,他怎麼也睡不著,總想著美麗的地球。

第二天,他去找白雲姐姐:「白雲姐姐,我想飛到地球上去,去看看那兒美麗的森林、金色的田野、萬紫千紅的鮮花……」白雲姐姐說:「傻弟弟,你千萬不能去呀,你會在與空氣的摩擦中燒成灰,而且再也飛不回來了呀!」

小星星聽了白雲姐姐的話,不再提去地球的事了。但是,他一直在做著到地球區的美夢。一天,他終於下定了決心,離開了天空,朝著美麗的地球飛去。

小星星飛呀飛,一會兒,他覺得渾身火辣辣的難受,自己真的和空氣摩擦而燃燒起來了。他忍受著疼痛繼續往前飛,飛呀飛,他的身體漸漸變小了,最後終於飛到了地球上,變成了一塊灰石頭。

他張開眼睛望著美麗的田野,聽著小鳥兒歡快的鳴叫,好高興呀。一會兒,一群歡樂的小鹿、小羊、小猴和小刺蝟朝他走來。小星星高興地說:「我是小星星,我們交朋友吧!」

小星星和動物們一起唱歌跳舞,快樂極了。從此,動物們有多了一個小夥伴,大夥親熱地叫他「天上下來的小流星」。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磁鐵游戲活動,感知磁鐵能吸引鐵的現象,提高幼兒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磁鐵、糖紙、鐵釘、鐵墊片、牙簽、橡皮泥、鏡子、塑料板、紙板、書。

五、活動過程

幼兒討論製作方案。

用彩色糖紙做娃娃衣服,用糖紙的一端擰出一個娃娃頭,下邊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問題:怎樣讓糖果娃娃跳起舞來。

用同種材料給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試一試:讓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來。

(1)把鐵釘倒放在鏡子上,將糖果娃娃套在釘子上,用磁鐵在鏡子下面來回移動,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將糖果娃娃用兩根牙簽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將鐵墊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後用磁鐵在鏡子下面來回移動,糖果娃娃就跳起舞來。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鐵釘套上鐵墊片,再將鐵釘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鐵在下面來回移動,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來。

試一試,厚薄不同的各種材料疊加起來,糖果娃娃在「舞台」上會有什麼不同的變化。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用鏡子、塑料板、紙板幾種材料疊加起來,糖果娃娃可以動。

(2)用鏡子、厚書疊加起來,糖果娃娃有時能動,有時不能動。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動。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動得越快,隨著「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動速度逐漸減慢,直至不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活動准備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氣象與軍事的關系。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裡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利用天氣在3天時間造了10萬支箭,是怎麼辦到的呢?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麼知道會有霧天呢?

二、了解常見的和惡劣的天氣情況,並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並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麼知道天氣情況的?

(簡訊、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等)

三、了解天氣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1.趣味問答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准備些什麼?

四、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准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干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了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里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裡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裡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鞋子的名稱、特徵、材料及穿著者。

2、知道要穿合適的鞋子。

3、激發幼兒進一步了特殊鞋子的興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各種鞋子的圖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圖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聽說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猜謎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

猜猜是什麼?(鞋子)

二、幼兒觀察自己的鞋子,認識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麼鞋子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認識運動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從鞋子的名稱、材料、款式等來介紹,幼兒認識童鞋)

小結:我們小朋友穿的這種鞋叫童鞋。

三、參觀鞋展認識男鞋和女鞋。

1、參觀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開業,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看看那裡有些什麼樣的鞋子。

(小朋友參觀鞋城,認識更多的鞋子。)

參觀後提問: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雙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麼材料做的?什麼季節穿的?是誰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來到了鞋城,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分別貼出明明、妹妹、媽媽、爸爸的頭像)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挑鞋子,你們能挑好嗎?

(幼兒把鞋子圖片放到相應的人身邊)

請幼兒說說自己給誰挑選了鞋,挑選了什麼鞋,並說說為什麼送給他?

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麼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麼鞋?

小結:媽媽穿的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戲穿爸爸、媽媽的鞋

小朋友們你們穿過爸爸、媽媽的鞋嗎?今天我們就來穿這大人的鞋做游戲,做什麼游戲呢?

(幼兒換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體驗穿大鞋的感覺。)

你們剛才玩游戲的時候和平時有什麼不同,穿大鞋是什麼感覺?

小結:我們穿大鞋會覺得不舒服,我們應該穿自己的合適的舒服的童鞋。

五、認識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課件,你們見過裡面的鞋子嗎?是在那裡見過的,誰穿的?

認識釘鞋、溜冰鞋、潛水鞋、芭蕾鞋等。

活動延伸:

繼續去收集各種各樣的鞋子,了解更多關於鞋子的知識。

活動反思:

《有趣的鞋》這是一節手工製作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習內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課讓學生把熟悉的鞋作為創作的重點,是將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世界緊密聯系,強調學生把美術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利用了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以學生自主發展、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和「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的美術造型活動與其他學科綜合起來,讓學生在跨學科中探索美術學習、在快樂中欣賞美、感受美、體會美的收獲!

首先是利用謎語導入激趣,再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大量直觀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鞋子圖片,比較全面的讓學生了解了隨著社會進步發展鞋的多樣化、趣味性。同時,這多種多樣的有趣的鞋,使學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裝飾美,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製作的慾望。

其次在教學過程發展中,以我製作的一隻鞋子為例,通過邊說邊拆下鞋面,拉直,讓學生觀察:鞋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再把鞋面和鞋底的寬度比一比,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鞋面比鞋底寬。並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鞋面要比鞋底寬?我在展台上演示製作鞋子的過程,讓學生了解製作步驟。師生共同分析,製作鞋子所用的各種材料和各種裝飾方法。教師的現場示範是美術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體現了美術教師的美術基本功和自身的素質能力,通過教師的直接示範作用,能使學生極快地掌握製作技巧、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示範整個製作過程也可示範作品中的重點與難點之處,讓學生更加的清楚、一目瞭然。但是,由於時間的原因,我本人的示範不到位,鞋子裝飾的簡單、不夠完美。

最後作品展示環節,我使用的評價方式有:自評:在學生自我評價時主要我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設計意圖、巧妙構思、精心選材等方面展開評價。互評:我提出諸如這樣一些問題: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喜歡這件作品的什麼方面?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的作品及時的進行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與興趣。但由於學生受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本課在互評環節學生表達的不太理想,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對學生進行多引導。

總之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很高,製作鞋子時小組之間合作得很好,許多學生在裝飾鞋面時採取了很多種方式,如粘貼、繪畫、染色、印小印章、貼小飾物等方法,製作的鞋子造型獨特,色彩和裝飾美感很強,學生學得開心,做得更開心!作為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活、輕松、自由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已去張揚個性,這樣才是真正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探索,才能激發學生創造的才能和潛能。

⑷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影子》含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有興趣地探索影子的產生和變化,使幼兒發現影子的產生與變化是與光源的變化有關的。

2、培養幼兒間的協商、合作關系,鼓勵幼兒記錄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豐富幼兒對影子的認識。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學慣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准備:

幼兒每人一個手電筒,若干小玩具和圓柱體積木,每人一份記錄卡,每人一支記號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手影游戲導入:猜猜小動物

二、影子的產生。

1、第一次操作觀察:幼兒拿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實驗,探索發現光、物體和影子三者的關系。

2、交流:你是怎樣幫助物體找到影子的?

引導幼兒:打開手電筒,光照在板上——沒有影子,讓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現在板上,關上手電筒——板上就沒有影子了。

3、小結:因為有光,物體擋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來?

5、小結:生活中的太陽光、月光、燈光、火光都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三、影子的變化

1、出示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圖片。

請幼兒觀察,都發現了哪些物體的影子?有什麼特點?光源是什麼?

2、交流:你發現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樣嗎?

3、小結:影子有的大,有的小,還有各種形狀。

4、第二次操作觀察: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麼變的?

6、小結: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邊,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記錄:讓我們再去試一試,把你試的結果記錄下來。

8、講評記錄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介紹: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出山峰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3、討論:影子在生活中還會造成哪些不便?

4、介紹無影燈:在醫院,醫生動手術時如果有影子會讓他們看不清,就會發生醫療事故,所以他們向科學家求助,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無影燈,在這種燈下影子就會沒有了。

活動延伸:

向家長、老師了解無影燈的原理。

活動反思: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是學生從做中學而進行的經驗重組的活動。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真正體現了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活動和交往是學生成為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的必經途徑。

以活動為載體,在實踐中感受自然,體驗生命的意義。聽別人說得津津樂道,不如親自做一做來得實在。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實驗、探究。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百味,收獲成功的喜悅。所以在設計《神奇的影子》這一主體活動時我充分的考慮到了這一點,活動主要就是以學生體驗為主,學生在體驗中獲得,在體驗中發現,在體驗中成長。

本課的教學目的是在手影游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觀察、尋找影子的熱情。那麼在這一環節,我充分的讓學生在小組內模仿各種動物,做出關於它們的手影動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手影的圖片,給學生以借鑒,這樣他們的興趣更高了,當模仿出一種或多種動物時,從他們的臉上我看見了成功的喜悅。在展示這一環節上更加讓我喜出望外的事,竟然有兩組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手影動作編出了兩個優美、風趣的手影故事,頓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成功的的喜悅,這喜悅是學生們賦予我的。課堂上到處洋溢著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聯想,展現著孩子們獨具個性的作品和話語。傳達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高高興興地耕耘、收獲。在潛移默化的鍛煉中,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活動為平台,在交流中綻放智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把教學過程視為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是師生在社會這一廣闊天地中進行的多邊、多向、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強調把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術的目的和社會的目的、個人的目的和群體的目的協調起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直以來諷刺著我們合作意識的淡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設多種機會,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進行手影游戲和影子實驗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意識,有目的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活動,培養合作意識,鍛煉交際能力。有的小組剛開始並不團結,導致有的學生能做手影,而有的學生做不了,糾其原因是沒有人幫助拿手電筒,自己就不能做,這樣,小組內的活動就比其他小組要慢了許多,想當然,肯定是編不了故事啦!在展示中就比其他小組要略遜一酬。在第二個試驗中,我就特意走到剛開始不團結的一小組,簡單的跟他們說了說上次的原因,同學們是很聰明的,一會就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也感覺到自己本組不及別組的原因。馬上振奮起來,團結合作,有的紀錄、有的觀察、有的實驗、有的補充……這樣次,每一小組都很積極,得出來的結論也很真實特別,而且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哦。

經過一節課的活動,交流,漸漸的同學們都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為自己所用了,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方法教給別人了。一方面在學生與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每個學生是輕松的,安全的也是自由的,所以很多新奇的點子和語言都能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另一方面在學生心目中漸漸的形成這樣一個意識:做任何事,幾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一個人,為合作意識的培養打下基礎。

這次活動只是本次活動的開始,真正精彩的還在後面的活動中,雖然在這節課上學生有想法,有收獲,有參與,但是我還是覺得課內還有一些細小環節需要在以後的活動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雖然這門課程本身就還沒有完善,都還處在一個實驗、探索、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但是我相信自己能跟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起進步。

⑸ 幼兒園大班科學反思

大班科學《水的秘密》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要讓幼兒感知水的特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知道水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我覺得自己選得內容是比較適合大班的小朋友學習的。

在活動之前,我准備了很多材料。有水、牛奶、可樂、彩色花片,熱水、紙等,還事先在冰箱裡面凍好冰塊。上課前,我也做了多次試驗,比較成功。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我是先通過出示一些玩水的玩具,讓幼兒一起玩一玩水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接著要讓幼兒知道水的特徵是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的。在介紹水的無色時,我讓幼兒觀察比較水、牛奶、可樂的顏色有什麼不同。幼兒很快看清楚牛奶是白色,可樂是黑色的,而水是沒有顏色的。在介紹水是無味時,我是讓幼兒親自品嘗這三樣東西的味道。幼兒通過品嘗知道了牛奶是酸酸的、可樂是甜的,而水呢是無味的。在這里本來我設計的是品嘗牛奶和醬油的味道,因為醬油的味道是咸鹹的,更能突出水是淡淡的,沒有味道的。但是在上課時,考慮到醬油太咸,喝了對孩子的身體不好,所以就改用了甜甜的可樂,這樣的話感覺沒有醬油更有說服力。在說到水是透明的時候,我是分別在水杯、牛奶杯、可樂杯里放進彩色的花片。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很快看出只有在水杯里的花片才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證明了水是透明的。在說到水的流動時,是讓他們通過平時的觀察實踐來理解的。比如幼兒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就會看見水嘩嘩地流出來,在河邊散步時會看見河水靜靜地流淌,然後讓幼兒把杯子里的水慢慢地倒進盆子里,讓他們感知水的流動。活動的第二環節,我是要讓幼兒知道水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我用事先凍好的冰塊來做了一個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水在溫度降低的時候就變成了冰。幼兒對這個魔術很感興趣,發言非常積極,想出了幾種水變冰的條件。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通過一番討論,他們又知道了冰變成水是在溫度升高時就可以了。聯系生活實際,幼兒想到炎熱的夏天他們最喜歡吃的冰棍,太陽一曬就很快化掉了。這樣培養了幼兒豐富的想像力,同時加深了冰變水的條件是溫度升高。水不僅會變成冰,而且還會變成水蒸氣,這個幼兒比較難理解。我是讓他們想像平時家長在家裡燒開水時,當水燒開了就會有熱氣冒出來。這種熱氣就是水蒸氣,這樣便於幼兒的理解。然後我倒了一杯熱水,讓幼兒觀察熱水冒出來的熱氣就是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以後就會再次變成水。水變來變去都是取決於溫度的變化,幼兒通過親自試驗更加清楚了。但是在做試驗的時候,本來是要幼兒親自操作的,因為是熱水,怕幼兒燙傷,所以由教師代替做試驗。這樣幼兒沒有得到鍛煉的機會。活動最後,幼兒討論了水的用處,知道了平時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活動目標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大班科學《動物和天氣》教學反思

本周,我上了大班科學《動物與天氣》,我覺得這節課非常的實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體現了《綱要》中的:「教學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在上課前我已讓孩子們做了一些動物與天氣的調查,因此在課上孩子們表現的都很踴躍,積極性很高,紛紛想在集體面前表現一下。結合我班的子課題《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介入》在該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本活動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天氣變化與動物習性之間的關系。

課前已有相關的經驗鋪墊,也提供了十幾種小動物的自主選擇,讓幼兒自主獲得信息的不同途徑,自主的表達表現方式,在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戰性。這種學習形式在以知識經驗為背景更關注孩子學習的方法,學習的能力。在活動即將結束時,又將「其他物象預測天氣」這一知識經驗點拋向孩子,從而在活動過程中觸發孩子引發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索。孩子們了解到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得氣象預報,那麼天氣預報又是從何而來,怎麼測得的呢?我覺得大班幼兒也可以讓它們進一步了解天氣預報的真正信息來源,可以以真實嚴謹的科教片形式,讓孩子們邊看邊思考,讓孩子聲、影結合真實地感知深層次的知識經驗點,使之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我覺得這樣也許會更好。在課上,由於有一幼兒隨口回答了:「可以通過打電話查詢天氣」,於是我便拓展開了,「幼兒怎麼查天氣預報」的知識。在探索途徑上我選擇了電腦、錄像、教學掛圖、電話這幾種孩子們平時比較熟悉的工具,其實探索途徑可以有所豐富,同一途徑中也可以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設置不同的途徑,例如,對於害羞的幼兒可以採用電話熱線采訪,對於膽大的幼兒更可以讓他們挑戰現場采訪。在探索途徑上忽略考慮了孩子能力上的差異。在活動中還存在著幾點需要改進的:當我出示小動物問到它們預報天氣的方法時,劉辰佑說到:「燕子會朝南飛。」我當時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實燕子南飛也是一種預報天氣的方法,只不過它預報的是天氣即將變暖和了。我在回應策略上可以更靈活機動。另外,在最後的分享交流環節中,當幼兒用自己動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們討論後的答案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討論:「他們表演得怎麼樣?」「我們給他們點掌聲。」「我們來模仿一下他們的動作.」以鼓勵贊賞的的口氣渲染調動起幼兒的情緒氛圍。使活動推向更高的高潮。在此次活動中,我和孩子一起在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歡快氛圍中 共同學習和成長。

我認為本次活動存在的優點有: 1、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收集了很多關於動物預報天氣的知識,在環節中與幼兒一起分享,幼兒知道個別動物能預報天氣。如:燕子飛得很低表示將要下雨了。 2、幼兒在前期有預報天氣的經驗,知道一些關於天氣預報的知識。當然也存在著不足: 1、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夠,在活動中幼兒說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師在說。 2、幼兒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有些偏離提問,教師應及時把幼兒從偏離中引回正題。 3、在幼兒動作表演前,教師應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然後再交代要求,這樣幼兒才會更加好的去遵守規則。

⑹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 教學 方法 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 反思 ,望大家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動手進行操作,掌握錄音機錄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將聲音記錄下來的幾種工具和方法,感受數碼科技產品對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慾望。

教學思路:

本次活動通過舉辦「聲音博覽會」為引子,並貫穿始終,讓幼兒保持極高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動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種能將聲音錄制下來的方法,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從小培養幼兒對電子、科技產品的興趣和科學探索的慾望。

教學准備:

1、活動前請幼兒進行調查:那些東西可以將聲音錄下來?

2、錄音素材。

3、各種錄音工具:如錄音機、錄音筆、MP3、MP4、攝像機、手機、數碼相機等。

4、錄音機按鍵圖標。

教學內容:

一、 教師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下周我們幼兒園要舉辦一場「聲音博覽會」,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種各樣的聲音,到時候會評出「最好聽的聲音」、「最可怕的聲音」、「最奇怪的聲音」、「最搞笑的聲音」等等,你們想參加嗎?

2、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聲音帶去參展呢?(可以錄下來)

二、幼兒交流討論:那些工具可以錄制聲音

1、教師:上課前大家都做了調查,現在請你們告訴老師,有哪些東西能把我們的聲音錄下來?什麼時候需要把聲音錄下來呢?

2、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討論,。

3、請個別幼兒說一說,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現在科技非常的發達,有許多工具都可以幫助我們把聲音錄下來,像錄音機、復讀機、手機、攝像機、錄音筆、MP3、MP4等等,它們的作用非常大,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許多的方便。

三、 教師示範講解:怎樣將聲音錄下來

1、教師示範將聲音用錄音機錄制下來的方法,教師操作錄音機,請一名幼兒配合錄音。

①先裝進磁帶。

②按下錄音鍵。

③錄制結束按停止鍵。

④播放剛才的錄音。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錄音機的操作方法。

教師分別出示錄音機按鍵的圖標,請幼兒根據圖標進行操作,並對操作結果進行表述。

①停止、開倉鍵 ②快進、快退鍵 ③開始鍵 ④暫停鍵

3、請小朋友看一下,還有哪個鍵我們沒有用到它?(錄音鍵)

教師:這個鍵是錄音鍵,它不能單獨使用,要和開始鍵同時按下,這兩個鍵同時按下之後,就能把我們的聲音錄到磁帶上。

4、請小朋友在老師的協助下,自行更換上空白帶進行錄音。

四、了解其他數碼電子產品的錄音方法

1、請幼兒自由選擇錄音工具進行錄音,並進行簡單記錄(是否成功、操作步驟)。

2、教師:你們將自己的聲音錄下了嗎?用的是什麼工具?怎樣操作的?

3、請幾名操作成功幼兒進行展示操作過程。

4、請幼兒再次進行嘗試錄音,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掌握錄音的正確方法,提醒幼兒不要太嘈雜。

5、播放幼兒的錄音,加深對各種錄音工具的了解。

五、活動結束、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與爸爸媽媽一起錄制各種聲音參加「聲音博覽會」。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1、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徵——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讓幼兒了解正確安裝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步激發幼兒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展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幼兒自帶的電動玩具一個,電池若干,安裝電路圖一張。

活動過程:一、導入

師:哇!教師里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今天來開個玩具運動會吧。

老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好嗎?

二、操作探索

師:玩具動起來了沒有?(幼:動起來了,你是怎麼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舉手回答怎麼讓玩具動起來的)

師:剛剛小朋友說把電源開關打開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可是有的小朋友的打開來了

開關玩具還是沒有動起來?是怎麼回事呢?

師:小朋友找找原因看是怎麼回事?或那個小朋友幫助它讓玩具動起來。(解決問題、找原因,幼兒自己玩玩具發起問題原因)

幼:是因為玩具裡面的電池沒用了。

師:哦!原來裡面的電池壞了,那小朋友都打開小面「肚子」看看是不是都裝有

師:哦!原來是因為有了什麼才使玩具動起來的?

幼:因為玩具裡面裝了電池。

(1) 拆電動玩具

師:老師請小朋友把玩具裡面的電池拆開看看裡面有幾節電池好嗎?

幼:兩節 三節,有的有,有的沒有

得出結論:原來是要把玩具裡面的電池上滿了再打開開關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

師:那有的小朋友的少了電池怎麼辦?

幼:在裝上電池,那我們來試試看是不是裝上電池就會讓玩具動起來呢?

師:我上了電池可玩具還是不會動?為什麼呢?

幼:因為電池壞了,電池沒用或沒有裝好等

師: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檢查到底怎麼回事?(幼兒舉手回答)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大膽的表述出來)

三、認識電池有正負極,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幫老師檢查了電池,小朋友有沒發現電池有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幼:有一邊是平的,一邊突出來了一點。

師:對了,回答得真好!小朋友都看到了電池的兩端是不是一樣的啊?(幼:不是)

師:教師出示「+」「一」符號請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是什麼符號嗎?請小朋友回答?

幼:可能會說是加號和減號。

師:回答得對嗎?現在老師老告訴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什麼?一個叫正極一個叫負極.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我們要把突出來的這邊對著鐵皮這邊,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這邊。

師:出示安裝電路圖一張。小朋友看圖上畫有什麼?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電池要怎麼樣裝上去呢?請小朋友上台演示。他裝得對嗎?

幼:對或不對(幼兒舉手回答對或不對原因)

師:哦!原來裝電池也是有規律的,我們要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把突出來的嘴巴這邊對著另一邊這樣裝才是正確的。現在你們知道怎麼裝了嗎?學會了沒有?

幼:學會了(有個別小朋友還沒學會,請那個會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好嗎?)

師:那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拆開的電池上回去好嗎?看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哦!

師:今天的玩具運動會真熱鬧,小朋友我們趕快拿好我們的玩具出去比賽嘍!

活動延伸:

(1 )在班裡設立「電池回收箱」鼓勵幼兒從收集廢舊電池開始,爭做「環保小衛士」

(2 )在操作區提供電池,各種電動玩具,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3) 教育 幼兒要愛惜玩具。 愛惜電池不要讓電池沾水,受潮等。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篇三

幼兒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

科學的需要。因此,及時並適當的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的興趣,引

導他們積累科學 經驗 ,指導其學會一定的科學方法,將使幼兒的科學素質得到早期培養,

有益於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本活動設計意在讓幼兒探索、操作,感知、理解物體的彈

性;通過觀察、了解物體彈性的用途,並會運用所獲得的科學經驗進行發明創造,培養

創新意識,達到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最根本目的。

二、活動目的:

1、願意參與科學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拓展思維,有一定的創新。

2、在探索、發明、製作、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彈性,對物體彈性的用途。

3、通過幼兒,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活動准備:

1、彈性玩具若干。

2、有彈性和無彈性的物品若干。

3、幼兒製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1、談話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許多好玩的玩具,每樣玩具,都有一

個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發現它們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壓一壓、拉一拉、

捏一捏或者用腳跳一跳等等。玩的時候要小心,別把玩具弄壞了。」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

3、教師巡迴觀察,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啟發幼兒發現「物體有彈性」的秘密。

4、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及發現,了解物體彈性的基本特徵。

老師邊操作,邊引導幼兒小結:「我們玩的東西很有趣,它們都有彈性。我們用力拉它

或壓它的時候,它就會改變形狀,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二、再次探索並對物品分類,鞏固對彈性的認識。

1、分組投放有彈性與無彈性的物品。

2、幼兒自由探索。

3、請幼兒把有彈性的與無彈性的物品分類。

三、游戲:找一找,想一想。(聯系生活了解彈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誰身上有彈性的東西最多。

2、找一找,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有彈性,看誰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兒園、家裡及其他地方,還有哪些東西有彈性。

四、引導幼兒討論:

1、如果所有的物體都沒有彈性將會怎麼樣?

2、怎樣利用物體的彈性發明一種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很多材料,我們也來動動腦筋,想一想,發明一件有彈性

的用品或玩具。」給幼兒介紹材料名稱。

2、鼓勵幼兒先想想准備做什麼?用什麼材料做?先和好朋友 說說 。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紹自己的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相關 文章 :

★ 大班科學教案反思

★ 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範文

★ 大班科學領域教案5篇精選

★ 幼兒園中班科學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隨筆

★ 幼兒園幼兒園大班活動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教學怎麼進行

★ 大班安全教案帶反思

★ 大班科學領域教育方案精編合集

★ 中班科學活動課後反思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6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