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戰微電影全集
① 《南征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紹的是我國影視領域反映戰場最真實的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不僅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被稱為「老三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就是經典電影《南征北戰》。
一、《南征北戰》拍攝背景,元帥、大將當顧問
1951年春天,中央電影局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等部門決定,拍攝一部體現偉人運動戰思想的電影,獻給八一南昌起義25周年。
來自於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成蔭被確定為導演,由於人才缺乏,又將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湯曉丹召回,由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該片導演。
《南征北戰》最早的劇本藍本來自於一部話劇《戰線》,該話劇由新四軍老兵、三野文工團團長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藍本,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合作,最終形成了《南征北戰》的劇本。
在《南征北戰》劇本創作過程中,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非常關心這部電影,他親自參與了劇本的修改,甚至還幫助編劇修改了一些台詞。他還建議增加一個思想動搖開小差的團長角色,後來這個建議被修改為影片一開始發牢騷要到地方工作的戰士王春。
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將導演和編劇請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講述了萊蕪戰役前後的事情,並對他們的拍攝工作進行了指導。這樣,按照後來的授銜標准,《南征北戰》的創作團隊里相當於有了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這標准著實不低。
從《南征北戰》的劇情來看,該劇本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是戰爭片,但劇情並不是簡單的著眼於打仗,而是將重心放在體現運動戰的思想上。尤其是通過戰士們的情緒變化來反映影片的立意,顯得劇情真實而飽滿。
更關鍵的是,陳毅還特批拍攝經費100萬元,而且可以按照軍事演習費用報銷。
二、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有了上級的支持,《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其他電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攝時用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為了順利完成拍攝,上級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一個野戰師,其中一個團還是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武器。
從裝甲車到坦克,從美製105榴彈炮到吉普車,從馬克沁重機槍到湯姆森沖鋒槍,從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到春田步槍,可謂應有盡有,完全再現解放戰爭的原貌。
我們後來看到的很多戰爭片製造炸點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征北戰》用的則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最後戰士們都沒事,導演成蔭自己被炸傷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槍不要緊,劇組演員們打的可都是真子彈,據片中飾演機槍手劉永貴的仲星火回憶,他一個人一場戲就打了四百發真子彈,當然,對面沒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征北戰》拍攝的很多軍事畫面也是非常真實的,從戰士們扛槍的姿勢到射擊的手勢,都是標準的。
筆者舉兩個例子,在片中,不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在陣地使用時都是配備有副射手的,這一點現在很多軍事題材影視劇都根本不在意。
在敵人進攻的間隙,戰士們並不是趴在戰壕里等著,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陣地上只留觀察哨,而現在很多影視劇里,戰士們從頭到尾都是躲在戰壕里等著挨炸。
所以,陳老總將劇組拍攝費用當演習費報銷也不算是照顧,拍攝現場確實像演習。
三、真正體驗生活的演員們
《南征北戰》導演是兩位,他們進行了分工,來自於解放區的成蔭負責拍攝解放軍戲份,來自於上海的湯曉丹拍攝國民黨戲份,大場面由兩人共同負責。
導演分工好解決,但演員的演技和配合是個難題,《南征北戰》里演員眾多,還都來自不同的區域,之前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經歷都不一樣,如何配合好,演員演得像是一個問題。
劇組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像仲星火、鐵牛這樣本身就出自軍隊文工團的演員還好說,像馮喆、張瑞芳、項堃、陽華這些出自於大城市的演員則在體驗生活上下了苦功。
飾演男一號高營長的是英俊小生馮喆,他去體驗生活的地方是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出操訓練,摸爬滾打努力讓自己像一個兵。
不過老實說,馮喆的造型和氣質在片中怎麼看還都像一位教導員,沒辦法,顏值氣質這塊真的不好改變。
飾演女一號村長趙玉敏的是張瑞芳,她當年可是重慶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從《南征北戰》里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氣息,不論從扮相上還是氣質上,這妥妥就是一個山東大姐啊。這個變化就是張瑞芳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幾個月的結果。
而飾演反派張軍長和李軍長的項堃和陽華,他們倆體驗生活的地方則有些特殊,國民黨高級軍官戰俘所在的戰犯管理所。
所以,體驗生活這個優秀的傳統是演員飾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像姚晨在一開始出演《潛伏》時就找不到農村丫頭的感覺,她到太行山區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這樣的傳統目前在影視界居然逐漸消失了。
四、《南征北戰》拍攝花絮
上文說了,《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一個野戰師的支援,甚至還有一個剛從朝鮮回來的團,但意外的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卻不願意出演該片。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老子拼了命將他們打敗了,臨到最後還要演他們被打敗的過程,不幹。
畢竟《南征北戰》拍攝時間早,距離解放剛剛過去兩三年,戰士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好在經過上級做工作,戰士們還是接受了這個不一樣的革命任務。
《南征北戰》拍攝地是在山東臨沂和青州,這里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為了配合劇組拍攝群眾支援前線的戲,當地老百姓又拿出當年的勁頭,給電影當群演。
只是,老鄉們對拍電影還是有些懵懂,當他們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時,居然拿起石頭和土塊砸了過去,這也怪不得戰士們有情緒,當個演員被誤會不說還得挨打。
《南征北戰》的劇本第一稿涉及內容非常宏大,幾乎囊括了華野三年的大部分戰役,最後經過聚焦和修改,將劇情集中到了萊蕪戰役這一塊,因為在萊蕪戰役之前部隊里確實存在一些情緒,像許司令員就曾發牢騷:「你們當官的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只有兩條腿。」
有了矛盾有了沖突才會有精彩的電影,所以選取這一段 歷史 改編電影確實值得稱道,也更能體現偉人的運動戰思想。
有意思的是,雖然劇情簡化了,但有一個角色反而復雜了,這個角色就是張軍長。
雖然片中沒有提及張軍長部隊的番號和他的姓名,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樣子一看就是改編自張靈甫。
而這位張軍長逃跑時坐在裝甲車里被俘,其原型應該來自黃維。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五、《南征北戰》的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由於《南征北戰》拍攝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長而且頻繁,因此說該片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是好毫不誇張的。
於是,片中很多台詞都被後人不斷引用和傳播,最後就成了經典台詞,這裡面我們還要感謝葛優等人的貢獻。
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
葛優在《不見不散》里學過的,高營長給戰士做思想工作時說的一段話: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沖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戰士們在議論鳳凰山何時打響:沒有動靜,就是快了。
劉永貴回到大沙河邊,趴下喝了一口水:終於又喝到家鄉的水了。
張軍長向鳳凰山喊話:請你們堅持最後五分鍾,堅持最後五分鍾。
李軍長最後的求援: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參謀長感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當然,還有葛優曾在《甲方乙方》里再現過的:我為領袖立過功。
此外,《南征北戰》還有幾個畫面特別經典:
一個是雙方爭奪摩天嶺,兩邊從不同方向同時沖擊山頂棱線,這個過程採用蒙太奇手法拍攝配上緊張的音樂,使其成為該片最驚心動魄的一段。
另一個則是片尾解放軍最後發起總攻的鏡頭,之後我們甚至在很多紀錄片里都會看到這幾個鏡頭,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實景拍攝,實際上是出自於《南征北戰》。
以上就是電影《南征北戰》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征北戰》,那部電影里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出演了,也就難怪葛優對台詞這么熟悉了。
② 電影〈南征北戰〉演我方首長的是誰
電影〈南征北戰〉(1952)演我方首長的是
陳戈 飾 師長
簡介 我軍高級將領
湯化達 飾 師政委
簡介 我軍高級將領
③ 南征北戰高清完整版電影
《南征北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該片改編自話劇《戰線》,講述了解放戰爭初期,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④ 難得的好製作,一部用心拍出的戰爭片《南征北戰》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還記得這句經典的台詞嗎,老電影《南征北戰》中,國民黨的李軍長由於被我解放軍圍困,突圍無望急切懇求同僚張軍長趕緊向自己靠攏的情形。這部電影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軍事片,深受人們的喜愛, 觀眾把《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一起稱為「老三戰」,《南征北戰》則排在第一位。
近幾年來,由於一些抗日神劇的出現,人們對軍事題材的電影紛紛吐槽,什麼手撕鬼子,褲子裡面藏手榴彈,影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實時出現,軍人留著酷酷的發型,衣服永遠那麼干凈筆挺,女兵戰場上穿著裙子等等數不勝數,讓觀眾十分的失望。
可是同樣是軍事題材影片的《南征北戰》,卻為什麼很少讓人吐槽呢?
第一,影片真實,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在華東戰場發生的一個真實的一個戰例,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以後,為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向鳳凰山轉移,最後在鳳凰山圍殲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以及增援的張軍長的部隊。·當時的創作組深入當年參戰部隊進行深入采訪,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最後形成了劇本。
第二,影片創作團隊強大,在軍事題材的影片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當時《南征北戰》是作為八一建軍節獻禮的唯一影片,導演成蔭領命後很快組建了一支創作班子,《南征北戰》最早的底本兒來自一部話劇,該話劇由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底本,顧寶璋,沈默君,沈西蒙三位部隊作家通力合作,最後形成了電影《南征北戰》的劇本,為了加大影片的真實性,影片還專門請來了軍事學院的戰役戰術教授。
在寫劇本的過程中曾指揮過華東戰場的開國大將粟裕,親自為導演的講解了當年戰場上的各種情形和變化。林彪和陳毅元帥也對劇本其中的一些台詞進行了修改。可以說南征北戰的創造團隊有二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是後來的影片所沒有的待遇。
第三,為了顯示影片效果用的真炸葯 ,為了早日完成拍攝和增加影片效果,上級有關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撤下來的一個團的解放軍,他們同時帶來貨真價實的各種武器,從機槍,到裝甲車,從坦克到軍用吉普車等。更真實的再現了戰爭的真實場面。
《南征北戰》炸葯用的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戰士們沒有什麼事毫發無損,倒是當兵多年且從未負傷的導演成蔭,腿上崩了兩個小窟窿。
第四注重細節 ,《南征北戰》影片裡面的軍人不但真實參加過戰爭,就連道具都是真的,裡面戰士們扛槍的姿勢,打槍的手勢,走路及說話的語氣很有軍人的氣勢,都是相當標準的,不像現在的影片很是做作。而且機槍手的旁邊都配備有副射手。這是很多影視劇忽略的一個場景。
第五,演員認真體驗生活, 體驗生活這個傳統是一個優秀演員扮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霸王別姬》里的張國榮為了飾演好程蝶衣這個角色,提前半年來到北京拜戲劇大師張曼玲為師,不僅學,還去劇院看其他演員表演,最後把程蝶衣演得惟妙惟肖,雖然最後自己以一票之差與戛納影帝失之交臂,但是影片最後拿了戛納最高獎「金棕櫚」大獎,這與張國榮的出色表演還是分不開的。
《南征北戰》的導演也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扮演男一號高營長的馮喆,由於長得比較英俊瀟灑,他就主動要求去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摸爬滾打出操訓練,把自己打磨得像一個戰爭年代的軍人。其他幾位扮演首長的陳戈,王力,湯化達也同樣在軍營體驗著生活。
飾演反派張軍長的項堃,他體驗生活的地方有些特殊,為了突出角色的狂妄,尋找關於原型張靈甫及其他類似的國民黨將領的相關材料,他打掃出一間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仔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用心揣摩。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第六,群眾甘願奉獻 ,《南征北戰》是在山東沂蒙拍攝的,這里是革命老區。由於當時是夏天要拍一些冬天的戲,可是到處都是綠油油的田野,果樹,哪有冬天的景色啊,再換外景地既費時又費力還會影響影片拍攝進度,就在導演為難的時候,這一位老農民過來說:「這些樹是俺們家的。為了拍電影我捐出來了,哪棵樹礙事就除哪棵,不用犯難!」老大爺的誠懇把導演成蔭和人們深深感動了,於是一個班一棵樹,凡是電影鏡頭帶著的就用手捋干凈,帶不著的一個樹葉也不準動,戰士們便開始了特殊的任務摘起了樹葉。
影片拍攝時也有許多花絮,一些解放軍戰士不願出演該片,因為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好在一位營長做工作,戰士們最後高高興興的投入到拍攝中。在山東青州拍外景,當地群眾們看到一隊戴著鋼盔、穿著美式皮靴的「國軍」走來時,許多人氣憤地朝這些「國軍」扔起石頭。
影片還流傳了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參謀長感嘆「 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李軍長喊話求救「 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拉兄弟一把吧 !」李軍長向張軍長求援,張軍長安慰他喊道,「 請你們堅持最後5分鍾!最後5分鍾! 」等等。
結束語,由於影片的經典,在1974年由導演成蔭率領一批人員拍攝了一部彩色的《南征北戰》,經典的東西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回憶。
⑤ 老電影《南征北戰》經典台詞
《南征北戰》是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例,表現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該經典電影中的台詞,歡迎大家欣賞!
老電影《南征北戰》 經典台詞
1.不,軍座,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了!
2.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3.同志:告訴你,仗是有的打的,而且會越打越大。
4.你告訴同志們,不要怕跑路,不要怕家裡的壇壇罐罐給敵人打爛,不要去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5.今天我們放棄這些地方,那就是為了長久保持這個地方。
6.今天群眾受一些損失,吃一些苦頭,將來他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幸福。
7.現在我們放下面前的敵人不打,那就是為了要徹底的殲滅這些敵人。
8.多年來蔣介石的算盤珠子都是由我們來撥動的。
9.又喝上家鄉的水了。
10.沒動靜就是快了。
11.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沖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八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12.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電影《南征北戰》劇情簡介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地區與敵人經過多次激戰,徹底粉碎了蔣介石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冬,國民黨反動派集結優勢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部隊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下,於蘇中七戰七捷。為了更有力的殲滅敵人,出於長遠的戰略考慮,實施了大踏步的後退。 對這一舉動,起初有些戰士一時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領的部隊,轉移到山東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當地百姓對人民軍隊的後撤也十分有意見。為了平撫安定戰士和老鄉們的情緒,高營長和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的作戰意圖進行傳達和解釋說明。
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反動派軍隊以為我軍是在敗退,便集中了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企圖與我軍展開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戰斗持續了六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經被我軍包圍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阻擊前來增授的敵軍張軍長的部隊。 鳳凰山戰斗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前鋒,敵軍退守大沙河南岸負隅頑抗,高營長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後敵人又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洪手阻止我軍過河。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全了水壩,也保住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使敵人的狠毒陰謀未能得逞。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頑敵,敵方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電影《南征北戰》影片評價
《南征北戰》是新中國銀幕史上不朽的戰爭史詩,大量的經典段落和台詞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影片取材於解放戰爭時期發生住山東、蘇北戰場的幾個真實戰例。在劇本創作過程中,曾得到當年指揮過這些戰役的高級將領陳毅、粟裕等的關懷和支持,陳毅還親自修改了幾段對白。
影片《南征北戰》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豐富的戰斗生活內容,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
與同時期其他戰爭題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戰》在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表現戰略決策和軍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戰爭史詩韻味的影片——其中,搶占摩天嶺、鳳凰山總攻兩場大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體現在畫面上的戰爭氣勢十分壯觀,是新中國電影表現戰爭大場面的經典段落。
⑥ 南征北戰的介紹
《南征北戰》為197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蔭、王炎執導,王尚信、 張勇手、魯非、白志迪、田寶富 等出演。該片翻拍自1952年的同名電影,講述了解放戰爭中,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