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訪匯聚微電影

訪匯聚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02 13:49:11

❶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

《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影片由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執導,他的《真愛》曾在美國洛杉磯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上獲得過評委會最佳電影獎。以下是勵志網帶來的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一)

4月16日下午,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摩研討會在北京市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行。來自中國電影家協會、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出版社等影視界的專家、學者們觀摩了該影片後,對影片的主題、風格、表現內容及思想藝術性等進行了廣泛深入地研討。大家一致認為,該影片立意高遠,思想深邃,藝術感染力強,把主旋律與文藝片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是一部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優秀電影,應當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我一直沉浸在劇情中,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很強。一個‘鼓’,一個‘舞’,用兩條線索講述故事,切入點非常好。如此重大的題材,通過小的切口,通過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表達出來,非常了不起。我們要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就需要用正能量去對沖,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影片里的音樂非常打動人心,既宏大又細膩,既粗獷又婉約。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應是加強各方的溝通、交流、安排,把這部優秀的作品宣傳好、推廣好、發行好。”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電影藝術》主編宋岱說。

“這部影片完美地將主旋律與文藝片、故事片結合起來,體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影片讓觀眾感受到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勤勞質朴、善良熱情;‘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奉獻與辛苦;宗教極端思想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正常生活的肆意踐踏與破壞;凸顯出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整部影片潤物細無聲,令人印象深刻。”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張宏說,“把這部影片推廣好,除了通過市場化運作外,也應該組織廣大內地幹部、群眾都來觀看。通過這部影片去了解美麗的新疆,了解一線工作同志的辛苦、奉獻與情懷。”

《中國藝術報》社長向雲駒表示,該影片劇情特別感人,“觀影過程中,淚水一直在我眼眶裡打轉,這是很難得的觀影體驗。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振奮士氣、鼓舞人心。這部作品對新疆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貢獻不言而喻。很多人都非常關注新疆的發展,影片真實地反映了‘訪惠聚’駐村工作隊與宗教極端思想斗爭的情況。工作隊保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順應民意,這一點揭示得非常深刻。影片抓住關鍵環節,展現了工作隊扭轉局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讓我們看到了新疆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

“我看完影片的感受是:‘鼓’與‘舞’深入人心,影片鼓舞人心。這部影片整個的基調、效果都讓人眼前一亮。影片盡顯新疆之美,有新疆的自然風光之美、風土人情之美,能激發、喚起大家熱愛新疆的美好感情和去新疆看看的願望。其次,影片真實再現了新疆‘訪惠聚’駐村工作的效果,影片中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作風,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感,都值得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王一川說。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鍾大豐認為,看到這樣少數民族題材的主旋律影片很振奮、很鼓舞。影片令人深思的地方在於,一直被作為文化象徵的打鼓、跳舞,怎麼就成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的禁忌?我們怎麼能夠喚醒他們?這其實是一種探索。“通過影片可以看到,‘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帶給村民們的是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生活方式。這部影片很有啟發性,我看到的是一個認認真真做出來的精品。”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二)

4月17日,新疆題材主旋律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在人民大會堂首映。

該片故事發生在新疆的一個村子裡,這里原本是“鼓鄉”,鄉民們最擅長的就是打鼓、跳舞。但是因為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侵蝕,村子裡再也沒有鼓聲,女孩子跳舞也被家長禁止。駐疆幹部下鄉支持農村建設,鄉親們才又慢慢有了歡聲笑語,從小喜歡跳舞的阿依古麗終於實現了她的舞蹈夢想,擅長打納格拉鼓的老人和小孩們也讓鼓聲再次響了起來。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首映會上表示,影片生動呈現了新疆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氣息,有機融入了納格拉鼓和民族舞蹈等民族元素,充滿了濃郁的藝術氣息。在新疆的社會穩定狀況日益受到關注,與宗教極端勢力斗爭愈加嚴峻的形勢下,影片的推出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古麗夏提-阿不都卡德爾表示,電影藝術再現了近年來新疆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民族團結、事業進步的生動現實,表現了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攜手並進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昂揚的鬥志。

該片編劇之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常委、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高黃剛說:“願這來自昆侖山腳下沙漠邊緣的鼓聲,傳遞出我們鏗鏘激昂的心情,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

近幾年來,隨著新疆近30萬幹部先後深入全疆1萬多個農村、社區,開展“訪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駐村工作,天山南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工作隊與各族群眾手牽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天山電影製片廠組織精乾的編劇團隊,深入多個有代表性的“訪惠聚”工作點,體驗生活,采訪采風,搜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和感人素材,展開劇本創作,並將該影片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拍攝。

影片由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執導,他的《真愛》曾在美國洛杉磯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上獲得過評委會最佳電影獎。

新疆題材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三)

2017年4月17日,由我擔任編劇之一的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當震撼的納格拉鼓聲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激盪的時候,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彷彿有千萬只鼓槌打在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2015年10月,天山電影製片廠廠長高黃剛先生(也是本片的編劇之一)和我第一次談到“訪惠聚”駐村工作題材電影的創作時,我的心中一片茫然。“訪惠聚”駐村工作的體量實在是太龐大了——每年7萬名幹部,在新疆一萬多個鄉村、社區駐村工作,上千萬群眾直接從中受益。要把這個在新疆近幾年來影響最大、涉及面最廣、牽扯層面最多的政治工作,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我感到老虎吃天,一籌莫展。

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先用最笨的辦法。我開始大量瀏覽“訪惠聚”駐村工作的各類新聞報道,文件資料,采訪曾經駐過村的幹部,試圖從中采擷到哪怕一個觸碰心靈的瞬間。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我突然在海量的報道里發現了一篇“鼓聲響起的地方”,激動不已的我立即撥通了高廠長的電話。多年擔任製片人、策劃人、出品人的高黃剛在電話那頭興奮不已,藝術直覺告訴他,這是塊上好的“籽料”!

2016年初,在和田仲冬的暖陽下,我和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也是本片的編劇之一)在南疆大地上展開了一次收獲頗豐的行走。整個采風是在滿滿的感慨和感動中度過的,故事太多,感受更多,一些場景到今天還不時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並在我的內心掀起波瀾。有好幾次,當我正在專注地采訪、認真地記錄時,接受采訪的駐村幹部早已淚流滿面了,毫無准備也根本沒有前兆。我的心靈被震撼了。究竟是什麼讓這些平日穩健內斂的幹部變得如此“脆弱”?

近一年的劇本創作過程是艱辛、痛苦與喜悅糅雜在一起的“胡辣湯”,現在每每回憶起來還是感慨萬分。編劇創作團隊之間的商榷、爭論、妥協,劇本人物重塑、結構大變、推倒重來,人物死而復生,生而復死,如今都歷歷在目。我們和劇中的人物談著戀愛,鬧著別扭,時而天各一方,時而合二為一,有時乾脆就是他們的“真身”。

在開機前的國慶節,我和高黃剛廠長36小時沒合眼,對劇本進行最後一次打磨定型。

2016年10月8日,在美麗的和田秋光中,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終於開機了。作為跟組編劇,我投入到了近兩個月的拍攝工作中。天山電影製片廠的美術工作者把和田縣、於田縣的鄉村民居,打造成了農村維吾爾建築文化的“大觀園”;新疆一線維吾爾族演員和來自內地的著名演員們精誠合作,打成一片;導演團隊和攝影團隊默契聯動(均為影片《真愛》團隊),不斷創新鏡頭語言,不斷突破以往的光影敘事手法,亮點頻出;其他服化道、後勤安保部門,更是不分晝夜地辛勤勞作。

劇組克服南疆晝夜溫差大、轉場路途遙遠的困難,克服和田多日的沙塵,喀什突來的飛雪,在曙色未明的深秋黎明望著星星出發,在一身塵土滿身疲憊中再看著星星歸來……

現在,影片終於和觀眾見面了,我心裡的鼓也終於打響了。我愛這鼓聲,它給了我太多的美好回憶:在和田的一個清晨,我終於想出了劇本中一個一直沒有解決圓滿、影片開機後還在困擾我們的高潮處理方式,我立即和廠長、導演溝通,並達成共識——多日思想上的困擾和精神上的煎熬終於釋放了。中午,在距離喀拉喀什河渠首不遠的拍攝現場,一個沙土丘陵上,我倒在劇組服裝廂式貨車的車廂地板上,沉沉地睡去……

;

❷ 《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

觀看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1】

繼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在新疆首映後,5月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學藝術聯合會(以下簡稱“自治區文聯”)聯系工作實際,結合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對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天山南北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及“訪惠聚”工作的意義,召開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座談會。

座談會特別邀請了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編劇李牧時,演員梅麗古力·艾買提、巴赫提亞·艾則孜等主創人員在現場分享了影片創作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包括整個劇組在編劇前的付出,創作和拍攝過程中對影片情感的重點表達,對藝術風格樣式的確定,以及對民間音樂舞蹈為載體的挖掘,對納格拉鼓如何貫穿整個電影情節的斟酌等方面創作背後故事進行了講述。

自治區文聯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學亮,自治區文聯《西部》雜志社社長、副編審黃永中,自治區文聯《新疆藝術》(漢)雜志社社長、一級作家黃毅,自治區電影家協會秘書長、副研究館員彩才等來自新疆文藝界的10多位藝術家,對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進行了分析,並發表了影評。

自治區文聯黨組副書記、新疆作家協會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說,影片《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一部有思想,藝術傳達方式獨特,讓人感動,讓人思考,積極向上的電影,題材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感染力強,充滿正能量,是一部象徵關愛和希望的影片;通過電影的形式去極端化,建設健康的現代生活,是一部鼓勵各族人民建設美好家園,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優秀影片。在當前我們落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進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觀影時,我屢屢被震動、被打動、被感動,眼淚奪眶而出。”自治區文聯《西部》雜志社副主編、編審張映姝說,在主題的深度開掘基礎上,影片在藝術呈現上也不乏精彩之筆。“鼓”這個意象貫穿始終,它代表著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代表著維吾爾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是群眾的心聲,更是以工作隊為代表的正能量與極端宗教勢力對抗的象徵物。從偷偷地打鼓,把鼓鎖起來,收藏鼓,心甘情願送鼓,到最後鼓聲響起來,從一面鼓到幾十、幾百面鼓被擊打,這一跌宕起伏的過程展現出工作組用真心、誠心、愛心、耐心、細心換得了民心,贏得了民心,也體現出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張新生總結時表示,《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一部彰顯新疆文藝家責任與擔當的佳作。文藝創作應當有正確的藝術追求,要立足於具有穩定性的精神傳承,潛心發現現實之真、人民之善、生活之美;文藝創作要有扎實的生活積累,關鍵是創作者要植根生活沃土、汲取人民滋養,以精心打磨的細節真實,忠實踐行文藝創作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原則;我們要認真總結這部電影的創作經驗,以追求真善美、弘揚正能量的“鼓聲”激發廣大文藝家的創作激情,把學習總目標、貫徹總目標、落實總目標的政治要求,融入文藝創作實踐各個方面,努力為各族人民奉獻更多文藝精品,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實現新疆長治久安,作出文藝戰線和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各項社會事業發生的巨大變化為宏闊的時代背景,以自治區正在開展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為敘事線索,講述了一個名叫阿依古麗的小女孩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實現舞蹈夢想的動人故事。影片藝術地再現了近年來新疆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民族團結、事業進步的生動現實,表現了新疆各族幹部群眾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攜手並進的良好精神面貌和高昂鬥志。

觀看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2】

近日,天山電影製片廠2017年重點影片《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分別在北京、新疆舉行首映式,影片帶給疆內外觀眾強烈的震撼。《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各項社會事業發生的巨大變化為宏闊的時代背景,以自治區正在開展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為敘事線索,講述了一個名叫阿依古麗的小女孩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最終實現舞蹈夢想的動人故事,藝術再現了近年來新疆社會穩定、民生改善、民族團結、事業進步的生動現實,表現了各族幹部群眾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攜手並進的良好精神面貌和高昂鬥志。今日,本報刊發4篇專家學者的文章,為讀者深度解析這部優秀影片的成功之處。

一次心靈的震撼

董立勃 自治區文聯副主席、新疆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在新疆大地上全面開展以來,每一個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社會方方面面發生的巨大變化。黨和政府派出的大批幹部走進了村莊,帶領著各族群眾與“三股勢力”進行斗爭,狠狠地打擊了“三股勢力”的囂張氣焰,天山南北到處可以看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祥和景象。而作為這一個文藝工作者置身其中,不能不在興奮和激動中,思考著如何用文藝的形式去描繪這火熱的現實,去歌頌那些為了祖國的利益而甘願奉獻一切的幹部群眾。

天山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家們首先行動了起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在廠長高黃剛的帶領下團結一心,深入基層搜集素材,組織專家反復論證,劇本幾易其稿,克服了拍攝中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終於在2017年的春天,推出了這部名為《塔克拉瑪乾的鼓聲》的故事片。作為第一部反映“訪惠聚”駐村工作的文藝作品,它的問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各界的關注。

說真的,我是帶著擔心和期待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的。擔心的是這個題材的創作難度太大,一些話題比較敏感,會影響主題的深刻表達。但同時又期待著這部作品會成為一朵報春花,為同類題材的文藝創作提供經驗和啟示,給新疆文藝的春天帶來一花引得百花開的繁榮景象。

我不知道別人在看這部故事片時,有什麼感受。我只能說,影片開映後,這個講了一百分鍾的故事,讓我覺得還沒有看夠,燈亮了以後,還坐在椅子上不願意離開,還想繼續往下看。因為我的整個身心還沉浸在故事的氛圍里,深深被來自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的鼓聲震撼著。也就是說,我的擔心沒有了,我看到了我期待的東西。

每個民族都有表達內心情感的方式,維吾爾族熱情豁達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們生活的地方被稱為歌舞之鄉。但近些年由於宗教極端思想的毒害,許多美麗的鄉村開始變得壓抑沉寂。這部故事片雖然沒有直接讓那些可惡的宗教極端分子露面,但透過大量真實有力的情節,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宗教極端勢力給社會和民眾造成的傷害。婚禮上聽不到笑聲和歌聲;一個熱愛舞蹈的美麗少女,被剝奪了自由,還要被逼著早早嫁人;敲了一輩子納格拉鼓的老人,不得不把鼓藏到箱子里,只能在半夜裡偷偷地拿出來撫摸一番……黑霧籠罩了鄉村曾經蔚藍的天空。

然而這一切,都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到來以後發生了改變。從機關走進村莊的各族幹部,和村民們一起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別看他們人數不多,但他們特殊的身份使他們像是太陽的使者,不管走到什麼地方,都會給人們帶來光亮和溫暖。

在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村子裡有了第一條柏油路,從此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村民都不再受到泥濘和沙塵的困擾;村裡建起了可以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廣場,讓村民們尤其是年輕人有了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大擠壓了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空間;工作隊把農業技術人員請到田間地頭,給農民傳授種植紅棗的先進技術,讓村民致富的夢想變成現實;工作隊隊員和村幹部走家入戶,送去的不但是柴米油鹽,更是黨和政府的貼心關懷。

電影中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是“訪惠聚”駐村工作的真實呈現,並沒有進行什麼藝術的誇張和虛構。工作隊隊長何建疆母親病危不能前去看望,堅守在崗位上直到傳來母親病逝的.噩耗。他握著手機淚流滿面的神情,讓人無法不為之動容。正是眾多的工作隊隊員的敢於擔當和奉獻犧牲,才最終讓南疆的鄉村響起了久違的歌聲,而一群男人在天地之間擺出的威武的鼓陣,把整部電影推向了高潮。

《塔克拉瑪乾的鼓聲》來得正是時候,它將會帶給每位觀眾一次心靈的震撼。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投身到關注現實弘揚主旋律的文藝創作中去,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激發各族人民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觀看塔克拉瑪乾的鼓聲觀後感【3】

5月3日下午,新疆文聯召開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座談會,電影主創人員和文聯專家代表共同座談討論該電影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特點。

電影《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各項社會事業發生的巨大變化為時代背景,以自治區正在開展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為敘事線索,講述了一個名叫阿依古麗的小女孩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實現舞蹈夢想的動人故事。

自治區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新生在座談會上說:“天山電影製片廠的新片《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一部關注現實、弘揚正氣、藝術精湛的好電影。尤為可貴的是,影片直面宗教極端思想蔓延的嚴酷現實,以藝術家與人民同愛恨、共情仇的崇高情懷與藝術擔當,深情敘述淳樸善良的維吾爾族群眾因極端思想影響,隱匿在心靈深處的情感痛苦和精神創傷,以動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弘揚了各族群眾拒絕極端思想,創造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時代主旋律。”

自治區文聯黨組副書記、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說:“影片《塔克拉瑪乾的鼓聲》是一部有思想、藝術傳達方式獨特豐厚、讓人感動、讓人思考、積極向上的影片,非常貼近現實生活。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和藝術的盛宴,幾乎所有的畫面和細節都蘊含著以情動人的美學理念,流淌著濃濃生活味。”

自治區電影家協會秘書長、副研究館員彩才說:“《塔克拉瑪乾的鼓聲》做了大膽的嘗試與試驗。例如,影片中的納格拉鼓本身是一個民族民俗物象,電影充分地運用儀式化十足的民俗現象,通過鏡頭放大後被拔高為一種文化奇觀或者說文化盛宴,這對觀眾來說是一種震撼的觀影體驗。”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61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58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57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29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30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95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25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68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70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